文化毕业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时间:2024-05-27 18:05:36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企业文化论文实用【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企业文化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企业文化论文实用【15篇】

企业文化论文1

  [摘要] 企业文化是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科学管理思想,是管理科学思想的一次革命。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是最持久的因素,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管理价值理念企业经营业绩

  一、企业文化的兴起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里程

  20世纪上中期,美国企业先后经历了“泰勒式”管理模式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创新涌现,企业规模增大,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头号经济强国。但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削弱,而东方岛国日本的经济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日本企业飞速崛起随之与美国企业展开了一系列竞争,在汽车、钢铁、电子等行业美国受到很大挫折。在1980年,日本生产总值占了世界生产总值的8。6%,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美国人纷纷惊呼:“桃太郎”生吞了“山姆大叔”!

  日本经济的崛起,引起了美国人对文化的反思:是什么力量促日本经济崛起。美国为了研究日本成功的奥秘,在20世纪80年代初,派出了由几十位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管理学方面的专家组成的考察团,前往日本进行考察研究。 研究揭示,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日本的原因是美国的企业管理没有日本好,美国倾向于战略计划、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硬件管理,缺乏对人的重视,因而管理僵化,阻碍了企业活力的发挥,而日本则强调其企业文化、企业精神。

  美国终于认识到要重振经济雄风,必须对其传统的经济文化和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深刻认真的调整,建立起真正具有美国精神的企业文化。于是,美国企业纷纷以日本企业文化为基础,结合自身文化背景、经济体制等因素来致力于调整本国的企业文化。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罗杰·史密斯在加利福尼亚州花15亿美元,与日本丰田公司合资兴办丁“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在合作中,史密斯认识到:日本企业文化由于历史和民族的原因,使员工们志同道合;而美国员工们富于创新、勇于竞争、倾向个性自由和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使得企业内部由于意见不易趋于一致而导致了浪费,员工和管理层之间隔阂很深,合作不力。美国企业在实践中意识到了要应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最关键的是要将日本人的合作精神与美国人富于想象、富于创新的能力结合起来,形成最佳的公司文化,在学习和掌握日本企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同时,学习“注重人性和需要”,形成自己的新型管理方式。

  美国学者和企业家对日本企业文化研究、总结,并进行理论上的概括,使之成为可以指导美国企业管理改革的管理理论。其后,日本学者又从美国学者的研究出发,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试图从本国的企业文化实践中提取理论。以后欧洲各国也纷纷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使现代企业管理在全球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

  二、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科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企业文化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但许多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较模糊,把企业文化狭隘地理解为企业的精神文化,认为企业文化不过是企业内部的文化娱乐活动。事实上,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思想,又称公司文化、组织行为、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对企业文化,国内外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一是“五因素”说。美国的迪尔和肯尼迪在(公司文化)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是其四个必要的因素,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另一最大的影响因素。二是两种文化总和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三是群体意识说。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四是精神现象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是企业的“意识形态”。五是“同心说”。“同心说”将企业文化的构成分为三个层面: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企业精神层为企业的物质层和制度层提供思想基础,制度层约束和规范精神层和物质层的建设,企业物质层为制度层和精神层提供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

  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到底是什么呢?我国学者魏杰总结指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即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从形式上看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企业文化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人的价值理念。管理企业首先依靠企业制度,制度失效了要靠文化约束。

  企业文化从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是对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的反映。具体讲,就是企业的制度安排,以及企业的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

  企业文化从性质上看是属于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既属于企业信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又属于必须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从属性上看是属于企业性质的价值理念。文化可以说是与物质相对应的范畴,因而文化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企业文化则是属于企业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从作用上看是属于规范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价值理念,是对企业真正发挥作用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行为以及员工行为起到非常好的规范作用。

  概而言之,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理论,它是在经验主义管理、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最新的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文化具体可以表现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了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的内容,强调对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塑造,在企业内部塑造一种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注重集体凝聚力的培育和增强,发挥整体的文化优势。

  三、企业文化的强大力量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是最持久的因素,是企业精神和灵魂,成功的企业归功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失败的企业首先表现为企业文化的失败。因此,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日本本田美国分公司靠优秀的企业文化而取胜的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案例。在该公司只有高层管理者来自日本,其余职工都是美国人,但公司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却都超过了美国的同行。它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美国《华尔街杂志》于1983年对该公司的经验进行了报道:“本田公司美国分公司突出的做法是缩小工人和管理人员在地位上的差别,把工人当作群体的一分子。每个人,不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同样都在公田的餐厅就餐,公司也没有为高级职员专设的停车场。职工被称作‘合伙人’。这就是说,本田公司美国分公司的成功,应归功于高层管理者“重视人、尊重人、团结和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日本本田汽车美国分公司是靠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致胜。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说:“日本公司的成功之道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与外人言传的公式。不是理论,不是计划,也不是政府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日本经理的最重要任务是发展与员工之间的健全关系,在公司内建立一种人员亲如一家的感情,一种员工与经理共命运的感情。在日本,最有成就的公司是那些设法在全体员工(美国人称之为工人、经理和股东)之间建立命运与共意识的公司。”

  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研究发现,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在较长的考察期中,前者总收入平均增长682%,后者则仅达166%;企业员工增长前者为282%,后者为36%;公司股票价格增长901%,而后者为74%;公司净收入增长为756%,而后者仅为1%。

  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由于种种原因,经营业绩不佳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财经管理存在着负面作用。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企业文化会对企业采用必要的新型经营策略或经营战术的行为产生抵触。对企业丰润的长期经济业绩存在负面作用的企业文化容易滋生蔓延,即便在那些汇集了许多通情达理、知识程度高的人才的公司中也是如此。那些鼓励不良经营行为,阻碍企业进行合理经营策略转变的企业文化容易在相当长的岁月里缓慢地、不知不觉地产生,常常是当企业正处于获得较好经营业绩的时候。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存在,就极难改变,但并不易为人所觉察,同时还因为它们表现在对现存企业内权力结构的维护。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关乎企业的兴亡。一方面,它能激发人们自觉地创造性地从事经营活动,丰富企业物质财富。这是世界级绩优公司首肯和一致的认识。他们可以以一种个性的组织文化去影响社会公众,从而稳固和发展其顾客阵营;另外一方面,如果没有优秀的组织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企业,没有文化滋润的企业组织水远长不成参天大树,没有文化基础的企业大厦结构难以楔合稳固,终会经不住震动而一夜崩塌。

  在文化的开发、培养、创造和利用上,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和千年一脉的文化继承。具有时代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们应该正视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才能建立起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巧妙运用企业文化保障自己的组织个性鲜明,不断创新,成为长寿企业。

企业文化论文2

  摘要: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累积,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企业文化建设不能速成,需要持之以恒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并实施一定的策略;需要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情况,制定适宜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需要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特点;要素;策略

  一、引言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很多企业为了追求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效果,往往会侧重于推出一些能够沥干经验的措施,特别是在企业管理制度方面。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累积,而且需要持之以恒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而,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层,应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企业文化可看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环境基础,对企业经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的特点,仍有一些企业没有充分理解和认识。

  总体来讲,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以下这些特点: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

  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长期性。长期性,是指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短期内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就能够取得较好效果的。企业经营管理团队,应当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这一特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认识,应该从长远角度出发,规划并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性

  企业文化建设虽然是一种企业内部的文化环境营造,但是不能脱离外部环境。应该认识到,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变化,企业文化建设也会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只有积极地适应外部环境,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时代特色,才能够使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性

  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性,是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企业文化持续建设中,对相关因素和体系进行不断的调整。具体来讲,就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较好的优化,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调整企业文化的构建框架,从而促使企业文化能够得到较好的完善。

  整体而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应遵循这些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对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应秉承一定的要素原则,也只有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原则,才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文化建设要素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建设应有一定的针对性

  1.企业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采取的措施,应有一定的针对性,也就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一些成功经验,但是如果完全复制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

  2.华为公司的“狼性”企业文化

  在我国的企业中,华为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是较为成功的,其企业文化也十分有特色,被誉为“狼性”的企业文化。华为公司的成功因此受到了很多企业的推崇,一时间很多企业都希望复制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纷纷在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融人一些华为的企业文化特征。但是从实际效果看,这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过度地借鉴了其他企业的经验,并未取得较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只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够真正建设最为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建设应体现出人本主义

  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要素原则,便是体现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体现出对员工的充分尊重。传统企业经营理念认为,为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需要压制员工的个体性,充分体现出企业的组织性。但是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已不再适用。企业文化建设更强调的是对员工个体性的尊重,促使员工能够在企业组织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并且也促进员工的个性化发展。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较好地体现出这一特点,实现人本主义在企业文化建中的应用。

  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当前,现代文化建设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对现代企业而言,应当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深刻且清晰的了解,以适应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而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中,首先呈现出的是多元化特征。这种多元化特征,一方面,是指企业文化构建手段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是指企业文化内容的.多元化。

  1.企业文化构建手段的多元化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日渐重视,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采取了更为丰富的手段和措施。一些企业还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多种尝试,从而使得企业文化建设方式更加多元化。

  2.企业文化内容的多元化

  在企业文化内容的多元化方面,主要是指对不同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会有较大的差异。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环境的支撑,基于企业自身特点,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多元化,也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特点。

  (二)持续性的发展趋势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还呈现出一种持续性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长期的坚持,很难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效果。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很多企业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长期性特点,成立了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部门,定期举办一些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并且制定并实施了长期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策略。

  整体而言,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呈现出一些特有的发展趋势,企业文化建设应顺应这种发展趋势,采取适宜的企业文化建设措施。通过采取适当的企业文化建设措施,可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五、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企业文化观念

  1.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核心内涵

  树立科学的企业文化观念,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核心内涵,是搞好并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作用的关键和前提。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层应树立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核心内涵,对企业文化建设策略和趋势等应有着较清楚的认知。

  例如,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层应认识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应从长远角度考虑,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另外,由于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采取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措施,因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还应当对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2.正确看待企业文化建设在当前阶段的发展趋势

  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层还应正确看待企业文化建设在当前阶段的发展趋势,树立科学的企业文化发展观念,需要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特点和发展趋势角度出发,进行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建设。例如,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所呈现出的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层应正确看待企业文化建设内涵,从企业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制定长远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同时,还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着重于对企业文化建设手段和企业文化内容的丰富,以提升企业文化的活力。通过采取一些适宜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的措施,可更好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在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作用。

  (二)制定长期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

  基于企业文化建设本身有着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企业应制定长期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也就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并且从长远发展角度制定企业整体发展规划。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对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战略规划有较好的定位

  建立长期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对企业而言,应当首先对这一发展战略规划有一个较好的定位。例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与企业整体长远发展战略进行较好的融合,促使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或者说,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从这一角度说,企业文化建设既离不开环境的支撑,也需要断地对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2.结合企业发展特点进行相应的优化

  建立长期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规划,还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特点进行相应的优化。制定企业文化发展战略规划,除了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业务发展进行正确的定位之外,还要在企业内部环境的基础上,建设有针对性的企业文化,这对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应当看到,由于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对企业文化建设方式和内容进行丰富和调整,更需要制定长期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例如,在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方面,应把企业文化的一些核心目标和企业文化内容要素融人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当中。

  (三)持续性对企业文化进行完善

  持续性地对企业文化进行完善和补充,对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要点如下:

  1.从企业文化建设特点出发,采取适宜的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持续性地对企业文化进行完善和补充,主要是从企业文化建设特点角度出发,采取适宜的企业文化建设措施。由于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中,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内涵和要素都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持续性地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完善,促使企业文化内容能够得到不断完善和补充。

  2.充分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情况

  企业文化的持续性完善,还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情况。例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也应融人时代元素,体现出时代的特点。这些都是持续性完善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3.充分体现出人本主义思想

  在完善企业文化内容的过程中,应对企业文化中的一些重要宗旨、要素,也应进行多元化的扩充和完善,重点是充分体现出人本主义思想,突出员工的个体性等。

  4.从长远完善角度,对企业文化建设体系进行持续性优化

  从整体而言,持续性地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完善和补充,也是从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完善角度,对企业文化建设体系进行持续性优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企业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持续性的优化。通过这种持续性的企业文化建设措施,促使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持续性地对业文化建设体系进行优化,可有效地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对企业的认同感,使得员工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更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六、结论

  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层应正确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采取适宜的措施和策略。特别是应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不能速成的,需要持之以恒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是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效果的基础。与此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应遵循一定的策略,不断地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内容。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情况,制定适宜自身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从长远角度出发,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不断完善,使其在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作用。

企业文化论文3

  中国的不少IT企业都喜欢弄个体现企业精神的口号,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企业精神并不是什么很玄的东西,以前国有企业就有这样的习惯。至于“口号”和“精神”两张皮能不能捏到一起,口号的制造者也许并不那么关心。不过,这样做的好处倒是很明显:对外宣传可以糊弄一下“行外人”,对内可以让员工更自愿地加班加点。

  企业口号用得较多的是“求实”、“敬业”、“以人为本”、“创新”、“开拓”、“进取”等等。然而,似乎管理层更多地是在文意上下功夫,很少能真正运用到企业的实践之中。比如“敬业”,主管们认为就是加班,不停地加班表明工作卖力。其实加班是一种假象,用来掩饰效率低下或不合理的流程,对IT行业来说尤其如此。程序员们常常一个开发组夜以继日地关在一个宾馆房间里不停地编程序,甚至把客户也拖进去。这应该是软件工程学的畸形表现。

  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或系统分析师是绝不会让他的团队这样工作的,因为他们管理的是有智慧的人而不是无知的.机器。出色的软件项目经理应该能够创造“软件流水线”,他们就是IT企业的将军。物色这样的人、为他们提供一个发挥的环境,才是企业高层需要下大力气做的事情。就像通用公司总裁韦尔奇那样,给手下的经理们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这才是“以人为本”的精要所在。

  IT企业文化中有两点也许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活力和时代精神。技术型的企业也是以盈利为基础的,它必须具备整体的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并不断新陈代谢,保持有张有弛的活力。中国的多数国有及部分民办IT企业都是靠政策扶持或政府输血而生存的,还有的是借助名牌学府的名声,利用伪高科技的概念在证券市场大肆圈钱,过得有滋有味。这是输血获得的生命力,一旦放到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这些企业几乎没有活下去的可能。活力是自发的,它是企业文化的高级体现,使得企业能够不断地接受环境的冲击和考验,而且具备免疫能力。

  企业文化并非一时一刻的短期行为。说白一点,企业文化必须符合以客户为中心、以可预期的未来市场为导向,并适应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适应环境并非指盲从当前的市场热点,而是顺从并引导市场的未来走向。现在,IT行业依然处在充满梦想的时代,但IT企业必须结束它们的浪漫了。建立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比保持某种专业技术的优势,也许更重要一些。因为,“产业转型”将是许多IT企业面临的下一个挑战。

企业文化论文4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在现代供电企业中企业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从物质、管理和精神三个层面贯穿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位,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实践证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是关系县级供电企业管理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早在2002年梅县供电局就提出了“二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结硕果”的发展战略,并在实现这一发展战略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梅县供电局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2007年3月12日,梅县供电局召开了“万家灯火”企业文化管理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该局企业文化进入了以文化力提高企业凝聚力的新历史时期。

  物质文化:创设良好氛围,塑造企业形象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通俗来讲叫“硬文化”,是企业本身所固有的硬件设施。例如整齐规范的厂房设施、优越舒适的办公环境、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均属于物质文化的层面。所有这些硬件设施,能够使每一位职工产生自豪感、归属感,在企业里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承担家的责任,从而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无形中增强了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了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企业形象。梅县供电局注重加强企业物质文化的建设,先后建立起职工图书室、职工健身房、篮球场等,使广大职工在工作之余有休闲娱乐之处,陶冶了职工的文化情操。供电局在投资建立硬件设施的同时,还以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和精心设计,将浓厚的文化底蕴隐含在物质基础上,使一件件看似平常的物品,在丰富的文化理念的映衬之下,具有鲜明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激励作用。例如在大厅醒目处悬挂用于记录重大活动的电子屏幕、企务公开栏和南网标识等,使职工一步入工作场所,就能感受到一股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的文化氛围。

  为了践诺“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强化营业窗口建设,梅县供电局下属的25处乡镇供电所经过努力最终达到了硬件先进、服务规范、标示明显、便民设施齐全的服务环境,每个供电所处处都体现了便民、利民的服务理念,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如今,在梅县电力人的.努力下,企业已建设成为一个政府放心、社会尊重、区域一流、员工自豪的和谐家园,成为梅县展现企业文化的一个窗口。

  管理文化:建立高效团队,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各项规章制度和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其本质是企业管理自内而外的革命,企业在建设和推行企业文化过程中包括“硬管理”,如制定规范准则等强制手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软管理”,如领导示范、树立典范以及采用教育、引导、激励等非强制手段来约束人们行为的方式。

  企业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组织之中,它的存在远胜于有形的规范。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不仅重视用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更注重培养和树立职工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意识,形成自我管理机制。梅县供电局精于管理文化之道,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借助文化效应,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激励和文化熏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技术水平,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以较强的文化动力,推动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中,梅县供电局注重建立高效团队,发挥管理机制、网络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明确“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以责为重,人尽其才”的企业人才观和“给自己充电,是为了更好地给别人供电”的学习观。为了加快“学习型企业”的创建,供电局每年都会根据实际需要和职工的需求层次,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把竞争机制和经营机制融入到创建“学习型企业”之中,使学习真正成为职工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

  在大力落实管理文化的同时,梅县供电局还把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思想纳入了企业文化建设范畴,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保证体系,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同轨进行和有机结合。例如在建设“万家灯火”企业文化管理工程的过程中,无论从个人访谈、基层座谈会、调查问卷,还是企业核心理念的征集等,每一个环节都由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使员工时刻感受到企业价值观无处不在,切身体会到梅县供电局“万家灯火”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在和风细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上梅县供电局还借助了外脑(深圳市宏略企业文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借鉴了中外各种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经验,传承了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电网公司和梅州局的企业文化精神理念,经过疏理、提炼最终制订了独具特色的《梅县供电局企业文化手册》、《梅县供电局安全文化手册》、《梅县供电局完美执行手册》等,并且编制了企业之歌。

  示范文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和激励作用,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从而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气氛。梅县供电局根据不同时期形势发展的要求,重视运用职工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来激励教育职工,并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典型经验,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和培育了一个个典型群体,成为广大职工学习仿效的楷模。

  精神文化:培育企业精神,打造服务品牌

  精神文化即“软文化”,通常指为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拥有并指导和支配他们行为的团体意识。其内容包括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经营哲学、道德规范、审美情趣、心理习惯等诸多方面的观念形态。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之“魂”,是统摄全局的理念,是一个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在生存发展中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是企业活力的集中体现。要管理塑造好一个企业,就应该用企业精神统一认识,用企业规范严格管理,用企业作风指导行动。梅县供电局经过实践的锻造和理性的提炼,确立了“变压器”精神即“脚踏实地”(场所):要坚守岗位,扎实做事,为企业腾飞打下坚实基础;“风雨无阻”(环境):面对艰难险阻,要敢于迎接挑战,在挑战中成功;“紧密协作”(结构):要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成为团结和谐的战斗集体;“执行有力”(要求):优秀企业赢在执行,要增强执行能力,积极主动,千方百计、不折不扣完成任务;“持之以恒”(过程):指工作过程中不急不躁,富有耐心,能长久坚持下去;“默默奉献”(结果):指以企为家,埋头苦干,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尽责尽力。

  2008年是南方电网公司“十一五”规划的“优质服务年”,无论是在抗冰救灾中还是在奥运保电中,梅县供电人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上下同欲、目标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南网方略。

企业文化论文5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是企业的灵魂。“创建世界一流,创建百年老店”时摆在国有大型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文化建设是关键因素。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的作用,论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关键词:企业文化内涵 作用 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本企业所特有的,且有企业多数干部员工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和及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反映。它是对企业管理中的标准管理和制度管理的补充和强化,潜移默化并贯穿企业员工的行为之中是企业员工为实现企业没仪表自觉地组成团结协作的整体。因此,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强有力的文化是企业成为具有凝聚力的集团。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规范、创新、辐射等作用,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认同感,促进员工和企业保持高度一致,并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制度,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能将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不仅对企业成员的心理、性格、行为起导向作用,而且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

  2、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凝聚力,围绕企业的目标,凝结成极大的集合体,生出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焕发起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成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3、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能综合发挥目标激励、竞争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的作用,激发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能使全体员工看到企业的特点和优点,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产生热爱企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为公司更加努力、高效地工作。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基本原则

  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战略方针目标,树立完全成本的理念、树立利润最大化的理念、树立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理念,以全员参与,领导垂范的方式培育具有企业特色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文化切实发挥引导、凝聚、激励和规范员工行为、思维的`作用。科学系统地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将企业的管理要求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把企业的要求转化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推动力,不断提升广大干部员工的能力素质,打造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主要工作内容

  1、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职责。

  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工作的领导机构---企业主要领导,负责企业文化整体工作的规划决策、领导、监督和评价,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主题活动的开展与批准有关制度的优化方案,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展起来有方向。企业文化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机构,根据领导机构的要求负责向领导机构报告工作、制定企业文化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及相关制度,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并充分利用内外部的各种载体,宣传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下属单位行政主要领导为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本单位企业文化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在本单位的落实,根据落实情况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出创新建议。

  2、理念识别系统的宣贯

  ①各单位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企业文化工作要求,建立企业文化队伍,制定管理制度和活动计划与落实方案,利用专栏、专刊、信息等广泛宣传企业的发展方针目标和企业文化内容,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②加强培训工作。以企业文化基础知识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为基本内容。通过培训达到人人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领会企业文化理念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为形成符合企业要求并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打好基础。

  ③在宣传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企业文化主题活动,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促进员工认知、认同文化理念,并能转变为自觉行动,各单位适时对本单位企业文化理念的学习情况及活动效果进行自检。

  ④建立一支企业文化建设队伍,通过凝聚团队力量,发挥团队智慧,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要通过多形式的培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团队的素质,以集中企业文化骨干人员的聪明才智,共同为企业文化建设出谋划策,用团队的力量共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员工的作用和才智,为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保障。

  ⑤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案例发布会、座谈会以及对员工对文化理念认知的动态调查,鼓励员工畅谈企业文化建设感想、收获和思维模式、行为模式转变状况。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选出亮点,通过经验交流会对各单位的成功案例在企业内部进行发布交流。

  ⑥开展企业文化主题访谈。通过对各单位行政一把手就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及体会的访谈,进一步了解企业各个团队领导垂范执行企业文化理念的风格,征求对企业文化体系构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访谈树立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推进和加强企业文化的执行力度。

  ⑦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各基层班组定期举行企业文化专题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班组文化专题活动,把班组建设成为充满和谐氛围、实现自我价值的员工职业舞台。

  ⑧各单位定期提炼、收集、整理践行企业文化理念先进人物故事和典型案例。各单位对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故事,在企业内部媒体以及外部媒体进行宣传。

  参考文献:

  1、(美) 约翰科特:《变革的力量--领导和管理的差异》华夏出版社1998年

  2、王勇:《中外企业管理经典案例》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xx年6月

企业文化论文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拥有一片只属于自己的天地呢?经过无数次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艰苦的经营实践中提炼而成的,而且也是无法复制和模仿的,因为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思想、价值理念以及各领导员工的行为规范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目前激烈的竞争中,企业一定要深刻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意义,以指导企业更好地建设企业文化,为企业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提炼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躯体灵魂和脊梁支柱,所以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精神也一定要反映当下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要求。首先,企业精神要反映出企业的基本宗旨,以“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为理念,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对于企业员工来讲,他们的思想反映着他们的动向,他们的精神风貌展现了他们的理想与抱负。而企业面对如今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和要求,一定要大力强化提高企业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努力创新的精神。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一定要反复推敲、总结归纳,结合企业员工的特长、爱好及理想与抱负,再结合企业的基本宗旨、发展方向、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企业独有的企业精神。

  (二)树立良好的企业管理风格

  企业管理风格是基于企业精神之上的,对于企业的发展策略、发展方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管理风格包括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等多方面。企业管理风格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管理风格,它并非是一两天就形成的,也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形成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动全体员工,共同分析企业的当下形势和需要,共同讨论并制定出基本内容,树立企业独有的企业管理风格,然后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之“深入民心”

  (三)打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要企业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因为只有企业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才会获取新老客户的认可,提高企业的信誉度,拓宽企业的客源,占据市场,巩固自己的实力。领导形象、职工形象、服务形象、企业的外观形象和整体形象,都是企业形象的主要构成要素,企业的服务质量、生产技术、销售能力、领导和职工素质等多方面也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密切相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正好可以使得企业的服务质量、生产技术、销售能力以及领导和职工的素质等的提高得以实现,所以打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增强企业职工的主体意识

  企业职工的主体意识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企业里,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公,职工的主人公意识对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能动作用有着强大动力,会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效益。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能够让企业职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尽可能做到“主人”该做的,以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激励企业职工不断积极进取、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努力创新的思想,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另外,企业文化的建设还能从某种程度上对职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职责、铭记企业的奋斗目标、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给社会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拓宽企业的客源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分支,和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联系,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企业和其他行业多打交道,与其他行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与其他行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是在给企业铺路,只有为企业铺好路,才能让企业发展1路上走得顺顺利利,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在与其他行业的联系交往中,要以企业自身的专业技术、服务质量及人员素质获取别人的认可,在别人心中树立起优秀的形象,以拓宽自己的客源,让他们产生对企业有益的行为,这样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有效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使得企业文化更加优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发展,让职工们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也能够很好地激发企业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大家在同样的问题上获得共识,让企业所有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进企业强力发展。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使职工的道德行为更加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而且可以使企业职工从一个统一标准去衡量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地发展。

  (四)激励作用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会有一种完善的企业激励机制。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可以让企业职工对企业做出的贡献得到领导的赞赏,得到其他职工的肯定,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职工继续为企业艰苦奋斗、努力创新、无私奉献。首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可以让企业职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让企业职工感受自己被尊重、被肯定、被欣赏,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提高他们的工作激情,令他们的精神更加振奋,朝气更加蓬勃,以优良作风对待工作、对待他人。其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心理素质、个人修养等,让企业职工的价值理念趋于集体化、企业化,也就是把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并重甚至高于个人利益,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把企业职工的被动角色转化成主动角色,将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以有效地激励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

  (五)规范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使得企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虽然相对于企业的规章制度来讲,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的规范,但是这种软性的规范可以使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使企业所有职工的思想几乎统一化,信念一致化。这种规范作用是对企业职工的一种软性约束,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职工不断提升自我素养、调控自我心理、协调自我能力等。比起那些白纸黑字的硬性规定,企业文化的规范没有了之前的被强迫感,消减了他们的不满与怨愤,更能让职工欣然接受。另外,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使得规范企业职工的行为准则更加容易和有效,也使得企业员工之间的相处更加温暖和谐,促进大家真正的“同坐一条船”上。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深层次意义

  笔者在上面简单地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作用,是为了更清楚地阐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深层次意义。因为在了解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深层次意义之前,就要先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深层次意义。

  (一)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否能够撑起自己的一片天地,是否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竞争力的高低就是关键之所在,因为只有企业的竞争力强,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否则就只能被淘汰。所以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市场所淘汰,企业就要想方设法、努力创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能够更好地打造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在广大客户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拓宽自己的客源,占据更大的市场。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延绵不断的财富,是目前企业立足于市场的重要“武器”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的重要“法宝”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之所在,也是企业向外界展示自我的重要窗口,是企业财富的源泉。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要打造属于企业的优质品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广纳贤才、拓宽客源、吸引客户等,它们是企业获取广大客户认可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几乎饱和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与企业之间比什么?以什么来作为获胜的条件?就是比他们的企业文化,哪家企业的企业文化更优秀,那他就是激烈竞争中的获胜者。

  (二)促进企业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也是一种必然需要,而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企业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独霸一方,取决于是否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美梦成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占据了主体地位,加上现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需要,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必须的。首先,从改革开放至今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以前企业主要以物质资源作为竞争优势,以投资更多的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为主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来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途径。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那种短缺的经济早已远去,市场几乎趋于饱和状态,所以现在的消费者们不仅仅是要求物质的满足,在物质能够得到满足的同时,更大程度上还要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和文化需要。其次,在当前现代化的形势下,企业必须要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就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所以,企业一定要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多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加注更多的产品内涵,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赢取消费者的认可,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市场几乎趋于饱和的状态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谁能在这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谁又会是这激烈竞争中的劣汰者,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几乎可以成为他们的决定力量,所以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需要,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独霸一片天地,独撑一片天空。

企业文化论文7

  一、以价值观、价值体系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西方学者所说的企业文化,同我们通常理解的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及其相应的组织和制度总和的社会、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不尽相同,它是指在一个组织(或企业、公司)内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历史传统、习惯、作风、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经营理念,并依赖这些文化将组织内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他们认为,这种企业文化构成了企业自下而上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和成功的核心。他们对西方一些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企业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严格的规章制度或利润指标,更不是依赖计算机、数学模型或其他任何一种管理工具,也并不完全靠科学技术。成功或失败之间真正的区别在于: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人的最大能力和天赋:如何帮助人们找到共同的奋斗目标,如何在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条件的千变万化中把共同目标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一句话,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企业文化。西方学者强调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认为价值观是企业成功的原动力,它远远高于技术的或经济的资源、组织结构等。明确价值观,赋予价值观以生命,应是一个企业领导层最关心的事情,也是衡量他们贡献大小的最重要的标准与尺度。他们进一步论证为,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者的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粘合剂,在使整个企业团结一致方面发挥的作用最大。

  关于企业的价值系统,现在理论界仍然存在着争论,在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实践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日本学者一般认为价值系统属于高于企业具体目标的管理哲学范畴,它包括企业成员的精神、目的和共同的价值观,它是企业在发展中树立的一种理念。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经营哲学上个世纪就为国人所熟悉,用松下幸之助的话来说,是讲求经济效益,重视生存的意志,事事谋求生存和发展。其基本纲领是:企业应遵守产业人的本分,鼓励进步,促进社会生活的改善以及致力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企业的信条是:全员的和众协力才能达致公司的向上发展,全员应牢记为企业的不断进取而献身。

  松下的精神是:

  (1)产业报国的精神;

  (2)光明正大的精神;

  (3)和亲一致的精神;

  (4)奋斗向上的精神;

  (5)礼节谦让的精神;

  (6)顺应同化的精神;

  (7)感谢报恩的精神。

  而美国学者则主张将企业的价值系统与目标系统联系在一起,认为价值系统应包括:

  (1)价值系统的基础是人道主义的道德伦理观,企业经营管理应以此为出发点;

  (2)企业在考虑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尊重价值观、社会责任与法律要求,企业的发展具有多个目标;

  (3)经营管理上要具有第一流的水平,即企业要为顾客提供第一流的产品或服务,企业要有第一流的管理水平与生产技术水平。美国一些经营较成功的企业基本上都持上述观点,如IBM公司,P&G公司等。例如,P&G公司将上述观点概括成一句话:做正确的事。

  具体到实践,包括:

  (1)企业全体职工形成为顾客服务的思想;

  (2)尊重个人的价值与权利;

  (3)强调企业与职工不可分原则。尽管日本、美国的具体做法不同,但它们都十分强调价值观,都认为价值系统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

  二、注重对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

  在上个世纪的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中,不少西方学者非常重视对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美国学者巴斯卡(Pascak)和雅索士(Achos)在《日本管理艺术》一书中就提出了美国企业管理模式和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问题。他们认为,日本的成功秘诀应归于两方面,即理性的管理面与管理的艺术面(或硬性的S和软性的S)。他们指出日本成功地将美国3S模式发展形成为7S模式。美国的管理模式只有3个硬性的S,称为理性的管理面,它们是战略(Strategy)、结构(Strueture)和制度(System)。而日本的管理模式在3S基础上增加了软性的S,即管理的艺术面。它们是技巧(Skill)、人员(Staff)、最高目标(Supreme Goal)和作风(Style)。他们认为,在7S模式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软性的S,即企业文化。他们提出了管理的成功与否要受到文化限制。他们认为:我们讨论过美国的管理文化如何存在于国家的大文化之内,这两种文化中都包含着最近管理能力衰退的根本原因美国人的敌人不是日本人或德国人,而是自己管理文化的限制。日本人的例子,使我们能够认清自己。他们认为应当重视发展企业的文化,以迎接日本在上个世纪的挑战。

  另一名美籍日本学者威廉·大内(WilliamOuchi)在《Z理论》(TheoryZ)一书中指出,日本的'管理模式属于J型(JapaneseModel),是一种接近理想的企业模式。而美国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两种类型:A型(AmericanModel)和Z型。A型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淡漠的模式,而Z型却是一种接近J型的企业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大内所说的Z型模式的字母Z,是英文字母中的最后一个,而A型中的字母A,却是英文字母中的第一个。他实际上暗示着企业模式是一个从A到Z(FromAtoZ)的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间包括J型)。因此,他的结论是美国企业模式的发展方向是从A到Z。不过他认为Z模式和Z理论的核心是Z型文化,也就是Z理论文化,也就是Z理论文化价值观。

  他认为Z型文化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的雇佣、信任及亲密的人际关系;

  (2)职工属于企业整体的信念(即团队精神);

  (3)人道主义的工作条件;

  (4)职工心情愉快。他最后指出,Z型模式是企业未来的模式,每个组织都应追求这种模式。

  美国学者布拉福(Bradford)和柯亨(Cohen)在《追求卓越的管理》一书中,对过去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所谓的理性模式和行为模式最严重的缺陷是忽视人才的培育,从而提出了育才型管理模式。他们认为这种模式完全不同于泰罗、韦伯等人的理性模式,也不同于行为学派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模式。

  育才型模式是现代组织的一种新模式,其构成要素是:

  (1)建立共同负责的组织(团队);

  (2)发掘、培养个人的才干;

  (3)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他们的结论是,育才型管理模式是是适应现代企业的新管理模式,其中心思想是:培植下属是提高绩效的关键,且能使企业和个人迈向卓越的境界。

  另两名美国学者希克曼(Hickman)和施乐尔(Silor)在《创造卓越》一书中也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即战略文化结合型模式,力图将硬管理(管理的理性面)和软管理(管理的艺术面)结合起来。他们认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变动的新时代,卓越的基础在于战略与文化的配合,而企业文化是新时代企业领导人的工具,凭借企业文化精心拟定战略就能把它变成具体的绩效。他们当时是从新的角度讲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结合。

  三、发展企业文化与改进企业领导艺术相结合

  企业文化发展本身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少西方学者在上个世纪著书立说,一致认为应当进一步改善企业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托马斯·彼得斯(T。peters)在其新著《追求卓越的热情》一书中指出,美国管理组织的弱点是:缺乏领导艺术,过分地注重系统、方法和控制,忘记了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是人(职工),而花钱消费的也是人(顾客),从而导致管理者的印象成为警察、法官、无情的分析家和专业的决策者。因而,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呼吁,企业应该形成新的领导观念。他认为,企业的领导是啦啦队的队长、热心人士、优胜者的教练、慧眼识英雄的伯乐。

  他认为,一个成功企业的领导者应当是:

  (1)倾听、信任和尊重职工,让职工感觉到拥有自主权,以激励他们全心投入的热情,成为企业的斗士,不断为企业的发展而创造新产品;

  (2)顾客是利润与产品创新的来源,管理者要直接接触市场,才能了解和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质量和服务;

  (3)管理者的新领导术是走动管理(ManagingbyWalk)。

  而狄尔(Deal)和肯尼迪(Kennedy)《公司文化》一书中进一步提出了象征的管理者的概念。他们认为,象征的管理者的基本特征是:

  (1)对文化及其长期影响敏感;

  (2)信任自己的职工,并预期他们成功;

  (3)把自己视为企业每天表演的演出者,既是剧本作家,又是导演和演员。

  作为象征的管理者,其主要工作是诊断企业文化,这包括:

  (1)思考适当的企业文化;

  (2)制定对策,进行企业文化的重塑,以企业文化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布拉福与柯亨在《追求卓越的管理》一书中,还提出了企业领导要成为育才型的管理人。他们认为,过去认为领导应该是英雄形象,并具有英雄式的领导作风,这种领导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师傅型与指挥型。但英雄并不等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依靠职工,职工才是真正的英雄。因此,要从英雄式的领导作风转向育才型的管理作风。

  这种育才型的管理人应具有以下特征:

  (1)运用影响力,但不控制一切;

  (2)协助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不为员工提供所有的答案;

  (3)参与解决问题,但不要求以自己为中心;

  (4)运用权利,但不掌握一切;

  (5)负起责任,但不排挤别人。

  希克曼和施乐尔在《创造卓越》一书中,对新时代企业领导人所应具备的技能进行了概括,包括:

  (1)创造性的洞察力;

  (2)对事物的敏感性;

  (3)具有应变能力;

  (4)远见卓识;

  (5)全身心投入;

  (6)忍耐力。

  他们认为企业领导人所具有的这六个方面的能力是企业成功所必需的。

  这里应当指出,对企业领导艺术的改善的论述最受人们重视的,是至今还在出版的《一分钟经理丛书》。这套丛书在上个世纪的代表作是:《一分钟经理》、《一分钟管理术的运用》、《一分钟经理的领导术》等。从这套丛书所体现的精神来看,现代管理艺术上个世纪与企业文化密切结合,曾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丛书的主要精神有三个方面:

  (1)领导者如何发掘职工的潜在素质;

  (2)领导者如何发挥职工的潜在能力;

  (3)领导者如何发展职工的潜力。这套丛书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现代管理艺术,可以说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四、在发展企业文化中强调灵活多变

  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文化究竟包括那些内容?现代企业怎样才能发展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问题尽管今天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但不少学者都强调,无论企业文化模式怎样,在采用企业管理经验时,都要结合本国的国情,考虑到企业的性质、问题的性质、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不同视野,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其它企业(包括西方企业)的经验再好,都要适合本企业的文化。企业领导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经常检查、评价企业文化,进行企业文化的再创造。美国管理学家奥图尔(O'Toole)在《未来的企业》一书中提出了美国人照搬日本式经营管理能否生效?这一问题,并围绕着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分析,他的结论是:关键是文化,而不是经济政策。他既强调文化问题,又提出应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不能不问自己的国情是否符合,就照搬别人的那套办法。后来的事实证明,奥图尔的结论是正确的,日本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并非十全十美,美国企业也没有照抄照搬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对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来说,更应该强调灵活多变,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形成与此相结合的独特的经营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方法。但不管那种管理模式,企业新文化都是由新的价值观、新的视野和新的精神所组成,企业应当有一套企业文化发展的战略计划,掌握内外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顺应时势地发展企业文化。当然,这需要精明的领导来领导企业文化的创新和采取强化文化政策。实践已经表明,采取强化文化政策可以使经过强化的行为成为习惯和正常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强化文化政策也是二十一世纪重要的企业管理技巧。

企业文化论文8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我党优良传统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优势,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通过长时间的生产经营实践提炼出的文化成果。这两者均属于企业软实力中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但能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对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间存在的不同与联系进行分析,并提出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制度建设

  企业文化表现着企业的产品情况以及服务质量,主要包括企业品牌、产品形象、产品质量以及业务水平等外部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由于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反之,思想政治工作又能够及时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呈现出来,因此,让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能够全面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优势。

  一、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间的差异与联系

  (一)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间的差异。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若从范畴的角度进行分析,则可将思想政治工作划分到政治文化的范围,而企业文化应归于管理文化上的范围。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我党从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提炼出的好的传承,其中带有非常明显的社会主义政治成分与工人阶级的阶级成分。企业文化是从西方的现代管理思想发展而来的,并且标志着现代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其中包含着企业的价值观、精神文化等内容。第二,若从作用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则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借用宣传、交流等方式,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核心,主要任务是解决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问题,同时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保证企业顺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以此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开展。而企业文化则主要是利用文化手段宣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增强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从而打造出企业所独有的企业文化内容,以此实现对企业员工思想和行为的有效约束,同时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间的联系。虽然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在概念、范畴、作用领域和作用方式方面有着较多的不同,然而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两者均是以企业员工作为工作的对象,均是针对人的工作。均强调:要协调企业内部员工间的关系、培养员工的团队协同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另一方面,若从工作的层面分析,则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均需要走社会主义的方向,均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服务于企业。

  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之中的方法

  (一)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我党施政的一种优良传统,而企业文化则属于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方法与理论。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参与:一是企业在借鉴国外文化建设方法的过程中应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在我国企业中建立起的企业文化应体现出中国特色,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由于我国与国外其它国家间存在着地域、历史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我国的企业文化与国外企业文化间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所以我国的企业文化不能整套照搬国外的企业文化,而应该是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对国外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进行积极的利用。二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养料进行摄取时,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在进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部分进行充分的利用,而且需要将具有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等优良的时代精神融入其中,同时还应将这种精神与企业的各项制度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此充分发挥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的作用,促进企业员工思想意识的全面提升,从而自觉规范各自的言行。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环境中,员工的思想意识不但得到了有效提升,而且还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员工的日常言行中,企业文化也由此得到了提升。三是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若遇到思想问题时需利用思想政治工作予以解决。建立一个优良的企业文化体系需要较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将有关的文化意识转换为相应的行为,而且要对员工的陈旧观念进行调整,而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如国有企业在进行体制改革时,很大一部分员工因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所以存在封闭、守旧的思想特征,同时对新事物具有排斥性。此外,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制度和机构等方面的优化改革,而此极有可能会损害到员工的利益,由此引发员工的思想顾虑。针对以上问题,只有充分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作用,从思想上对员工进行影响和引导,从而使员工的思想回归到一个良性的轨道上来,继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构建适应时代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要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渗透进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就需要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构成进行深入的研究,完善企业中的党建工作,并以此作为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应健全企业在管理组织方面的制度。按照有关要求,作为企业内的党组织负责人必须进入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这样的高层管理中,并参与有关重大问题的决策,以此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合法性得到确立,并以制度的形式进行维护。通过发挥董事会和监事会内党组织的职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参与到企业文化的整个过程。二是打造新型的管理工作平台。这一平台承担着三方面的作用:第一,让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参与到企业管理层的针对企业文化政策的起草过程之中,以此实现党组织对企业文化的真确引导;第二,让党组织参与到企业文化内容的开展过程中,由党组织采用多种途径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及文化氛围传递给员工,从而使员工自觉针对企业的特有文化进行维护;第三,党组织应对管理层和职工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行使监督权力。以此确保职工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文化制度,并对企业文化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及时进行纠正,从而使企业的文化制度得到顺利执行。

  (三)凭借企业文化建设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新时期不但给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也给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样带来了新的挑战。事实证明,要想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时代形式下取得较大发展,就必须丰富其自身内容,以此满足员工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与思想引导,而企业文化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丰富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由于企业文化具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灵活性与广阔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正好能够利用企业文化的这两个特征完善自身内容,借此不但实现主导意识传播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规范员工行为和转化社会矛盾的基本需要。让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具有两方面的目的:第一,实现思政工作的更新换代;第二,借用企业文化这个载体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发挥非常重要的政治作用。

  (四)让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的融合。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属于复合型的工作形式,良好的企业文化应该与企业的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战略规划等进行融合,其中强调文化与制度的融合、文化与人力资源的融合,换句话说,就是将文化的精神激励作用与物质激励作用融合在一起,将制度约束与行为约束融合在一起,从而发挥优良企业文化的作用,要想打造团结、创新和高校的企业文化,就应该用强有力的文化制度作为保障。文化与管理的融合,需要制定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经济利益挂钩的激励制度,从而有效提升部门之间的精诚合作,帮助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另外,将员工对培训活动的参与和培训的成绩并入到员工绩效考核的范围,以此不断激发员工的好学意识。在企业内部通过推行规范化质量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企业各运营环节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使企业良好的文化精神得到弘扬。

  (五)通过改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在运行方式、实施对象以及内涵特点方面的联系,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属于企业文化发展的核心部分,其在企业文化内容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此必须借助思想政治工作所具备的传统优势,通过必要的沟通和调整以及有关的制度与结构,让有关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企业文化建设在针对员工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处理时,需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进行引导,让大家认清各自的责任,并自觉树立起舍小家为大家的思想,从而形成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而党组织只有完善和创新自身的建设,才能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企业更快速、更健康地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借助企业文化这一载体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全面发挥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优势,学习国外企业文化和国内传统文化的长处,创建思政工作全新的内容形式,增加思政工作的内容,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作用,才能确保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从而营造出一种绝佳的企业内部环境,使企业效益的实现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于淼.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D].北京交通大学,20xx:11

  [2]潘兴兴.浅谈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方略[J].当代矿工,20xx,1:38~40

  [3]陈玮.能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建设研究[J].四川水泥,20xx,8:165~166

  [4]崔强.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承与创新初探[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3:81~82

企业文化论文9

  古有云:“魂之所系,所向披靡;魂之不存,一溃千里”。企业之魂立于文化,魂强则企业强,魂衰则企业衰。商海潮涌,吾中华之商业健儿苦求企业铸魂之道已多载,诸多迷茫或无计可施。余之不才,试以一字解同胞之惑,以求中华企业繁茂于国、举盛于世。

  欲解企业文化之惑,必先解其为之何物。企业文化之定义,网络、词典等有诸多解释,商贾学者亦见仁见智,各有新解。然,企业文化纵有千解万释,亦必现于行,众人行之则为文化,众人不行则为口号。企业文化,无外行于众人之自觉,众人若是行不自觉,谈文论化徒有其表、空乏其意。有语如是:“一人之习曰性格,百人之习曰风气,千人之习曰文化”。是以,企业文化乃众人之习性,众人若无此习性必不成文化。然,知之不易,为之甚难。虽解企业文化之意,若是铸魂强业,当另作它解。

  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其意有二:一为众人同心方可成事,二为欲取焰火当先有柴。焰以柴为本,无柴既无焰。火焰恰如吾等所论之企业文化,能现于色、强于热,却不可擒、不可存。然,生焰以柴为本,铸魂当以何为本?欲得本解不难,难于诸君行离于中华文化甚远。

  铸魂之本为何物?吾中华之古贤早已作解,其意甚易。前文有论:企业文化乃众人之习性。众人之习性者,俗也。成语有曰:“约定俗成”,又云:“法立于上则俗成一下”。故,企业之文化,一“俗”字可解;铸魂之本,一“法”字可解。是以,《论权者谋》有云:“法者,天下之仪,政之至也,魂之系也”。欲立文化铸商魂,当以法为本。诸君如思:“孝”字何当九州文化?其因如是:古之十恶不赦第七恶乃不孝,不孝必为官家严惩;且,古有“举孝廉”之制,列“孝廉”为功名,功名乃古人入仕为官之本,为博此功名,古有守孝故亲三载、七载、十载之事不足为奇。反之,今之法度宽于不孝,选仕之事亦不闻于孝,终致“百善孝为先”之文化淡薄。

  法者,魂之系也。以法求魂之术,《论权者谋》已作详解:“最强之邦,由法善也。谋事空法者,业小即有成,业大必尽失。法道谋助者,所行法道必驱人宁心、勤事、发志、律身、扬善。欲达五事,必明利细尺、明刑弼教、公秉执律。明利细尺者,清赋于职、明害于利、细事于尺。职清则立事有主,利明则谋事有鞭,尺细则成事有表。职不清事不立,利不明事不尽,尺不细事不果。清职者,当明其本分、定其本务,封予决配之势,伏予恶罚之危。明利者,当以赏劝善,以罚毙恶,重赏于酬擢,恶罚于寡贬。细尺者,当察德有例、量效有依、度功有据、论失有柄。正纪始于知法,乱纲起于盲纪。孔明曰:”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不教而诛,权者之失,治政之祸。教令诸众,当以法教为先,理教次之。法教者,当以典育而彰显法度、诰教上下,辄试而留其悉者、去其盲者,案举而荐其优者、黜其劣者。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厉行。难行之故有其三:懈沮、废弛、偏裁。懈沮而竭气,废弛而失威、偏裁而遗祸。竭气之至,众散离之;失威之至,众乱次之;遗祸之至,众叛敌之。是以,法道之成,立于激智尽能,威于厉施秉执,行于公断清裁。“

  余之不才撰文献诸君,望勿轻弃中华之文化另辟他途,师之于洋虽能增智长技,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之古训切记勿忘。

  收笔在即,试以辛弃疾之《青玉案·元夕》共勉于中华商贾诸君: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企业文化论文10

  一流的企业靠文化,二流的企业靠产品。企业文化最早产生于二战后美国和日本大型企业对比研究中,通过近代管理学科和企业实践的发展,企业文化对组织的成功或失败影响效应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提高对企业文化观念构建的重视。特别是在我国现代金融业支柱之一的保险业,应对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障碍,在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进行引导时,引入企业伦理规范,建设独特、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打造独具风格、客户满意的保险公司,提升保险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伦理规范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被组织成员广泛认同、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群体意识的总称。企业通过培养、塑造这种文化,来影响成员的工作态度和引导工作中的行为方式,从而实现预期目标。从最能体现组织文化特征的核心内容来看,组织文化包括组织价值观、组织精神、伦理规范以及组织素养。其中,伦理规范是从道德意义上考虑的、由社会向人们提出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这种伦理规范既体现企业自下而上环境中社会文化的一般性要求,又体现着本企业各项管理的特殊需求。由此可见,以道德规范为内容与基础的员工伦理文化行为准则是传统的企业文化管理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正是如此,使企业的价值观融入了新的文化力量。

  二、保险类型企业文化特点

  区别于企业文化,保险类型企业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本质是以保险公司发展战略为基础,通过保险业长期经营过程积累发展,形成的一种保险行业成员所共同拥有和遵守的行业价值观、行业规范、行业精神和行业行为习惯。按照核心内涵,保险类型企业文化可分为价值理念层、行业制度层和行业行为层。通过价值理念层,能够充分体现保险行业的价值倾向和意识思维,这种文化是在长期的保险企业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和沉淀发展的。而行业制度层是根据保险企业的经营方针、模式、机制等形成制度规范,从理念层的意识形态进行了实际的约束和激励。作为保险文化的第三层次,行业行为层是属于一种规范引导,能够使从业人员对自身的行为、形象、服务进行统一规范的过程。保险类型企业文化会引导行业成员自觉地作出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选择,特定的价值观念会激励行业成员在特定的行业环境中表现出符合企业需要的行为;受同一价值观念的影响,保险行业成员在不同时空的行为准则必然会取向协调一致。具有这些功能的保险文化体现出以下特征:

  三、基于伦理规范的保险类型企业文化构建

  (一)构建制度文化,实现保险类型企业文化硬性规范

  制度文化本质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形式,又蕴含着伦理规范的精神内涵,对保险类型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制度文化的构建,能够实现完善的公司治理和管理制度,保险类型公司在企业发展过度阶段,容易出现对人不对事、规范性有所欠缺等现象。对于此,就要用制度立司,用制度管人。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保险类型的金融机构,以制度选择人、培养人、激励人和考核人,保证实现保险企业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

  (二)构建责任文化,提高保险类型企业文化社会意识

  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文化根源,社会责任感或企业责任感也是伦理规范的核心内涵,企业要想得以长期发展,责任意识和文化规范就要贯穿始终。从保险类型企业的成立到初步发展过程中,重视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利用文化的'价值趋向使保险企业员工形成自觉性规范行为。例如华泰保险公司的“责任文化”建设,促使该保险公司较早、较好地完成战略转型,为其后续不断持续实现承保盈利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责任文化并不局限于保险类型企业内部,还要建立起社会责任的大概念。

  (三)构建品牌文化,打造创优型保险类型企业文化

  品牌价值是产品本质性的体现,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通过品牌文化的构建,充分的体现出企业文化长期策略,为企业发展实践提供新的生产力。在保险类型企业文化建设中,打造属于各个保险企业的品牌文化,形成独特的价值服务和产品,通过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实现创优型企业文化。例如大地保险公司,坚持“质量效益型”作为公司的品牌,实现了公司的战略和文化,更占有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产品份额,极大的有利于扩大自身发展的规模。通过品牌文化的构建,不仅能够带来社会及消费群体的认同,还能从另一个层次方面引导企业成员走向更高水平的合作,创造优质型的企业文化品质。

  (四)构建合规文化,建立保险类型企业文化制度体系

  关于保险业如何规避风险管理,国际上认为要按照风险衍生出来的根源进行规避,为了避免保险企业管理者和基层员工出现道德和职业风险,合理的及时的合规文化能够完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简而言之,合规文化是“合乎规章制度的企业文化建设”,属于保险业文化的一部分。按照合规文化策略,要求保险类型企业进行合规管理、合规风险、合规理念、合规价值和合规机制,最终形成保险类型企业文化制度体系。例如众所周知的新华保险公司,秉持“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将合规经营作为企业发展前提,以风险管理和控制作为企业文化保障。良好的合规文化促进了新华保险的战略发展,更是对整个企业文化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传明,周小虎.管理学原理(第2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

  [2]刘涌.泰康人寿的企业文化优化设计方案研究[D].西北大学,20xx.

  [3]庄超.浅论地方保险分支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证券期货,20xx(04).

  [4]龚艳.让企业文化成为一种制度和流程[J].沪港经济,20xx(08).

企业文化论文11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企业文化是从思想上指导和控制企业的行为和发展方向; 而企业管理是对企业业务活动往来和各流程的细节进行管理和控制。 两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引导。 因此,借由企业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管理效果的实现是一举两得的举措。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问题需要良好的处理和解决,而树立的一套被组织内部所有成员所共同承认、共同享有并共同遵守的企业自身的共同认知和基本信念、 文化本身代表的就是一个文明的进程,具有企业所本有的特色! 是企业文明和企业思想的一个形成过程, 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核心思想和经营管理主张,以及本企业的内部行为和活动,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信念、处事方式和态度等一个企业所特有的企业文化形象。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首先,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企业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需求,会不断变化着方式和方法。 同样,企业文化也是与企业发展同步的;不断变化发展和与时俱进的。 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累积和表现。

  其次,企业文化的目标与企业经营的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通过更好的管理实现企业工作效率和综合效益的提高, 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最后, 企业文化具有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企业文化存在的个性。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等同的企业文化,都是本企业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的集合。 企业的目标也许相同。

  但是具体企业文化一定不同, 每个企业文化都是在自身的奋斗和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 都有一套独具个性的企业自身形成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

  借由企业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管理效果的实现, 是一举两得的举措。 可为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精神核心!对企业内部的整体工作氛围和风气都是有很强的影响作用的。 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目标,要求企业内部人员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 把企业内部人员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发挥黏合剂的作用。 通过自身精神式的凝聚力量将企业内部形成一股统一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样具有向心力的企业,工作效率将事半功倍。 管理起来也会轻松自如,来自灵魂力量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其次,企业文化具有指导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企业成员多年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指导。 以及对于企业发展趋势的规划和预测,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更好的进行决策。 管理方案和手段都变得很明确,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才能一鼓作气。 不断朝着一个方向努力,避免走弯路和做出错误的决定。

  再次,企业文化影响范围广泛。 企业的品牌形象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和企业良好的精神面貌。 即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文化底蕴。 会让企业在市场中容易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面貌的汇集,就是企业精神的体现, 一个拥有良好企业文化的大型企业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并且其拓展市场和开发新渠道都会变得更加容易。 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先进力量;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是十分重要和有利的;企业形象发挥了生产力的作用!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展开。

  最后,企业文化的约束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自觉形成的内部有序的行为意识规范。 这体现的就是企业文化的约束性能力,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员工思想和行为的规范性要求。 会让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有效率,规章制度在企业内部的执行力更强;更有助于管理效果的实现。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这种执行效果的实现其实就是企业管理的职责范围。 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思想行为的约束性恰恰就是推动企业管理执行力的实现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企业文化是从思想上指导和控制企业的行为和发展方向。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业务活动往来和各流程的细节进行管理和控制。

  两者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引导。 对发展趋势进行控制! 都是为了促进企业更好的运作与发展。 并且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两者之间本身也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赵瑜,刘昶。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16)。

  [2]葛海良,蒋岩松。浅谈入世之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J]。煤炭经济研究,20xx(02)。

  [3]高秀清。浅析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10)。

  [4]汪秋磊,张青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体系[J]。煤炭经济研究,20xx(10)。

  [5]张国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新探索[J]。煤炭经济研究 ,20xx(06)。

  [6]袁炎林。促进知识管理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xx(14)。

企业文化论文12

  人类的传播活动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可以说贯穿了人类历史的整个进程。传播是指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共通,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按照威尔伯?施拉姆的一个模式就是通过信息交流形成经验领域的重复,使得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从而达到信息传播者最大限度地把特定信息传递给信息接受者并对他们产生影响。综观世界的历史,无论是文明的共享,还是野蛮的侵略,传播活动都通过其对信息接受者的影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很多成功的企业正是通过传播企业文化来影响目标受众,为企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传播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完善非常重要。同时,企业如果能成功地传播自己的文化将会极大地増强企业的竞争力。

  1文化传播的本质和机能

  企业不仅要有自己的文化,还应该积极传播自己的文化。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弄清传播的本质和机能。传播的本质是确立和扩大社会自我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传播主受体之间的信息互动来自我识别,以便让个体的价值和主体性得到认可。具体到企业来说则是企业把特定的文化信息、价值理念传递出去影响其目标受众即企业的员工和各利益相关者,使他们认同企业的文化、理念,从而扩大企业的影响力,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传播的基本机能在于共同创造机能。按照这种理解,企业文化的传播则是在传播活动过程中确立主受体之间的成长方向和作为创造目标的共有、共感关系。从而在成功地影响信息接受者的同时,又通过传播主受体之间的信息互动来发现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企业文化。通过对传播本质和机能的分析,不难看出企业必须进行文化传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只有通过传播才能使企业的主体性和价值观念得到认可,使企业文化逐渐在主受体之间形成共识,协调企业内外部关系,増强企业的创造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正是在企业的传播活动中企业文化才得以形成、发展、完善。那么,企业该做何种准备又如何把握时机,使得企业文化传播的效果达到最佳呢?

  2企业文化传播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企业文化的传播也同样如此。满足了一定的条件,企业文化的传播活动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企业文化传播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将特定的文化信息有计划地传递给受众,使其得以共享。即通过传播行为对内影响企业员工,与员工达成共识,使员工遵循企业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规范,从而増强企业的凝聚力;对外树立良好而独特的企业形象,协调与社会公众的关系,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同,培养忠诚的消费者,以便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如此艰巨的任务自然需要一定的条件来支持。

  1)企业文化本身应具备的条件

  a。企业文化易于理解。企业文化是一种核心理念,即一种精神财富。任何精神财富若无法被理解便不能被享用,更不可能在这种理念、精神的指导下来创造物质财富、完善企业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因而,企业文化必须易于理解。但是理解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受信息接受者的愿望、需要、态度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贝内特、霍夫曼和普莱卡什指出:“理解十分活跃:它包含了学习、更新视角、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等许多活动”。所以,企业不能生搬硬套国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理念。企业领导、部门负责人和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国传统文化、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企业员工的特点,采用多种措施,使企业文化的内传播深入浅出,易于让员工理解,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从而指导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生活行为。一旦员工理解了企业文化,就能把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也只有在此基础上企业文化的外传播才不会失真。

  b。企业文化具有层次性。企业文化传播的对象不是单一的,无论是企业内部员工,还是企业外部的大众,他们的知识层次、教育背景、性格特点、工作任务和理解能力等都是不尽相同的。要求所有的受众对企业文化都能有深刻、全面的了解是非常不现实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而,企业文化应该具有层次性,这并不是说要割裂企业文化,而是一种由浅入深,逐渐上升的过程。企业文化是一个大的理念范畴,这一理念在不同的层面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针对不同层面受体的思想实际和理解的深浅,在企业核心精神的引领下,设计不同的企业文化内容,从而使得企业文化能够真正影响各个层面的受众。

  2)企业文化传播者应具备的条件

  a。学习能力。企业文化传播者要善于根据政治、经济的变化对新情况、新事物进行科学的分析、整理。这要求传播者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调查分析能力。从而可以正确地评价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优势条件、了解企业现状、员工思想状况和利益相关者的情况,并能把这些情况与同行业进行比较,以便博采众长,更好地传播企业文化。

  b。传播能力。从企业文化传播的角度看,传播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传播者对信息传播科学的具体运用上。按照拉斯韦尔“5W”模式的传播过程分析,要求企业文化的传播者掌握企业文化内容、精髓,通过合适的传播媒介,把信息传递给受众,并尽可能达到最佳效果。

  c。组织能力。企业文化传播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企业文化传播者在内外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例如典型示范、讲座、培训、典礼、集会、联谊会等传递企业的文化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传播者既要对本企业负责又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尊重他们的意见和人格。因此,企业文化传播者要有较高的组织才能。这包括选择、策划活动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传播活动中高超的组织能力能够使受众最大限度地收到活动的组织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使企业文化传播收到良好效果。

  d。具有主体性。企业文化传播者具有主体性指传播者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和前瞻性等属性,即传播者的能动性。主动性是指能积极主动地进行企业文化传播;主导性是指在企业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始终起主导和支配作用;创造性是指在企业文化传播过程中勇于探索各种新的途径、方法、开拓创新,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前瞻性是指企业文化的传播既要立足现实,从受众现实的状况出发,分级分层传播企业文化;又要放眼未来,引导受众把与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对企业文化传播者是尤为重要的。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文化被视为在竞争中赢得先手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各企业都竭尽所能地寻求企业文化传播的渠道和手段。但是,在实际中却形成了这样一种状况:企业文化的传播活动变得越来越相似,例如:企业内部的各种恳谈交流会、行为训练、企业外部的公益活动、记者招待会等。重复而雷同的企业传播活动会使受众产生误解,所谓的企业文化也是雷同的,没有新意的,这会失去对受众的吸引力,更让企业文化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因而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在传播活动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企业文化传播者运用创造性思维把企业文化的精华渗透在各种推陈出新的活动形式中,在増强对受众的吸引力的同时也成功地将企业文化传递出去,在潜移默化中对受众产生影响。

  3企业文化传播的时机

  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说明时机非常重要,但时机又不是一直存在的,具有突发性、短暂性的特点。在企业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准并抓住时机,对于提高企业文化传播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传播的时机包括:

  a。兴奋点。当某项事或某项活动引起受众的特别关注时,会在他们的思想上产生兴奋点,当人们处于兴奋状态时,思维活动活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也随之増强。兴奋点可能是由小事引发的,也可能是由大事引起的,企业还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国内外企业或本企业最近发生的事情制造一些兴奋点。例如,当“安然”事件发生时,在企业引发关于诚信的探讨等等。及时把握兴奋点,对企业文化的传播是很有利的时机。

  b。危机事件。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面临一些危机。然而危机却也很有可能刺激真善美的觉醒与回归,能够増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促使人的行为和意识往好的方向转变。不过,这种转变具有暂时性,想让它更持久更深刻,则需要企业做好引领工作。如果企业能够做到处乱不惊,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坚持企业一以贯之的文化理念,那么当企业成功地度过危机时,也成功地传播了自己的企业文化。

  c。典型对比。在企业文化的传播活动中凡是能够折射出企业文化精华的,或是与企业文化理念相悖的,都可以作为典型。也就是说,这种典型可以是产品、事件;也可以是个人、团队,还可以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生活环境等等。在这里,典型应该既包括好的典型即能突出反映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人、事、物、氛围、环境等;也包括坏的典型,这种典型与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相背离。在企业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通过对比这两种性质相反的典型,可以使受众更清楚、深刻地理解本企业的文化,对企业文化传播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d。企业变动。企业变动在企业的成长发展中是不可避免的,它会或多或少地引起企业的波动,但却也是企业文化传播的良机。把握企业变动的时机,在企业改革、人员更迭、新产品开发、企业上市、组建企业集团、实施产品战略等重大变动活动中,奉行企业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会使企业文化传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e。文化网络。文化网络是企业组织内部的,非正式的联系手段,也是企业价值观和英雄人物传奇的“载体”。充分利用文化网络的作用,放大企业理念和强势群体,是企业文化传播的良机。同时,对于企业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惯例和常规,企业文化传播者也可以在文化网络中通过文字、语言等手段结合灌输、讨论等方式反复向企业员工表明对他们所期望的行为模式,使员工从各种细节方面更深刻地领会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礼仪和礼节,这同样是企业文化传播的好机会。

  f。准确运用传媒。企业文化传播离不开传媒,通过媒体传播企业文化信息,受众更广、影响更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媒的形式和种类越来越多,信息的传递也更为及时和迅速,这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使企业美名远扬,也可能使企业声名狼籍。但是,如果企业了解传媒,把握了各种传媒的特点,准确地策划出在何时、何事上运用何种传媒工具,使传媒为企业所用,也不失为企业文化传播的契机。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经得起传播的文化,也只有在文化传播活动中,才能使企业文化沉淀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创造适合企业文化传播的条件和时机,进行企业文化传播活动,以文化引领企业的前进方向,以文化留住企业员工、以文化吸引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培养他们的忠诚度,是现代企业获得持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企业文化论文13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自20世纪七十年代产生以来,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学术界的重视。经过20多年来在实践中的蓬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我们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之一。进入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新态势,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经营业绩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企业文化所面临的种种冲击与变革,又迫使人们去思考————该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国外有学者预言:“企业文化在未来xx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面对加入wto后中国的发展形势,我们要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就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要有与这相适应的制度文化:

  在企业文化研究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人把企业文化概括成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从广义角度界定的企业文化,无疑把制度包含在内,即制度也是一种文化。但如果我们从狭义角度研究企业文化,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进一步说,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研究,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是企业倡导的”文化底限”,即要求员工必须作到的;文化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是”文化高境界”。

  文化与制度的关联及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演进方式不同。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在倡导新文化,而者交互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美。

  二是表现形态不同。前者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后者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

  三是对人调节方式有差异。制度管理主要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引导。文化管理强调心理”认同”,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也就是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对多数人来讲,由于认同了主流文化,因此,文化管理成为非强制性的管理;对于少数未认同主流文化的人来讲,一种主流文化一旦形成,也同样受这种主流文化氛围、风俗、习惯等非正式规则的约束,违背这种主流文化的言行是要受到~谴责或制度惩罚的。因此文化管理又具有一定”强制性”。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对制度与文化的感受度不同。体力劳动者因为其作业方式要求标准化的程度高,对制度管理的强制性敏感度较低,也就是说,遵守制度是顺理成章的事,制度管理对他们更适合;脑力劳动者因为创造性强,要求自由度较高,对较低层次的条条框框则反感,需要较多的文化管理。这是超y理论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注意。

  在具有这此差异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制度与文化是互动的。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展和传播。但要把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着新的制度。

  尽管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当制度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定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心理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变成空壳,留下的是参与文化。

  从这一点上来说,文化和制度最终达到了统一。

  8、文化优劣或主流文化的认同度决定着制度的成本。当企业倡导的文化优秀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高时,企业制度成本就低;当企业倡导的文化适应性差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低时,企业的制度成本则高。由于制度是外在约束,当制度文化未形成时,没有监督,工人就可能”越轨”或不能按要求去做,其成本自然就高;而当制度文化形成以后,人们自觉从事工作,制度成本大为降低,尤其当超越制度的文化形成,制度成本会更低。摩托罗拉公司取消”打卡”制度,是因为员工能够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大庆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是大庆人自觉的文化表现。所以威廉·大内说,文化可以部分地代替发布命令和对工人进行严密监督的专门方法,从而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发展工作中的支持关系。交通是一面镜子,有警察监督

  时司机能够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不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说明制度对司机来讲没有变成一种文化,其制度成本就高;反之,如果没有警察监督时司机也能按照交通规则办事,制度已经内化在司机心目中,变成一种文化,制度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9、制度与文化永远是并存的。制度再周延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也不能认为文化管理可以替代制度管理。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组织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成行动的协调一致

企业文化论文14

  一、建设学习型文化

  要发挥人文环境的育人作用,深化“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使员工主动围绕公司发展目标进行有组织的学习,互相沟通和交流。在公司中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学习氛围,为员工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充分实现员工自身价值。通过相互诚信的人文关怀,提升员工的思想境界和素质修养。

  当今的竞争主要不是拼体力、拼资源、拼资本,更重要的是比知识、比智力、比人才。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而参与建设学习型社会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学习力是提升生存力、创新力、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个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是企业给员工的最大福利”,沙市供电公司积极组织包括职工夜校在内的各种学习,职工每月都有至少2个晚上可享受到这样的“充电”福利。沙市供电公司非常重视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把它作为改善干部职工心智模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增强应对生产经营各项工作挑战的能力和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一项重大措施,作为解决工学矛盾、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要求把职工夜校学习作为一项制度来落实,注重实效。

  根据行业要求,夜校学习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有关电力法律法规、企业中心工作重点、营销优质服务、专业技术业务学习及岗位培训、结合工会“职工兴趣小组”开展有关专题讲座。同时,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班组等也在积极创建中。在学习型企业的创建中,其运用手段应该引起重视。现代企业应当积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例如公司自主研发的“报装工程信息网”,该网站包括报装工程进度管理、工程简报、通报考核、信息动态、下载中心等栏目,是公司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报装工程动态进行有效管理的有效尝试,网站的建成,实现了报装工程动态信息的透明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将在实现信息资源集成与共享的同时,有力的促进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之举。

  二、以“负距离”服务理念深入推进服务文化建设

  任何新举措的出台必然有着相应的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群众对电力供应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用上连续可靠的电,还要享受到更优质满意的服务,当前全社会广泛开展的民主行风评议工作也对电力行风提出了进一步要求。我所在的公司主动自加压力,适时提出“负距离”全新供电服务理念。“负距离”服务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服务模式,而是一种定位。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活动开展了十年之久,但过去对服务的定位,始终停留在供电设备产权分界点以前。而“负距离”服务则是淡化这个概念而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从空间上将服务延伸至产权分界点以后,时间上体现出服务的主动性和超前性,心理上尽可能缩短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负距离”服务淡化产权分界点前后的区别,强调供用电服务的一体化;

  在强调服务优秀的同时,也强调适度的利润回报;强调服务的市场化;以客户为中心,强调服务需求的客观性。公司从三个方面践行该服务理念。一是作为国有公益型供电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努力做到“三个不计”,即不计成本,将每个服务环节细化,签订责任状;不计电力设备产权界限,优质服务无终点;不计时间,不论上下班,加班加点,对客户有求必应。二是“三管齐下”抓优质服务,即“人管”、“制度管”、“文化管”。三是“三个底线”毫不放松,即安全生产底线、资产经营底线、队伍稳定底线。此外,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也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断完善优质服务、规章制度及工作措施的同时,针对政府、社会与客户对供电企业关注的问题,不断深化优质服务内涵,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长效考核机制,力求让政府放心,使群众满意。

  三、建立“爱心、平安”为主题的安全平安文化

  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确定的工作重点,也是电力企业的工作主线,电力企业要在全面完成各项经营指标的同时,扎实推进以“爱心、平安”为主题的安全平安文化,建立该项工作长效机制。

  1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通过各种形式,定期研究和解决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领导和协调,指导活动深入开展。加强对各基层单位活动的组织和督导,同时将爱心平安活动融入农电管理,延伸到供电营业所、农电工。

  2是以“爱心活动”和“平安工程”为载体,切实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公司以“珍惜生命,杜绝事故”为主题,开展“四个百分之百”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稽查,制止施工现场违章行为,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

  3是深化载体活动,努力培育爱心理念和平安理念组织各种兴趣活动小组,让职工在活动中体验爱心,享受平安,受到教育和启发,树立起爱心理念和平安理念。如在员工中广泛开展各类体育邀请赛、亲子活动、撰写读书心得与摄影展等活动。

  4是坚持文化提升,建设“爱心”和“平安”文化

  对内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公司文化,激发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化解矛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对外通过践行“负距离”服务,落实“三个十条”,兑现服务承诺,全面落实“阳光电力”服务文化,同时强化新闻宣传,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不断提高供电公司的社会形象。

  四、探索电力企业持续发展的管理文化

  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管理,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能指导企业走上快速稳定发展的道路。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和转化等功能,用远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二要重在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选择好突破口,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把企业精神、价值观、经营理念变成具体的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用符合文化理念的管理机制引导、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三要突出特色,个性特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很好地结合起来,总结出自己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在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概括和视觉形象设计上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形成富有行业特点和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沙市公司作为县级供电企业,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实践“负零一二三”的企业经营理念。“负”即实行“负距离”提升服务的理念,突出优质服务无止境。树立“大服务”观念,推行领导为员工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生产为经营服务,经营为多经服务,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营造“七心级”供电服务品牌,即业务咨询称心、业扩报装顺心、安全用电舒心、缴纳电费省心、故障抢修放心、特殊照顾贴心、个性服务温心。“零”即实行“零事故”目标、提升安全的理念,突出人身安全和电网安全。充分利用“检电共建”预防职务犯罪的平台,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平安理念,树立平安观,实现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建立闭环管理的安全机制。

  “一”即实行“以线损管理为纲”的理念,全面提升各项指标。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以抓好线损指标为突破口,落实线损“四分”管理责任,加强营销精细化管理,量化营销考核指标,实施工作绩效考核,全面完成营销指标。

  “二”即实行“双发展”提升实力的理念,突出人才培养和经济效益。高素质的队伍是企业竞争的最大本钱,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改善心智模式,倡导敬业精神,注重岗位培训;强化财务资金管理和成本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支出,促进经济效益提升。

  “三”即实行“三平衡”提升和谐的理念,突出工程管理规范化、市场占有多元化、多经发展民营化。优化供电企业内外环境,拓宽经营渠道,培育经济增长点,占领多产业市场,平衡企业效益、客户利益和社会公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加客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改善企业形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艰巨而长远的工程,通过不断探索和强化电力企业学习型文化、服务文化、安全平安文化以及管理文化的建设,必将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与超越。

企业文化论文15

  摘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在企业管理中,经常出现两者之间的融合问题。所以,探讨新常态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也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内涵入手,探讨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融合;途径;方法

  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特色,并根植于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之中,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起员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企业员工与企业凝聚在一起,激发起企业员工的创造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去影响每一个企业成员。思想政治工作旨在通过教育活动实现本政体组织对组织内部各成员产生思想上的影响,使得组织内部成员能够接受组织的思想,并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并上升为行为意识,能够自觉地去行动。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全员的思想政治水平;能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构建起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引导企业员工的心理走向,凝聚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扬企业的优秀精神等特点,这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相容性和相通性,由此,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对于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都将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一、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含义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员工全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及道德标准,是历经企业长期成长与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而成的。企业文化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是企业的物质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涵盖了企业的外贸特性,例如企业的建筑外形、生产设施、内部环境布局等,企业物质文化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形态;其次是企业的组织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以及员工的行为准则和相互关系,企业的组织制度文化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制度化;第三是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涵盖了企业的优良作风、传统规范以及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企业精神文化也作为核心部分渗透于企业的物质及组织制度文化当中。作为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融合

  1.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间的共性

  首先,目的一致。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实现企业生产力的提升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的;其次,对象相同。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以企业的全体员工作为研究对象,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理论指导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更强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后,内容交叉。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传播都属于社会文化,两者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同构性。

  2.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途径

  (1)物质文化层面的融合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塑造企业良好的品牌是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可以围绕在加大企业员工与客户对于企业品牌的认知和认同之上,加大企业员工对于树立企业品牌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二者在企业物质文化层面的有机结合。(2)行为文化层面的融合在企业内部创设和谐的工作氛围,对企业外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是企业行文文化层面的建设重点。通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升全体企业员工对于企业行为文化的认同意识,并实现自身意识的转变,转变已有的服务观念和工作方式。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二者在企业行为文化层面的有机结合。(3)制度文化层面的融合企业的制度文化建设旨在保障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以及各项管理机制的指定、完善及实施。通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企业可以在政治政策的高度以及符合企业切身利益的长远发展要求来审视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不足,并能够从来自社会、企业本身以及企业员工个人等三个层面整合出优化制度文化建设的建议。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二者在企业制度文化层面的有机结合。(4)精神文化层面的融合高效而优质的团队建设是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于这项持续时间常、见效慢的工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通过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对企业的团队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二者在企业精神文化层面的有机结合。

  三、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

  1.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明确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方向,也指引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进方向,它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与企业员工所共同秉承的价值理念,也是衡量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评判标准。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就必须以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切入点。新常态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培育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2.以坚持人本思想为立足点

  企业员工的思想状态的个性化、多层次以及多元化特征是新常态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面对的一个难点。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突出作用。人本思想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即是给予企业员工作用以及地位的充分肯定,本着尊重员工、关系员工的态度实现每个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实现企业员工个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以及企业员工间的和谐共处。此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注重对于企业生产水平、经营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应做到以人为本,时刻关注不同时期企业员工的思想状态,真正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企业不仅要及时向企业员工传达企业的运营状况,还必须及时纠正企业员工出现的思想偏差,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解答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3.强化企业的各项制度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建设作为保障,只有实现企业管理上的创新、制度上的创新,才能实现管理人性化、制度刚性化的良好企业文化环境。首先,应建立起完善的组织结构,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员工,应明确职责、工作有序;其次,健全企业工作机制。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及流程为依据,健全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通过各级层面集正面引导、人文关怀及奖惩评价等一体的良性机制,真正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以及制度化;最后,注重过程控制。通过定期对企业员工思想状况的调查,作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评判。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为导向,及时调整工作的进程与方法,从而突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营销策略、企业产品特征等一系列企业标志而形成的对于企业的总体印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具体表征,同样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点。在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真正将企业良好的道德风尚、精神风貌以及价值理念融入到企业形象之中去。同时,也通过加深全体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品牌价值的认同感,激励全体员工对于企业品牌的归属感并主动参与到企业良好形象的维护与提升中,激发自身的工作热情,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综合以上论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共性和差异性,两者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也具有一致的目标和相似的作用方式;同时两者的差异性体现不仅在基本属性上,也体现在着不同的实施主体和影响范围不同的约束力之上。我们必须着重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实现新常态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孙振声.国有企业个性文化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xx.

  [2]周秀红.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创新探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李俊江.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4]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J].建筑设计管理,20xx,27(10):3-4.

  [5]康党兴.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xx,(2):143.

  [6]郭艳敏.浅谈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研究,20xx,(1X):49.

【企业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文化的论文10-08

企业文化论文04-01

企业文化论文05-27

华为企业文化的论文10-08

企业文化论文分享10-09

企业文化营销论文10-09

企业文化的塑造论文10-09

关于企业文化论文10-08

企业文化论文模板10-08

企业文化相关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