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探究本科生毕业论文

时间:2023-04-01 09:04:58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态文明建设探究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

  生态政治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西方国家绿党的快速发展及其越来越广泛的政治影响说明,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参与二者之间正在发生着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紧密联系。

生态文明建设探究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探究本科生毕业论文篇一

  《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探究 》

  一、藤桥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及特点

  藤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发达。

  作为“全国千强乡镇”,藤桥镇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资源优势,并具备良好的生态建设基础,区内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双潮片区,以及2个省级生态乡村——临江片区和岙底片区,并于2011获得了省级生态镇称号。

  藤桥镇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成效及特点:

  (一)组织管理构架健全

  藤桥镇自确立生态文明创建目标后,迅速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藤桥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作为成员各司其职,

  认真组织生态建设规划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建立驻村干部挂钩环保责任制、生态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等上下联动机制,协调解决生态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重大问题,确定各阶段的重点任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人负责调处生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基本实现项目化操作,并有完善的工作通报制度和交流制度,定期向区生态办上报信息动态。

  (二)生态创建基础扎实

  藤桥镇现已创建区级生态村39个,创建率达44.8%;创建市级生态村37个,创建率42.5%。

  去年,藤桥镇建设美丽乡村4个村(江池村、江心田村、金岙村、底山根村);美丽乡村精品线创建1条;市级历史文化村落申报1个,区级历史文化村上报10个,续建美丽乡村3个;美丽浙南水乡申报1个。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体及管网配套工程、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和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等五个方面正在不断进行完善,生态环境质量逐年得到提升,生态满意度调查中公众满意度较高。

  轻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主体已经建成投入运行,园区内所有企业和周边村落的综合污水均已经接入污水处理厂,老镇区的五个村主管网工程已经完工,总体纳管率已经达到预计规模的60%以上。

  二、藤桥镇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较为滞后

  藤桥镇目前的污水收集系统尚未完善,仅有少部分污水管竣工,雨污合流现象严重。

  且由于市政配套管网的滞后,导致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排到河流、水渠、池塘。

  污水处理方面,藤桥镇接驳镇区(除轻工产业园区一期),包括新藤社区、藤南社区、南雅社区和岙底社区、戍浦社区部分村等处的藤桥污水处理厂,目前仍处在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编制阶段,项目业主尚未明确,项目的规划、用地、环评等手续也还在办理中。

  此外,仍有8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还在在建过程当中。

  综合垃圾处置方面,村镇级小型生活垃圾处置终端建设乏善可陈,横向对比浙江大多数村镇,都建有村级厌氧(好氧)垃圾处理终端,通过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即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在家门口进行消化。

  由于垃圾处理终端未及时跟进,依托现有的转运途径进行外运处置,致使不少环保意识较差的村民直接将垃圾丢弃到河道、农田,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二)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藤桥镇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为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尤其是内源污染较为严重,化工厂、造纸厂以及零散在各个村落的小五金加工厂,再加上农民集聚区的生活污染,整体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藤桥镇内河水质较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等指标均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KGB3838-2002)中的III类水体标准,基本上为劣V类水质。

  工业固废及居民生活垃圾无法得到有效处置,企业非法偷倒、焚烧工业垃圾现象以及生活垃圾任意倾倒和堆放现象普遍存在。

  三、藤桥镇构建生态文明的建议与对策

  (一)科学构建生态经济体系

  一是科学谋划生态农业建设。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成套工程,需要政府发力、市场给力、百姓合力,藤桥镇政府要将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确保经费得到保障。

  用好用实各项农业项目扶持资金,积极争取市区两级财政、生态办、农办专项基金向藤桥镇倾斜。

  二是明确专人负责。

  大胆任用专业对口,经验丰富,并对基层农业发展有一定理解的人员来承担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做到农业建设与生态发展齐抓共管。

  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规划。

  从长远发展来看,应该针对生态农业制定一个系统完整的规划,在蓝图指导下逐步实现发展目标;从措施保障来看,应从资金投入、绩效考核、统筹协调、生态补偿、招商引资等方面制定相关办法,为藤桥镇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导向。

  二是加大生态旅游发展力度。

  通过合理编制区域旅游规划,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定位近郊旅游经济,充分发挥“山水及用地资源”的优势,带动藤桥镇旅游休闲及其配套产业的整体发展。

  打造现代都市后花园,合理开发龙娘山、西洲岛、藤岩雅山、龙行峡、仙人谷等景区生态资源,使这些“天然氧吧”发展成为都市休闲游步道;建立户外运动拓展基地,通过与温州市户外运动俱乐部进行合作推广,建立藤桥镇户外运动拓展基地,制订合理的户外休闲线路,挖掘藤桥镇龙娘山、白脚坳、岙底龙行峡至泽雅林岙、双潮西坑村至岙底等穿越线路优势吸引广大户外爱好者来藤桥组织活动;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将藤桥镇的红色旅游参观点进行包装策划,打造藤桥镇“红色之旅”一日行精品线路,在向全社会推广这些基地的展示教育意义的同时,丰富本地旅游的多元发展。

  (二)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严格控制大气污染。

  深入实施《鹿城区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鹿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烟尘整治和农业农村污染控制等六大行动。

  严格实施黄标车限行,通过持续开展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确保村镇建设绿色工地有序推进。

  藤桥镇今后应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依托标准件、制鞋等为基础的生态产业链,逐步转变高耗低效的传统工业模式,突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全面降低工业企业的能耗。

  二是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

  狠抓区域内重点污染源整治,巩固沿河沿岸直排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搬迁和取缔成果。

  加快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建工程项应严格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规范农村生活污水接入、管网建设和终端设施建设,尤其不可忽视农户户厕的改造和雨污分离的截污管网建设,要实现农村的人粪尿、洗涤、洗浴和餐厨废水集中收集,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三)着力加强环境监管力度

  一是强化企业环境管理。

  坚持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治理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禁止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工艺和装备引进,同时积极做好与建设项目投产后的环境管理的衔接,确保增产不增污,把对环境不利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以此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克服新的结构性污染产生。

  继续深化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完善排污申报制度,按照国家综合排污许可证要求,严格排污许可证的发放。

  加大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力度,坚决查处不达标企业;加强对现有治污设施的管理,确保重点污染源的达标排放。

  二是加强固体废物治理。

  在完善固体废弃物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管理工作。

  积极支持生产工艺革新的研究,鼓励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建成藤桥镇工业固体废弃物信息库,并相应制定出工业固体废弃物交换的管理办法和鼓励工业固体废弃物交换的经济政策,促进和鼓励企业之间进行废弃物交换利用。

  对于危险固体废弃物要严格管理,落实有毒有害废物的申报登记工作,进行分类单项收集存放和集中处理,并对其产生、收集、贮存运输、无害化处理等环节进行专门化管理,实现无危险废物排放。

  (四)全面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藤桥镇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生态环境监督员制度、村民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制度等系列公众参与制度。

  涉及群众生态利益的决策项目和工程建设,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公众参与评价,通过公示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监督投诉。

  完善藤桥镇领导干部环境绩效考核制度。

  结合鹿城区绩效考核办法,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群众评价表、生态满意度等内容纳入到基层干部绩效考核中和评优评选中,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机制对生态环境的引导、激励和鞭策作用。

  二是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宣教活动,深入机关、企业、村居、校园等单位进行广泛宣传。

  形成企业生态文化有建设,机关生态文化有落实,村居生态文化有阵地,校园生态文化有课本。

  设置全方位立体式生态文明宣传载体。

  在机关办公室、电子屏,企业厂区及外墙、村民活动中心、校园宣传栏等阵地上播发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让在藤桥工作生活的广大群众充分接受生态文明的教育。

  依托重大环保节日契机开展主题宣传。

  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地球日”等纪念日开展主题宣教活动,形成具有藤桥镇特色的生态文明传播活动和品牌。


 

  生态文明建设探究本科生毕业论文篇二

  《 生态文明视域下商贸流通业路径选择 》

  一、引言

  我国处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时期,作为典型第三产业的商贸流通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商贸流通业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纽带,是衡量综合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如何把握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选择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路径是我国当前商贸流通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文章基于此背景,系统的论述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对我国商贸流通产业提出的必然要求,分析了生态文明和商贸流通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以此提出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路径选择的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快速、高质量的发展。

  二、生态文明概念及其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生态文明内涵

  随着经济发展,生态问题是世界关注的共性焦点问题。

  生态是指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是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相同种类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总和;文明,亨•哈•埃利斯曾说文明是最脆弱的,而文明也是包罗万象的,

  是人类智慧、所创财富的总和,是人类观念、文化等财富的传承与创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时人类追求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总括,是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发展、共同繁荣的一种社会形态。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包括:一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建设首位,嵌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建设的所有过程;三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四是着力推进绿色、循环发展;四是形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空间各具、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抑制生态环境的恶劣趋势等。

  2.生态文明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经营观念的转变。

  在经营观念上,商贸流通产业注重的是将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而在商贸流通业追逐低成本、高效率的同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我国物流企业,

  过度追求业务量、市场份额和利润大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据统计其消耗的能源占能源总消耗的7%-8%,碳排放量交高,而且对我国环境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不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

  应当转百年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经营观念,在追逐利润的同时,注重企业的生态化发展,收敛其对社会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负外部性,实现企业与社会、与资源的和谐共生发展。

  第二,经营方式变革要求。

  我国商贸流通业包含物流业、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众多产业,其相同产业内的企业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企业间联合力度很小、协同合作意识差等问题,很难利用规模效应来达到成本最小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的效果。

  而且企业间整合资源的条件差、能力不够,造成当前较为分散、利用率低、整合力度小的高消耗状态。

  生态文明建设对商贸流通业提出变革经营方式的要求,改变商贸流通业分散经营、合作能力差、资源整合能力弱的现状,实现商贸流通业的高效、低消耗状态。

  第三,技术创新要求。

  我国商贸流通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整个行业的运行主要依赖于人和交通工具,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但整个行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商贸流通企业内部的技术革新活动,在技术创新活动方面投入较少。

  但作为一个新时期的重要行业,面临生态化的趋势,必须要进行技术武装,比如物流企业的绿色生态型产品,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同时降低对社会资源的占用、环境污染程度等,才能适应当前生态文明的大环境。

  促进社会经济绿色发展。

  三、生态文明与商贸流通业相互作用机理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商贸流通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特别是在我国当前新常态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给物流业等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自十八大会议以来出台了一些列环保政策,并提出要全面支持环保行业发展,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并且当前正在编制的环保“十三五”规划也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为这些低污染、高效率的产业提供更加开阔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方向,这些举措和支持政策强有力的推动物流业等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

  在生态文明发展的新时期,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获得了较多的政策支持,除此之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也为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作用:第一,资源整合推动商贸流通业规模发展。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对资源整合的力度加大,引导资源高效利用,从而降低了商贸流通业在其生产、流通、运送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为商贸流通企业节约资金,从而可是企业内部流动资金投资到资本效率更高的环节,如技术革新,从而促进商贸流通业实现技术创新,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此外,绿色生态理念促进商贸流通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培养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视角,促进商贸流通企业长期发展。

  第二,优化商贸流通企业的内部产业结构。

  我国处于生态文明建设时期,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为商贸流通业内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契机,从而实现内部产业结构调整、高附加值、低污染等正的外部性,提高商贸流通业的社会认同度,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同时商贸流通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社会认同度的基础上会吸引和留住更多的相关人才,从而扩大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规模,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2.商贸流通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直接作用机理。

  商贸流通业的基本功能是基于消费者需求将需求产品以低成本、高配送效率的方式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节约了技术和资源成本,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间接作用机理。

  商贸流通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间接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源整合、节约社会成本、对其他产业的环保联动三个方面。

  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式不断革新,创新能力、技术革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商贸流通各个行业的各个运行环节中逐渐渗入的现代化、技术性、生态化不断使得商贸流通企业进行资源整合,

  同时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节约了成本,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带动作用,促使其他行业取向低碳、资源节约、生态化的发展,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环保、资源节约、生态化的联动作用,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四、生态文明下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商贸流通业要抓住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发展契机,实现商贸流通产业的快速高质、可持续发展。

  1.增强生态化发展意识

  商贸流通业企业在利用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要树立商贸流通业的生态化发展意识,增强社会生态建设的责任感。

  首先,我国处于生态文明建设时期,企业应当贯彻生态文明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感,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注重自身对社会的外部性,注重资源节约、不污染环境的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其次,商贸流通企业应当将生态发展一是渗入到生产、批发与零售、配送等各个领域,不仅持有低污染、节约资源的经营理念,并且通过与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将生态理念传递出去,共同打造生态化产业链,形成整条产业的竞争优势。

  2.商贸流通业各产业集聚式发展

  第一,合理规划,协同发展。

  商贸流通业应当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制定各个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应包括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投融资渠道、经营与销售模式、财务支配等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引导商贸流通业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范商贸流通业内部的的各个行业、

  各个企业内部资金的融资渠道;与此同时积极各个产业中的培育明星产业,并利用名牌效应激励各产业的发展,其他企业应当技术跟进,并不断促进企业改制和重组,从而实现商贸流通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第二,有效整合商贸流通业资源,是商贸流通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另一重要途径。

  资源整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已落成商贸流通企业,要充分发挥其价格优势或其他优势以形成集聚功能,吸引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或相同经营范围的企业集中分布,

  整合落成区域的基础建设资源,实现企业间对整合资源的高效利用;二是对于未落成企业,选择商业中心区域或是较为利于自身企业发展的街区,多方位、多渠道的融资渠道整合资金,

  联合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共同进行技术革新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所处区域的街区形象,建设高质量商品交易中心,并建设会展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大型品牌和顾客,

  以达到提高区域知名度和商品高速流通额效果,促使企业间合作,从而为商贸流通内各个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

  3.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优化商贸流通企业内部结构

  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企业的不断创新,优化商贸流通业的内部产业结构比例和各个企业内部结构,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水平。

  积极引导各个行业的规模较大企业对创新基金的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并以这些企业树立明星模范,带动其他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资金的投入,促使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技术支持,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档次,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营模式不断创新。

  经营模式是一个企业保持持续发展活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商贸流通企业要不断创新企业的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动力及其业态机构:对于批发零售行业,利用各个企业的产品优势、

  区位优势、管理优势等创新销售模式,充分结合自身优势,不断优化自身的营销渠道、产品宣传策略、配送方式等,扩大我国批发零售企业的销售领域和销售空间,从而实现业态规模的扩展;对于物流企业,

  要充分利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资源进行整合的优势,创新自身经营模式,树立自己的品牌效应,实现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获得企业对整合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成本;对于餐饮行业,

  则是依据其无污染、资源低消耗的特征抓住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创新经营模式,不断结合新兴技术产物扩展自我营销渠道,并结合创新营销手段达到企业的发展等等。

  第二,组织制度创新。

  在实现经营模式创新的同时,不断创新商贸流通企业的组织制度,加强企业的供应链控制能力和内部活动的执行力度,实现企业内部有秩序、能力强、执行力强的组织,实现企业的内部优势,并与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互动合作实现创新性合作方式,解决企业间的合作对接问题,适应分散化市场的特点,实现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动态化发展。

  第三,利用新的技术,创新商贸流通信息交流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网络成为现代化的标志,为实现商贸流通企业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关联企业之间的无障碍交流,不断利用新的技术优化电子信息交流平台,并不断增加交流平台的功能,如营销、顾客群体的开发、新市场的开发等,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信息化平台,促成交易在较低皮鞋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下形成,从而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探究本科生毕业论文篇三

  《 高校图书馆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思考 》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正式确立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这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始迈入新的阶段,需要全体成员、全社会各类机构组织行动起来。

  高校图书馆(以下简称:高校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之一,长期以来面向高校师生,服务于高校科学研究,发挥自身的作用,发挥文化服务和文化教育的优势,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笔者基于生态文明观念,探索高校馆的生态教育实践,以求抛砖引玉。

  1高校图书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早在世纪之交,我国环保形势已日趋严峻,基于全国环境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2001年中央宣传部、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联合出台了《2001~2005年全国环境教育工作纲要》,要求高校要重视环境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或掌握环保知识。

  非环境专业要开设环保课程或讲座,加强现有环境专业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环境方面的科学研究,出成果、出人才、上水平,在全国高校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大学”活动。

  “绿色大学”的主要标志是:学校能够向全校师生提供足够的环境教育教学资料、信息、设备和场所。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作为社会机构还是政府安排的制度,无疑都是具备生态文明教育责任和优势的文化教育机构。

  1.1高校图书馆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具有现实需求性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迫在眉睫,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校园、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但经过不断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和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部分大学生对全球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缺乏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缺乏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存在崇洋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观念。

  而且大学生的生态知识与其行为脱节,保护环境停留在口头或书面上,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例如:随手扔垃圾,破坏花草树木,浪费水、电,乱扔饭菜,毁坏公共设施以及破坏、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屡见不鲜。

  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状况与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承担的任务相差甚远,大多数高校十分重视专业性生态环境教育,但却忽视了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型教育。

  对于非环境专业学生来讲,生态环境类选修课程普遍存在着数量偏少、结构不合理、体系不完整等问题,这使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形成良好生态文明道德素质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于生态文明,广大学生缺乏认识、观念淡漠,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行为时有失范,缺乏自我约束,责任意识不强,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因此,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效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高校馆应该充分发挥其文献信息资源优势,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地投入到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中来,广泛履行社会教育的职能,为我国生态教育活动注入新的力量。

  1.2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基础文化设施的一部分,是高校的基础资源,不仅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也是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或重要平台。

  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加强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管理不规范、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不到位、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不够深入等。

  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指导,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机制、对策应用到高校馆工作的各个方面。

  高校馆积极组织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讲座、报告会、交流会;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图书展览;举行书画、摄影、征文演讲、生态科普知识、环保科技作品设计比赛;培训图书馆员,成立生态信息中心,建立生态网站、生态电子图书馆,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校馆生态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

  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构建良好的高校馆内外生态环境,势必有利于缓解高校馆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矛盾,从而体现高校馆的生态文化个性,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促进高校馆的可持续发展。

  1.3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的体现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2002年,教育部)的规定,“高校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2012年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加强图书馆等基本建设,以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教学水平,作为落实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

  可见,高校馆是高校教育体系和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校的部分教育职能。

  多年来,教育部门始终是我国环境教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1996年国家教委与环保局、宣传部联合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2011年教育部与环保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部分明确提出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说,高校在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中担负重要责任。

  2015年1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该法共70条,在总则第九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这是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学校开展环保教育的责任,并且将学校环保教育置于环境保护的特殊重要地位。

  与1989年的环保法第五条(即“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相比显然更加直接、明确,因此,高校有责任将生态环保知识纳入高校教育之中,对大学生实施生态文明教育。

  高校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应该发挥作用,成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4高校图书馆具有开展生态教育的优势

  高校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中心、知识宝库,师生进行学习、学术研究活动和施教的重要场所,是具备生态文明教育责任和优势的文化、信息、辅助教育中心。

  (1)高校馆的本质属性、社会职能及地位等决定了其开展信息服务具有专业性、学术性、终身性、实践性、公益性等特点,它的服务宗旨是以保障师生平等获取信息为目的,从获得知识、获得信息的角度来维持社会公信力,先天决定高校馆参与生态文明教育能有效保障生态文明教育的长期性、稳定性、专业性,符合建立普及型、长效性生态文明教育机制的目标要求。

  (2)高校馆在生态传播方面具有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①资源优势。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高校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数据库资源,这为生态知识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能够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望,充分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②技术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发展,高校馆的情况不断改善,大量的先进设备在高校馆得以应用,保证了在环保知识传播中技术的先进性,这是高校馆开展生态教育的重要技术支撑。

  ③人员优势。

  高校馆具有高素质、经验丰富的馆员,具备环保知识传播的人力资源优势。

  ④高校馆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生态环保知识传播的可靠性,同时文化知识传播的无偿性也使高校馆的服务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吸引力。

  高校馆环境教育是学校课堂环境教育的补充和延续,更是提高和升华,可优化课堂生态教育的外部环境,弥补既往环境教育的缺失。

  这些优势足以使高校馆成为学校生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教育中与课堂生态教育相得益彰。

  2高校图书馆生态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2.1高校图书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近些年,结合植树节、水日、气象日、动物日、环境日、地球日等活动,高校图书馆开展了讲座、论坛、演讲、绘画、征文等形式的生态文明宣教活动。

  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绿风化雨桃李芬芳”:美国学者捐赠的生态文学书陈列在学校图书馆,供学生借阅研读,“回收电子垃圾,为环保做贡献”。

  清华大学在生态文明主题文化周时,由人文社科图书馆主办了:①生态文明主题视频资料放映;②青年环境交友使者培训;③“庄子的生态观及其启示”讲座。

  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的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百所高校主题活动,以“践行生态文明,放飞青春梦想”为主题,启动了百所高校“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实践活动主题网站。

  西南大学图书馆举办“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之真人图书馆:我的中国梦——漂流江河、倡导环保讲座”。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举办第二期阅读分享会,畅谈生态环保新理念。

  上海交大图书馆举办“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主题书展。

  高校图书馆利用环境纪念日,单独或与政府机关、环保组织、各教学学院等联合举行了形式多样的生态宣教活动,目前已取得初步成绩。

  2.2高校图书馆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馆拓展了自己的服务范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由于起步较晚,经验不足,还存在明显不足。

  2.2.1缺少舆论宣传,社会影响力小缺少政府部门支持性宣传及自身的舆论宣传。

  我国高校馆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鲜为人知,很少见诸媒体,我们只有通过互联网搜索才能找到为数不多的高校馆或大学生环保社团组织依托高校馆开展生态文明宣教活动信息,结果是高校馆生态宣教活动社会认知度低、社会影响范围小,不利于高校馆生态教育活动的扩大发展和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

  2.2.2缺乏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指导缺乏理论层面的论述、剖析。

  目前,高校馆的生态文明教育鲜有研究,现有图书馆环境教育研究仅限于“浅谈”“初探”,还较缺少深入、系统性的研究,没有形成一定的研究氛围和力量,在质量方面表现为研究较肤浅,不够全面,仅限于对实践的描述或泛泛而谈、浅尝辄止,从而不利于高校馆生态教育实践工作深入开展。

  2.2.3缺少馆员生态教育技能培训馆员是高校馆开展生态教育活动的重要人力资源。

  我国高校馆开展的生态教育活动,大多是外聘环保领域的专家、学者,而高校馆自身缺乏能为大学生提供生态信息服务的馆员,这不利于高校馆生态教育活动的长期、稳定开展,影响了高校馆自身的生态信息服务水平。

  2.2.4缺乏广泛交流合作目前,我国部分高校馆开展的生态教育大多由高校馆单独进行,一些高校馆与其他部门也只是偶尔合作,缺乏高校馆与高校馆、高校馆与其他部门的经验交流与广泛合作,这就限制了高校馆生态教育的规模,不利于高校馆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利于高校馆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不利于高校馆生态教育局面的形成。

  3高校图书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策略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馆可以立足其特殊的功能意义,按照生态发展导向,借鉴已经开展多年生态文明教育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俄罗斯高校馆,结合我国实情,探索我国高校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3.1建立生态信息中心,强化资源建设

  加强高校馆生态主题文献资源建设,将生态文明教育列入日常工作,制定规章制度,配备资源,设专(兼)职人员,建专门阅览区(区域),编制环保资源数据库。

  借鉴俄罗斯高校馆的经验,建立生态信息中心、生态网站(页)。

  例如,奥伦堡国立农业大学“图书馆生态之页”、彼得罗扎沃茨克国立大学图书馆“生态教育:图书馆、生态、信息”、远东联邦大学图书馆“生态信息中心”。

  3.2多种形式宣传环保理念

  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各种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如在3月12日植树节、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明确有特色的宣传主题,开展创意新、影响大、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

  可借鉴俄高校馆的经验举办“图书馆:面向生态科学与教育”竞赛。

  其次,环保宣传活动应与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衔接,策划一批主题鲜明、可长期开展的活动,创建大学生参与的宣教活动品牌,如围绕一些重要节日组织开展环保现状调查、环保制作展示、环保小报制作、利用废旧物创作书画作品;进行环保公益广告设计、环保之星评比、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以点带面形成环保读者群,使保护环境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

  3.3利用优势,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和环境优势,把高校馆打造成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环境舆情信息点及生态文明示范窗口。

  ①可借鉴俄罗斯高校馆的做法,尝试建立生态中心、生态主题电子数据库,举办图书展览、图书馆生态课堂,与院系举办大学生科学实践会议、推荐展示会演示等,切实发挥高校馆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推动、推广、组织、协调作用。

  ②设立生态文明观察室,以环保专家、知识学者与读者座谈会、讲座、论坛等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有序地参与环境保护。

  3.4培养生态人才,保证生态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首先工作人员要对生态文明理论有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提高馆员的生态道德修养,强化图书馆社会宣传教育职能,促进学生树立生态意识,增强当好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宣传者、传播者的自觉性。

  这就要求高校馆要加强专业技术生态培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研讨活动,普及各项专业知识,提高生态文明创新能力;重视生态文明教育科技支撑,利用高校馆人才和资源优势,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理论和实践课题研究。

  3.5加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夯实资源保障基础

  高校馆的生态文明资源理念强调资源保障的最大化、读者需求的满足率。

  事实上,随着信息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馆已经认识并切身感受到,单凭一馆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很难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高校馆应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信息技术,加强高校馆生态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校馆、环保组织、企业、公司、出版社、新闻传媒及校内相关部门的合作,多层次联合开展活动,争取多方资源支持,拓宽文献资源交流与传播渠道,确立和巩固在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总之,高校图书馆开展生态教育是环境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扩宽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领域,促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为“美丽中国梦”的实现做出新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探究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本科生态文明建设专业论文10-01

生态文明建设征文06-05

生态文明建设征文10-07

探究生态旅游资源毕业论文09-30

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征文05-18

我与生态文明建设征文10-07

生态文明建设标语大全10-06

生态文明建设征文作文09-19

生态文明建设征文新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