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茶文化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茶作为一种饮品,发起于神农氏时期,重闻于周公旦,发扬于宋唐时期,推广于明清,它的地位出一种生活实用食物进化为人们拿它品赏并体会意境,到现在为止,有三千年的历史。现代社会旅游参与者不仅重视物质资源的消费,更在乎文化在休闲旅游中的欣赏和品位,文化已经成为旅游最具影响力的内容。
浅谈茶文化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茶文化相关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北方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分析 》
摘要: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作为当代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将当地茶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密切结合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在探讨北方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之路,旨在为我国北方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北方;融合
随着我国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休闲游需求也日益提高,文化与旅游资源的结合也势在必行,成为当代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我国北方如何将本地茶文化资源与北方旅游资源融合在一起,形成北方独具特色,囊括文化休闲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游,已成为北方茶叶产地及旅游地人们思考的问题。
1茶文化旅游重要性及北方茶文化旅游资源
所谓茶文化旅游,就是茶叶产地以当地茶文化、茶资源为主题,与本地旅游资源密切结合形成的新型的文化休闲旅游方式,其立足于茶叶经济及茶叶文化,
依托当地茶叶种植及生产环境以及茶叶悠久的历史文化,结合本地茶叶风俗习惯而形成的集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性旅游,对当地旅游经济及茶文化宣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1茶文化旅游的重要性
首先,茶文化旅游是当代社会重要的经济形式,有助于当地旅游文化及经济的发展。
茶文化资源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与旅游资源密切融合,必将成为当地旅游经济的龙头,将茶叶产地、茶叶消费、旅游消费结合串联到一起,既能促进茶叶消费也能以茶文化旅游,带动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尤其为当地剩余劳动力解决大量的工作岗位,对解决农村问题具有极大帮助。
其次,茶文化旅游能满足现代游客对文化旅游的心理需求。
现代社会旅游参与者不仅重视物质资源的消费,更在乎文化在休闲旅游中的欣赏和品位,文化已经成为旅游最具影响力的内容。
茶叶产地的茶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组成,不仅能满足游客对历史经典文化的知识需要,也能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游客对文化的参与。
最后,茶文化旅游能够形成对当地茶叶文化的深度思考。
利用茶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能为茶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传统茶文化的认知,茶文化习惯的养成,茶道思想的深入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1.2北方茶文化旅游资源
首先,我国北方地大物博,自然环境特点明显。
虽然北方的茶产地相较南方来说,规模较小,茶叶种类有限。
但是我国北方如河南、北京、山东等地自古以来就有种茶、产茶的历史,尤其在河南拥有南北过渡性气候,生态环境适宜茶文化及茶叶旅游业的发展。
再如山东地区暖温带的湿润,让山东地区四季分明、雨量和日照都充足,为茶叶生产及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其次,北方茶叶在我国茶叶栽培及茶文化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茶圣陆羽就曾在《茶经》中对北方名茶如河南毛尖、山东诸城、日照的绿茶、尤其山东日照的江北地区直到现在仍被认为是“江北绿茶之乡”。
北方茶叶品种虽少,但是茶叶品质不逊于南方,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
尤其河南毛尖绿茶,无论是色、香、味还是影响力都比南方名茶有过之而无不及,多次在国内外茶叶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可见北方和南方相比,同样具有茶文化必备的茶叶资源基础。
再者,我国北方从90年代起,逐渐开始茶叶博览会暨茶俗文化宣传活动,如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已经举办大型茶叶博览会及茶文化节不下30次,北方茶博会、茶艺茶品展等文化宣传促进了北方茶叶及茶文化的发展,为茶叶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最后,北方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
无论是孔子之乡山东、首都北京或是河南信阳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具备丰富的旅游基础。
如山东日照具有独特海文化,再如天津、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茶俗文化基础,能让游客既能体验到特定的茶文化,也能感受独特的旅游资源。
2北方茶文化与旅游融合现状
虽然北方具备了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基础与旅游资源,但是由于消费者对北方茶文化、北方茶产地规模的误解,以及茶文化和旅游业长期的独立发展,使得北方的茶文化旅游没有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并未形成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北方茶文化与旅游缺乏融合意识
由于北方茶叶产地规模较南方有很大的劣势,导致消费者及茶叶产地对北方茶文化资源缺乏正确的认识。
虽然北方也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及丰富的茶叶资源,但是我国北方过度关注本地旅游资源的挖掘,在意识上没有重视本地茶叶及茶文化资源。
例如,我国首都北京,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首都文化的宣传,但是对北京茶叶、茶叶市场及茶文化的开发程度不够,对大碗茶这一极具北方特点的茶文化只是作为旅游附属项目。
再如,河南信用虽然具有“茶都”的基础,但其茶文化一直脱离旅游文化的范畴,产业开发没有游客参与茶文化作为发展方向。
2.2北方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形式单一
当前,我国北方虽然已经逐步开展茶文化旅游,但是在两者的结合模式上,仍将茶文化作为附属产品。
我国北方目前的茶文化旅游,各地实质性的内容雷同,大都以品茶、购茶、茶叶观赏等初级旅游融合方式,茶文化的实质性融合程度不高,尤其是没有形成游客参与、体验性的多层次文化旅游结构,部分茶文化项目稀释了北方茶文化旅游内在的核心价值。
理性高雅的、代表北方茶叶文化的消费内容至今仍没有占据旅游市场,导致北方茶文化与旅游内容的融合略显表面化和低俗化,影响了北方茶叶文化和旅游资源的高度融合,更影响了北方茶文化的影响力。
2.3北方茶文化与旅游缺乏基础设施
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需要的不仅是茶旅游经营性设施,更包括茶文化及旅游的配套设施,如茶主题餐厅、酒店及交通、服务设施,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北方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甚至某些北方城市单纯为旅游考虑,在生态上缺乏对茶产地及茶文化资源的保护,造成茶叶产地及茶叶资源的生态污染。
如在山东日照和诸城,虽然旅游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一般旅游项目,但是却没有为茶叶文化旅游开展相关建设,茶叶旅游景点缺乏基础交通设施,茶叶旅游服务机构缺乏专业服务人员和设施,茶文化酒店和主题餐厅等经济实体与南方旅游城市相比非常稀少,导致了北方茶文化与旅游因缺乏基础设施,而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了北方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3北方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
3.1树立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意识
北方地区要促进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必须对北方茶叶及茶文化资源形成理性的判断,充分认识北方茶叶及茶文化的优劣势,尤其是与南方、华南、西南等茶叶产区相比,挖掘北方优势点。
北方地区的茶叶行业、旅游行业及政府机构,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的研究过程中,对茶文化及旅游资源内容和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对北方茶叶、茶文化、旅游资源、配套设施等内容进一步研究并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的找到北方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的切入点,既能宣扬北方茶叶文化也能符合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划。
3.2推进北方茶文化宣传
虽然北方具有丰富的茶叶及茶文化资源,但是相较南方、华南等茶产地影响力稍显逊色,主要是因为北方茶文化宣传的力度不够,宣传形式单一。
如山东、河南、北京、天津等北方省市,由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旅游资源,在宣传上过分倾向于历史和物理环境的宣传。
所以要想促进北方茶文化的影响力,首先必须改变宣传思路,在原有旅游宣传基础上,突出茶文化的主体地位,将文化宣传作为旅游业的名片。
其次,利用北方茶叶集散地的优势,举办茶文化博览会等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
北方城市还必须投身于茶文化旅游的推介活动中,以宣传活动吸引茶客、游客等消费者的共同关注。
最后北方茶叶产地应利用现代新媒体,如手机、电脑等数字媒体,将茶叶、茶产地的自然资源以多渠道进行宣传,才能让潜在的茶爱好者转变为茶文化的欣赏者和参与者,从而树立北方茶文化旅游的新品牌。
3.3完善北方茶文化旅游的配套设施
由于北方受到气候和茶叶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在茶文化旅游环境及配套设施上很难与南方等茶产区相比。
要想让游客在北方的气候和茶叶文化背景下,参与茶文化旅游,必须以更加完善和人性化的配套设施以及服务机构吸引游客。
首先,北方茶叶产地应该加大对主要茶产地基础实施的投资,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既要考虑到游客生理舒适性,也要考虑其心理文化需求。
在茶文化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应该将茶产区和茶文化体验区进行区别对待,让游客在不同的环境下获得不同的服务体验。
其次,建立北方茶文化旅游的现代化服务机构。
北方茶文化旅游地应该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以茶文化体验、茶文化讲解、茶艺等服务与传统导游内容结合在一起满足游客对文化游的要求。
4结语
总之,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不应局限于南方等主要茶叶产地,北方地区应该充分认识当地茶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在抓住文化旅游发展的机遇,努力地提高自身对于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认识。
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意识基础上,北方地区应该积极地对北方特色茶叶、茶文化进行宣传,以品牌形象吸引茶爱好者转变为茶文化旅游的参与者,同时加大对北方茶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实现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进一步的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朱海燕.安化黑茶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模式探研[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426-430.
[2]郑廼辉.关于闽东开发茶业休闲旅游的思考[J].福建茶叶,2014(06):47-48.
[3]范振锋.岚山区实施名优茶战略,创新北方茶叶发展模式[J].中国茶叶,2013(10):14-15.
[4].安柏彦,丁明来.山东茶叶市场的特点及发展对策[J].中国茶叶,2014(07):7-8.
浅谈茶文化相关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 传统茶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
摘要: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标志,几千年来茶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生活方式,反映着国人的审美和智慧,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显现。
传统茶文化与环境设计的结合,不仅为环境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赋予了设计作品以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本文从研究茶文化的内涵出发,以家居的设计为例,分析茶文化对现代环境设计所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茶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环境设计;应用
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室内空间设计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但现如今,由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正受到冲击,标准化、规范化的商品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室内设计呈现相趋近的态势,而原本个性鲜明、形态各异的区域文化在这种冲击下出现变化。
这种情况不是设计行业所期望看到的,设计界更希望看到的是各种文化百花齐放,带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设计被发扬光大,可以说文化是设计的生命之源。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直至现在,茶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研究茶文化并将茶文化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茶文化泛指与茶有关的文化,包括以茶为媒介进行传播或者展现的文化,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形式。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影响也是十分广泛,在文明、教育、贸易、医学等许多领域都体现了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从文明进程角度看,茶文化是商品经济与城市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产物,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主要体现在品茗歌舞以及诗词歌赋等方面,侧重点在于一个“雅”字。
茶文化在我国经历了上千年的沉淀与积累,在漫长的发展时间里,茶文化整合了我国传统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哲理思想,并逐步转化成了各民族的一种特殊的礼俗,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而又极具特色的分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人们已经将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制作以及品茶等现实存在的特征,慢慢的将其上升成为一种高尚的情操与品德,而茶事表演也逐渐演变成为了一项特殊的文化艺术。
茶文化经过历代的发展,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孕育出极其丰富的茶文化成果。
例如茶香淡雅温和,人们便由此引伸出了“和谐”、“幽雅”以及“谦和”等;茶水比较清澈,人们又将其上升到“清廉”、“清心”等;而茶性具有天然与纯真的特征,因此慢慢又引伸出“以茶会友”及“以茶待客”等文化,以茶来表示对人的和气与亲切。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茶文化在我国经过漫长历史的不断洗礼与升华,现在其表现更多的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种优雅的意境以及对生活的高品质追求。
2茶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随着全球信息迅速传递,世界城市面貌及室内装饰情况越来越趋近,这是文化的交流进步,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视觉感的厌倦,文化个性的消散等。
茶文化作为我国特色文化之一,反映着中国人的审美和智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呈现。
本文主要以家居空间这一个方面的设计为例,分析茶文化对现代环境设计所带来的影响。
设计师关注更多的是从物质以及造型等方面将茶文化元素运用到现实当中,茶文化元素不仅包含茶叶、茶水、茶具等现实存在的特征,更多的是这些现实特征被人们所引伸的含义,例如前文介绍到的“和谐”、“优雅”、“清廉”、“天然纯真”等,这些都是我国茶文化元素最重要的体现,更是设计师在环境设计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思考利用的。
现代人的家居空间主要包含客厅、书房以及卧室,因此,后文也将主要探讨茶文化在客厅、书房以及卧室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人历来讲究客厅的装饰,这是因为客厅是待客的主要场所,是主人的脸面,反映出主人文化素养、内涵品质、喜好以及身份的象征,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到客厅设计中会极大地提升客厅的艺术性。
客厅的设计要首先注意颜色的选择,确定颜色基调后再用家具造型、图案加以配合,家具的选择要因空间大小而具体确定。
客厅一般会放置沙发和电视,二者的背景是装饰的一个重点。
背景可选择中国古典气息浓郁的红木搭配浅色条纹瓷砖,有很好的视觉效果。
客厅的吊顶、墙面这样的包围界面是文化设计的基础依托,可以选择差色格子图案为基本图案,强调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不失现代感。
客厅的沙发选择以红色实木沙发为好,配合绿色盆景及中大型陶瓷器皿,处处洋溢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如果在客厅窗台边放置两盆浓绿的茶树,那么整体又会透露出古典与和谐之美,这也正是我国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中国人居住的屋子里,除了客厅是主人最为倚重的地方之外,还有一个地方主人同样会让其充分反映自身的文化素养、内涵品质以及喜好,这就是书房。
虽然现代人居住的商品房已经淡化了书房,但是对于一些需要精心设计的大房子,书房还是必不可缺的。
自古以来,书房就是房屋主人在家中工作和学习的场所,良好的书房环境对房屋格调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书房中摆放的物品不宜过多,书柜是书房中占地较大的家具,同时也起到背景装饰的作用,书柜造型可选用轮廓明朗的博古架或其变种,材料以木质为最佳。
搭配雕花的书桌、座椅,墙面点缀一些字画,书房所应有的文化厚重感便跃然而出,房屋主人在这里“以茶会友”当别有一番风味。
所谓安居乐业,自然不能缺少卧室。
卧室是房屋内休息的场所,私密性相比其他空间要更高。
床是卧室的标志性物品,选一个复造型古又简单的四角立柱床,如果个人喜欢再配上宫灯,别有一番趣味,卧室的墙面可选择带有古风气息的壁纸,地板以暗色实木地板为宜,整个空间清幽高雅,屏蔽了现代住宅的生硬和格式化,营造一个文化感很强的私密空间,而幽雅亦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之一。
3茶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在现代环境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在家具设计中体现,其在我们生活、工作、旅行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
中国传统茶文化不仅促进了环境设计的发展,同时现代环境设计也是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而最终就是可以让中国传统茶文化和现代环境设计实现充分的融合。
3.1中国传统茶文化促进环境设计的发展
环境设计是设计师利用其所掌握的各种技术方法以及表现方式等,以此创造出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作品,环境设计作品的质量不仅受设计师个人的设计水平影响,同时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茶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哲理思想,长久以来对我国环境设计风格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并推动着我国环境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在环境设计方面,我国传统茶文化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充分而广泛的创作素材与灵感,同时也赋予了设计作品以文化内涵,进而提升和满足了居住者的审美与居住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居住空间的审美与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环境设计中加入了自然、生态、等文化理念,既满足了居住者的审美要求,同时也体现了传统茶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3.2现代环境设计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茶文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也加速了碰撞与融合,因此,文化的传承显得越发重要,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需要传承与保护。
此外,现代环境设计对多元文化的设计要求也随之提高,现代人审美观念与需求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环境设计的文化内涵也在逐步创新与变化当中。
我国茶文化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且极具民族色彩,数千年以来对人们的思想及其行为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继承和发扬我传统茶文化时,还需深入了解和研究其本质与内涵,并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艺术当中,实现文化与设计艺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独具中国传统茶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设计。
3.3促进环境设计与茶文化的融合
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十分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在我国传统茶文化中也深有体现,同时也与我国现代环境设计的理念不谋而合。
将茶文化应用在环境设计中,不但能丰富和突出设计作品的表现力,同时也能为人们创造一个轻松惬意的心灵慰藉场所。
4结束语
我国传统茶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深深的根植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当中。
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环境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既能让传统茶文化充满活力与勃勃生机,有利于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给现代环境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设计师在提升自身设计水平的同时,还应认真学习和研究包括茶文化在内的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设计出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能满足人们审美与居住要求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屠辰飞.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才智,2014(36):314-314.
[2]谷林.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包装世界,2010(6):66-67.
[3]邹明华.养生、修性、怡情、尊礼———论中国茶文化的内涵[J].农业考古.1994(2):56-61.
[4]余阅.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M].江西社会科学.2005,(7):7.
[5]姚鹏.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和创新[J].文教资料,2006(23):88-89.
[6]余沙沙.茶文化旅游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7]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07:7-18.
[8]黄晓琴.茶文化的兴盛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3.
浅谈茶文化相关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 通识选修课茶与茶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
摘要:阐述开设通识选修课“茶与茶文化”课程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对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设计与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期探讨一种适合高校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模式,为加强高校通识选修课的建设提供参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通识选修课;茶与茶文化;教学探索
通识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目前已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识选修课能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是必修课无法替代的。
同时,通识选修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和辨别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2]。
为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实现通识教育目标,国内外的各个高校都自主开设了涵盖文理综合等各个领域的通识选修课,使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与知识。
重庆师范大学顺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也开设了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
其中,通识选修课分为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经济管理、艺术体育和外语五大类。
但是,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通识选修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和学生对通识选修课的定位不清;通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缺乏有效性等。
通过3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笔者就高校开设通识选修课“茶与茶文化”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改革与实践,并已初见成效。
1教学内容体现通识选修课的特性
与专业选修课需要讲授精深的专业知识不同,开设通识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笔者在选择和讲授通识选修课“茶与茶文化”教学内容时把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尝试通过主题讲座的形式来讲解各部分内容,把培养学生掌握茶的基本知识和茶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作为重点,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课程的组织体系和各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努力寻找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增长点。
把课程与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的提升联系起来,而不是满堂灌授专业知识。
2综合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采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课题理论教学,可以使教学方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提高教学效果[3]。
例如,在讲授“六大茶类”时,可以通过现场冲泡茶叶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各类茶的干茶、叶底和茶汤的外形、香气、汤色等品质特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感官鉴别和选购各类名茶;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讲授茶叶从采摘到制作加工的工艺流程及方法;通过故事讲授的方式,讲解各类名茶的名字来源与历史传说,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讲解各类名茶的茶区分布,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还可以通过制作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动态地演示茶叶中特性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另外,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当前与茶及茶文化相关的新闻、法律和国标变化等内容。
例如,引入王老吉与加多宝之争、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公布对茶饮料的影响等内容,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课堂讨论,将课堂讲授和课后自学相结合。
3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通识选修课是各个专业的学生自由选课,学生来源复杂,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顾及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
另外,很多学生对通识选修课不够重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教师整合教学内容,摒弃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茶与茶文化”教学内容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
同时,设计丰富多彩的非课堂教学形式服务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课外实践活动和开放实验等环节,各环节相互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
教学内容消化吸收了若干相关教材和图书资料,分为“茶史漫话”“茶叶的分类及加工”“茶与健康”“茶叶的鉴赏与评定”“茶艺与茶道”和“各民族茶文化”六大主题讲座,基本涵盖了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的各个方面。
每个专题讲座都围绕茶与茶文化,但相对独立,前后的关联性弱化,学生即便因故耽误某次课也不会影响对后续课程的理解。
另外,引入PBL教学法、微课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参与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PBL教学中,教师先给出题目,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学习小组,通过查找文献,在充分研究某一与茶及茶文化相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做大约10~15min有针对性的讲座。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帮助学生总结提高[4]。
这种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视频、新闻和讨论相互穿插,教师、学生充分互动,不断有新鲜的东西冲击学生的视听神经,课堂的互动环节也不断调动他们的大脑去思考、总结和表达。
4实施多元化的考试方式
通识选修课一般的考试方式多分为论文形式和开卷考试。
论文形式的考试方式通常是由任课教师给出1个或几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题目,学生在课堂学习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课后查阅一定量的资料之后写出论文作为课程结课试卷。
主要是考核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查阅文献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开卷考试重在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题目类型主要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
这2种考试方式虽然都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
但是,这2种考核方式都是主观题,需要任课教师根据自身对论点的理解给出分数,没有统一的标准,难免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在“茶与茶文化”课程考试改革探索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笔者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具体来说,改变过去比较重期末轻平时的状况,采取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首先,丰富期末考试内容,强调综合与应用。
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
期末考试实行开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中,填空题占10%,选择题占10%,名词解释题占10%,判断题占10%,简述客观性题占10%,综合分析与案例等主观性试题占50%。
其次,提高平时成绩比例,强调创新与实践。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由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和考勤3部分组成,提高学生对平时考核的重视。
5结语
通识选修课“茶与茶文化”课程是一门讲授传统中华茶文化和现代茶科学研究的课程,教学对象多为大一以上各个专业的大学生。
课程制定了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授课计划并详细编写了该通识选修课的教案,授课20学时,计1分。
经过教学改革后,从学生网上选课的情况来看,从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到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每学期的选课学生都在90人(只开设了1个班,每个班最多只能报90人),课程好评率在95%以上,说明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希望本课程的改革能辐射影响其他通识选修课,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论坛,2006(3):31-33.
[2]张旋,姜洪雷,孙立芹.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4):75-77.
[3]张磊,柳红东.食品原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5(2):78-79.
[4]张磊,柳红东.PBL教学法在食品原料学教学中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2015(3):79-80.
【浅谈茶文化相关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茶文化相关论文范文10-01
浅谈茶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的路径论文10-07
茶文化研究毕业论文格式范文10-01
浅谈本科经济的毕业论文10-08
茶文化元素应用毕业论文范文10-01
茶文化通感研究毕业论文范文10-01
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研究毕业论文10-01
茶文化商业化研究毕业论文范文10-01
浅谈我国税制改革毕业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