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时间:2023-04-01 09:06:25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所有组成人员的参与。各高校应充发掘校园文化建设的功效,开辟具有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新思路,真正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1)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呈现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兴起对校园文化的挑战

  互联网是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全球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社会状态呈现在网络环境里,人们所获得的往往需要理论和实践结合,这点在网络上显然非常的局限,只通过网页上的文字和视频,没有活生生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思考是脆弱,甚至会脱离实际,这样的认知是不全面、不牢固的。

  大学生一旦陷入某些不良事物的漩涡,将很难自拔。

  比如个别学生上了大学远离家乡,没有了父母的束缚,往往沉迷网络,乐不思蜀,严重的还会荒废学业。

  网络上鱼龙混杂,没落腐朽的价值观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这是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长期的网上活动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视力和心脑血管都有着严重的危害,对网络生活沉迷的可诱发“网络强迫症”,其表现为上网高度集中、反应敏捷,不上网时魂不守舍、反应迟钝等,严重影响到高校学生的身心发育。

  网络交往的虚拟性有时会使人丧失正常的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不知如何与人交流,显得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因此而产生的人际关系淡漠,疏远,渐渐地性格变得孤僻、古怪。

  (二)商业文化的进驻对校园文化的冲击

  大多举办校园活动的单位都会寻找资助单位,借以宣传商品来获得赞助费,在此同时,虽然会锻炼相关寻找赞助商的学生的外联能力,但是,与之俱来的商业化信息和功利思想也会充斥着校园。

  在大学校园中,学校一面强调着无私奉献、普济天下的思想,同时还要适当调节着商业化带来的价值观念。

  商业化往往要付出最少而获得最大的利润收益,那么“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也在感染着高校学生,使得对金钱物质的追求与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碰撞。

  部分学生只讲利润和收益,不讲奉献和原则。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物质,托关系办理停薪留职或者长期请病假去外地兼职工作,部分教师为了科研成果,不惜违背事实,背叛应有的道德和科研精神,窃取成果、抄袭等。

  这种功利思想还会影响学生,使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或面临择业时过分追求物质条件而忽视了自己适合的方面和自身所长。

  这种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倾向必须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对校园文化理解的误区

  首先,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实物呈现,其真正内涵是所蕴含的精神文化。

  这种文化反映着学校的特点、个性和面貌。

  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教学楼、图书馆、绿化环境等,而精神文化则是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比如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的校园风气,校园文化通过校园风气和校园活动、人文环境共同作用,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这种文化是超越口头的知识传授的一种高层次的教授方法,校园文化具有高尚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其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过于狭隘,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简单地认为是单纯艺术节、文化节、音乐会、运动会等活动,

  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物质文化建设和娱乐活动开展的效果,而忽视了作为校园文化核心和灵魂的精神文化建设,而在整个精神文化建设当中,校园则是最好的教育场所。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客体不明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文化应该是师生员工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每个人应该乐在其中并且积极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在参与接收和改造校园文化活动中,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是学校的主要群体,是校园文化的聚焦点,学生的求知过程和人际活动都折射到校园文化当中,既是校园文化的营造着,又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

  各种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有学校批准的正式社团,也有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社团,这些社团活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勤于学习书本之外的知识,乐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代老师都有自己的风貌,教师的教风影响着学风。

  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担任着传播文化知识和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

  还有一类默默奉献的后勤服务人员,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师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后勤服务人员一直担负着沉重、繁杂、琐碎的膳食、校园清洁、维修等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真正的客体是环境清幽的校园环境、政治、经济、风气蓬勃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但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员结构不健全,大多数教师可能没有这种意识,单纯地把学生当做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教师和其他人员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不明显,教师大多忙于科研或教学等活动,并且迫于成绩压力,

  还会压制学生过多的举办校园活动,学生的各种文化活动往往单纯依靠学校的职能部门去实施,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被激发。

  教师和管理者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明显,使校园文化变成了单纯的学生文娱活动。

  二、改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增强对校园文化的投入

  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谁拥有足够的办学空间,谁就可以吸纳更多生源,其规模效益就能凸现,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是学校教育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营造校园环境时要注意软、硬件的有机结合,近年来,我国很多学校的管理者们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强在硬件方面的建设,这固然是正确的,但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软环境建设,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

  对它的营造也能反映出校园文化主体在营造校园文化是所拥有的文化观念、文化品格。

  现在大量的扩招,致使老校区不能容纳大量的学生,学校不得不采用置换土地的方法,把新校区建立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城区。

  大量的学生涌入,给基础设施和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基础设施方面一般能够一步到位,但崭新的校区缺乏大学传统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建设个性化校园文化

  传统的艺术节或文艺演出,提前一两个月就通知开始准备,精心的排练,但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能如愿表演,这就会损失很多人力和时间,也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许是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而没有实施,其实学生内心深处会向往自己动手、贴近生活的活动,比如将学生带到野外,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演唱或表演各种风格的节目,所有的食宿安排除了由学校提供的基础的帐篷和炊具以外,其余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只有真正的体味过,才知道父母给予的衣来伸手的生活,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现在一些高校存在着盲目攀比的心理,在学校目标、职能、办学规模上刻意追求与国内一流的高校看齐,忽略甚至抛弃了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许多高校为了变身综合性大学,千篇一律地设置了很多与其他高校相同的专业,忽视了将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本校特色的有机衔接。

  (三)建设高水准的大学生社团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它把生命个体的需求分为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生活需求、赢得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赢得尊重和自我实现属于较高层次需求,社团的发展同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社团不仅是会员发展兴趣爱好的阵地,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去引导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使他们也受到教育和熏陶,也只有这样,社团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校园文化生活中赢得一席之地。

  从更高的角度看,学生社团的使命也在于使更多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接受教育。

  社团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心理氛围,将极大地激发所有的成员为着目标齐心协力,积极拓展活动阵地,办出精品活动,参与者还能够间接感受到社团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社团作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在共性的基本原则上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和提高,而社团则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独立进行活动。

  社团的日常活动从不同的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充裕的锻炼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了解社会生活学会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

  社团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人文素质的提升,既需要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学习,更需要校园整体氛围的熏陶。

  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学生社团活动,其拥有普及面大、自我特色较浓的特点,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继而感染引导甚至塑造一个整体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世纪人才群体。

  社团有助于学生自我规划人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社团成员较易于完成自我规划和自我实现。

  (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两个方面。

  在大学德育的教材中不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但是许多大学生都不以为然,对于入学的心理健康测试也是草草了事,甚至有些问题学生不愿意面对心理工作室的老师,不愿意敞开心扉,也怕被同学知道自己的秘密。

  德育的根本任务是端正人的品行,完善人的人格,培养健康的学生。

  道德不只是外在的遵守,而要从心而发的自觉参与。

  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度过青春期困境的有力保障。

  学校应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师资建设,利用课堂内外的力量,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铸造健康的人格,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带来的压力,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小结

  校园文化必须有健全的保障机制,加强校园管理是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的关键所在。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艰巨的工程,教职工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助力军,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

  明确学校教育责任,充分发挥文化传递功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对指导校园文化实践,培养新一代高科技人才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郅 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还不够。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经验的不断丰富,很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开始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评估的指标的引导下,很多院校园建设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投在校园的环境和设施建设当中,新建改建了一批图书馆、实验楼、多功能娱乐厅等文化设施,为校园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对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入,使得物质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目标,很多高校认为只要把楼房建起来,把各种雕塑建起来,

  就完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对各种建筑、雕塑本身蕴含的文化意义的挖掘,没有展现出物质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意义,使学生只见其形不见其神,使校园物质文化的发展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状态,发挥不出校园精神文化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今大学校园变得浮躁、媚俗、功利,表现在对社会文化的简单适应与单维趋从,表现出校园文化责任心及功能的缺失,并且高等教育的功利性受到不适当的夸大,而学术性和精神性受到人们的漠视,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已经在一定程度向社会文化趋同。

  很多高校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符合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很多学校为了追求速度,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着空,大,没有实质内容的毛病。

  除此之外,每个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不一样,校园文化应该与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相结合,找出特色的东西,这样才能使校园文化更具有生命力。

  3.医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

  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完善学校相关的制度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从制度上的被动要求,变成师生的一种自我习惯。

  这样就导致了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连续性。

  上级领导重视的时候,学校就在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领导不重视的时候,校园文化建设就被忽视;此外这种没有制度限制下来的文化建设,也很难建设出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受领导风格的影响,每个领导的领导风格都是不一样的,这样校园文化就无所谓继承性了。

  二、医学院校院校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个合格的高水平的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而且要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世界眼光。

  因此,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积淀和创造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空口号,它是有一定的载体的,如学校环境,文化娱乐设施,学校的制度等。

  高校应该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增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

  可以通过加强学校的设施建设,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有足够的空间和设施进行各种文化活动,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平台。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学校的大部分课程都是进行专业学习,人文知识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少。

  高校应该重视这少之又少的课程,安排优秀的教师进行授课,将这些少量的课程上好,而不是敷衍了事。

  此外,除了人文课程,鼓励学校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鼓励不同的兴趣爱好开始的社团,学生会,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如书法比赛,绘画比赛,十大歌手比赛,三下乡等,通过这些课外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以达到活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

  3.加强校园文化的特色建设。

  一所大学的综合竞争力应该包含很多要素,例如学生的质量、专业的种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学校的科研能力以及学校的声誉等。

  而经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在。

  如何提高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就体现在校园文化的“不易模仿性”,而“不易模仿性”就是指校园文化的特色。

  中外著名大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大学之所以著名,是由于其鲜明的特色。

  因此,高校应该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结合本校办学的特色,凝练出具有鲜明的特色的校园文化。

  4.完善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艰苦努力才能收到一定成效。

  学校要从宏观和战略高度,在参照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校园文化建设的功效,并将这些建设的经验及作法,设立成为一种学校制度,在制度上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进行,同时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前后连续性。

  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检查评估体系当中,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安排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的党团组织,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三、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所有组成人员的参与。

  各高校应充发掘校园文化建设的功效,开辟具有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新思路,真正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10-01

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10-01

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10-01

浅谈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论文10-08

蒙牛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10-09

论文答辩问题及对策10-05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的论文06-24

校园信息安全网络防范问题及对策的论文10-08

旅游管理问题及有效对策的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