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英文导游词翻译的跨文化意识的论文
摘要:涉外导游词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翻译,译者必须具备跨文化意识。本文分析了英文导游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翻译方法和策略,探讨了导游词中的景点名称等内容与跨文化意识之间的关系,注重跨文化意识在导游英文解说的作用。
关键词:导游词;翻译;问题;跨文化意识
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文本,导游词是通过导游员引导外国旅游者(以下称旅游者)游览观光的讲解词。译成外语的导游词,应是自然的、口语化的、一听就懂的。译者的跨文化意识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跨文化意识和导游词翻译
涉外导游翻译,在蓬勃发展的国际旅游业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陈刚,1996: IV)。对于“翻译”这一术语,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转化的模式(郭建中,1998:12)。Holz - Manttari (1984: 17)用“跨文化合作”来代替“翻译”,Andre Lefevere (1992)则把翻译看作“文化交融”,而R.Daniel Shaw(1988)创造了“transculturation”这个词。
2.导游词翻译存在的问题
导游词翻译存在的问题涉及语用失误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如前后不一、语法错误、张冠李戴、中式英文。还存在生硬对译,信息传递不够准确ra,望文生义等,如:世纪之交的“两江四湖”,重新疏通了这条千年古水道,使之成为融汇古今的“历史之道”,集粹山水的“自然之道”,“天人合一”的“生态之道”。
the Two'River and Four Lakes at the tum of the century has dredged the thousands - years - old Waterway and make it a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and modem culture and a galaxy of natural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al.
这段导游词具有典型的中式英语的特点,句子冗长,信息传递也不准确,破坏了游客的兴致还可能会导致认知错误,从而降低了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
3.导游词翻译中跨文化意识的应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形式,旅游景点的英语翻译需要我们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翻译其文化内涵,使外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中国的特色文化,从而达到旅游翻译的目的。
3.1是导地名和景点名称及历史人物名字的翻译
其具体译法包括意译、直译、音译、意译加音译、直译加音译、意译加直译等几种。而具体采用什么译法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从而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完全音译适用于对地名的翻译。此类翻译因为涉及的文化内容较少不会影响游客的理解,如北京(( Beijing)。而在翻译中采用最多的是音译加意译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对景点和景区的翻译。如天安门广场译成“Tian anmen Square”。
3.2语用意义与跨文化意识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运用”( Richards,Jack C.et al,1998: 356)。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语用学的途径来研究跨文化交际故障。这种研究被国外学者称作“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学” ( Tannen,1984)。语用失误是导致跨文化交际故障的重要原因。“龙”在中国是皇权和高贵象征,在西方则是邪恶的形象,导游在给外国游客讲“龙”时,有必要介绍中国的文化背景。
3.3文化信息处理
导游词应属“信息文本”。所以翻译时“要重达,便是漏译一两句也无关宏旨。”(罗新璋,1984: 136)。根据哲学家Crice的观点,语言交际需遵守“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原则”,译者在翻译导游词时,应该以旅游者为导向,保存中国文化的信息,让外国游客在游览中能够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
3. 3.1文化借用
于景点翻译的文化信息处理中渗透跨文化意识,能有效地处理跨文化冲突。文化借用是借用西方文化中知名的人或事来解释中国文化。这样做可以让西方客人对比中西文化,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容。
如: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西方文化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做对比,把孔夫子与西方文化的亚里士多德进行对比,将中国的七夕节译成ChineseVal-entine's day。
3.3.2增加或删减相应的文化背景解释或注释
在介绍中国的文化古迹的时,通常会涉及到许多外国游客并不熟知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翻译者应采取增加或删减文化背景或着添加注释的方式。如“林则徐”这个历史人物,可以译成:
“Lin - Zexu, Government official of the Qin Dynasty (1636 - 1911) and'keyfigure in the Opium War.…”。对于一些较为敏感的文化信息的处理上应考虑游客的文化背景。如为了改善两岸关系,有关部门将西安骊山的“捉蒋亭”改为“兵谏亭”。
4.结语
由于中国文化和西文化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我们在导游词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有跨文化意识。在传达原文信息的前提下,使旅游导游词和宣传词更好地为弘扬中华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2]陈刚.西湖诗赞(英文版)[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
[3]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1998,(2):12 - 18.
[6]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Holz - Manttari,J.Translatiorische Handeln, Theorie and Methode[M]. Helsinki, 1984.
[8]Lefevere, Andre. Translating Literature: Pt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Context[ M]. New York: The Modem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2.
[9]Richards, Jack C.et al.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lied Linguistics [Z]. Beijing: FLTRP, 1998.
[10]Shaw,R. Daniel. Transculturation: The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and Other Communication Tasks[ M]. William Carvey Library,Pasadena, Califomia, 1988.
[11]Tannen,D.The Pragmatics of Cross - cultural Communication[ J].Applied Linguistics, 1984, (5):3.
【浅谈英文导游词翻译的跨文化意识的论文】相关文章:
跨文化传播下的翻译研究论文10-09
浅谈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论文10-06
论文:大学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11-02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论文范文10-08
浅析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论文10-10
浅谈摄影过程中的心理意识论文10-09
谈初中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10-13
跨文化交际论文11-03
论文英文摘要翻译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