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论文模板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虽然有些物理实验无法在现实中进行演示,但是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模拟实验场景,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1篇: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研究
引言
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的效果非常显著.
对于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的教学过程而言,教师应当将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模式融入课堂,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后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解答问题.
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而言非常宝贵,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找到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理解解析相应问题的突破口.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结合学生的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在科学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基本能力,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思维方式,了解学生在具体问题探究时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障碍.
教师只有综合了解学生的这些情况,在设计探究式实验教学时才能选用针对性强的方法,才能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确立相应的实验探究重点,这种教学过程学生适应和接受起来才能比较容易.
在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展开前,教师要分析实验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在综合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确立合适的探究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探究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实验中遇到困难或者障碍时给予指导,重点展开对于学生思路的点拨,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解答.
教师在科学探究实验教学中要明确一点,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适合采用的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应当有所差异.
对于学生毫无知识准备且完全陌生的知识可以考虑以讲授为主,在讲授过程中合理应用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接受中探究”(如向心加速度的教学);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内容容易实验探究,或通过理论探究学生能够得出结论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得出科学结论,体验探究过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如平抛运动,功与速度关系).
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具体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探究实验任务,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也不会由于任务过难而产生学习压力或者负担.
这种学习环境和氛围,有助于学生内在潜能的激发,也有助于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掌握知识.
二、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探究实验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教学的展开形式多种多样,探究的内容、主题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可以进行灵活调整.
教师要善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探究实验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一样的教学目标,而这些内容适用的探究实验教学方式会有所差异.
有的实验探究问题需要学生结合相应的背景知识进行解答,学生如果背景知识不够充裕,解决起来会有很多难关.
教师不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特点,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基本的思维习惯.
这些都是教师选择探究实验教学方式的重要参照.
例如,在“向心加速度”的探究实验中,学生从已有速度快慢变化的直线运动加速度中难以直接跨入速度方向变化的曲线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同时学生此时极限思想、瞬时加速度的概念并不十分明确,采用开放式的探究实验教学,效果定然不好.
教师在设计教学形式时有必要对于这些因素有全面综合的考虑.
这样,在设计实验探究的方式以及给学生布置实验探究任务时才会更合理.
在本节课中,能够引导学生用简易的实验操作探究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变化的加速度时已经非常成功.
教师不要求快,让学生稳步掌握知识就是一个好的结果.
教师在确立实验探究的方向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从而实现教学预期目标.
三、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教学的目标更多元,让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
初级的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实现对于知识的获取.
中级的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这个时期通常会以问题或者学习任务为依托让学生进行对于具体内容的实验分析探究.
如果想让探究实验教学更加深入,教师可以设计难度更大的探究实验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程度更强、综合程度更高的实验类型.
学生做这类实验,既需要用到自身的知识储备,又需要活跃自身思维,在清晰的逻辑思维的辅助下顺利完成实验.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后采取新型探究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一定程度的理论探究更适合高中学生的思维方式.
不是所有的探究实验学生都可以驾驭,像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就是一个应用理想假设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出结论的一个典范.
因此,高中阶段的探究教学不一定都需要实验,有些内容的教学中采用理论探究效果更好.
第2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引言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谈点体会.
一、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抽象知识直观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常见的问题就是知识点过于抽象,教师无法有效形容,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更无法合理利用所学知识点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空的制约,利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参加实验活动,并在实验过程中领会教师无法确切传达的物理知识点.
例如,在讲动、静滑轮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滑轮模拟实验.
通过软件,学生进行滑轮模拟操作,进而理解“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改变力的大小”这一知识点.
在学生掌握动、静滑轮基本知识以后,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工具进行滑轮组实验演示,进而指导学生在滑轮组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
模拟实验真实化.
有些物理实验,由于众多条件的制约,导致无法进行现实操作,或现实操作效果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那么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真实实验模拟.
例如,托里拆利实验中的实验用品中包含水银,水银是一种有毒的液体,学生在实验中容易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中毒,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该实验仿真演示给学生.
又如,均速直线运动相关实验.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物体能够达到这一效果,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这一运动现象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接观看到现实条件下无法达成的物理实验现.
学生学习自主化.
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注意力更加集中.
信息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空间束缚,将学生引入到宽广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现以初中物理实验“牛顿第一定律”为例,简要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教学重点为“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教学目标为使学生明确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惯性的含义,了解如何有效避免惯性的危害.
(1)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演示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相关现象:“汽车行驶”“足球滚出后逐渐停下”“滑雪”等,并提问: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的例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在演示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脑海中产生“物体运动需要力”的概念,随后安排学生利用课本、文具进行小实验,感受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2)假设猜想.
在学生感受物体和受力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播放亚里士多德理论观点和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在学生发现两种观点的矛盾之处后,教师可以通过矛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3)实验模拟.
将学生按照4~6人为一组合理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在小组实验设计过程中,小组学生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彼此进行辩论,并针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
若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适当询问教师.
实验设计后,小组长将设计方案交由教师审阅;教师给出指导意见以及实验注意事项;学生自行实验,作好记录和数据分析.
(4)讨论分析.
利用投影将各个小组的实验记录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通过学术、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应用拓展.
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工具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惯性的基本定律,通过实验工具证明惯性确实存在;观看视频资料,了解生活中惯性导致的利弊现象,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常见惯性现象;引导学生在课后自行访问相关网站,了解惯性造成的危害,有效避免惯性,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虽然有些物理实验无法在现实中进行演示,但是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模拟实验场景,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精选11篇)09-17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研究论文10-08
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0-06
医学物理实验教学10-08
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论文10-08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10-08
简议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论文10-08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