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当代文学的商业化特征

时间:2022-10-05 19:36:55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当代文学的商业化特征

  毕业论文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一件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摘要: 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文学的生存环境和价值取向。文学形式与网络媒体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代文学新的生存环境和价值取向,当代文学呈现明显的商业化特征。商业化和文学本质的磨合,适应商业化多元并存的新的文学格局正在构建之中。

  关键词:互联网;当代文学;商业化;特征

  引言

  互联网犹如“洪水猛兽”,对人类社会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身处这样一种网络无孔不入的社会环境和传播环境下,“象牙之塔”的文学面临的环境与情状发生了巨变。随着产业化运作机制在文学领域的逐渐完善,改变了文学的生产机制和传播方式,也改变着文学价值本身。物欲横流之下,文学浮躁之风盛行,纯文学只能走出“象牙之塔”,为生存而挣扎。在如此情形下,文学的生存环境和价值取向都具有其新的特点,一种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特点、多元并存的新的文学格局正在构建。

  1.商业化的特色非常鲜明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纯文学步履维艰。最近十几年来,纯文学刊物读者越来越少,所有文学刊物已经无法再现昨日的辉煌。同时,文学和商业的结合不可阻挡,商业化已经成为文学生存的重要条件。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界限,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的概念,形成了以传播信息为中心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传播方式。网络的力量使文学通俗性、娱乐性、流行性、时尚性、商业性、快餐化的特点进一步突出,满足了忙碌的普通市民日常的感性娱乐需要。

  文学从来和商品在互联网时代结合更加紧密,互联网为文学的商业化提供了天然的适宜土壤,对利益的追逐和生存的压迫使文学的商品属性和商业化特征更加突出,文学运行过程中伴随的商业色彩也就更加顺理成章。和当年小说、戏曲的兴起取代诗歌一样,互联网文学的兴起有着适应市民生活的背景,文学和商业化结合规范了文学的表现方式,作家成为一种资源,出版商是背后的策动者,而大众传播媒介是具体的实施者,大量的个体阅读者成了跟风者,文学市场经过不断的媒体炒作,它们要不断地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需要通过制造热点的方式来达到聚集人气的效果。显然,文学的商品化以及对文学的媒体炒作,直接受到商业利益驱动,媒体所追求的是时效性和实利性,文学所追求的是对人的关注及终极价值等问题,两者之间存在冲突,毫无疑问,过度的人为炒作会对文学构成一定的伤害,但商业因素的参与,也给文学原有的价值体系注入了新的因素。

  2.呈现多元化参与的特征

  由于互联网为文学传播提供的便利,文学写作成为一种极度自由的创作,网络为每个有文学梦想的人提供了一个放纵才情的舞台,使文学创作已不仅仅是专业作家的专利。因此,互联网时代成为多元参与的时代,文学作者队伍成为混合大军,专业的、非专业的,体制内的、体制外的(自由撰稿人),名人、普通人等等,互联网络提供了载体,正等待着这些作者们去填空。他们的写作进入前所未有的自由状态,生产出的产品,也是花色品种齐全,有高雅的,有通俗的,有庄重的,有轻松的等等。有这批文坛耕耘者的努力,文学开发其适销对路的产品,挖掘潜在市场的能力是以前体制所未具备的。

  作者的非职业化倾向、创作的自由化、文本的超文本和多媒体化、篇幅的短小精悍化、语言的简约化和幽默性、作者与读者之问距离拉近甚至消失,这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它的发展。网络文学是普通大众作为创作者这样一种主体姿态自主表达的文学形式,他们用自己的心灵诉诸笔端去真实地书写现实的忧伤与欢乐。大量的信息存贮,瞬间即逝的流传方式使它保持着持续的信息更新,网络的平等性,兼容性,自由性和虚拟性又使它永远的保持着平民性,发出文学回归大众的呼声。就这样,网络以其特有的迅捷使网络文学实现了大众文学的狂欢。

  3.创作形式更加多样

  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平面、电视等媒介如果不和互联网结合将无法生存,新的传播技术带来的新的传播样式的风生水起,纯文学的衰落伴随着着传统媒介形式的节节败退。传统文学艺术类型的划分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某些变化,传统文学类型中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分法”已不再适用。文学的形式进一步多元化,原来的文学语言形式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网络的多媒体影音技术给文学带来空前丰富的表现手段。网络技术在文本里镶嵌各种声音、各种画面、各种色彩,再配上独具特色的网络语言和故事情节。这种画面和文字结合、视觉与听觉互补、理性与感性相融合的审美方式给予读者的享受虽然不一定胜过阅读原文,但这种全方位的文学审美也给读者“耳目一新”的空前体验。自由随意、幽默搞笑、丰富多彩的“电子化语言”和网络用语大行其道,网络环境下,文学语言却打破了这种基本要求,作出了自己的语言选择,采用一种与网络文学和网络媒体相适应的语言方式:口语化和速食化。与传统文学语言追求书面语的诗性不同,网络时代文学语言往往运用日常用语,较短的句式,不讲究文句的修饰,不太考虑表达方式,不太注重铺垫和描述,语句构成简单,叙述节奏快速,但贴近网民,因而网络文学语言成了口语词汇占很大比重,速食化特色非常浓厚的语言形式。

  作为文学的消费一方,受众嗜好直接影响制约文学的生产,对文学活动起着某种调节作用,读者由于职业、年龄、性别、经历、情趣、文化背景等不同,阅读的动机和口味也是复杂多样的。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更新很难再把读者统一在一种文学审美趣味中,由于各种审美趣味的并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学取悦大众多样需求的趋势始终存在。

  4. 娱乐性和快餐化特点非常突出

  网络时代,文学不再热衷于对阳春白雪、高不可攀之物的极力描述和渲染,而对内心的表达更为直接率真,不矫情、不造作。从一开始就没有禁忌,内容的自由给文学创作以心灵的解放。网络文学这种脱口而出、少加雕凿、原汁原味的风格更加有利于呈现作者的本初状态,而且更容易引起青年一代的共鸣,有利于读者冲出语言的藩篱,去体验作者真实的审美体验。从这种意义上说,网络文学的无功利写作势必会有力地推动文学的发展。

  在互联网环境,文学娱乐消闲功能成为文学生态的主导力量。满足于声色需求、感官刺激的流行音乐、歌曲、卡拉OK歌舞、电影、电视、休闲杂志等泛滥于大众文化市场,其强劲的态势,逼迫文学降低自己曾经高高在上的品位,与大众文化相适应才能有自己的位置。言情、武侠、宫廷、官场文学、女性作家系列小说等等甚嚣尘上,由于这类文学样式迎合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媚俗要求,有趣性、刺激性很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从众心理也导致更多的人在无意识中寻找类似的文本阅读。各种媒介在这种娱乐消闲化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展开竞争,纷纷以迎合大众的欣赏习惯为能事,文稿竞卖、作家签约、媒体炒作、自由撰稿人、快餐读物等形式的出现,其中难免对读者进行煽情,媒介的商业化和大众的世俗化结合起来为文学的娱乐消闲功能推波助澜。互联网媒介的广泛与快捷的参与,为大众的参与提供了一个文化和审美的公共空间,使大众得到了应有的尊重,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5.创作内容呈现平民化倾向

  文学创作对广大平民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给予应有的关注和表现,展示描写平民阶层在世纪之交经济文化转型中的得失、苦乐,表达了对平民阶层现实生活的同情和批判,传达出一种理智的平民意识,其写实的风格既迎合了广大平民的审美趣味,又拉近文学与民众的距离。具有平民化文学创作倾向的文学作品,既满足了民众的需要,也适应了文学的新形势。

  平民阶层不仅是社会的大众,也是文学的大众。一批有意识地选择大众感兴趣的题材,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传达形式,表达大众所认同的价值观念,抒发大众所寄托的思想情感的作品相继问世,互联网媒介为平民阶层赢得了话语的地位和话语的权利,体现出平民意识和与之相关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从而打破由文学长期占据的话语权利地位,形成为平民说话、让平民说话、听平民议论这样一种传播氛围。互联网媒介的活动特点为平民意识化的创作提供了条件。

  6.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由于商业化特点的突出,服从于商业利益,迎合大众一般口味,这使得互联网环境下文学从对精神的追求更多关注转移到对物欲的追求与关注。以金钱为轴心,以追求利润为最终目的,文学为钱而来,而不再为了精神、心灵,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学品格、水准的下降。宣扬暴力、色情、迷信和伪新潮时尚等低俗作品盛行,确实也是在文学与经济接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倾向,互联网的信息膨胀,不仅制造出一大堆文学泡沫,也给文坛带来哗众取宠和浮躁的风气。严肃的创作和文学批评遭受冷落,而人为地炒作成为热点而备受关注。厚此薄彼的功利性想把文学变成娱乐场所,把作家、评论家们纳入娱乐圈,像影视明星一样好进行商业炒作,消解了文学的深刻性。

  7.结束语

  当文学从社会的中心走向边缘,文学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其话语权被逐渐消解,文学的价值被重新定位,文学的存在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在新的时代,各种利益在重新分配,各种关系在重新调整,文学必须适应新的时代并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方式,要达到和谐、健康有序的局面,需要从社会各方面对文学的支持,也需要文学界自身的努力,商业化和文学本质的磨合,适应商业化多元并存的新的文学格局正在构建之中。在完成了磨合期的彼此适应后,相信双方联手定能推出更多优秀的文学精品。

  参考文献:

  [1]陈定家.现代传媒对文学艺术的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 2000 (3)。

  威尔伯·施拉姆.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

  欧阳友权.互联网上的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2001,(6)。

  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王多.解读网络文学[J].探索与争鸣,2000,(5)。

  杨新敏.网络文学刍议[J],文学评论2000,(5)。

  李娟花.大众化对网络文学的影响[J],语文学刊2010,(6)。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当代文学的商业化特征】相关文章:

互联网环境下当代文学的商业化特征10-05

浅谈新形势网络环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优秀论文10-08

浅谈当代文学中的地主形象10-05

云计算环境下的负荷特征曲线提取10-05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论文10-09

浅谈中国当代文学教学论文10-09

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价值10-26

互联网环境下旅游管理教学论文10-09

新媒体环境下现当代文学批评发展探究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