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日本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国与日本自古以来就是近邻,长久以来,我国对日本的各项研究中,日本文学和文化方面的研究是很有造诣的。一直以来,历史的发展是事实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纵观历史三千多年,深刻影响人类的不仅仅只有一种文化,而是多种文化同时发生,共同改变着世界的发展方向。
日本文学毕业论文篇一
《 论日本多元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的冲击 》
摘要:伴随着文化大反思活动的开展以及人们意识到盲目地崇拜自然科学和帝国主义的扩张这类一体化文化根本不能给世界带来进步,全球范围的文化开始朝着多元化发展。
本文通过介绍日本多元文化的特点,围绕多元文化对日本文学创造的冲击表现阐明了一些观点,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建设性的帮助。
关键词:日本多元文化;特点;文化创作;表现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经济、科技以及部分物质文化的发展日趋全球化、一体化。
那么,含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伦理文学的精神文化发展是否也会出现一体化的趋同形势呢?精神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有必要,或者说,精神文化有没有一定的可能朝着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呢?尤其是与多元化文化紧密相联的日本文学。
一 多元文化的形成
一直以来,历史的发展是事实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纵观历史三千多年,深刻影响人类的不仅仅只有一种文化,而是多种文化同时发生,共同改变着世界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依旧具有不可磨灭的生命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保持着对外来文化的友好态度和开放心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艺术、文学以及宗教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都受益于印度佛教,而印度佛教在中国也获得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欧洲文化之所以到今天依旧生命力旺盛,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大大引进了外来文化,即在丰富自己文化体系的同时,也注入了新的血液。
总而言之,一个文化体系、文化宝库的形成来源于差异中的不同文化,而这些差异又是激发人们灵感和创新力的源头,它们共同促进了文化的与时俱进和不断革新。
文化的差异成就了文化的多元性,成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
二 日本多元化文化的特点
1 日本多元文化里的单一性复合文化
对于单一性复合文化的理解可能比较难,但是站在英语的角度去思考可能会比较容易些,也就是日本文化包含于Mono-Bi-Culture。
其实,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简单,日本从中国引进了不少先进而堪称精髓的文化内容,而这也从一定程度奠定了日本文化的基础,并使其展现出复合性文化的典型性特征。
例如:漆器,英文中叫做“Japan”;陶器,英文中叫做“China”。
而事实上,无论是漆器还是陶器以及最后日本传统文化里的漆器技术最初都来源于中国。
但是,日本却将这种复合性文化慢慢地转变为具有本国特色的单一性文化,以致后来漆器成为日本的国粹。
换句话说,日本最终形成的单一性文化最初来源于复合性文化,在后来不断地加工、消化以及统一的过程中,才逐渐显露其特色。
2 日本多元文化里的南北结构问题
日本南北纬度相差大约二十度,因此气候冷暖悬殊较大,而这也造成了住在南方的人向往北方,而住在北方的人对南方满怀憧憬之情。
这样的情节在日本一些文学著作中也曾提到过,如中西进的《日本文化的南北结构》。
而《奥洲小记》这篇著名游记所阐述的正是南方人对北方在精神上的向往、追求与探索。
日本风土本身就有着不一样的南北结构差别,因此在日本文学理念里,也存在着南方和北方两种因素;但它拒绝单纯于北方,抑或是纯粹于南方这样单一的精神追求,而是南北方两者的高度结合。
在中西进的《日本文化的南北结构》里,在北方诞生的平田冯岚从师于南方的本居宜长,他一直抱着敬仰的情怀,但在其灵魂深处却有着不一样的理念,甚至完全相反。
在本田宜长眼里,可悲的是死亡,但其拥抱的是以人为本的处事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中西进认为,文学家的出身地不是一个绝对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精神的归属点。
3 日本多元文化里的椭圆文化圈
在古代,日本一直都有两个不同的文化中心。
1192年,镰仓幕府成立,德川幕府于1867年结束。
幕府统治将近七百年间,镰仓与京都、江户与上方两个文化中心分别成立,今天关西和关东两大格局的形成与之紧密相连。
对于文化中心的问题也可以看做是城乡之间的问题。
既然都是城市,那么必定有农村,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先进的文化总是归属于先进的地方,而落后偏远的地方对于先进文化只能是分享并进一步传播、普及。
再者,生长于城市的人比较向往农村的野性风格,或许这也是农村的风格可以让城市的生活不那么死气沉沉、溢满生命活力的原因吧!日本的《万叶集》里有一卷的诗歌全是来源于乡下民歌,之所以命名为“东歌”,原因很可能在于这一卷的诗歌全是来源于乡下的东部地区。
同时,在城乡互补的联系中,都城始终占据着文化中心。
但是古代以来,日本始终有着两个不同的文化中心,所以若是把日本看做是一个圆圈的话,那么最好而且只可以用椭圆来表示。
有学者认为,这样的圆圈有两个中心点,而日本的多元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两个点的运动中慢慢形成的;换句话说,就是两个圆周运动产生了日本的文化。
圆圈的两个据点由将军直接控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从而构成了日本不同于他国的特殊文化体系。
三 日本多元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冲击的表现
1 日本文学创作中的“我”
很多人认为日本是一个缺乏自我的民族,日本人对他人很顺从,让人感觉他们毫无个性。
但实际上,日本在文学创作上曾经流行过一种名叫“私小说”的文体。
在这类文章中,我们可以看见,里面的“我”字很多甚至可以说是达到泛滥的程度。
据悉,“私小说”的创作者主要是一些仕途失意的人,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通过这样一种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对现实的不满,往往存在着一种自虐的味道。
其实抛开“私小说”不谈,日本并不是一个缺乏自我的民族,如日本和歌的主要内容就是倾诉内心的情感,而且这种文学作品还是在正式场合常用的形式。
可以说,这种以“我”创作的日本文学,恰恰是日本适应了新世纪多元文化的要求而延伸出的一种向他们开放的“我”。
在历史上,日本最开始就是以相当积极的心态吸收和借鉴中国文化,并且在不同的文化时期,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这种文化的影响也为日本文学创作提供了条件。1840战争之后,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走向现代化道路,开始不断学习欧美各国的文化与文明。
2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的冲击
在日本的奈良文化中,人们常常喜欢把奈良文化称之为唐风文化。
和歌《万叶集》和汉诗《怀风藻》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而这些在日本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也是受了当时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歌集,它的文字均是采用汉字的标音。
其内容涉及贵族、僧侣,还有农民、士兵等,主要是为了歌颂爱情、赞美自然景观,还会描写一些神话传说。
在奈良文化中,还有日本现存最早的小说,它的文体样式和题材好像中国唐朝的“传奇”,且用合式汉语构成。
其中,室町文化是由日本本国内的各种文化相互结合而成。
此外,日本丰富多样的庶民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日本国人、农民以及群众地位的提高。
而其中代表的文学作品就是《建武式目》,这部文学作品中的部分内容受到了中国儒学传统文化的影响,如节俭、严禁暴行和奢淫,贿赂等等。
日本镰仓时代的文化中,创立了一些新的宗派,其中,包括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净土宗、从净土宗派生的时宗、日本独有的净土真宗和日莲宗是比较重要的四个宗派。
这些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
同时,中国文字对日本文学创作产生了冲击。
在日本的平安文化中,自从平安初期起,日本民族就开始利用汉字的偏旁,并逐渐发明出了假名文字,也就是它的表音符号是以音节为单位的。
但是,伴随着假名的出现,日本的民族文学创作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历经长期的改造,平安时代的后期渐渐产生了“国风文化”,它是吸收外来文化与自身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了一批优秀的和歌作品,它们不仅有中国文化的精髓,又结合了日本民族的特色,如《古今和歌集》和《新撰万叶集》,这样作品的出现也代表着和歌进入了全新而又溢满活力的时代。
而这一时期物语小说的出现,更是将平安文学推向了最高峰,它向人们生动地描述了日本社会的贵族生活以及政治斗争,对日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欧美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冲击的表现
首先,欧美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内容的冲击。
日本近代作家的独到之处就是他们在文学创作的内容上自相矛盾,而在这一批作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家中,由英文学者朝文学方向发展的作家有夏目漱石与坪内逍遥;岛齐藤村、田山花袋是由于受到法国文学的影响而引发了“自然主义”的起义。
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内容上都有一种欧美文化的搏动与耐人寻味。
其次,欧美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风格的冲击。
日本在文学创作风格上并不是单纯地吸收了欧美文学的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融合和创新,尤其是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发展上面。
在日本,创作风格不仅吸收了易卜生的浪漫主义,而且接受了福楼拜的现实主义,并将这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了重主观抒发的、具有日本独有特色的自然主义。
与此同时,日本著名文学作家夏目漱石曾经在《文学论》中认为,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是不可兼容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当日本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并形成独一无二的自然主义时,也导致了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时地掺杂了许多个人的主观色彩,这也是日本自然主义最突出的特征。
4 多元化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开放性特征的影响
日本在文学创作上具有各种特征,而在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下,不得不提到的特征就是日本在文学创作时所表现的开放性特征。
日本自古就是一个善于吸收外国的文学创作来丰富自己的作品的国家,这一点,笔者在文章前面就进行了具体分析。
在19世纪中叶到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大胆吸收中国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吸收主要体现在了文学作品的体裁上面,如诗歌、散文等。
当然,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日本还进行了自己的创新,如创造了变体汉文以及假名等文体。
这也是笔者为什么在文章之前写到日本绝不是一个缺乏民族意识的国家。
而且直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掀起了学习欧美的热潮。
其实,日本的开放性里还有一个显著特色,即:主张向当时强大的国家学习,有一种“良禽择佳木而栖”的感觉。
在面对西方时,日本文学的开放性就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上,当然还包括翻译各类外文小说。
正因为这些开放性,才使得日本文学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就跻身于资本主义发达文化的行列中。
四 小结
尽管日本多元文化对日本文学创作带来了各个方面的冲击,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个很难预测前景、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正向我们走来。
无论怎样,文化多元化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状态的形成是未来文学发展的必经趋势,它将在跨学科与跨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人类的相互交流和理解,这也是把文化从全球“一体化”这一潮流来袭中解救出来、形成文明文学的惟一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邵继勇:《吴越文化对史前日本的影响》,《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101期。
[2] 张世响:《汉语言文字对日本古代文明进程的影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3] 张正军:《论日本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4] 卢茂君:《论日本现代文坛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渊源》,《通化师范学院》,2008年第10期。
[5] 郭惠珍:《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差异及其原因探究》,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6] 张海川:《浅谈日本人的语言行为及其审美意识》,《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7] 李光贞:《浅析中日思维方式的差异》,《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年第3期
日本文学毕业论文篇二
《 浅谈日本文化下日本文学的特性 》
摘 要:日本大和民族的文化对于我们来说似曾相识,犹如是隔了层纱,看似可以抓住,却又触及不到,这应该说是日本对我们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原因造成的。
本文主要从日本文学史的概述出发,简略的概括了日本文学的基本特征,然后详细的分析了日本文化下日本文学的脱政治性和情趣性。
关键词:日本文化 日本文学 特性
1引言
纵观日本民族的整个历史,在初期日本民族经历了路途漫长的史前发展,在公元初才逐渐步入了文明发展的大好时期,据我国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日本王族进贡我大汉,光武帝以汉委奴国王印缓授予日本王族。
到公元146年,日本发生动乱,直到公元188年邪马台女王的出现,才逐步统一了整个大和民族,并派使臣出使我国带方郡。
公元645年经化大新才最终确立了以古代豪族为基础的专政制度,公元1192年经源赖朝使日本走上了封建社会主义道路,公元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发生,才最终使日本摆脱了封建社会主义的道路,最终过渡到了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1]。
日本整个民族是一个从未受到过异族侵略的民族,同时也是亚洲版图上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正因为其民族的发展史和地理条件,从而使得日本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性质。
也正因为日本民族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使得日本文学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2日本文化下日本文学的基本特征
日本因为其民族独特的发展史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使得日本民族其文化具有独特的性质,即海纳百川,却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按其文学发展的情况来说,可以把日本文学分成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称之为古代文学发展时期,主要是奈良和平安王朝,研究主要是处在奴隶社会时期的文学,大和时代主要是确立了口头文学,直到奈良时代才最终确立了以汉字书写的书面文学;第二个时期称之为是现代文学,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是大正后期、昭和时代以及平成年代的文学[3]。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日本的无产阶级以及工人阶级推动着整个日本文化走向高潮,如叶山嘉树的著作《海上的人们》以及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等,这些都是现代文学的典型代表作。
而这两个时期的文学奠定了日本文学的三个基本特征,下面我们分开论述:(1)结构单纯,从古代开始,我们知道文学大都是以短歌形式出现,后来才发展成为连歌、俳句等,因为在日语中不存在押韵的缘故,使得日本的诗歌极易与散文混同,形成独特的散文诗化现象,日本的随笔和文学都讲求文体的优美,这样就极大地促成了短篇小说形式的物语的发展,如现代小说《雪国》,就明显就是由短小形式组成的。
短短三两句的俳句和短歌,却可以准确地表达文人的情感世界;(2)文学性格含蓄、纤细。
自古以来,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极大的促动了文学的发展。
日本作家开始更多地追求平淡生活中的情感纤细体验,并在平淡的生活中展现出对社会、人生的冷静思索;(3)模仿性强,变革迅速,大化革新后,日本向我国大陆开放,对我国古典文学模仿吸收后,勇于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
3日本文化下日本文学的相关特性
3.1日本文化下文学的脱政治性
日本文学的脱政治性,即日本作家脱离政治、疏离社会的一种倾向,一般情况下是指对政治不闻不问。
近代日本虽然在政治制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日本近现代的维新革命是自上而下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全都是由政治家进行确立的,作家是个局外人,不跟政治搭钩,所以仍然是保持着政治局外人的立场,再加上日本近现代作家都崇尚自由主义,他们以相近的趣味爱好才会结成同仁社团,而不是以政治倾向性分派立宗,如《游仙窟》、《万叶集》之类与社会政治毫无干系的文学作品,却受到日本大多数人的喜爱,甚至是被视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加以重视和保护。
除特定时期的左翼无产阶级作家之外,其他作家参加党派和政治团体的几乎没有。
他们认为,一个作家应该不能太靠近现实,只有脱离政治,脱离现实的地方才会有文学的风雅、幽玄以及象征美,这才能叫做是真正的艺术,这一点外国人是不能理解的,但这同时也是日本文化的独特性,成就了日本文学美的一个高深莫测的魅力[4]。
总之,日本文人认为在文学这种高级艺术里,如果吸收了政治的话,文学就会变得相当庸俗。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日本文学从一开始就是脱离政治的,日本文学的真正传统主要在宫廷妇女、法师、隐士和市民等之间承袭,这些人都不大怎么关心政治,从政治上来说他们都是属于局外人,这一点成就了日本文学的脱政治性。
3.2日本文化下文学的情趣性
所谓日本文学的情趣性,指日本文学主要侧重情感的表现。
简而言述就是日本文化下的日本文学情趣性和感受性相当发达。
不管是长篇的物语,还是短小的俳句,都很注重文章情趣性和感受性的相关表达,如《源氏物语》、《风土》等,虽然卷帙浩繁,但在基本结构上仍是以是短篇“歌物语”为连缀,叙事也是相当片段化,其主要基调还是以情趣性和感受性为主。
这就意味着其文章思想性、说教性、哲理性、逻辑性以及叙事性相对薄弱。
日本和歌、俳句形式在表现形式下都十分短小,只能描写简单的物象,表现瞬间的情感波动和即时的心理感受[4]。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日本文化中日语句子的表现形式更侧重感情的因素,而不那么注重理智的因素。
日语句子的表现形式更适于表达感情的、情绪的细微差别,而不那么适于表达逻辑的正确性,日语不注重严密准确地表现事物,而满足于模糊的、类型化的表述。
在早期的日语中,用来表示感性的或心灵的感情状态的语汇是很丰富的,但用来表示能动的、思维的、理智的和推理作用的语汇却非常贫乏。
日语词汇绝大部分是具体直观的,极难表达抽象的概念。
从而造就了日本文学的情趣性。
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文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因为其本土的发展史和地理因素这个独特的文化下,日本文学不仅是简单的模仿,更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学模仿和创新精神使其发展出适合日本本土文学发展的特性,并保持了自己文化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王长新.日本文学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9月版
[2]铃木修次.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M].东京:东京书籍株式会社,1991
[3]小西甚一.日本文艺史[M].岩波书店,1986
[4]铃木修次.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M].东京:东京书籍株式会社,1991
【日本文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日本近世文学特征10-01
浅议日本新感觉文学09-30
白居易对日本平安文学的影响10-05
日本中世禅宗对文学审美10-01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11-15
日本文学史简历模板10-09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精选10-07
文学毕业论文范文10-01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