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时间:2023-04-01 03:29:55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精选7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精选7篇)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1

  摘要:本文笔者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一,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道德情感,完成教育。

  第二,在生活与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三,运用说服的方法使生明白道理,多次反复地说服,形成良好品德。

  第四,学校家庭互相沟通,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生活与活动 说服 家校沟通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所以高尚的思想品德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谐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高尚的师德沐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仅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其他学科也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因为各学科教师都肩负着既传授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是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教师应课堂上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自我与他人,明白某些事情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善抓细节,讲求实效,避免呆板,声情并茂,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心绪,拨动学生心弦,这对学生一生都有好处。

  教师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思想、知识、师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小学教师,他们是第一个运用科学而系统的教育方法引导少年儿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人,他们对少年儿童乃至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少年儿童的心目中,教师是最神圣、最完美的人,是道义和知识的化身,所以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敬重超过了一切人,教师的每一句话他们都深信不疑,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

  因此,要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才,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高尚的道德素养,必须具备相当全面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

  小学教师应对学生真诚热爱,与同事团结协作,对自己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会在潜移默化中以为人师表的力量树立威信,影响少年儿童的言行举止,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取得育人工作的成功。

  二、在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行。

  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榜样。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德观念。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小学生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会、热烈的演讲赛、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感悟,从活动中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受到触动,不知不觉地懂得深奥而抽象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劳动、讲团结、守纪律等良好品德,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自律的行为。

  三、必要时进行反复的说服教育

  小学阶段既是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期,又是进行德育的困难时期。

  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处于多变,行为处于多动,情绪处于多样的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不可能通过一则故事、做一次游戏就能形成的。即使良好品德已经萌芽或形成,也不可能永远地保持下去。

  学生的情感极为丰富且不稳定,很容易与外界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德育工作的反复性。

  为了收到正面强化效果,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好思想、好行为一次又一次地加以肯定,予以表扬,促使他们能比较稳固地向前发展。

  发现缺点和错误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帮助学生纠正不足之处。

  教师在制定品德教育计划与组织品德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如何从正面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以确保教育的针对性、持久性和实效性。

  四、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

  家庭教育是学生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学生人格的形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积极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知识讲座,并与家长及时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的来说,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小学生自己的不懈努力、教师的督促引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

  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必须持之以恒,把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小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2

  摘 要:小学阶段是人一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孩子的许多道德情操,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原则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小学的德育一般都是采用渗透教育的方式,也就是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语文、数学及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渗透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所见所闻少,接触社会与自然也少,在这个阶段,思想品德课的开展就显得特别重要。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然,从而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有句广泛流传的俗语“三岁看老”,虽然这句话包含了一些主观意味,但不可否认,人在少儿时期的教育对人心智,甚至是人生的发展方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有些教育观念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只重视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忽视了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是片面的。

  小学时期,大部分人是处于少儿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年龄小,知识少,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都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而人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每一个阶段都不能忽视。

  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基础部分。

  小学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帮助少年儿童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和原则

  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即“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这就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方向性原则。

  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时候要遵循因势利导和循序渐进的规律,同样,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并予以关注。

  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在进行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语文教学,它的教学主要以教材为本,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学生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课的教学,以及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促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评价标准,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善、恶、美、丑,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来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德素质,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2002(5).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3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评价机制以及教育者自身素质提高等方面,谈谈农村寄宿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和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制;思想品德教育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农村小学生思想感情形成的特定环境

  家庭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形成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能够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农村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生了较大变化:父母亲长期在外务工,孩子不得不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正常的家庭教育活动无法展开,家庭教育面临着严重缺失,孩子思想情感的发展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的状态。

  (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队伍和管理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有:

  第一,学校全体教师并不是全部都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全体教师在全力以赴地抓教学质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除了班主任在抓,鲜少有人问津;

  第二,没有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学生不能从评价中获得成功、成长的快乐;

  第三,学校结合上级部门要求,会开展一些时令性的教育活动,但局限性较大,而且活动多流于形式,还有更广阔的思想品德教育空间有待开辟。

  综上所述,有效加强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优化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体系,便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与实践

  (一)做好学生的常规管理,必须大力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生活教师和红领巾监督岗是寄宿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中要抓的主要方面,即要想让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新的进展,我们就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并全面激活这三支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持久地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1.加强学生的个体管理,建立全面的管理和考评制度,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除了正常的学习和纪律方面的管理外,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常规管理还应包括发型着装、生活纪律、就餐秩序、生活区卫生等。首先我们要结合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考评制度,做好及时的检查反馈和整改;并根据考评制度对逐一项量化,做好表彰奖励与违规处罚,最后,每月一汇总,对违纪严重的进行处理,对优秀学生予以表彰。

  2.加强班级管理,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肩负着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塑造学生灵魂的重要使命。班主任要建立包涵班级工作各个方面在内的量化考核制度,包括纪律、卫生、文明礼仪、床铺整齐、就餐秩序等。考核的目的就是要督促人人做好,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促进班级的整体进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合力。建立的班级一日常规量化考核或班级量化周考核制度,学生如有违反,除扣除个人分数,还要扣除班级分数,每天一公示,每周一汇总,分数列后的予以处罚,列前的班级予以奖励。

  3.重视生活区管理,依靠规范而科学的管理,向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服务。生活区的管理是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区域,首先需从生活教师中选聘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教师担任生活部主任,组建生活区管理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教师的岗位职责和考评细则,不断加强培训,提升生活教师的素质,并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以红领巾监督岗、学生值班等配合生活教师加强检查,按照考核细则做好考评记录。定期召开班主任、生活部的工作交流会议,及时反馈,将班主任的考核与深入生活区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相结合,提高生活区的管理力度,依靠规范而科学的管理,向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服务。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育人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功能。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充分发挥和结合好区域特色和地域优势,投入必要的物力、财力、人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娱乐场馆和课外活动要全方位地向学生开放,书法、绘画、器乐、合唱、舞蹈、棋类、特色跳绳、抖空竹、地书字等兴趣小组有序地开展,以满足学生娱乐、参与、创造的欲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校内外联系,整合社会资源,巩固学生在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

  要巩固好学生在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就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1.家长会。家长会能增进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了解和信任,让家长对学校、教师和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艺术性和效果。

  2.“校讯通”。教师利用“校讯通”系统,可将学生在学校的思想表现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临时通知等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学校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可以以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长,得到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

  自身的素质和教育学生的能力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从自身做起,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从而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评价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改革、要创新,就必须要建立新型的多元评价体系。

  1.评价要体现出动态性。可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效结合。形成性评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随时进行,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改进;同时一学期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有助于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进行判断。

  2.整个评价过程要科学。评价的整个过程应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为辅。

  3.评价要体现出主体性。评价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这样评价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过程。总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系统教育工程,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新体系。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小学生德育水平,对有效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人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对于小学生形成道德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已经成为小学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感恩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通过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在小学教育开展感恩教育对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扩展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着积极的意义。

  1.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教育就是以感性的方法,通过小学生的自身感受体会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以理性的形式让小学生感知来自挫折、失败和痛苦等,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小学阶段的感恩教育通是指在小学时期,学校创造某种合适条件、环境与活动,让小学生与父母、同伴、集体、社会以及大自然等充分接触,启发学生体验、感悟父母、同学、集体、社会、自然环境等对自己的恩情,并自发的将内在感觉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促进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感恩的心态,让感恩成为小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活动。然而,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低位非常高,只懂得享受,不懂得付出,从小得到太多的宠爱,助长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对他人的关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感激。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对父母的爱不领情,不道谢,对教师的付出,也认为是天经地义,情感淡漠;对同学的帮助,往往是理所应当,习以为常,从而形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懂得关心别人、社会责任感差等性格弱点,因此帮助小学生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和社会的关爱之情,增强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2.感恩教育对小学思想品德建设的意义

  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在人生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教育阶段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落实,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受到政府、社会、家庭的极大关注,它将影响小学生今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是孩子成长的必须,要积极挖掘利用各种感恩教育资源,力求使感恩教育目标突显生活化,并切合各年龄层次小学生学生的特点,便于实际操作。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促进学校建立感恩教育机制

  感恩教育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如果只求一阶段的热度,会大大影响感恩教育的实效。小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塑造与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和反复的过程。感恩意识、感恩心灵、感恩习惯的形成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离不开系统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实实在在的生活实践,需要给予学生长期的熏陶、影响,允许学生反复磨合,慢慢积累,最终内化为小学生的一种道德品质。自然而然地外显于小学生的行为之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校系统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从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学科渗透经验的积累、校园文化的打造等方面,结合低中高年段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不同的年龄特点。多管齐下,分层教育,形成一套完整的学校感恩教育体系,真正做到将感恩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将感恩思想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情怀、感恩行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2)促进学生感恩素质发展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感恩意识、感恩情怀、感恩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扎实、良好的感恩教育能为一个人的道德发展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感恩习惯,知恩、识恩是基础,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留意、去发现,来自他人的关心与服务:如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爷爷奶奶、保姆阿姨的接送,老师每天的谆谆教导等等。感恩教育作为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和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境界和品位有着重要意义。学校经常性开展生动、有效的.感恩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有着积极的作用。

  (3)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言行举止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够激发孩子们内心的仁爱之心,让他们由原先的“自我”变得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小学感恩教育活动除了能给学生一双知恩识恩的智慧眼睛,更能给予小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拥有一颗感动的心,引导学生学会为他人着想,如在春天的季节观察冒芽的绿叶,让小学生感受大自然给予人间的美丽与爱;观察清洁工人打扫走廊、厕所,体会劳动的艰辛等等,让小学生自己思考,激发学生自省、进行自我教育。小学生们只有当他学会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才能有精神力量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3.感恩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建设中的方法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内容的感恩教育活动,如为父母洗脚活动等,这些活动的确增强了学生、家长、教师这方面的意识。然而,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三分热血就立竿见形的,根植一种思想、情感、形成一种品格于孩子的心灵深处,远比传授知识来得困难。要在丰富、多变的生活中,用不同的方法来培育小学生思想情感,感知感恩过程。

  (1)处理教材,用活教材

  小学生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新课标提倡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手中的课本,既善于利用课本,又要跳出课本。课堂既应包括课本内容,又应充满现实生活中的感恩内容,这样才会给学生亲近的感觉,才能将感恩教育根植于学生心中。不同地区的学生对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体会是不一样的,对农村小学生而言,难度过大,蕴含的思想内涵较深的、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适当删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内容可适当增加;对城市小学生来说,展现独生子女自私、狭隘、孤僻、脆弱等性格弱点以及纠正方法教学内容可适当增加等等。

  (2)在生活中感知感恩

  教学必须让学生用心经历,用心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内心世界,丰富情感世界,变得敏感、细腻。现在的小学生受到长辈太多的呵护,把长辈给予自己的关怀和疼爱看做是理所当然的,往往觉察不到长辈的辛苦和劳累。在感恩教学中,为使小学生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以组织了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让小学生代替父母安排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整理房间,然后课堂上,让学生相互交流彼此之间的感受,体验腰酸腿疼的真切感觉,从而让劳动的辛苦、父母的关爱深深地烙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谈谈如何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关爱。通过心灵交流,让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深深地感受到家人的爱是多么伟大,回报家人的真情也就油然而生。

  (3)进行开放式的教学

  教师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把时间交给学生,以学生以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搭建学生感恩教学交流平台,转变以前的单纯灌输说教式教学。在感恩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具体感恩活动之中来实现教学目标,进行开放式的感恩教学过程,比如将感恩情景剧、感恩小品表演、感恩辩论会等活动形式应用于课堂,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中,调查社会中现象,观察和学会体验现实生活的感恩现象,以学生的直接参与学习实践代替教师单调乏味的空洞说教,在社会活动中形成道德观念,不断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5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的建设者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我们的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并立志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的一代新人。为此,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以外,还需要各科教学的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还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材料,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等的教育,培养一些优良品质;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优良品质的形成,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将来参加现代化建设努力学好数学,并增强学习的效果。因此,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这方面的任务。

  学好数学的目的性教育;结合数学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意义,立志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学好数学。

  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有意义又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编成应用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旧社会的对比、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小学生的公益活动以及有趣的科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进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例如,通过数和形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例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一些数学概念之间或运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商的变化等),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还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可能同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的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例如,反映注意环境保护(如保护益鸟)、进行卫生教育、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等内容。

  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3”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目“3”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又例如,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以表扬。

  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教育,并把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经常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目材料,把它们编成应用题。有时还可以利用数学墙报、数学晚会介绍一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计算准确不出差错的先进事迹,我国古代和现代一些数学家刻苦学习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等。这些真实的材料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例如,要培养学生书写工整和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榜样,在板书和批改作业中做到认真、细致、书写整齐。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帮助,要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避免用训斥的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6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主要以行为、态度以及情感的转变为主要内容。本文从学科教学内容和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通过对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调高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的能力,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以期提高学生的品德和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品德;品德教育;策略研究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是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思想品德教育是否能够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课程,重要的特点就是学生是否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个教学和体验过程中。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把握学生认知程度,为小学生组织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组织的课程,紧扣教学目标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起点和终点。因此,把握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应当注意把握教学目标,每节课按照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来讲解,一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种,一种是认知目标,第二种是情感目标,第三种是行为目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注意把握教学目标的层递性和整体感,即把握好教学目的的度。同时,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按照揭示课题、学文明理、联系实际、深化导行四个环节展开,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链条,具体来说就是师生通过教材的人物故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将课堂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达到明白道理和辨别是非的目的。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起源于解放区的整治教育课程,后来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大纲的修改,内容的编排更加富有时代感和层次感。众所周知,目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需要进行转变,避免学生出现好逸恶劳、自私自利、意志脆弱等问题,基于这些不良状况,思想品德教育不可或缺,必须要把握一些符合实际的品德教育的策略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从社会方面来讲,小学思想教育需要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支撑,因此在当今强大的大众传媒影响下,社会应尽量输送正能量,多曝光好人好事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家庭方面来讲,家长要意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一言一行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教师应以身作则,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有趣度,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做到提升道德品行。

  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应注重反馈,发现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的薄弱环节,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进步,体会学习上的成功和喜悦,调整思品教育的进度、方法和难度,提高课程时效性。其次,课堂教学应注重实效性,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有较深的认知,因此,应当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意志品格,热爱并且全身心投入思想品德教育。最后,信息技术为思想品德教师提供了诸多新的方式,例如多媒体教学方法、实物标本法、挂图插图法等,让学生不仅都能够听懂,还能学会,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家庭、社会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形成联合,做到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的目的。

  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方法探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包括角色扮演、组织辩论、换位思考等重要的方法,这些方法基于“共情”这一基本伦理道德概念。共情是指多方面体会他人对某一事情的认识,从而达到理解对方的目的,在品德教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注重角色扮演,引发学生共鸣。很多学者提出让学生们通过实践学习思想品德,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体现活动本身的价值。课程中,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以及深刻的文字内容都不如让学生们自己来亲自表演,这样才能够领会到品德教育的深刻内涵。让学生自己点评,点评后再扮演,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将会不自觉的得到强化。

  2.组织深入辩论,激发学生明理。所谓理不辩不明,在辩论中,唇枪舌战,可以锻炼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口才,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道德认知的冲突,引起双方学生的讨论,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调整辩论的方向,加上教师的点拨,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达到提升道德判断的能力和道德行为的能力。

  3.学习换位思考,加强内在认知。换位思考是人与人能够共鸣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情感体会,在课程中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所感。引导学生反思:如果是自己处在当时的情境之下,应该如何行动。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仍然稚嫩,教师只有创造丰富的、直观的形式,才能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更深层次的接受道德知识和体会。

  五、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未来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各种课程改革,了解学生的年龄特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把握教学中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有针对性的把课堂中的故事联系到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一方面做到学习和归纳,另一方面扣紧教材,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参考文献:

  [1]栾桂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历史、现状、策略及方法综述[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4).

  [2]苗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3).

  [3]陆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共情运用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2).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7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一种教学策略,其最基础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它和认知教育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要想把小学教育实行好,情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情感因素积极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情感交流,让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教师再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此把学生内在的原动力激发出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另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二、情感教育打造快乐学习思想品德

  小学生的思想活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利用这一点,比如作为教师,作为校领导,要传输给小学生一种正能量,要以一个积极饱满,阳光开朗的态度去面对学生。坏的情绪可以感染人,好的情绪更是可以带动人,要把情感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学生感觉到快乐,学生快乐了,自然对学习好思想品德就更愿意。而且这种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说全是在课堂上进行,日常生活与人相处,课堂下师生交流,课间同学交谈,这期间都是会反应出学生的思想品德,作为教师要从多方面的去指导学生,让学生寓乐于学。

  三、寄情于理,循循诱导

  第一,小学生毕竟年龄小,阅历少,对事情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知,有时候难免会受到外界错误的影响,所以说让小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加强对思想品德的理解和看法,这显然不合适,对小学生来说也极为不公平,他们还不懂。小学生就如同一张白纸,你给他画什么,他就是什么,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明事理,辨是非,把大道理讲通后可以给他们讲故事,或者是看一些激励人心的榜样的事例,让他们从小就接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陶冶,为以后做个高尚的人打下基础。第二,情感教育离不开学生的看法。任何教育都不要脱离学生是主体的原则,情感教育应尊重学生的看法,不应只是单纯的把思想品德大面上的知识教授出来,关键还是应该看看学生是否理解了,明白了,否则开设思想品德课程就失去了其意义。另外,在学生对所遇问题产生质疑时候,不要打断或者压制学生,应当鼓励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要勇敢提问的精神,这也是正确的思想品德所倡导的,然后,要耐心与学生分析其理论的正确与否,并找出原因,从而让学生获得认可的同时切实提高其思想品德的水平。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体验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质

  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让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多媒体技术就是其一。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讲抽象理论的时候也会听不懂,如果换成是通过事例讲解就会好很多,小学生对故事性讲课的方式还是易于接受的,因为这样的方式符合他们的个性,能带入个人情感的渲染,会让学生跟着思路走。同时,加上现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生动的动画,动人的音频,都会让学生很容易就进入所创设的情景里,也利于学生情感的交流,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会理解的更深刻。

  五、利用情感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小学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除了自理能力差外,还缺乏集体荣誉感,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对学生以后上中学或是大学,再或者参加工作都不利。因而,用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会让学生懂得为对方考虑,为集体考虑,不再只是自私的为自己,对他们的成长也很有好处。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属于集体的人,而并非单独的个体,而且当前社会也比较重视团队的力量,个人力量取得成功的几率变得很小,团队作战才是主流思想。等为集体作出贡献时候,会有那种归属感,被认可感,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美,那是小学生所看重的,也利于他们完善自己是思想品德。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思想论文10-10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教育论文10-12

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研究论文10-12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及措施论文10-12

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论文10-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论文03-23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与思考论文10-11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10-08

基于感恩教育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