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系教育论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要进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两者不可偏废。利用直观,感知形象,引导学生启发思维,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增加教育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诱发情感启发直觉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广泛工具性和鲜明思想性。因而我们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语文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要进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两者不可偏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思想教育呢?阅读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要根据教材的语言因素,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浅谈个人几点做法。
一、利用直观,感知形象,点燃情感之火
思想品德教育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中插图、挂图等直观手段,调动儿童的感官,使儿童形成鲜明、深刻的印象,并结合有关内容,为学生创设情景,感染触动学生的情感,树立形象使其受到浓烈的陶冶,点燃情感之火,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学《诚实的孩子》一文时,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结合课文中有关的内容,让学生感知列宁是一个有错就改,勇于承认错误的好孩子。从而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敢于承认错误的良好品质。再如教(詹天佑)一文时,我通过直观演示画图,让学生认识詹天佑的两端凿井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使他们能具体了解詹天佑这样的中华英杰的智慧,从其形象得到感染。再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抓住揭示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自己无法修筑铁路这一本质,从而点燃他们憎恨帝国主义之火,引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引导想象,感受形象,诱发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课文所塑造的形象,诱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习动机,并从教学中渗透教材的思想性是通过对教材刻画形象的具体手法的分析与探讨来实现的。阅读课文中有不少深刻的句子,这些句子大多是揭示文章中心思想或刻画人物精神风貌起关键作用的句子,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这些句子蕴含的深刻意义,不仅能使学生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思想一致,从而受到强烈思想教育。特别是那些思想容量较大,蕴含不尽之意与言外的“双关句”,更应很好地引导学生领悟。
三、启发思维,体会形象,激发情感
形象可通过语言,行动来体现,但精髓之处在于语言、行动内含的本质,然而这些精髓隐含于语言文字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塑造的形象一步一步地揭示,正有如朱熹所说“从皮壳到骨髓。”才能达到激发学生情感,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而在揭示形象本质过程中,必须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拨动学生心弦,强化自身的感情体验,引起共鸣,从而受到熏陶感染,受到教育。
如教《粜米》一文时,通过与学生讨论,觉得学习这篇文章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丰收年农民命运依然很悲惨?”于是必须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积极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悟出地主阶级、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是穷苦人民遭受悲惨命运的根源。还有《穷人》、《小音乐家杨科》等课文都可按照这一方法提出关键问题,积极启发思维,激发情感。在感情升华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设身处地,再现形象,升华情感
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时空差距,他们只能身处局外,不能理解其中之精华。因此教书育人要悉心、精心,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身处其境,再现文中形象,由情悟理,积极启发思维,使情感达到升华,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如教《詹天佑》一文时,我在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环境,点燃憎恨帝国主义之火后,提出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当时修筑铁路的工程师,你将会怎样做?这时学生借助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文中的形象。学生发言后,教师对学生发表的各种不同意见给予肯定和评价,并通过假、恶、丑无情的揭露和对真、美、善热情的歌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使之受到陶冶、懂得生活及做人的道理。
五、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唤起学生的直觉思维,激发起情感的共鸣,得到教育
课文中色彩鲜明的事物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最能唤起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头脑中形成深刻、持久的第一印象,使之成为学生道德评价的标准或模仿的依据。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可用投影出示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情景,简单讲述邱少云的伟大壮举,并让学生认真观察邱少云的表情、动作等,把学生引入情境,头脑中变幻着当时的情境,最后让学生齐立向像中的邱少云行队礼致敬,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内心再次受到触动,受到感染,激发他们学习邱少云严守纪律的高尚品质。
六、搞好课题研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思想品德课从一年级起,就强调教学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养成教育为主,以行为培养为主”,教材在思想教育、常规教育、行为养成方面都各有要求,明确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和角色,切实转变教师主导课堂的局面,改变了让学生“钻圈子”的教育观念和模式。思想品德课在认知和行为上,其作用强过一切活动和任何科目,因此,学校一定要搞好课题研究,探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出路,要实现教学与研究协调发展,教师一定要重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如思想品德课与学生养成教育的关系,思想品德课与贯彻学校规章制度的关系,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等。
七、以读促解,读中求悟,在品读课文中受到思想教育
朱作红先生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悟,”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反复读、议,在读中认真推敲、品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真切体会当时的情境、人物的心情和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的那颗眷恋祖国之心。
综上所述:学习兴趣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起来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倾向,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实践使它激发出来,并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并从中得到满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形象感染力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增加教育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这一课题还有等于我们更深入的探讨。
【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系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精选7篇)08-17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10-12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刍议教育论文10-13
小学教育系个人总结11-2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5-2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5-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笔07-14
小学数学课中的创新教育论文10-13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论文10-13
小学阅读教学教育随笔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