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论文
第1篇: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近年来,青少年的书法教育得到广泛的共识和高度的重视。从书法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入手,结合许昌市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情况,来分析师资建设的现状,从而根据项目组的实践调研进一步针对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更好地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旨在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一)增强对书法教育的正确认识
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将传统的书法艺术基础知识进行相应的普及,还能够使得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认识。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让书法这样一门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从而令这样一项艺术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这种活力和生命力需要提升中小学生对书法艺术的认知,改变家长对书法艺术的认知和看法。
(二)提升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
在当下信息技术发展之后,传统的书写方式已经被数字信息化方式所代替。伴随着电脑、手机、相机等输入工具、传输工具的普及,现代人普遍出现“提笔忘字”的状况。因此,在中小学当中开展书法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书写能力,提高对中国汉字的关注度,还可以通过书写能力来自提升大家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关注度。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通过展示书法艺术的魅力,令大众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大家汉字的书写水平。而这就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中小学教育抓起,从学校的书法师资队伍的建设抓起。一支优秀的书法教育师资队伍首先要能够为大家展现出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其次能够引导大家对书法艺术产生兴趣;最后在中小学生中形成练习书法的热潮,并在中小学生中形成以能够“写得一手好字”为荣的观念。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师资建设的现状
在当下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过程当中,师资力量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工作的开展,因此,认清当下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建设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不足,对于更好地推进下一步工作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认识不充分
在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之下,影响其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对于中国书协主办的“翰墨薪传”工程认识不充分,没有有效利用各级书法协会的培训资源作为书法师资储备。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其艺术之美以及涵盖的文化之美是需要进行传承的,但是当下由于书写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发展的日趋浮躁,书法教育的地位逐步边缘化,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大众不能够正确认识书法的价值,是导致当下中小书法教育工作开展不能够落在实处的关键。学校将升学率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主要参考项目,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过于功利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必然会导致中小学书法教育在开展过程当中问题重重。
(二)师资投入相对薄弱
在当下的中小学当中,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师资力量薄弱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投入比重不高。历年来,许昌市中小学校当中的教师招收主要以语数英为主,其他学科教师人数的构成不足,多数都是学校内部进行安排,而书法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没有过硬的师资力量作为支撑,也很难使得工作有效开展;而且学校资金分配在书法项目的倾向上也相对较小,在没有专业的教师团队和资金支持下的书法教育工作的实施,也确实面临着夹缝中成长的尴尬局面。
(三)教师专业能力有限
由于书法有上千年的发展,从人类文明开始发展至今,所以这个学科不仅系统,而且专业,但是纵观当下,许昌市的多数中小学在书法教育工作开展当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往往没有同预计的达成一致。当前,书法教师大多由别科教师所担任,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科班出身的教师几乎没有。另外,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小学书法老师在书法方面没有系统地学习,甚至有的学校书法教师是由语文教师或者是美术教师来承担。可以说,师资资源的匮乏是书法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
(四)课程安排不合理
在笔者走访调查的许昌市中小学当中,在课程安排上虽然数量相对合理,但是课程安排比重却同实际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小学生处于识字认字的阶段,书法教育作为辅助工具成为老师提升学生书写能力的一个手段,相对来说课时量比中学书法教学高出很多。同时,注重传统的书法练习,却忽略书法所传递的中国传统文化,纯粹以书法的机械练习为重点。在许昌市对市区中小学调研显示,100名中小学书法老师中能够正确规范、布局合理的老师只有28人;用毛笔写字,100人有70人双姿(坐姿和执笔姿)不对。在许昌有多所中小学很早就有开设有习字课,并且编写有专门的习字教材,而书法专用的书法教程则没有,甚至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书法课。习字课由于学校不够重视,师资力量匮乏,教材编写不够系统,也大多数流于形式。
根据全国对40多所学校的调查发现,多数学校没有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学校几乎没有专业老师,学生的书法能力得不到开发比比皆是,大多都靠自己苦练和临摹。对许昌市毓秀路小学书法教育调研更不乐观,95%的学生对书法欣赏感到难,但是愿意深入体会。85%的学生不能正确辨认五种书体,90%的学生愿意学习书法,但是没有老师指导,不知怎么学。这么高的比例的产生,主要源于学校确实没有专职书法教师,有书法专业课程也只能临时安排给别科教师。这其实这也代表了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遍情况。
三、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建设优化的思考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开展力度
要加大对中小学书法教育重要性的宣传,首先让学校和家长认识到:书法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书法技能在学生升学、就业过程中的独特功用,同时要将书法教育提升到民族文化传承的高度上来;二是要综合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分阶段、个性化教学;三是通过将书法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定期举办书法展览、约请名家讲座、举办学生书法艺术节等方式,发展以书法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加强师资的双向投入
加强师资投入需要教育部门对全局进行一个大的平衡,除了帮助学校树立正确的认识增加资金投入以外,还可以通过要求省内多所师范院校尽快开设书法教育专业,以满足教学中对书法教师的巨大需求,同时还要积极支持中小学引进书法专业人才,对现有书法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定期为中小学书法教师进行书法知识和教育方法培训,组织各种“书法联谊活动”共同促进书法教育推广。
具体的办法如下:
其一,实现小学阶段的书法专职教师占艺术教师比例的五分之一,小学阶段所有年级都保障一周有一至三节书法课,其中一节为书法欣赏课,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的书法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基础的认识。
其二,调整中小学书法教师的入职考核标准,对书法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一个考核,确保其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文化的考核比重能够达标。这样在日后教学实践当中,能够进行更好地融合,从而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提升书法教学课堂的效率。提高大众对书法艺术形式的认识,要改变停留在会写和写得好的认知上,让大家对书法这样一种流传千年的艺术形式保持关注热度,从而保证它的传承。
其三,定期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书法艺术修养考核和书法作品书写能力考核,这样可以保证教师在书法教学上保持以时俱进的教学先进性,融合书法教学的特点,从而使得课堂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同时,要定期逐级举办书法教师作品比赛作品展和交流展,不断提升书法教师的综合能力。
其四,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架构从之前偏重以特长教育为中心的原则,保证排课量,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改变书法在大家心目中的刻板印象,并且达到使书法教育能够提高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书法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的认识。
(三)组织编写配套中小学书法教材
将书写技能、审美欣赏和文化知识拓展等内容有机结合,在教授学生书写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传统文化素养。科学编写教材时要考虑不同年级教材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慎重斟酌字体书体选择等问题。要由具有多年书法研究的专业高校老师牵头,具有多年一线书法教育经验的老师和书法教育成绩较卓越的艺术主管老师组成专家组,对各年级的书法课程的具体课时和书法老师的配备制定出合理方案。同时,在书法教育课程中,教材编写配套教学参考书和示范影像资料,实现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书法是中华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想保证书法艺术的薪火相传,仍然需要从中小学教学工作中进行更好地开展。在许昌市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虽然面临的问题较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实践及省市级书法家协会的支持,相信“翰墨薪传”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好地开展和落实。在不断认识问题并且积极解决的过程当中,许昌市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积极探索,也必然可以给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推广提供更多价值参考,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更好地宣扬传承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第2篇: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在古代盛极一时,涌现出很多大家。但随着书写工具的进步,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已经逐渐衰落。中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要想弘扬书法这种艺术,就必须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然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是对书法这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材编写不衔接、不规范,师资力量匮乏,书法教育的重心偏离等。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试图找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崭新之路,供他人借鉴。
教育部分别于2011年、2012年、2013年下达了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对教学要求以及课时安排都有了明确提出,这标志着国家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和期望。然而司实际上中小学书法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弊端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
中小学书法要想真正走入中小学课程,而并不是形象工程和应试教育,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一一解决,这些问题的出现也不是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很多因素的相互作用而成。本文将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梳理,主要有以下方面:
其一,全民对书法这一课程的重要性不足。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艺术结晶,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国学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其的认识,但是如果单纯的进行欣赏和记忆,而不通过实践体味汉字的美,并不能说是认识了汉字。书法,作为汉字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汉字的认识,而且还能养成一种如汉字一般沉稳冷静、胸怀四海的独特气质,对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有着积极作用。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升学压力,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忽略了书法本身的审美作用和气质养成作用,只是片面地将其作为是一种升学的工具。初除此之外,对学生的书写也缺乏足够的关心,他们认为只要学好文化知识就行,字体的美观程度是次要的。
其二,教材编写的不衔接、不规范。在中小学教育中,大多学校没有开展专门的书法教育课程,也没有相关的书法教材。市面上的书法教材和书法练习资料也是五花八门,硬笔毛笔速成法,楷体行书的临摹手册等等,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大纲计划。随着教育部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力度加大,很多机构开始着手编写中小学书法教育教材,一些利益机构也将触手伸到了这里。这些教材大多忽视了教材和年级的衔接性,教学内容重复冗杂,过于高深以至于揠苗助长,这些都不利于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的有效开展,也难以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喜爱。
其三,师资力量的匮乏。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书法教师,大多数是由其他老师兼职,也不进行系统化、专门性的课程教育,只是在其他课程中简略地穿插。还有的学校会聘请一些懂书法的校外人士客串教师,这些人大多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心理需求。一门课程能否有效开展,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目的,首先需要一个专门的教师。专业的教师如同一个造型师,只有给学生做出一个最基本的框架,学生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对书法的兴趣,进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其四,书法教育重心的偏离。很多学生学习书法的目的性太强,只是将其作为升学的一种手段。很多家长和学校对于这种错误的思想也不加疏导和改正,反而灌输这种错误的思想。例如,学校只是对少数人进行书法教育,这一类考生被称为艺术类考生。普通的文理科考生只是进行单一的文化知识教学,书法、音乐、绘画等其他的课程通常被视为“不务正业”、“多余”的存在,学校对这些学生取消书法教育,家长也反对学生练习书法。而艺术类考生所接受的书法教育也不是为了让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是教授一些制式化的东西,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一切以考试的标准为标准。这些做法都忽视了书法本身的积极作用,书法教育的重心严重偏离。
二、书法教育现状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的问题,首要要进行书法教育教材的开发力度,制定一个详细统一的教学大纲,做到教材的连贯衔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而制定适合的教材,将书法知识从简单到复杂,形成一个渐进的过程。做到这些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投入,组织专门人士,通过科学严谨的论证分析,结合有关教学实践,制定出几套规范的教材,并在小范围实行后,收集数据,分析不足,及时改正,最后大范围的推广执行。
其次,要加大对书法教师的培养力度,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的同时,必须由专门的教师进行辅导。不仅如此,对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也应该学习书法方面的知识,不再是简单的教会识字认字,还应该教会学生正确书写和写得更赏心悦目。
最后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书法教学观,纠正学校和家长对书法教育的错误认识。学校的存在,不光是为了教会学生知识,提高升学率,还应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就更应该需要书法作为一种媒介来支持。这个过程虽然说是漫长的,但相对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学习书法不再是为了升学要求,教师教授书法也不再是为了满足学校的升学率。在教育中,不要忽视书法在人格塑造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不要为了考试而轻易放弃书法这一门课程。
【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论文10-09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论文10-12
护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的论文10-09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论文10-10
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建筑形式研究论文10-11
慕课背景下高校数学教育途径论文10-11
学前教育下教育体系研究论文10-09
生存教育视角下小学游泳教育研究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