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

定西民间歇后语

时间:2024-10-12 10:29:15 雪桃 歇后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定西民间歇后语130句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歇后语吧,歇后语能够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歇后语,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定西民间歇后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定西民间歇后语130句

  1、鸭子吃菠菜——硬铲哩。

  2、鞍子披在碌碡上——气实(骑石)

  3、千里路上一穗谷——有你一个不多,么你一个不少

  4、山神爷骂狼——么处散了。

  5、案板底下放风筝——起手不高

  6、尻子底哈散炮——冲心到底了。

  7、老鸡公带叉子——装的大牲口

  8、石头上尿尿——能着溅哩。

  9、上山的驴臭棍——吃劲的很

  10、高山上地烟雾——尽在嘴头上绕着呢

  11、烟洞眼里掏雀儿——么在兀和头

  12、脚把腕子上栓草绳——拉倒

  13、癞蛤蟆打哈欠——口气大的很

  14、老牛的牙叉骨——上光下平

  15、黄萝卜挞蒜——么当个锤锤子

  16、础子碰着碌碡上——实打实(石打石)

  17、要饭的丢了棍——还看狗的脸式哩

  18、和尚站店——么事(寺)

  19、尿棒棒支桌子——臭架子大的很

  20、提地碌碡打月亮——摸不着高低,掂不住轻重

  21、牛皮胡灯笼——里黑外不明

  22、猪娃子喝面滚水——吹着咕嘟嘟的

  23、寿星爷骑狗——么路(鹿)

  24、狗咬锥鞋匠——寻着挨楦头哩。

  25、屎爬牛滚着马路上——强装的小卧车

  26、老鼠钻到风匣里——两头子受气

  27、玻璃瓶瓶里的苍蝇——前途光明,出路不大

  28、狗咬蝇末子——干办的牙叉骨

  29、烟洞眼里招手——招人曳着黑处了

  30、臼窝子当帽子——顶戴不起。

  31、母猪婆抬的三字经——咬文嚼字

  32、背锅儿上山——前(钱)紧。(以“背锅”的姿势形象说明缺钱的处境,利用“前”和“钱”的谐音)

  33、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形象描绘出有想法、有内容却无法表达清楚的状况)

  34、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借助“掸”与“胆”的谐音,幽默地形容人胆子大)

  35、豆腐掉进灰堆里——吹不得也打不得。(用豆腐掉进灰堆后的尴尬处境,比喻事情棘手,难以处理)

  36、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以擀面杖的实心状态,形象说明对某件事完全不懂)

  3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用大家熟知的故事,表达错怪好人的意思)

  38、旱地里的泥鳅——钻不深。(以泥鳅在旱地难以行动,比喻人做事无法深入)

  39、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利用“发”和“法”的谐音,调侃不遵守规矩、肆意妄为的行为)

  40、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以黄鼠狼和鸡的关系,说明居心不良)

  41、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借助包公的公正形象,形容人公正、不讲私情)

  42、拔了萝卜窟窿在——有根有据。(从拔萝卜留下窟窿这一现象,说明事情有根源、有证据)

  43、草帽子烂边儿——顶好。(利用“顶”的多义,既指帽子顶部,又表示程度,幽默夸赞)

  44、大路边上的驴——谁爱骑谁骑。(以路边驴的状态,比喻人或事物随意被对待)

  45、吊死鬼擦粉——死要面子。(用吊死鬼还擦粉的荒诞行为,讽刺人过于注重面子)

  46、耕地里甩鞭子——吓唬(画)牛。(“画”与“吓”谐音,以耕地甩鞭子却无实际作用,调侃做无用功)

  47、谷地里的高粱——冒尖儿了。(根据高粱在谷地生长特点,比喻人在某方面出众)

  48、光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用诙谐的画面,创造出一种有趣的表达,形容做事有条理)

  49、蛤蟆跳进秤盘里——自称自赞(站)。(利用“站”和“赞”的谐音,讽刺自我夸赞的行为)

  50、胡萝卜就酒——嘎嘣脆。(形容事情干脆、利落,或人性格直爽)

  51、九月里的甘蔗——甜到心。(以九月甘蔗的甜度,形容让人心里感觉甜蜜)

  52、挨打的狗去咬鸡——拿别人出气。(通过狗挨打后咬鸡的行为,形容人迁怒他人)

  53、壁虎捕食——出其不意。(根据壁虎捕食的特点,形容行动让人意想不到)

  54、苍蝇飞进花园里——装蜂(疯)。(借助“蜂”与“疯”的谐音,讽刺人装疯卖傻)

  55、池塘里的莲藕——嫩的好。(以莲藕的鲜嫩为特点,表达对新鲜、美好事物的喜爱)

  56、大象的鼻子——能屈能伸。(利用大象鼻子的特点,比喻人有韧性、能适应不同情况)

  57、鳄鱼的眼泪——假慈悲。(用鳄鱼流泪的假象,讽刺人表面善良,实际虚伪)

  58、蛤蟆鼓肚子——气呼呼。(形象描绘蛤蟆鼓肚的样子,形容人很生气)

  59、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讲述猴子捞月的徒劳故事,说明做了无用功)

  60、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以鸡和黄鼠狼的关系,说明自己主动陷入危险境地)

  61、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利用“见蛋”和“简单”的谐音,创造出幽默表达)

  62、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用神话故事里的情节,形容人诡计多端)

  63、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再次强调包公公正无私的断案风格)

  64、财神爷要饭——装穷。(以财神爷的富有和要饭行为的反差,调侃假装贫穷)

  65、嫦娥跳舞——两袖清风。(结合嫦娥在月宫中的形象,形容人廉洁)

  66、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根据武大郎的身材特点,形象说明处境尴尬)

  67、张飞绣花——粗中有细。(以张飞的鲁莽形象和绣花这一细致活动的对比,表现人性格的多面性)

  68、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用阿斗的历史形象,形容人能力差、性格软弱)

  69、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以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的新奇感受,形容看到众多事物后的反应)

  70、唐僧念佛——一本正经。(借助唐僧的形象,形容人态度严肃、认真)

  71、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三国故事,说明双方心甘情愿做某事)

  72、八月的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雨。(根据八月天气多变的特点,形容事情不稳定、变化多端)

  73、冬天的扇子——没用处。(以冬天不需要扇子的实际情况,说明事物在特定时候无用)

  74、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根据民间对天气现象的观察总结,预示雨势不大)

  75、六月的扇子——借不得。(结合六月炎热对扇子的需求,幽默表达不借东西)

  76、清晨的雾——一会儿就散。(以清晨雾气容易消散的特点,比喻事情持续时间短)

  77、日落西山——红不久。(用太阳落山时的红色短暂现象,比喻好景不长)

  78、三月的桃花——红一时。(以三月桃花盛开时间短,形容事物的短暂繁荣)

  79、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形象说明星星数量多,难以计数)

  80、雨后的彩虹——好看不能长久。(描绘彩虹美丽却短暂的特点,寓意美好事物不持久)

  81、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以老鼠在风箱里的处境,比喻人处于两难境地,两边不讨好)

  82、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83、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84、下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

  85、打破砂锅——问(纹)到底

  86、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8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88、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89、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90、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91、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92、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93、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94、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95、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96、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97、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98、聋子的耳朵——摆设

  99、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100、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10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02、种地不出苗——坏种

  103、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104、春天的韭菜——一时鲜

  105、芝麻开花——节节高

  106、冬瓜缠到茄门里——胡搅蛮缠

  107、锄头底下有水——有墒(商)情

  108、麦秆吹火——小气

  109、高粱地里找棒子——瞎摆(掰)

  110、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111、三伏天的高粱苗——节节往上蹿

  112、棉花地里种芝麻——一举两得

  113、稻田里的稗子——冒充禾苗

  114、拔了萝卜窟窿在——有根有据

  115、风吹墙头草——两边倒

  116、豆饼充饥——白欢喜

  117、墙上的麦子——野种

  118、藕断丝连——情意绵绵

  119、麻袋里装菱角——里戳外捣

  120、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

  121、黑瞎子掰苞米——掰一穗丢一穗

  122、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123、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124、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

  125、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126、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

  127、唐僧念佛——一本正经

  128、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129、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130、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定西民间歇后语】相关文章:

中国民间歇后语大全10-26

食物的歇后语10-26

人物歇后语10-26

植物歇后语10-26

季节歇后语10-26

蜂蜜歇后语03-28

陕西歇后语03-26

歇后语的语录07-05

气象的歇后语10-26

孔子歇后语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