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用给予和接受写作文
用给予和接受写作文1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给予比接受更令人愉快,这并不是因为给予是丧失、舍弃,而是因为我们存在的价值正在于给予的行为。” 从给予的反面角度来看,也许在接受的一瞬间会有一丝窃喜或一种获得的喜悦,但这并不长久。给予别人幸福,是会让别人快乐,自己想起也会快乐的事情。美国作家丹·克拉克的一篇文章《哥哥的心愿》,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这种快乐,同时也为孩子们纯真朴实的心灵和海阔天空的心愿所震撼。下面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个故事。
卡尔在新年到来的时候,哥哥送给了他一辆漂亮的轿车作为新年礼物。新年的前一天,他发现有一个小孩非常兴奋地绕着他的新车转来转去,仿佛那辆漂亮的轿车是他的似的。
就在卡尔看着小孩羡慕的眼神时,小孩抬起头来问:“先生,这个漂亮的汽车是你的吗?”卡尔回答:“是啊,是我哥哥送给我的新年礼物。”
小孩眼睛里闪着明亮的光芒,说道:“你是说,你不用花一分钱就得到了这部漂亮的汽车?!”卡尔肯定地点了点头。小孩兴奋地说道:“哇!我也希望——”
卡尔听到小孩的话后,以为小孩也希望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在将来他也就可以得到一部漂亮的汽车了,这时小孩又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一位这样的哥哥。”
卡尔听后即惊讶又激动,他看着小孩问道:“想坐我的车去兜风吗?”小孩惊喜地答应了。逛了几圈后,小孩转身对卡尔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去?”卡尔微笑着说:“可以。”卡尔心想,小孩想让家人和邻居知道,他坐着多么漂亮的车回家了啊。
到了他家门口附近,小孩又问:“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停在门口那两个台阶跟前?” 卡尔说:“可以。”车停好后,小孩就跳下车快速跑进了房间。
一会儿,他又出来了。出乎卡尔预料的是,小孩扶着因患了小儿麻痹症而跛脚的弟弟出来了。他让弟弟坐在台阶上,摸着那辆漂亮的汽车对弟弟说道:“瞧!很漂亮,是不是?就像我在楼上给你讲的。是他哥哥送给他的,不要一分钱。将来我长大了,也送你一部同样漂亮的'车,这样你就会看到我一直给你讲的购物中心里那些漂亮的节日礼物了。”
卡尔听得感动得泪流满面,他下来把那位小弟弟抱到车的前坐上,他的哥哥高兴得手舞足蹈,也随着爬到车上,于是三个人就开始了愉快的假期之旅。
也就是那次节日,卡尔终于明白了给予比接受更令人愉快。
保禄宗徒说:“你们自己知道:这双手供应了我,和同我一起的人的需要。在各方面我都给你们立了榜样,就是必须这样劳动,扶助病弱者;要记住主耶稣的话,他说过:施予比领受更为有福。”
保禄宗徒从基督信仰的高度向我们诠释了“给予比接受更令人愉快”的道理。但是这个听起来很明白的道理,却是一个不容易真正理解的道理,一个不容易践行的道理。在此,我们不妨审视一下自己的过往生活,是否在很多时候习惯于把自己置于不幸之中,只是羡慕那些自己认为幸福的人,而几乎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关注他人。
卢梭说:“人在心中应该设身处地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而是那些比我们更值得同情的人,同情别人,最好的礼物就是爱。送一份爱给别人,比接受一份爱更快乐。”
从《哥哥的心愿》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孩所想所做,也感受到这份快乐,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未必能够这样体验到这份快乐。如果再以保禄为榜样,恐怕距离就更远了。生命只有一次,每一个生命都不能重复,每一个生命都是美丽的,每个生命也都是独特的。生命不仅属于你自己,也属于你的邻人,更属于主耶稣基督。如果我们愿意效法保禄宗徒的榜样,那就从向这位小孩学习开始吧!
用给予和接受写作文2
有的时候,人们总是在想,我能得到多少?而很少有人会去想,我做了多少,我让别人得到了多少?
有些领导总是埋怨自己的下属,工作没有热情,没有积极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以不发奖金、减少福利待遇来“激励”他们,希望以惩罚来唤起员工们的斗志。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下面的这则小故事,相信能给人们某种启示。
这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崭新的高档跑车作为圣诞礼物,这可是保罗梦寐以求的事。他开着跑车到处兜风,总是能引起路人羡慕的眼光。
这一天,保罗从他的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有一名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不时地用手摸摸这,抠抠那,满脸都是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的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发现了保罗,于是,他向保罗说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无比自豪地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送给你的圣诞礼物,而你却不用花一分钱。对吗?”
望着惊奇的小男孩,保罗觉得很可笑。但他还是礼貌地向他点点头。
小男孩叫道:“哇,太棒了!我也希望……”
保罗自信地认为他知道小男孩下面想要说什么。他肯定要说,他希望也能有这样的一个哥哥。
但是小男孩说出的话却让保罗吃了一惊,他无比幸福地喃喃着:“我希望,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他开始喜欢这个小男孩了,于是,便问他:“小伙子,愿意坐我的车兜风吗?”
小男孩欣喜万分地答应了。
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突然转身对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门口?求你了!”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伙伴面前的确是件很神气的事情。但让保罗意想不到的是,这次他又猜错了。
“麻烦你停在两个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小男孩跳下车,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台阶,进入屋内。
不一会儿,他又出来了。不过他带着一个小男孩,那应该是他的弟弟。那位小男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 下,然后指着保罗的新车子对弟弟说:“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讲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花一分钱!将来有一天,我 也要送你一部和这一样的车子给你。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而且,你还可以开着它到处去兜风,到你喜欢的大海边,森 林里……”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那位腿脚不便的小弟弟抱到车上。他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爬了上来。于是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在这个圣诞节里,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比接受真的令人更快乐。
所以,请不要再埋怨你的下属在工作上给予你的回报太少,在此之前,你应该仔细地想一想你对他们的关心和付出有多少。你是否给他们创造了可以让他们舒心工作的环境;当他们工作中有了麻烦,你是不是热心地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生活中有了不幸,你是否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他们。
假如,以上的几件事你都做到了,任何人都有理由相信:你的下属绝对不可能不认真工作。如果他们做得不如你想像中的好,其实,理由也只有一个,你做得还不够好。
用给予和接受写作文3
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句出自美国约翰·肯尼迪总统之口,它成为了美国历次就职演说中最脍炙人口的语句之一。在演说中,他呼吁全人类团结起来,共同反对专制、贫困、疾病、和战争。诚然,我们也许没有机会参与销毁核武;也许没有机会肩扛武器;也许没有经历过暴政;也不关心什么权力平衡;也不理会这个世界上是否强者公正,弱者安全,和平在握。
于是,心灵在给予与接受之间游离。
心灵便变得不公正,信仰便趋于狭隘甚至消亡。关注自我便取代了所有的义务,成为一切事物思考的出发点。不在为自己乱扔垃圾弄脏了环境而愧疚;不在因自己行为鲁莽而脸红;不在不安街头流落的尊严继续流浪;不在悲天悯人。人们总是不顾一切的否定兜转年华里仅存的坚持,带着朝阳清冷的光辉给人恍惚的温暖错觉,不在坚持公交给弱势群体让座,老人挥拳“教育”未让座之女;不在坚持搀扶虚弱老人行走柏油,那摔倒老人反讹诈还在以不同版本演绎它的.灵魂;不在对红十字会火红的募捐箱悲天悯人至慷慨解囊,只因红十字会依旧强势的违背捐赠人的初衷。我们的心灵本是真、善、美的化身,可是在复杂的系统中为了保护和坚持最后的尊严,我们选择了游离。我们原本认真的对待环境,爱护环境,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原本会同情街头流浪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因为我们知道那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原本会热情的给老人让座,搀扶老人,因为我们知道那是我们的义务;原本我们会不懈余力的支持红十字会的工作,因为我们知道那是我们的义务。
可是,如今,我们的心灵在给予与接受之间游离。
我希望我们的心灵里住着信仰,心存敬仰之心;我希望我们的心灵里住着真善美,心存感恩之心;我希望我们的心灵溢满情感,人心不在游离。
用给予和接受写作文4
星期五,快要放学的时候,我跟朱华杰,戴耀华,说:“科学老师要叫我们做生态瓶,你们星期六到我家来找我,再到江边去抓鱼好吗。”他们都答应了。
星期六,早上,我还在被窝里做着美梦,一阵吵闹的声音,把我给吵醒了,我穿好衣服,走到窗户前,一看原来是朱华杰和戴耀华在叫我。我急匆匆的跑到楼下。和它们去江边抓鱼了。到了江边,江里的水清澈见底。到了江边就听到一阵哭声,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小妹妹含着眼泪打圈。我问他:“你怎么了。”他说:“我的钥匙掉到了江里,没有钥匙回不了家。”我拍拍胸脯说:“包在我身上。”说完一转念江里的.水那么冰,我会不会冻感冒——哎,算了算了说都以经说了,在说都答应了小妹妹。我脱下鞋子下水了。我盯着水底仔细搜索着一看还真有一把钥匙。我捥了捥衣袖,把手伸进了水里。不好衣袖湿了,我有把衣袖捥上去一点。把手伸进了水里捡了起来。高兴的摇了摇手说:“小妹妹是这把吗。”他摇摇头说:“不是这把。”我失落的找,没想到让我看到了一把闪闪发光的钥匙,不知是兴奋还是己经没感觉了。我说:“是不是这把钥匙。”他说:“是。”小妹妹露出了红红的笑脸。我走到岸边。小妹妹激动的说:“谢谢,哥哥。”我打这啰嗦答道:“应该的”只听到朱华杰大声喊到,快点来,抓鱼了。我我走了。
原来帮助别人,心里是那样的美滋滋,下次我还要帮助人。
用给予和接受写作文5
如今,物质资料丰富的年代里,给予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了。那些慈善家们,那些富豪们,动辄就捐献几百万来救济贫困地区或者是灾区来回报社会。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是温情的,而非冷漠的。常言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因而,我们乐在给予。
给予是人生价值的承担,一个人想要实现价值,就必须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从微观看起,洗脚妹刘丽,工资微薄且劳累,却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为那些缺少资金而无缘大学的学生献出一份力。他以他瘦弱的'肩膀扛起了重任,以善良为力量,无偿帮助学子圆梦。尽管只有小学学历的她,已经无缘大学,他不嫉妒,不忿恨,而是以自己受过得苦别人不要再受为操守,去帮助别人,点亮他们的人生。博大胸怀去给予,不求回报。这是他的价值啊!
可是接受方呢?
如果说接收方一定要回报,那是自私的。给予的目的不能是回报,也不应该是回报,给予是内在心灵的意愿,我之所以给,是因为我想给。给的结果不一定是还。但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因此,我们应该做的是坦然接受。
曾经看到的一则新闻,富商捐助贫困生入学,可是当记者问贫困生对富豪的谢意时,贫困生竟说:我们两者是互利的,他消费我得到了名声,所以我不需要谢他。显而易见,毫无谢意的贫困生是没有胸怀的,他过分重视了利益关系,却忽视了自己的情况。如果没有富豪的帮助,他可能永远也上不了大学。贫困可耻吗?当然不是。可富裕就可耻了吗?仇富心理是心理不平衡,又怎么能对善意地帮助带上有色的眼睛呢?
城市对农村的帮助也如此,希望工程一对一的拍照,却显得对比如此鲜明。巨大的贫富差距让农村小孩们抬不起头,让他们内心的自卑感越来越强烈。
由此可见,给予需要胸怀,接受又何尝不是呢?大丈夫能屈能伸,又怎么能因为一点尘埃,就见不到珍珠呢?
遇上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吧;面对他人对你的关心,接受吧。给予是蒲公英,接受是土壤,只有结合,才能永存。
【用给予和接受写作文】相关文章:
给予是快乐的续写作文11-01
《给予是快乐的》续写作文01-19
教育随笔: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注10-07
《给予是快乐的》续写作文2篇10-21
接受的作文06-10
单位接受证明11-12
给予的作文02-05
用李白写作文01-16
公函接受怎么写05-27
写作文的技巧和套路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