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合集15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环境和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是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就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良好的文明高速路。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但生态文明却一步一步的离开人们,可人们还是不把生态放在眼中。直到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才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规模的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可地球早已被他们破坏的千疮百孔。地球在近几年受伤害的数字令人瞠目结舌。例如,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大约每一天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不见。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一天导致的死亡人数达2.5万人。或许大家以为这些都是外国的灾难,但今年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使得中国人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程度之深和距离之近。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资料。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一向强调生态文明。国家对生态的问题一次次的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得出我国生态污染严重超标的结果。
生态灾害最直接的恶果就是经济,据说我国每年要拿出20xx亿人民币来用于受生态灾难影响的地区的补偿。生态已经与人类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了,人类才开始珍惜它,未免有些太迟了。
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环境是那样的完美:花在草地上展开笑脸,鸟儿在天空中无忧无虑地飞着,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如今,应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就应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人类作为高等动物,却连低等动物保护家园的意识也没有,是不是太不配了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把人的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小学生更就应受这种教育。我们就应明白,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如今人类的乱砍滥伐,使原本秀丽的地球变得不堪一击。我们必须要更加珍惜生态,不让它在我们手中化成碎片。我们要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不乱扔白色垃圾、废电池,构成自觉的行动,不浪费身边的资源,做到真正的低碳生活。
我们作为小学生,在抓紧教育的这天,更就应明白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我们就应将它作为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珍惜它,爱护它。我们就应吸取上一辈人的经验,珍惜资源,把地球转成一个更加灿烂与辉煌的星球!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2
我有幸参加了“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在培训期间,听取了来自全国的十多名知名学者的讲座,收获很多,体会也很深。
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培训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我国古代就有“生态文明”,可见,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的利益息相关,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紧密相连,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关。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二是要加强文明生态建设宣传。我个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在宣传上加强宣传。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新形式,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和宣传力度,使全国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自觉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努力把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二是要在培养上加强宣传。宣传要从自身做起。通过宣传,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更能使我们的民间文明建设真正得以发展。
三是要树立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是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自身特征,因地制宜,不可偏废任何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切方面。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创建。要在宣传中加强宣传。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因地制宜,不可偏废任何生态文明的一切方面。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更进一步了解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更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生态文明建设培训虽然短暂,但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更进一步懂得了环保知识的重要性,更进一步掌握了环保科学技术,更进一步提高了环境科学文化素质,更进一步激发了我们自觉地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这就是我们国家对环境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3
为认真搞好我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区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确保我区实施生态经济战略,我局于XX年XX月在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暨生态经济发展大检查会上进行生态经济工作培训,培训班在会议室进行。
通过培训,我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深深体会到:
第一,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我国自古以来便有“水清洁、山绿水秀、水循环”的优美环境,生态环境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必须加以解决。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工程,必须加以长远的引导。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必须坚持和落实这一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4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和谐状态,是对人相识自然、驾驭和敬重生态规律水平的一种评价,是人对环境爱护的相识、看法和行为方式发生变革的结果。生态文明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之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阶段亲密相关。我们所面临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发展中的问题,须要我们在发展的进程中加以解决!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变更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建立起敬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习惯。生态文明要求发挥公众的作用,实行有利于自然的生活看法、生产方式和消费习惯,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不仅要提高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还要将节约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形成良好的环境文化、社会氛围和消费习惯,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有、生态良好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生态文明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同等。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却在无限的开发着地球的资源,使地球慢慢成为一个空球。现在,我们身边的树木越来越少了,据数据显示:世界的森林大约每分钟就有30公顷消逝,一年大约有14万平方千米森林消逝。树木削减了,意味着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差,再加上一些废气污染,使空气质量更差。每次回到我的家乡千岛湖,最喜爱的就是看星星了,因为在城里空气差,看不到星星。假如我们平常少开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少用纸巾,少用一次性筷子,爱护了树木,就会使空气质量慢慢好转。现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少了,淡水迟早是会被用完的,就如广告说得一样,世界上最终一滴水,是人们懊悔的眼泪。地球上的水尽管占地球的70%,但淡水仅占其中的十万分之一。假如我们平常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洗拖把的水可以冲马桶等,使水重复利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一切生物,为了地球的将来,我们要爱护环境,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将来。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5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市、县有关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会议精神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一中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我镇古辣社区蔡村在去年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建设力度把蔡村作为镇“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经过一年努力取得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显著效益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镇把实施生态文明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一名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事务。镇党委书记蒙明语同志多次亲自到蔡村检查指导工作并对建设项目制定作了具体的布置镇长蒋原也多次深入现场指导工作。县挂点单位的领导、干部经常到现场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农业助理每天都到现场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二、项目建设情况
根据市、县有关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会议精神经镇党委、政府的研究对蔡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作了安排并由南宁市规划设计院对整个村庄进行了整体修编规划开展了村屯路硬化、办公楼、村级养老院、公共厕所、渠道硬化等项目建设。
1、硬化了从宾横二级公路进村的道路和村内道路共1200米总造价达1.72万元。
2、耗资5.5万元建造村级养老院一座。
3、投资6.1万元建设办公楼文化室。
4、投资3.74万元硬化村中渠道600米。
5、投资1.8万元建设了一座标准的公共厕所。
三、建设成效
通过进行生态文明村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保护了生态环境农民的各方面意识得到了提高农民群众的讲文明、讲卫生的新风逐步形成农民增收节支效果明显农民的思想意识普遍提高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质量之间的良性循环为农村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基础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1、有效地保护山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绿山步伐。目前村上大部分家庭都用上了清洁的沼气烧柴、草的农户少了。植被得到了保护减少了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山林。
2、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使“蔡氏书香古宅”远近闻名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使村集体增收的同时促进了村上生态农业的发展。
3、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富民步伐由于沼气池提供了优质高效沼肥为推进高效养殖业、林果业、无公害蔬菜等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障。
4、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亮村步伐。在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中我镇把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切入点坚持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在沼气池建设的拉动下广大农户积极对水、厨、厕、圈、路等进行综合治理着力改变村容村貌。那些结合改水、改厨、改厕、改栏、改路建了沼气池的农户用上了清洁和沼气能源农家厨房贴上了白瓷砖摆放干净的'厨柜普遍建起了新型自动排渣沼气池及冲水式厕所。庭院整洁卫生村路、巷道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5、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通过开展文明村的建设活动村民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村里的治安案件大幅下降村民自发成立了篮球队、文艺队文体活动十分活跃显现出积极向上的新气象。
四、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古辣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村建设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一名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县挂点单位也很重视古辣镇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单位领导多次深入实地指导生态文明村建设。
2、采用“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各界支持”的创建模式生态文明村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件新事物如何才能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中这就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思想工作。这项工作不能采取强硬措施要用真心打动农民。政府组织工作队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每天都进村与农户打成一片。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逐步将群众发动起来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村建设中来。同时单靠农民的力量要进行生态文明村建设是很困难因而争取各方面支持是必要的。镇政府积极和挂点单位联系把上级政府所拨的建设经费全部投入到建设中去保证了建设的起动经费带动了农户筹资的积极性还发动村中的群众义务投工把整个建设引向了高潮整个村的男女老少都参加到建设中来形成振奋人心的场景。
3、取得农户信任攻克难关生态文明村在刚开始建设阶段进展缓慢大家都很着急群众看到效果不明显普遍存在疑虑的心理。但看到工作组的同志依然克服困难积极去筹款为农户排忧解难群众彻底放下心中的包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设中来。这样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各个项目得以顺利完成。
4、绿化美化村中环境营造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根据生态文明村的标准要对村中环境进行绿化美化蔡村、广大班干部群众统一行动起来统一规划对村内巷子进行了绿化种花种草种树给村民营造了一个合适的生活生产环境。
由于我镇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工作到位所以我镇生态文明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6
作为中组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教材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后,国内第一本有关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正式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对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我长期关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并力所能及地作一些研究和完美WORD格式
促进工作。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课题新挑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对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的愿望明显增强。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部署,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对人类文明结构、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于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保障和改善民生、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以科学发展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不是一般工作任务,而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当代历史使命。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事业蓬勃发展,一大批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中来。20xx年底,在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也是希望能够组织、协调、动员有关方面的人员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共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要有成效。各级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广度、深度和历史进程。我们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教材的普及和宣传,必将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7
当前,保护生态环境是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更好地保护人类家园,已经成为了每个人都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我在自己的实践中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环保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家庭生态文明建设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的环保意识和行动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力量。在我家,我们定期进行垃圾分类,把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减少垃圾的占地面积和污染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们坚决反对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从餐具、饮料瓶到纸杯纸巾、塑料袋我们减少使用,尽量使用环保材料,不仅保护环境,也保护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此外,我们也会关注水电节约,关灯、节能等等,为家庭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学校生态文明建设
学校是培养未来担当者的重要场所,学校的生态文明建设也至关重要。我所在的学校,我们参加过校园垃圾清理活动、校园植树日等环保活动,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和自己可以贡献的力量。我们还进行过知识普及,组织学生们参与环保文化节,展示各种有创意的环保产品和纪念品,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对环保的认知。同时学校也完善了相关环保条例和制度,鼓励师生们参与环保活动,强化环保意识,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守护环境的重要性,全面提升校内环保的氛围。
三、社区生态文明建设
社区是人们的居住地,也需要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建设。我所在的社区,在城市化建设中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宣传“低碳生活”,推广绿色出行理念,提倡居民使用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了刀耕火种的危害,在节省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社区还独立建设垃圾分类站,进行家庭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减少了社会垃圾的总量,同时解决了垃圾分类处理的问题。在社区环境绿化方面,社区也通过义工团队的组建和街道单位的参与,对社区的环境进行改善和美化,让居民们享受到了美丽的居住环境。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较为复杂和系统的工程,此次经验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一个人做好家庭环保,是自身力量的发挥,一个学校做好环保,是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水平,一个社区做好环保,是为整个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巨大的贡献。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小的环保行动做起,为建设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作出自己的努力。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8
如今,“绿色”成为时尚,绿色食品、绿色发展…。我们须意识到,全球恶化的生态环境形势已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会觉悟的生态道德文化观。否则,如何拯救“濒临失衡的地球”。通过对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入学习,结合保护区工作,就生态文明中的生态道德教育谈点体会。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认为要以“绿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绿”来为生态道德教育开道。
一、生态道德教育意识的“绿”
人类对社会的依赖性与其对自然的依赖性,构成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沙尘暴、雾霾天气、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并非主要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上的缺失,而是与人们的道德水平直接相关。确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道德这一触及人类的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类与其他生命之间关系的教育,没有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其中的重点来进行。针对目前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全民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很是必要。
二、生态道德教育制度的“绿”
学校在“生态教育”的统领下,用生态教育思想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学校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生态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结为一体,利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从外部环境促进学生把接受的生态教育内化为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再外化为学生的生态行为。
三、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绿”
生态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其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选择和运用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方法和途径。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生态道德思想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实践,并且使其真正成为公民的一种素质,其中,开展自然价值和生态美意识的教育,进行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意识的教育,以及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创造意识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从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的作用来看,主要在于使人们尊重生命、尊重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控制人口与合理消费、适度发展与维护生态平衡、消除贫困与反对奢侈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持续、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态道德素质,才能使人拥有保护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识、道德能力与道德习惯,才能自觉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生态教育行动的“绿”
生态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帮助人们树立绿色的消费理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学校要让同学们从利用身边的废物做起,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在手工制作中,要引导同学利用废弃物制作精致的小作品。
五、生态道德教育心灵的“绿”
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要通过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的合理内核,通过创设情景、诱发道德体验、引导反思等方式,以心理体验的形式促进德行的生成和发展,比单纯的说教或灌输要更有效。学校的“环境爱护,从我做起”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与欣赏之情,来消除人与自然对抗的情绪,从而积极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培养起人与自然积极健康的生态道德情感。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如环保讲座、知识竞赛、征文等来传授生态和环保知识,并注重校园的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接受绿色环保教育的氛围。还要通过组织学生野外实地参观考察及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特殊日子里参加校内外环保宣传和环保行动等方式开展环境教育。
六、国家生态安全教育中的“绿”
要把国家生态安全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全球环境的变化,国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状况,跨越国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军事冲突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如今我国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果对国家生态安全不及时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严厉措施,就会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预警与防范体系,改变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方式,开展国家生态安全的国际合作,形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环境战略影响的评价等;另一方面,要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相关举措作为全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并且通过各种现代传媒对有关案例适时加以披露,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对一切导致生态恶化现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觉,进而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化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
保护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运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9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全镇环境质量,确保国家生态镇创建成果。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和创建国家生态镇建设工作标准,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任务
按照创建国家生态镇指标的七项基本条件和三十六项建设指标考核要求20_年着力解决环境安全,生态建设两大方面的问题,环保信访得到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城乡一体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大见成效,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农村入居和生态环境得到加大改善。
二、工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书记、镇长任组长。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书记、镇长为辖区环保工作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将环保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明确职责。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总支、村、企业,对本辖区内环保工作负总责,制定20_年度环保工作实施方案,与辖区内有关单位、企业层层签订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分析研究环保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具体困难。指导、督促各村(居)部门、企业抓好落实,加快工作推进,确保完成任务目标。
(三)环保机构建设。镇有专职环保机构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村(居)、企业有环保监督管理员,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经费、工作设备等配备齐全,并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
(四)日常工作。按时完成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档案资料规范、齐全;积极参加会议,按时上报各种材料。
三、环境安全
(一)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辖区内企业的管理。继续搞好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镇每季度最少排查一次,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对排查出的隐患企业,按照要求整治到位,辖区内出现企业偷排、超排,按照规定进行约谈。辖区内企业达标排放100%,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确保无较大(III)、重大(II)、特大(I)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
(二)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加大对水、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日排放污水100立方米以上的企业、重点大气污染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测监控,并与环保局预警应急指挥中心联网,确保正常运行。
(三)医疗垃圾、实验室废物处理工作。乡镇卫生院、计生办把医疗垃圾、实验室废物全部集中收贮交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
(四)关停、拆除的企业必须坚决关停、彻底拆除;严禁向河道直排废水,实施河道生态建设工程,恢复河道鱼类生长;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或环境规划要求。
(五)大气污染防治。负责辖区内燃煤锅炉拆改、洁净煤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施与监管;对辖区内饮食油烟、流动餐点、露天烧烤油烟污染加强整治规范,饮食油烟达标排放率。95%;对辖区内的建筑和拆迁工地、垃圾清运、堆场和露天仓库等扬尘实施有效管理;禁止秸秆焚烧。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或环境规划要求。
(六)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防及处置。各负责组织辖区内企业建立风险源动态档案,重点以存在高浓度废水,督促辖区内风险源企业进行环境风险源隐患自查自纠,并加强督查,确保整改到位;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响应机构和信息报送机构;有固定经费、应急设备和队伍;组织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确保辖区内无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事故发生。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
(一)制定科学实用的生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积极创建生态镇、生态村。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建设不断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加快推进,积极组织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
(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管理。依法划定饮用水源地并以政府文件发布;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污水排放口,清除区内垃圾堆放场、畜禽养殖场;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界碑、界桩、警示牌、围护栏,建立标准缓冲、隔离设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均达到100%。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10
学习十八大之生态文明建设当代表们听到“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响起了人民大会堂内雷鸣般的掌声。所谓的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而在20xx年的党十七大报告中也已经提出:
“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而现在在十八大再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议题,并将此列入了重要议题中,可见中央高层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忧虑与重视。我们可以看到,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中,环境问题都是重中之重,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xx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另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十八大报告此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这在中共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尚属首次。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就必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而所谓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强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再发展的同时忘了自然界的.规律,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的面貌与功能。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即我们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而在自然环境保护之后,建设生态文明另一个重要的部分便是生态产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也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公共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安全食品——这些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费品,而各级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提供者。“生态产品”的概念首次亮相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渴望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同时也对各级政府加大环保投入、保障基本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历经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提供物质产品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进步,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却提升得较慢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仍然位列其中。这足以表明,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重点关切。要真正实现“三大发展”,建设好“美丽中国”,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11
在学校生态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件短暂的事情,而是需要不断的去努力和应对挑战。我和同学一起在学校里种植了一片小花园,一些地方的花儿生长得很好,但还有一些地方需要不断照顾和调整。我们学习到了不同的水和光照条件对植物的影响,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趋势。
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垃圾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污染。我们通过分类回收垃圾、减少浪费等方式,改变了以往随意丢弃垃圾的习惯。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利用资源时需要有所节制,切勿浪费。
除了在校园建设中的实践之外,我还在一些志愿活动中体验到了生态文明建设。比如,在市里的一次绿化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去了城市绿化带进行栽种活动。我们看到了那些已经被栽种好的树苗带来的新颜色、新气息和新生机,同时也深感到我们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我意识到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环保组织和各大企业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改变,是所有人共同的`责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节约、环保的习惯,做到环保不止是环保部门或专家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无数人的努力和贡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而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减少浪费等方面,我们都可以从自己做起,从小树立自己的意识。让我们践行环保理念,共同建设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12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肯定要深刻领悟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非常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爱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宝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供应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宝。”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须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记,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爱护供应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困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行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爱护须要资金,资金须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爱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运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削减甚至避开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才智不断地相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爱护环境就是爱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爱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行。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记。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须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爱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情愿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剧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变更。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缘由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支配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爱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困,盲目追求增长,很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奢侈极其严峻。这种任由稀缺资源接着免费运用、廉价运用、粗放运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供应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主动探究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动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究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动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夫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阅历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依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主动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连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给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爱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敏捷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改变。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动激励人们找寻替代资源、节约运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运用效率。
推动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途图”。欠发达地区往往隐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肯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爱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爱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有、社会和谐,必需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爱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究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爱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爱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浇灌、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平安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惊慌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中学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动绿色发展供应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究“在爱护中发展,在发展中爱护”的路径,形成面对将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13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口驱车20公里左右,沿途就可以看到去演丰镇的路标。演丰曲口片区,包括环东寨港的演东、山尾、演中、演海、边海5个村委会、92个自然村、1841户、6163人,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这里,就像进了乡村公园,连路边的路牌都花费了一番心思,木头做成的各种路牌不仅美观、大方,其造型更有味道,采用的是犁、船舵等造型,将海边农村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在当地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真的不相信该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居然这样好,甚至可以与城市相比较。红白砖瓦所砌的两层小楼,楼前种植的绿树,二者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协调。进入楼内细细观看,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有电视、音响、dvd等全套的家用电器设备。茶余饭后,三两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便成了他们的消遣方式之一。漫步于村中,我看到有的孩子在尽情嬉戏,有的人在织渔网,而有的人则出海捕鱼。从村民的口中得知,出海捕鱼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下来,村民们每户年收入约为3~5万。如此而来,每个村民都成了小富翁。对比于过去,这里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缺水、缺电、出入交通不便成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村民们可以正常用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电视画面,可以通过笔直的公路来往于城乡之间。
在演丰镇,无人不知红树林。当我来到红树林时,我立刻就被红树林的天然美所震撼。一丛丛浓密的树叶覆盖在水面上,每当微风吹拂,树冠的那一抹翠绿便随波荡漾。当地人亲昵地称其为“海底森林”。据介绍,红树林是奇特的植物景观,是生长在海南热带海边滩涂的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能防浪护航,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由于该地红树林生长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所以不少游人听说红树林后都慕名前来观看。演丰镇就抓住这个契机结合当地4XX年前因地震而形成的“海底村庄”等独特历史、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为旅游资源。游览红树林、吃着海鲜,看着乡村美景,城里人乐了,村里人腰包鼓了。我不得不佩服演丰镇人的商业头脑。
曲口盛产膏蟹、虾、剪刀贝、泥蚶、石斑鱼、牡蛎和黄蟮等多种名优海鲜,“曲口海鲜”成为宾宴上的佳肴,名声远播。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了解到演丰镇在XX年开展生态游后,海口市演丰镇接待客人在30万人左右,海外客人1.5万人次。旅游全收入3050万元,农家乐和渔家乐收入200万元,旅行社收入500万元,政府第三产业税收达5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比开发前净增收达500多元。解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500人以上就业,从事旅游项目经营的农户达300户,全镇直接参加旅游就业的人数200人。
经过此次游览曲口生态文明村,我受益匪浅。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xx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14
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家,华夏,一个强大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明。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历史推进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每个中华儿女都会为这个伟大的民族感到自豪。
是什么让你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梦想,是每一个华夏儿女汇聚的中国梦,汇集的生生不息美丽的中国梦……中国,是大自然的杰作,那大好江山,迷住了我们,迷住了我。当我们随父母一起踏足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领略美好风光,我们无不为之陶醉、激动和赞扬……
中国的美不仅仅是秀丽的风景,更涌现出体现中国人民善良心灵和崇高良知的美丽中国人。他们有助人为乐的,有孝顺父母的,更有舍己救人的,为国捐躯的……他们是活雷锋,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就是最美的中国人,是我们中国的点亮人类心灵的另一道闪亮的风景线。作为新世纪的中国人,我们应当自觉提高文化素质,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并提升精神境界,为建设美丽中国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地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的家乡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如今的武岭公园,春天百花齐放,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金黄灿灿,冬天白雪皑皑,男女老少都喜欢在这里休闲散步、莺歌燕舞,成为人们心中的“御花园”。远望去,俨然一幅溪口人民安居乐业的美缩图。
而正在修建中的银凤广场又将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相信这又将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公园。生活在美丽的中国的人们,都会有一个个美丽的中国梦。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医生。在我的心理,医生是一个纯洁、高尚的职业,医生救人小到门诊,大到手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危及生命。而医生总是用他们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技术挽救一条条生命,给更多的'家庭送去平安和幸福!而我就希望成为这样的医者,用一颗热忱的心,一双灵巧的手救助、医治需要帮助的人们,让所有的病人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让所有的病魔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就犹如仙人之手,玉手轻弹,普降甘露,驱逐病痛,幸福人间!让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健康快乐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正在为这个梦想努力着,正在放飞着我的梦想。而当前我就需要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这个梦想。努力学习,积极锻炼,就是这样做的。我相信梦想和汗水是连在一起的,只有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用梦想点亮成功,开启我最纯真的童年之路。
我会在最率真的童年累积一颗爱国之心,用最纯真的笑脸迎接每一天x,用最努力的行动去打造我的梦想,我的中国梦!!!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15
地球孕育了人类,是人类的母亲,她供应了人类生存、生产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人类在不断的发展中却渐渐遗忘了地球的恩惠,肆无忌惮的破坏生态环境,作为地球的一员,人类的一员,湖南的一员,我们可曾想过从前的地球草木葱郁、鸟语花香的样子呢?
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就要认清恣意破坏环境的危害,地球虽有“水球”之称,但是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总量的2.47%。
就在前几天,我们全家去郊游;当我们路过长沙的一家化工厂时,看到了工业废水正顺道往前流,那原来澄澈的河水变得特别脏,一些死鱼浮在水面上。再看河两边,草都枯萎了,小花也低下了头。这些情景令我特别难受。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湖南的班团活动。共建绿色湖南的重要重性为主。
世界上最美的颜色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绿色。绿色是大自然赠与我们人类的珍贵财宝,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绿,环保的颜色。有了绿色,便有了清爽的空气;有了绿色,便有了沁鼻的花香;有了绿色,便有了健康的.生命、有了希望。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主子,国家的将来要靠我们建设,环境也要靠我们爱护,我们要勇于担当起爱护环境的责任,共同维护地球母亲的平安,共同创建和谐美妙的绿色校内。
而且绿色,又不仅仅是物质、颜色上的,共是精神上的。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明联谈趣》中谈到一句“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切。”这说明新时代主子的我们不能满意于物质的须要,更要是精神的追求,做到物质与精神与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我们绿色校内更美妙。让我们捡起一张纸,节约一滴水,珍惜一朵花,爱惜一棵草……用实际行动来履行我们的承诺,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07-21
生态文明建设征文07-15
生态文明建设征文06-05
生态文明建设征文10-07
生态文明建设的征文05-16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12-26
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篇03-23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03-24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3-30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