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大学生支教新闻稿

时间:2024-10-19 10:06:18 新闻稿 我要投稿

大学生支教新闻稿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稿与我们不再陌生,新闻稿顾名思义就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最能体现出来的便是新闻稿是通过新闻媒体、广播、电台、杂志、电视等方式进行传播。你所见过的新闻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支教新闻稿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支教新闻稿

大学生支教新闻稿 1

  在小学二年级的英语课中,志愿者教他们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读音、写法和简单的日常用语;数学课中,志愿者援引身边事例与鲜活素材,从不同角度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明白不同数字的大小比较,用自己折的小青蛙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达到教他们数字加减法的目的.。

  志愿者们也为留守儿童带来了安全教育知识,他们利用计算机为小朋友们播放有关安全教育的视频,另外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队员们还精心策划并演绎了一幕幕话剧,给孩子们讲解。瑶瑶是这些儿童中的一员,他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观看了队员们的表演后,他高兴地对我们说:“等爸爸妈妈回来了,我一定表演给他们看。”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在此次的支教活动中,队员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留守儿童放飞新的希望,为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学生支教新闻稿 2

  去年末的某一天,西南大学樟树林论坛差点炸开了锅,学校强制要求20xx级师范专业学生到山区支教,“太没人性”。

  据西南大学实习科钟科长介绍,学校有关部门号召20xx级师范专业的学生到重庆、贵州、四川、新疆等地山区或少数民族区顶岗支教,时间由原来的2~3个月延长至半年,顶岗人员也由部分学生发展至整个20xx级师范专业学生。

  “顶岗时间有强制性,参与方式却可以多样化。”尽管钟科长百般解释,但是西南大学的学生们却牢骚满腹。“这哪里是支教,完全是发配!”西南大学汉语教育专业小李说,以前师范专业的学长们也要顶岗实习,但一般不超过3个月,而且遵循自愿原则,这次却是强制的。

  支教时间太长影响考研复习、地方偏远也许会错失就业机会、今后没打算当老师的学生会为此浪费时间……学生们的担心一箩筐。

  “师范专业学生一直拿着国家补贴,学费也低于普通专业,有义务支援边远山区教育。”西南大学文学院一位辅导员说,师范专业学生平日里每月可领取40元的生活补助,而其他非师范专业学生则没有此优待。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这种强制性支教政策会走多远呢?

  15万一纸户口,支教者的现实考量

  当然,像西南大学这种强制性支教计划属于极个别现象。

  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姚磊,就是“支教换户口计划”的受益者。20xx年1月26日起到3月15日,北京市教委公开招聘700名应届大学生去支教本市的农村中小学,并选聘部分优秀硕士研究生支教城市近郊的初中学校。实际上,姚磊所在班的42人中有15个选择了支教,热情可见一斑。

  而对于姚磊来说,在工作越来越难找的今天,提供北京户口的支教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非北京户口同学留在北京的“一根救命稻草”。

  姚磊应聘的房山区在北京最南边,这一去,3年内她都要待在农村。“我的梦想是考研究生,但支教每周要上16堂课,恐怕没有多余时间去准备考研,而3年后我担心自己失去斗志。我现在已24岁,也怕耽误了人生大事。”姚磊皱了皱眉头,“但是,有一个情况,南召中学16个班580名学生却没有美术老师,如果我不去,校长说那里的孩子就没人上美术课。”然而在580个孩子的美术学习愿望之外,还有姚磊对一纸户籍的期待。

  跟姚磊一样,每个去支教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顾虑。毕竟,无论是国家还是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都要付出成本。所以,北京市通过解决北京户口、考研加10分、第一年平均月薪20xx元等优惠政策给支教大学生保障。

  而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调查,户口买卖黑市上,一张北京户口最高可卖到15万,还要求买家得有硕士文凭,而且“理工科和紧缺专业好办,文科不好办”。

  努力20年才出农村,又回去?

  下乡后,城里长大的学生艰难地适应着农村生活,但还算稳定。20xx年经济危机的到来,似乎与乡村生活的关联并不那么直接,但师范生张莉却明显地感到压力重重。

  “从乡下来的,又要回到乡下去?”作为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的研究生,张莉不愿意接受这一现实。为了离开偏僻的乡村,她已经努力了近20年,难道又回到原点?即使在繁华的广州找不到归属感,她还是宁愿继续忍受煎熬。虽然已经毕业两年,一向乐观的她已经开始感叹物是人非。“人不顺利了就被别人看不起,现在我和朋友都很少联系了。”工作不顺,人也开始孤僻了。

  拿着研究生的文凭,张莉却只能赋闲在家。“无数次面试,总是不能够互相满意。”

  “以我现在的学历,到西北的县城做一名中学教师正好合适。”虽然不愿意去,但是张莉还是在给自己寻找最后的'退路。她的两位中学朋友至今不愿意回到农村,都远离了西北。一位从福州大学毕业之后,至今飘荡在北京,没有工作;另外一位本来在兰州郊区有正当工作,却还是远走深圳打工。“我是不可能回到西北去的。”张莉说。她们都有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一觉醒来,张莉的老乡、毕业生李凯躺在床上,茫然地望着屋顶,不知道自己的退路在哪里。为了找一份工作,他早已焦头烂额,跑了无数场人才交流会,投了数不清的简历。“很多单位连我的简历都不收。”

  刚刚从兰州商学院毕业的时候,他是死活不愿到乡下教书的,而如今他愿意去了,却没有学校要他。

  3个月前,他就到原籍甘肃会宁县询问了相关的分配情况,教育局的一位领导说,今年不招人,学校教师都是人满为患,会宁已经取消了今年教师的招聘计划;一个月前,他又托人询问甘肃最偏僻的定西市漳县,当地一位校长说,现在进一名老师,只有县长亲自批准签字才行,即使漳县本地回来的大学生也希望渺茫,外市的根本没可能。

  县城中小学人满为患的同时,乡村老师却显得越来越多。会宁县梁堡小学学生最多的时候有400多人,如今这个学校只有120名学生,并且一年比一年少。“过了今年这一届,明年就会低于100名。”校长柴富贵说。他们已经将空出来的几间教室改成了乒乓球室,村子里的老人们会经常来打球。

  “120位学生,12位教师,不缺老师。”由于计划生育,相邻村舍的学龄儿童越来越少,这让柴富贵“教师多了”的压力越来越重。

  李凯每个月的生活费达到千元。但是他不愿意回到乡下的家里,他和张莉一样不敢面对乡亲们的询问。

  为了填补生活开支,最近李凯通过互联网做了两次牛仔裤的生意,第一次赚了600多元,第二次被骗。“现在只要有人要,去哪里工作我都愿意。”

  短期支教,到底该不该?

  张莉与李凯所反映出的“农村学校人满为患”主要体现在城市近郊的县城与乡村,而在很多比较偏远和贫困的地区,教师仍然是学生的一种奢望。很少有人会长时间地留在那里,于是,一种近乎于“体验旅游”与“履历镀金”的短期支教活动蔚然成风。

大学生支教新闻稿 3

  一、大学生短期支教现存问题

  (一)支教意识

  诸多因素造成一些大学生对支教认识不足,支教意识较为薄弱。大学生支援贫困地区教育对提高该地区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短期支教,绝不是缓解贫困地区学校师资不足矛盾的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坚持的重要工作。所以,无论是支教学校还是受援学校都应提高这方面的认识。而对大学生来说,支教本身就是一项高尚的志愿服务,可以锻炼意志、提高修养。大学生应增强支教意识。

  (二)支教时间

  首先,大学生受课时紧张、社团活动多等客观因素和未能统筹安排时间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充分利用时间投入到支教活动中。其次,一些高校对支教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大,使得支教力量较薄弱,因此受援地区无法得到长期有效的教育支持。再则,由于学校安排的短期支教活动时间具有不稳定性,也容易给受援学校造成一定影响,难以保障支教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支教经费

  大学生短期支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志愿活动,也是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短期支教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辅导教材、短期培训等方面,还是在教师选拔、乘坐交通工具等方面,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如果是由企业、政府、学校等相关部门组织的志愿支教,经费大部分是募捐所得;而如果是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支教活动,其个人的经费负担是非常重的。大学生作为非工薪阶层,承担不了这种经费压力。经费不足是影响大学生广泛积极主动参与支教活动的一大问题。

  二、支教问题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1、提倡乐于助人,增强支教意识。

  开展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是推动支教教育改革,强化大学生实践教学,提高整体支教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养成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途径;是密切高校与贫困地区中小学的联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因此,大学生必须加强对支教活动的认识,在支教前做好充分准备,在支教中尽心尽力,在支教后认真总结反思。愿意全心全意为支教活动的推广和运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2、做好充分准备,全力以赴完成支教全过程。

  支教活动较艰苦,需要大学生做好准备。首先,大学生应当做好相关调查。了解支教地自然环境、教育设备、学生状态等方面情况,这有助于大学生对支教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出初步的估计,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支教前的教师技能培训有的放矢。其次,在进行支教活动时,大学生应当努力发挥自己最好的教学水平。最后,工作圆满完成之后,大学生应积极做好总结反思工作。在肯定自己优点的同时,发现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为其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从而进一步完善支教机制。

  (二)高校应为短期支教活动提供科学指导

  1、脚踏实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在培养学生支教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轮流进行课堂试讲,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教学能力。对未达到标准的学生可以加强课堂试讲的训练。这种择优训优的方法,既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育工作者,又能为支教活动送去更多高素质的支教志愿者。从而务实有效地推动了支教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纵深方向健康发展。

  2、密切联系,加强与支教基地的信息交流。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高等院校应积极地与支教基地建立长期沟通机制,以便掌握支教基地的实时情况,及时调整支教学生的培养方向。双方在随时掌握对方动态的基础上,便于高效地安排短期支教的时间和周期。同时,支教学校要根据支教基地的教学需要,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计划从而实现学校与支教地的“双赢”。

  (三)动员社会力量为支教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及保障

  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实践活动。政府部门应当提供新的相关政策支持,为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拓宽通道。如通过设立国家社会贡献奖、支教感动人物大奖等方式鼓励和推动支教活动的有效进行同时,政府部门也可在各大高校开展大学生短期支教交流研讨会,邀请优秀支教者公开分享支教经验,为高校在组建更加规范化、高水平化的支教队伍方面提供有效借鉴。同时应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教活动,对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给予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资金支持,进而形成支教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

  就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来说,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无疑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为了保证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和蓬勃发展,高校、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应从多个领域、多个方面为大学生短期支教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不断完善支教制度,加强支教监督管理,加大支教投入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教,让更多的人能够投身于支教事业中。为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为优化祖国教育资源配置,做出积极有效的贡献。

大学生支教新闻稿 4

  7月4日,由共青团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长学制团委主办的“感恩行动,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上午9:00,参加三下乡的同学们就按时来到今天服务的明秀社区,正在社区活动中心里晨练及散步的老人小孩对我们的.到来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新奇,并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在寄生虫教研室刘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开始布置服务场地,同学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的精神,或搬桌子抬椅子,或拉挂宣传横幅,或摆好展示标本,大家共同努力,互相帮忙,为即将开始的服务活动做好最后的准备工作。

  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感恩行动,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简易大本营完成,准备开始本次的服务活动。

大学生支教新闻稿 5

  三下乡前,心存期待;三下乡后,心存留恋。

  7月8日,激动人心的一刻来临了,随着队长一声令下,我们全体队员满怀着期待向崇左市扶绥县岜盆中学进军了,岜盆乡!岜盆乡!到底是怎样的?随着车子的行驶,一幕一幕绿色的景色映入我们的眼帘。岜盆乡!天是蓝的,地是绿的'。

  “老师好”这是我们进入校园听到的第一句话。三五成群的孩子们站在校门口等待已久。随后中学校领导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为我们安排了住宿。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们顺利的开展了各项工作,教学组共开设了6个班,学生人数将近150人。调研组针对当地教育水平、医疗保险、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调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宣传组趁着赶圩日在当地街道行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其宣传力度大,规模广,而且还受到了政府与群众的表扬。

  三下乡结束,然而我们却心存留恋于这片绿色的大地,因为我们忘不了那帮可爱的孩子,忘不了付出努力后得到收获的喜悦。明年三下乡我们继续。

大学生支教新闻稿 6

  7月28日上午,是安阳师院“七彩圆梦”爱心支教团在汤阴县大宋村中心小学开展“爱心支教”活动的第三周的第一天。特此,支教团在中心小学操场举行开学以来第一次升国旗仪式,支教团所有老师和全校学生共同参加了升旗仪式

  上午7:30分,志愿者带领全校学生整齐站在旗台前。7:45,升旗仪式正式开始。少先队员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将国旗送至旗台。伴随着雄壮嘹亮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灿烂的朝霞冉冉升起,全体师生面向国旗,庄严行注目礼。接着由志愿者代表、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据了解,少先队是志愿者刚组建新队伍,多数都是3至4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年龄还小,但他们对待这个庄严的升旗仪式的'态度却是一丝不苟,敬队礼的姿势既标准又有力。

  升国旗仪式拉开了新的序幕。在新的起点上,志愿者将会用最饱满的热情迎接以后的工作,将七彩爱心永远传递。

大学生支教新闻稿 7

  读大学一年级时,我也曾激情澎湃地和几名高中好友一起发起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项目,到一个大山小学里做了一个多星期的支教。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们,第一次尝试生火做饭,跟学生上山劈柴摘野果,第一次亲历乡村的.生活,收获了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离开的时候,学生和我们相拥而泣。回学校之前,我们交了很厚的一沓报告,绝大部分是情感宣泄,这些故事也得到当地的报纸和电台报道。

  但是,山村小孩和我们联系并没有随着我们离去而结束,难堪的事情发生了:离开后不多久,一位13岁的小女孩给我打电话,我问她期末考试怎么样,她回答说:“我没考,你们说的外面的世界这么好,我要出来打工见世面。”我劝她不要怕艰难回学校读下去,她不太领情:“我爸要把我嫁给一个30多岁的男人,我逃出来了,你觉得我去哪里不会被我爸发现?”从未有过如此社会经历的我,顿时无语了。再之后,小女孩和我失去了联系,我很惭愧作为她的“老师”,却帮不上忙。

【大学生支教新闻稿】相关文章:

大学生支教新闻稿范文08-20

助学支教新闻稿范文(通用12篇)07-20

大学生支教心得02-09

支教社会实践新闻稿(通用10篇)12-28

暑期大学生支教心得11-15

大学生支教实习报告10-23

大学生支教实习心得10-26

大学生支教心得范文06-15

大学生支教活动策划05-05

大学生个人支教心得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