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语文儿歌教学论文

时间:2022-10-05 19:51:29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儿歌教学论文

  语文儿歌教学论文【1】

语文儿歌教学论文

  摘要:儿歌教学承担着陶冶儿童性情、开发儿童思维、开阔儿童视野,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儿歌教学中,应根据儿歌内容的不同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歌促学,寓教于乐,让儿童在课堂上更活跃、更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儿歌教学;诵读;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歌教学承担着陶冶儿童性情、开发儿童思维、开阔儿童视野,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儿歌类型多样,表现手法各异,读起来优美动听,韵味十足,充盈着美,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限快乐。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儿歌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置身于愉悦、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使儿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1.强化诵读,感受儿歌的音韵美和内涵美

  儿歌把色彩美、画面美、人物美、意境美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在教学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表演这些艺术的直观形式来再现儿歌所蕴含的美。

  如教学《秋天到》(二年级上册):“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

  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秋天到,秋天到,园里果子长得好,枝头结柿子,架上挂葡萄,黄橙橙的是梨,红彤彤的是枣。”可以先让学生大声诵读,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诵,学生眼前似乎展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田野画卷:雪白的棉花,翠绿的大豆,红红的高粱,金黄的稻子……一切是那么的和谐、美丽和自然。

  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学生的思维在美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最佳状态。

  这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把这一切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下来,这样,不需要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已经沉浸在儿歌所描绘的景象中,真切的感受儿歌的内涵美,同时也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诵读儿歌,教师要事先确定训练目标,如认知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拼读儿歌,解决生字新词。

  认识儿歌的形式特点,了解儿歌的内容;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儿歌,培养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意目标:通过对儿歌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性情,进行养成教育。

  确定了训练目标,再根据儿歌的内容、形式和特点考虑诵读的形式,采取多种形式诵读,比如齐读,单个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老师范读、引读,轮读,赛读,配乐读,配动画读,配视屏读等等,每一遍诵读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有的放矢,学生在每一次的诵读中也就有了不同的收获。

  2.创设情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儿歌

  就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

  因此,教师的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更多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儿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歌的不同艺术形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游戏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课文中有一首《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这是一首典型的游戏歌,节奏欢快鲜明,动作性强。

  教学这首儿歌,可以用游戏法,让同学们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一边拍手玩乐一边说儿歌,老师可以参与其中,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会不知不觉的记住儿歌的内容。

  这不仅可以统一游戏动作,还可以激发孩子游戏时的兴趣和快感,寓教于乐。

  再如《拼一拼》(一年级上)“三个圈圈,三条直线。

  拼出小鸭,嘴巴扁扁。

  拼出小兔,尾巴短短。

  还能拼什么?你来试试看。”这首儿歌虽然不是典型的游戏歌但教学时教师也可以用游戏法,让学生边读儿歌边用手势做动作,然后再动手玩拼图游戏,拼出图后再鼓励学生尝试套用儿歌的语言去描述,通过这种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其语言能力。

  又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课文《比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这首儿歌是教儿童认识动物的尾巴,所涉及的动物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而且课本中有插图。

  它是以设问作答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或一定道理的儿歌形式。

  可以让学生先看插图,通过观察比较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一样,有意识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到儿歌的内容中来,然后再采取问答的方式。

  先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如“谁的尾巴长?——猴子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然后再连问连答,如:“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因此,教学这首儿歌,老师只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就行了。——问答法

  类似这样的儿歌,还有二年级上册的《谁和谁好》、《“红领巾”真好》等,教学时采用问答法,有问有答,其乐融融,富有节奏感的韵律能给小学生带来游戏的愉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记住儿歌,学到知识。

  另外表演法。

  通过动作、表情、神态或声音表达出儿歌的内容及感情,这是低年级小学生最喜爱的方法之一。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儿歌适合于表演,如《影子》、《小花鹿》、《走山路》等。

  一年级上册的《四季》:"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她顽皮地说:''我是冬天。

  ''"教学这首儿歌,教师可以充当导演,将儿歌作为剧目,指导学生创设情境进行表演,分别让学生扮演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等艺术形象,变课堂为舞台,学生们扮演角色纷纷亮相,通过动作、神情、和语言的表演来直观地展现这些形象,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从而使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总之,儿歌作为一种激发想象力和表现才情的最本真的文学形式,会散发出钻石般璀璨光芒。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儿歌教学中,应根据儿歌内容的不同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歌促学,寓教于乐,让儿童在课堂上更活跃、更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儿歌教学【2】

  摘要: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基本上不识字或识字不多,他们接受的教育全来自成年人的口耳相传,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语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儿歌作为一种较易被“吸收消化”的文学形式,其教育方式,策略的巧妙设计,都决定了幼儿对儿歌教学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关键词:儿歌教学;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幼儿的思维正在不断发展,他们的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亲近的同伴交谈,说话连贯性的比例逐渐上升,但还不稳定。

  儿歌,曾给我们的童年带去了很多的欢乐,简单易懂的儿歌对幼儿的语言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幼儿能够快乐又有兴趣地接受儿歌,教师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让幼儿徜徉在儿歌天地中,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是我们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在考虑本班幼儿的现有经验、实际水平和兴趣等方面的情况下,我在儿歌教学的时候注重以下几点:有交流、有结果、可表演、有创造。

  下面就我的教学体味提出个人的观点。

  一、选择适宜的儿歌作品作为幼儿学习的内容

  儿歌是众多文学作品中较浅显易懂的一种形式,而且儿歌往往结构短小生动,想象丰富,节奏优美,便于孩子进行最初的语言学习,又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为幼儿进一步发展语言奠定基础。

  因此在为幼儿选择作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要符合幼儿的语言水平。

  幼儿园的孩子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他们喜欢滔滔不绝地来跟你叙述许多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但往往断断续续,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篇幅短小,字词简单,通俗易懂的内容,便于幼儿的理解与学习。

  2.注重生活化和儿童化。

  幼儿的学习是跟他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他们的经验来自于他们的生活。

  生活化、儿童化的儿歌使幼儿觉得亲切,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抓住幼儿的兴趣与热点。

  孩子们感兴趣或关注的热点要更多地引起教师的重视,抓住幼儿的兴趣和热点为幼儿选择喜欢的儿歌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学习起来更轻松、更快乐。

  幼儿对动物十分感兴趣,我们就在选择儿歌素材时,选择了许多动物题材的儿歌,有《虎和兔》、《小老鼠看电视》……

  4.注重趣味性。

  一些诙谐幽默的儿歌,更加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他们往往在欢笑声中就轻松学会了,并且会边笑边跟伙伴们、大人们说。

  我们选择了《五只猴子荡秋千》、《打喷嚏》、《老虎坐上火箭炮》等儿歌。

  二、快乐学语言的教学策略

  1.儿歌渗透日常生活教育。

  我们班幼儿在吃饭的时候,有些幼儿会出现挑食的情况。

  《吃饭咯》这首儿歌就充分发挥了作用,每当阿姨开始分发午餐时,孩子们都会说:“吃饭咯,吃饭咯,大家吃饭咯。

  一大口,一大口,饭菜吃完咯。

  你高啦,我高啦,大家长高啦。”他们会说得特别高兴,饭菜也会吃得特别香。

  我和孩子一起尝试把生活情节中的内容放进儿歌里,如:漱口、洗手等一些常规的生活行为,孩子们能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念着相应的儿歌,使儿歌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样,孩子们不仅轻松地学习了儿歌,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2.儿歌与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幼儿快乐自主的一项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自由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地与同伴交流,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始终伴随着游戏的进行,所以是幼儿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最佳途径。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的本领记忆最深刻,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情节,动静配合,而且训练了幼儿的口语能力。

  3.在情景中进行儿歌学习。

  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并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他们喜欢在情景中进行学习,且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学习儿歌《秋天到处走走》的时候,我先让孩子们找秋天的景色,并且将自己找到的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与同伴们分享,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儿歌,在接下来的仿编活动中,我把孩子们带到户外,让他们在蓝天白云,落叶纷飞的情景中进行创编活动,果然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异常丰富,创编出了许多精彩的儿歌。

  三、幼儿在儿歌学习中语言水平得到了发展

  1.儿歌学习促进了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的发展。

  儿歌短小精悍,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幼儿全神贯注地聆听才能知道儿歌的内容,并理解儿歌的意思。

  倾听是语言学习的第一步,儿歌学习的过程帮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他人的谈话,不打断别人的讲话,养成主动积极、集中注意、耐心倾听习惯,并且在倾听的过程中迅速掌握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及时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

  2.儿歌学习促进了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往。

  我们在选材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热点以及儿歌的生活化的特点。

  幼儿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他们的语言发展,包括了对多样化语言的适应力、理解力和运用力。

  通过儿歌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生活化的儿歌,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礼貌用语“你好”、“请”、“谢谢”等,也让孩子们在互动性的儿歌游戏中,进一步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3.儿歌学习促进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儿歌的类型丰富多样,有许多儿歌留有仿编和创编的空间,孩子们在此类儿歌的学习中往往对仿编、创编的部分非常感兴趣,他们常常会编出一些让大人们吃惊的内容。

  儿歌《家》中仿编部分孩子充分想象,思维产生了碰撞,众多的灵感迸发,达到了创新的效果。

  他们还会将儿歌里学到的字、词、句子运用在讲述活动或自己的生活中,为幼儿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主题,恰当的方法,不仅能引发孩子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教学必须合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条件、机会、环境,“以幼儿发展为本”,重视孩子对生活体验的反映,让孩子如何快乐地徜徉于儿歌学习中,是教育者应该不断总结和实践的。

  儿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3】

  【摘要】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琅琅上口的韵律,贴进生活,形象而富有趣味性,非常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教育教学中深受学生及老师的喜爱。

  【关键词】儿歌;小学;语文教学; 作用�

  新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天真活泼,纯洁无瑕,令人喜爱。

  如何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丽的图画,让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能尽快的溶入到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琅琅上口的韵律,贴进生活,形象而富有趣味性,非常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教育教学中深受学生及老师的喜爱。

  因此,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认知特点,我自编并借鉴了一些儿歌,顺口溜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

  来帮助孩子们学拼音、学汉字,使语文学习乐趣无穷。

  2 巧用儿歌进行组织教学 �

  低年级的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一年级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性欠缺,课堂上他们常常会有一些始料未及的举止,让老师措手不及或大伤脑筋。

  一堂课四十分钟,既要向课堂要效率,又要向课堂要质量,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巧用儿歌组织教学可以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课堂既活泼又井然有序。

  如上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背一背课前准备儿歌:“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书本摆整齐,坐正看前方”、“头正身直肩要平”,让孩子在儿歌的熏陶下自觉不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

  再如在课堂中还可以随机穿插一些儿歌似的口令,如:“一二三四?,坐好姿势;五六七八?,闭上嘴巴”,还可以进行师生问答式的儿整理课堂,如:“请你照我这样做?”、“我就照你这样做”;“小嘴巴 ”、“不讲话”,“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听声音”。

  同时还可以把儿歌与律动结合起来,边读儿歌边做动作:“伸伸手,弯弯腰,我们来拼音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

  ?巧用儿歌组织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2 巧用儿歌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如果死记硬背地学拼音会让学生觉得很乏味,常常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我充分采用了儿歌的形式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拼音,学生们个个趣味盎然,在儿歌的海洋中认识了一个又一个拼音宝宝。

  2.1 巧用儿歌,帮助记音:

  在拼音教学的前半段时间,特别是教学单韵母和声母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些方面,让学生自己编儿歌,在课堂上大声地读,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儿歌帮助记忆这些字母。

  如“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这样在欢乐的吟唱中将拼音宝宝的音牢牢植根于学生脑海之中。

  再如教学后鼻音时,教师如果机械地从发音方法讲述,学生不但听的茫然,记忆也不会深刻。

  反之,为四个后鼻韵母巧编儿歌:一只山羊�n� �n� �n�,一盏台灯en� en� en�,一只老鹰in� in�? in�,一口闹钟on�? on� on�。

  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觉得有趣,又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寓教于欢乐之中。

  2.2 巧用儿歌,帮助记形:

  拼音字母中,有一些字形非常相似,难以掌握,如b d p q,教学时如果利用儿歌进行比较学习,就能突破难点便于记忆。

  “左下半圆d d d,右下半圆b b b,左上半圆q q q、右上半圆p p p”。

  这样学生把四个抽象的字母化为具体形象的记忆,增强了记忆效果。

  对于四声,很多孩子也总区分不开,老师也可以编上琅琅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如:“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再配上手势动作,效果会更佳。

  2.3 巧用儿歌,帮助标调:

  ①i的标调有些特别,孩子们容易受思维惯式的影响,直接把声调标在的i的头上,进而出现标调错误。

  对于这个特殊的标调规则,我也请出儿歌来做孩子们的小帮手――“小i懂礼貌,标调就摘帽”。

  为更好的掌握这一标调规则,我又教给孩子们另一个知识――西方人爱戴帽子。

  在与熟人,朋友相见时,总是先摘下帽子,深深的鞠上一躬,再互相问好。

  在了解了这一知识之后,我指名让两个孩子上台表演小i见到客人摘帽鞠躬的样子,其他孩子给他们的表演配以儿歌和手势。

  热闹的气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内涵。

  ②在学习复韵母时,到底应在哪一个字母上标调,学生总是犯迷糊。

  怎么解答这个难题呢?我让孩子动起来,拍手唱起标调儿歌――“有a标a上,没a找o e,i u并列标在后”,短短的一句话,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一张张笑脸告诉我,他们学得很快乐!�

  2.4 巧用儿歌,区分形近字母:

  形近字母是拼音教学的难点,光凭说教学生易忘易错,利用儿歌学生就不会轻易混淆:“伞把朝下t0,伞把朝上f。

  正6b,反6d。

  正9q,反9p”。

  2.5 巧用儿歌,熟记拼写规则:

  如ü 和 j、q、x 的拼写,可利用儿歌: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脱帽。

  j 、q 、x,三兄弟,从不和 u 做游戏。

  总之,用一首首生动的儿歌去传递拼音,既能达到学习拼音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巧用儿歌进行识字教学 �

  小学课程标准要求低段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进行识字,巧用儿歌教学不愧为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汉字的记忆,又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还能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一人大,二人天,天字出头就是夫,夫字两点夹夹牢,夹子站好来来来,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编成顺畅、高雅、通俗、简洁的顺口溜进行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再如教学形声字“清”时,因“青”的构字率很高,可以编成儿歌“青字加言组成请,客人到家我说请;青字加目就是睛,繁星闪闪眨眼睛;青字有心就成情,天天上学好心情;青加三点变成清,小河弯弯水清清;日出东海天气晴,池塘点水小蜻蜓”。

  把“青、请、情、睛、晴、清、蜻”等都编进去了,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清”字,复习了“情”字,还同时学会了“请、晴、睛、蜻”,令识字活动妙趣横生。

  一些会意字也可以根据字形来编顺口溜儿歌,如:一木是树,二木成“林”,三木成“森”;上不成,下不成,“卡”在中间多烦心;两个娃,一般大,土堆上坐学文化;上边竹,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笔);左树木,右眼目,心里“想”着就记住。

  编成了通俗易懂的儿歌,激起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学汉字不再是一件难事。

  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孩子们找出识记形近字的规则,和孩子们一起根据这些字的字形特点,编创出琅琅上口的儿歌,帮助孩子们加强对形近字字音的区分和识记,初学“那”和“哪”,孩子们就是分不清这两个字的读音。

  于是我引领孩子们找出他们的异同――后一个比前一个字多了一个“口字旁”;再创编儿歌――“张口请问往哪走,nǎ-nǎ-nǎ”,让孩子们记住“哪”字比 “那”字多出的那个“口”,就是“哪”的声调――第三声音(“口”就是一个第三声的字)。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不断的实践和推行这样的方法,每次的付出,我和孩子们都能捧回累累的硕果。

  好的儿歌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的心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传唱儿歌,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它引领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轻松、愉快地遨游着,优秀儿歌净化着学生心灵,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帮助低年级学生学拼音和识字有着深远的意义,深得儿童喜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儿歌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13

儿歌《排队》教学方案10-07

小班儿歌教学教案01-19

儿歌教学活动方案03-31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10-12

小学教育语文教学论文10-08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探究论文11-13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01-31

识字教学的现状与教学对策的语文论文10-08

关于儿歌《早操》的教学方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