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通用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论文1
题目:引导农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如今大多数农村幼儿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宠着惯着滋生很多不良的行为和习惯,要想引起家长对行为习惯的重视,就要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家园共育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来培养农村幼儿行为习惯。
关键词:引导农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解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的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要想培养好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一、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几个字,谢几个字,算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 不 ,同时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 一 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后患。
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 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 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
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
这次在武汉 影子教师 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
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 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 。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三轻 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 三净 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 三八 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 六一 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 七一 爱党的教育等等。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三、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适合中大班幼儿),要让孩子自己说 我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
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 杰出人物好习惯进行榜样教育,身边的成人也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需要持久的训练,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好习惯的养成。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评估表扬,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情随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
作为一名农村幼儿老师这次有机会参加 20xx国培计划 的学习,让我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武汉永红幼儿园 影子老师 跟岗实习的一个月里让我受益匪浅,永红特别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幼儿的教育也应该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和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辛勤付出,在幼儿时期养成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轻松。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 侯桂兰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xx年
《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xx年
《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
学前教育论文2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当今的艺术教育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等优点,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它对于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学前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属于当今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将舞蹈动作、肢体语言等多项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说明在音乐教育体系中,重点是将幼儿的音乐、语言、舞蹈进行一个紧密的结合。让幼儿自己能够直接的参与到音乐教育当中,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规范的课程要求,所以非常适用到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元素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将音乐的多种元素和艺术行为完美的组合。也正是因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没有固定教学模式,属于最原始的,所以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非常适用。在音乐的表现中要显得朴实无华,具有原本性和纯粹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体系的原则
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由德国著名作曲家奥尔夫创造出来的,也是世界上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则,分别为综合性原则、即兴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奥尔夫指出音乐应该将动作、语言和舞蹈三方面紧凑的结合在一起,让学前儿童能够真正体验到最原始的音乐艺术,提高他们的各项综合能力。即兴性原则主要将音乐知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先用游戏吸引住幼儿,然后让学前儿童自己去尝试和探索,最终明白音乐的真谛。参与性原则,在奥尔夫音乐体系当中体现的是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在学童幼儿时期,能够最吸引他们的就是游戏。故幼儿父母采用游戏的教育模式一定会引起学前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最大的特别之处就是让学前儿童学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学习到音乐知识,让学前儿童自己亲身参与到游戏当中,然后在游戏当中学到丰富的音乐知识。然后学到相关的音乐知识。例如,年轻父母在教幼儿唱《大雨小雨》这首儿童歌曲时,可以在提前整理好大雨、小雨的录音,包括碰铃、鼓这两种音乐器材,然后先给幼儿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录音,让幼儿先自己辨别出这两种声音的不同,幼儿也会自己根据听到的声音不同,做出不同的肢体反应,在听大雨的录音时,身体可能会进行大幅度摆动,小雨时,脑袋会跟随音乐轻轻地点头,通过这种方式让幼童感受到声音大小的变化,然后父母在通过敲鼓和碰铃,让幼儿体验到声音强弱。这样幼儿在这种游戏的氛围当中就能够体会到声音大小和强弱的区别,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为他们今后更好的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二)通过即兴方式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由于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和联想是多变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自由性。可能同一首曲子,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跟随音乐做出不同的表现。所以,父母在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方法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可以先从那些简单的表演、改歌词开始,然后再给他们配图、编动作等,一步一步地鼓励幼儿,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一首新的儿童歌曲前,父母可以先给幼儿讲个小故事,让家庭成员每人扮演一个角色,首先要让幼儿进入到故事的情景当中,然后幼儿找到自己相对应的角色进行表演。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慢慢的就会体验到表演带给他们无限的乐趣。
(三)融合其他艺术,开启幼儿的艺术宝库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包括大量朗诵、舞蹈、唱歌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这种艺术整合不单单是每种音乐形式的重复叠加,它实际上是每种音乐形式的结合。是将音乐、舞台剧、美术、表演等这些艺术手段综合在一起,在艺术形式上进行整合,同时内容上进行不断创新。例如,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知识的整合,然后他们通过自己表演、唱歌等形式,将自己所理解的音乐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够让父母更加清楚幼儿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情况,让教育幼儿学习音乐变得更加简单。父母可以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音乐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让学前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开启他们的艺术宝库。
四、结语
学习音乐能够提高幼儿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希望能够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学习,为幼儿学习音乐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xx,32:156-157.
[2]曹洋.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xx,Z1:34.
[3]傅方一.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xx,27:216-217.
学前教育论文3
摘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往往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才能及职业综合能力。在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声乐;理实一体化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学生唱,教师示范学生唱,比较呆板无趣味性,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没有充分体现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特点,也没能与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接轨。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着重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声乐课程融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艺术性为一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才能的表现及职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1课程现存不足及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声乐教学中对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比较模糊,在声乐理论和声乐实践的结合上没有明确的标准,使得一些毕业生在就业和艺术发展方面受到制约。因此,高职院校应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育适应当今幼教机构或艺术教育机构需要的声乐教育工作者。目前,该课程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较单一,即教师讲授学生演唱,教师示范学生演唱。这对于一些音乐基础及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演唱要求的。而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理实一体化的具体教学方法来解决的,也就是将部分理论学习的内容移到线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给大家,这样既可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和深度,使学生更易掌握理论知识,又能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通过“用中学”巩固所学知识。
2课程基本信息
2.1课程性质与作用
声乐课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和专业技能课,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演唱技巧,运用人声进行艺术表现的一门学科。课程要求学生经过3~5年的学习,能够理解和掌握声乐演唱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技巧与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范唱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本课程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实践性为一体,提高音乐表现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胜任幼儿园音乐课教学和课外儿童声乐课辅导工作,在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2课程教学目标
声乐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发声训练方法与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初步的歌曲分析与演唱能力,同时兼顾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具体由以下3个目标组成:知识目标:了解歌唱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初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和演唱方法及对每首声乐作品的处理能力。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并能声情并茂地塑造较完整的艺术形象。基本掌握各个时期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及歌曲形态,具备声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对声音进行艺术处理的基本职业素养。素质目标:声乐课程在高职学前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声乐素质的高低也是衡量高职音乐教育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本课程学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进而提升职业素养。
2.3课程教学组织
根据声乐课程标准,制订详细的学期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声乐演唱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声乐课程的特点,按照以下形式安排学习,以便更好地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项目一儿童歌曲。通过理论讲解与观看视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能把共鸣与咬字准确运用到发声训练中。歌曲赏析+作品讲解4学时;范唱与学唱8学时;演唱方法与歌曲处理12学时。项目二民族歌曲。通过理论讲解民族唱法的演唱技巧与运用,学会基本民族唱法的`演唱风格。歌曲赏析+作品讲解8学时;范唱与学唱8学时;演唱方法与歌曲处理12学时。项目三歌曲艺术处理。讲解歌曲艺术处理的步骤与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歌曲赏析+作品讲解4学时;范唱与学唱演唱方法与歌曲处理12学时。
3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理念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要体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坚持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声乐演唱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方针;三是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以及开放性;四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声乐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为载体、声乐演唱实践为手段,实行模块化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项目实施过程分为:课前预习、理论教学、实训教学、课堂小结、课后作业与测试。课前预习,就是在上课前预习本项目声乐演唱的基础知识和发声技巧与方法;理论教学,就是完成任务导入,并对本项目基础知识点进行讲解;实训教学,就是根据理论讲解后所进行的歌曲节奏模打与歌曲演唱;课堂小结,就是对本项目演唱结果在音准、节奏、情感等方面进行演唱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组与组间的学生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及知识点总结;课后作业与测试,就是安排本项目或与本项目相关的歌曲表演唱,检验学习效果,看自己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师所要求的目标。
4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取消以期末考试定终身的方式,而采用形成性考核评价机制。根据教学项目模块进行阶段考核,每阶段结束后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项目一后小组考核;项目二后集体汇课考核;项目三后期末表演考核)。学生成绩由职业素质考核成绩、每阶段结束后的演唱成绩以及期末表演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职业素质考核占总成绩的20%,每阶段结束后的实操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表演考试占总成绩的40%。评分标准。学前教育专业演唱评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嗓音条件。要求音色明亮、圆润,音质纯净,声音有较大的可塑性,发声器官无疾病。第二是演唱方法。发声方法基本正确,无不良发声习惯,呼吸、声音畅通,吐字清晰。第三是音乐表现。能准确地运用普通话或原文演唱中外歌曲,能较好地表现歌曲情感,音高、节奏准确,演唱较完整。
5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企业评价等方式对课程进行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安排进行评价,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评价,是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课程教师教学风范、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进行评价,是否能够胜任课程教学;对实践教学条件进行评价,是否能够充分满足教学要求;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价,是否能够使学生达到岗位需求的标准。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对象,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在强化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多参与幼儿园实践教学,促使其不断积累声乐知识及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幼教岗位的需求。
学前教育论文4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的起点,对一个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学前教育起步比较,不过百年的历史,尤其是在我国起步更晚,因此学前教育的各方面都处在探索发展阶段。
20xx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事业。20xx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划,提出了具体的标准。河南省公布的《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规划目标。要想科学地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就必须首先摸清家底,了解目前我国和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的现状。
一、学前教育人才数量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学前教育教师是非常缺乏的。我们获得的数据截止于20xx年,这是因为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止于20xx年,20xx年的数据还没有公布。从20xx年到20xx年,学前教育教师的缺额比例。从分析数据来看,目前全国学前教育人才的缺额是非常大的。
目前河南省学前教育人才的缺额也是非常大的。我们获得的数据截至于20xx年,这是因为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截止于20xx年,201年的数据还没有公布。
根据《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要求,20xx年,幼儿园在园幼儿要达到31万,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要由20xx年的0. 9%提高到7%。目前,河南省制定的20xx年幼儿园毛入学率指标,在20xx年己经提前实现。但是,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草案),河南省的.师幼比远远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而这些专任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学前教育专业经历的,即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师幼比呈逐年恶化状况,20xx年略有好转。也就是说,目前河南省幼儿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严重地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学前教育人才质量现状分析
教育部公布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数据,只公布了幼儿园教师的总数量。在这些教师中,有多少教师具备从业资格证书,有多少是各级学前教育学校或专业的科班毕业生,这些都没有一个基本的数据,我们无法对这些数据做出非常精确科学的分析。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数据中,20xx年之前的数据也只公布了幼儿园教师的总数量,缺乏更为具体的数据,20xx年(包括20xx年)之后的数据公布了幼儿园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数量,便于我们分析学前教育人才的质量。根据数据,结合我们所做的抽样调查,经过科学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高等院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二是各类师范学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三是大量的非专业人才甚至根本不具备从业素质的社会人员。
目前,第一部分人才绝大多数从事学前教育的管理工作,很少被用于学前教育第一线。这部分人才,基本上由高等院校培养。培养这类人才的高等院校比较少,全国才几十所,而且每所院校的招生规模都比较小,有的院校每年只招生30人左右,全国每年的毕业生只有区区几千人。河南省培养这类人才的院校有十来所,除了个别院校外,招生规模也都不是很大,河南省每年的毕业生也只有不足千人。这部分人才,对自己就业的定位要求比较高,他们普遍能够找到比较高层次的管理岗位工作,他们不必要到幼儿园一线去工作,社会现实也促使他们不愿意到幼儿园一线去工作。第二部分人才在学前教育第一线处于主导地位。这些人才在中学里大都是艺术生,经过几年的艺术训练后,艺术才能更为突出。这些人才,满足了幼儿园对艺术教师的需求,但是这些教师的学前教育基本素养和理论素养普遍不是很高,媒体最近曝光的不少幼儿园事件与之有一定的关系。这个问题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笔者将有专文来分析这个问题。但是,即便是这部分人才,目前也是幼儿园紧缺的人才,他们是幼儿园教师中起主导作用的群体,但是其数量也远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第三部分才是目前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中的主体。这部分教师一部分存在于公立幼儿园中,绝大多数存在于私立幼儿园中,是私立幼儿园的主力军。有不少的私立幼儿园,只有一个或两三个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其他人员全部是不具备从业资格证书的人。有的幼儿园,连一个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也没有,教师队伍全部由这些人员构成。这些教师的学前教育基本素养和理论素养普遍很低,媒体最近曝光的不少幼儿园事件与之有很大的关系。
鉴于目前人才质量现状,笔者建议:一、加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和速度,使之尽快符合河南省幼儿园事业的发展要求,使这部分人才成为学前教育事业中起主导作用的群体。二、稳步发展幼儿师范学校教育,提高其培养规模和质量,使这部分人才成为学前教育事业的主体。三、加大对现有的不具备从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使之逐步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必要时可以使这部分人员逐步退出。
学前教育论文5
加强幼师生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策略摭谈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教师队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已提到议事日程,并有了广泛的研究。幼师生也无一例外地要高质量地完成学前教育理论课的学习,形成理论素养。本文结合幼师实际,针对学前教育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谈谈加强幼师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幼师生;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策略
目前,不少幼师生对学前教育理论课产生厌学行为,理论学习毫无兴趣,导致缺乏教育专业意识。“学前无专业”是对他们最经典的概况。“理论学完了和没学一样,没用”是他们不学理论课堂而皇之的理由。在他们看来,师范生琴棋书画略知一二,能歌善舞已经足够胜任幼儿教育,因此不必学习那些“高高在上,不着边际”的理论课。由此看来,理论课教学在新形势,新问题面前需要有专门的研究探讨,加强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加强幼师生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呢?
一、加强认识,明确目标
专业信念与责任被看作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柱。一个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的。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加强学前教育理论课的学习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能够正确地看待幼儿、对待幼儿、尊重幼儿,从而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因此,幼师生更需要树立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意识信念,充分认识专业价值。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与责任,把教育作为内心热爱的工作,把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来对待,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荣耀的职责来承担,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完善自身素质。
二、创新方法,因材施教
加强理论课教学,在教学方法、方式上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是教学内容调整需要的结果;是教育对象特点研究后“因材施教”策略的实施,即教师的“教”要去适应幼师生的“学”。
内容决定形式,结构改变功能。从综合课程看,教学中教师可能更注意实践案例的分析引导,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的合作教学,共同成长。比如采用各有所长的多位教师以教学小组的方式承担教学任务,发挥集体才智进行教学。从课程结构调整看,教学可能更需要对幼师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风格的研究,做出适应学生的方法选择。总之,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让教学内容和形式更新颖,更多样。
三、实践教学,合作探究
加强幼师理论教学实施中使理论内容与实践体验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克服理论课突出知识系统性、完整性而带来的重知识讲解、轻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现象。
首先,教学目标凸显“实践性”。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师范学校教师教学时既要向师范生传授保育教育知识,又必需培养同学“保”“教”的能力,实现由学与教、师与生之间的`转变。依据幼儿园教师岗位的需求,制定出培养目标体系,包括情感目标、社会目标、能力目标、学科目标等,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同学分层次、分板块进行技能达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推进,在实习、实训中强化。
其次,教学备课凸显“探究性”。备课过程中引入同学参与,通过师生相互合作,一起交流,共同探究,使教学出现出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局面。同学参与备课的主要过程为:收集教学资料——讨论资料的取舍——设计教学过程——制作教学课件——预讲课。这样,“做中学”、“学中做”,不只锻炼了同学动脑、动手、动口能力,合作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师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让他们体验、实践教师的角色,为将来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打下了实践的基础。实现课堂“学—研—做”一体化,达到课堂师生“合作探究+实践演练”的理想实效。
四、创新思维,培养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幼儿师范学校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圣地,对幼师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育是对人的发展基础阶段的启蒙教育,早期教育的质量,对人的一生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者,而幼师生是即将成为幼儿教师,他们要针对幼儿学习情况不断钻研教材,创造性进行取舍,选择最优教学方案和最优教育手段,这要求他们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并发挥创造性能力来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要积极引导幼师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要经常与他们平等对话、双向沟通,形成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他们传授知识,要培养创新精神,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品质;要以幼师生为主体,围绕他们的发展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巧妙提出问题,要给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鼓励积极发言、大胆质疑,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在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质疑释疑,树立创新意识。
五、学科整合,调整结构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作为教师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是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养成专业内涵、职业特点的知识源头。现行的理论课程结构已不能满足未来教师对各种知识的需求。因此,师范学校应调整专业课程与教学技能课程之间的比例,加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深入学习教育和教学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内容,完善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增加教材的可读性,提高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材形式更加活泼。学前教育专业课时需要在我国现有的课程体系上加大比例,如果能达到比例占总学时的四分之一以上,就可满足对教师专业化教育课程的扩展要求。幼儿师范学校要加强课程的改革力度,研究开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扬长避短,发挥幼儿师范学校的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才能确保幼儿师范学校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重要场所的师范学校,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调整课程结构,增设实用性课程,使学前教育理论课程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校理论课的兴趣与热情,从而加强学前教育理论课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xx.
[2]杨小微.现代教学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xx.11.
[3]孙玉洁.觉醒与自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20xx.8.
[4]朱新卓.教育变革的现代困境,教育研究与实验,20xx.(4).
学前教育论文6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未来人材资源素质,幼儿教育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幼儿园的玩教具成为了幼儿教育中重要的学习资源,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对玩教具材料的操纵活动,是幼儿感知和发现问题的途径,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能形成多种操纵性学习方式,能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同时也是幼儿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玩教具的制作和使用过程是幼儿交往、合作性学习的物质条件,有助于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终身发展的.培养目标。自行开发和利用自制玩教具有助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幼儿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
一、自制玩教具的内涵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是一种教学或辅助教学的用品,它是成人(教师)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发展需求,对各种自然资源和材料,进行收集、分类、加工、改造、组合,重新进行玩具教育因素设计后的产物。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材料的形状、用途的不固定和玩教具玩法的不受限制。这样启发性较大,联想的范围较大,探索余地较宽,容易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它会比一般的教具更具有教育的针对性,更能体现幼儿的发展需要。这样的特点既发挥了师幼的主动性、创作性,又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趣,便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自制玩教具还可以集中运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反映出当地的民俗特色、社会文化。这对幼儿园开展园本课程和特色校园的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自制玩教具的作用
(一)从幼儿的角度看
第一,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通过长时间静坐听讲,以观看成人演示的方式来学习。因此在操作自制玩教具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第二,幼儿在使用玩教具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解决时,要通过不同的实验反复解决问题,这个决定问题的过程就锻炼了幼儿小制作活动的基本能力。在反复操作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而且可以增加求知欲和增强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有较好的发展和重要的作用。
第三,教师在指导幼儿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收集资料,
学前教育论文7
来到xxxx幼儿园两个星期了,甜苦辣样样都有品尝到,可品来品去,觉得酸也甜,苦也甜,辣也甜!这并非是在作诗.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不是吗?那些祖国的花朵,在我们的培育下,有了自己的花期和芬芳,那些被扭曲的灵魂重新得以塑造,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和甜蜜吗?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我在半年的见习生活里进步很大。 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我们的国家将会面临科技上的新挑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谁在
教育
上领先一步,谁就拥有辉煌的明天。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我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一代的生活方式、思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我知道孩子是祖国明天的希望,少年儿童在观念和习惯上接受健康向上的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完美的人格,无论对今后的发展还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具有奠基性的意识。 第一次接触幼儿园的工作,我既新奇又繁忙。和小朋友在一起是开心的,他们的聪明可爱深深的感染了我,内心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越来越强烈,同时也感到了沉沉的责任。在踏入解放军报社幼儿园之前,我的脑海里的幼儿园,就是老师带领着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学习简单的知识的场所。可当我真正踏入这工作当中实践时,我对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幼儿教育是
基础教育
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人才成长的奠基阶段,幼儿园的工作是:实施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是国家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全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这个任务在活动中制定不同的目标,大大丰富和满足了幼儿身心的需要,真正使幼儿在从中得到快乐,得到发展! 记得,有一次户外体育活动,有个小朋友想上厕所,我赶紧请他回教室卫生间,可他偏要固执地在一棵小树旁小便,我见他一点儿也不听我的话,便不由分说地批评他不讲卫生,行为很不文明。起初,他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我,而后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这个树太小了,我给它施施肥,让他快快长大!”看着他那天真无邪的脸蛋,我无言以答,内疚占据了我的心。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是母鸡都可以做到的,但要教育孩子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我不断地揣磨着这句话,细细领会其中涵义。如今的我,脑海中还不时地记起高尔基的话语。一句话普普通通、简简单单话,却包涵着许多育儿的方法和教育的理念,让我受益无穷。 在实习中,我真的学会了很多很多的知识。在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让我难忘,有机会我会去看望你们的,我也会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做一个合格的幼儿园老师!老师谢谢您们。
学前教育论文8
蒙氏学前教育思想的提出是以科学的心理学研究,尤其是儿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的。蒙台梭利在承认儿童心理特殊性的基础上,研究发现了儿童对外界知识、文化等吸收过程中的特殊性,并由此对学前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吸收心理
蒙氏思想认为儿童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有一种天生的吸收功能。知识以外部信息的元素进入到儿童的大脑之中,当然在吸收这些信息元素的过程中,儿童同时会对外界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等信息同时吸收。这种吸收的能力是儿童天生的。但是在吸收完畢之后,儿童需要对这些信息元素进行主体性的加工和吸收,将这些信息元素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进入到自己的文化信息结构之中。因此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而言,营造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让儿童吸收进优良的信息元素和丰富的知识这只是引导儿童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引导才是关键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儿童对所吸收的知识内容进行主体化的加工,将之有效地转化为对于某一个特定年龄段的儿童而言十分必要且优质的信息。
二、蒙氏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与启示分析
结合蒙氏思想在儿童认知学领域的独特发现,吸收性心理成为学前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理论依据。毋庸讳言,我国学前教育开展较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从蒙氏思想出发,结合儿童的吸收心理,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前教育活动十分重要。
(一)蒙氏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应该说,蒙氏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十分巨大。从积极影响的方面上看,蒙氏思想启迪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更加清晰地认知了儿童的认知心理过程和特点,然后注重开发活动课程,注重营造良好的幼儿园教学环境,注重教师引导者角色职能的发挥等。此外,更为关键的是,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很好的确立,并在实际的学期纳教育活动中得到切实贯彻。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做到万法皆备。积极的一面必然对应着消极的一面。比如蒙氏思想的引入固然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兴盛带来了巨大动力,但同时也引起了一股盲目模仿之风。毕竟蒙氏教育思想并不是我国本土产生的教育思想,它与我国的具体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甚至是与中国儿童的发展心理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差别之处。片面引入和照搬照抄,只能让中国的孩子们更受伤。比如,很多幼儿园错误的认为,蒙台梭利教学法就是通过操作教具展开教学活动的方法,这种错误的理解使得在许多幼儿园,所谓的蒙氏思想的借鉴只是停留在引进一套教具模式上,而缺乏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上的改进。
(二)蒙氏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1.注重儿童的自我发展
儿童自身具备了自动性吸收和学习的能力,这项能力是儿童自然的学习能力,也是学前教育得以开展并取得高质量成果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但是由于儿童的这种能力长久以来被忽视,所以在我国学前教育初期存在着一定的忽视儿童自身主体性的错误观点。这种错误观点甚至存在于一定数量的幼儿园教师身上:凡事亲力亲为,以言传为主,忽视身教,忽视儿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吸收心理,这导致儿童内在的学习禀赋和自我接受的能力逐渐淡化甚至是丧失。最终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层面上损失了天性上的优势,极度不利于儿童未来的综合发展。在此认识下,我国学前教育开始注重发挥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通过设置手工课等多样化的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去吸收和内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主要的角色是引导者,为孩子的自我学习和吸收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环境和正确的方向。注重让孩子自己去教自己,让知识自己钻进孩子的心里。
2.注重活动课程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儿童对知识的吸收是在具体的活动中完成,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含量丰富,元素多样的信息载体,在这个载体中,有许多信息元素可以借机进入儿童的.思想之中。比如说游戏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游戏来让学生学会团结、自强等,这一教学方式本身就是蒙氏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启示之一。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和深化,活动课程逐渐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各大幼儿园在课堂建设和拓展,课程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不遗余力,从儿童的发展实际出发,从儿童内在学习心理的特殊性出发,通过设置手工课,建立美工区,开发新的幼儿园游戏课程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吸收知识,培养技能,获得内在文化的、社会的、知识的提升和升华。
3.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
学前教育在我国尚属新兴,相对于素质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而言,学前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仍在探索阶段。而蒙氏教育思想则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教学模式的逐渐形成。不仅在教学理念上更加注重儿童主体性的地位和价值,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游戏的重要性,同时在办学过程中积极拓展活动课程,构建更加完善和科学的课程体系,为儿童接受外部信息,吸收外部指示元素提供更加有力的环境。此外,更为关键的是,丰富了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国一般采用的同龄编班的形式。混龄编班可以看作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一个特点。以上几点足以推动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在科学的道路上亦步亦趋,不断前行。
三、结语
蒙氏教育思想的科学性已经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我国学前教育也积极在教学理念和办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蒙氏教育思想中的吸收性心理学说尤其为我国学前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借鉴。当然,为了防止全面西化,也为了中国儿童的健康发展,我们在借鉴蒙氏教育思想中的优秀成分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鉴别,确保精准改革和有效改革。
学前教育论文9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共存、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代与代之间的机会和权利的均等,从而减少人类因文明进步而对后代和环境施加的压力。教育对可持续发展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即在幼儿阶段,此时采取什么方式的教育会关系到个人的一生是否可以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教育的新视角。它寻求文化传统对环境的尊重之间的平衡、人类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人们普遍认同教育在实现“文化的多样性、与经济的健康、对地球及资源尊重有关的可持续”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已有的学校课程,如多元文化教育、健康教育、性别教育、环境教育等有着必然的联系。
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来看,在过去,我们一般采用科学教育给儿童提供相关的经验,帮助儿童学习理解与他们生活有关的环境知识和技能,如环境的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生物的多样性等。而现在,儿童仅仅学习这些环境知识已经不够满足于他们,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在早期教育中就开始形成一种批判的眼光和态度,要从长远利益出发来考虑如何利用和保护环境,而不仅仅是考虑眼下的需求。
这样,在今后做一些有关于可能与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关的决定时就不会盲目。这就意味着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儿童不仅要了解,还要学习为了未来他们可以做些什么。在当今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如澳大利亚、爱尔兰、英国、瑞典,都有很多幼儿园的儿童、家长、教师在积极努力的实践这样的理念。
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来看,对大多数儿童、教师、教师及家长而言,消费水平是日常活动中对可持续发展影响最大的。因此,适合学前儿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即可持续性消费。我们应帮助教师、家长和儿童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为什么会以各种形式影响着每个每个社区和每个人。
我们对可持续性消费的观念进行倡导,减少使用、生产及丢弃物品以及服务对环境所带来的负担;满足对服务和消费商品基本需求,如水、食品、教育、健康及住所;增加开发并采用有利于节省水和能源的设施;倡导社会的协调、增加公共交通设施、注重当地传统及非物质价值观的生活方式。这些理念可以完全以多种形式融入实践与学前教育课程中。
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来看,它涉及所有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种包容、公正的社会,其理念要要体现出参与、平等和民主。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尊重差异、要具有同情的特质以及平等和公正。在学前教育中,我们要帮助儿童学会接受,接受种族、文化的多元性及差异性。儿童还需要从小学习参与、平等和民主的理,家长与教师的榜样作用同样非常重要。
此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要在教育得实践中得到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在学前教育自身的环境和服务中得到体现。另外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不同层次的职前和职后教师培训中也要融入。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共存、代与代之间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减少人类因文明进步而对后代和环境施加的压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教育来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组成社会的个体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以此观点来反观教育,教育者不仅要对受教育者施加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中也要加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必须从自身做起,并教育实践当中得到体现。
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正是幼儿教育阶段,此时采取何种教育会关系到个人一生是否可以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学前教育的一些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
弘扬人性力量的使命必须由教育承担,因为它是体现教育价值的`重要表现方式。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一旦放弃了对于人性的追求,而是去追赶各种似是而非的潮流、去盲目的追求升学率、去进行所谓的改革,那又何以谈到对对教育价值真正的尊重,教育使命本身的尊重,以及对人的可持续发展权利的尊重。对于我们现在的幼儿园来说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严重的情感教育缺失。
一个从小就不懂得爱自己、爱生活、爱他人、爱世界孩子 ,怎么会拥有幸福的童年;而在他长大成人以后,他又要如何适度的发展自己;如何得到一生中可能发展的机会?一个从小生活在包办代替中的孩子 ,如何才能够在生活中体验到经过自己最大努力、最大付出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又如何能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有如何了解到快乐的真正含义呢?
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含义其实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对受教育者发展权利的尊重,当我们理解了其真正的含义,才能谈到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让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得到体现。
当然,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可以在教育中加入,对幼儿来说向他们灌输可持续发展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要让幼儿懂得如何去爱护自然,改变自然资源取之不尽、人定胜天的思想,理智的思考大自然与人们之间的关系,从点点滴滴小事当中体现出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爱社会、爱他人,并能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的道理。
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体现在幼儿自身的发展上,在考虑教育行为、教育观念的同时也要考虑教育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无论是学前教育系统本身,还是某一所具体的学前教育机构,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要协调好教育与其它外部的关系。
社会需要教育的服务,并且要不断的完善自己,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同时还要对社会的发展作出理性的引导和批判,不要盲从跟随社会的各种潮流,坚持引导和改良作用;社会不仅要对幼儿教育提出要求与指示,而且更要主动提供发展所需的各种条件,如政策的支持、立法的保证以及提供宏观调控的制约性和足够的自主性,使幼儿教育与社会大系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促进的、健康的良性循环。
幼儿教育要将自身置于长远的打算之中,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审视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以及处理自身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样才能让自己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不是在组成社会的个体生命的幼儿阶段就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学前教育论文10
一、设计意图
一次自由活动时,听到小朋友们说昨晚家里吃了什么什么菜,有的说:“我妈妈做的排骨可好吃了”有的说:“我爸爸做的更好吃,每次我都要吃很多!”有的说:“我喜欢吃我妈妈做的凉拌菜,可好吃了”,听他们讲得那么兴奋,都夸自己的爸爸妈妈做的菜好吃。大班的孩子对于模仿爸爸妈妈做菜做饭是很感兴趣的,我找到了灵感,我何不和他们一起来做菜呢。于是我就从这方面入手,我选择了操作简易的凉拌菜作为活动内容。
让他们在观察,操作中了解凉拌菜的制作过程,体验生活的多彩,体会做菜的快乐。活动要注意与孩子的基本能力相吻合,同时要注意使用比较常见的蔬菜相结合,让孩子在活动中也有话可说。同时又要关注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于是我就设计了本次生活探索活动——《学做凉拌菜》。
二、预设目标
1、通过欣赏课件和品尝凉拌菜及实践操作,引导孩子学会制作简单的凉拌菜。
2、孩子在拌制凉拌菜的过程中,让孩子初步认识我们常吃常见的蔬菜。
3、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知识,让孩子了解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的好处,培养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4、孩子在拌制凉拌菜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常用的调味品的功能。
三、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厨房一角”。有黄瓜、海带、番茄、土豆、豆芽、红白萝卜等等蔬菜宝宝。
2、课件:美味凉拌菜的制作录像带,背景音乐。
3、现成的凉拌菜二三盆,切成丝好分盘的几种蔬菜:黄瓜、海带、绿豆芽、熟花生、胡萝卜、白萝卜。
4、调味品:盐、醋、麻油、白糖、鸡精、酱油、香油等调料分类放好。
5、一次性的碗、勺子、牙签若干。
四、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参观宝贝厨房,认识各种熟悉的蔬菜宝宝。
师:欢迎你们来到宝贝厨房,我是厨师长,你们就是小厨师。小厨师们,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宝贝厨房,认识一下蔬菜宝宝,看看都有哪些?好吗?
师:请小朋友到前面的箱子里看一看,摸一摸,感受其蔬菜的外形特征(形状是圆的还是长的,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看看自己认识哪些蔬菜。引导孩子能够说出常见蔬菜的`名称,如:黄瓜,番茄,土豆,豆芽,红白萝卜等。
师向孩子介绍几种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蔬菜如:黄瓜,番茄,土豆,豆芽,红白萝卜,帮助孩子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什么不同(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有的吃树上结的果;有的吃底下的茎)。
接着师让孩子说一说(黄瓜,番茄,土豆,豆芽,红白萝卜)这些蔬菜都可以怎么吃?哪些蔬菜可以生吃?哪些蔬菜不可以生吃?(师适时鼓励说得好的孩子)
孩子们真棒!下面老师想知道你们都喜欢吃哪些菜?你们能和老师说一说自己喜欢吃哪些菜,不喜欢吃哪些菜吗?(鼓励孩子大胆说说自己喜欢吃的菜和不喜欢吃的菜)同时向孩子介绍这些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的好处,鼓励孩子吃饭不挑食。
同孩子一起认识了蔬菜宝宝,相信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也会更透彻。一个活动的导入与该教学活动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活动的开端,带孩子参观宝贝厨房,就是给孩子视觉上的熟悉,吸引孩子注意,让孩子产生好奇心。
2、欣赏课件,了解制作凉拌菜的简单方法。
(1)看录像了解凉拌菜的制作过程。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凉拌菜是怎么做的吗?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学习做美味凉拌菜的影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利用课件给孩子讲解制作凉拌菜中的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孩子欣赏做凉拌菜的录像,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可问:猜猜录像中的阿姨在拌凉拌菜的时候放了些什么?你还吃过什么凉拌菜?好吃吗?你们爸爸妈妈在家也会做或者买过凉拌菜吗(让孩子分别说一说自己喜欢吃哪种蔬菜,不喜欢吃哪种蔬菜,为什么?)
(2)介绍几道美味凉拌菜。
师:今天,厨师长向你们介绍几道凉拌菜。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凉拌萝卜丝,凉拌海带丝,凉拌青瓜,凉拌番茄。(详细介绍二三个凉拌菜),像凉拌青瓜,要放半勺盐,一点芝麻酱,少许鸡精,拌匀—————凉拌青瓜就做好了。凉拌番茄,将一个番茄切成同等大小的丁,倒在一起,加半勺盐,半勺糖,几滴香油,少许鸡精,一点白醋,拌匀,凉拌番茄就做好了,酸酸甜甜同样很好吃。很开胃,向孩子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的好处,鼓励孩子吃饭不挑食等。
师:你们想不想尝一下这几道凉拌菜呢?我已经做好了。看,这就是美味凉拌菜———(让孩子品尝凉拌菜,鼓励孩子慢慢咀嚼、细细品尝食物,说说它们的味道,激发孩子对拌凉拌菜的兴趣)。
3、让孩子认识各种调味品。
(1)老师提问: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些什么调味品?你是怎么知道的?再看看这些是什么(有白糖,鸡精,盐,酱油,醋,香油)
孩子每说一种就拿出该调料,并认识相应的字宝宝。同时,让孩子初步了解调料的味道和作用。(醋闻起来酸酸的,盐吃起来是咸咸的,糖是甜甜的……)
(2)你们知道了,那我们怎样让别人一看也知道呢?(引导孩子合作协商制作标记)
(3)孩子品尝凉拌菜,了解调料的作用。
师:提问,你吃的凉拌菜味道怎么样?凉拌菜为什么好吃呢?因为就是有了宝贝厨房里的调料,有了这些调料,我们凉拌菜的味道就更鲜美了,凉拌菜口味清新,色泽鲜艳,营养丰富,所以人人都喜欢吃呢!
(4)辨别安全食品。
请幼儿观看课件(小朋友喝过期牛奶出现肚子痛的画面)
师:这小朋友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引导孩子小结:我们购买食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包装袋上面的食品保质时间,过期的食品是不能吃的,否则会产生身体不适,还可能会发生危险。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进行分辨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安全标准。
小结:食品包装袋上的这些标记会告诉我们那些食品是安全的,那些食品是不安全的,我们以后购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地看清楚,还要提醒爸爸、妈妈不要忘记了看清楚食品的安全标记哦。
4、实践操作,合作完成任务。
(1)师:小厨师们,你们想做凉拌菜吗?今天,厨师长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蔬菜,都已经切好的了,有青瓜,莴苣,芹菜,番茄,黄瓜,海带,绿豆芽,熟花生,胡萝卜,白萝卜。
(2)一会儿,你们四人一组,先看看桌上是什么蔬菜,然后商量一下放些什么调料。最后,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做的菜最好吃。好,小厨师们准备好了吗,行动吧!(孩子四人一组操作)
(3)师:小厨师们可要注意哦,今天可是你们第一次做凉拌菜,你们调料先少放一点,搅拌以后,尝一尝,如果觉得味道不好呀,再慢慢添加些调料。
(4)孩子做好了,教师给予表扬。如果能力弱的孩子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争取每组孩子都有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孩子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好像淡一点,再放点盐;好像咸一点,再加点糖;让孩子自已品尝一下,再决定添些什幺调料。(做好以后可以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5、介绍操作结果,评选最佳凉拌菜。
(1)孩子介绍凉拌菜的名称和做法。
师:小厨师们,谁来介绍一下你们做好的凉拌菜,你们拌的是什么蔬菜,用了哪些调料。(孩子介绍菜)
师:哇,你们都很棒,但味道到底怎么样呢?我们请客人老师来品尝一下吧。(孩子将凉拌菜端给客人老师品尝)
(2)评选最佳凉拌菜。
师:小厨师们,我们问问客人老师哪道菜最好吃。你们都很能干,得到了客人老师的好评,拍手祝贺一下。
五、活动延伸
让孩子回家后与父母合作制作凉拌菜。建议菜单一份:
(1)拌粉皮
原料:好粉面,清水,黄瓜,芝麻酱,芥末,辣椒油,香油。
制法:将粉面加入清水打成浓汁,上火熬成糊状,熬好后摊在木板上,薄厚要均匀,凉冷后卷起,切成宽条盛盘,撒上黄瓜丝、调入芝麻酱、芥末、辣椒油、浇上调和汤,滴入香油即成。
特点:清凉味美,盛夏佳品
(2)三味黄瓜
原料:黄瓜,辣椒,精盐,白糖,醋,葱,姜丝,酱油。
制法:将黄瓜切成段;辣椒也直刀切成丝;黄瓜在开水中焯一下捞出控干,撒上盐拌匀盛盘。起锅把椒油加热,放上葱、姜、辣椒、酱油、醋、白糖等调好炝在黄瓜上即成。
特点:色鲜味美,制作方便。
六、活动反思
孩子们平时都喜欢看大人做菜,这次终于可以亲自实践了,他们都很兴奋,激动。在制作凉拌菜时,孩子们商量着加什么调料,取什么菜名……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通过自己亲手做出来的凉菜,无论酸,甜,苦,辣都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体验到了与他人共享劳动成果的幸福感,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无限乐趣,也更进一步了解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的辛苦。
学前教育论文11
摘要:学前教育对于一个还未长大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在这里他们可以提前得到某些方面的培训,开发他们的智力。然而放眼我国,目前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几率极小,在茫茫众儿童之中,他们可以称得上是弱势群体。教育上比别人落后了好几年,以致很多潜力没有被及时发掘。正因如此,很多千里马式的儿童却并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影响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迁移状况、婚姻状况等,因此,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对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迁移状况
引言
学龄前阶段是每一位儿童的黄金时段,是激发他们内在潜能、开拓大脑功能的黄金期。孩子此时心灵纯净、天真无邪,接受事物往往可以高速度高质量。这一时期利用好了将大有裨益。此阶段对孩子进行教育是必须的,比如,可以让他们学习唐诗宋词、读经典书籍、发展一门特殊的技能等等。如不进行学前教育,势必使儿童起步更晚,发展更慢。因此,关注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已是燃眉之急。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世界之大,总有更好的地方吸引着更多的人前去。为了生计,多少父母选择了背井离乡,去另外一个城市打拼。这便涉及到一个现实问题,相比而言,幸运的孩子被父母带走,同去外地,彼此相见不曾是梦,他们成为了流动儿童;不幸运的是那些被留在了老家,孤苦伶仃,盼星星盼月亮,多少年都见不到父母的,这便是留守儿童。国家前几年实行了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流动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一、何为流动儿童与学前教育
(一)何为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早在15岁之前就随父母迁至异地,户口仍为出生所在地。如此一来,他们并不能像迁移地儿童一样享受地方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据统计,20xx年流动儿童规模比20xx年同比增加41.37%,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这是一个极度需要被关注的群体,他们一直被社会排斥着,亟须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二)何为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即为学龄前的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灵活且快,是开发儿童脑力的关键时刻。天才的形成,往往与这个时期适时正确的引导大有关系。老师或家长可以对儿童进行多方面诱导,以激发他们大脑的无限潜能,提前激活他们的水平。聪明的有智慧的家长,大多数都会紧把这个时期,督促引导学生,无限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发掘孩子的闪光点。
二、现存状况
据统计,迁移人群中迁移方向大多是由农村到城市,且农民工居多。他们为了生计,为了家庭,离开祖籍不远千里去拼搏,且这几年数量每每增多。每五个城市儿童中就大概有一个来自农村的流动儿童,可想而知,上学难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位流动儿童。其实,也存在城市向农村、城市向城市迁移的情况,这里面就不乏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有涵养的人物。另外发现,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学前教育,这部分父母往往阅历丰富,有独到的见解,能为孩子的教育时时刻刻去着想;还有,迁移到省内的往往比迁移到省外的家庭儿童更容易接受学前教育,迁移到省外必定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户籍未变但人却进入另一个省,这样一来迁移地政府便不会让其享受免费教育,所以不难想象,迁移到省外的流动儿童想要得到学前教育实非易事。
三、现存状况原因分析
(一)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
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很多家庭迫于经济压力或者工作需求,不得不迁移外地,其中家庭经济背景贫困还是占大多数。人人都有上进心,总想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就会起身去更大的城市、更繁华的地界。这里会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给予他们以心灵的抚慰。
(二)我国国情
我国现存国情为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落后;城市地区发达,农村地区落后,这就引起了很多打工一族的游离迁移。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少有年轻一代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务农,相反,他们纷纷外出,以求更多钱财,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迁移人口的增多及流动儿童数量的上升。
(三)教育体制的缺陷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政府只对本地儿童履行免费教育的义务,而对户口为外地的流动儿童则受到跨域户籍的限制,导致流动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四、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对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选择的影响
据一项调查显示,迁移人口当中农村儿童比城市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更少,可能因为农村家长思想觉悟较低,文化水平不够,故而没有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引起足够重视。另外,可能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比男儿童少得多。从一个省迁移到另一个省的儿童比在同一个省内迁移的儿童更易接受到学前教育,原因可想而知,某些体制的限制导致外省的儿童并不能随心所愿地在迁移地接受学前教育。能够知道为子女教育积极筹划存钱的父母,其教育的流动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几率往往更大。这主要与父母的素质涵养有关,这些父母常常有预见性,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各种教育。最后调查发现,父母文化水平也与流动儿童学前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些父母大都是高学历群体,他们有素质、有涵养,可以以自己接受教育的过去来启发如今对孩子的教育,从而让孩子更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
五、建议
(一)国家修改完善相应政策
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严重阻碍了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的选择,尤其是跨省流动的儿童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扶持,被教育拒之门外。国家曾搞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笔者认为,有关政策还有必要继续修正和完善,譬如针对跨省儿童入学难的问题,针对户籍难以变动的问题等等。只有国家做出引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格局。
(二)政府积极行动
如果说国家是事件的引领者,那么政府就是事件的实行者,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与政府有着直接的关系。政府可以扩建幼儿园,以期收纳更多的流动儿童,对流动儿童持平等态度,从思想上纠正对流动儿童的排斥。另外,政府可以统计流动儿童的多少,让他们办临时户口,并积极容纳有临时户口的流动儿童。政府也可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以使更多农村儿童在本地接受教育,而不会像在迁移地那样无助。
(三)家长提高自己、积极督促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家长的一举一动将直接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首先,要尽量少搬迁,非到迫不得已不要迁居异地;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文化水平,从自身去真切地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尽最大努力让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再有,家长要合理规划、积极存钱,有条不紊地为孩子的教育打算好每一步。
(四)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
目前,社会各行各业普遍对流动儿童关注度不够,导致他们在社会愈加没有地位,愈加难以上学。我们必须要让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流动儿童,了解流动儿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关爱流动儿童的良好风气。这样将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他们值得被关注,因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六、结论
学龄前阶段是每一位儿童的黄金时段,这一时期学习效率极高,因此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些儿童是社会所必需的一个群体,是祖国的花朵,其中也不乏天资聪颖的孩童,他们的才华没有理由被埋没,本应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奈何于家庭的迁移,让实现读书梦变得难上加难。笔者认为,流动儿童需要被重视,关爱流动儿童已迫在眉睫。为此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国家修正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政府积极行动引导;家长提高自己的修养积极督促孩子;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相信做好以上几方面后,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则不会再难。
参考文献:
[1]邢芸,胡咏梅.流动儿童学前教育选择: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xx,(3):52-57.
[2]王翔君.流动学前儿童成长中的社会工作干预[D].苏州:苏州大学,20xx.
[3]郭明超.长春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xx.
[4]王东平.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转移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xx.
[5]昶颖.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平性个案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xx.
学前教育论文1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开始对教育引起了高度重视,21世纪教育分三个内容,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现如今,我国已经重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在各高校开展宣传并且下发了相关政策文件。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高度重视得事情。
一、《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课程教育分析
为了幼儿上课的积极性,我国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该由创新精神,为幼儿制作安全性学习型玩具,使课堂更加丰富,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专注力力提高并且增强动手能力。但是这样对教师的能力有足够的能力来进行创意实施,有足够的能力才能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
这门课程的理念是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显示自己的制作技巧与个人能力。教师应该可以独立完成创新,制作,并且在课堂中运用自如的,带给幼儿新的体会和感受。因为有教具的课堂会给学生带来新的体会,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此课程的研究,在这些探究中我们也获取了更多的有益内容。
二、创新教具的新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突破,但是,我们的教具研究也还是存在弊端,学生不爱动脑去思考去创新,而是一味地模仿教师,这样虽然会加强动手能力,但并不开发幼儿脑部智力,我们不仅关注如何开发创新型人才教师,更应该让教师去教会幼儿如何创新,如何去设计教具的能力,这是我们最终应该得到的结果,教师是带领幼儿成功的迈出第一步,余下的应该由幼儿开发开动自己的脑筋,在教师的引领下,抛弃旧式教学开始设计创新的人才培养。在创新课堂的过程中开启创业新思维,我们不光要学要深究更多的是要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与幼儿园体系密切结合。
用此课程来探索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制作创新的能力。生成新的方向、新的目标,在创新课堂的过程中开启创业新思维,我们不光要学要深究更多的是要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与幼儿园体系密切结合,做到各个领域相结合,培养设计创新能力在各领域中都可以发挥所长。通过这门课程,我们要求学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以此门课程为引导,开创教育界历史性的突破。培养学生能力同时,这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评估。
三、创新创业教育为向导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构
在学期教育时期,是孩子最具有想象力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所以,一定要将孩子的想象力发掘出来,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同时为了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向导的.教学模式能在实践教学上很好的体现出来,就必须要求学校机构进行一定的教学方式,应该建设实践教学的模式。
在校内,院校的领导就要建立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管理者按照建立的教育体系进行有效的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能更好的利用院校的有效资源。例如,很多院校利用大量的资源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对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进行大力的培养,这样就会有效的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向导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让校内以及课上的创新能力更好的发展,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以及创业意识。
除了对校内创新创业进行实施,还应该对校外实践应用平台进行实施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向导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要是得到想更好的发展,以学前教育专业《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除了对校内进行教学,还应该对校外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向导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还可以发展到幼儿园,教育机构等等……与校外的各项机构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简言说,采用项目的方法带动教学,使创新创业教育向导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总之,现如今,教育作为中国重要的目标之一,更多的被政府人员引起重视,而学前教育是院校教育的开始,在一个孩子出生到长大,除了父母的教育,之后第一种教育就是学前教育,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需要对应时代的需要,学前教育包括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创新教育三个部分,是21世纪最重要的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学前教育要求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强、专业能力过硬的专业性人才,还应该要求教育人员具备创新能力以及创业意识。所以,在专业的课程中,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向导去探索适合专业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把创新创业的思维模式融入到教学当中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们对新玩具的设计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是现阶段学前教育最重要的事情。
学前教育论文13
摘要:“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为我国每年带来300~500万新增人口。截止到2021年,因“全面二孩”政策所产生的新增人口需增加幼儿园专任教师达49.59万名。因此,“二孩”的到来给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也对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学前师资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数量整体不足、师资质量参差不齐、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等。为积极应对挑战,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供给要重视几点:合理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和拓宽用人渠道以迅速补充师资缺口;提升职前教育培养层次和加强职后培训以确保师资质量;增强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和提高待遇水平以稳定师资队伍;实行地区和城乡差异化供给机制以保证师资有效供给。
关键词:学前教育;“全面二孩”政策;师资供给;幼儿教师
“全面二孩”政策是顺应我国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而对我国人口政策作出的重大调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我国将迎来新一轮“婴儿潮”。这种人口变化趋势势必对我国的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学前教育将首先受到挑战。庞丽娟教授针对学前教育应对“二孩”的冲击指出: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短板中的短板,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严重不足[1]。另有学者指出:教师质量与学生的成就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必须把教师放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首要位置[2]。可见,学前教育的质量与幼儿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探究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现状及挑战并提出建议,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对学龄人口的预测[3]、“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影响[4]、“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5]、“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6—7]等方面展开,至今鲜有深入探讨“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师资供给影响的研究文献。基于此,笔者结合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现状,分析“全面二孩”政策下学前师资供给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现状
(一)学前教育师资整体数量不足,地区和城乡差异显著
1.学前教育师资数量缺口较大《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小班班级规模为20~25人,中班班级规模为25~30人,大班班级规模为30~35人”。按照以上配备比例,小、中、大班生师比最大限额分别为12.5∶1、15∶1、17.5∶1,平均生师比为15∶1。2012-2015年间,我国幼儿专任教师总量虽然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见表1),但生师比均大幅度高于国家标准基线,远未达到国家要求。显然,学前师资总量不足,且缺口较大。其中,2015年生师比为20.79∶1,师资缺口达79万人。2012年以来,我国幼儿专任教师总量的增幅在2015年达到最大,为11.22%。若专任教师按照每年11.22%的涨幅增长,预计要花3~4年的时间才能补足现需专任教师的缺口。通过对比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学前教育生师比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仅3个省市低于国家幼儿园生师比标准基线15∶1,符合《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要求。其中,生师比最低的地区北京,为11.58∶1;生师比最高的地区广西,为30.25∶1,约是北京的3倍。由此可见,我国东、中、西部各省市幼儿园生师比差异甚大。2015年全国生师比平均水平为20.79∶1,其中有15个省(市)生师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有1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有4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有10个省(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幼儿园生师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不同地区间生师比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师资缺口相对较大。此外,同一区域内部生师比差异也较为明显,如同为西部地区的内蒙古生师比为15.93∶1,而广西为30.25∶1。根据2015年幼儿园班级数以及《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的每个班级配备2名专任教师的要求,可以计算出2015年应该配备的专任教师数量。通过分析2015年全国幼儿园园数、班级数、实际和所需专任教师数量后发现,2015年我国城、镇、乡实际幼儿专任教师数量均未达到所需专任教师的数量,城区、镇区和乡村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学前教育师资(见表3)。对比城区、镇区和乡村幼儿园实际专任教师与所需专任教师的数据发现,实际专任教师数占所需专任教师数的比例有很大不同:城区最高,约占93%;镇区较高,接近72%;乡村最低,仅有40%。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学前教育教师数量差异较大,乡村幼儿教师严重匮乏。
(二)学前教育师资整体水平偏低,质量参差不齐
幼儿教师质量直接关系学前教育质量,关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养成。“教师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教师的学历与专业背景。”[8]《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园长、教师应当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者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结合2015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学历情况统计得出,幼儿园园长与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97.89%,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占19.75%。世界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和瑞典等国,都明确规定幼儿教师的学历要达到本科及以上程度[9]。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比重偏低。在专业背景方面,2015年全国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专任教师1346856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5.67%[10]。通过对幼儿教师专业背景与学历的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整体学历水平不高,有相当大一部分幼儿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有研究者对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具体而言: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在工作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理念;幼儿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认识不深入,部分教师对幼儿好奇心、想象力不够尊重和重视[11];幼儿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掌握较弱,对教育政策、教育研究的最新动态以及特殊儿童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12];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家园沟通能力和反思能力有待提高,“教师观察的方法适切性不足,观察记录不够完整”[13];幼儿教师反思较为形式化,途径单一且与实践脱离[14]。我国各地区、省(市)、城乡学前教育师资质量参差不齐。2015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有2303134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有454865人,占总人数的19.75%[15]。通过对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各省市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1)不同地区的幼儿教师学历差别较大,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最高的地区是上海,为68.12%,最低是湖南,仅为9.71%;(2)同一地区的幼儿教师学历差别也较大,以东部地区为例,东部地区省市如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的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远高于广东、海南两个省份;(3)城乡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454865人,城区有258819人,占总人数的56.90%,镇区有149865人,占总人数的32.95%,乡村有46184人,仅占总人数的10.15%(见表5)。由此可见,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学历程度整体偏低,各省市间的师资水平差异较大,农村仍是师资力量最为薄弱的地区。
二、“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挑战
伴随“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我国学前儿童数量激增,这势必对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提出挑战。同时,“二孩”时代新的教育需求也对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师资数量上的挑战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首先会影响我国学前儿童的数量。人口统计学专家黄文政认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为我国每年带来300~500万的出生人口[16]。另有学者分析,“全面二孩”政策效果将于2016年开始显现,且政策实施后新增学龄前儿童将在2019-2021年迅速增多,并在2021年达到顶峰。其中,2019年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适龄儿童接近600万人,2020年接近1100万人,2021年达到1500万人左右,之后增速开始回落[2]。根据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与预测,从2019年开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园规模产生影响,到2021年,学前教育新增适龄儿童数量将达到顶峰。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适龄儿童学前毛入园率为75%[17],若2019-2021年间保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5%不变,那么到2019年,我国将有225~375万名“二孩”进入幼儿园。以此类推,到2020年,又将有225~375万名“二孩”进入幼儿园,此时幼儿园“二孩”人口数量将达到450~750万人。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截至2021年,新增225~375万名“二孩”,加上已在园的450~750万“二孩”以及由于2019年未能进入幼儿园而将于2021年接受为期一年的学前班教育的60~100万名学龄前儿童,我国在园“二孩”人数累计将达735~1255万人按照《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中提出的幼儿园大、中、小班班级规模幼儿园教职工配备要求,结合在园的“二孩”人口数量,可以推测出,2019年需要配备11.25~18.75万名专任教师,2020年需配备20.25~33.75万名专任教师,2021年需配备29.75~49.59万名专任教师(见表7)。由于“全面二孩”政策对学龄前儿童数量的影响将在2021年达到顶峰,只要保证达到2021年幼儿园专任教师的配备要求,2021年之后,幼儿园专任教师基本可以满足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要求。结合我国当前师资供给现状,如果按照以往师资供给增长率,2015年的师资缺口需要3~4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补充,而“二孩”对学前教育师资数量的要求会在2019年显现,这将对学前教育师资带来巨大挑战。因此,2018年既要快速补充目前学前教育师资缺口,又要应对“二孩”对学前教育师资数量的.挑战。“实施‘全面二孩’人口战略后人口的刚性增加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5],这对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提出了巨大挑战。
(二)“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师资质量上的挑战
伴随“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单孩”家庭变为“二孩”家庭,致使家庭教育方式和幼儿园的教学、科研以独生子女为重点的思维模式发生转变。由于学龄前儿童处于发育不完善阶段,从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变为长子女,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出现不适应,从而产生心理或行为问题[18]。这些由“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问题,要求幼儿教师转变教育模式及唯智化的教育倾向,多关注儿童内心世界,既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家园沟通能力及自主反思与发展能力。1.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是引导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基础,主要包括对幼儿的认识与态度、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与态度以及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与理解。具体要求教师尊重、关爱儿童,关注“二孩”时代下儿童的心理状态及发展需求。例如:当儿童面临家里增添弟弟或妹妹时,他们往往不希望弟弟妹妹的到来突然打破他们的生活,这时教师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缓冲期或调整期。面临“单孩”和“二孩”家庭的孩子,幼儿教师更要注重因材施教,需联合家长共同创设有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人际心理环境及所需的物质环境。“二孩”时代,部分儿童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暴露出来,幼儿教师要转变教育方式,走进孩子的世界并观察他们的变化,研究他们的心理,寻找合适的教育方式,发挥好观察者、研究者、促进者等角色的重要作用。2.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包括儿童发展知识、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面对“二孩”的教育问题,幼儿教师还要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具备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储备相关心理辅导知识,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和找出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其次,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启发诱导、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及个性差异、均爱勿偏等教育原则,运用解释与说理、榜样与示范、陶冶与潜移默化等方式影响儿童,消除他们因家中“二孩”的到来所产生的消极情绪;最后,掌握与“全面二孩”政策相关的知识及信息技术等通识性知识,以利于幼儿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家园沟通工作。3.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是其专业化发展在教育实践中的集中体现”[19],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包括行为观察和指导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自主反思与发展能力等。了解孩子是教育的前提,幼儿教师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发现儿童不明显的异常行为,并对其行为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开创家园共育局面的重要因素,更是“二孩”时代幼儿教师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幼儿教师通过主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教养方式、心理变化等情况,获得家长的信赖和支持,从而促进家园合作。自主反思与发展能力是提高幼儿教师综合能力、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包括对家园合作工作的反思,以及幼儿教师对自身理念、知识、相关能力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再思考。“二孩”政策引发的相关教育问题从应然层面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凸显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即要求幼儿教师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全面的学前知识理论体系以及综合的教育能力。然而,我国当前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幼儿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5.67%,现阶段有1/3左右幼儿教师非科班出身,有很大一部分幼儿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理论素养有待提升。一定程度上,教师学历反映了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业务基础以及科学研究的水平,而时代的发展无疑对当前幼儿教师的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全面二孩”政策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挑战,进一步对其专业背景、学历层次以及职前教育、职后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优化学前教育师资供给
(一)增数量,多措并举补充学前教育师资力量
截止到2021年,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幼儿所需配备的专任教师就达29.75~49.59万人,加上我国目前尚缺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师资缺口数目之大令人震惊。当前,快速扩充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尤为紧迫。为此,需要打开思路,运用多种途径增加学前教育师资数量。1.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加强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全面二孩”政策对师资数量的挑战在2019年开始显现,所以,当前扩大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模很有必要。各地要加强师范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合理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支持具备办学条件的本、专科高等院校增设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一毕业即将投身到一线教育,为了使其能快速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加强高校与幼儿园合作,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习力度,本、专科学生在接受两年学校教育后,可以鼓励学生进园见习或实习。一方面,可以缓解师资紧缺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2.拓宽学前教育师资补充渠道,把好入口关由于本、专科高等院校职前培养模式需要3~4年的周期才能产生一届毕业生,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增长的师资需求。为了快速补充学前师资缺口,应对“全面二孩”政策所带来的师资储备不足问题,需要运用多种形式补充师资来源,与此同时还要把好师资质量入口关。可通过以下途径快速补充师资:一是从中小学富余教师中遴选出有意愿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一定时限的、有针对性的转岗培训,通过考核且能胜任学前教育工作后进入幼儿教师队伍;二是实行弹性招考制度,一方面积极面向有教育专业背景的师范毕业生和辅修过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招考,通过培训使其成为合格幼儿教师,另一方面面向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和有志从事学前教育且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社会人群招考;三是根据招考人员的专业和相关基础进行适宜性、差异化的培训,待其达到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获得幼儿教师准入资格后,进入学前教育师资队伍[5]。
(二)提质量,加强职前教育、职后培训
1.提升职前教育培养质量师范生教育阶段是幼儿教师储备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奠定其专业素养的重要阶段。各地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还需保证职前培养质量。《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指明了合格的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是引领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标准[20]。本、专科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优秀学前教育师资的重任,课程设置应贯彻《专业标准》的精神,着重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3个维度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展开培养。具体而言:首先,注重课程设置的全面、合理,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其次,关注社会的需要,“二孩”时代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高校可适当增设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育婴师”及“心理咨询师”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最后,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学校可将教育实践纳入课程体系中,但教育实践要避免形式化。2.保证职后培训的有效性“二孩”时代,新老教师都将面临“二孩”政策对其专业素养的诸多挑战,职后培训是幼儿教师掌握先进理念、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举措。为了保证职后培训的有效性,要注意3点。第一,将终身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培训中,促进幼儿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观念、增强家园共育意识以及探索适合“二孩”时代的新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第二,培训的内容要涵盖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具体包括:(1)解读“全面二孩”政策,将宏观政策具体化,深刻领会政策对幼儿园、家庭的影响以及对家长和幼儿教师提出的挑战;(2)重点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3)了解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并分析“二孩”家庭中长子女的心理以及掌握疏导儿童心理的有效策略、方法;(4)了解当前家园沟通的现状,分析“二孩”时代对家园沟通的要求,并提出家园沟通的具体策略。第三,培训的方式要多样化。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外出学习培训,可采用面授培训、网络培训以及园本研修等混合培训方式,整合各种培训方式的优点,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优化。
(三)留人才,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
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既是稳定现有师资队伍的良策,又是吸纳更多专业师资、高质量师资的重要举措。待遇差、地位低是导致幼教职业失去吸引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21]。当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毕业后,由于幼儿教师的待遇差、地位低等因素而选择从事其他职业,导致大量专业师资流失,加剧了目前学前教育师资匮乏的现状。由此,增加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水平、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物质保障和精神关怀,是刻不容缓的教育大计。首先,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学前教育教师的地位和身份。其次,完善幼儿教师的工资和待遇保障机制,增加幼儿园教师编制。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当地小学教师的工资标准,逐步缩小在编幼儿教师和非在编幼儿教师的收入差距。确定非公办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保证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按时发放。新增编制应面向公办幼儿园、普惠性质民办幼儿园,以激励幼儿教师进入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再次,呼吁社会更新教育观念,改变社会和家长视幼儿教师为“保姆、阿姨”的观念。最后,对在贫困地区、乡村工作的幼儿教师的工资和待遇实行适当倾斜政策,从而调动当地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稳定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四)因地制宜,实行地区、城乡差异化供给机制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在不同地区数量和质量都存在较大差异,“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不同地区新增“二孩”数量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有必要实行地区、城乡差异化供给机制。首先,农村地区和中西部部分省市师资数量缺口相对较大,且师资水平相对较低,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相应省(市)的扶持力度,向农村和师资严重匮乏的地区定向培养、定向输入师资,在保证“量”的同时,更要注重“质”。其次,为了缩小区域、城乡间师资数量和水平的差距,还可积极探索建立区域间、城乡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师资的合理流动机制,鼓励部分师资富余地区的教师向相邻区域或农村流动。再次,针对部分地区师资数量缺口相对较小,而师资质量不高的情况,要重点抓教师的“质”,加强对教师的各种培训,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学历进修等。再次,同一地区内还可建立城乡间师资流动学习站,流动学习站要定时组织交流会,在交流会中城乡教师各抒己见,相互学习。最后,由于“二孩”数量存在地区差异性,学前教育师资配置要基于各省(市)对新出生人口合理、科学的动态监测,各省(市)要根据所预测的学前教育发展规模来合理配置师资资源。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全面二孩”时代学前教育如何补短板[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6):96-104.
[2]李玲,杨顺光.“全面二孩”政策与义务教育战略规划———基于未来20年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预测[J].教育研究,2016,37(7):22-31.
[3]赵佳音.“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全国及各省市学龄人口预测———2016至2025年学前到高中阶段[J].教育与经济,2016(4):64-69,91.
[4]郑益乐.“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影响及建议———兼论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教育科学,2016,32(3):83-89.
[5]庞丽娟,王红蕾,吕武.对“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建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2-21.
[6]李佩.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及措施[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4):83-87,92.
[7]毛乐,曾彬,李阳.基于“全面二孩”情况下的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6):89-92.
[8]赖昀,薛肖飞,杨如安.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陕西省X市农村学前教师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5,36(3):103-111.
[9]李敏谊,程旭.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困境与突围———基于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后的数据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4):65-69.
[10]刘乐.幼儿园教职工数[EB/OL].(2016-10-12)[2016-11-12].
[11]单清清.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2]宾晓亮.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3]吴亚英.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基于江苏省常州市的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4(2):89-94.
[14]陈敏.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5]忠建丰.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学历、职称情况(总计)[EB/OL].(2016-10-18)[2016-11-12].
[16]王羚.学者预计全面二孩政策后每年最多多生600万人[EB/OL].(2015-07-24)[2016-02-16].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7-06)[2016-12-11].
[18]沙莎.浅析二胎家庭中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出路[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6):84-86.
[19]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9.
[20]高闰青.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7):122-127.
[21]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以甘肃省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学前教育论文14
1分层教学法的优点
所谓分层次教学法,就是授课教师把班级里不同情况的同学分成一些授课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讲授不同的授课内容,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最终实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跟传统的大课堂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法有一些明显的教学优点。
1.1可以满足差异性需求
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成绩都不是太理想,英语课程的基础知识存在大量需要提高的环节,虽然他们都没能进入高等学府,但选择了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他们还是抱有一些学习目标的,都想成为一个名合格的幼教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尽管基础差了一些,但他们的英语成绩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有的学生发音不太标准,有的学生词汇量不够,有的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只要教师从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中间存在的一些共性,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力争满足每个同学的需要。
1.2可以讲授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幼教教育的专业英语,分为基础英语知识和专业英语课程。经过一定时期分层次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这些学生跟以前相比肯定都有一定的提高,具备了进行专业学习、深入学习的阶段。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为多样化,相对来说也更为复杂,这些学生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兴趣和个人爱好,来选择学习不同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分门别类的讲授英美现当代文学、古典文学、英美诗歌、英美文化教育等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讲授内容不一样的知识,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吸收到一定的专业知识。2.3可以有效拉近师生距离传统的大课堂教学中,一位教师要给上百名学生上课,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个同学,只能讲授一些常识性大众化的内容,而且教师一般都是上课时才来教室、下课后就回到办公室,平时时间学生难以接触到授课教师,有些疑难问题也难以找到时间向老师请教,时间久了师生关系就很生疏。实施分层次教学后,每位教师不用照顾太多的学生,集中精力实施好不同层次、不同小组里的学生的课程教学就行,由于每个层次的学生数量不多,教师就可以照顾到每个同学,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讲授,有效地拉近了师生距离。
2分层次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中,分层次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学生的称赞,得到了一致好评,故此,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相关院校内得以大力推广。
2.1基础层次,实施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层次的学习小组中,教师可以从最基础的语音入手,为学生补上必要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求学生能听懂涉及日常交际的结构简单、语速较慢英语简短对话和陈述、一般的课堂用语等,帮助学生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及自编自演对话等兴趣活动,并能在日常涉外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2.2中间层次,实施专业知识教学
对于基础稍好一些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讲授一些与幼儿教育相关的专业英语内容,培养这些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幼儿学习语言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知悉幼儿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幼儿园英语教学大纲,最终学会如何选择、编写和使用幼儿英语教材,理解并掌握幼儿英语教学模式,遵循幼儿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掌握进行幼儿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为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成绩优异层次,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英语成绩相对不错的学习小组中,授课方法就应不拘一格,适当进行创新,实施开发式、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可以把唱歌、游戏、对话、话剧等场景引入到教学之中,把学习主动权让给学生。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幼儿英语歌谣教学的理论和技巧,引导学生能够按歌谣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掌握幼儿英语故事教学的理论和技巧、能够按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故事内容、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恰当使用故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英语原版电影,鼓励学生创作英语话剧、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外语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攻克听说难关,切实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最终帮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幼教老师。
3.总结
总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应培养满足社会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专业英语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非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应值得大力推广。
学前教育论文15
通过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实践的调查,我们会发现学前专业学生热爱艺术却轻视语文学习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往往不高,对于文化课学习却又不够重视,甚至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教师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这种弊端?而究其缘由,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爱上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同时将其运用于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发挥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就是解决这种教学失衡问题的关键。
一、学习语文对于学前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来校招聘过程中,园方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全面的以及唱、跳、弹、画等专业技能,还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前专业学生掌握走上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倘若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普通话不标准,语言表达能力差,字迹潦草,文化素养低,那么他离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幼儿教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二、学前专业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
学好语文是学前专业学生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基石,然而当前学前专业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却令人堪忧。由于近年来,中职生源紧缺,招生门槛不断降低,致使生源的整体素质较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看小说等现象十分常见,有的同学心思完全游离于课堂之外,甚至还存在厌学情绪。
三、如何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十分严峻,不容乐观。如何改变学生重专业轻文化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贴近学生,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从情感上接纳、尊重教师,从而积极地接收教师教授的文化知识。中职生没有升学压力且处于成长叛逆期,若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则一并抵触他所教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必须建立在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教学,用自己的热忱帮助学生、爱护学生,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歧视学生。对于平日胆小、不敢举手发言的同学,教师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其有更多当众发言的机会;对于情绪消极的同学,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促其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做到贴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关心学生,才会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到以学生为本位;尊重学生,才能获得同样的尊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接纳语文老师,是学生爱上语文课的基础。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趣味性教学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改变“一言堂”、“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没有师生交流的课堂,是沉闷、压抑的。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只顾自己授课,而学生不管懂不懂,都一言不发地听讲。这样的课堂,是枯燥无味的,更无兴趣可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使学生爱上语文。创设情境,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是提高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创设诱人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以课文《项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分角色排演话剧这样入情入境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小说文本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这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作家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提高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这样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方式比单纯教师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来得更有效果。例如,在口语交际环节中设计面试场景,由学生分别扮演考官与求职者的不同角色,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忘我地投入在创设的情境中,力求最佳的表现,教师则对学生的表现加以指导。在这样的情境学习中,学生可以迅速掌握不同场合的交际技巧,还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服务于就业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除了要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与专业紧密结合,实现语文学科的实用性,服务于学生的就业。例如,讲到诗歌部分,为了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融入到课堂中,我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谣、诗歌的资料。课上模拟幼儿园上课的场景,让学生化身为小老师,与课堂上的大朋友们分享。我发现同学们在教授童谣的过程,有模有样,有声有色,很有小老师的风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将语文学习与学前教育专业结合起来,找到契合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对于未来就业的重要作用,对语文学习重视起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平等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失衡问题的关键。语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位,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趣味性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充分发挥语文人文性的作用,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感受到祖国文字的优美,爱上语文。语文教学活动还要与专业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能力,发挥语文工具性的作用,提高语文学习的实用性,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将来的就业服务。
【学前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论文06-16
学前教育论文04-01
学前教育论文05-15
致谢学前教育论文11-04
学前教育选题论文11-10
学前教育教育论文11-15
学前教育理论的论文10-06
儿童学前教育论文10-10
免费学前教育的论文10-10
中职学前教育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