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
摘要:大班幼儿由于身体、动作、智力的发展,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竞争意识强烈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因而生活、学习中的不安全隐患也随之暴露。 本文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实践教学活动、日常生活及家园合作方面来研究大班幼儿的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的方法,提出幼儿应当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和简单的应急措施。
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幼儿园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根据统计,幼儿意外事故是这几年来幼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大班幼儿年龄都在5-7岁之间,这年龄段孩子由于身体、动作、智力的发展,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竞争意识强烈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大班幼儿更容易暴露在危险之中,意外伤害也随之发生。为了保证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笔者从如何在教学、日常、家园方面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把安全问题和领域内容结合起来,实现各种教育的整合。
教师应该抓住每次机会让幼儿接受安全教育,懂得自我保护。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大班上学期音乐活动《三只猴子》这是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本次活动含有深刻的安全教育契机,于是我抓住这次机会,引导幼儿认识:不能像三只猴子一样在床铺上跳来跳去,如果在床铺上跳来跳去,摔下去的话,就会受伤流血。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笔者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乱跑乱跳的现象减少了。实践证明,幼儿对这些常识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后,在生活活动中幼儿也会加以运用。
二、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开展安全教育。
1、大班幼儿由于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发展,喜欢自己动手或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幼儿缺乏对危险的预测能力,同时又喜欢摸摸碰碰,极易发生危险。在笔者的班级中有几位幼儿喜欢帮老师盛水,但在盛水的过程中,幼儿总会盛的很满,一不小心很容易滑倒。这就存在两种的解决方法:1)让幼儿不去做危险的事情,限制幼儿的行为。2)鼓励幼儿的行为,教会幼儿一些避免危险的措施。两者比较,后者不但没有限制幼儿的行为,而且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大部分会选择后者,教给幼儿安全常识:在盛水时,请幼儿把水杯放在水龙头的底下,不要盛太满,走时要慢,要端稳,这样水不会洒出,就会避免幼儿滑倒。
2、随着大班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进餐时喜欢开玩笑,边吃边讲。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日常的进餐前将一些安全事故告知幼儿,比如某某幼儿因为吃饭时边说边笑不小心将食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的事例。这就让幼儿掌握了吃饭的良好习惯:吃饭不说话,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教师在幼儿每次吃点心时都要不断的重复,让幼儿在教师不断的提醒中掌握。
3、户外运动是幼儿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运动,也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事故的多发点就是户外场所。大班幼儿身体、动作技能的发展,且竞争意识强烈,喜欢在活动时推挤,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比如在玩滑滑梯时,笔者在幼儿玩之前进行有关滑滑梯的安全规则教育,让幼儿意识到玩滑滑梯时应该是一个一个的滑,不推挤,或者让幼儿自己讨论在玩的时候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高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与幼儿共同建立规则。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旁提醒,让幼儿时时注意安全的防护。楼梯也是事故发生的频繁段。大班幼儿由于身体动作的发展,上下楼梯时总喜欢跑,或顺着扶手往下滑,一步多个台阶,拥挤推人,容易造成伤害。笔者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不时的重复,教育幼儿上下楼梯的规则:一步一个台阶,不拥挤,不推人,不在楼梯上跑,遇到楼梯有很多人时,要先让别人。或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不安全行为,放影片等让幼儿观察情景。
三、家园合作,共同开展安全教育
幼儿较多的时间是和家庭成员在一起的,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越来越多的家庭由于父母加班、忙等各种原因而把幼儿一个人留在家中,如果幼儿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这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笔者实践的班级中有些家长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幼儿的好奇心和冒险心理没有防范,极易导致意外的发生。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笔者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时,还利用各种形式提高家长意识,改变家长观念,如家长会、家园联系栏、接离园的谈话活动等。如果在家中没有同步的开展相关防范措施,幼儿的生命还是遭到威胁。所以说,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
四、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及方法。
许多家庭中父母总喜欢担负起幼儿的安全责任,限制幼儿的种种行为。而大班的`幼儿由于个性且处于好动、好玩、好探索的年龄,幼儿往往不听从家长的话,对家长的劝说置之不理。同时社会上的不安全隐患也无处不在,拐卖幼儿等现象的存在,所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了解安全知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大班幼儿智力的逐步发展,幼儿的记忆力也在发展。懂得保护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器官,不随便和陌生人走或吃陌生人的东西。懂得拨打急救的电话110、120、119等。
二)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
火灾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发生火灾时应如何逃生。比如在着火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嘴巴,要关紧门窗以防火蔓延,懂得拨打119。在教学中进行一些演练,让幼儿获得实际经验。
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看着无数的幼儿丧失生命,我们无不为之痛心。如果学校在平时大力的加强安全教育,进行有关的演练,幼儿及小学生的伤亡也会降低。所以说在幼儿园中进行有关地震的安全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幼儿传授相关的安全知识,教会幼儿如何自我保护:比如在地震时,不要心慌,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要知道房子的紧急出口,要迅速跑到外面空旷的场地,避开建筑物、危险物。
四、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大班是小学的重要的过渡时期,大多数的幼儿园及教师只注重幼儿知识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安全教育的实行也没有落实到底,对安全教育的力度还是远远不够。有的教师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使幼儿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幼儿的生命也得不到保障。笔者认为应该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的资源共同来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学校向家长传播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开展,学校也可以呼吁社会共同的来参与。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
2、柳惠英,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
3、高吉胜,浅谈幼儿安全教育,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11-21
4、曾小莉,幼儿园幼儿的安全保护和教育,贵州教育,2007,15.
5、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3,12.
6、郭丽,浅议学前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08.
7、茅秀君,幼儿园意外事故的成因与对策,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8、曾燕波,儿童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5,11.
9、温世平,防止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2
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提高,仅仅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已经不是未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优秀教育人才。其中音乐技能在中职学前教育人才综合素质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目前来看,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教学模式、方法、内容与培养目标难以达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现代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的音乐教育体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教学理论中,音乐教学的观念和体系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论强调从原本性出发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理论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等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1.1多元性。在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中不断引用“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是将多种元素性的艺术行为有机地组合成为一种作品,使该作品具有多远教学的意义。所谓的“原本性”是指充分利用音乐表现方式中的所有元素,其中包括音乐的艺术性、技能性、元素性、教学材料的元素性、教学模式的元素性等。奥尔夫理论下采用的教材通常在形式上十分的简洁、朴实,音乐素材贴近生活,不多带华丽的装饰。例如,采用五声调式旋律更让学生容易上口,采用固定节奏不断反复并且简单的音乐素材等。
1.2综合性。在奥尔夫的音乐理论中,原始的音乐形式并不是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割裂的,而是与语音、舞蹈等表现形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丰富、综合的`艺术形式。正是考虑到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性,奥尔夫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也强调活动形式和类型的综合性,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十分多变丰富的。如将舞蹈、游戏、故事、表演等融入音乐中,再进行整体的配乐编排等,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与音乐相互密切联系,但是不是直接进行音乐的技巧性灌输。这充分体现了在音乐教育中,综合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培养了学生音乐在各个艺术表现领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的意识。因此,奥尔夫体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综合性的音乐教育形式实现对学生的培养。
1.3即兴性。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理论中,即兴创作被看做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最具有自由性的一种创作形式,是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即兴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肢体表现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理解和领悟音乐的艺术魅力。通过这种即兴演出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还不断的进而引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强烈的求知欲。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应用方法
2.1突出综合性,展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特色。音乐教学在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而是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课程中,单纯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音乐的技巧必然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埋下隐患,使得培养出来的艺术教师没有艺术性的教学方式,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记忆音乐的公式,没有了音乐的艺术感。结合目前的教学状况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目前的中职音乐教育课置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课程内容单调、教学层次不够分明、学科综合性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较弱等问题。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为中职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教学理念强调的是提倡学科的综合性,十分符合当前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要求和特点,能够有效的提高中职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完善音乐教学体系,并提高其可操作性。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多种教学方都得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
2.2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与本土性音乐结合起来。中职音乐教育不仅承担着为培养优秀的幼儿音乐教师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民族音乐的责任。过于重视西方音乐文化的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民族音乐这一财富。
2.3用即兴演出性培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学中最重视的是素质教育,其中最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领域中,为满足未来幼儿教育对高素质师资力量要求,中职教育者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理念,教师应该应该重视即兴演出的能力。因此不断培养中职学生的即兴演出能力,对于今后的幼儿创新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3总结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通过实践的方式,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接触音乐,培养音乐的艺术感,从而热爱音乐,寓教于乐,老师和同学都是音乐教学的主体。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内容上不局限于音乐,在目的上不是单纯的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而是对提升学生对艺术的喜爱,和对艺术的创造性。
作者:屈竞 单位:河北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淑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应用[J].教育观察(中旬),20xx,(5):41-42.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3
摘 要:农村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国家教育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然而,近几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上出现滑坡现象,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分析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策略,不断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 键 词:农村;学前教育;重要意义;问题;原因;策略研究
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以及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从而为广大农村以及低收入人群提供均等的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到目前为止,我国3~6岁儿童有8000万左右,人口数几乎与整个欧洲国家儿童数量相等,然而,接受学前教育的比率还不到65%,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十分落后,其发展水平远远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儿童受教育的需求。为了能够突破这一瓶颈,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规范化以及普及化,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农村儿童获得早期的学习经验,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由于儿童早期具有较大的学习潜力,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今后的学习。由于幼儿自身具有的身心发展规律,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原有的内在动力,形成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据相关调查发现,一个人今后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早期接受的教育有关,正如国外学者帕里斯库长期对学前教育进行研究发现,有学前教育与没有学前教育的人员相比,前者更加喜欢上学,愿意使用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学习上,有着较强的上学欲望,较少的发生反社会行为等,由此能够证明,早期科学的学前教育,有利于儿童获得早期学习经验,从而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有利于农村家庭和睦,促进农村社会健康发展
我国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为促进农村政治、文化以及教育的全面发展。针对此项目标,更应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尤其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大批农民工纷纷离乡来到城市务工,就产生了新的弱势群体DD留守儿童,这类儿童的学前教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就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教师以及学生来弥补这类儿童与父母关系的缺失,解决其受教育问题,这样一来,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3。有利于提高农村基础义务教育,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从目前看来,我国城乡教育差距比较大,尤其是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习惯的养成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远远低于城市儿童。加上农村条件较差,幼儿自身没有得到一定的发展,通过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农村基础义务教育,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二、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农村学前教育处于发展的边缘地带,各种因素共同制约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缺乏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
良好的教育教学管理是保证教育正常实施以及提高教育水平的基本保障,要想实现良好的教育以及教学管理,必须具有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并且将这些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然而,农村学前教育在这两个方面都比较缺乏。一方面,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多为居民用房,加上紧挨着厕所等环境较差的地方,没有一定的卫生保障,安全卫生制度根本无法得到落实,以至于幼儿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尽管有的幼儿园已经配备有相应的毛巾或者喝水杯,但是在消毒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幼儿的饮食卫生得到不保障,一些饮食管理条例几乎形同虚设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另一方面,还有部分幼儿园并没有建立相关的饮食卫生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使得学校在这些问题上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2。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内容呈现小学化倾向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活动严重违背了幼儿生理发展规律,对幼儿未来的学习以及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压力。首先,从教学活动来看,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大多来自于教材以及家长的要求,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小学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鉴于此种目的,提高孩子的“读、写、算”是家长对幼儿园教师设置教学活动的要求。幼儿园教师为了实现家长的目的,十分注重语文、数学课程,设置为必修课,而对于音乐、舞蹈以及美术课程只是业余课,可有可无。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幼儿园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为“教师讲,幼儿听”,其动手操作以及实践参与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对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游戏比较少,从而使得幼儿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最后,教材的不规范。很多农村幼儿园教材没有统一,大多是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制定的,没有与幼儿的身心健康相结合。尤其是还有教师选用一年级的教材作为幼儿园的教材,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幼儿学习汉语拼音,数学计算以及读写汉字上,严重影响了对幼儿的因材施教,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3。学前教育的办学设备较差
首先,幼儿园室内面积以及室外活动场地较小。根据我国的相关条列明确规定幼儿的活动室与寝室应分开设置,同时活动室的使用面积应大于54平方米,如果活动室与寝室不分开,其活动室面积应为90平方米。然而,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的幼儿园室内以及室外活动面积没有达到预定的标准。有的幼儿园甚至没有专门设置室外活动场地,不利幼儿的`活动。其次,部分农村幼儿园的园舍建筑不符合规范,存在很多隐患,甚至使用一些空置的农房,建筑上的不达标带来的安全问题比较多。最后,教学设备较为落后。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设备比较简陋,缺乏适宜的玩具,连最基本的滑梯以及蹦蹦床都没有,即使有,也大多缺乏检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还有很多幼儿园教室只是配备了几张桌子以及椅子,例如一些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的设备几乎都没有,很多学生与外界的接触较少,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4。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不高,流动性较强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多以职业中专或者职业高中毕业的学历为主,这类人群缺乏专业的训练以及学习培训,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掌握的不够扎实,在师德心以及责任心上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强度比较大。一名教师往往身兼多职,扮演多种角色,主要有教师角色,园长角色等,甚至还需要扮演炊事员角色。这样也间接的导致了教师没有足够的经历投入到教育上,不能够全面的照顾到每一个幼儿。最后,由于幼教处于教育体系的最低端,很多教师不愿意从事幼儿教师这一工作,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较低,待遇福利较差,幼儿教师的工资一部分来源学生上交的部分学费,另一部分来源镇村的补贴;教师不仅没有医疗保险,而且还没有养老保险等,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幼儿教师流动性大。据相关调查分析,如果幼儿教师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几乎所有没有编制的教师都会选择跳槽,去从事其他的工作,这样一来,势必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更加不利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使儿童能够生动活泼的成长,以及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采取适宜的政策以及措施,使农村学前教育摆脱当前困境。下面主要从政府职责,教学方法的改进,办园设施的改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四方面进行论述:
1。明确政府职责,加强管理
(1)明确政府职能,落实职责
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农村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必须明确政府职能,落实相关职责。明确“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及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将各级乡镇中心园建设职责得到落实。特别是县级政府应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幼儿园进行局部的调整,统筹规划,真正地将政府职责落到实处,确保农村幼儿接受正常教育。
(2)突出教育部门的作用,加强与地方教育的协调
教育部门不仅是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而且还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保障。因此,应充分发展其主导职能。例如负责农村幼教工作的业务指导以及教师的培训工作;对于幼儿园的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制定相关标准,实现分级管理。同时,加强与地方教育部门的配合,从管理体制上真正的实现“齐抓共管”的局面。
(3)制订监督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根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县教育部门应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网络,确保农村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幼教管理机构,行使管理职能,实施对农村学前工作的专业化以及具体化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规模以及发展速度,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农村学前教育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以及指导,使之建设科学以及合理。对幼儿园的登记制度,停办注销制度进行严格规范,尤其是在师资配置、教学常规以及课程改革上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改进教学方法,形成特色的农村地方教学
(1)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幼儿的天性就是游戏,在轻松以及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到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例如:可以通过一年四季的更替变化作为主旨,结合传统农村节日,在园内以及园外开展相关游戏活动,实施“郊游”或者“种植饲养”等活动,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参与性。
(2)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其教学内容
农村是贴近大自然的地方,存在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孩子回归到大自然中,更加适合幼儿的发展。由于幼儿与大自然是相通的,在大自然这种环境中,幼儿的思维以及身心都能够较容易融入其中,孩子的全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拓展筹资渠道,改善办园设备
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终身学习的开端,因此,办好学前教育不仅关系着亿万儿童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国家以及民族的未来。鉴于此种原因,一方面,不仅需要政府加强其教育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还需要开拓多方面渠道进行资金的筹集,这种方式也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农村幼儿园投入一定的经费,就有能力购买相关设备,如多媒体、电脑以及娱乐设备等,从而满足广大幼儿对教育的需求。政府在投入一定经费的同时,还需要坚持“多渠道办园”的政策,以农村办园为主导,吸取社会上的资源共同办园,例如:利用捐款办学,合理收费等措施,来增加幼儿园的经费投入,为农村学前教育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
4。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地位以及待遇
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以及福利是制约幼儿教师质量的重要因素,鉴于此种原因,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对农村教师水平进行改善。首先,建立幼儿教师工作保障以及收入机制,将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纳入到财政体系中,确保有编制在岗的教师能够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待遇。其次,给予教师医疗卫生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失业保险等,进而提升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最后,加强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提升其业务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
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师一职。
总而言之,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必须从社会、学校以及教师这几方面着手,同时还需要使家长以及教师转变观念。根据幼儿自身发展规律以及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内容,摆脱小学化教学,让农村幼儿回归到自然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开展具有地区特色的办学模式,真正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最终带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青。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J]。教育探索,20xx(9)。
[2]刘妍。关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xx(11)。
[3]但柳松。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xx(3)。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4
摘要:
教育公平一直是人们所倡导的平等的观念,然而,我国的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就目前的现象来看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上。分析城乡学期教育发展的差异,从而能够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为了农村的发展以及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措施
1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因素
我国的教育公平一直倡导从起点到结果的公平。这其中包括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和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都实现教育的公平。但是,由于城乡之间的地域差异以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育起点的不平衡
起点教育在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尤其是在入园的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幼儿园入学的数量就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发展,同时农民群众对于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也有了一定观念上的转变。但是就城乡比较而言,农村幼儿目前就读幼儿园的数量还是较少,这主要是源于简陋而自筹资金开办的幼儿园教育问题。
1.2教育过程的不平衡
学前教育过程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资源情况下,师幼儿是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建立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低下,师资水平低,流失现象严重,导致专任教师缺口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受到幼儿园待遇的问题上,从而造成了农村的幼儿教师较少,尤其是几乎一个幼儿教师要负责好几个班级,从而使得农村的教育过程远远低于城市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师在数量上的缺乏是导致教育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1.3教育结果的不平衡
农村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决定了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推进不能以新建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为唯一途径。[1]城乡幼儿教育起点和过程的不平衡直接影响了教育结果的不平衡,尤其是体现了幼儿在入学的准备上。农村幼儿不仅在受教育机会和年限上远不如城市幼儿,而且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过程和质量更是无法与城市幼儿相比。
2造成城乡学前教育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2.1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
学前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使得农村的经济处于长期的滞后现象中。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家庭的收入水平,从而对于劳动力较弱的家庭中所支付的费用就十分困难,从而造成农村家庭无法支付大量的.幼儿费用。但与此同时,硬件资源的持续投入仍然需要,特别是乡村幼儿园的硬件条件仍有待大力改善,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有待大幅度增加。[2]
2.2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差异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匮乏,尤其是我国教育部门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从而使得农村的学前教育难以发展。这种经费的投入和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城市的教育资源本来就高于农村,而面向社会支持的更多。从而使得城市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从而出现了严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只有强调对学前教育公共财政进行公平导向的合理分配,理顺投入机制,才能确定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将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给最需要帮助的群体。[3]
2.3教育师资力量存在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得更多的幼儿园教师不愿意上偏远的农村任教,这就间接了造成了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有限,尤其是在专任幼儿园教师和城镇相比,职称问题以及收入水平的因素都造成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教育师资力量的稳定性。从而长久下去就会引起学前教育在师资力量上的不同。
3促进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
3.1普及农村学前教育
在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要从教育的起点即普及幼儿教育开始,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大力推进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上,从而才能够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数量,以此来保障每个幼儿都能够接受农村教育的机会。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构建教育公平视域下农村幼儿园课程和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确保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在学前阶段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保障城乡学前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3.2优化城乡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
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的资源配置能够为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供有效的保障,尤其是从改革城乡之间的人力和财力方面,能够使得政府更多的是关注政府的需求,从而才能够在学前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办园条件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学前教育在物力资源上的均衡配置。
3.3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的监管
学前教育的平衡性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当学前教育儿童在教育资源上实现公平时,并不等于学前教育就实现了公平,这需要在保障儿童获得基本的受教育权利上,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前教育公平。
4结语
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发展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随着国家对于城乡学前教育的关注,尤其是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缺乏的情况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减少农村的压力,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从幼儿园的成长环境出发,要实现城乡教师的资源合理的配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
一、抓住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 年)》中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奖补”的政策推进,为农村学前教育提供了政策与资金保证,也为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受到“三支一扶”等政策的影响,大量大学生来到农村,支援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地方政府需要进行配合,因地制宜,制定与地方发展相一致的政策,并合理利用政府供给的资金、人力资源,构建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学前教育机构,为农村地区的儿童提供便捷的学前教育条件。
二、充分利用农村乡镇幼儿园的辐射作用
乡镇幼儿园是农村地区幼儿园或者说是学前教育的风向标,对于下属村镇具有辐射作用。农村乡镇幼儿园的特点在于建立时间久,有国家的扶植与支持,并且有一定的农村教育经验。尽管乡镇幼儿园对农村教育的影响有限,或者说辐射的区域有限,但是,对于下属的各乡镇而言,乡镇幼儿园与农村教育机构联系具有示范价值,能够为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做出极大的`贡献。首先,农村乡镇幼儿园在建设方面对农村学前教育具有示范作用。乡镇幼儿园能够传递自身多年的建设、发展经验,即如何将地区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教育优势;其次,乡镇幼儿园能够传递自身的教学经验。由此可见,乡镇幼儿园必然成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中转站。
三、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的宣传工作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都存在着教育意识淡薄的现象,这与地方经济发展、教育水平低下以及资源的匮乏等相关联。加之农村地区,受到一些传统保守观念的影响,学前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启蒙教育观念在农村地区尚未普及。因此,想要在农村地区加强教育宣传工作,首先,就要从观念上进行宣传,使人们在根源上认知到教育的意义,尤其是学前教育的意义。其次,地方政府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地方政府应带动农村干部、党员等,不断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深入到农村地区对村民进行教育宣传,逐渐提高村民的教育意识,使村民认可学前教育,并且愿意配合学前教育的展开。最后,借助于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教师、志愿者等,在农村开展宣传活动,使村民们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接受并认可农村教育。
四、优化教师结构
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农村学校的教师分为两种:一是农村当地的教师,二是大学生等城里调来的志愿者等,他们共同构成了当前农村地区的教师结构。当地教师的地区性经验,包括对学生的熟悉程度,对当地方言、生活习惯的了解等;城里教师能够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等。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当地学校要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教师多数是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农村,必然面临着周期短、流动性大的问题,因此,加强当地教师的培养是教师体系建设的重点。
在整个教师体系建设中,不仅要依靠两类教师自主地配合展开工作,也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对乡镇辐射下的教师进行系统的集中培训。而培训人员的选择可以是聘请的专业教师、优秀幼儿教师等到乡村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远程授课模式展开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师结构。总之,农村地区受到地方经济和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发展较为缓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农村幼儿教师也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结合农村孩子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做到幼教化和学前化,努力探索一条农村学前教育的新路子,缩小城乡之间的距离。因此,我们要找准发展路径,把握政府政策,抓住发展机遇,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全面、稳健发展。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6
本学年,在学校园长和各位领导的悉心培养与指导下,以及各位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少的进步,为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利今后工作学习,特自我鉴定如下:
工作学习上,积极参加学习,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幼儿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虚心接受老教师的帮助,在幼儿教育这一块领悟了许多,在处理与教育小朋友的方式与发法中,又游刃有余许多了,许多事情的解决都变的轻松,这一切都离不开领导与同事的帮助!
校园生活上,艰苦朴素,与同事和睦相处,与小朋友一块玩乐,在玩乐中教育孩子,感觉寓教于乐,更能适合孩子的.思维.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教育孩子的处事能力与知识获得,吸取了不少经验与方法!
不足的是,自己在性格上还有点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幼儿教育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课目,争取让自己变的活泼一点,外向一点,在工作学习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7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良好的小学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后期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在受教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师德是教师的个人素质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品德、个人意志力、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师德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调查研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斯霞、丁有宽曾经对吉林市的小学生个性发展做了调研,他们从吉林市内多个小学中随机选取30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变量控制法,研究各个因素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其中,自变量包括教师的性别、教师的年龄、教学环境、教师师德等,因变量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学习兴趣等。整个调查研究过程分4个步骤,首先,在自变量的其他3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观察分析教师性别变化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分析自变量中其他3个因素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教师性别、教师年龄以及教学环境发生变化时,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的学生数量都在10%以下,而当教师师德发生变化时,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的学生数量分别为47.2%、51.31%、43.0%、52.45%,由此可见,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个性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2 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其对教师持有一种膜拜的态度,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参照老师的做法。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尊重并更好地陶冶学生情操,而那些不注重职业道德建设的小学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也不会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师德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长,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楷模,小学教师在孩子们心中打下的烙印是比较固定的。教师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等都会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深刻、永久的影响,所以,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
2.1 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教案和板书的整体美观性特别注重,在教案书写和板书安排方面,教师的字迹都非常工整,而且内容非常条例规范,受到这种教学工作态度的影响,那么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作业书写也会认真,卷面整洁,并能按时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很多细节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眼神、表情、手势、语调、演示动作,课堂气氛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都有着必然的影响。学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形象载体,透过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了解到教师的优劣程度。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注重细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2 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
教师师德反映了教师的思维品质,它将影响到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说来,教师“精细”的教学风格,促进着学生把握事物特征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趋于成熟,从而造就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具有一丝不苟的良好品质,教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引导着学生联想能力趋于周密,从而也造就了学生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的思维特征。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思维方式和思维创新,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有创造性思维的老师,则会对某一事物从不同寻常的角度和多个方面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式地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对某一问题的解答产生不同寻常的结果。如果老师不注重思维品质提升,而始终保持着传统刻板的教学思维,那么学生在学校里时刻就会感到一种压力,他们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敢偏离教师的做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会受到严重阻碍。
2.3 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对于其教学风格的塑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上述可知,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必然会对小学生的道德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的个人品德往往可以触及到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和谐地统一起来,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把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随时随地融于知识的传播和治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知识情操,纯朴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和人民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都会在无形中受到熏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在塑造自己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到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营养。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模仿,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
3 小学教师师德修养途径分析
3.1 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
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在小学教育发展中,应该将师德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将爱岗敬业、尊重宽容、团结和谐等理念进行倡导和发扬,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定期举行交流大会,将有效教师的师德事迹进行宣传,以此来激励更多的教师,使教师师德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
3.2 健全学校师德教育制度
首先,应该将师德教育列入学校制度化的工作日程,学校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内容,师德教育不仅仅包括教师的个人品德教育,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思维能力培养、教学风格塑造,以此来塑造小学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3.3 加强自身修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耐心积极地引导,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完善的个人品质。其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4 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师师德建设,首先,要建立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师德教育制度。最后,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其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素质。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8
【摘 要】好的环境,能得到好的教育;较差的环境,孩子也能得到好的教育。
问题在于你怎样教育和在何时教育,环境好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本文论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在我国的现状,以及本人的一些建议和对国外学前教育的一些趋势。
【关键词】学前教育;现状;趋势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作了很多的投入,而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个方面。
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
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
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3.学前教育对生理的价值
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
二、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现在幼儿的启蒙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人们往往只注重培养幼儿的智育,忽略了劳动教育、集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教育,有的家长和教师所追求的往往是幼儿识字的多少,计算技能的.强弱,会背若干唐诗,套弹唱几首歌;还有的家长甚至利用双休日继续为孩子补课,让孩子学弹琴、学书法等等。
而在幼儿园里也一般开设六门课程: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术、音乐。
极少数幼儿园只在大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而且即使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也常常是脱离幼儿的实际,以空洞抽象的说教代替德育工作,使德育流于形式。
这就是幼教实践中存在的“重智轻德现象。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独生子士的家庭越来越多。
在大、中城市,独生子士的人数占到幼儿总数的95%以上.而且比例连年上升。
由于是“独生”,孩子在家中位于中心地位,这就容易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霸道,爱发脾气等缺点并且由于家庭中缺少同年龄段的伙伴,导致不容易学到与人相处的方法。
不少幼儿在幼儿园里或是邻居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就显得不合群。
这些都是幼儿园和家长应该重视对幼儿施行“爱集体”教育的客观要求。
并且现代的幼儿劳动观念差:目前在一些家庭中,孩子一出世,就成为家中的宝贝疙瘩、中心人物,根本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
让孩子长期过着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家中像是“小皇帝,小霸王”,使孩子养成懒惰、自私、惧怕困难、优柔寡断等环习惯,严重阻碍幼儿的发展,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还有很多幼儿园教育还存在着“小学化”的偏向。
小学化教育,就是幼儿固套用小学教育的模式进行施教。
小学教育是以教学为主,游戏辅助教学,提高教学兴趣;而幼儿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在玩中学,两者有很大区别。
三、个人观点和建议
1.幼儿德育教育
(1)爱集体教育。
教育幼儿有的集体意识,比如要让幼儿知道自己所在班是一个集体。
习惯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萌发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还应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使他们具有初步的人道情感,进一步使他们做到个人行为不妨碍集体。
还要使他们学习解决彼此争执,学会恰当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言行,有最初步的自我教育能力,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霸道、爱发脾气的缺点。
(2)爱劳动教育。
应使幼儿有参与简单劳动的兴趣和最初步的独立意识,有自我服务的愿望和基本的自理能力,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3)爱国主义教育。
幼儿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客。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幼儿期就开始施行,要注意发挥周围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如老前辈、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置、科学家等对幼儿的榜样诈用 要充分重视各种社会信息对幼儿的影响。
(4)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教育。
教孩子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教他们对他人关心、尊重的情感,教会幼儿如何帮助别人。
2.幼儿品德教育
(1)“愉快教育”代替“小学化”教育。
幼儿是好动的,好游戏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游戏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目的,通过游戏完成教学内客,或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或让幼儿掌握处理事情的技能,或让幼儿进行竞争、想象、模仿等,幼儿教学啦颊打破教条的课堂教学,真正坚持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动静相宜的原则。
(2)以适当的“挫折教育”代替“成功教育。
幼儿喜欢动作,更喜欢成功。
喜欢成功是幼儿的共性特征。
没有一个劝儿不喜欢看赞许的目光,不喜欢听热烈的掌声。
我们在课堂上就经常用掌声、小红花等进行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在实践中有一定的优势。
四、国外学前教育的趋向
1.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
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
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励运动。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2.各国学前教育与机构都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
瑞典的学前教育机构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
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让孩子畸形户外睡眠、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应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抚育。
同时,他们相信幼儿都具有自己构建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让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选择度,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重视游戏清静的创设,重视自由游戏
使孩子通过游戏自由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即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五、结论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季湄.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1999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xx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9
前言
每每看到网上报道某地区某校某教师侵犯小学生,某教师惩罚学生方式不妥致学生受到伤害,某地区学校学生食物中毒或学生自杀的新闻事件……作为一名培养小学教师的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我的心在滴血。虽然我痛恨网上报道的这些负面的新闻事件,但这毕竟是令人痛心的事实。
因为工作的需要,我有幸到国内一所重点高等师范院校进修。在进修期间,进修学校的一名学生不小心把我的脚烫伤了,可是,在我治疗期间这名学生居然对我不闻不问……更令我吃惊、伤心的是,这个烫伤了我的脚的学生对我说的那一番话:“我们这一代就是这么自私,我精神上也有很大的压力,我顾不了你的感受,这是100块钱,这个够你后期治疗的了,你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后遗症……”要知道,这名学生可是国内重点、一流师范大学培养的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啊!
“师范教育好比工业之中的重工业,机器中的工作母机,它是国家教育建设的根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师范教育作为实现普及教育和培养建设人才的工作母机,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这名国内重点师范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所说的、所做的不得不引起本人对教师教育的思考,尤其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对小学教师的培养,以及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培养与建设。因为小学是儿童养成习惯、打好基础的阶段,小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本人认为对于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德育的培养与建设,师范院校起着基础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由于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迅速发展,高等院校创办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大专学历、本科学历乃至研究生学历的小学师资,对不断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优化小学的教师队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每所高校都把德育看得很重,还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德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本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部分职前教师品德低下的现象,是因为我们的德育有些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理解范围,有些甚至是“假、大、空、远”,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或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容易形成各种不良习惯,最终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导致他们在为人处世时会表现出不尽如人意的一面,这又导致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和不满。我们的德育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空喊口号,应该是在“爱自己”的基础上,从“小事”“简单的事”来体现的,是处处可见、时时渗透的,它需要榜样人物的引导,需要每个人以道德为准则,以法律为约束,以身作则来要求自己。本人根据亲身经历及工作的经验,试从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面谈谈自己关于小学教师职前师德培养的建议或想法。
一、优化小学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是高校办学的主体,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等院校的生存之本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校首先应该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教学水平,并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的教师队伍。高校的教师,尤其是师范院校的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未来的教师。
二、以实践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模式
现在有的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做得特别好,如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但有些院校还有待改进。这里本人提出一些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想法。
如在开学之初的两周军事训练后用2-3天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请来小学校长、名师、专家学者,介绍小学教育教学现状、经验、教改与发展及对未来师资要求,使学生产生专业向往,并树立以优秀教师为榜样,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责任感,为养成良好师德奠定基础。
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至第四学期,通识课与基础课课时较多,这一时期主要学习理论课与专业基础课。有些理论课理论性比较强,要适当地与实践结合,如聘请小学校长、名师做讲座,或聘请小学校长、名师到大学任教,还可以组织学生教学技能大赛、参观名校教学展示活动、地区教学名师的学科教学竞赛等,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理论的重要性,感受到基础课的实用性,从而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自己将来的职业,为将来成为教师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及职业道德基础。
第五至第六学期主要以见习为主,第七学期以实习为主,专业课和基础课相对较少,课程主要开设教学论、课堂管理等,为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做准备。在见习或实习时大学要与小学共同进行。这期间要有专业的带队教师和优秀的小学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学校生活,参加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教研工作,参与学校及班级的其他活动。在见习和实习期间,专业的带队教师和小学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们看到榜样的作用,看到在真实的学校及常态课下,我们的教师如何关爱学生,而学生是如何可爱,如何地对知识充满渴求,他们是多么地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点拨,由此培养了师范生对自己专业的爱、对教师职业的爱、对学生的爱,这也就对他们的职业道德产生了影响。因此,大学的带队教师和小学的指导教师要用行动使我们的师范生感受到教师的.职责与荣誉,从而养成良好的师德。所以在见习和实习时,一定要挑选富有责任心、爱心和职业道德的教师来担当带队教师。
三、师范院校加强与小学合作
众所周知,小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一方面小学教学需要来自大学的学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小学是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与大学共同培养和指导师范生专业成长的职责。因此,师范院校应加强与小学合作,建立自己的学校基地,加强彼此的了解和互动,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在这一方面有的师范院校做得比较成功,如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但对于一些地方院校来说,与小学合作仍存在各种困难,还有待于改进。本人认为在建立学校基地时要选择一些条件艰苦的小学,当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去这些条件艰苦的小学见习、实习的时候,以现实的案例教育那些即将为人师表的学生,使他们的心灵有所震撼,从而培养他们的师德。同时,师范院校的教师也可以在这些小学参与教师研讨活动,组织实习生讨论,或根据实际需要在小学的课堂中执教或支教,一方面为这些学校的小学教师带去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改善了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也把这些小学教育教学的各种问题反馈到大学,加强大学对这些小学真实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反思,改进教学策略。
此外,呼吁国家和相关部门关注这些条件艰苦的小学,呼吁我们的大学生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艰苦地区的孩子到这些学校去支教。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磨炼大学教师的意志,提高大学教师的师德。同时,这些学校优秀的小学教师也可以在大学选修课程,更新知识和观念,参与大学教师的科研课题,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并反思教学,使自己处于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甚至可以将优秀的小学教师聘为大学的兼职教师,将生动的教学实践经验带入大学课堂。这能够让小学教师看到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他们的职业感也会更强,从而也间接地培养了他们的师德。在校的大学生可以感受到优秀教师的风采,同时也可感受到只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学生,努力工作,最终就会得到认同并有所收获,获得精神上的快乐,从而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职前德育,为形成良好的师德打下基础。
总之,德育是处处渗透的,不是一两门课、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不是一个榜样、两个榜样就能起到作用的,它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同时也需要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在其位,谋其政”,让我们每个教师都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孩子做点有意义的事吧!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0
题目:引导农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如今大多数农村幼儿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宠着惯着滋生了很多不良的行为和习惯,要想引起家长对行为习惯的重视,就要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家园共育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来培养农村幼儿行为习惯。
关键词:引导农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了解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的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要想培养好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一、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了几个字,谢了几个字,算了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 不 ,同时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 一 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 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 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
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 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
这次在武汉 影子教师 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了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
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 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 。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三轻 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 三净 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 三八 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 六一 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 七一 爱党的教育等等。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三、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适合中大班幼儿),要让孩子自己说 我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
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 杰出人物好习惯进行榜样教育,身边的成人也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需要持久的训练,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好习惯的养成。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评估表扬,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情随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
作为一名农村幼儿老师这次有机会参加 20xx国培计划 的学习,让我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武汉永红幼儿园 影子老师 跟岗实习的一个月里让我受益匪浅,永红特别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幼儿的教育也应该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和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辛勤付出,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轻松。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 侯桂兰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xx年
《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xx年
《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1
[摘要]:幼儿正处在创造力的启蒙时期,教师应更新观念、重视在各种活动培中幼儿有真正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是一种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通过角色游戏活动,幼儿从中能获得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创造力。充分发挥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开展角色游戏中要以遵循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来体现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从而来实现幼儿教育的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 主体性 角色游戏
在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超过任何代,这种整体素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且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可以说,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角色游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体现了幼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教育中的作用
(一)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主动去学习
能动性是构成主体性的根本特征,人的能动性是和动物消极适应环境的被动性相对而言。能动性表现在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改革客体,人是主观能动的,幼儿也不例外。能动性强的幼儿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作出积极的反应,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角色游戏中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去探索去创造。游戏前让幼儿自己去探讨确定游戏的主题,主动构思主题如何去延伸,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戏就能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开展下去。如:游戏“超市”,就是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情况下产生的,他们本来对现实生活中的超市就非常好奇,很想像爸爸妈妈那样去买东西,像服务呐喊那样去卖东西。所以孩子们的积极性特高,主动为超市取名、布置环境、制定工作人员职责等等,教师在一旁适当地给他们出谋划策,他们玩得可开心了。那一次的
游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探索,获得更多的成功,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角色游戏能促使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
社会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个体不接受社会,不学习和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所需求的规范、规则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幼儿来到这个社会,就必然要学习这个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种规范、规则和方法,学习这个社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如何称呼他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对待事物、如何处理问题等。
角色游戏是最能体现幼儿的社会性,角色间的交往在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快餐店中店员必须要主动去招呼顾客”,热情大方地介绍有什么吃的,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开好店子。在游戏过程,就连班上最不爱说话的幼儿,在这里当顾客也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要吃什么,可见,幼儿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与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主动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主动克服困难
我们把重视因势利导、启发想象、引导创造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称为诱导天使的灵感。一个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的氛围,可引导幼儿的想象,产生创造的欲望。在幼儿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利用角色游戏是教师营建这种氛围的关键,因为想象、创造是角色游戏的特征。在游戏中多数是以物代物来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丰富,幼儿选择余地越大,想象、创造的空间也就越大。如餐厅的顾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讨论中幼儿提出可以用泡沫切成一块一块,涂上颜料来替代牛排,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困难。又如:菜场的顾客要买“海带,可正缺货,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寻找合适材料(如纸条或布条)来替代或制作,由此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二、角色游戏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原因
考察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这是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原因。不少教师严然以教育活动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关系、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又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结果,角色游戏成为了教师导幼儿演”的表演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上述种种,突出地反映为孩子还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孩子的主体性是一种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岁是孩子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黄金期。但决定其能否发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内因,没有孩子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与自身自然存在的主体性的释放,教师再怎么卖力对教育活动进行发动”也是没用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条件;教师如果取代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主体),视幼儿教育活动是一种我教你学”的过程,必将限制孩子主体地位的到位与主体性作用的释放,其主体性的发展尽管有其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难以真正成为现实。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幼儿是游戏主体的思想,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角色游戏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交往、大胆表现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创设环境,投放开放性的材料来影响孩子主动地学习。在环境创设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在超市的游戏生成后,教师就问幼儿:”我们可以在哪个位置开超市,需要怎样布置?”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建议,在活动室外的走廊里。可以设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还有收银台,如果人少就一个,如果人多就设两个。等等,每次的游戏环境创设时,教师总是让幼儿说一说怎样布置新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参与收集材料,参与制作游戏材料,参与环境的创设,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参与的积极性更强烈。有时我发现孩子们玩了几次后,对原有的游戏区兴趣不大,于是在讲评活动中,教师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个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创造游戏。
(二)让幼儿自由选择,放手开展角色游戏。
我们承认了“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11、自由选择主题:幼儿游戏主题的来源往往是幼儿周围生活中见过的或者体验过的事和物,从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人和事,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教师在主题确定上要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如:许多孩子喜欢去麦当劳吃汉堡、薯条。利用此机会,教师为他们新增设了快餐店的主题,收集了许多有关的游戏材料,许多去过快餐店的幼儿就有了喜欢的新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
22、自由选择情节:主题确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游戏怎样玩,以此来发展游戏情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情节,如:娃娃家里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教师见到后就让妈妈去买菜,可是妈妈却不愿意,这时,教师就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游戏情节。
33、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的角色时,要体现按意愿选择角色,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问一问愿意担任什么角色,中、大班幼儿则鼓励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44、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就是游戏材料,在选择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如我班的何青松小朋友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突然萌发了 “做手术”的情节,因为没有口罩,他将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观察清楚而误认为他乱拿别人的物品,就会抹杀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55、自由讲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许多开心的事情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自由与时间,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让幼儿分组讲一讲,特别是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三)坚持多样的指导方式
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常运用游戏外直接指导的方式,即以教师的身份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方法常使幼儿的游戏出现中断,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教师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地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前该做些什么。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丢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骤好得多。
其次,教师可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适时给予随机指导。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游戏,帮助每位幼儿增强角色意识,突出幼儿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如:班里的宣宣小朋友胆子小,不爱表现,每次开展角色游戏时只抱布娃娃。于是,我鼓励她说:“宣宣,你是娃娃的妈妈吧娃娃肚子饿了,你给她喂点吃的。引导她带娃娃上超市买,或到饮食店里吃。这样,明确了她当妈妈的角色,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四)创设轻松的游戏氛围,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
游戏之所以受幼儿的喜爱,取决于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身体和精神上能够得到放松。营造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以及教师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都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主体地位。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之后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并且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持接纳的态度。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主体性。
成功的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规乱的思想,多给幼儿参与的机会,以幼儿为主体,采用引导性的互动方式,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使游戏过程成为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创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主动地参与角色游戏,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何磊:《角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早期教育编辑部,1992年12月
2.惠敏:《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优越性》,重庆出版集团,20xx年11月
3.金祥: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199年底1-2期
4.建军著:当代主体性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版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2
学前教育是针对幼儿为对象开展的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基础教育,但是目前在农村中由于幼儿园课程建设不足,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不重视利用农村本体资源,学前教育机构设置的课程较多,游戏少且单一,不利于农村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因此要把本土资源合理的运用于农村学前教育游戏开发中,能够丰富学前教育游戏课程,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计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一、本土资源应用与农村学前教育游戏开发中的意义
本土资源从其含义上来讲是非常广泛的一种概念,根据其字面的意思来看可以解释为从成长的土地上获取生产或者是生活资料的来源。本文本土资源指的是开发农村的资源并运用于农村学前教育游戏当中,从而创新本土教育特色,解决农村学前教育落后的现状,促进农村教育的顺利发展。本土资源应用于农村学校教育游戏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材料等能够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玩具或者教具不足的现状。比如说:农村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使幼儿园的数量或者是规模得到扩大,解决农村中学前教育机构不足的现状。其次;利用土本资源可以创办特色教育模式,创建适合农村幼儿园发展的课程游戏,更加贴合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不仅能促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而且能够改变农村学前教育落后的现状。再次,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应用于农村学前教育中,使城乡学前教育公平的发展,使城乡人口素质的差距减少,同时又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后,有利于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促进幼儿反应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二、本土资源在农村学前教育游戏开发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目前农村中的'幼儿园存在主要问题是幼儿的游戏简单、单一,幼儿园设置的游戏,主要是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游戏,而且大多数幼儿园更注重孩子的学习,而给幼儿加大上课量,主要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教师不善于开发游戏;二是幼儿园中缺少玩具。如果能够把农村中丰富的本土资源充分的融入幼儿园教育开发中,不仅能够充分的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而且可以使幼儿园的游戏更加的丰富多采,更好的提升幼儿的反应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一)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对本土资源的利用引起充分的重视
农村中有优良的自然条件资源,风景秀丽、空气怡人,这都是农村中丰富的本土资源,我们可以成分的利用这些本土资源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更了解家乡,更热爱家乡文化。但是目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并没有认识到本土资源多发挥出的教育作用,因此为了让农村本土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首先我们要改变自身的认识。充分的认识到本土资源的重要性,比如说:可以带孩子走进田间地头让孩子尽情的感受自然,在自然中接受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当然,对幼儿的教育并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可以对农村中的本土资源进行开发、加工。从而设计成适合幼儿游戏教育的素材。
(二)注意搜集民间传统游戏
农村有很多的地方特色的游戏,可以把这些游戏运用于农村学前教育游戏开发中,幼儿教师可以对着这些游戏进行收集与整理,比如:可以利用民间的游戏融入游戏开发中,加强对幼儿的身体锻炼,农村游戏中有追影子、跳皮筋以及收渔网等游戏,只有学前教育机构有足够的场地就可引导幼儿玩起来,但是这些游戏有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另外农村还有一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计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游戏,比如说:接龙游戏、拍手歌以及猜拳游戏等,能让幼儿的反应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幼儿教师可以加以整合,把这些本土资源游戏融入到学前教育机构的游戏开发中,从而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培养与锻炼。
(三)充分的利用废旧资源,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创造
在学前教育阶段主要是激发探究幼儿的兴趣,可以让幼儿体验探究的全过程,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对本土的废旧资源进行开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通过废旧物品进行收集和保存以便把这些物品再利用起来。
(四)灵活的运用本地资源
乡村文化也是农村中徒具特色的本土资源,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对乡村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并融入到学前教育中的各环节,总之:本土资源也能用于学前教育的游戏开发中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永恒课题,需要学前教育机构对本土资源合理利用起来,从而形成农村学前教育的特色。在本土资源利用的同时要坚持三项原则:符合发展原则,必须能够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要符合科学性,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又要符合安全原则,不能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在三个原则基础之上更加合理的运用农村本土资源,更彰显了本土化创新教育的特色,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作者:陈燕林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J].学前教育研究,20xx(12).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3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选择外出打工来更好地谋生,而他们的孩子则被留在了农村,成为了“留守儿童”。外出打拼的父母与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远距离的不接触,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教育监督的情况下,心理、行为、学业都出现了一定的理由。当这些理由日益严重,这需要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理由是核心理由,只有在制约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理由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保障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平衡,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的监护质量,推动农村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工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农为了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增长见识、学到技术选择外出务工。而他们的子女就被留在农村由亲人照顾,长时间、远距离的不接触,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统计表明:20xx年中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 3亿,其中从农村进入城镇的占74%,中国随父母进城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就已经达到了640多万,而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则有多达2200多万。而且当前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可见“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定产物,我们没办法阻止它的产生,只能探索别的出路来弥补。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理由的目前状况
在网上输入“留守儿童理由”会出现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专题报道。内容主要归纳为“留守儿童”的心理理由、行为理由、教育理由等 。而留守儿童的教育理由则是这些所有理由的核心。当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外出打工,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教育理由。从儿童自体的方面、家庭的健康方面乃至农村、社会的发展都存在诸多理由。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由于家庭的不完整,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发育的关键时期,没有获得父母的关爱和正确引导。结果就导致了他们表现出个性冷淡、不合群、情绪不稳定、制约能力差、自卑、自私孤僻的性格。这样不健全的心理状态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状况。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对于孩子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影响的。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时期心理发生了变化,对于学业不如以往用心对待,学业完成情况也就不太好;在没有父母监督学业的情况下,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父母不在身边,暂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低或其他亲朋好友对孩子的学习关注过少,“留守儿童”在学业上有理由不能及时得到帮助。这些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业下降。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状况。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会出现理由,尤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这个理由表现更为突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暂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朋好友溺爱或没有起到很好的监护作用。留守儿童,特别是青春期的男孩子在叛逆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出现以下行为上的理由:任性叛逆、违反学校纪律,例如上学期间旷课、跑去网吧上网,看不良录像,结识社会不良少年、拉帮结派、 等。在留守儿童出现这些不良行为却没有得到父母、老师的及时教育、正确引导,以后就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健康细胞。
三、农村教育理由目前状况的分析
(一) “留守儿童”自身因素。孩子自身的`一些特性会影响到其学习表现,比如性别、性格、个人能力等。在中小学阶段,男孩在学习方面上与女孩相比,相对缺少自律,因此在缺少父母照顾和监管的情况下,他们不会自主去学习,学业容易受到影响。在个人能力方面,以往的研究均显示,个人能力会影响到学习表现。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更强,因而学习成绩更好,在学习上也会获得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从而对以后自己的受教育水平的期待也会更高。
(二)家庭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到小孩的心理和学业。父母外出务工有助于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决定孩子是否继续他们的学业。由于父母打工所在城市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外来孩子入学困难等一系列理由使得父母被迫将孩子留在农村。虽然目前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虽然在我国,但孩子的书本费用、生活费用等对于一些家庭也是很大的压力。父母的文化水平会影响到小孩的学习表现。如果父母文化水平越高,一方面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会更高,给孩子起到健康正确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父母能够给孩子的学习提供学习上的帮助,从而有利于小孩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学校、社会因素。学校的教育质量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表现,一个学校良好的基础设施、学校设备、师资力量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里的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诱,学生之间的融洽氛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社会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有关部门加大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都可以减轻“留守儿童”教育出现的理由带来的不好影响。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理由策略
首先,政府应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减少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从学校设施、师资力量着手;通过媒体力量宣传教育的必要性引起家长的重视;其次是学校要提供安全的住宿条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通过课程改革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教育理由,尽可能选择近距离城市打工,经常回家或父母一方在家教育孩子,尽量做到至少有一方家长在孩子身边照顾、关心、教育他们;在孩子身边的监护人必须起到监护作用,对孩子认真负责。
参考文献:
[1] 周林、青永红编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理由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年
[2]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3]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田.中国公共卫生,20xx.24 (8) :917 - 919.
[4]叶敬忠、土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农村经济,20xx.07
[5]邹新树:《中国城市农民工理由》,群言出版社,20xx年1月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4
当一个孩子伸出他的手来让你扶持时,他的手掌上可能沾满了泥土或墨渍,或有一根手指因割伤而包着纱布,我们当记得这一双小手,有着不可看见的将来,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为有一天,这双手可能会拿着一本圣经,也可能拿一把枪;可能会教人弹琴,也可能在赌场掷骰子;也可能会因醉酒放荡而颤抖。但这一双小手,却在你的手中,他在寻求你的帮助,渴望你的引领。虽然这孩子的人格尚未长成,但他将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是否成长为一个有高尚人格的人在现代国家中,这个责任在你手中。
——佚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家庭之外,幼儿园教师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及价值观,主宰整个保育教育活动的进行,其言行举止深深影响着幼儿稚嫩的心灵。然而,幼儿园教师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并不完全被动地受社会情境决定,库尔特·勒温说,“任何一种行为,都产生于各种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这些相互依存的事实具有一种动力场的特征”。在这种群体的“心理场”之中,个体能够透过与他人的互动,创造观点,解释情境,再根据这些行为意义作出互动行为,建构出共享价值与行为的面貌。
正是基于导师对幼儿园教师与文化的景深探查,幼儿园教师文化成为我博士论文的主题。此刻,论文的撰写已接近尾声,我虽竭我所能,然困于心智、囿于学识,个人对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理解仍然浅薄,我终究无力紧随导师高屋建瓴的视野、鞭辟入里的分析以及思想掘进的锋芒,与导师的期望和要求也尚存相当距离,深感有负导师厚望。惟愿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再接再厉,更进一步。
凝视着眼前打印好的博士论文,我没有太多沉重的感觉,只是感慨博士论文是“遗憾的艺术”而无法臻于至美之余,隐约体会到了漫长的求学过程中自己的.一点成长与进步,以及这篇论文所凝结的诸多人的支持与帮助。首先,也是最需要感谢的是我十分景仰的导师——姚伟教授。三年前,姚伟老师不嫌学生学识鄙陋,提携并接纳我于“芝兰之室”,引领我走上一段崭新的学前教育研究的朝圣之路。
在跟随姚伟老师学习的三年之中,老师以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敏捷锐利的思维给我深刻启迪。记得第一篇小论文粗稿初成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用红笔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从论文标题到论文逻辑结构,甚至是一些我自认为无伤大雅的措辞与句读,都给予了精心斧正,往复修改,几易其稿终得以发表。博士论文的写作从最初的选题到最终的完成,亦得益于老师耐心的指导和宽厚的鞭策。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5
摘要:在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并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本文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真正实现课程双向渗透的目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思考
如今,幼儿师范专业即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许多技工院校的特色专业。在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体系中,幼儿美术欣赏与创作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应用型必修课程。由于当前技校生的特殊学情,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新问题、新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最实用的美术技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为学生今后进入幼儿园任教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目标定位
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同时其能力要求为能观察分析幼儿生长、发育情况,独立完成幼儿园保育工作,掌握幼儿心理特征,研究制订幼儿园班级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并组织实施,能组织完成学龄前儿童体、音、美、舞等艺术活动,能进行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和玩具、教具设计与制作,具有与家长沟通和他人合作的协调能力。因此,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培养目标也必须与总目标相契合,即通过教学帮助幼儿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幼儿美术的特点、审美价值及评价标准,帮助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形式指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使幼儿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并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
二、当前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技工院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幼师人才,但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就美术教学来说,笔者就发现不少技工院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建设力量不足。许多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偏重于理工科,相应的师资也主要以理工专业为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美术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加上当前技工院校的待遇偏低,许多美术专业大学毕业生不愿来技工院校任教,这也造成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极不合理,“青黄不接”的现象正在许多技工院校出现。其次,技校生的学情不容乐观。要学好幼儿美术欣赏与创作指导这门课程,就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但近年来随着高中的不断扩招,技校生的生源素质逐年下降,特别是美术、音乐的基础素养,学生更是缺乏。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越来越困难,从而慢慢产生厌学、怕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教学设施建设不足,按照国家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标准、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的要求,学校必须有美术教室,教室中要配置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画架、素描模型以及各类雕塑用具等,这些对于许多技工院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开设班级较少的学校,更是觉得将大量资金投入美术教室建设是“得不偿失”,这样就迫使教师在缺乏必备的教学设施的课堂进行授课,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僵化。
三、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美术教学的实践
幼儿美术是儿童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自我表达的一种语言,是孩子们成长的记录。幼儿教师如何解读儿童画中蕴含的情感,如何欣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又如何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正确的儿童观指导幼儿的美术活动,引领幼儿步入艺术的殿堂?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美术专业教师认真探索。为此,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应具有专门的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教师。其中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必须受过一定的学前教育理论培训,并对学前教育实践有一定了解。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可从别的院校引入兼职教师,但兼职教师应具有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有一定专长,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其次,推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重点突出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关注课程改革与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教学网站,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总之,全新的教育理念、专业系统的课程教学是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美术教学的着力点与出发点,也是使美术教学贴近幼儿教师岗位实际的必然要求。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05-16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精选)07-23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经典】05-28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05-2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04-01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05-23
【精选】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06-24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06-20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精品)06-09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的范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