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4-07-24 16:51:15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必备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必备15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也明确指出“必须加强实践教育,注重实践育人”,这两份指导师范院校发展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发展的迫切要求,突出理论服务于应用技能的培养,即人才培养要突出实践性。

  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作为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全实践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其改革和创新也是势在必行。

  在全实践教学改革的引领下,针对毕业设计的改革和创新,我校以校级课题的形式组织专门的教研团队进行研讨和论证。本文的从“理”到“实”,亦指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应摒弃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导向,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实践的指引下进行毕业设计,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必不可缺。

  一、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从1999年到20xx年,我校的毕业生以五年制初专为主,五年制初专生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学习能力较弱、专业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理论基础薄弱、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以单一撰写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问题层出不穷,教师指导费时费力,不见成效。摒除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无疑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也存在颇多不足。

  (一)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以撰写论文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唯一形式。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并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积淀为支撑,才能驾驭毕业论文的撰写。对于我校学生而言,专业理论学习的水平不一,能够胜任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毕竟不多。而问题意识不强、专业理论学习薄弱恰是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命穴,以至于出现胡乱选题,东拼西凑,粘粘贴贴,拼凑毕业论文的现象。

  从20xx年开始推行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以来,10级初专和12级高专的毕业设计评审中不及格的同学共有72人,其中因为论文不合格共61人,占85%,而不及格同学的论文评审意见中,有70%的同学是因为复制比例超标。可见,毕业论文的撰写对我校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还是有难度的挑战,并且因为单一的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学生们不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业水平来选择适合并能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式。而如果仅以单一形式的毕业论文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显然有失偏颇,同时也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可否认撰写论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的素养,但鉴于闭门造车、粘贴拼凑是以往学生撰写论文的通病,如此势必会让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无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锻炼相融合。针对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以至于学校在毕业设计评审过程不断降低要求,而一味降低要求势必会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学生既没有达到真正通过毕业论文撰写提高其专业理论素养的目的,也因闭门造车导致其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在我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调研中,有部分园长也反馈我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优势突出但科研能力偏弱,这远不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培养理念。显然,如何才能既保障学生毕业设计水平,又不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同类高职院校都面临的困惑。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的举措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对教师应具有观摩、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环节将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和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文件对于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相关规定,本研究做了以下的尝试和创新。

  (一)理念创新——从“理”到“实”,注重实践引领

  课题组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同类院校毕业设计改革的经验等,将毕业论文改革的思路定位如下: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实践的引领下进行毕业设计,摒弃“重理轻实”的传统导向。在学校课改中增加实践课时的有利前提下,鼓励学生在教育见实习及各种实践活动中观察——发现问题、思考——形成思路,在此基础上选择毕业设计的形式和主题。在最后一学期的教育见实习中,学生在幼儿园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科研的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形式创新——多元化的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在全实践理念的引导下,针对我校学生专业水准不同层次的现状,为满足学生多元优势的呈现,课题组设计了多元的毕业设计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师核心的专业能力即幼儿园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因此,课题组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应以活动设计为主,活动设计对学生而言更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并与之后的从教能力对接。活动设计包括主题教学活动设计、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家长开放日活动设计、区角游戏活动设计、户外活动设计、家园联系活动设计、幼小衔接活动设计以及节日活动设计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进行毕业设计。

  在幼儿园的活动设计中,除了正规的格式要求外,还要求学生在活动设计中增加教学活动实录,以及插入能体现其活动过程的照片,既使活动设计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又避免学生抄袭。

  2.论文。

  延续之前的传统,论文成为毕业设计的形式之一,而不再是唯一的形式。学生根据专业的特点,以理论或实践中的问题为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及数据分析、观察分析等,撰写毕业论文。

  3.能代表学生水平的作品。

  为提升学生的教科研素养和水平,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专业期刊或正式公开刊物上发表单篇字数达3000字以上的独撰专业论文,或者是为幼儿园提供有价值的且已被采纳的不低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或对策建议。以上两种形式皆可以作为毕业设计进行成绩认定,以此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素养较高的学生可选择论文或调查报告;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择活动设计;专业水平突出的学生可选择发表作品或研究幼儿园问题的对策建议的形式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三、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在实施中的不足和应对策略

  为了解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实施的情况,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在10级初专的学生毕业设计评审结束后对他们进行了网上调查。共有187名学生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皆为有效问卷。在问卷的梳理中发现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有一些不足仍需完善。

  (一)

  学生论文

  相关信息

  浅谈基于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文献检索教学策略温州人精神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启示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的相关研究试论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创新路径试论大学生体育权利之实现途径研究试论中学生物课堂艺术性教学语言中小学生阅读状况实证调查的分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基

  的不及格率高

  在毕业设计评审中,10级共有421人参与评审,203人选择撰写论文,不及格36人,不及格率是18%;218人选择活动设计,6人不及格,不及格率是3%。也就是说42人第一次毕业设计评审不及格,其中36人是论文不合格,占87%。可见,学生撰写论文的达标率偏低,不及格率高。

  针对此,课题组在11级初专和12级高专毕业设计活动的组织中,强化了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选择方向的引导和论文指导过程的量化。毕业设计方向引导的具体做法表现为:在学生选题时,对于专业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引导其选择活动设计,不是因为活动设计简单,而是因为活动设计有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为理论依托,结合自身多次的教育见实习的实践体会,再加上最后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设计和检验自己的活动设计。对于教师指导过程的量化主要是规定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论文过程不少于四次的指导反馈,学生的选题、提纲、初稿、定稿每个程序须得到教师指导反馈认可,方能进行和提交。通过教师的层层把关,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第一次评审不能通过者,还可参加二次评审、三次评审、甚至四次评审,直至学生的毕业论文达到学校的评审标准,以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学生选择活动设计的形式单一

  在对学生选择的活动设计类型的调研中,68%的学生选择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其他类型活动只占32%。而实际的毕业设计评审中,学生主要是选择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和主题教学活动设计,家园共育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没有学生选择。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较为常见和普遍,其他活动学生在实习中少有机会参与,导致学生不敢尝试。

  对此,课题组认为学校在和幼儿园针对学生的实习内容的沟通中,应强调学生实习内容的规定,让幼儿园能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幼儿园活动组织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撰写,以及幼儿园的各项教研活动,既丰富了学生教育实习的经验,也能使学生各种专业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学生活动设计的撰写经验。

  (三)学生认为活动设计格式较难

  在对活动设计难点的调研中,56%的学生认为活动设计内容的格式要求较难,14%的学生认为电子文档名称设置较难,17%的学生认为字数要求(至少3000字)难以达到,字体格式难的占9%。对此课题组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学生觉得格式难的原因主要是word文档操作不熟练。字数达不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活动设计就是教案的编写,而且多数学生在实习中跟着幼儿园指导老师学写的是简案,自然不能达到学校的规定撰写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课题组认为应打通课程的链接通道,让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和融合来解决以上问题。比如五大领域教学法的课程,可通过微格教室的实训及教育见实习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程教学、幼儿园的实习指导和毕业设计指导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时,其要求和规范应与毕业设计的要求一致,要求学生写详案。计算机信息课程的教学应强化学生对word文档的使用,这样学生对毕业设计规范的格式要求自然不会感觉陌生。

  总言之,现有的毕业设计方案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它的多元化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呈现,既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能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幼教人才。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2

  摘要:在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并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本文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真正实现课程双向渗透的目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思考

  如今,幼儿师范专业即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许多技工院校的特色专业。在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体系中,幼儿美术欣赏与创作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应用型必修课程。由于当前技校生的特殊学情,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新问题、新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最实用的美术技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为学生今后进入幼儿园任教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目标定位

  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同时其能力要求为能观察分析幼儿生长、发育情况,独立完成幼儿园保育工作,掌握幼儿心理特征,研究制订幼儿园班级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并组织实施,能组织完成学龄前儿童体、音、美、舞等艺术活动,能进行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和玩具、教具设计与制作,具有与家长沟通和他人合作的协调能力。因此,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培养目标也必须与总目标相契合,即通过教学帮助幼儿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幼儿美术的特点、审美价值及评价标准,帮助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形式指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使幼儿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并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

  二、当前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技工院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幼师人才,但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就美术教学来说,笔者就发现不少技工院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建设力量不足。许多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偏重于理工科,相应的师资也主要以理工专业为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美术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加上当前技工院校的待遇偏低,许多美术专业大学毕业生不愿来技工院校任教,这也造成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极不合理,“青黄不接”的现象正在许多技工院校出现。其次,技校生的学情不容乐观。要学好幼儿美术欣赏与创作指导这门课程,就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但近年来随着高中的不断扩招,技校生的生源素质逐年下降,特别是美术、音乐的基础素养,学生更是缺乏。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越来越困难,从而慢慢产生厌学、怕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教学设施建设不足,按照国家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标准、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的要求,学校必须有美术教室,教室中要配置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画架、素描模型以及各类雕塑用具等,这些对于许多技工院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开设班级较少的学校,更是觉得将大量资金投入美术教室建设是“得不偿失”,这样就迫使教师在缺乏必备的教学设施的课堂进行授课,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僵化。

  三、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美术教学的实践

  幼儿美术是儿童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自我表达的一种语言,是孩子们成长的记录。幼儿教师如何解读儿童画中蕴含的情感,如何欣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又如何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正确的儿童观指导幼儿的美术活动,引领幼儿步入艺术的殿堂?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美术专业教师认真探索。为此,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应具有专门的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教师。其中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必须受过一定的学前教育理论培训,并对学前教育实践有一定了解。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可从别的院校引入兼职教师,但兼职教师应具有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有一定专长,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其次,推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重点突出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关注课程改革与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教学网站,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总之,全新的教育理念、专业系统的课程教学是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美术教学的着力点与出发点,也是使美术教学贴近幼儿教师岗位实际的必然要求。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3

  论文题目:中英两国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

  摘要:文章主要从学前教育的机构设置、班级规模、课程内容、收费标准等方面,对中、英两国的学前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两国学前教育的差异,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国 英国 学前教育制度

  中国和英国有着各具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本文旨在比较中、英两国学前教育的异同,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学前教育的不足之处,从而借鉴英国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中,英两国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

  1.结构设置

  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其中托儿所招收3岁以下的儿童,主要是为父母提供方便和对儿童进行保教,以保为主,保教结合;幼儿园招收 3-7周岁的儿童,它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学前班招收的是没有条件进入幼儿园的5-6岁儿童(在现阶段,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

  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保育学校、保育班、学前游戏小组和日托中心。其中保育学校是独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招收2-5岁儿童;保育班附设在小学里,招收3—5岁儿童。保育学校和保育班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进行保健和教养。学前游戏小组招收2—5岁儿童,主要是通过游戏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托儿所分为日间托儿所和寄宿托儿所,招收2-5岁儿童,主要以保育为主。另外,英国设有幼儿学校,招收5-7岁儿童,属义务教育,相当于我国小学的一、二年级。

  2.班级规模

  中国的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特别是幼儿入园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其规模相对于其它国家仍然很大,有的幼儿园的班容量达到了40人以上,师生比达到了1:20以上。中国的幼儿园编班形式多是按年龄划分。

  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规模普遍较小,学前教育机构都能严格控制班级规模和师幼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师幼率会增大,但最大不超过1:8。英国的编班形式有按年龄划分的(儿童人数少时),也有按人数划分的(儿童人数多时)。

  3.课程内容

  中国教育部1996年6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行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并根据此文件于20xx年7月2日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国的幼儿园主要实行全日制。

  英国的幼儿教育内容可划分为如下领域:交往、语言和读写、数学发展、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创造性发展、身体的发展、了解和理解世界。英国的幼儿园主要实行半日制。

  4.收费标准

  中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收费标准一直是按幼儿的年龄来划分的,不同的年龄班收费标准不同,幼儿缺席时的餐点费和保教费需退还家长,有的学校假期内也提供服务。

  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标准是按天核算的,收费按月进行,每月的第一天交纳全月的费用,儿童缺席时的'费用不退还,儿童每天提前来园、推迟离园需另外交费,而且参加兴趣班也要额外的交费。从1998年9月起,所有4岁幼儿都可以享受每周5天,每天2.5小时的免费早期教育。

  二、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

  1.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

  英国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年龄统划为3-5岁。从内容上看,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强调让幼儿过早地识字和书写,要求幼儿能够独立阅读一系列熟悉的单词和句子,并且能用钢笔写出可识别的字母等(过早的识字到底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利弊如何,值得进一步研究)。英国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幼儿的个性与能力,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打基础,因此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都与孩子的活动紧密相连。

  2.教育方式自由宽松,对家庭、社区的重视度高

  英国的学前教育方式非常宽松,大多数以个人和小组的方式进行,除了一些音乐活动外,基本上没有集体性的教学活动。这时,家长是幼儿最重要的教育者。英国政府将幼儿工作者这一概念社会化:首先,把母亲关心介入幼儿教育作为一项政策性要求。其次,注重 “照顾人员”的介入,如校外支援者、创造者、辅导人员等。再次,重视家长工作,认为家长是学前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角色。指导幼儿园与家庭协调关系,使家庭和社区成员都成为“幼儿园的合作者”。

  3.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已在英国的托儿所里得以广泛应用。每所托儿所的每个班级里都有一台计算机,孩子们可以使用计算机玩许多游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由于图、文、声并茂,使孩子学起来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明显,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

  4.注意减轻幼儿学习负担和压力

  英国的托儿所给人感觉一般是自由而没有组织性,但这恰好是英国学前教育的特色,英国学前教育在注重培养幼儿能力与个性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减少压力。幼儿一般没有家庭作业,即使是5-7岁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也没有。这一点与中国不同,中国连幼儿园也有适当的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相对多一点,尽管国家明文规定要减负)。

  三、启示与借鉴

  从中、英两国的学前教育制度比较不难看出,由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两国在学前教育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借鉴英国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对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在班级编制方面

  与我国的学前教育相比,英国的班级规模、师幼比例都比较小,我国应在普及学前教育的同时注意缩小班级规模,降低师幼比率,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英国的编班形式也值得我国学习。我国可以适当地实行混龄编班形式,这样有利于儿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异龄同伴交往环境的缺陷。

  2.在课程内容方面

  从两国的课程内容比较上看,英国的学前教育更重视儿童的数学教育。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20xx年7月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科学”领域的7个条目中,有1个条目涉及到“数学”,如何把幼儿的数学教育有机地渗透到科学教育中,值得我们深思。

  3.在收费标准方面

  我国的收费标准一直是按照幼儿的年龄来进行的,不同的年龄收费标准不同,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借鉴英国统一收费的经验,同时不退还幼儿缺席时的餐点费和保教费(可把这部分的资金作为提高教师工资或增加教学设施方面)。

  4.在师资要求方面

  英国的幼教界要求教师持证上岗,对其学历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很重视在职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学校常年提供资金鼓励教师到大学的短期幼教培训班学习或参加各种幼教会议,也会请幼教专家到学校给教师和家长作讲座或参观其它小学、托儿所;而我国许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求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必须在大专以上,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学历必须在本科以上。因此,很多教师忙于应付各种考试而分散了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教的质量。

  5.在与家庭、社区的联合教育方面

  英国的学前教育注重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亲密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到幼教中来,及时发现并指出问题,并鼓励幼儿园把大门打开,走到社区中,充分发挥社区的资源。事实上中国由于过多地考虑学生安全问题,很少有幼儿园让孩子走出幼儿园参加活动。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4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认识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研究的开端,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认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应对之策。笔者认为在我国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教育投资不足的城镇,大班额问题是加速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源之一,通过对幼儿园大班额问题的探究与思考,以期能够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处理正本清源。

  一、大班额成因分析

  1.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不足

  落后地区的教育困难重重,其首要的仍是教育经费极度匮乏。反映在教育上,自然就没有保证教育发展的资金。在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下,贫困地区地方政府牺牲大量一般学校,将主要的教育资源用在了中心幼儿园、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这就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平衡,中心幼儿园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大班额现象也随之出现,而且呈现上升势头。

  2.家长、学校幼儿教育理念的不科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不断发展,孩子学前三年的教育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加之我国“独生子女”的基本国策,使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被寄予过高的期望。对“优质幼儿教育”的渴望,使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压力与日俱增,同时也给幼儿园管理、教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学历史悠久,管理质量好,师资力量强大,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重视,这些无可厚非的优越条件,使得占据着优厚教育资源的“中心”幼儿园无疑成为大多数家长唯一理想的选择,他们会竭尽全力将孩子送进“中心”幼儿园。 “中心”幼儿园的班级人数逐年上升,一个班60人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中心”幼儿园为迎合家长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在幼儿教育活动组织中出现一些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完全不顾及幼儿自身身心发展特点等小学化现象。大班额、小学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学前教育的新常态。

  二、大班额危害分析

  1.影响幼儿安全及健康

  “大 班额”人 多为患,给幼儿园的安全卫生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幼儿都有渴望被关注的心理,在家庭中一个孩子会得到几个成人的共同关注,而在幼儿园每班2个老师却要关注60多个孩子。幼儿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受关注程度形成巨大反差,这使幼儿,特别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心理上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50~60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挤在一间并不宽敞的教 室里活动,跑动时可能会互相碰撞,安全隐患很大。

  2.影响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大班额幼儿园,一方面,人员密度越大,活动空间越小,容易产生噪音干扰、碰撞纠纷,增加了教师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难度,影响活动效果。另一方面,班额越大,教师与单个幼儿的“对话”机会减少,幼儿在集体中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也会减少。这样可能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相对的时间里人太多,只能轮流等待,很难及时满足每个孩子想表现自我的愿望。班额大将会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老师迫于“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压力,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如校外参观、野外观察、郊游等活动,也不敢大胆组织。

  三、应对策略

  1.引导和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现阶段家庭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影响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又直接传导到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形成制约,产生影响。因此,扭转家长心中不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观,帮助家长逐步确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是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创造科学幼儿教育良好环境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引导和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第一,健全家长和学校沟通交流机制,引导家长了解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以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与自己的实际条件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学校,避免“中心”幼儿园招生扎堆现象,降低大班额出现几率。第二,规范幼儿教育宣传,避免不正当宣传误导家长。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幼儿教育宣传的管理和规范,严禁不恰当的超前教育宣传,大力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现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

  2.优化大班额班级管理

  结合大班额班级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要强化班级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班级保教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职责以及班级管理的目标任务,在确保班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鼓励班级保教人员结合本班的实际,有针对性的、有创造性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第一,科学合理配置班级人员结构。班级保教人员配置做到“两教一保”,人员素质、能力做到“优势互补”.第二,统一班级管理目标,职责明确。依据园务工作计划,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务工作计划。第三,家园共育,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拓春晔。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xx,29(2):97-99

  [2]常利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xx,14(1):46-48

  [3]王廷廷。“镣铐”下的孩子 - 多重视角下的公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xx

  [4]刘璐。我国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xx

  [5]王开瑛。幼儿园“大班额”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幼教研究,20xx,13(2):31-33

  [6]黄燕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个案研究[D]东北师大学报,20xx,1:150-154

  [7]张含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xx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将教育、生活和情感信息高效传达给孩子们,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然而,中职学前教育偏技能培养、轻文化教育的倾向,使得学生的语文表达及写作能力越来越差。通过语文课程,多途径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的需要

  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目的是培养出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的职业人才。作为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其岗位的核心内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幼儿教师能力的直接体现。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阶段,要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写作水平。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历,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并不是终点。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师资入职门槛的提高,更是对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提升学历,获得幼儿教师资格是摆在学前教育学生面前绕不过的坎。目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对口入学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等形式升入高校,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但无论在哪一种形式的考试中,语文几乎都是必考科目,写作考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念,导致中职教学重技术、轻文化

  毋庸讳言,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基础型、即战型人才,需要培养对象具有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无缝对接的能力,但狭隘地把中职教育理解为就业教育却是十分有害的。在这种“就业第一”的功利性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教育逐渐演变为“技术培养”,教师的角色逐渐演变为教练的角色,学生的角色逐渐演变为学徒的角色,中职教育无可避免地走向重职业技术培养、轻文化熏陶的窘境。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的偏颇,导致语文学科地位的弱化

  中职学校一个不容忽视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兴趣较弱,基础课业成绩相对较差,很多学生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相对略好,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但在“能力为重”的前提下,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学科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时,把音乐、舞蹈、美术、钢琴等学科课程放在了首位,学时比重较大,实现重点考核;把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放到从属位置,压缩其学时设置,有意无意忽略了对基础课,特别是对语文课的重视和考核,直接导致语文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地位的弱化。

  (三)教师教学思想的倦怠,教学手段的老化,导致写作课堂的寡淡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无论持何种语文教学观点,语文都应该是心中有“文”的教学,都应该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中职学校,语文课被边缘化,学校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教师由于本身的职业倦怠,学生管理上的压力,思想的懒惰,绩效工资的消极影响等原因,久而久之连语文教师自身也不再重视语文课了。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目的在于应付学校检查,完成任务,教学没有针对性,只是介绍传统的写作知识,不将写作与学生所学的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结合起来,课堂信息跟不上时代节奏,教学手段老化陈旧,语言粗鄙缺少激情,课堂寡淡无味,导致课堂从根本上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四)学生写作学习动机的缺失,导致学习收效甚微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学好音乐、钢琴、舞蹈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竞争中,就会抢得先机。基于这种认识,很多学生把学习语文等基础课的时间花在专业课程上,加之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对写作认识不清晰,害怕写作,因而不重视自己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导致写作学习收效甚微。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学校全局把控,激活写作元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学习课程多样,学习任务繁重,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非常困难。学校要从全局出发,把控学校中的写作教学。首先,学校要实行宏观调控,合理调整课程及学时安排,改变教学部门重技术轻文化的不良倾向;其次,学校领导班子要开展突击听课活动:通过关于语文写作课程的突击听课,了解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师生配合等情况。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还要召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会议,同教师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增加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通过研究和召开教师会议,明确进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让语文教师感受到自己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写作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才有可能稳步提高。

  (二)结合语文特点,优化写作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任务,是依托《阅读与写作》来完成的。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教学实际,增加学生写作训练的机会。例如,学习《故都的秋》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将自己认为写得精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学会词句的积累;其次,学习修辞手法时,让学生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再次,学习对比写作手法时,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段落进行仿写,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将视觉与听觉形象化的写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找到一片“有故事的叶子”,为下一次语文课深化写作做准备。后来,围绕“有故事的叶子”专门组织了一场主题作文课,通过“讲叶子的故事、看叶子的颜色、听叶子的声音、尝叶子的味道、悟叶子的一生”等环节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达到讲出来写出来的目的。平时对作文有着天然抵触心理的学生,经过这样的专题课,都顺利交出了自己的“作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引申出写作练习,从故事的讲解中悟出道理等训练方式,减轻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顺利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

  (三)结合专业特点,渗入写作教学

  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师资,它更强调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明显,它不仅要求培养对象具有音乐、绘画、舞蹈、讲故事等技能,同时需要培养对象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将写作教学渗入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把写作训练扩展到整个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非常必要。例如,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故事《项链》情景化,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将故事浓缩为一个小剧本,然后分角色表现出来。接下来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主人公马蒂尔德知道了项链是假的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她在回家的路上偶遇当年的马车夫等情节,形成一个新的故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做好实习记录和反思,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最有体会最有感触的故事等。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思路贯彻到学前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写作训练的机会,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四)举办写作活动,营造写作氛围

  写作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艰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从抵触变为喜欢,写作过程才能持续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有可能真实地提高,而不是在“编辑”者的角色上停步不前。在学前教育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贯彻写作练习,增加学生写作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途径,但仅仅只是增加写作的机会是不够的,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创造写作条件,营造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写作活动,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校园文学社、广播站经常设置一些适合且学生喜欢讨论的话题,举办有奖征文、写作交友等活动。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观点,通过书信形式表达自己交友的意愿。在愉快的交流活动中,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平台、校园网站推出学生成长故事专栏,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故事,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于出彩的学生故事,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层面向报刊推送,以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多途径多手段激发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突破的一个环节。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校层面而言,还要适当矫正“就业第一”“技术第一”的教育思想,创造人文关照的氛围,为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造条件。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在培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吴和清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爱萱.例谈中职学前教育语文课堂中的专业融合[J].文学教育(中),20xx(1):36-37.

  [2]李蓉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xx.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6

  一、引言

  高职学前美术专业的教学发展带动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培养出创新型、综合型人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社会市场就业的发展形势是相互关联的,带动着中国市场的科学化管理,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进行合理分析对中国教育行业的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明确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目标

  幼儿教师要经过专业化的训练才能正式上岗教学,要严格遵守教育部门设立的相关制度。做好学前培养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适当的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水平,总结出一定的基础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程学习时间,让学生在美术专业学习中端正学习心态,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要以幼儿为主体,从学生的基本需求进行明确主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岗位需求进行知识侧重讲解,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经过数据调查发现当前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的学生基础水平比较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水平相互结合,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美术专业设计原理和内容技巧进行课程活动设置,比如说,可以根据色彩搭配的原理进行课程讲解,开设一些美术色彩与学生年龄段有效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美术色彩知识。对于一些年龄段稍微大的学生,就应该进一步研究色彩的进一步转变,及时了解学生对色彩的掌握程度,进行知识内容拓展,并且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案例进行指导说明,帮助学生较快的掌握色彩知识。在积累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运用到幼儿教育制作和环境设计中去。

  三、完善高职学前制度和方向优化

  美术专业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性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不断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因此,注重学前时期的美术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能够直观的展示出美术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引导性作用。美术专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师要合理设置美术教学课程,充分利用美术专业的教学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信信。

  美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研究和规划,明确体现出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技能和发展方向,合理把握美术课堂内容教学大纲,在内容讲解上重点突出美术中的重难点内容,教育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目标,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研究创设出比较全面的教学理念。综合考虑美术课程在大纲讲解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情况,这样做到有利于完善教学目标的设置和优化,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发展型人才。

  四、将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细化

  高职美术课程是一项大课程,目前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环节设置还不够完善,课堂安排不够合理,实训和选修课程分配不够合理,只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影响了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的发展。美术课程只是注重手工操作,缺乏明确的目标设计,只由教师进行指导和安排。因此,将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细化是十分重要的,要将美术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加大调查实践活动,完善美术专业教学内容。美术所设计的模块具有多样化,主要分为描绘、手工、色彩写字等项目。只有进行明确的定位,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才能较快的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要点,也可以将美术专业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进行科学的设计。根据社会发现调查发现,美术专业教学过程是一个由难到易的学习课程,总结出美术改革教学的发展规律,合理安排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可以每周设置三种不同类型的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综合筛选,减少一些无关紧要的课时,以此达到科学合理分配。比如说:可以建议三年制美术艺术的课程合理安排,进行美术知识渗透。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高职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进行美术教学改革已成为主要发展研究课题,需要教师不断思考创新教学方案。合理把握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美术职业教育的理念,真实实现高职美术教学的改革。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7

  目录

  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教育中的作用

  (一)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主动去学习

  (二)角色游戏能促使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

  (三)角色游戏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主动克服困难

  二、角色游戏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原

  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

  (二)让幼儿自由选择,放手开展角色游戏

  (三)坚持多样的指导方式

  (四)创设轻松的游戏氛围,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

  参考文献

  学前课程的整合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顺应新时期幼儿教育对教师基本素质结构的要求,在重视政治思想素质,强调文化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未来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素质与教育理论素养,对整个课程科学合理地设置,从而满足幼儿教师教育的实践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个性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专业与技能准备,有些课程必须整合。 关键词:学前;课程;整合;研究。

  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学前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特点的需求,必须具备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学前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培养;不仅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更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既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科学特点的需要。

  一、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改革

  学前专业长期存在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没能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前专业课程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整体意识。过去的改革,往往各自为阵,并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人员对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一直未能真正

  转移到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专业人员上来,虽有部分转移,但不彻底。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是并没把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比率摆正,仍以培养幼师专业课教师的目标去设置课程,其结果是重学科专业理论课程,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到幼儿园工作,从观念上、从教师技能上均有很大的不适应。

  从科研人员看,开展科研往往只注重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研究,对学前专业整体改革研究探索不够;从教师看,他们更关心的是把自己这门课程教好,关心的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其结果是学前各科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陈旧,不能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因而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由课程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教师相互协作,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二、 课程的改革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调整及整合

  首先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当从过去狭窄的、需求量较少的幼师教师转移到为幼儿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上来,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前专业。为此,我校确立的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幼儿教师教学、辅导、创作及幼儿教育研究、管理方面的能力,取得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普通话证书、教师资

  格证书、毕业证书五个相关证书。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为充分体现差异教育思想和拓宽就业途径,学生除必修课外,从第三学年起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学习家庭教育学或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也可以同时选修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工作,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定位,是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教育需求的。

  课程设置要遵循基础的原则,使学前专业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白己特点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才能、特长因材施教,使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尽快地服务于社会。实行学分制,提供大量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允许学生在修满学前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和必修、选修课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毕业。此外,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发挥学生更大的学习潜力,并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在本专业课程学习达到良好或到三年级时,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取得第二学历。

  我校课程体系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技能实训课程体系。从20xx年到20xx年进行了课程内容的调整,有些课程进行了整合。

  1.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20xx年设置的课程由马列、思想品德、大学体育、外语基础、普通话、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理论、和声学、素描、色彩、中外美术欣赏、儿童文学、中国文化概论、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卫生保健学、学前数学教育组成,经过修改后20xx年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由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就业教育、体育、公共外语、计算机基础、学前卫生学、普通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游戏、学前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现代汉语、基础乐理、音乐欣赏、美术鉴赏、幼儿文学与学前语言教育、中国文化概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等课程组成。

  2.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20xx年设置的课程有视唱练耳、声乐、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儿童简笔画、手工制作、色彩、图案基础、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计算机基础、教师口语。现在修订为主要由素描、色彩、声乐基础、舞蹈基础、图案基础、幼儿舞蹈、即兴伴奏和声学、教师口语、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与创编、社会心理学、蒙氏幼儿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等课程组成。

  3.技能实训课程体系。

  20xx年设置的课程有学前教育教学法、幼儿舞蹈、营养学、即兴伴奏和声学、学前游戏论、音乐欣赏、中外美术欣赏、幼儿歌曲创编、儿童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书法、现代汉语、实习艺术实践等。修订后由钢琴、手风琴、电子琴、视唱练耳、儿童简笔画、幼儿手工制作、硬笔书法、普通话、中国画基本技法、儿童心理咨询、多媒体课件制作、心脑珠算、艺术实践、教育见习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组成。

  三、培养措施和特色

  为培养独具特色的复合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我校学前专业一方面坚持强调学前艺术教育的特色,在加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设置与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推行“七项技能”考核指标体系,即:一做二说四艺,“一做”是指课件制作,“二说”是指说课与讲故事,“四艺”是指弹、唱、跳、书画;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毕业时力求取得“心理咨询师”或“育婴师”职业资格。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普通话、幼儿心理学、教育学以及英语的重要性,每个小孩子的听觉都是很敏感的,他们能够很仔细的听清楚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并能够复述出来,而且会指出老师哪里和哪里说的不标准,因此普通话是幼师必备的条件之一。

  然而幼儿心理学也是很重要的,每个幼儿都有不一样的性格,不能以一种方式去教育他。比如说:“有一个小朋友很调皮,每天上课不认真,还经常打小朋友。对于这样的幼儿就要让他有种成就感,让他当一个小组长啊,管管班上其他的小朋友,这样他会更好的约束自己,”所以对不同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接触更多,了解地更广,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也是一种帮助。在教学方面也是一种技巧,要让小朋友学的开心,玩得开心!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和外交沟通班上的工作,如果英语不行,当小朋友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你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尴尬,而且会因为这样让班上的交接工作发生失误

  在整个实习教学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每一次锻练都是一个磨合的过程!需要自己慢慢的消化!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8

  一、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必要性

  20xx年10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应“强化实践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智慧”,并在课程目标设置中,专门提出“教育实践与体验”的目标领域,对教育实践的时间及内容也提出具体规范和要求。为推进《课程标准》的实施,《意见》强调教师教育课程要“强化实践环节,加强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组织与指导幼儿园一日生活、支持与引导幼儿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教育活动等七个方面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这对传统高师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应用实践性较强的一个专业,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重要途径便是强化实践教学,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本科生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检测,论文质量高低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反映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本科毕业论文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抄袭、粗制滥造、华而不实、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等,屡屡被媒体曝光。鉴于毕业论文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秉承“全程实践”教育思想,知行学院教育管理系于20xx年12月提出改革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模式,将传统的毕业学术论文写作改为毕业设计。截至目前,该项改革已在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中连续实施了四届,并取得初步效果。

  二、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基本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为毕业设计,主要从论文选题方面进行改革,改学术性论文选题为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以一定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是“教师教学组织行为的一种预先筹划,它是对一系列外部事件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儿童内部的学习。具有技术性,创造性和广泛性特点”。改革传统的学术论文为毕业设计旨在推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与学前教师专业标准的对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

  (一)选题环节

  要求学生选题取自幼儿园实习期间教学实践,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对幼儿园一日活动或一堂学科教学进行综合设计。选题应符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整合性、生活性、趣味性、动态性。题目形式需体现学科领域及幼儿年龄阶段,如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设计——《装满快乐的大口袋》。

  (二)写作环节

  1。设计部分

  学生对整个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详细设计,设计内容包括教学活动标题、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点、活动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八个方面,遵循活动设计的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全方位、多角度准确把握活动设计各个环节的衔接。此部分重点考察学生活动方案整体设计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幼儿园各领域目标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目标设置应具有可操作性,从统一的角度清晰、准确地表述活动在幼儿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所要达成的预期效果。

  活动过程设计时,精心安排导入——过程——方法——结束各个环节。导入注重“趣”,过程注重“引”,方法注重“活”,结束注重“精”。幼儿园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说是动态生成的,具有不可预知的衍生性和创造性,它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而设置的,而兴趣是幼儿加入活动最直接、最真实的理由,因此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导入活动,能更多地体现教育活动的生成性,也更符合幼儿自身情感需求和发展需要。此外,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参与教学活动。幼儿从其自身特点而言具有独立自主性,是真实的、感性的,也是能动的、创造的,因此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应体现灵活性和主导性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空间上可以延伸到室外、园外,通过创设模拟情境,提出恰到好处的各类问题,或走进大自然,感知真实的生活情境,调动幼儿的认知参与,从而引发和培养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兴趣和需要,拓展幼儿信息获得的资源和渠道。活动结束时言简意赅,精准总结活动内容,使幼儿能够迅速把握活动主旨和意义,并能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和不断思考的欲望。

  2。分析部分

  学生在教学活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选学科领域相关内容以及幼儿年龄阶段特点对该方案做出全面分析,具体包括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分析、教学活动准备分析、活动设计的目标分析、教学活动内容选材和环节设置分析、活动设计中为解决重难点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分析等。重点考察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与运用能力。

  (1)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分析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总是根植于一定的理论基础。“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一般系统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它们是以综合的方式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得到体现的”。学生做毕业设计分析时,需要结合所选领域内容从总体上综合理解并运用这些理论,才能使活动设计更加科学有效。

  (2)教学活动准备分析

  活动准备是活动开展的前提。3—6岁幼儿思维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需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教具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作为知识理解的载体。此外,还应尽可能提前让幼儿有一些相关知识经验准备,如幼儿科学活动中关于物体的沉浮现象,事先给幼儿布置任务,观察物体的沉浮,使其对部分材料在水里的沉浮有初步的感知,知道轻的物体浮在水面,重的物体沉入水底。活动的准备为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经验的重组和建构创造了条件。学生需要结合活动的准备情况分析教具的特点、作用及运用情况。

  (3)活动设计的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基于对学生需求的评估,即学生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差距。”教学目标既是活动开展的出发点,也是活动评价的落脚点。教学目标确立是否恰当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制定的领域目标要求及实习期间所带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时,需要说清楚目标制定的依据,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是否符合所选领域目标要求及所选年龄班的目标要求等。并根据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三类教育活动内容之间的关系及幼儿在这三方面的目标实现程度。

  (4)教学活动内容选材和环节设置分析

  教学活动内容是实现教学活动目标的载体,与活动目标紧密相关,因此,在教学目标分析基础之上,需要对活动内容的选材和内容的环节安排做详细分析。

  内容的选材应根据社会、幼儿和家长等不同主体需求,选择有利于幼儿持续发展、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满足幼儿兴趣需求、符合幼儿认知水平、覆盖活动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保证内容的适切性和科学性,同时考虑周边环境资源的利用及地区差异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学生需要根据所选内容分析内容的选材依据、选材原则、内容特点及其与幼儿之间的联系,这些内容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幼儿不断生成的学习需要。

  内容环节设置上,理论界比较有代表性编排方式有三种,即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方式,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方式,奥苏贝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编排方式。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安排采取不同的编排方式,如科学活动适合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使幼儿对动植物或常见自然现象的认识及有关概念的形成逐步加深拓展;数学活动一般以直线编排形式来组织,内容由简到繁,直线上升,逐步提高;而目前幼儿园经常贯彻实施的“整合课程”或“主题课程”的内容则更适合采用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来编排,使幼儿对某一主题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形成比较全面的整体认识。学生应根据所选领域内容特点选择适合的编排方式,结合幼儿的兴趣、经验进行系统分析。

  (5)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应围绕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的选择及应用,如,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观察,如何进行导入,如何创设情境,采取什么样的提问策略及回应策略,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等等逐一进行分析。

  3。反思部分

  活动设计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经验即教育实践的经历,这种经历与反思的结合,有助于教师发现并分析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补充和改进。因此,作为幼儿园的准教师,学生需在教育实习的经验基础之上对所做毕业设计进行反思,反思活动方案、活动形式、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否能够真正培养和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置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是否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所设计的活动哪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做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应考虑哪些因素等等。通过设计反思,促使学生不断认识和提升自己,积累经验,为将来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答辩环节

  在毕业设计答辩会上,要求学生对毕业设计进行八分钟左右说课,重点陈述活动设计遵循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其制定依据、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活动内容设计思路、教材内容选择和处理等,并回答答辩委员的提问。这种答辩形式与当前教师资格证考核机制中的面试形式及学前教师入职考试面试采用教案说课的形式一致。目前,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大纲中,强化了“能力”考核,要求申请者进行教学创新,实施个别指导,指导幼儿游戏及艺体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等占到了面试权重的55%。因此,采用说课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答辩方式,既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取得教师资格证做好准备,又能锻炼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有效对接。

  三、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的途径

  “本科毕业论文的本质是‘考’而不是‘教’,它是对本科教育质量的综合性考试,而不是对论文写作阶段工作的考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实施途径必须从本科教育全过程系统地进行考虑,突出课程渗透、时间贯穿、强化基础、提高技能、注重规范等教学理念,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考试改革、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学科专业竞赛以及科研训练等途径进行。

  (一)课程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其写作与本科课程教学密不可分。首先,学生撰写教学活动方案时,需要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做铺垫,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及教学基本原则,理解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及特征,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基本程序、基本内容以及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等,科学合理制定活动方案。其次,在对毕业设计进行分析时,学生需要对活动内容、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对活动进行教学反思,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核心价值、关键要素及教育教学方法,把握幼儿年龄认知水平及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涵,并判断幼儿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四年的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求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毕业设计有机结合,恰当引入文献检索与案例分析,巩固并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层次及课程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考试改革

  在课程考试上,目前大多数院校仍然采取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进行考核,考试形式多采用卷面笔试的方式。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都很单一,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尤其不能考查学生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发展情况。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不同课程性质与要求,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考试方法,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以外,还采取了口试、抽题考试、课程论文、教案设计与说课、综合考试等多种方式,彻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涉及到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五大领域学科教学法、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游戏论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考试方法的灵活运用,既能促进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还注重学生平时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又能促使学生改变传统单一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注重与将来职业相关的专业技能训练,对于提升毕业设计所需的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写作规范训练,答辩说课技巧,临场反应能力以及职业认同感等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幼儿园教育实习

  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收集毕业设计材料的重要途径。针对以往高校安排教育实践在时段上过于集中,实习周期较短,前后环节缺乏联系的问题,我系实施以“时间贯穿”为主,采取体验式实践——教育见习和参与式实践——教育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融入实践情境,逐步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有梯度的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第四至第六学期,随着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幼儿游戏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的开设,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观摩幼儿园教师教学,对幼儿教师教学及幼儿园工作特点形成初步认识;第七学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教案,并承担相应课程的教学工作。教育实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教学能力和反思意识。在教育活动前引导学生对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教育方法以及突发事件处理方式等进行系统讨论和分析,提出活动实施方案;教学过程全程录像;教学结束后观看教学视频,小组讨论交流,针对教案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反思,每个实习生各抒己见。然后由授课实习生对整个活动的环节安排、目标及重难点设置、教学准备等是否能够真正培养和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等问题,进行自我反思。最后指导教师从教案设计到教学过程的展开进行综合点评,提出有促进性和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促使实习生不断成长,对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内涵及学科领域知识有更新颖、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实习过程中的教案设计、教学反思与自省行为为将来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实施等步骤提供了经验基础。

  (四)学科专业竞赛

  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设计撰写基本能力及毕业设计答辩应对能力,突出“ 强化基础、提高技能”的教学理念,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我们每年开展一次从师技能大赛,包括教案设计、课件制作与展示、讲课、说课等环节,严格制定各项目评分标准,聘请学科专家担任比赛评委,重点考查学生教案设计及课件制作的规范性、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这些能力的锻炼为毕业设计的撰写与答辩奠定了基础。

  (五)科研训练

  科研能力是本科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规范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应突出“ 注重规范”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写作规范,更重要的是具有科研道德规范。

  1。选择专业水平较高,责任心强。

  并发表过一定数量论文或著作的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从毕业设计选题、资料搜集、文献综述、基本写作规范、教案设计与分析进行详细指导,并指导学生学会使用《中国学术期刊网》及其他《数据库》等,同时遵守学术规范,初稿要求学生提交查重报告,重复率不得超过25%。

  2。课堂教学

  课程教学是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和学生被动“静听”的独白式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取对话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研究性教学、课程论文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研兴趣,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某一个细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小题大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课外活动

  系上每年通过开展学术论文大赛、大学生“挑战杯”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项目申报、开设学术讲座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强化学生写作规范训练。每一篇论文及项目均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选题、查阅文献、撰写论文(标书)和组织答辩,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思路与方法,受到科研前期工作的基本训练,为毕业设计的规范写作奠定基础。

  四、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的成效

  (一)顺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了以

  “从教素质”为本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改革明确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确立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应面向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指导思想,改变了以往学生“书本知识巨人,幼儿园行动矮子”“只会说,不会做”的情况,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职业需要的有效对接,增强了人才的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

  本项改革实施以后,课题组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及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形式对毕业设计改革的效果进行了了解。从学生座谈及问卷调查结果看,88。6%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提高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较大作用;77。2%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激发了其创新思维;91。4%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培养了其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促进了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54。3%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增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能力;60%的学生认为其掌握幼儿园活动设计目标的能力有所提升,31。4%的学生则对明确幼儿园活动目标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以“全程实践”为导向,注重联系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

  “教育问题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个教师在教学现场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进行判断、抉择、行动的过程,体现了情境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学改革以“全程实践”为导向,通过课程教学、考试改革、幼儿园教育实践、学科专业竞赛、科研训练等5个基本途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培养了一批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幼儿园一线教师,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比例及就业情况看,学前教育专业20xx至20xx四届毕业生共462人,其中有448人通过了教学能力测试,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占学生人数的97%;98%的毕业生通过各种就业考试实现就业,其中大部分学生通过甘肃省基层就业项目考试及幼儿园组织的技能测试,在县乡两级幼儿园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这些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普遍受到幼教机构的欢迎,根据用人单位反馈,他们工作踏实、热情、专业技能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成长快,不少学生已成为幼儿园教师骨干。

  (三)重视学生使用教材的训练

  通过毕业设计撰写,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教材核心思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科学安排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的能力。调查中97。1%的学生认为在使用教材方面积累了经验,有较强的能力把握教材结构和选择分析教材内容。(四)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宽途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很明确,即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介于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中间型”人才。此项教改在深刻理解应用型技术大学本质的基础上,立足于独立院校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定位标准,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实践研究,凸显了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20xx年5月,甘肃省教育厅学位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知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进行了评审,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也为省内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五、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本科阶段所学理论知识对幼儿园一日活动或一堂学科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实施、分析与评价反思的过程,它不是局限于某一个阶段的单纯的论文写作,而是贯穿于本科教育整个阶段,是一种“变被动式的写作教育为主动性的写作实践,变拼凑式及堆砌式的写作形实为科学合理的探索和研究思想的逻辑性表达”。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课程学习、教育实践与毕业论文相互割裂的现状,实现了学生职前教育与职后成长的有效衔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学术低劣和实践能力低下的问题,对于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增强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能力都有着明显提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9

  幼儿天真无邪,他们只追求当下的生活,对游戏有一种自成目的性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组分,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这时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前教育者,教师应该增强对学前教育的认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学校家长社会等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游戏教学提出更多的要求游戏是儿童自我表现的一种存在方式,在幼儿教育中呼唤游戏精神因为游戏是儿童天真无邪天性自由以及潜在能力的代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智力发展的一种强力的工具;同时,有助于增强儿童之间的交流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儿童在游戏中不仅发挥了自身的创造能力,还加强了人际交流能力,并且锻炼了意志力因此,游戏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者要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变革幼儿游戏教学的现状,坚持科学的游戏理念,调动儿童的自主能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创新精神创新技能,从而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价值

  1.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

  游戏的内容空间强度等也可以随时变化,比较适合幼儿生理活动的要求幼儿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游戏是自由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如户外的各种体育游戏;餐前的手指游戏;口头游戏等等

  2.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在游戏中,儿童与客体他人环境相互作用,借助于不断发展的语言的中介,自由地进行各种模仿,操作与探索,满足着他们探求外部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儿童获取社会经验的一种独特方式

  3.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在游戏的情境中,儿童要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选择组织游戏,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并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要不断地监督评价自己与同伴的游戏行为游戏的过程是儿童自我意识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4.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生活在成人社会中的儿童,往往会受到成人不同程度的压制与束缚,容易产生各种形式的情感压力在游戏中,儿童可以使自己从当前情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宣泄不良情绪,消除紧张,获得心理平衡与性情的愉悦是儿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与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5.促进儿童创新意识与潜能的萌发

  在游戏中,特别是假象性游戏之中,儿童的想象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自由驰骋于假想与现实之间在这一游戏氛围中,易于在一些客体与观念之间形成一些独特的关系和联想,这些独特的关系和联想一旦遇到日后现实可能性的催生,就会有所创新因此,游戏是创新意识与潜能的发源地,是其生长的根基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对幼儿园的游戏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游戏中体现的学前教育理论出发,探索幼儿园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价值游戏内容的创新以及幼儿园游戏的指导策略旨在为学术界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为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师提供实现指导

  二创新游戏内容

  1.要体现儿童的个体差异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蒙特梭利幼儿教育理论认为,在游戏中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把儿童视为区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在游戏的设置中,要把儿童的心理需求放在第一位可以开展“自选游戏”,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以及合作伙伴例如:可为幼儿提供“喜羊羊与灰太狼”“蔬菜市场”“小企鹅造房子”等不同的游戏,供幼儿自主进行选择,使每个儿童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

  2.增强儿童的生活体验丰富游戏内容

  儿童的想象力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再次加工而来的过程,而记忆的表象则来自于生活因此在增强儿童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再对游戏进行创新与实践例如,在“小企鹅造房子”游戏活动中,要积极组织儿童广泛参观各类建筑物,也可让儿童自行搜集有关房子的图片资料,使儿童的表象记忆更加深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活动,将起到更加有效的成果

  3.要延长游戏教学链条

  传统的游戏活动往往仅限于校园内,幼儿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为严重游戏链条短促,使得儿童在游戏中娱乐成份较多知识性与技能性收益成分较少因此,要使儿童在任务驱动的模式下,不断拓展游戏的横向纵向空间,才能使游戏更加丰富,更有利于提高游戏的效果例如,可为幼儿设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课题,让幼儿自行收集家里的照片声音等资源,在班级进行展览,让幼儿讲一讲我和爸爸妈妈的故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收集的最全故事讲的最好,随后可以在学校开展亲子活动最终通过一系列活动,扩充了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容量,增强了儿童的情感体验,从而更有效的达到游戏的活动目标

  三对幼儿园游戏的指导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学习,获得经验,学会与人交往在幼儿游戏中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1.幼儿园游戏指导要注重观察

  教师应通过制定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幼儿开展游戏,充分利用游戏的教育作用,减少指导的盲目性

  2.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游戏活动是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主体意愿,选择游戏伙伴内容,决定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即自己决定玩法和谁玩,以及怎么玩教师适时适宜的帮助与指导,可以扩展与丰富幼儿语言,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0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五年制专科生毕业论文;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作者:王肖储;所在系部:学前教育;所在班级:高幼10(3);指导老师:;提交时间:20xx-06-04;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教务处制;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高幼10(3)王肖储;内容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现代教育关注的终端问;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健康问题;对策;途径;对于3-6岁的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五年制专科生毕业论文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

  作 者: 王肖储

  所 在 系 部: 学前教育

  所 在 班 级: 高幼10(3)

  指 导 老 师:

  提 交 时 间: 20xx-06-04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教务处 制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

  高幼10(3)王肖储

  内容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现代教育关注的终端问题之一。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突出,从而引发社会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特别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基础阶段,是小学准备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竞争压力愈发紧张,要求下一代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智力条件,还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来面对挑战,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定义出发,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及我国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健康问题;对策;途径

  对于3-6岁的小朋友来说,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和成长以及人格形成的最为关键时期了,其主要的表现是可塑性强,心理发展不成熟,对于自我心理调节和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且极易受到不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好坏,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由于我国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在儿童中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诸多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吸吮手指、情绪障碍等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终身的发展。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幼儿园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培养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素质。

  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它是完整、连续的并且有自身规律的。整个过程中,有不同的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比如1-3岁的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意识萌芽―――开始认识自己,进而表现出独立性,什么事都要自己做。还有就是:一岁前的儿童,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的”,彼此只是看看,笑笑,没有实际的接触。这个年龄阶段的单方向的社会性发展。在儿童心理过程、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有着年龄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理解年龄特征,我们要先弄清楚三个问题;年龄阶段、年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一)年龄阶段―用生活时间标志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样,年龄也是生理成熟、生活经验的时间标志。作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的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生活时间中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作用。年龄本身不影响心理发展。而是不同年龄的生理成熟,或是不同年龄所受到的环境影响心理发展。

  (二)我国心理学者依据我过教育制度界定的年龄阶段是两个时期:学前期,学龄期。

  (三)稳定性与可变性

  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发展的阶段顺序,每个阶段变化的速度;不同文化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性。例如手动作的发展。这种稳定性的三个原因导致:

  1.大脑机能

  大脑结构和机能的发展变化,是由遗传因素制约的,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完善成熟的。

  2.知识经验是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千层到深层。例如英语的学习:

  先学字母、单词,句子,文章,最终达到听说读写译。

  3.身体的心理特征发生变化,要经过数代的种系变化。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特别是教育条件下、心理发展的速度的变化。不同社会条件下21世纪儿童的智力水平比上个世纪提高很多。

  4.教育条件不同

  城镇、偏远山区的孩子,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经济条件落后等原因,许多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及成长环境,教学条件的落后常常致使许多家长忽视教育,传统观念的重男轻女等等观念,对山区、农村的孩子产生了深远的不良影响。

  另外,儿童心理的变化是以有一定阶段顺序,并且有着发展的共性与个别性。但发展是什么呢?发展有什么特点呢?

  (一)发展的含义

  发展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条件下、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活动不断的完善、改进和复杂化。在个人身上是一种连续、稳定的变化。这种发展、与身体生理的变化有所不同。后者指的是量增长;心理的发展量、质都有。对数的理解、最初只是点数,不知道数的意义。不知道数的组合,和拆分,到最后的能过进行乘除法的运算。总体上是,进步的,提高的。

  (二)发展的特点

  1.连续性

  发展的连续性。在发展没发展质的飞跃时,都是在连续的量化并且是微弱的。主要表现在:

  (1)先发展的是后发展的基础,后发展是先发展的结果;

  (2)原先发展的不是消失,而是被包容在新发展的水平中。

  2.阶段性

  在环境、社会不断向个体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否定原有水平并有新的需要。这种矛盾性使得心理发展有着阶段性。

  3.发展的定向性

  儿童心理发展总体上是不断进步、提升的。这种积极向上的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

  (1)简单到复杂、不断进步;

  (2)各个阶段顺序、方向不可逆转,婴儿期与幼儿期不会颠倒;也不能省略,从婴儿期直接到老年期。

  4.发展的不平衡性

  (1)不同阶段、发展速度不同。婴儿期、青春期;

  (2)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注意能力的发展、要比思维的发展要快;

  (3)不同的儿童、发展速度不同。关键期:在某一年龄,儿童对某些知识行为比较敏感、容易学习,如果过了这个时期,学习困难,影响终身。危机期:心理发展出现紊乱、出现反抗敌对行为。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1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选择外出打工来更好地谋生,而他们的孩子则被留在了农村,成为了“留守儿童”。外出打拼的父母与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远距离的不接触,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教育监督的情况下,心理、行为、学业都出现了一定的理由。当这些理由日益严重,这需要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理由是核心理由,只有在制约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理由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保障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平衡,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的监护质量,推动农村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工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农为了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增长见识、学到技术选择外出务工。而他们的子女就被留在农村由亲人照顾,长时间、远距离的不接触,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统计表明:20xx年中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 3亿,其中从农村进入城镇的占74%,中国随父母进城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就已经达到了640多万,而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则有多达2200多万。而且当前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可见“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定产物,我们没办法阻止它的产生,只能探索别的出路来弥补。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理由的目前状况

  在网上输入“留守儿童理由”会出现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专题报道。内容主要归纳为“留守儿童”的心理理由、行为理由、教育理由等 。而留守儿童的教育理由则是这些所有理由的核心。当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外出打工,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教育理由。从儿童自体的方面、家庭的健康方面乃至农村、社会的发展都存在诸多理由。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由于家庭的不完整,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发育的关键时期,没有获得父母的关爱和正确引导。结果就导致了他们表现出个性冷淡、不合群、情绪不稳定、制约能力差、自卑、自私孤僻的性格。这样不健全的心理状态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状况。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对于孩子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影响的。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时期心理发生了变化,对于学业不如以往用心对待,学业完成情况也就不太好;在没有父母监督学业的情况下,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父母不在身边,暂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低或其他亲朋好友对孩子的学习关注过少,“留守儿童”在学业上有理由不能及时得到帮助。这些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业下降。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状况。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会出现理由,尤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这个理由表现更为突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暂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朋好友溺爱或没有起到很好的监护作用。留守儿童,特别是青春期的男孩子在叛逆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出现以下行为上的理由:任性叛逆、违反学校纪律,例如上学期间旷课、跑去网吧上网,看不良录像,结识社会不良少年、拉帮结派、 等。在留守儿童出现这些不良行为却没有得到父母、老师的及时教育、正确引导,以后就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健康细胞。

  三、农村教育理由目前状况的分析

  (一) “留守儿童”自身因素。孩子自身的一些特性会影响到其学习表现,比如性别、性格、个人能力等。在中小学阶段,男孩在学习方面上与女孩相比,相对缺少自律,因此在缺少父母照顾和监管的情况下,他们不会自主去学习,学业容易受到影响。在个人能力方面,以往的研究均显示,个人能力会影响到学习表现。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更强,因而学习成绩更好,在学习上也会获得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从而对以后自己的受教育水平的期待也会更高。

  (二)家庭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到小孩的心理和学业。父母外出务工有助于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决定孩子是否继续他们的学业。由于父母打工所在城市的生活费用、学习费用、外来孩子入学困难等一系列理由使得父母被迫将孩子留在农村。虽然目前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虽然在我国,但孩子的书本费用、生活费用等对于一些家庭也是很大的压力。父母的文化水平会影响到小孩的学习表现。如果父母文化水平越高,一方面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会更高,给孩子起到健康正确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父母能够给孩子的学习提供学习上的帮助,从而有利于小孩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学校、社会因素。学校的教育质量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表现,一个学校良好的'基础设施、学校设备、师资力量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里的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诱,学生之间的融洽氛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社会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有关部门加大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都可以减轻“留守儿童”教育出现的理由带来的不好影响。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理由策略

  首先,政府应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减少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从学校设施、师资力量着手;通过媒体力量宣传教育的必要性引起家长的重视;其次是学校要提供安全的住宿条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通过课程改革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从而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教育理由,尽可能选择近距离城市打工,经常回家或父母一方在家教育孩子,尽量做到至少有一方家长在孩子身边照顾、关心、教育他们;在孩子身边的监护人必须起到监护作用,对孩子认真负责。

  参考文献:

  [1] 周林、青永红编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理由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年

  [2]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3]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田.中国公共卫生,20xx.24 (8) :917 - 919.

  [4]叶敬忠、土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农村经济,20xx.07

  [5]邹新树:《中国城市农民工理由》,群言出版社,20xx年1月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2

  摘要: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和省卓越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是吉首市职业中专学校的拳头专业,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几十年来,为湘西州乃至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幼教人才。学前教育专业要适应新的形势,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技能;要改进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与幼儿园一线教师要求相适应的优秀人才;同时,要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要建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学前教育毕业生提高制度保障。

  关键词:新形势;学前教育;实践教学;育人环境;评价机制

  吉首市职业中专学校是湘西地区的一所品牌职业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湖南省卓越建设学校等殊荣。是经省教育厅批注的湘西地区唯一的有资质培养幼师人才的学校。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已开办了近三十年,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设施齐全,课程体系完整,已成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湘西州的品牌专业,堪称湘西地区幼儿教师的摇篮,为湘西幼教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新形势下,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加大,特别是教师资格证从业考试门槛的提高,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调查了解和个人的体会,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在压力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发扬成绩、兴利除弊,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特别是加快课程体系建设,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学习机制,改善育人环境,改革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缩小幼师毕业生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差距,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幼教人才。那么,如何抓好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改革,使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合理,考核评价体系更科学,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得出以下几点体会,现赘述如下,不当之处,请同仁指正。

  一、抓好课程改革,注重实践教学

  多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是学校的招生“大户”,学生几乎占了每年所招收新生的一半以上,学前教育专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既是好事,又是难事,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实现“招得进、留得住、学有成、推得出”的办学宗旨,我校的学前教育抓住了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努力抓好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组织教师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新模式,深入剖析自己的不足,积极扬长避短,抓好课程改革。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的课程改革应该先行,建设一个具有示范性的课程体系。为此,我们得先对自己所在专业课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多年,课程体系比较完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显现出某些不足:一是重视音乐、舞蹈、绘画、手工、普通话等的专业技能技巧训练,忽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开放型的教育实践活动;二是课程、教法比较滞后,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三是学前教育学生在校教育体系和幼儿园管理体制衔接不到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一直没有走出传统模式,这就导致学校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后劲,完善有余,合理不足,培养的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学前教育毕业生,就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素质为手段,在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实施系统的教育。近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结合实际,有的放矢,调整了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根据需要增减教学内容,在合理开设文化理论课的同时,注重加强专业技能课教学力度。同时,实施分班分组教学,强化专业技能验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专业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立业之本。学校根据验收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法、舞蹈、声乐、试唱、普通话等科目进行了技能考核验收,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促进了专业课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在搞好专业技能教育的基础上,注意拟订好学期、学年和整个3年时间内系统的见习内容和目标要求,使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同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保持紧密的联系,改变过去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本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一定时间的见习和实习,并与所在幼儿园共同研究制定实习、见习计划,完善教学实习方法,为学生配好实习、见习指导老师。在学生具体代班时,学生在幼儿园能得到本专业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加快幼师学生下去学习新知识、吸收新经验,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为培养复合型幼师专业人才提供了课程保障。

  二、改进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素质

  作为湖南省卓越学校,学生学习机制的建设也是卓越校建设的内容之一。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现代幼教需要,必须使学生具备综合性的专业技能。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程度和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因此,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机制,了解学生怎样学习,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机制,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在校期间,其学习方法、习惯、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掌握该专业的技能,能否满足今后从事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坚持创新思维,注意吸收和借鉴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只有把灵活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教育人才。

  三、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学生的独立自主和管理能力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专业教师在学校必须注重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指导以外,还应尽力为每人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具有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的育人环境。在专业内,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内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各班或者各小组组内成员轮流组织参与各种校内外的竞赛和专业技能活动。比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歌咏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普通话比赛、舞蹈比赛、绘画书法比赛等等活动。这些比赛活动,学生喜闻乐见,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乐意参与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教师在其中起指导的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积极的发挥,这样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锻炼技能,使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经验,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发展水平。

  四、建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

  考核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包含诸多方面:文化知识考评、专业理论考评、专业技能考评等等。同时,结合学生毕业就业的实际需要,还必须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一个评价,从而确定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学生应用能力评价可以包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评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的考评。在上述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责任心、协作精神做出整体的概括性总结,最后形成总结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最后的集中比较、排队、审核,为科学地考核评价学生提供可靠的依据。被授予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一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根据现代幼教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学生毕业的综合考评实施灵活的管理体制,逐渐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对毕业生实行了“四证换一证”制度,即学生必须先获得思想品德合格证、文化成绩合格证、专业技能合格证、职业资格证,然后才能获得毕业证。这种考核评价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保证了学生的质量,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提供了重要保障。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作为该专业的一员青年骨干教师,我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在积极搞好所在专业教育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专业的教育改革当中来,当好改革发展示范校的排头兵,当好省卓越校的攻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敏.构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1(11).

  [2]刘涛.试论提高中职学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9).

  [3]王艳.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文理导航旬刊,2015(2).

  [4]田淑英.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教育学效果的探析[J].中华少年,2016(3).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3

  摘要:

  从整合教材――选择适合幼师学生需求与特点的舞蹈教学内容、发挥笔记的作用、综合性组合的教学方式、适时渗透幼儿舞蹈教学法,使幼师转业技能与职业要求相衔接、加强舞蹈欣赏课教学五个方面,对幼师舞蹈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舞蹈教学 幼师 笔记 舞蹈欣赏

  舞蹈是学前教育中实施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中,舞蹈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这是由舞蹈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她集中了音乐、服装、灯光、美术、布景、道具等相关艺术。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舞蹈教育,有利于他们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舞蹈基础更是相当薄弱,多数学生是没有接触过舞蹈的,再加上他们在校期间舞蹈课程的教学课时又少,因此,在时间少任务重的前提下,如何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符合幼师特点的舞蹈教育,是幼师舞蹈教学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确保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双赢。经过反复思考与实践,我采取了以下几个面的措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一、整合教材――选择适合幼师学生需求与特点的舞蹈教学内容

  幼师的舞蹈标准与一般艺术学校的舞蹈专业要求,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有不小的差别。职业高中幼师开设课程的门类很多,舞蹈课时相对较少,如果按照艺术学校专业要求或普通幼师专业的《舞蹈》教材去进行教学,3年的教学时数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些教学内容与幼师学生日后职业特点不太符合。因此,我把不同版本的幼师《舞蹈》教材进行再整合,集中不同教材的优点,确定为三大模块:基础部分,要求学生必须熟练而且规范掌握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各个舞种的基本手型、手位、脚型、脚位、基本的常用的舞步等;体验部分:这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它包括各个舞种的较为复杂的舞蹈动作,与由这些动作形成的组合等;了解知识与欣赏部分:幼师学生的职业特点在“师”,需要尽量广的知识范围,在某种程度上知道的多比跳的多更重要,所以就要组织学生了解更多的舞蹈知识。采取以欣赏为主,简单体验为辅的教学方法。这部分内容包括各个舞种的高难度技巧与各个舞种的优秀剧目。这样既保证了提高学生艺术专业的要求,又突出了幼师学生“师”的特点。

  二、发挥笔记的作用

  在学习舞蹈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喜欢多练习,而很少动手记笔记,这也是由舞蹈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在对幼师学生的舞蹈教学中,我加强了笔记的作用,要求记笔记与做练习同等的重要,主要记录所学内容的动作要领与教学提示以及基训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一是因为学生的舞蹈基础差,课后动手整理笔记,有助于督促她们对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再思考。二是为了突出幼师“教”的特点,有的内容做得不太好但要明白怎么做,也就是要看得出对错,并且能向别人讲明白怎么做。这种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小组共同学习过程中,有一位同学因为小时候贪玩脚部受了伤,在勾绷脚练习中,她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脚趾,用力绷的时候也是向上翘,通过了解我知道,她明白规范动作应该怎么做。于是,我就推荐她做6个人的小组长,结果在汇课时候,她的小组是做得最好的一组。其实,像她一样,每一位同学都能快速准确地说出规范动作的要领,还能正确判断对方所做动作在规范要求上的优点与不足,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改进,这些成绩的取得,笔记的作用功不可没。真正达到了既“做得出手”,又“说得出口”。

  三、综合性组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每部分的内容都采用组合的形式教授,比如,中国古典舞蹈基训中,我把手型、手位、脚位与手臂的单一动作组成一个组合,配上音乐,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高,这种方式有以下几个优点:

  1.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与积极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国作家德莱赛也说过:只有那些精神愉快的人,知识才像荷花瓣瓣似的舒展开来。他们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强调了学习过程中“乐”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随乐而动的冲动和愿望,把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和单调的基本动作学习经过艺术的`编创,有机组合起来,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们的心态节奏与动态节奏相融合,在美的感受中反复练习,使她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既培养了她们的美感,又使课堂学习得到了巩固与提高。

  2.增加了知识量并拓宽了知识面

  3.有利于学生乐感、美感和节奏感的培养

  在音乐的伴奏中,有节奏地愉快舞蹈,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

  四、适时渗透幼儿舞蹈教学法,使幼师专业技能与职业要求相衔接

  从事幼师舞蹈教学以来,一直孜孜以求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鞭策自己努力使学生的水平与专业艺术学校的学生相媲美。主要在身体素质、技术技巧、舞蹈表演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多次参加比赛获奖也充分证明了教学成绩的突出。可不经意间忽视了学生自身幼师的专业特点,经过调查与思考,我创新了幼师舞蹈教学理念,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即在幼师舞蹈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幼儿舞蹈教学法,使她们在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时刻把握幼儿舞蹈教育的特点,以适应日后幼儿舞蹈教育教学。比如,在教地面前压腿时,启发学生在对幼儿进行同样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幼儿双腿伸坐做划船的动作,使舞蹈动作符合幼儿的特点,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再如,教东北秧歌手巾花时,提示学生可以把手绢想象成雪花,让幼儿或抖或揉或搓或抛,切不可死搬我给他们上课的教学方式,或简单地认为学东北秧歌无用,教幼儿用不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五、加强舞蹈欣赏课教学

  在基础内容学习同时进行舞蹈教学欣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加深对动作规范性要求的理解,是对实践课教学的巩固与加强。同时定期进行相关舞种剧目的欣赏,使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有宏观的了解,带着一定的知识去欣赏,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提高她们的舞蹈艺术修养与舞蹈鉴赏能力。

  以上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改进或创新,努力使舞蹈教学突出学生的艺术特点,符合他们以后的职业标准要求。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4

  摘要:区域活动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基本上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其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材料上、情景及响应的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关注好区域的材料选择与投放问题,才能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与材料产生有效的互动。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缺乏,认知直观形象,各方面能力偏弱,教师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可以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小班阶段目标,结合小班幼儿发展水平,结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等策略。

  关键词:小班;区域材料;选择与投放策略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对教师来说,材料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物化体现;对幼儿来说,材料是主动建构经验和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和桥梁,但在实践工作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只是简单地堆积材料,没有考虑选择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符合幼儿发展情况等问题,这样的材料很难满足幼儿活动的兴趣,很难让幼儿与材料产生有效的互动,对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小班区域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可以遵循以下策略:

  一、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3-6岁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做了很详细的分析,小班幼儿主要体现在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模仿,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等年龄特点。结合这些年龄特点,我们在选择与投放材料时要注意以下要求:

  (一)为安抚幼儿情绪,创设安全、舒适环境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缺乏安全感,有很强的焦虑情绪,喜欢玩自己熟悉、会活动,摸起来柔柔的、暖暖的玩具。教师可以在小班设置娃娃家之类的、能给幼儿带来温暖和安慰的区域,在娃娃家中投放女孩子喜欢的玩偶,男孩子喜欢的汽车、变形金刚,大众喜欢的动画形象、娃娃家操作材料等,都可以帮助幼儿稳定情绪,给幼儿带来温暖熟悉的感觉。除了娃娃家,还可以为喜欢安静、不擅于交往的孩子设置一个比较封闭的“谈话吧”,鼓励这些孩子拉着他的好朋友去“谈话吧”说说悄悄话,还可以在“谈话吧”中提供抱枕、不同类型的图书,如故事类、百科类;不同类型的卡片类玩具、图谱卡、玩偶、头饰、手偶、地垫、抱枕、录音机等,帮助他们寻找话题,学会与人交往。

  (二)选择富有生活情境的材料,促进小班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

  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缺乏,认知特点主要是好奇心强,爱模仿。因此在选择与投放材料时要关注这些特点。如科学区《学习形状相匹配》,可以以《小动物喂食》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动目标是引导幼儿寻找与小动物相匹配的食物,让幼儿模仿生活中喂食的情境,让幼儿握好汤匙,能手眼协调地把对应的食物一个个送到小动物嘴巴里,孩子会一遍又一遍重复这些动作,直到任务完成。这样的活动既能帮助教师观察幼儿学习形状认知情况,又能提高幼儿的小手抓握、手眼协调等动作发展。又如语言区,孩子都不喜欢主动表达自己,如果语言区只投放图书会特别冷清,我们可以结合孩子最喜欢模仿生活情境打电话的游戏,提供两个旧电话,收集或自绘幼儿熟悉的故事图片或生活情境,然后将故事情境中的人物或物品的名称做成一张张字卡,让幼儿看图对讲。还可以玩传话游戏,如拿一根长长的水管穿过隔板,让幼儿站在东西两端,互相交流传话,孩子会非常感兴趣。

  二、结合小班阶段目标

  不同阶段的幼儿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参考省编教材去制定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阶段目标去选择与投放材料。

  (一)根据月发展阶段目标

  在选择材料时可以结合五大领域发展的阶段目标去投放,如9月份科学领域阶段目标中提出“感知常见的几种生活用品、水果。了解基本特征;按事物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比较大小并排序等”,教师就可以结合阶段目标投放水果沙拉自助餐品尝区、投放标签分类整理娃娃家,投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瓶子按大小排序等。 10月份科学发展提出“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圆形等。 ”教师根据这些阶段目标可以在建构区投放各种圆形玩具搭建车类交通工具,在运动区投放轮胎、呼啦圈自主练习感知圆形等。但有的活动区目标是结合幼儿自身发展制定阶段目标,如9月份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弱,可以先开展“抓”的练习。可以培养幼儿练习五指抓到三指抓,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每个月投放的“抓的物品”也应该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也可以玩“夹”的练习,早期阶段让幼儿用塑料夹子给各种动物形象夹胡须,还可以提供夹馒头的大夹子让幼儿练习夹乒乓球,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稍微提高一点难度,提供的夹子小一些,夹的物品也小一些,后期再逐步换小增加难度。 “舀”“倒”“串”“扣扣子”等操作练习都可以遵循这个从粗到细阶段性逐步提高的规律。

  (二)根据每个阶段目标中具体的教学活动

  每个阶段目标中都有具体的教学活动,如10月份美工区目标中提出“尝试用点(雨点、圆点等)、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简单形态(圆形、方形等)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的物体特征。 ”具体活动有《香甜的水果》《画水果给小猫》《小猫的水果》等,教师就可以结合活动内容创设水果屋主题,提供各种各样形状的水果、颜料,可以利用窗台、墙面、玩具柜面等地方创设背景墙,投放颜料、油画棒、水彩笔等工具让幼儿自由涂鸦、玩水果印画、水果分类、涂鸦水果区宝宝等活动。又如科学领域目标中提出“按物体特征进行排序”具体活动有《按颜色特征排序》,可以开发图形宝宝找家、收整糖果屋、做漂亮的糖葫芦、串有规律的门帘等活动。

  三、结合小班幼儿发展水平

  同年龄段的小班幼儿能力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既要考虑本班幼儿的普遍水平,还要兼顾个别幼儿发展的不同层次,投放适合各年龄段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材料。

  (一)关注同年龄段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为他们准备不同层次的材料

  每个孩子在各领域发展的情况都具有个体差异性,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我们在美工区,就可以为孩子准备不同星级的材料,如不善于动手的孩子提供一级材料:画好虚线的宽较窄的长方形纸条,让孩子一刀剪断。相对较好的幼儿提供二级材料:宽较宽的长方形纸条,让孩子连续剪。能力更强的幼儿可以挑战三级材料:沿曲线剪。有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强,会自己穿衣扣纽扣。教师在生活操作区,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纽扣区,如系带子的搭扣、传统的民族风搭扣、不同大小的`纽扣穿洞练习,让幼儿自由练习,挑战不同的难度,孩子会特别感兴趣,有时还会邀约她的好朋友帮忙一起完成,给了孩子合作的机会。

  (二)关注相同的材料难度层次的提高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材料都是使用一次性就被搁置无人问津,新的任务下达,教师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制作新材料,不懂得开发和利用原有材料,从原有材料中去抽取或添加,提升和创新原有材料。如科学活动《有趣的石头》教师请家长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石头,投放科学区让孩子们了解石头的特性。一段时间,孩子对石头不感兴趣了,教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商量,用油画棒、颜料来装饰石头,晾晒石头,这从原来简单的摸一摸石头了解石头到动笔装饰石头,对孩子技能上有了一定要求;装饰石头完工后,我们又把这些石头运到沙池区,让孩子搭建高高的城堡,一起用石头装饰大城堡,孩子们的兴趣更加浓厚。有的孩子还商量不同的装饰方法,如大石头放在城堡的底层,小石头放上层,不同的石头分类装饰,孩子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了分类、空间安排等科学问题,对幼儿的学习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材料不适合跨区域开展,我们可以在原有材料上增加些难度。如生活操作区《夹夹乐》,原有材料是乒乓球,夹馒头的夹子、盘子,孩子很快挑战成功。第一次教师换掉的是盘子,提供高一点的杯子,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第二次教师换掉的是大夹子,用小号的夹子去夹乒乓球并放到杯子中;第三次教师换掉的是乒乓球,变成小木珠,小木珠个头小比较难夹,但不像玻璃珠那么滑溜,小班幼儿还是能挑战成功。后期为了锻炼能力强的幼儿,还增设了瓶子,让幼儿把小木珠装进瓶口较小的瓶子里。这样循序渐进地增加材料难度,幼儿会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幼儿参与的兴趣。

  四、结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

  小班幼儿基本意识不到学习的目的、任务。他们只是对学习过程感兴趣,往往把学习当作游戏看待,需要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教师在区域材料投放过程中不能简单的一盘材料、一份任务单让小班幼儿操作,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一)高、低结构材料相结合的区角环境

  小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喜欢颜色鲜艳、形象逼真的高结构材料,但低结构材料又能帮助幼儿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发展,在选择与投放材料过程中教师要考虑高、低结构材料相结合。如准备《娃娃家》材料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准备一些高仿的材料,如自制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角色扮演道具如各类角色服装、帽子。娃娃、奶瓶、炊具等,还可以收集幼儿照片,制作全家福。玩具小人、装扮服饰、厨具用具、过家家餐厅、医院、理发店等模型玩具。低结构材料如各种各样小珠子,不同颜色的项链、假发、头饰、各种彩色的皱纹纸、泡沫纸、小瓶子、小杯子等,孩子可以根据情境布置娃娃家,做娃娃家食品,装饰品等。

  (二)选择幼儿熟悉、具有生活经验的材料

  小班幼儿经验缺乏,教师选择的材料要源于生活中的材料,幼儿才能更感兴趣。如科学区《找匹配》,教师就可以直接用生活中的瓶和盖、笔与笔套、脚与鞋的尺码、手与手套的大小供幼儿探索、匹配等,《神奇的电池》教师可以请幼儿把自己熟悉的电动玩具带来,认识电池两端的不同,组装电池,让玩具动起来,这样的活动孩子会百玩不厌。

  (三)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满足幼儿不同学习需求

  在考虑小班幼儿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活动材料,满足幼儿不同学习需求。如美工区,除了有涂鸦区,还要提供充足的操作工具:如浆糊、双面胶、透明胶、儿童剪刀、花边剪刀、橡皮泥、水彩笔、油性笔、油画棒、各色毛线、棉签、纸杯、空纸盒、绘画纸、不同材质的有色纸等。半成品材料如纸筒娃娃模型、各种空纸盒、空瓶等,让幼儿大胆的用撕贴、点、线画、绕毛线、包裹橡皮泥等方式去装饰美化这些物品。还要注意提供清洁用品,如抹布、小纸篓、分类盘、整理箱等,帮助幼儿随时清洁自己使用的空间,养成卫生整洁的习惯。

  (四)关注材料的动态性,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

  随着幼儿对材料的一次又一次的互动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和转移的,他们会对玩了一段时间的活动内容产生厌倦。我们要考虑材料的更换,如益智区的拼图材料,图书角的一本书等;还要考虑材料的添加,如美工区《漂亮的瓶子》初期教师只提供了简单的贴纸让幼儿装饰,一段时间后孩子不满足于简单的张贴,可以和幼儿协商还想把瓶子变成什么。有的孩子说变成花瓶插花,有的孩子说变成瓶子娃娃等,教师就可以添加剪刀、吸管、纸花给原来漂亮的花瓶插上花;还可以添加黑色的毛线、泡沫圆球、水彩笔做瓶子娃娃等。

  总之,每次选择与投放区域材料之前,一定要思考这些材料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吗?这些材料可以让幼儿玩什么,怎么玩,适合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等问题。让活动区的材料不是简单堆积,而是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与材料产生有效的互动,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的人文教育目标,实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旭花,韩冰川,王翠霞,等。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

  [2]袁爱玲。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袁调芬。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5

  摘要:

  教育公平一直是人们所倡导的平等的观念,然而,我国的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就目前的现象来看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上。分析城乡学期教育发展的差异,从而能够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为了农村的发展以及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措施

  1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因素

  我国的教育公平一直倡导从起点到结果的公平。这其中包括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和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都实现教育的公平。但是,由于城乡之间的地域差异以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育起点的不平衡

  起点教育在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尤其是在入园的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幼儿园入学的数量就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发展,同时农民群众对于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也有了一定观念上的转变。但是就城乡比较而言,农村幼儿目前就读幼儿园的数量还是较少,这主要是源于简陋而自筹资金开办的幼儿园教育问题。

  1.2教育过程的不平衡

  学前教育过程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资源情况下,师幼儿是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建立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低下,师资水平低,流失现象严重,导致专任教师缺口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受到幼儿园待遇的问题上,从而造成了农村的幼儿教师较少,尤其是几乎一个幼儿教师要负责好几个班级,从而使得农村的教育过程远远低于城市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师在数量上的缺乏是导致教育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1.3教育结果的不平衡

  农村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决定了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推进不能以新建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为唯一途径。[1]城乡幼儿教育起点和过程的不平衡直接影响了教育结果的不平衡,尤其是体现了幼儿在入学的准备上。农村幼儿不仅在受教育机会和年限上远不如城市幼儿,而且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过程和质量更是无法与城市幼儿相比。

  2造成城乡学前教育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2.1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

  学前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使得农村的经济处于长期的滞后现象中。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家庭的收入水平,从而对于劳动力较弱的家庭中所支付的费用就十分困难,从而造成农村家庭无法支付大量的幼儿费用。但与此同时,硬件资源的持续投入仍然需要,特别是乡村幼儿园的硬件条件仍有待大力改善,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有待大幅度增加。[2]

  2.2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差异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匮乏,尤其是我国教育部门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从而使得农村的学前教育难以发展。这种经费的投入和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城市的教育资源本来就高于农村,而面向社会支持的更多。从而使得城市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从而出现了严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只有强调对学前教育公共财政进行公平导向的合理分配,理顺投入机制,才能确定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将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给最需要帮助的群体。[3]

  2.3教育师资力量存在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得更多的幼儿园教师不愿意上偏远的农村任教,这就间接了造成了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有限,尤其是在专任幼儿园教师和城镇相比,职称问题以及收入水平的因素都造成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教育师资力量的稳定性。从而长久下去就会引起学前教育在师资力量上的不同。

  3促进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

  3.1普及农村学前教育

  在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要从教育的起点即普及幼儿教育开始,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大力推进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上,从而才能够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数量,以此来保障每个幼儿都能够接受农村教育的机会。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构建教育公平视域下农村幼儿园课程和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确保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在学前阶段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保障城乡学前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3.2优化城乡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

  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的资源配置能够为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供有效的保障,尤其是从改革城乡之间的人力和财力方面,能够使得政府更多的是关注政府的需求,从而才能够在学前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办园条件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学前教育在物力资源上的均衡配置。

  3.3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的监管

  学前教育的平衡性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当学前教育儿童在教育资源上实现公平时,并不等于学前教育就实现了公平,这需要在保障儿童获得基本的受教育权利上,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前教育公平。

  4结语

  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发展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随着国家对于城乡学前教育的关注,尤其是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缺乏的情况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减少农村的压力,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从幼儿园的成长环境出发,要实现城乡教师的资源合理的配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05-16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精选)07-23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经典】05-28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05-2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04-0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经典)07-2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05-23

【精选】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06-24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06-20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精品)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