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大专学期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3-04-01 01:38:14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专学期教育毕业论文

  大专的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好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专学期教育毕业论文,给大家学习。

大专学期教育毕业论文

  【一】专业 ;学前教育

  目 录

  内容提要————————————————1

  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2

  1.遵循科学的原则 ———————————3

  2.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9

  3.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15

  致 谢 —————————————————17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内容提要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

  譬如,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5岁是儿童形成使用筷子习惯的最佳期;3岁是对儿童进行解扣纽扣训练的最佳期等。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 ”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因此,作为父母,应根据幼儿成熟的机能适时进行某种品德或某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好雨知时节”。

  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关键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

  关键词: 幼儿 行为习惯 方法 策略

  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

  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

  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然而今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长大的。

  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古人说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很广: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地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

  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遵循科学的原则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

  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按照规律和特点,具体的家长可以遵循以下5个基本原则:

  1.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

  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

  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如:我的一个同事有一个正在上小班的女儿蓉蓉,有一次吃饭,她把最喜欢的番茄炒蛋拖到自己的面前,不准别人吃。

  妈妈告诉她这么做很没礼貌,她索性甩掉筷子不吃了。

  本以为打了胜仗的蓉蓉等着妈妈哄她吃饭,没想到妈妈不仅不理她,还把菜全部吃掉,将她冷落在一边不管。

  过了一会儿,她见没有转机,就主动跟妈妈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这时妈妈耐心地跟蓉蓉说:“这样做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很没有礼貌,别人会不喜欢!”然后重新做饭给她吃。

  这“第一次”的教训不仅让蓉蓉改掉了这个毛病,从那之后,她凡事都会先让着别人。

  只有不轻易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

  1.2、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

  目前广大教师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

  激励和表扬。

  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

  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

  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凡是幼儿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给贴上小贴纸以示鼓励,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

  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鼓励和表扬应该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和表扬的预期目的。

  我们要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及时表扬幼儿,使幼儿能够及时地明确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及时强化,不日后的大量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而过多的表扬和鼓励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表扬来得太容易,行为好坏的区分不是很明确,不一定达到好的效果。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适时适度的加以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的鼓励,挫折教育更不是一味的批评,没有

  了规则,就没有了教育的尺度,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悖其道而行之。

  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用物质、用精神去刺激孩子,如果不加引导,孩子不知道被赏识的理由,或者理由理解偏差,不该赏识的地方被赏识,就会导致挫折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从而引发逆反心理。

  教育如同栽花,没有规律地浇水、松土只能让花朵枯萎,而按照生长、有规律的抚育则会鲜花茂盛。

  因此,家长十分有必要放下家长的架子,抛弃家长式作风,成为孩子的朋友,让沟通成为一种习惯。

  1.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

  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

  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

  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而成人不知不觉间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的脾气一定也不会好;父母喜欢常常骂人,孩子自然也会常常骂人,父母爱好穿着打扮,孩子就喜欢穿着打扮,甚至父母爱吃什么食物,孩子也爱吃什么食物。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幼儿园,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

  比如: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上楼梯时左上右下、说话时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答应幼儿的事情都能做到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

  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4、要有坚决的态度

  在孩子面前,家长和老师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态度坚决。

  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前后一致,如果小宝今天在桌子旁吃饭,明天坐在台阶上吃饭,后天坐在沙发上一面看电视一面吃饭,我们怎能帮助小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1.5、要有默契的合作 ,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一天我和朋友聊天,他的小孩子元元在一旁画画。

  边画边说:“爸爸坐的飞机来了。”他奶奶对我说:“他爸爸今晚回来,看把他高兴的。”这时,门外传来小孩子的喊声“元元,我去骑车,你去不去?”元元对奶奶说“我和牛牛在院里骑会儿车行吗?”奶奶说:“行,但是你要把画笔和纸收拾好了再去。 ”元元答应着,开始收拾桌上的文具。

  这位奶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虽然孩子生活在奶奶家,但奶奶和妈

  妈对孩子的要求却是一致的。

  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

  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

  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即使成人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

  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往往和父母的要求相悖,从而给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了很多障碍。

  另外还应该注意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默契合作。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教师不和家长团结协作,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要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与幼儿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双方密切合作和共同的努力,以帮助和促进幼儿的健康的成长,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6、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在咨询会上,一位父母指着站在远处的孩子对我说:“这孩子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父母向我告状。”接着这位父母向我讲述了孩子怎么和小朋友打架,用积木把别人砍伤,用嘴把同伴咬出血印……。

  这位父母苦恼地说:“我都怕去幼儿园接孩子,真怕哪位父母来找我,打他,骂他,可怎么他就不改呀?”这位父母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

  父母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

  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

  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

  加上父母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更加激起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

  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

  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

  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

  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除了以上5个基本原则,家长还应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实践好的行为。

  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决不能一曝十寒。

  2、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1、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

  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

  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等。

  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

  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

  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

  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

  由

  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2.2、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原始的欲望长大的。

  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

  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

  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

  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又如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对自己小家庭的卫生搞的“一尘不染”,可是对社会大家庭的环境卫生却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

  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

  家教专刊、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

  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2.3,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

  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

  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

  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

  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

  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

  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五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我们的习惯

  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

  2.4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

  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

  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

  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

  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

  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

  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

  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如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离集体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来到幼儿园,这些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

  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实现愿望和理想的动力。

  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成人对幼儿的信任。

  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补品”。

  信任既来自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又取决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

  对幼儿来说,只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自信心。

  孩子只有充满信心,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

  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5、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

  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

  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

  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取消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和权利。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

  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应该恰当的步骤来进行:

  3.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征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3.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

  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

  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主动地去遵守家规、班规,并且去追求这些目标。

  3.3进行榜样教育。

  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

  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

  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

  身边的成人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包括老师,也包括小朋友。

  教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3.4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

  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你们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

  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一个复杂工作,长期的工作。

  3.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

  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

  如果没有及时的评估和表扬,行为规范的指定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摆设。

  只有及时的评价,才能够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达到预期制定规则的目的。

  3.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

  良好的风气的形成往往能给工作带来好的效果,并且给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就会在班里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一致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 论

  教育幼儿,一定要把培养好习惯放在重要位臵,再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实现与社会的良好互动。

  可以相信,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会很轻松。

  致 谢

  在学校期间感谢老师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在XX市《XX幼儿园》X班主任实习管理、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精心的培养使我到了很多的知识,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孔子的儿童教育思想

  ——观《孔子》有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当看到这句话,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位智者站在水边思索的形象,长长的胡须,凝重的神色,仿佛看透了世间看所有的沧桑,他似乎生来就是一位圣人,被世人顶礼膜拜。

  可通过观看刘老师给我们播放的《孔子》这部电影才了解到孔子的一生其实是很不平坦的,孔子多少年来被人们所崇敬的原因不仅是他有渊博的知识,教育无数弟子,更在于它高尚的人格。

  电影从季桓子家的葬礼展开情节,许多侍女、下人被送入墓穴中陪葬,甚至还有儿童,有一个家奴从慌乱中逃了出来,被毒箭射伤后逃到孔子家里,孔子立即派人为他医治箭伤。

  当搜兵来到的时候也并没有交出家奴,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善良或者说对道义的坚守,他不怕与朝中有势力的季桓子结仇,他只想将那个十几岁的家奴从封建惨无人道的制度中解救出来,出于自己心中的那一份善,坚守正义,不去违背自己所奉行的礼义原则。

  孔子心中背负着仁的重任,坚持礼的道义,怀揣着一颗善心,不为权势,无愧于自己的本心。

  仁爱,自始自终都是他的追求和信念,然而,能够真正地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却并非易事。

  朝堂之上,面对着黑势力的欺压,众人的反对,君上的懦弱,他却能够不卑不亢,冒死为一名本作陪葬的小奴请命。

  他的义举,不仅拯救了一个人,更拯救了千万个应以悲剧收场的生命,他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开辟了新的坦途,更将儒学的仁爱之心演绎至极致。

  孔子不仅有一颗仁善的心,他更是一个智者。

  他在朝上据理力争,以“礼”的观念说服群臣,又把季桓子说的哑口无言;他与鲁定公共赴齐国时,不卑不亢,用智慧夺回了属于鲁国的三城,并晋升为代国相。

  他有着出色的口才,游历各国,广收弟子,虽然他被许多人所尊敬,被鲁定公所赏识,但却并没有以此而盛气凌人,他依旧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与自己的弟子交谈辩论,衣食同宿,他是一个圣人,可在他自己眼里,他比普通人还要普通。

  孔子在政治上虽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但在文化教育上却是成绩卓著的。

  他对儿童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教无类

  他开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上层贵族垄断学校教育的局面,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在鲁国从政和周游列国期间,广收弟子,随时随地讲学,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凡是愿意学习的人,无论等级高低,都可以收他做学生,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

  二.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

  如从学生优点方面分析,从学生缺点方面分析,从学生才能专长方面分析,对不同学生作比较分析等等。

  他常常能用精炼的语言,甚至只用一个字能把学生独特的优点或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

  他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唁。”同时孔子还区分智力的差异,讲授不同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实施因材施教,体现了教育的均等性、个体性、充分性和主体

  性,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

  所以,我们要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承认差别,因材施教。

  三.启发诱导

  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传授知识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与总结,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这就是启发式教学。

  孔子是世界上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启发”、“举一反三”,最早源于孔子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他是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答案。

  孔子的启发诱导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这是孔子教学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四.为人师表

  (一)学而不厌(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教好,必须学好;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精益求精地继续学习。

  教师自己要在不断地巩固、深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知识。

  这是为师的必备条件。

  (二)诲人不倦(对学生的态度)

  孔子非常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他说自己教悔学生总不知疲倦,要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并且不知疲倦地为他们工作。

  对于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书、传授知识与技艺。

  孔子的诲人不倦,更多的是育人,是不厌其烦地、具体地教导弟子们如何做人。

  他把许多精力、时间用在了研究如何引导他的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问题了。

  为了编写教材,孔子整理过不少古代文献,编著成教学用书。

  这也是他诲人不倦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想上课很精彩,必须下课不精彩”。

  他对学生的爱也是他在教育事业上能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情感基础。

  孔子的教育思想很多很多,在现在也是具有很高的评价的; 它不仅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中国社会发展两千余年,而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也许会有人不赞成孔子的思想,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的思想确实为我们所用,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奋起。

  孔子的一生,经历了希望与绝望,安定与奔波,迷茫与自知,最终在纸墨间追求到了真正的安宁与自我。

  他的儒学与仁爱,即便没有影响到所有人,但是,得到他影响的人注定沐浴在心灵的荣光之中,拾获宁静

  人的一生很漫长,必定会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地点总经历不同的事情,也会体会到喜忧悲痛的感觉。

  倘若我们把这些痛苦当做一次人生的课程去接受它,并从中领悟出一些真谛成为成功路上的铺垫,也许到收获的时候我们没有孔子那么有成就,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收获也不会太廉价。

  【三】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作业

  幼儿园小班国庆节活动教案《国庆节》

  姓名:

  学号:

  学校: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国庆节》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一、缘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当生日来临的时候,家人都会给他庆祝。

  祖国也有自己的生日,此次活动,我们通过“国庆节”主题活动,帮助幼儿知道祖国的生日,以自己的方式庆祝,激发幼儿对祖国的情感。

  二、主要目的:

  1、引导幼儿感受国庆节的气氛、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让幼儿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初步了解国庆节来历。

  3、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了解和感情。

  三、活动设计思路: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看解放军阅兵和《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

  国庆大典,展现出一个军队的军威、一个国家的国威和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

  共和国走过六十个春秋,追忆烽火岁月。

  我们有过苦难,我们经历过磨砺,我们有过苦涩的追求,我们都挺过了,我们都走过了,祖国的脊梁坚强了;我们有过梦想,我们有过豪情壮志,我们也有过无数快乐和喜悦,我们都拥有过,我们都经历了。

  我们为有一个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而自豪,我们为祖国有一个坚强的脊梁而骄傲。

  活动二:天安门广场

  1介绍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44公顷,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

  天安门广场每天清晨的升国旗和每天日落时分的降国旗是最庄严的仪式,看着朝霞辉映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心中升腾的是激昂与感动。

  同时天安门广场是无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

  2介绍国旗、国徽、国歌

  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

  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

  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

  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人民对党的向心之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

  国徽即代表国家的徽章、纹章,为国家象征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征。

  只有特定的国家重要文件才能盖上国徽大印,正式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麦稻穗、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为红色,金、红两种颜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喜庆的传统色彩。

  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站起来了!

  国歌,即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

  一般来说它们都会带有爱国主义色彩、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3互动活动

  首先组织小朋友们绘画天安门和国旗;第二观看歌舞表演:我爱北京天安门;第三观看升旗仪式。

  活动三:认识中国地图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和中部,太平洋西岸。

  南北相距5500公里,跨纬度49°15′;东西相距5200公里,跨经度约62°。

  东西两端的时差约为4小时。

  含34个省级行政中心以及行政单位, 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活动四:母亲河:长江、黄河

  1介绍长江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中国第一大河,与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通称为中国7大河。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市崇明岛注入东海。

  支流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

  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干流长6397公里,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2欣赏配乐诗歌,话说长江

  3观看图片展,长江和黄河今昔照片

  活动五:介绍长城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说的长城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就的是明长城的长度。

  活动六:五十六个民族

  1介绍五十六个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其中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左右。

  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

  2互动活动

  向小朋友们展示各个民族的服饰和民族娃娃;学习简单的中国结编制。

  五、活动反思

  幼儿年龄小,语言和行动的表达方式不强,且由于自身的已有知识极度缺乏,只知道“过节了,我们可以玩了”。

  所以设计此活动时,根据幼儿的情况,让幼儿通过看、听,对“国庆节”有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幼儿现有的能力,添画烟花,让他们动手参与到庆祝活动中,从中感到节日的气氛。

  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们认识了“祖国的生日”,对中国地图也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国旗是红色的,有“一颗大星星,四颗小星星“,最后,幼儿纷纷给祖国”送礼“,表达庆祝,将活动推向高潮。

【大专学期教育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大专学前教育毕业论文10-05

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10-08

精选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10-08

大专毕业论文学前教育10-05

函授大专学前教育毕业论文09-30

学前教育函授大专毕业论文10-05

大专毕业论文11-22

大专毕业论文10-06

毕业论文大专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