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弹唱能力学前教育的论文
1学前幼儿音乐教学的重点
1.1与语言节奏相结合,对幼儿的节奏感实施培养
通常情况下,儿歌具有节奏感强且节奏鲜明的特征。在开展学前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儿歌的特点。通过语言节奏,对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实施编排,训练幼儿的节奏,使他们的节奏感得到培养,这样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会使幼儿提升相应的学习效率,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通过歌词,对歌曲的节奏实施训练
实际上一首歌曲的歌词同样也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掌握歌曲节奏之后,教师提供歌词,要求幼儿自己对歌词进行节奏填入。这种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会使幼儿通过对已经掌握节奏的运用,成功地填入歌词,使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感到满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作为音乐的语言要素,节奏是歌曲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培养和发挥幼儿音乐才能的一项主要内容。所以,应重视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促使幼儿节奏感的提升。
1.3与身体动作相结合,对歌曲节奏感进行培养
当人们沉溺于某类音乐或节奏中时,往往身体会不自觉地律动。在对幼儿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巨大作用,通过身体将自己对节奏的感受表现出来,节奏所产生的肢体反应是教师无法通过教导展现出来的,完全属于一种自然的表现。教师也可运用一些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幼儿将自身对节奏的感受通过适当的肢体动作表达出来。该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幼儿有效掌握歌曲的节奏。
1.4把握技巧,准确弹奏
作为幼儿教师自身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只有将乐器的基本弹奏技能掌握好,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轻松自在地运用。充分展现出音乐的无穷魅力,使幼儿得到感动,使其形成学习的冲动和兴趣,为技能培养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基础。
1)教师对演奏的示范。一般演奏乐曲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和音乐技能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示范演奏,比如口琴、电子琴等乐器的示范演奏的效果与录音相比,课堂示范演奏的方式更为直接,能够为幼儿提供一种更为直观的现场感受。在教师的演奏中,幼儿能够体验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能够辨别出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性能。教师在演奏过程中所展现的动作、表情、气质和风格也可作为幼儿良好的模仿根源,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乐感。弹唱教学要求教师对音乐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并熟练掌握乐器演奏的各项技能。
2)师生之间互动荷载。教师在对幼儿弹奏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伴奏,伴奏主要分为幼儿演唱伴奏和教师范唱伴奏两种。其中,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常用的则是教师自弹自唱,该方式不仅能够良好地诠释出作品精髓,而且有利于及时纠正儿童的错误,增加师生之间沟通交流,有利于儿童更直接且贴切地掌握歌曲和演奏技巧。教师对伴奏音型进行选择时,应与歌曲特点相结合。若旋律之间有较小的变化产生时,可运用带旋律的伴奏;若曲调和节奏有较大变化时,则需要对无旋律伴奏进行运用。儿童在演奏时应较多地对带旋律伴奏进行使用,便于儿童对节奏分界点的掌握,从而完整表现出整个歌曲。
1.5生动化的演唱
1)准确化的演唱。在直接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和延长歌曲音调、节拍、节奏、速度、力度以及调性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地反铲能够将歌曲的内容得到准确反应出来,使其有一定的感染力存在,也能将幼儿的情感实施充分调动,便于儿童对歌曲内在含义进行准确地掌握。教师在对幼儿开展范唱时,应将音调、旋律和音准实施准确把握,同时也不能忽略咬字、吐字、发声、口型以及姿势等的正确就位,为儿童的模仿提供便利,避免儿童误解了正确发音。
2)适度的时量。幼儿是培养儿童弹唱能力的主体,在整个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发挥着引导、组织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发声练习时,教师示范演唱主要是为儿童初学提供指导,但在训练过程总,禁止有过多的反复范唱频率,应鼓励幼儿自己做到独立学习和领悟,避免对教师示范演唱产生一定的依赖。
3)饱满的感情。不同节奏和音调的音乐会诠释出完全不同的情感色彩和格调,可以说一首歌即一个故事,因此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将音乐会中蕴含的情感通过范唱展现出来使音乐的灵魂外化,向幼儿传递出音乐的情感,从而引发幼儿弹唱能力的是说,使幼儿情感得到调动,激发学习中的热情。
2结语
在幼儿弹唱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经验进行不断总结,运用幼儿弹唱创新的新型策略,实现幼儿在音乐艺术方面形成坚实的弹唱基础。
【幼儿弹唱能力学前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弹唱教学策略论文10-12
幼儿中班弹唱教案06-27
学前教育专业朗诵能力与培训策略论文10-1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论文10-10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论文10-12
学前教育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升策略论文10-11
幼儿学前教育的策略与方法论文10-11
学前教育论文06-16
致谢学前教育论文11-04
学前教育教育论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