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儿童观察能力培养方法

时间:2022-10-08 22:51:43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儿童观察能力培养方法

  儿童观察能力培养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观察力是经常被大家忽视的,其实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儿童观察能力培养方法哦!

  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的方法【1】

  1、对比观察法。

  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比如,让孩子观察其他孩子的绘画作品,并同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肯定好的,指出不足。

  2、反复观察法。

  对于某一动作可让孩子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孩子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的连贯一致。

  反复观察能形成孩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的难度大的各个环节。

  3、顺序观察法。

  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一个先后顺序,如植物的生长。

  让孩子认识一个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

  4、重点观察法。

  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个环节是主要的。

  如植物生长是其从生到死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

  这些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

  5、定位观察法。

  让孩子通过定位观察来培养兴趣,如引导孩子读书,家长可以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从正面反复观察,还可以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种方法能引导孩子对读书产生更大的兴趣。

  在培养孩子观察方法的同时,还应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维,把观察过程和思维结合起来。

  正确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方法【2】

  1、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明确观察目的。

  在家里或外出,可以随时确定一种观察对象,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比如,观察一件工艺品的形态、颜色、特点、制作水平;观察做饭、做菜的全过程;观察山水、树木、花草;观察一座建筑……为了提高观察效果,还可以边观察边用语言描述。

  父母与孩子还可以互相评议,看看观察得仔细不仔细,描述得逼真不逼真。

  如能经常这样做,定会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明确观察目的,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教育孩子在心里树立观察的意识,认清观察对于发展自身智能的好处;另一层是教育孩子在观察任何事物时,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

  2、培养孩子有计划地观察事物。

  观察活动有内容繁简、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的分别,但都需要有计划地进行。

  没有计划,效果不好,不利于提高观察的能力。

  观察有计划,是指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先定好观察的目的。

  多少米,怎么淘,放多少水,大火烧多长时间,小火焖多长时间。

  先是观察父母怎样做,然后自己一边学着帮,一边观察。

  学会了做饭,也提高了观察力。

  有的父母支持、鼓励孩子自己种一盆花或其他植物,每天观察其变化,有的还写观察日记,不断给以指导。

  这样的观察活动,既有兴趣,又有丰富的内容,效果很好。

  3、指导孩子学会观察的方法。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获得不同的信息和感受。

  因此观察事物必须掌握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和实验中观察;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定期观察;正面观察和侧面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解剖(或分解)观察,比较观察;有记录观察和无记录观察,等等。

  观察不同的对象,出于不同的目的,应事先考虑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

  有时候,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

  4、指导孩子遵循感知规律进行观察。

  观察事物是为了认识事物,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

  而感知是有规律的,应该遵循规律去进行观察。

  强度律:观察的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观察得清晰、准确。

  因此,在观察前,对有可能提高强度的事物,应采取措施提高其强度。

  比如,观察人的肌肉,绷紧时看得最清楚;观察蒸气的特点,水壶里的水要满到一定程度,效果才好。

  差异律:被观察的对象与背景反差越大,观察效果越好。

  因此,要设法增加观察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

  比如,观察一种昆虫的形态、颜色,把它放在反差大的纸上,效果就会好。

  对比律:两个显著不同甚至对立的事物容易观察,因而在观察中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观察效果好。

  比如,两种不同的苹果放在一起,比较形状、颜色、大小,再通过品尝比较味道。

  活动律:运动中的对象容易吸引人的注意,运动中的情况与静止状态有所不同。

  因此,观察某些事物,既观察静止的情况,又要看活动中的情况。

  比如,观察一个人,就应将静止状态与活动状态结合起来观察。

  组合律:把有关联的事物组合起来观察,既能把握整体情况,又能把握具体情况。

  比如观察一间房屋的布置,观察一个人的服饰就应该组合起来观察。

  协同律:观察任何事物都需要人的不同感官的协同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孩子观察能力的7个培养方法【3】

  第一,发展儿童观察力的首要条件是在进行观察之前向儿童提出并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

  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时,首先必须给儿童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组织儿童的注意,使它指向于必须知觉的方面。

  其次,教师也要有计划地培养儿童善于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而不是处处依赖教师的指 示。

  一般说来,小学儿童还不善于自觉地随时地给自己提出观察周围有关事物的任务。

  儿童常常东张西望,而不会有目的地去观看,常常随随便便地听,而不会有目 的、有计划地听。

  但是,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在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下,儿童是可以学会有意识地、细心地观察和他的学习内容有关的事物的。

  再次,教师不但要向儿童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而且要指导儿童进行观察的具体方法,即有计划、有 次序地去观察。

  对于低年级儿童说来,单有观察的目的任务还不够,还必须把观察活动分成一定的步骤来进行。

  例如,先要看一个事物的大概的整体,然后再去看它 有哪些个别的部分,以后又怎样把这些个别的部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等等。

  当然,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就可以帮助他们事先确定观察的计划。

  这样,儿童就可以 逐步学会合理地组织自己的知觉和观察的能力。

  第二,培养儿童知觉和观察技能是发展儿童观察力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时,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并把目的任务加以具体化,这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单依靠这一点是不够的。

  要想使儿童的知觉和观察富有成效,还必须培养儿童善于观察的技能,首先是看和听的技能。

  在小学低年级儿童面前展现一幅图画,他们常常会被整个图画吸引着,忽而看看这里,忽而看看那里,这样,当然就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觉和观察。

  教师必须培养儿童善于支配自己的视觉,有目的地去看那些应当看的东西。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进行有系统的教育工作。

  儿童在进行知觉和观察时的另一个缺点是:不能把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区别开来,有时只是抓住 次要的东西,而把主要的东西丢掉了;为了培养儿童在知觉和观察时能抓住主要的东西,首先要求教师组织儿童知觉和观察的对象和过程。

  例如,在挂图上把主要部 分加以扩大,或运用比较图,使需要观察的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对于比较复杂的、有连续性的事物或活动,要引导儿童有步骤地观察,并能时时注意它们之间的关 系。

  对于中高年级的儿童,就可以逐步培养他们自觉地掌握知觉和观察的技能,而不要处处依赖教师的指示和帮助。

  第三,在知觉和观察时,要尽可能有较多的感觉器官参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使儿童尽可能有较多的感觉器官参加活动是保证儿童更好地掌握教材的条件之一。

  儿 童在学习某一教材时,如果单单听讲,就不如既听讲,又观察物体,又动手操作,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因为这样可以提高皮质的分析综合活动,从各方面来加 强儿童所形成的暂时联系。

  例如,教师在讲“蔬菜”时,只是口头讲,效果不大,如果能在讲的时候,让儿童看到各种蔬菜的样子,又能尝到它们的味道,那么,他 们的印象就会深刻得多。

  又如,在让儿童感知画片上的物体时(共十张画片,每张画片上画着一个物体),一组只用听觉来感知,一组只用视觉来感知,另一组用视 觉和听觉来感知,同时还让儿童高声地说出这些物体。

  结果只用听觉的一组能正确重现60%,只用视觉的一组能正确重现70%,而听觉、视觉和言语动觉同时并 用的一组则正确重现86.3%。

  第四,在知觉和观察时,要尽可能有儿童的言语参加活动。

  在儿童知觉和观察时,有言语参加活动,可以提高知觉和观察的质量。

  因为人的知觉形象,通常总是用词来表示的,是和词有联系的,而且有词参加知觉和观察过程,人就能更好地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概括。

  通过词,把所感知的事物归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它们。

  第五,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直观性,可以保证儿童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有完整、鲜明而精确的表象,使儿童所掌握的知识具有更坚实的感性基础。

  为要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应该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1)应使直观教材的形象和实际事物相符合。

  有些教学挂图上画的物体常常和实际事物不符合,这 就会给儿童造成错误的表象。

  例如,把马、熊、狗都画得差不多一样大小,以致儿童以为熊比马大,这是不对的。

  一幅良好的教学挂图,既要能突出主要的方面,而 不流于繁琐,又要能和已熟悉的物体作比较,使儿童更容易理解。

  (2)应注意言语和直观的正确结合。

  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具,必须注意使言语和直观正确地结合起 来。

  言语和直观相结合可以按时间配合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先直观后讲解;二是直观和讲解同时;三是先讲解后直观。

  三种不同方式应当如何正确运用,要看具体情 况而定。

  一般说来,三种方式在引起儿童的心理活动方面是起着不周的作用的,讲解前运用直观教具偏重于激起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提供感性经验作为抽象概括的 基础。

  与讲解同时运用直观教具,偏重于以感性经验支持抽象思维的进行和继续保持儿童的注意。

  讲解后展示直观教具,可以帮助儿童把已学过的教材进一步加以具 体化,以加深儿童的理解。

  (3)直观教材,的运用要适当。

  直观教材的运用应掌握一定的限度,不可太滥。

  例如,儿童已很熟悉的事物,就不必再用直观教具,每次提示的直观教具不宜太多,应从教学的需要来加以选用。

  演示直观教具的时候,特别像实物、图片或影片,速度应该适当。

  第六,结合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实习作业。

  在教学中,结合所知觉和观察的事物进行实习作业是可以加强学习效果的。

  例如,不只看标本,而且采集标本;不只看教师的演示实验,而且亲自做实验;不只看电路图,而且实地去装置电线等等。

  第七,注意对儿童观察活动的监督和检查。

  一方面,教师应关心儿童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按照教学要求进行观察,在必要时,要求儿童做出口头的或书面的观察报告;另一方面,教师应培养儿童能够对自己的观察过程和结果进行自觉的监督和检查。

【儿童观察能力培养方法】相关文章:

怎么培养观察能力10-05

培养孩子自主能力方法10-26

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方法12-07

培养孩子口语能力方法02-27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06-01

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10-05

年轻护士临床护理能力培养方法论文10-08

如何提高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10-05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方法探讨论文10-08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