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諸子百家之道家
諸子百家之道家
道家创始人老子
据《史记》中记载,孔子向老子问礼后,对弟子说过老子"其犹龙邪"这话,意为老子像龙那样雄伟,境界深不可测。
自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隐没后,其继承弟子有庚桑楚、关尹、列御寇、杨朱等人,而代表人物为庄子、列子。
代表人物庄子
约前369-前268年,身世如迷。
《史记》上说是:"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蒙地是楚国还是宋国,连太史公也不知。
《史记》又说庄子曾做过蒙地的漆园吏。
庄子与其弟子所写的《庄子》一书,属人生哲学,其主题是"任自然"。
道家名著
《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等书。
道家的创始与渊源
道家是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
《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创始人老子死后,道家主要沿两条路线继续发展,一条是"无为主义"的政治学,盛行于战国和西汉初期的黄老学派,这派主张"无为而治",另一条是"任自然"的人生哲学,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庄学派。
道家思想,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
老子思想的源流脉络,不很清晰,古文献缺乏,地下考古也没有发现证据。
但从老子所从事的工作,从《道德经》、从庄子等人的文献中透露出的情况看,道的思想并非始于老子。
老子曾为周守藏室之史,这个收藏室,相当于现代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珍宝馆的综合。
收藏室不但收藏了周朝和武王前周人的书籍、史官记载、珍宝物品,还有一百多大小诸侯国的历史文字、上古遗书,各国的供奉,记载了各氏族渊源,夏商遗民遗物,我们都知道大禹所制的九鼎,也在这里。
老子在这里,接触到了大量的当时和上古的遗书,为他的思想打下了基础。
华夏文明肇始于伏羲,兴盛于黄帝,那时的文化,勉强说,是一种巫史的文化,产生了易的思想,由此衍生出的,还有阴阳术、神仙术等。
礼的思想,最初也是产生于对祖先、天地、鬼神的祭祀。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对混沌的古文化凿开了七窍,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突破。
孔子继承了周礼,并用仁的思想予以阐发传播,老子阐述了道的思想。
我认为,老子参考了大量古籍,如含有道的思想的《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这都是较早时期的。
特别是受到了《易》的思想的启发后,才写出了《道德经》,具体的例子就不用举了。
《道德经》的主要内涵
学术界有种说法,《道德经》一书,用语古朴,包罗万象,学术思想易被人误解。
提到道家,有人认为是消极避让,不思进取的隐士哲学;是明哲保身,与世无争的处世哲学;一提到巫文化,就是装神弄鬼;还有人说老子是阴谋家的鼻祖等等。
在我国传统思想中,有两大系统,一是儒家思想,一是道家思想。
老子的思想,全部可以在《道德经》中找到。
1、 道
老子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题,就是"道"。
何为道?《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如是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之母。
无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发自然。"
这个道,是先天地而存在的宇宙本源,天地万物无论如何变化,还要回到它的起点"道"。
道是无形的,物质的,本原的,独立的,而天地是有形的,要受道影响的。
2、 无有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下万物的存在是有名有形的,但有名有形的万物必定要以无名无形的"道"作为根源。
无才是天下万物的本原。
《道德经》第二章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其意为,有无是相互相成的,难易高下长短是相互成就的。
因此,既要有无形的道,也要有有形的万物。
从这里,我们用现代哲学分析,可以看出,老子看到了发展着的事物之间的矛盾性,也看到了矛盾着的事物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以否定达到肯定。
3、 无为无不为
《道德经》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事事效仿别人,要做的事一天比一天多,事事遵循道,要做的事一天比一天少,最后达到无为。
老子是通过否定达到肯定。
在老子看来,道是自然的,自然故应无为,人应效法道的。
让万事万物自己发展变化,无为就成为了无不为。
老子从宇宙间的客观规律,引发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四十二章)这是宇宙创生演化的基本图式。
一是混沌一气,二是阴阳,道家将社会、人类、万物,看作是阴阳互补的结构,这又与易的原理颇为接近,开始涉及到了人身。
后来出现的中医、养生、道教思想等无不以老子思想为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