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准高三数学复习的建议
复习课的容量不是看教师在一节课中讲了多少例题,而是看这节课上学生的有效思维量有多少!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对准高三数学复习的建议,欢迎阅读!
对准高三数学复习的几点建议【1】
一、复习要突出模块思想,要抓住重点
复习课的容量不是看教师在一节课中讲了多少例题,而是看这节课上学生的有效思维量有多少。
在高三数学教学与复习中,教师一节课可以讲不少例题。
在有些课的教学与复习中,教师告诉学生的往往是经过苦苦思索而得出的最佳思路途径,最简捷的解题方法,学生听起来虽然津津有味,但就是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因为这时教师告诉学生的只是成功的思考,看不到失败、受困与挣脱困境的过程,学生只是学到了一道题的解答,只是一招一式,因此,在高三数学教学与复习中,教师将同一模块内容一块复习,即将高中数学分为函数模块、立体几何模块、现代数学模块复习,即可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方法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目前高考数学试题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这就启示中学数学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对能力的培养,而能力是不可能靠简单地多做几套模拟试卷,在短时间内能提高的。
因此,如何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值得深入研究。
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是简单地背下一些公式、定理,而是要弄清其背景和来源,为什么要导出这样的公式和定理,由此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每年都有一些创新,试卷中出现的新的题型需要考生自己独立解决,由此启示我们应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教师讲题,学生看题,必须让学生自己真正动手作题,积累解题的经验,培养解题的能力。
二、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事,教师决不要去包办代替
书要学生去念,题要学生去做,考试要学生去考,谁也无法代替。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教师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决不要去包办代替。
高三数学复习的时间是很紧的,但再紧也不能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要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切实做到宁可少讲两个题目也要将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仅靠教师讲出来的,要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堂互动学习活动去体会、去总结。
我们在教学中常讲的“懂、会、悟”,就是说,通过教师讲达到使学生“懂”,再通过学生练达到“会”,而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总结、思索、磨练才能达到“悟”的境界。
三、复习课要讲落实
看复习课的任务是否完成,不仅是看课程是否讲完,更重要的是看在学生身上真正落实了多少。
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常听到有些教师非常气愤地说:“与某试题相类似的题目我已讲过多遍,你们怎么还是不会?”其中除了学生的原因外,与我们的复习方法有什么关系,应该思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三数学复习成败的关键在落实,教师在学生身上落实了多少,学生就考出多少。
因此,各校、各班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定好位。
要了解校情、班情,要吃透学生,要控制复习深度,要实事求是,要把基础的东西夯实,然后有针对性的拔高,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教师首要责任是将高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切实落实到学生身上,切实管好基本分,并力争在这个基本分内不失分。
其余的分数,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是靠学生自身的努力、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脱离学生实际大搞“深挖洞”,一味追求难度,追求纯技巧性。
要注意的是因人施教才会见成效。
怎么跳出高中数学的消极循环【2】
数学对很多人来说是枯燥的、深奥的、抽象的,这是事实,因为数学的这些特质,许多同学陷入了越学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消极循环中。
但!不等于说数学是多么难学的一门学科。
相反,如果你掌握了优质高效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你会学得非常轻松和愉快。
美国学者哈尔莫斯说过“掌握数学,就是善于解题,但不完全在于解题的多少,还在于解题前的分析、探索和解题后的深思穷究。
”也就是说,解数学题不是要把自己当成解题的机器、解题的奴隶,而应该努力成为解题的主人,是要从解题中吸取解题的方法、思想,锻炼自己的思维。
这就是所谓的“数学题要考查考生的能力”。
那么解题前后该如何“分析探索”与“深思穷究”呢?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克服知识掌握过程中的三种不良习惯
1、忽略理解,死记硬背:
有些同学认为只要记住公式、定理就万事大吉,而忽略了知识导出过程的理解,既造成提取应用知识的困难,更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对知识推导过程中孕含的思想方法的吸取。
如三角公式“常记常忘,屡记不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进而也谈不上用三角变换解题的自觉性了。
因此,在记住了公式之后,还应该多琢磨书上的例题,和完成课后的习题,把这些死气沉沉的定理和公式“用活”,就如同你手上的钥匙,如果它能带领你开启一扇又一扇的大门,它才有价值,否则只是一块没有生气的金属而已。
2、不注重算理,忽视对运算途径的选择与实施:
数学运算是按规则进行的,通用的规则和通行的方法当然要牢固掌握。
但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又决定了数学解题中的通法不可能一成不变。
用“看”题或“想”题代替“做”题的学习方法,是引起运算能力差、导致运算繁冗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运用通性、通法、通则解决问题时,不能忽视算理,更应注重对合理简捷运算途径的猜想、推断与选择,那种不假思索、顺水推舟的做题方法必须改进。
3、忽略及时复习和强化理解:
“温故而知新”这一浅显的道理谁都懂,但在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地应用者不多。
由于在老师的精心诱导教诲下,每节课的内容好像都“懂”,因此也就舍不得花八至十分钟的“宝贵”时间回顾当天的旧知。
殊不知课上的“懂”是师生共同参与努力的结果,要想自己“会”,必须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必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切记从“懂”到“会”必须有一个自身“领悟”的过程,这是谁也无法取缔的过程。
二、消除复习巩固中的三种错误认识
1、认为多做题可以代替复习理解:
学好数学,做大量的配套练习是必要的。
但只练不想、不思、不总结,未必有好结果。
只会埋头做题,不会抬头思考的同学,虽然做了大量的题目,以往所学的知识也难以保持随机提取的状态,只有靠滚动式的总结,才能且实现阶段性知识层次的飞跃。
因此,善思考、勤总结是复习过程中必须的,也是知识和方法不断积累的有效途径。
2、不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性:
高考数学科命题常在知识的交汇处,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如果我们仅靠单一的知识掌握,缺乏对知识间的联系与知识系统性的充分认识,必然会导致认识肤浅,综合能力差,当然很难取得良好的成绩。
因此,在平时学习中,必须“前后兼顾”和“解题规律的总结”,强化知识间的联系。
3、不善于纠正已犯过的错误:
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
部分同学对老师批改的作业常停留在“√”和“×”上,甚至熟视无睹;对试卷只问得分的多少,而不关心或很少关心为什么“错”。
因此,善于纠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改错的过程就是进步的过程。
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那是多么令人遗憾,因为同学们在那么美好的年龄里,都在做一件不能么快乐的事。
数学是我们如何都不能绕开的一科,想深谙其真趣,你首先必须得学,得探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高一数学你必须反省的几个问题【3】
1)高一新生大都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
自己能考上全市重点高中,就说明了自己在学习上有一套。
自己初中怎样学,高中还怎样学,就一定能成功。
不知道改进学习方法的必要性。
2)甚至认为,刚上高一,适当对自己放松一下,奖励奖励自己前一段的苦学,一两个月以后再追,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这种不求上进,甚至釜底抽薪的想法,一定要尽早向学生讲清楚,让他们防患于未然。
3)新生面临着新的学习任务,缺少迎难而上的思想准备。
暑假期间,疯玩疯闹。
基础知识大滑坡,基本技能大退步,头脑时常出现空白。
学习时跟不上教学的进度与要求。
4)对高中课程的学习特点,缺少全面准确的了解。
对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缺少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结果:
1.感到教学进度太快了,讲的东西太多了,课外作业太难了。
有很多人作业中的困难越来越多。
有的学生说,一看见数学作业就想哭。
别人就劝解说:“你现在先别哭。
忍过三天你再回头看,当初的困难根本就不值得一哭。
真正值得你大哭一场的日子,一天接着一天,在后边等着你呢!”
2.期中考试以后,就有很多同学面临了人生空前的失败,于是惊慌失措,痛苦不堪。
以数学为例,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期中考试不及格。
情绪低落,从此对学习丧失信心,度日如年。
3.还有的学生,老是自我感觉不错,但是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一踏糊涂。
也有的学生,校内考试分数甚高,一旦区、市统考,成绩就一落千丈。
高中数学的考试特点:
初中数学的考试方法,基本上是学什么考什么。
高中数学考试却有许多截然不同之处。
下面用一个比喻来加以说明。
比如学木匠,要先学会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怎样考试呢?一种考法是,依次检查你各种工具的使用水平。
如果你都能达到相当的级别,你就是学好了木匠的本领。
这就是初中数学的考试方法。
现在提出另一种考法:给你提供适当的材料,并给出适当的备用零件,让你做一个板凳。
由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把自己的设想加以实现。
你如果依次在板凳的凳面上安上四条腿,再想安装四条横翅,就要发生很大的困难。
也许你的想法根本就不能实现。
这就是高中数学的考法。
考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题多一半是生疏的题目,是考生不能依赖模仿加以解决的问题。
学生最感困难的是没有思路。
分析不出所要解答的题目的问题结构。
本来,木凳的结构是凳面上凿四个洞,再把四条腿用横翅连接,然后盖上凳面。
有的学生非要把一块方木,凿去多余之处,形成一个通身一体的板凳,费时费事,困难重重,实施中就会连续出错。
学生感到什么方法都学过,就是分不清,什么时候该用哪一个。
看来,这确实构成了初高中数学考试的主要区别。
打个比方,老师不断地讲解谜语,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思路,猜法……。
作为一名学生,你把这一切都背下来,考试时依然没用。
考试时,让你猜的一定是新编的谜语。
考的是你的能力。
【对准高三数学复习的建议】相关文章:
高三数学复习视频10-26
高三数学复习试卷10-26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10-26
高三数学复习策略10-26
高三数学复习计划10-26
高三数学复习资料10-26
高三数学专题复习课10-26
高三数学复习方法10-26
高三数学复习课视频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