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让孩子学会掌握学习技巧方法

时间:2023-03-16 19:40:01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孩子学会掌握学习技巧方法

  认真的态度是必需的,但也得拿捏科学的方法并灵活地加以运用!那么让孩子学会掌握学习技巧方法大家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方法,一起来学习吧!

让孩子学会掌握学习技巧方法

  让孩子学会掌握学习的技巧【1】

  在一个远方的国家,有两个非常杰出的木匠,他们的手艺都很好,难以分出高下。

  有一天,国王突发奇想:“到底哪一个才是最好的木匠呢不如我来办一次比赛,然后封胜者为‘全国第一木匠’。

  ”于是,国王把两位木匠找来,为他们举办了一次比赛:限时三天。

  看谁刻的老鼠最退真,谁就是全国策一木匠。

  不但可以得到许多奖品,还可以得到册封。

  在那三天里,两个木匠都不眠不休地工作,到第三天,他们把已雕好的老鼠献给国王,国王把大臣全部找来,一起做本次比赛的评审。

  第一位木匠刻的老鼠构钢如生、纤毫毕现,甚至连鼠须也会抽动。

  第二位木匠刻的老鼠则只有老鼠的神态,却没有老鼠的形貌,远看勉强是一只老鼠,近看则只有三分像。

  胜负即分,国王和大臣一致认为第一个木匠获胜。

  但第二个木匠当庭抗议,他说:“大王的评审不公平。

  要决定一只老鼠是不是像老鼠,应该由猫来决定,猫看名鼠的眼光比人还锐利呀!”国王想想也有道理,就叫人到后宫带几只猫来,让猫来决定哪一只老鼠比较逼真。

  没有想到,猫一被放下来,都不约而同扑向那只看起来并不像老鼠的“老鼠”,啃咬、抢夺。

  而那只初拥如生的老鼠却完全被冷落了。

  事实摆在面前,国王只好把“全国第一木匠”的称号给了第二个木匠。

  事后,国王把第二个木匠找来,问他:“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猫也以为你刻的是老鼠呢”木匠说:“大王,其实根简单,我只不过是用色骨到了只老鼠罢了I猫在乎的根本不是像与不像,而是腥味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找窍门,不要瞎忙活求知学习也是如此。

  认真的态度是必需的,但也得拿捏科学的方法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渎书最忌死读书。

  一头埋进书里,即使每日里勤学不倦,但不深究其中的道理,不联系生活的实际,不开阔思维的视野,不攀握正确的方法,读来渎去,只是个书呆子,只能在考试中得到个好成绩,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毫无用处。

  木匠比武,表面上比的是技艺,实际上比的是头脑和智慧。

  掌握了窍门和方法,不仅是学习,做任何事都会胜人一筹的。

  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学好各种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

  目前,学校的常规教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

  在常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

  围绕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些最基本的学习环节包括: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这也是与常规教学环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查评定)相互对应的。

  所以,同学们应积极利用好教学过程中的这几个基本环节,打好知识基础。

  尤其对理科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1.学会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学习上要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学会预习。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对所学材料的初步感知识记阶段。

  它要求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分析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复习、巩固和补充有关的旧知识,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找出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不清楚的问题,判别新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为接受新知识做好相应的准备。

  这种课前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比较课堂教学中老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和水平。

  同时,学会预习,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终身受用。

  2.学会听课

  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

  上课专心听讲,几乎是所有优秀学生的一个共同的经验。

  反之,学习上落后的学生,也大都因为课堂上听课这个环节过不了关,不是不认真听讲,就是跟不上老师教学的进度,听不懂,课后尽管花了很多时间,仍然跟不上。

  所以,学生要学会学习,关键要学会听课。

  首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包括知识上、物质上、身体上、心理上的准备。

  上课时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能心猿意马,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把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互相对照、比较、补充。

  要特别注意做好课堂学习笔记,手脑并用,把一些需要记的重要内容———学习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或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记录下来,便于复习。

  3.学会复习

  从预习到上课再到复习,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

  可见,复习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提高复习的效率,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复习是为了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为了进一步探究新的知识,我们应该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同时,要针对自身的学习情况,确定复习重点,找出自己知识体系中掌握差、运用不熟练的环节进行重点复习。

  二是要及时。

  遗忘一般由快到慢,所以及时抓住时机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三是要有计划。

  磨刀不误砍柴功,既要做到及时复习,又要防止重复,可以说一个好的计划就预示着成功了一半。

  四是要结合思考。

  复习不单单是过电影温故知新就是在思考中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获得新的知识,并使知识系统化。

  五是要勤动手。

  写心得,列纲要,作笔记,手脑并用,使知识的条理性更加明晰。

  建议设立一本巧思集。

  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一些想得妙、做得巧的例子搜集起来,汇成一本巧思集。

  这样日积月累,会有不少收获。

  4.学会作业

  做作业是我们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它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为今后的复习积累材料。

  作业要求准确、规范、快速。

  平时做作业要养成不想清楚不动笔、不弄明白不做题、做完习题要检查的良好习惯,还要养成先复习教材再做作业的习惯。

  选择习题作业一定要从基本题入手,以基本题为主,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选一些难度适宜的灵活题、综合题。

  基础较好的同学可适当提高作业的难度,对那些知识、技能上有缺陷的部分内容,更应多选些习题自我训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当我们在做作业时,遇到难题怎么办?所谓“难题”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题目看不透、审不清,或者里面的关键词语理解不了;二是自己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思维的灵活性差,对一些“绕弯子”的题目难以应变;三是缺乏一定的综合能力,对需要用几部分知识综合解答和叙述的问题,觉得无从下手。

  当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多回想、多联想、多推想,有针对性地去思考、解决问题。

  要学会将做错的题汇集成“错题集”,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样改正?如何避免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还有没有其他正确的答题方法?从中能总结出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5.学会考试

  除了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正确对待考试、认真抓好考前复习和做好考前准备、调节好考试心理外,还应掌握一些考试技巧。

  如明确考试要求、掌握好答题的时间和节奏;答题时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查漏补缺,改错纠偏。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学者之所以成功,与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下面为同学们搜集了他们的成功学习方法,以供参考。

  1.科学家培根的“酿蜜法”: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单只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在肚里抽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甜。

  2.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3.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反问法”: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

  5.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思维法”: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6.心理学家洛克的“多少法”:学识广博的诀窍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7.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要想一下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

  8.文学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9.文学家欧阳修的“三上法”:马上,枕上,厕上。

  10.历史学家陈恒的“读目法”:读书先读目录,心中有数。

  11.学问家王盛鸣的“竭泽法”:知识如鱼,目录如网,要学会用网在书海中打捞。

  1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合精法”:要善于集合相近学科的理论精华。

  13.教育家布鲁纳的“兴趣法”: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14.国学家章学诚的“切己法”:不切己者,虽泰山而不顾。

  15、科学家巴斯德的“坚持法”:使我达到目的的奥秘是我的坚持精神。

  16.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17.短篇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专注法”:只要能专注,就能取得连自己都会吃惊的成就。

  18.史学家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19.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一本书,要越读越薄”:把书里的理论方法弄得十分透彻烂熟,将精华留在脑子里。

  20.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成功秘诀”: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讲空话。

  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3】

  一、培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中学生的学习可谓是承前启后的三年,对于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千万忽视不得。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所以在初中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般来讲,要培养自己以下几种学习习惯:

  1、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没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只是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地走,一章一章地学,不太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样的习惯在学习内容少的时候可能显示不出他的坏处。

  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再这样学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以及与其它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做往往能够对知识做一个具体的了解,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2、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所有的知识之间都存在着某种联系,如果能够在学习当中把握不同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就会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实上,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术。

  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3、善于进行发散思维

  运用发散思维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地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

  所以学习习惯实质上就是一种思维习惯。

  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在中学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以后的学习肯定会大有裨益的。

  二、掌握学习的要点

  有很多同学总是感到学习很难,自己已经够努力了,可就是成绩上不去,家长、老师天天唠叨,使自己思想压力很大。

  其实,要想学习好,首先要掌握学习的要点。

  学习的要点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在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其实就是指的课本知识。

  许多同学对这一点很清楚,知道学习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可是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对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他们觉得考试就是做题,只要能够多做题就会取得好成绩。

  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进行适当的做题是很重要,但是如果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又怎么能够透彻地理解一道题呢?又有什么收获呢?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也要分个轻重,课本知识是本,做题只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学过的知识。

  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2、注重在理解中学习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

  思考是学习的灵魂。

  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耍的是驾驭知识的头脑。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

  就像一个人拥有一辆汽车,却不会驾驶一样,这辆汽车再好,又有什么作用呢?同样的道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3、注意在复习中提高

  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知道“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道理,不断地复习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当然,这种复习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而是应该有目的、带着理解性的温习。

  每次温习都要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复习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

  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

  只要掌握了学习的要点,在学习当中就会有的放矢,能够迅速地提高学习成绩。

  三、坚持三种学习精神

  在学习当中,学习的精神不可缺少。

  学习的精神除了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外,还要具备以下几种精神,这样才能够在学习当中如鱼得水,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

  1、不迷信书本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应该知道,科学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无缺陷的。

  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怀疑,大胆探索,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

  也许我们的怀疑是错误的,我们提出的观点和见解是不正确的,但正是从这种错误与正确的交锋中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如果一味地以课本为重,只知道死记硬背,即便把课本背熟了,也难以灵活运用。

  所以,我们提倡不谜信书本,这并不是否定书本的作用,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2、不迷信老师

  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知道围绕着老师的指挥棒转,上课时只会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课后进行消化吸收,但却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

  一遇到问题就不知道应该怎么解决,完全没有灵活运用的能力,这就是迷信老师的结果。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同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在争论中我们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除了正确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还有勇气和信心的提高,最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必然结果。

  3、不迷信结果的惟一

  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

  许多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许多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对于一道题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去分析解决。

  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惟一”的意识和精神,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在学习中如果有了这几种精神,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使自己真正灵活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遵从三条学习原则

  有句名言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在学习上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

  但在这些学习方法中也有一些共性的原则,它们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需要每位同学在学习时认真遵循。

  1、自动自发的原则

  当学习是一种自动自发的行为时,学习效率才会最高,才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和小学阶段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对自学能力要求更高,更需要自己来自觉主动地完成。

  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中学生要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所以,对于那些学业不佳的同学应首先检查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如何,一切属于自己的事,必须自觉地去做,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2、积极主动的原则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耻下问”,就是说做学问要有积极主动向别人学习的精神。

  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都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

  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书上怎么讲,自己就怎么学,从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个问题。

  这些同学是一个问题也没有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他们不是没有问题,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中学生的学习一定要有热情,要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知识掌握在自己手中。

  3、独立自主的原则

  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大部分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受群体因素的影响。

  这些品质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

  当别的同学从老师或别的同学那里得到答案时,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取知识。

  正是这种学习的独立自主,造就了他们的优异成绩。

  在学习中如果能够遵从这几种原则,就会使自己的学习有主观能动性,不再是盲目的刻苦学习,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五、掌握三种学习本领

  战士杀敌手中要有武器,工人做工手中要有工具,作为一名学生,就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本领。

  要想学习好,必要的学习本领是不可缺少的。

  只有掌握了必备的学习本领,才能够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学习的本领很多,关键要掌握以下几种不可缺少的学习本领:

  1、高效阅读的本领

  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教科书也很少阅读,更不用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

  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在学业上落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掌握了高效阅读技能的学生,就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学得更主动,更轻松。

  应该注意的是,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书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掌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

  这就要求同学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快速阅读技能。

  2、快速书写的本领

  书写技能是我们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所处的状态将决定我们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

  中学阶段的功课大量增加,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没有掌握快速书写的技能,这种负担会更加沉重。

  经常有些同学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记录笔记,课后完成作业用时过多,甚至在考场上因为书写太慢影响了成绩等。

  所以同学们应该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尽快掌握这一技能,做到书写快速、字迹清楚与规范。

  3、做笔记的本领

  “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好的记忆”,这句话就道出了做笔记的重要性。

  做笔记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

  记笔记不仅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克服头脑中的记忆和储存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记笔记还能够防止遗忘,积累资料,便于今后的复习和巩固。

  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录老师的板书。

  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

  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掌握了必要的学习本领,就是掌握了学习的工具,手中有了工具,就可以更加方便地攀登学习的高峰了。

  六、培养三种学习能力

  要想学习好,必要的学习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具备了必要的学习能力,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自己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样对于自己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中学阶段,同学们要自觉地培养自己以下几种学习的能力。

  1、自学的能力

  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是不同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学能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学时期的学习内容和环境与小学时有很大的不同,内容繁多,而且老师也不像小学时那样能够时刻给予指导,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学习优秀的同学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仅满足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更注重独立探求知识。

  他们注重对书本的自学理解,遇到问题,并不急于求教,而是首先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我们认为,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加强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2、共同学习的能力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时候自己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可能老师或者其他同学有比自己更好的见解,这就需要我们有共同学习的能力。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

  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

  在主张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老师讲,学生听,只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掌握需要双向、多向交流,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们进行积极的讨论。

  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也是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社交能力。

  3、良好的表达能力

  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不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仅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

  一些同学总是认为,只有学习语文才要求有较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实际上每一门学科都要求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数理化上所要求的解答过程就是一种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

  在很多学习活动中,善于演讲,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所以同学们应有意识地加强表达能力的自我训练。

  七、锻炼四种思维特性

  思维是指导人们解决方法的向导。

  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可以使我们用更加科学快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那么什么是思维呢?简单地说,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

  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

  1、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快速灵活地思考问题,才能够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

  思维的敏捷性是建立在牢固基础知识之上的,只有基础牢固了,才能够使思维更加敏捷。

  所以,存学习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

  在课堂听讲时,要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

  还要注意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才能够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只有具有思维深刻性,才能够深刻地理解概念,周密地分析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3、培养思维的整体性

  “高屋建瓴”才能够使自己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才能够有“一览众山小”的大局观,才能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

  考虑问题,总是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同样要有“高屋建瓴”的高度,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

  能够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

  能够了解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通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4、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创新是思维的一个重要品质,不墨守成规,求异、求变,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同时注意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具有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迅速地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同学们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

  八、寻找学习的良师益友

  老师是我们在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有了老师的指导,我们在学习上就能够少走好多弯路。

  事实上,在我们的学习中,除了自己的老师外,还要有三位特殊的“老师”,它们的作用和老师一样重要,也是我们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转益多师是为汝师”,有了.过几位老师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更会如虎添翼,取得更好的成绩。

  自信是学习中的第一位老师。

  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他们不敢碰难题,即便做出答案也总怀疑不正确,更不敢向学习好的同学挑战。

  这种自信的缺乏,严重地阻碍了学习的进步。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那么,自信就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问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每个人可供开发的潜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

  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输,就一定能不可阻挡地走向成功。

  我们的任课教师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位老师。

  老师是同学们在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是同学们学习的向导。

  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知识的关键进行点拨,是学生学习的外在推动力,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老师的作用,上课时认真听讲,多听从老师的指导,这样做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三位老师。

  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它随时伴随在我们身边,每当遇到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应当是查阅课本。

  不仅如此,课本还起着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时不重视阅读课本,只把课本当作课后练习册的同学是很难学好知识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同学们也是我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老师。

  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传递,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同学之间的协作更方便。

  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有助于开拓思路,激发思维,互相促进。

  有了老师的帮助,我们就能够更加自信,使我们的学习成绩提高得更快,提高得更好。

  拓展:家长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方法技巧

  一、潜能

  两个人都到医院看病,一位真有病,很重的肺病,医生给他照了X光,另一位没病,但老怀疑自己有病,非得让医生也照一下X光,医生拗不过他,只好给他也照了。没想到洗出来之后,两个人的胸透相片往病历档案里装时弄反了。

  到看片子的时候,有病的人一看自己的病已经好了,顿感轻松、愉快,每天都觉得自己是个健康的人,高高兴兴地生活,过了一年,到医院复查,真的一点病都没有了。

  那位怀疑自己有病的人呢?本来就疑神疑鬼,再看自己肺部的病灶片子,情绪更加低落、沮丧,心理压力极大,惶惶不可终日。这样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没到一年时间,真的因病去世了。

  这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经常提及的一个经典案例,这几乎是一个黑色幽默,关于医生不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化管理能力的现象我们通常是司空见惯的,真的希望不再出现类似这样的“恐怖”,但这里暂且不去讨论医院的失误,而是发现,当意识通过下意识告诉病人自己没病时,潜意识便调动体内的潜能向病灶进攻,以使自己真的没病,潜意识的力量很大,果然战胜了病灶,使病人逐渐康复。相反,当意识通过下意识告诉潜意识自己正犯病,且非常严重时,潜意识便组织身体各部分器官撤退,把病灶引入体内,最终使健康的人变成名副其实的病人。

  对于大脑的潜能开发也一样,如果能不断输入积极的意识,让意识通过下意识对大脑提出要求那潜意识就会调动体内的潜能发挥作用。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比如我们在镜子前对自己笑一笑,心情马上就会变得愉快轻松。再比如,有一道题苦思冥想都没有做出来,在睡前将有关的条件、信息输入大脑,第二天早上起来,说不准答案就出来了。

  潜能是可以开发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男子铅球世界纪录在100年内翻了两番,1886年是10.02米,1986年为22.04米。1864年世界跳高纪录是1.67米,到1985年,瑞典的舍贝里跳过了2.42米。体育运动纪录的不断创新,除了与人身体素质的自然发展有一定关系以外,很大程度上与体育训练的改进,人的运动潜能得以开发相关联。

  人与人的区别不是智商,也不是学历更不是社会地位,而在于是否有效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比较有效的开发而已。

  人们常说,我们只使用了我们全部智力潜能的10%,但实际上可能连1%都不到,也许是0.1%甚至更少,就人脑的复杂性和多用性而言,它远远超过地球上的任何计算机。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脑的结构与运动规律,以便人类能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而作为我们,了解大脑的基本工作环节就可以了,关键是正确选择开发潜能的途径,尽量地使大脑的潜力能在学习中发挥得更加充分一些。孩子的学习水平能否螺旋式地逐步得以提高,就取决于其潜能是否逐步得到开发。

  二、激发潜能的六种方法

  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通常有以下方法:

  1.心情法

  就是需要通过情感的阳光以及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将孩子潜能的屏蔽捅开,比如贴近自然。总之,要培养孩子的丰富感情世界,从而导入良好的心情,有了好心情,就会自觉地输入积极因素,从而调动潜意识进行工作。

  而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天才的秘密就是智力潜能比一般人开发得多一些早一些而已。所有天才的诞生都源于他们的幼年生活有着丰富多彩的环境,并获得了较好的心灵阳光。那么,怎样使用环境法开发孩子的潜能呢?就是为孩子的心灵生活布置充足的阳光,培植健康的情感世界,让孩子始终有个好心情。

  2.开窍法

  学习法专家钟道隆先生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他说,西?有一个高山湖,它的水位比雅鲁藏布江高出数百米,如果能打通一个山洞,把水引出来发电的话,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实际上,该湖所具有的只是潜能,而不是“现实能”。就“现实能”而言,该湖的水与天津塘沽口海拔为0米的水是完全一样的。“窍,孔洞也”,打山洞就是在周围的山上开窍,开了窍以后就可以把潜在的水能转化为“现实能”。人的大脑潜能为高山所阻隔,这里的“高山”包括偏见、自卑、懈怠等消极因素。

  3.暗示法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中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年开始,他让校长?三位老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过去三年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老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我们特别挑选了三班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这批学生的智商比同龄人都要高,希望你们能有更好的成绩。”

  老师们表现出掩饰不住的喜悦,临出门时校长又叮嘱他们: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者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一年之后,这三班的学生成绩是整个学区中最优秀的,比平均分数高出两三成。这时候,校长才告诉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来的,而只是随机抽选出来的普通学生,三位老师万万没?想到事情是会这样的,只有归功于自己教得好而已。而校长又告诉他们,其实他们也是随机抽选出来的。

  是因为暗示发生了重要作用,这三位老师觉得自己很优秀,充满了自信与自豪,工作中自然就格外卖力,学生知道自己是个好学生,肯定会努力学好,结果就真的全部优秀起来了。

  4.遐想法

  爱因斯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除了具有常人没有的洞察力以外,还有杰出的理性思维,他能用数学方法使他的洞察力变成逻辑的符号公式,这就沟通了他的左右脑。

  爱因斯坦既是一个思想家,也是一个科学家,同时还是一个脑袋里充满符号和公式的数学家,是个左半球发达的有逻辑思维的人。但是,爱因斯坦的思想首先来自于图像和形象,并把它们翻译成词句和数学符号。当他创立相对论时,不是通过他的理性思维,他没有坐下来用纸和笔一步步算出这个理论,最后得到符合逻辑的结论。理论的诞生是在一个夏天的下午,爱因斯坦躺在长满青草的山坡上,透过微闭的眼睑,凝视着太阳,玩味着通过睫毛而来的光线,当时他想知道沿着光束行进会是什么样子,他就像进入了梦境一样,躺在那里,让他的思想随意遨游,幻想着他自己正沿着光束行进。突然他意识到(顿悟)这正是刚才所探求的问题的答案,这个意识正是相对论的精髓。

  5.砥砺法

  种子的生命力是巨大的,即使上面盖着一个常人无法搬动的石头,种子也可以将它掀翻。而且石头的重量越大,种子的力量也就越大。因此,开发孩子的潜力,也可以采用砥砺法,即设置合适的困难,人可以通过不断克服困难激发大脑中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产生征服困难的内在兴奋感。

  6.计划法

  我们经常从照片上看见以万里晴空为背景的冰山景观,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啊,多美啊!而我们所看到的,也许不过是浮出水面的一部分而已。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冰山之美呢?是那部分隐藏在底下的冰山。堆积在底下的冰山,渐渐地就会将一部分瑰丽呈现在水面上,在这里“呈现”是不可预料也不好控制的,而“堆积”是完全可能通过计划实现的,而事实上,实现?“堆积”,“呈现”就是不速而至的。“堆积”要有计划,包括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骤、有反复、有效率、有节制、有效果。

  三、影响潜能释放的五种关键因素

  具体而言,这五种因素只要从影响潜能释放的五种关键因素出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就一定可以得到开发。

  1.目标

  没有目标的努力是没有实际价值的,而没有目标的指引,孩子的潜能是无法释放的,所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应从目标的确定开始。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之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涉水下到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过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条海峡的妇女,这名妇女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

  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时间一个钟头一个钟头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她仍然在游。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最大的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

  15个钟头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

  几十分钟之后——从她出发算起15个钟头零55分钟之后,人们把她拉上船。又过了一个钟头,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了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我能坚持下来。”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目标的根本意义是确定奋斗的方向。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目标的意义就具体化为自我评价或者评价。

  小的量变质变的积累一定会出现大的量变质变,这是客观规律,这就是人的发展处于螺旋式上升的态势。螺旋式上升的态势要求把人的远大目标和“小、近、实”的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既有远大美好的愿望,又有适当高于自身水平的目标进行激励,求得目标的实现。

  一个人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有了责任,有了勇气,如果没有追求的目标,就会变得无聊、孤独甚至彷徨,不知所措。

  一个人没有远期目标,就会变得没有气势;一个人没有中期目标,就会没有精神;一个人没有短期目标,就会变得不勤奋。有人列出了这样一个公?:目标=目标高度×达到的可能性。目标低了,不感兴趣,目标高了,达到的可能性就小了,就会失去信心。

  有效的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法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人物。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请问你会抢救哪一幅?结果在该报纸收到的成千上万个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答是:“我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怎样的目标才是有效的呢?一个有效的目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具体的;

  二是可以量化的;

  三是能够实现的;

  四是注重效果的;

  五是有时间期限的。

  以上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否则就不是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二和五。量化是指可以使用精确数字来描述的,即使不能用数字描述,也必须进一步分解,然后再用数字来描述。时间限制是指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的。不能量化又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是无效的,很容易是一个幻想,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目标来说,最重要的是管理和评估,通常而言,目标的设立有以下三种常见方法:

  第一,阶梯法。就是将目标细化为若干个阶梯,并且使用明确的语言对不同阶梯的内存进行描述,这样每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都能明确自己的现实位置以及下一个目标的状态,一个一个逐级向上迈进,最终达到总的目标。

  第二,枝杈法。树干代表大目标,每一个小树枝代表小目标,叶子代表即时的目标,或者说是现在马上要做的事情。

  第三,剥笋法。实现目标的过程是由现在到将来,从低级到高级,由小目标到大目标,一步一步前进的。但是设定目标的方法?与实现目标的方法相反,由将来到现在,由大目标到小目标,由高级到低级层层分解。

  2.意志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成了大人物,也有很多人永远都是小人物,大人物受人尊敬,小人物一辈子过着平实而微不足道的生活。从生活意义上而言,两者都是无可厚非的。

  而如果要探究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很有现实意义了。大人物与小人物的本质区别之一,同样也是学习差异的重要原因。这个区别就是意志力。

  意志力,不是爆发力,而是一种韧性,无坚不摧的往往正是这种看似绵薄但后劲十足的持久力。

  观察一下,在学校上体育课的时候,学生们经常做双手悬挂运动,通常在单杠上坚持几分钟就觉得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并从单杠上安全地跳到地面。但设想一下,如果是在一种意外的情况下,双手握住的不是离地面两米的单杠,而是离地面1000米的机翼,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营救,于是只好耐心地坚持着,这时,也许你能超乎寻常地坚持一个小时,甚至更长,这就是意志力在发生作用。人有很多极限,通常情况下,人是无法超越极限的,所以很多人做事情,包括孩子学习,到了艰难困苦的时候,就轻易放弃了,就像从单杠上跳到了地面一样。

  成功,往往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再坚持一会儿而产生的。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你的孩子能不能在众多的孩子中脱颖而出,就在于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否具备足够的意志力。

  学习就像钉钉子,钉子要钉进木头里,一靠钻,二靠挤劲儿,钻就是刻苦钻研,遇到问题绝不放弃,不彻底解决不罢休,这样对知识就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挤劲儿就像是挤海绵里的水一样,充分使用零碎的边角料时间,这样才能将学习时间从实质上延长。无论是“钻”还是“挤”,都需要我们付出超乎寻常的意志。

  但是,意志是和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目标,人的意志就很容易出现断节,意志需要目标来保证。人生很重要的一项品质是“完成能力”,这是所有天才最突出的品质。

  3.专注

  如果用一个放大镜,将散漫的阳光聚焦于某一点,就可以引燃一根火柴。能做饭能煮鸡蛋的太阳灶也是使用了聚焦的原理,许许多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专注是可以产生奇迹的。

  有一位优秀的钢琴调音师,干这项工作已经几十年了,但他调琴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用手拨动琴弦,然后用耳朵去辨认音阶和音色。而是拨动琴弦后,用他的鼻子去闻,闻上几十秒钟,便可以清晰地校音了,就像特异功能似的,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刚开始的时候,也是用耳朵去听,静静地去辨认,后来,每天那样认真重复和专注,渐渐发现,自己的嗅觉也具有了辨认音阶音色的能力,而且是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他自己也很奇怪。

  奇迹通常就在专注中发生了,甚至人的触觉也会转移。说是奇迹,其实就是人的潜能在专注的前提下得到了发挥。

  专注,不仅是灵魂获取酬劳的唯一途径,更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必要条件。专注的最高境界是痴迷,受到鼓励的、训练的孩子则让大脑进入了较深层次的智力快感状态,从而在发展这种兴趣中进入一种痴迷的忘我境界,一旦孩子养成了痴迷的习惯和个性,那么他的智力活动便进入了一个质的提高期,而这种让他痴迷的事物也必将成为他日后极其重要的部分。

  培养孩子专注精神的方法是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努力运用已经具备的条件去实现目标上来。这样做需要的是:

  第一是定力。就是排除干扰,心神坚定,不乱不散,集中力量突破一个问题。怎样形成一个人的定力呢?一是确定信念,坚定不移;二是自律;三是充分调动所有的器官听从大脑的指挥,比如手,脚,眼,鼻等等,去完成自己已经确定了的事情。

  第二是定向。确定一个着眼点,一旦选定,轻易不转移。怎样选定明确的方向呢?一是寻找准确科学的参照标准;二是如果很难确定是否值得或者应该做,那就立即决定,假定这个方向就是你努力的方向,并且在这个假定下立即去做。

  4.情绪

  情绪就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之一。

  人的需要、心愿和客观事物发生各?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情绪和情感,或喜或悲或怒或惧……而情绪通常又与人的追求紧密相关,当我们无法确定是否应当去追求时,就会感到犹豫、彷徨;当我们失去追求的目标时,就会感到空虚、寂寞、无聊、伤感、怀旧;而当我们追求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的局面、受到严峻的压力,需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持久地高度地集中注意力时,则会感到紧张、焦虑、忧虑、担心、烦恼、有压迫感,要摆脱或者消除这一类的消极情绪,就要求我们能正确对待追求。

  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不但情绪会影响行为,而且反过来,行为也会影响情绪。比如,如果你做?一个微笑的面容,那么你的心情就立即会感到几分愉快。外界的刺激是客观存在的,但烦恼或者其他情绪则是主观上对外来刺激的反应。外来的刺激未必能引起烦恼。如果我们选择好的态度,就可以通过各种办法来抵制、转移和疏导这些刺激,不让它在我们的情绪中引起不良反应,或者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或者利用它来产生积极的、有益的反应。

  所以,情绪是可以控制的。

  指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孩子一旦学会了控制情绪,就一定能不断超越自己、创造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并且在学习上也能将潜能发挥到最大值。一般而言,控制情绪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转移。转移注意力,就是将注意力转移到最能使自己感到自信、愉快和充实的活动上来。关键是尽量避免外界刺激的输入量,尽量减少它的影响和作用。

  二是分散。把我们遇到的烦恼隔离分散开来,各个击破。不要把烦恼联系起来,更不要通过想象、思维等活动刺激、增加烦恼,遇上一个烦恼,就?这个烦恼,绝不要把它和同时存在的别的烦恼联系在一起,也绝不要把它和过去的烦恼以及想象中未来的烦恼联系起来,否则,会火上加油,烦恼是不能放大的。

  三是弱化。减弱烦恼,不记忆,不思考,不想象。一个刺激作为一个信息,需要经过感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几道闸门才能触动情感。所以,要尽可能减少我们心理能量的消耗,对于那些非原则性的刺激,必须学会紧紧把住闸门,尽可能不听、不见、不感觉,对于已经输入的刺激,尽可能不记忆、不想象、不思考。

  四是体谅。生气是因为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原谅了别人也就饶过了自己。要把对方看做一种客观存在,去摸它的规律,而不要生气。大人生气与孩子的哭都是无能的表现,体谅同样适合用于自己身上。

  五是解脱。就是更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令人烦恼的问题。从更深、更高、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它作出新的解释、新的理解,以求跳出原来的圈子,使精神得到解脱。

  六是升华。就是利用强烈的情绪冲动,并且把它引进到积极的、有益的方向上来,使之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某些刺激会使我们产生强烈的情绪冲动时,我们既不能采取阻截的方法,又不能采取直接发泄的方式,这时,升华就是最好的解决途径。我?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其他情感也可以化为力量。比如对对手的愤怒,对敌人的仇恨,在工作中受到的挫折,取得成绩之后的表扬奖励,自己的无知受到嘲弄,当自己陷于窘境、羞辱等等。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行为就是发奋努力。这种升华是人类心灵所迸发出来的最美的花朵。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情操。

  七是抵消。当某一刺激使我们产生不良情绪时,我们有意识地采取一些行动,寻求另外一种刺激,使之抵消原有刺激。

  八是表达。其一是书写,把心中的委屈、烦闷、气愤、申辩……痛快淋漓地写出来,写完?几遍,让心中的郁闷全发出来,然后把它撕掉。其二是与其他人谈心,找当事人谈心。

  人不能像树那样站在那里不动,人总是有追求的,要奔向一定的目标,要向前跑,跑起来就一定有阻力,就必然有风。树是被动的,尽管在树根的坚定、树干的力度和树枝的飘摇自如上三者和谐统一,但潇洒有限。而人是主动的,人的潇洒就表现在目标的坚定、精神的力度和心情的从容上。

  5.挫折意识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所以如何面对它们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父母应当认识到的是,失败究竟是什么?失败就是指预定的目标没有达到或者达不到,或是受到打击或者陷入困境等。一般来说,失败总是先于成功,过不好失败关,就很难实现成功。失败不是一种静止的局面,它还会发生变化,它不向好的方向发展就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使你一败涂地。如果你的态度正确,就可以反败为胜,态度不正确,那就会受到更严重的第二次打击,失败是会发生连锁反应的。

  其次,父母应当和孩子共同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在挫折面前,父母与孩子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要相互支持,共同努力,锻炼强健的应对挫折的能力,具体的课程分为三个步骤。

  挫折与暂时的失败,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机会。教育大师杜和戎曾经将其分解成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克制痛苦,避免连锁反应。

  要学会对待失败,首先就要学会正确对待失败所带来的痛苦,正是因为自己精神上的痛苦,才使人受?第一次打击时,就精神涣散,失去防守和反攻的能力,放弃眼前可以转败为胜的机会,坐等第二次打击的到来。

  在精神上对失败要有所准备。一个普通人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胜利者,人的身上有许多的缺点、短处,也是在失败的痛苦磨练中,才肯丢掉这些毛病,只有经过失败的历练,人们才可以变得更加坚强、有韧性,才更懂得生活,更懂得人的价值。失败是痛苦的,有时候甚至是灾难,在还没有出现之前,要尽量避免,在发生之后,我们就不要把它看成完全消极的东西,而要充分地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把它作为提高自己精神力量的好机。失败是难免的,所以我们在精神上对失败应该有所准备,另外,我们在平时也要注意在每一个小失败中锻炼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

  第二步是看清真相,努力实现转机。

  看清楚是不是真的失败了,特别要看清楚它的局部性和暂时性。不要让失败盖住一切,甚至窒息了你的智慧。要对失败精确地描述,要说明它仅仅是某一个局部的失败,或者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的失败,某一次试探性的失败,暂时的失败……最好把它的局部性和暂时性写在纸上。

  看清楚有利因素,吸收有利信息,坏事可以变为好事,关键就在于要看清转化的有利因素。我们?该坚信任何人在任何失败中,都会找到有利因素的。越是处于失败的境地,越是要冷静地发掘有利因素,充分地利用,去争取胜利。同样,失败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信息,除了关于有利的信息以外,还会带来一些失败的连锁反应的信息,以及失败的起因及后果的信息,都需要仔细分析。

  第三步是积极行动,条件决定发展方向。

  首先是坚定信念,努力创造条件。我们一定要坚信有转败为胜的可能,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但是它的发展方向取决于条件,条件决定发展方向。其次是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当时机来临时,我们能不能敏感地认识到它,敢?敢当机立断,付诸行动,这是成败的关键。第三是出奇制胜。有时候,我们遇见的失败看起来是无法挽回的,其实,如果把目的弄清楚,就会看到通向目的的路不止一条。换一条路试试看,往往能出奇制胜。

【让孩子学会掌握学习技巧方法】相关文章: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掌握学习的技巧10-01

教给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04-13

如何教给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10-05

怎样教给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10-01

掌握学习的方法10-06

孩子不能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表现10-08

如何掌握学习技巧09-30

如何教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介绍10-07

如何掌握科学的学习技巧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