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化学学习方法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更加高效的学习。那么,应该怎样学习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学习方法,欢迎大家分享。
化学学习方法1
高二化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熟记知识点,包括记清概念和化学式,掌握化学反应原理。
2、重视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化学,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又能调动学习兴趣。
3、课下作业,定时定量地做题,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积累解题方法与技巧。
4、做好笔记,记下重要的知识点,不懂的问题,方便查阅。
5、复习小结,巩固所学内容,建立知识网络。
6、化学需要记忆,理解性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7、化学计算,要记住一些计算的步骤,如正确书写化学式,正确表示出反应关系等。
以上是高二化学学习方法的建议,有助于提高化学成绩。
化学学习方法2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之化学计算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之化学计算,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1.牢固掌握化学计算的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是进行化学计算的依据。若概念不清,原理不明,物质的变化规律不十分明确,就会把题做错。如式量这个概念它只表示一个化学式如H2O的式量为18,5H2O中水的式量仍是18而不是90,再如A+2B=C+2D中已知C和D的式量比为22:9,若生成4克C同时还有多少克D生成。其C和D的质量比一定是22:2×9=22:18然后再进行有关计算。如把C和D的质量比仍按22:9进行计算就是错误的,反映出你对式量的概念还不清楚。
2.掌握并运用好解题步骤
解题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审题就是阅读原题,理解题意了解特点和类型弄清已知和未知,要防止不看全题断章取义,粗心大意。析题就是剖析原题,在审题基础上弄清关键词语的含义,对众多事实或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挖出隐含条件及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从而确立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解题是在析题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已知求出未知得出正确结果。
3.注意解题规律和思想,掌握解题技巧
要善于从典型题的分析中找出其特点、规律和思路,能举一反三,要做一题知多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初三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题和用字母表示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中的主要思路。如a克KClO3和b克MnO2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c克生成O2多少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O2质量是a克+b克-c克。再如已知KClO3中氧的质量分数为39.2%,KMnO4中氧的质量分数的40.5%,若各取100克加热完全分解后哪种物质产生氧气多。表面上看KMn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KCl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大,但要是认真分析抓住完全反应这个关键词语,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KClO3中虽含氧元素的质量略比KMnO4低,但它的氧元素全部都转化为O2,而KMnO4中的氧元素只是部分转化为O2,近而得出是KClO3生成的O2多。再如有FeSO4和Fe(SO4)3的混合物测得混合物中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此题按元素质量分数求可做出来但很繁索,可以巧解。即从物质宏观元素巧妙地过度到微观原子个数来找出质量比从而可以进行计算。无论FeSO4或Fe2(SO4)3中“SO4”是不变的所以:
S : O
原子个数比 1 : 4
质量比 32 : 64
1 : 2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已知S元素质量为a%,则O元素的质量为2a%,那“SO4” 的总质量为3a%所以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a%
上面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之化学计算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化学学习方法3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侧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高一化学教学是处于初、高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大家刚刚开始高中化学学习就感觉到非常困难,那么为使高一新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化学,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初高中的心理衔接
有些学生因初中、高中学习环境的差异,化学教材内容的加深,产生一些畏惧情绪,这很正常,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应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稳定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二、初高中知识衔接
由于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知识联系十分密切,在进行高一化学教学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复习初中知识。比如:必修1的第二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个知识点,在学习中要涉及初中元素及其化合价等知识。复习好元素及其化合价等知识,可以减轻对新知识的畏惧,加快了自己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应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反应及有关计算上等。当然也不要完全拘泥于细枝末节,应将原来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到新知识框架之中,将旧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初高中的学习方法衔接
初中、高中化学学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都视双基、重视实验等,但随着知识内容的加深,学术性、系统性逐步增强。规律性也较强,更加注重科学素养和方法训练,有些化学知识也较初中化学抽象。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对学习方法作如下指导。
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3、落实课后复习 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4、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
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归纳口诀,有利识记;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读写结合,加深识记。
有意识记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5、增加课外阅读适应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同学们应该增加课外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以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的方法:选择阅读;上网查找;注意摘录。
6、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及时集中整理相关概念,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平行关系.在归纳整理中,可以牺牲一些具体细节,突出主要内容。
“勤”和“巧”是到达知识彼岸的一叶方舟。这个“巧”字就是善于总结。在高三总复习阶段,更需要学生作类似联想和归纳总结。
化学学习方法4
1、认真阅读化学课本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看化学书的程序一般分三步。
1.全面看 全面看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要做到能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本质的问题。
2.抓关键 在全面看的基础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用语重点看,认真反复琢磨。
3.理思路 看书时要积极思考,重点知识要掌握,难点知识要逐步突破。
总之,看书的程序可概括为:“整体枣部分枣整体”,即整体感知,部分探索,整体理解。
2、注意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A、针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一)实验——学习化学的手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二)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
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三)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二、三”
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B、针对化学用语的学习
(一)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是研究化学的工具,也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不懂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就不能入门。所以,掌握它是很重要的。
(二)写好记好化学式的方法
1.掌握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2.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三)掌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抓住反应规律
2.联系实验现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
3、抓住规律,学会联想,简化记忆
化学,相对于数学.物理来说,偏重记忆的东西较多,“反常”的知识多一些,规律性似科不是很强。如何把貌似零乱的知识系统起来,简化记忆,这是学好化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强调指出的是: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需要记忆,不需记忆的知识是没有的。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主旨是强调记忆,在记忆中体会.深化.升华。这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借鉴的。只强调提高能力,忽略基础知识的记忆是错误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如何简化记忆,总体说来是要:归纳.概括,使其尽可能条理化,抓规律性的知识。
比如,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五光十色各不相同的,可细细看来,某物质的化学性质实际就是与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物质的反应(中学范围内),如下所示:
单质 金属单质:Na(Li) Mg Al Fe Cu
非金属单质:H2、C Si N2 P O2 S Cl2 (X2)
某物质+
化合物 碱
酸
盐
氧化物
有机物
只需对物质稍加分析,便会把它的化学性质记全.记准。
又如电解,产物也因电解质不同而不同。当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时,便会发现:电解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含氧酸.强碱的溶液,实际是电解水;电解非含氧酸(除HF),不活泼金属的非含氧酸盐溶液,是在电解溶质;电解活泼金属的非含氧酸盐或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的溶液时,溶质.溶剂同时参加电解。
如此等等,只要你用“心”去学,不断归纳总结,就会把纷杂的知识梳理得整整齐齐。在梳理过程中要注意联想,不会联想的同学是很难把知识学“活”的。有一句广告词:“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变得怎样?”同样,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不擅于联想,你的知识就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单就一章一节而言,你可能优秀;如果综合考查,你就很给保持良好。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
比如,高中化学没有把氧气单列一节,但氧气的`性质却贯穿中学化学始末。这就要求你在学习涉及氧气的性质时,学会联想,由点及面,带动你的化学知识。请参看下表:
单质
金属 Li Na Mg Al Fe Cu
非金属 H2 C Si N2 P S O2 碱 Fe(OH)2
无机物
酸 H2S H2SO3
碱 Fe(OH)2
盐 Na2SO3 FeSO4
氧化物 CO NO SO2 FeO
有机物
烃:烷、烯、炔的燃烧反应
芳烃的燃烧反应
醇、醛的催化氧化
原电池反应的吸氧腐蚀。
生成的氧气的途径也由KMnO4和KClO3的分解扩展到:
盐类分解:KCIO3、KMnO4 AgNO3 NaNO3 Cu(NO3)2
酸的分解:HCIO. HNO3
过氧化物:H2O2分解 Na2O2+ H2O、CO2
电解:CuSO4 AgNO3等溶液
光合作用:CO2+H2O
这样通过O2,你就复习了中学化学中的三本书中的知识。如果把H2.X2.HNO3.H2SO4等物质都联想起来,久而久之,你的知识就不再零散,而是网络化.立体化了,形成了你自己的知识网络,就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3、处处留心,时时总结
我们在学校学习一般要遵从:听讲,看书→思考→练习→思考(归纳.总结,深化知识)这一条路线进行。上课听讲,阅读教材受知识,通过思索,掌握知识,这仅是停留在“理性”阶段(眼到,心到)。通过练习(手到)检验自己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程度。在练习中思考,归类,总结知识,做到触类旁通,跳出题海(手到,心到)。比如,在溶液各离子组可否大量共存,离子的组合方式可以随意变化,但当离子间生成难溶物,气体,弱电解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用双水解反应时是不能同时大量共存的。掌握了这一原则,这类题目尽管不断变换“面孔”,但处理方法是相同的。
在既能与H+反应又能与OH-反应的相关题中,只需总结出:两性物质〔Al,Al2O3, Al(OH)3〕,弱酸的酸式盐,弱酸弱碱盐,氨基酸.蛋白质这几类物质能满足上述要求,蓁的都不行,这也大简化了记忆。
对有关物质组成的计算中: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含硫为a%,让你确定Fe的百分含量。只要稍加注意,量自然是1-3a%了。类似题目很多,如:Na2S,Na2SO3,Na2SO4混合物,知硫的百分含量,求含氧量;CH3COOH和CH3COOCH2CH3混合物中,知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求碳的百分含量等解题思路都相同,只要在解题过程中用心体会,总结规律,练习就可起到一当十、当百的作用。
关于PH值的一些计算,烃类燃烧有关计算都有规律可循,关键是要善于总结,处处留心,做治学的有心者。
4、眼到、手到、心到,品尝果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刺激感官.深刻记忆.引发思考的必要手段。你在学习中学会观察与思考了吗?当向Kl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后,将会有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吗?若不能,有追问到底的兴趣吗?
在实验室制取乙烯并检验乙烯的化学性质的实验中,当把乙烯通入Br2水中,Br2水迅速褪色,你是否意识到,这与我们所学的有机反应的特点(速度较慢)相矛盾?是否想到在乙烯中可能混杂着其它无机还原剂?注意到乙醇和浓H2SO4的混合液在制得乙烯时已经变为棕色.甚至变黑吗?你想过这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吗?如果想了,你能获取较为纯净的乙烯吗?如此等等。只要你用心了,问题就来了。
只停留在想上还不行,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动手做。“事非经过不知难”,不亲自动手做一做,你是体会不出从理论到实践之间的难度的。“心想事成”只是人们良好的祝愿。心里想的,手上做的往往不尽合拍,如何解释一些异常现象,如何准备得实验时万无一失,这是提高你学习能力的最好时机。
化学学习方法5
刚从升上高二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有些同学猛然间觉得高二化学难学。如何搞好高一化学教学的衔接,降低过渡到高二化学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二化学教学特点,渡过学习化学的难关,不用担心巨人高考网知名教师,用多年的教学经验,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你一起走过高二化学课堂,精讲细析知识点,挑选经典练习题,按部就班安排学习时间。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跟着我们的课堂,你会发现高二化学其实并不难。
首先,希望同学们继续关注生活中的化学,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医药健康美丽离不开化学,而在社会热点问题:能源、环境、资源等问题的解决上,化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好化学,有利于我们科学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我们各种能力的培养。
其次,请同学们继续重视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概念原理的建立,物质性质的研究,实验都是重要的研究手段。希望同学们认真研究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学习具体操作步骤,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在实验中,既为基础知识的建立形成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动手、观察、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
第三,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勤加练习。
高二化学知识相对于以前,内容加多,难度加大了。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知识建立的'思路,逐渐体会高中化学知识的特点和学习方法。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初中我们已经有了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认识,高二也希望同学们多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在脑子里逐渐建立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第四,注意自我归纳和总结。
高一的同学认为化学要记的东西特别多: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物质的颜色、俗名等等。记忆有方法,希望同学们在高二化学的学习中,多做自我归纳和总结,自己动手思考出来的知识记忆将是最深刻的。
(1)化整为零,突破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准备一个写化学方程式的本,每天写5个化学反应。坚持下来,必有极大收获。每天可以写新学的反应,一周可以把本周的反应默写一遍。每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基本都由一个实验得出的,所以可以把相关的实验内容连带复习。
(2)及时总结,尝试回忆。每日总结,每周总结,每单元总结。一个单元学习完毕,尝试回忆书写本单元重要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现象、用途、存在、制取方法和鉴别等(如元素化合物各单元的学习),自行推导相关计算公式(如《物质的量》单元的学习),推导相关变化规律(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学习)。通过自行推导,然后再与书本及笔记验证,相信同学们对重点、主干知识体系将有深刻认识,建立起良好的基础知识。
(3)集中对比,加强记忆。常见物质颜色、俗名、实验现象等易混零散的知识,可以自行归纳到一起,对比记忆。常见的化学计算题也可集中在一起,体会守恒法、关系式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等方法的适用范围和运用。
总之,只要同学经过认真的学习体会以及练习,就会逐渐体会到高中化学学习的特点,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化学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继续感受到对自我的挑战和思维运动的乐趣!
[标签:高二,化学,]
化学学习方法6
1、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a.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油蒸馏实验”。
b.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55~60℃)”、“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c.用温度计测温度的有机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催化剂的使用
a.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b.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生成的溴化铁)。
c.铜或者银做催化剂的实验:醇的去氢催化氧化反应。
d.镍做催化剂的实验:乙醛催化氧化成酸的反应。
e.其他不饱和有机物或苯的'同系物与氢气、卤化氢、水发生加成反应时,为避免混淆,大家可直接写催化剂即可。
3、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苯酚与浓溴水反应时要滴入过量浓溴水。
4、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有害物质,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a.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石油的蒸馏实验”。
b.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和“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石油蒸馏实验。
7、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冷凝回流。
化学学习方法7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比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我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2、上课:自己记录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因为老师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3、做题:总结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
很多同学问过小简:对于高一刚开始接触的化学来说,元素化学这一块需不需要做很多题?我的答案是:有时间多做题绝对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
一直以来,我对“刷题”这种方法都是持中立的态度的——有的学生题目做的很多,但是有些类型的题目仍旧是每次做每次错,那你做那么多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呢?
元素化学这一块,如我上面强调的那样,虽然知识点多,但是每种物质常考的考点与题型也就那么几类。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化学学习方法8
(1)学习化学,首先要知道化学的学习内容杂而多,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也很复杂,所以说学好化学第一点就是“背书”,所谓的背书不是说书上的内容不分主次的都进行阅读,以至于没重点记忆最后什么都记不住,而是边看边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或是老师上课时反复强调的内容圈画出来,重点记忆,这样有利于让知识分层,便于在大脑中搜索。
(2)另外,在化学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背诵记忆化学元素周期表,这时候就需要同学们自己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快速高效的.记忆方法,如有些人可能适用于谐音记忆法,而有些同学却喜欢联想记忆法,同学们要根据自身的记忆方式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最有记忆点的窍门,这样一来可以在学习化学的道路上添砖加瓦。
化学学习方法9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难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开展教与学。探究性学习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使学生在探究中有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学生自主去思考、探究,而不是被教师直接引向问题的答案。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并对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
目前关于探究的具体含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方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作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从上述的定义可知,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围绕特定的研究问题展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方法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根据考试要点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作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记下所有的实验操作过程,然后进实验室做实验,而对为什么这么做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每一步的操作步骤;如果改变了步骤会出现什么后果等情况缺乏一个总体的认识。如果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事先让学生找准目标,然后再去思考解决该目标的方法,这样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来源就是兴趣与爱好。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变。探究性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现实中的化学现象或者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些化学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做这些探究性作业,提高自身对化学的兴趣。
3.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调控者,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做到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改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具体的探究问题,创设探究的情境,把握探究的深度,针对探究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状况有一个预先的判断,通过总结和评价探究的结果,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因此,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调控者。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也能促使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通过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1.开展探究性实验。
实验在化学课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化学教材现有的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和演示实验为主,而探究性实验很少。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开设一些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实验问题、确定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具体实验操作验证的整体思维能力。其具体操作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首先,任课教师可以将班级的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给定一个问题,由各个小组设计一个能解决该问题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进行相应的实验,通过对比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最后,各个小组对自己的实验思路、实验方案、实验过程进行演示汇报,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总体评价。这种全方位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可以在一个学期中开设2~3个这样的实验,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不只是要求学生记住操作过程,然后像机器一样照程序操作。
2.布置探究性作业。
作业是学生用来发现自己课堂学习不足,巩固课堂知识的最好方式之一。学生只有通过课后作业,才能深刻理解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才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和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往往侧重于一些概念性内容,而对一些创新性和探究性内容的作业明显设计不足。因此,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些既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内容,又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究性作业。如:我们可以通过布置一些阅读课外资料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课外探究能力。讲授金属材料时,介绍现在的超疏水材料是一种非常前沿的科技材料,因为它有自清洁效应,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回去查找相关的报道和资料,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外知识量。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社会调查和实验类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去学习探究,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
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便捷性,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然后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WEB和移动便捷设备的网络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也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强大资源,开展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利用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或者搭建自主的学习平台,设计富有探究性的学习题目,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提出解决方法,提交所设计的方案。
探究性学习强调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以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些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解决。
化学学习方法10
高一年化学在中学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高一化学是学好中学化学的基础和前提。高一教材中的“物质的量”及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础化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等内容既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知识,又是难点知识。因此做好高一年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工作历来被大家所重视。
高、初中衔接要做好下面几点:一是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二是教学方法的衔接;三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本文谈谈自己在高、初中教学衔接方面的做法及想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年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一一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知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⑦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高、初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化学学习方法11
专题一:如何进行化学实验观察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正确观察实验、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
设置课本实验的目的在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序言〉课的实验,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其次,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
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实验过程中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
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
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
1、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等);
3、反应装置(用什么作反应器具、装置有何特点等);
4、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
5、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
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
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要素:
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3、仪器拆分顺序;
4、仪器整理等。
随着实验的深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如果不能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往往会因为观察的片面性而导致种种问题,如无法获得全面的知识。更为严重的是在实验具体作过程中,可能回导致失败或危险,如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为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如果不遵循实验前先通氢气一段时间后再后加热、实验后先撤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撤氢气的顺序,必然导致实验失败和危险(爆炸)等。
第三、协调多种感觉器官。
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关于硫燃烧的实验中,除用眼观察之外,还需借助鼻闻(二氧化硫的气味)、用手摸(摸集气瓶感觉热现象)等。只要这样,才能全面获得感性的材料。
此外,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还要克服下列不良习惯:
1、只注意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而忽视其他现象;
2、由于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稍纵即逝的现象;
3、只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而忽略对实验作顺序、装置特点的观察;
4、只观察不思考等。
专题二:化学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发现问题或能否提出好的问题标志着他的学习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从学生学习化学情况来看,提不出问题或者提不出好的问题,往往成为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不牢靠、不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不善于善于观察和思考等。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许多学生对问题视而不见,无法发现问题。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不会提出(发现)问题也就不能主动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水平低下。
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在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和逆向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下面介绍中学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反向进行思考,改变某一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方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序言》中提到: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的反应是否一定为化学变化?”问题。
方法二:觉察异常,发现问题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于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装固体物质,容器的口总是向上的,而《序言》[实验4]中,盛装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其管口却是要略微向下倾斜,这是为什么?
方法三:善于对比,发现问题
化学事实往往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氧气和臭氧均为只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同中物质?其性质是否一样?”又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氢气必须“早通迟撤”,而酒精灯加热却要“迟到早撤”,这是为什么?能否调换顺序?
方法四: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的物质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用途)。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一一加以罗列。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如,课本中有谈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说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方法五: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如“油库为何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鬼火现象?”等等。
方法六:探求因果,提出问题
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这是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元素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用途
结构性质制法
保存
于是,学习过程中,抓住“果”(物质的`性质或用途)来探求“因”(物质的结构或性质);或抓住“因”推到事物的“果”。如进行氧气用途的学习时,可以提出“氧气为何可以用于炼铁、航天和气焊?”问题。
方法七: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
化学概念包含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内涵所反应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而外延是指概念的对象范围。如“单质”和“分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可以表示如下:
概念内涵外延
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化学性质微粒
通过改变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可以提问: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
2)“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这两种说法是否正确?
上面介绍七种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途径,掌握这些途径,将有助于发现问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利用以上途径,经常问一问、想一想,努力提高学习能力。
专题三:学会加工
加工,指的是对所感知的事物通过特殊的思维方法对获取(感知)的饿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是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取得联系,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效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之一。
对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有:
1)类比法;
2)比较法;
3)质疑等。
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这些策略,从而顺利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类比、比较和质疑呢?
第一、学会类比
类比是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之间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识所作出的一种推断。这是加工的重要方法。它既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广泛地得到应用。如在高一学习卤族元素极其化合物性质知识时,抓住该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从而类推出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与Cl2与及其化合物相似的化学性质,从而顺利实现卤素其他元素对应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
1)要考虑不同事物之间的可比性。即善于发现事物相同或相似的本质上属性,只有本质上属性相同或相似,才能作出类比;如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这一本质属性,为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类比提供基础。
2)要注意类比的或然性,正确类比,防止类比的负迁移。换句话说,就是在抓住事物共同属性的同时,也应注意差异性一面。如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由于其电子层数不一样,因此其化学性质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不能有Cl2+H2O==HCl+HClO类推出F2+H2O==HF+HFO等。
第二、学会比较
比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混淆的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和对照比较等。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属于对立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这些概念内部间的对立面来比较,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记住一个就掌握另一个的一箭双雕的效果。又如对易混淆的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学习时着重从其定义、特征、使用范围等差异面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不同点,从而掌握四个概念。要学会比较,关键在于对化学事实进行分析,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这样做不仅能揭示事物的关键特征,而且还能更加容易掌握新概念的涵义。
第三、学会质疑
质疑就是追问为什么,或者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已有的事物,达到对化学事实的深层理解。能否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往往标志一个人学习水平的高低或学习能力的强弱。要善于质疑、发现问题,必须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逆向思维等活动来实现。它具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常见的途径能和方法有:
1)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提出问题;
2)观察事物的异常点,发现问题;
3)对不同事物做对比,发现问题;
4)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5)联系实际,大胆质疑;
6)探求因果,弄清关系;
7)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等。
专题四:学会阅读
阅读和观察一样,也是感知化学事实、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会不会阅读、研读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到所感知信息量的多少、深浅以及学习效率等。如何才能有效地阅读呢?
第一、学会速读
速读是一目十行的阅读。它主要是为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通过速读,对课本知识的内容和逻辑结构作粗步了解,并明确所需感知事物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为精读提供“物质基础”。速读的技巧主要有:
(1)意群扫描试阅读。这种阅读并不是以字或词为单位进行阅读,而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掌握化学事实基本意思即可。
(2)浏览。即对全文粗略阅读,达到对内容的大体了解或整体认识为目的。
(3)跳度。即对自己所要了解的特定内容进行阅读,以便搜寻特定信息资料或捕捉重点。对于速读,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可以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但速读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跳读,只能获得自己所需的内容,对化学事实的整体概貌无法搞清;又如浏览,无法获取化学事实背后隐含的深层的东西,仅能获取知识的概貌。象采用浏览方式预习《盐类的水解》内容时,仅可以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1)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2)强碱弱酸盐、强酸弱减盐的水解情况;
3)盐类水解的应用;等等。
第二、学会精读
精读一般是建立在速读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的阅读。其目的在于研究速读过程中所感知的化学事实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深化对本节知识内容和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精读的主要策略是学会聚焦。所谓聚焦,是指在阅读时抛开冗余信息和枝节信息,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信息上来。如在阅读《盐类的水解》时,通过速读,明确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盐类水解的实质上。于是,在此基础上把注意力聚焦在这一内容上,深入研究课本中相关段落的内容,从而概括出盐类水解的实质。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所有的重点知识如化学概念、原理等的阅读,都必须做到精读。对这些内容所涉及的字、词、句甚至段等都要精研细读,反复推敲,从而掌握所学内容的精髓。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种微粒”是概念的外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是概念的内涵。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分子保持的是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同时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不是所有能保持化学性质的微粒都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等,明确这些对化学的深入学习很重要。
第三、读思结合
阅读教材,仅停留在“读”的基础上是不够的,只“读”不“思”,仅能获得化学事实的表象知识,而对于深深隐含在表象内部的、深层次的知识往往就无法感知,从而影响对化学事实的全面深刻的感知。因此,要边读边思,注意对表象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将表象的知识与相关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深化,确保深入全面的掌握。例如,在阅读初中有关氧化反应内容时,课本在列出硫、铁、碳等与氧气反应后,提出“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在这里为什么指“与氧反应”而不说“与氧气反应”?“氧”是否就是氧气?如果不是,那么“氧”指的是那些物质等?如果能够这样深入去分析,就能更加深入地掌握氧化反应的概念。
此外,阅读的同时要兼顾动笔,作好读书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所提炼出来的内容如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和疑点内容以及学习体会(如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哪些创新的记忆方法等),以利于下阶段的学习。
专题五:化学课本空白栏的利用
打开高一新版化学课本,同学们立刻会发现:课本中的每页被明显地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印刷着章节的正文内容,其面积约占书页的三分之二;另一部分则印着与正文相配套的注释、插图等内容,约占书页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注释、插图等辅助性内容的篇幅总是有限的,因此在此部分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要明确编书者留出这些空白并不是浪费,而是旨在通过同学科学、合理、有效地加以应用,使空白处成为同学们发挥才能的自由空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习。然而,从过去课本使用情况来看,很多同学并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甚至有些同学在空白处信手涂鸦、胡乱地写些与学习毫无关系的内容,使空白栏失去应有的作用。下面和同学谈谈空白栏空间的使用。
一、利用空白栏记录预习时的疑点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客观上决定了其内容的抽象性。因此,作好课前预习便成为学好化学的前提。由于化学内容的抽象性,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总回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学习的重点或难点内容。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善于把这些问题提炼出来,并记录于课本相应内容的空白栏处,以便在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回里哟内个空余时间和同学讨论、查找资料等。因此,在空白处作好预习疑点的记录,能为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学习的自觉性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空白栏记录老师讲授的重点和所得到的启迪
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学习时要认真听课。特别是要带着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侧重地听课。在听课过程中,要很好地利用课本的空白做好记录。记录的要点主要有:
(1)老师上课时所讲的重点知识;
(2)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难点的思路和方法;
(3)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所强调的现象、结论和有关注意事项。此外,还要记录听课过程中受到的启发、闪现的灵感以及发现的新问题等。记录下这些内容将为课后的复习与研究、归纳与总结带来极大的方便。
三、利用空白栏记录课外补充材料
学习过程总不免要阅读适量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帮助消化所学的内容、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本好的参考资料总会在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剖析:
(1)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2)知识点间的联系网络;
(3)学习方法;
(4)典型例题剖析;
(5)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等。这些内容中总有一些往往是教材所无法包含或所未直接给出、教师授课所无法涉及的。因而,在研读这些内容时,应及时把有价值的东西在教材相应的空白位置中予以记录,以便复习时总结与提高。
四、利用空白栏作好学习总结
作好总结是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对知识的运用与记忆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好空白栏作好总结工作。在进行课后复习时,要学会用简明的语言对本章节所学的内容做简要总结,并把总结语言记录于空白处,便于记忆。在单元或某些章节副系时,要对前后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异同、提炼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记录于单元或章节空白栏处,便于知识的提取与运用。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习方法也要不断加以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注意事项和今后努力方向等,把这些内容记录与某显要的位置,便于今后学习参照。
化学学习过程中如能按上述要求科学、合理地使用好课本的空白栏做详实的记录,那么,你的课本将成为一本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百科全书”,为将来的复习、备考带来极大的方便。
专题六:考试说明学习
在指导学生学习《考试说明》时,老师最好的做法是:把《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逐条分解,对每一内容、每一能力要求都精选相应的近年的高考试题或题型示例中的试题来进行诠释,让学生真正明确考试的内容与要求。同时要求学生限时完成附录中的高考试题,明确自己的差距。
对于学生,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时时对照考试说明的知识要求,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在总复习后阶段,更要回到《考试说明》中,用《考试说明》进行自我检测,查缺补漏。具体做法如下:
在通读《考试说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采用尝试回忆的方式,对每一条内容做回忆。回忆的要素主要有:
1)对于基本概念,可以问成“什么是”或“是什么”,如“什么是元素?”,“什么是化合价”等。对于“了解”层次的概念,要求能够精确地回忆出相关概念的具体内容;对于“理解”或“掌握”层次的概念,则在明确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这些关键的内容进行推敲,并试图通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改变的讨论,精确地掌握概念。如在回忆“分子”的概念时,在回忆具体内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讨论:a、能否把“化学性质”改为“物理性质”或“物质性质”;b、概念中指出,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其他那些微粒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考纲把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放在一起,它们之间有何关系?等等
2)对于规律或原理,考纲的要求一般是“理解”或“掌握”层次,是化学学习和复习的重点内容,要化大力气去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回忆时则要明确规律或原理的具体内涵、有何应用、使用范围、注意事项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方位掌握。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回忆时应抓以下几个方面:a、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b、有何适用条件?c、化学反应中为何存在质量守恒?d、该定律在解题过程中有那些应用?e、该定律能否作进一步的拓展或推广?等等
3)对于涉及物质性质的内容,如元素化合物或有机化学知识,针对考纲要求,对具体的物质,可作如下的提问:a、该物质有那些主要的性质(物理或化学的性质)?那些性质属于通性?那些是特性?b、为何该物质存在这样的性质?c具体的化学性质各对应那些反应?d、该物质的性质决定了该物质有何用途?如何制取?在自然界中以何种形式存在?
4)基本技能类的知识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应明确书写步骤、方法、注意事项、如何防止错误等;而且还应明确各种式子对应的意义。
如对上述内容能够很好的回忆,说明对这一知识已经较好地掌握。相反,如果不能正确的回忆,说明自身还存在问题,应重新回到课本,温习温习,直到掌握为止。
化学学习方法12
一、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
1.测定溶液 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答题模板:
答题关键词:pH试纸、表面皿、玻璃棒、蘸待测液、比色卡、对照。
四步:①取放试纸→②蘸待测液→③点滴试纸→④与比色卡对照。
概括为“取、蘸、点、比”。
抓住关键词和四步操作环节,此类问题一定不失分。
2.沉淀洗涤
()沉淀洗涤的目的:除去沉淀表面附着或沉淀中包夹的可溶性离子。
(2)洗涤方法: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3)误差分析:若沉淀不洗涤或洗涤不干净,则使沉淀的质量偏高。若沉淀洗涤次数过多,则会使部分沉淀溶解而使其质量偏低。
(4)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答题模板:
※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
※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
注意: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进行有关定量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
(5)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答题模板: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洗净
3.容量瓶捡漏操作
答题模板:
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观察。然后再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若均无水渗出,则容量瓶不漏水。
4.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的操作
答题模板:
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塞旋转180°后,重复上述操作。
碱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5.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
答题模板:
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是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气泡。
6.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答题模板:
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微热法——关键词是:封闭(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微热、气泡、水柱;
液差(封)法——关键词是:封闭(用止水夹关闭右侧导气管,向--漏斗中加水)、液差(--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停止注水后,水柱不变化)。
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使其产生明显的现象,用酒精灯对装置中某个可加热容器微热,观察插入水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也可对整套装置适当分割,分段检查气密性。
7.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 焰色反应的操作
先将铂丝沾盐酸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沾取少量待测液,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9.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0.从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
答题模板: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蒸发→结晶→过滤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二、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
1.性质实验设计
从实验原理出发(含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顺序来表述答案。
答题模板:
操作→现象→结论
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
(1)水蒸气最先检验;
(2)有干扰的气体先检验:例如,气体甲对气体乙检验有干扰,检验思路:检验气体甲→除去气体甲→确定气体甲除尽→检验气体乙。
例1.设计合理实验验证H2SO3酸性强于H2CO3(答案:以下方案任选一个。)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NaHS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种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2.定量实验误差分析
对于定量实验,要采用措施减小误差。减小误差从以下角度考虑: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排除装置中气体;
(3)减少副反应;
(4)避免气体带杂质(如测定水的质量,气体必须干燥);
(5)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等。
燃烧法定量测定实验一般设计思路: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干燥装置→主反应装置→吸收产物(1)→吸收产物(2)→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例2:某混有CuO粉末的金属铜样品,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
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要测定铜的质量分数,可以把浓硫酸稀释,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即可求出铜的质量分数。
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将浓硫酸用蒸馏水稀释,将样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铜的质量即可。
②CuO+H2SO4=CuSO4+H2O
3.实验现象描述
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其答题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板来处理。
例1.(溶液)―→
(1)颜色由……变成……(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3)溶液变浑浊
( 4)生成(产生)……沉淀(5)溶液发生倒吸(6)产生大量气泡
(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8)有液体溢出。
例2.(固体)―→
(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2)固体逐渐溶解
(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4)颜色由……变成……
例3.(气体)―→
(1)生成……色(味)气体(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4)色、味。
4.仪器或装置作用
答题模板
有利于……(这样做的好处),以防止……(这样做的坏处)
尾气吸收: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例如:有机实验中玻璃长导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某瓶的作用:安全瓶作用,防止……中的液体倒吸进入……中
或者,平衡气压,便于……中的液体顺利进入……中
5.原因、理由类
答题模板:
“有理”——化学原理,“有据”——事实依据
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正说”——“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2)“反说”——“如果……就……”
6.理论型简答题
答题模板:
……存在……平衡,……(条件)使平衡向……(方向)移动,……(结论)
三、图表、图象类试题规范语言表述
1.图象题
(1)会识图: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弄清纵、横坐标的意义,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四看量变,五看是否作辅助线。
(2)会分析:分析图象中隐含的信息,将其加工成化学语言,同时联系化学概念、化学原理,从而快速解决问题。
2.表格数据题
(1)明含义:理解表格中各个列项中数字的含义,巧妙地将表格语言转换成化学语言。
(2)析数据:理顺表格中数据间的变化趋势,联系相关的化学知识,寻找其中的变化规律,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口诀:图象题要细心,全面观察得高分;
曲线题能速答,分析走势好办法;
表格题要解好,转化数据离不了。
四、有机化学问题的答题规范
1.有机物中文名称与化学式不能混淆,有机物命名要规范。
2.化学式、键线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不能混同,勿多氢少氢。
3.官能团、取代基及原子间的连接方式要正确。官能团写在左边时特别要注意。
4.书写有机方程式时,有机物一般要写成结构简式或结构式,不用等号而要用“→”。有机反应条件要记清。
5.聚合物的结构简式一定要按照教材要求书写。
化学学习方法13
1.学会记忆:
本门课程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只有脑海中记忆和积累的材料多了,才能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是相辅相成的,记忆的材料越多越容易理解,而理解了的内容就更容易记忆,只求理解而不记忆是学不到知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忆事物的窍门,譬如,比较记忆、联系(联想)记忆、简化记忆、分组(分类)记忆等。例如,抗心绞痛药物中的`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尼莫地平(教材130页),比较这一组药品的结构,只是苯环上硝基的位置和二氢吡啶环上的酯基不同。要善于联系和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许多药物的化学反应,都在有机化学中学过,虽然药物的结构复杂,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只是一个基团发生反应。例如,
阿托品水解生成莨菪醇和莨菪酸,是由于分子中含有酯基,正是有机化学中学过的酯水解生成醇和酸的反应。
2.认真做练习:
本门课程有大量的练习题和形成性考核作业册,要在学懂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独立做练习或完成作业,尤其是网上的阶段自测题,一定要集中时间认真完成,检查一下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可急于看答案。做练习时要认真思考不同类型的习题的解题方法、思路等,作到举一反三。
3.学会总结归纳:
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每章内容的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使书越读越薄。例如,心血管系统药物按其作用的器官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抗心绞痛药、抗高血压药、血脂调节药、强心药及抗心率失常药。抗心绞痛药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的不同又可分为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和β受体拮抗剂三类,然后,列出各类的代表药,各种药品的结构、化学名、性质及临床用途等,把每个层次理清楚,便于记忆和掌握。
4.疑难问题及时解决:
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要通过与同学讨论、查书或求助辅导老师等方法及时解决,因为知识是有连贯性的,疑难问题积累多了得不到解决,可能后面的内容就有学不下去的危险。
总之,学习和掌握一门学科知识,都要经过理解、记忆和应用的过程。要努力培养自学能力,通过电大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学得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将受益终生。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以上是我个人的想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化学学习方法14
对我而言,学化学谈不上有什么方法或是经验,所以我简单说一下我学习化学的过程。 妈妈对我说过,如果你想把什么学好,就要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只有快乐地去学习才能投入,一旦投入就一定能学好。我对化学的兴趣起源于对侦探的兴趣。在看柯南的时候,会出现各种毒药和炸药,《福尔摩斯》中也总是出现用化学方法作案。虽然漫画和书中不可能把毒药火炸药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出来,也不会很清楚的说明其原理,但正是这样引起了我对化学的兴趣。比如,柯南中常用的毒药就是有苦杏仁味的氰化物,所以当化学上提到氰化物时我就会感到很兴奋。所以说我开始对化学的兴趣始于对侦探这个行业的好奇和羡慕,后来就觉得其实化学这个学科还是挺有意思的,于是就很快乐的学了。
当然,只有兴趣是不够的,因为学化学不是让你去找真相的,而是要去考试的,但有了兴趣,即使是用来考试的也不会感到无聊了。有机化学和数学物理不一样的是要有一大堆长得很像的官能团去记,我开始学的时候就分不清,于是就经常去看去记去做题,就记住了。还有比较烦人的就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但是只要把官能团和其性质了解得很清楚就不那么复杂了,然后再把反应原理学会就可以了。一共就几种反映方式,换几种东西还是一样的。还有比较重要的就是错题的及时纠正,可以没有错题本,但是每个错题都要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下次要怎么做才会得满分。因为错题反映了我们脑子中的漏洞,如果不及时将其补上,那么这些小洞就会变成大坑把自己埋进去。
其实化学没什么难的,快乐且努力地学化学,对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把化学学好! 以下是别人学有机化学的方法和经验,挺详细的.,在这里分享一下:
1、结构决定性质------学习有机化学的法宝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在有机化学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不仅表现在
化学性质中,同时也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因此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要善于利用这一特性。这样在有机化学学习时能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从物理性质看:烃一般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因此烃的熔点、沸点比较低,一般难溶于强极性的溶剂水中;烃的衍生物随着官能团极性的增强,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其熔点、沸点都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烃类要高,如乙醇的沸点为78°C,比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丙烷高出120.07°C;容易溶解在强极性的溶剂水中,如低碳原子的醇、醛、酸能与水互溶。
从化学性质看:烷烃的单键结构决定了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不饱和烃中的双键、叁键由于其中的一个、二个键易断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发生加成和加聚反应;苯芳烃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具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双重性质,能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甲酸、甲酸酯、葡萄糖,尽管它们不属于醛类,但它们结构中均含有醛基,因此都具有醛的主要性质(如银镜反应等),甲酸从结构看,既有羧基,又有醛基,因此甲酸具有酸和醛的双重性质。
2、分析“断键” 规律-----正确书写反应的关键
在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时,同学们面对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有些茫然。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如果能抓住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键”规律,对正确书写反应产物,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提供很大的帮助
例如乙醇主要化学反应的断键规律:
置换反应:
催化氧化:
(注:每二个氢原子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水,故乙醇与氧气2:1反应)
取代反应:CH3CH2+OH+HBr—→CH3CH2Br+H2O
浓H2SO4
消去反应:CH2-CH2—→CH2=CH2+H2O
H OH 170°C
3、学会辩证分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弄懂一个或几个化合物的性质,来推知其它
同系物的性质,从而使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但是,不同间的事物在考察普遍联系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其发展性和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有机化学知识。
以醇为例:
醇类能催化氧化为醛、发生消去生成烯,但不能氧化成醛,不能消去生成烯,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乙醇能与水互溶,但维生素A难溶于水;乙醇与甲醚虽然组成相同,但由于结构不同,两物质的熔沸点等性质相差甚远。前者是量变引起了质变,后者是质变引起量变。
乙醇、苯酚、乙酸、葡萄糖分子中均含有羟基,因而它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
放出氢气,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基团各不相同,基团间相互影响的结果使羟基表现出来的性质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如:乙醇、葡萄糖溶液呈中性,苯酚溶液呈弱酸性,乙酸溶液呈明显酸性,这是普遍联系与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蕴含在有机化学中的辩证关系还很多,关键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能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依据事物的内在特征、外部条件综合考虑,灵活地作出判断、做出处理,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
4、抓好联系-----好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在有机学习中,除了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性质、用途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对中学有机化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之目的。
如重要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可表示为(供参考):
学习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不仅要掌握转化过程的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更要理解转化过程与物质性质、制备、用途的关系。
5、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知识的升华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本原则。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机化学作为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更应如此。在学习中要善于运用化学原理去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又要善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在学了《多糖》一节后,会分析吃干粮时细嚼慢咽,在口腔中咀嚼时间长些,能体验到味道变化的道理,还可联系很多饮食保健的道理:饭后不能喝过多的水,有些食物能帮助消化,有些食物又阻碍了消化等,这样对淀粉的水解有了一个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能拓宽学习的思路,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适应性,学会关心社会生活,并努力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了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有机化学的学习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认识,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化学学习方法15
不少同学化学学习不好,其实不是不开窍,而是刚开始学化学时没有跟上,一开始就落下了,所以越往后就越不爱学。尤其是在化学公式配平时就很困难,所以导致以后就没有化学学习兴趣,更没有兴趣学化学了。
其实化学学起来还是蛮有意思的,只要把你认为难的一块突破过去,就像闯关一样,过去以后就会轻松一点。公式配平可以利用一点数学知识,这样就可以不用死记硬背公式了,会简单一点。如果你把学化学当成玩游戏闯关,实打实的学会每一个知识点,而不是走马观花似的'学化学,那么化学学习也许见效很慢,但是效率却是最高的,也是最快学好化学的方法。
【化学学习方】相关文章:
化学培训学习总结10-07
化学学习技巧10-06
化学的学习方法10-06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10-01
高中化学学习化学教育论文10-09
如何构造高中化学多元化学习10-08
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之化学计算10-08
重视化学教学突破化学用语学习困难论文03-21
标准化学习总结11-21
初中如何学习好化学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