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要如何提升
有效教学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战略性问题。那对于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要如何提升你呢?下面一起看看。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1】
1.不能完全接受小学数学教育新观念。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数学教师对《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关于数学本质、数学教学与学习方式等新理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改变,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仍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完全接受新的数学教育理念。
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索学习等新理念。
这里指的教育新观念更是广义上的大观念。
如教育的价值观、学生观、学校教育活动等。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把小学数学教育看成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如何会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倡导大教育观念是保证转变数学教学观念的先决条件。
2.对新课改的教材理解不够透彻。
这次新课程的教材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为达到某一教学目标,教材安排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同时给教师们较大和较灵活的发挥空间。
本人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教师们在理解教材方面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较为肤浅。
如“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三角形高的认识”、“长方体棱的认识”、“分数意义的认识及表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等,有些知识是可能在某个教学阶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但有些教师有时仅仅保留在小学数学教材所阐述的水平,没有真正理解内容上阐述。
二是对一些新的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
例如概率进入小学数学课程,对于这些内容有的教师从来没有接触过,有的虽然以前接触,但时间过了很久,教学时往往靠自己阅读小学数学教材,现买现卖,比较吃力。
三是对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缺乏了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过程,这些猜测往往没有既有的数学事实为依据,得到的结论也不是数学上“猜想”,与归纳的思想方法相距甚远。
3.课堂教学设计的“学科本位”。
很多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学科本位”的教“课本知识”的设计层面,缺乏对学习主体经验和需要,学习者建构的过程。
缺乏对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习群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因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标难以整合,教学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主体性未能有效激发。
如:教师的设计,不受学生欢迎;学生的突然发问,而教师没有准备;新课导入、课堂问答、范例演讲、课堂反馈、归纳小结等没能顺利有效进行。
有效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2】
有专家指出,一个优秀教师除了有良好的师德和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外,还必须得有比较完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
1.要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
数学专业知识是教师学科素养的基础。
新课改后,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旧教材知识面更广,与高一层次的数学知识衔接更为紧密,如统计、数学广角和实践活动等,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数学文化底蕴。
要明了小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地位与作用,精通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小学数学内容的系统结构。
要对数学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思想方法、人文观点、辨正规律、美学内涵有自己的体会。
要有学为人师的数学科学与数学文化素质,具备与小学数学知识有关的高一级的数学知识。
要不断丰富个人数学实践知识,能以独到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敏锐捕捉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2.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
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也即体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把学生“教活”,使学生的学习触类旁通。
当然,对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3.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
一是对教师的把握能力,主要是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
二是对学生的研究程度,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成长背景等的了解;
三是对教学策略的运用水平,主要包括运用各种恰当的方法使教学内容得到最好的呈现和理解;
四是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水平,主要包括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五是教学评价能力,主要包括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认识与评价。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和办法【3】
1.要清晰了解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至少要对小学六年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
(如果能够了解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知识,当然更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经常任教的那一个或几个年级,而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而且,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2、要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
读书是提高人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
如“课程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教育论”、“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广大教师会有很大帮助的。
也许我们会觉得有的专业知识离我们太远,看不懂或听不懂。
其实,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
所以,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识。
3.要研究一些“教学案例”。
案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培养研究者反思案例是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研究方法,普通性重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的。
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具体意义。
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这方面,对年青教师的帮助尤其有效。
所以请教师们要留意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
4、要积极参加各科培训活动。
职前教育给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但我们要不断的学习,特别是参加培养学习。
对于培训机构或者是学科开展的一些培训活动。
如新课程培训、校本研究培训、网络研究培训、教材培训等,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参与。
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素养
注重实质,形成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虽然有一整套的课本内容,但是我觉得,上课不能只重视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更要重视的是形式和内容背后的实质,在这一点上,我深受著名教育家和代数学家陈重穆教授的影响,他就提出了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观点。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将要教授的内容,思考到更深层的地方。自己的整个数学知识,要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每一个教学内容,在这个体系的什么位置上,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必须考虑清楚。
例如,二年级上册的活动课“我长高了”,编者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要巩固“长度单位”这一个内容,同时还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赛,提高小学生学习测量的兴趣,可以说,这一课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长度单位”课。明白了这一点,其实我们就可以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本班学生更喜欢的、更多的活动。我在备这一课时,就首先让大家准备可以测量的工具,结果,有的同学准备直尺,有的准备卷尺,还有的准备了米尺。于是我引导大家区别了不同尺子的作用,归结出以卷尺测量身高,但是又提出:如果我只有直尺,能不能量出身高?引导大家体会,测量就是为了获取长度,使用不同的尺子,有不同的方法,大家要多开动脑筋,就能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
挖掘教材,增强应用意识
教材,是经过专家们精心设计的,应该说,每一笔都有其用意。但是我们也常说“用教材教”,而不应该“教教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深入挖掘教材,理解透了教材,才能让教材为教师所用、为学生所用。教材的编写,考虑的是全国或较大地区的学生的共同特点,一线教师使用时,面对的只是自己班级的几十个学生。因此,教材的使用要想具有针对性,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就一定要重新思考教材,或调整顺序,或修改内容,小心地靠近自己的教学目标。
我教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这一内容时,有一道练习是这样的:“一根18厘米长的线,可以围成边长是几厘米的等边三角形?”我觉得这道题的提法,比较封闭,想了一下,把它改成了:“把一根18厘米长的线,剪成长度为整厘米数的三段,可以拼成怎样的三角形,边长分别是多少?”这样一改,拼出来的三角形,就不只是等边的了,还包括了一般的三角形,学生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自然,他们的思维水平,在思考题目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大地提高。
培养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要建立新型的平等师生关系。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思维
学习离不开思维,善于思考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于思考则学得死,效果差。在进行思维搜寻时,我以为:首先,从学生的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来入手开展愉快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思考,使学生常思考,多思考;
其次;从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溯源去思索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再次,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议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化归,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最后,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难易来开展思索,培养学生去析,使学生学会反思。此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应善于设疑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学会。“思在问题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定理的探索之中”,逐渐达到知识融会贯通,训练到家的“小电脑”。
营造数学氛围
了解心理状态
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再次,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如把问题交给学生解决,表扬和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使用幽默语言
让幽默语言进入数学课堂教学,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并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
进行操作提问
课堂中的操作并非是机械地动手,而是要在操作中通过动脑,思考,指导操作,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必然有问题产生,操作时产生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解决,共同提高。如:在教学“几何添辅助线证明时”时,出示一题需要添辅助线的证明题,学生问:“这题该怎么证明?”让大家共同讨论这一问题,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中,得出了“如果这有一条平行线”或“那有一条垂线就好了。”通过这样的问题就可引出怎样添辅助线。在图形里添上需要的“辅助线”这样就能证明了。通过操作,提出问题,共同解决,学生对学习的自信油然而生,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了提高。
培养数学兴趣
通过巧妙创设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型、活动型、探究型、信息型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问题悬疑法或趣味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朗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要求学生勾画出这个美丽的景象,接着分析把落日看成一个圆,长河看成一条直线,落日与长河有哪些不同类型的位置关系,学生画出各种直线与圆的关系。在进行"图案设计"授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片展现丰富的几何图案,让学生欣赏这些美丽图案后,告诉学生,"这些图案我只要用一个圆规就可以画出来,你想学会吗?"然后,师生一起探究这些图案的画法,并激励学生大胆创新与设计。通过图案设计,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了将圆六等份、三等份的方法。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如一开始就设下悬念,问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用一个五分的硬币测出月亮离我们有多远?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游戏活动是初中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
如古代数学书《孙子算经》中有一个著名的问题"物不知数",在这个简单的数学游戏的背后,实际上是包含着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推求上元积年算法的一个概括,或者说是推算上元积年的一个数学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利用七桥游戏所创设的情景,把游戏者带入一个富有挑战的学习境界,让他们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同时将游戏者感兴趣的大量素材直接整合到游戏中,非常有助于增强游戏者的学习动机,有助于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要如何提升】相关文章:
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如何提升03-15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该如何提升09-05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工作总结03-08
专业素养提升心得体会09-21
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01-05
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01-22
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11-25
个人职业素养提升规划书03-22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培训的心得体会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