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很多人都在不断学习,保持进步,同时,学习方法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有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和学习方法1
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病句和古诗词鉴赏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了“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病句和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语文学习中首先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在还有的80天中一定不能只顾做题,要把基础知识夯实,例如8分的默写题,这就是高考中送分的题,但好同学因为马虎经常丢分,所以基础知识必须巩固,保证得分。其次,不要陷入题海中,最后阶段的复习固然还要做题,但这时绝不能陷入题海,提高成绩的关键是精练善思。精心选择训练内容,认真做好每一份试卷,对本次训练中自己的提高与失误认真分析,及时总结。最后,素材的收集,搜集意义深刻的文章,新奇的事件,并对用辩证的观点加以分析,吸取其精华,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下面简单介绍下病句和诗歌鉴赏注意的事项。
病句题,在考试中属于较费心力的题,尤其是基础比较弱的同学,感觉那个句子都是对的,总是没有头绪,其实病句题只要掌握了一些小的技巧,是比较容易完成的。首先要知道病句主要分为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两大类,主要错误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其次、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寻找语病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再次、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如果没有发现语法错误就从逻辑角度入手,分析句子的推论是否正确,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恰当等问题。
诗歌鉴赏类题型属于考察学生能力的题型,这需要学生丰富的诗歌阅读量,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诗歌的基本涵义。在做题时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入手,首先,读题目,题目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试卷中出现的题材都有其特定的情感范围,这就为我们做题降低了难度。例如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时的小总结
有些同学语文学得并不马虎,但成绩却不理想,而有些同学语文学得并不怎么努力,成绩却很好。这让很多同学感到很困惑,究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我个人以为语文要通过多种途径去学习,而不能只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不能只靠课本上的几遍文章。
第一、要多看书,这是每个同学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我比较喜欢看《美文》、《小说月报》等杂志,如果怕浪费钱,我们可以登陆一些好的网站看免费的文章,如大型门户性教育网站国家教育在线,其中的“美文赏析”一栏每天更新,时下最新最好的美文都可以在国家教育在线网站上及时看到。在这里我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尤其在写作时,我更是常常受到它的启发。
第二、勤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
第三、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同学们最好每天写日记,写日记是平时锻炼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久而久之,写作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日记不只可以提高写作技巧,还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很多事情,不至于考试的时候没有事情可写。喜欢听歌的同学可以记些写得好的歌词,考试的时候用一下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第四、勤于利用网络资源。近年来,网络飞速发展,时至今日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是因为网上有海量的资源,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网络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语文老师。一个语文老师一个教学风格,很可能另一个老师会对你语文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名校名师会来到我们面前。
语文成绩的提高重在平时的积累,一定要踏踏实实地把功夫练到家 高中政治,高考的时候才能考出好的成绩。同学们千万不能局限在课本上,要在课下通过多种途径,尤其要善于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去学习,这样才能在高考时取得优异成绩。
以上就是“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时的小总结”的所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秘笈:逻辑性— 高中生作文的重中之重
2010年上海高考,一位考生在题为《生生不息的传奇》的作文中这样写道:“米兰·昆德拉曾言:‘人类的时间是直线前进,而非循环往复式的。这就是人类不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而我却认为,这恰恰是我们幸福的缘故,只要我们在直线向前时适时地抛下一些东西,日后我们也许会再遇到它们——彼时它们已被时光打造成闪亮珍贵的宝物,人们的繁衍生生不息的传奇便由此得以延续。丹麦人把钓到的不够尺寸的小鱼重新放回河里,孟子说‘鱼鳖不可胜食也’,岂不都与这幸福的缘故如出一辙?”
以上米兰·昆德拉的话和作者的“认为”矛盾吗?一点也不矛盾,米兰·昆德拉认为人类的时间是直线前进,这是人类不幸福的缘故,就是因为人类只是一味向前进,未曾停下脚步,当然也不会注意自己曾经抛下的东西,此时已经被时间打磨得十分美好,这和作者表达的幸福观并不矛盾。既然不矛盾,何谈“而我却认为”呢?
混淆概念问题普遍
紧接着作者又写道:“做事留有余地,是大智若愚的长远思量。丹麦人放走了到手的鱼儿,却毫不遗憾地称‘让小鱼长大更好’。其本质在于他们能够不被表象的利益迷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最终目的。那个被万千人称道的子罕,对所谓的‘宝物’毫不动心,以一句简单的‘不如各有其宝’让献宝者哑口无言,因为子罕很清醒他心中已拥有‘不贪’之宝。表面上看他似乎丢掉了‘小鱼’,但一条泛着亮光的大鱼已悄然游入他的灵魂。”丹麦人钓鱼把不合尺寸的小鱼重新放回河里和子罕以不贪为宝不是一回事,丹麦人把小鱼放回河里,是为了让它慢慢长大,“让它慢慢长大不是更好吗?”这是发展观问题,而子罕以不贪为宝是品节问题,不是发展观问题,他所不接受的那块宝难道会慢慢变大,而子罕是等到宝物变大才去接受吗?两个概念,不能放在一个天平上来称量。
这就是眼下高中生作文所普遍存在的'不合逻辑的现象。所谓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它要求我们说话要严密,要无懈可击,不能有漏洞,更不能前后矛盾,否则别人就会有空子可钻。
厘清思路缜密作文
逻辑是人的思维的周密性的一种体现。在作文,尤其是议写作中,须做到如下要求——要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证论点比如要证明“勤俭并没有过时”的论点,可以从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中外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成由勤俭破由奢”的一面面镜子,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整体并不富裕,还有一些贫困地区的人民满足不了温饱等多角度、多侧面来论证。
-说理要辩证比如对待“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问题,什么样的书要求甚解,什么样的书不必求甚解;同样一本书,在什么情况下要求甚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求甚解,要辩证地分析。“求甚解”和“不求甚解”不是截然对立的,“不求甚解”当中往往包含“求甚解”,同样地,要求得“甚解”,有时也可以以“不求甚解”的态度来对待。有了这样的辩证说理,才能显得合理严密。
-推理过程要严密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在论证过程中,不管运用哪种推理,都要严密,不能让别人有把柄可抓。比如墨子的《非攻》,作者先从“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写起,说明这是一种“亏人自利”的行为,到了“攘人犬豕鸡豚”的时候,“亏人愈多”,等到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杀不辜人,?其衣裘,取戈剑,对别人的损害就更加严重,这些都说明一个道理:“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作者依此类推,“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这就由小及大,层层推演,以此及彼,说明了要懂得义与不义之辨,反对进攻战争的道理。这样的论证过程就显得非常合理严密,逻辑性强。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合理的联系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不仅要充分,而且和论点之间要有合理、必然的联系。不仅材料如此,对材料的分析也应该如此。否则,论点就不能得到充分、有力地证明。
-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要有合理的联系一个总论点可以分解为几个分论点,它统率着分论点,换句话说,分论点支撑总论点。总论点和几个分论点之间必须要有合理的联系。
-各分论点之间要有合理的联系写作,无论是采用并列式结构还是采用层进式结构,各分论点之间都必须有合理的联系,不能是同一关系,也不能相互交叉,相互包含,更不能相互矛盾,要有一定的统一性。
-材料和材料之间要有合理的联系所使用的各论据材料之间必须要有合理的逻辑联系,包括材料使用的顺序,包括对材料的分析,包括材料和材料间的过渡,其因和果之间,其类比的相似点之间,其正和反的对比之间,等等,都必须有合理的联系,不能重复,不能互相矛盾,不能此材料包含彼材料。各材料必须统一在中心论点之下。
提高论说的逻辑能力,平时可以进行一些主题演讲训练,也可阅读逻辑概论类的书籍,掌握简单的逻辑知识,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方面的作文训练,努力将不合逻辑的毛病改掉。
《苏轼词两首》特色鉴赏
《念奴娇》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广阔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们的遗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是词人心中最景仰的英雄,但这里只是先埋伏一笔,暂不展开写,接着就来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词人写到这里,心潮起伏,禁不住慨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称,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表明了词人对他的景仰;到下片再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明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以美女衬英雄,又以“雄姿英发”来描绘周瑜的动人姿貌和出众才华,说明他的确是能担当大任的英霸之器。以上两句都是铺垫,下面转入正题:“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闲雅,一身儒装,说说笑笑,一把火就把敌方的战船烧成灰烬。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何等令人生敬啊!词人这样来称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
《定风波》以小见大,托物言志,是本篇最突出的特征。《定风波》以道中遇雨这寻常小事,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境界,这就是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而且这个“大”是难以穷尽的:不仅有遇雨、吟啸、竹杖、芒鞋、寒风、酒醒、斜阳、晚照这一系列历历在目的自然真景,还有苏轼仕途坎坷、遭贬黄州、渔樵杂处、放浪山水,乃至隐居山林、啸傲江湖、一蓑烟雨、超然物外等一系列在想象中展开的社会人生景象,不仅表现出苏轼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在醒悟中心仪归隐等一系列复杂而深微的情致,而且渗滤出放开眼量、洞达事理、自我调节、旷达通脱等一系列人生哲理。写眼前景有限,想心中事无限,这就是隐喻寄托所追求的艺术效果,也最终体现了这首《定风波》的成功之处。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指导
【摘要】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是学好高中语文学科最为基本的奠定,是为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做准备的工作。所以小编在此为您收集了此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题目: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指导
现代文阅读指导: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一.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另外五个专题:
①关键语句的理解和分析②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提取③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④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⑤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二、讨论分析课前练习,归纳概括解题方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200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三大题)铜奔马正名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叔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名,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之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2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1)同学回答,并阐明理由。(2)教师明确: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答案是C。 (3)理由:与C项推断有关的原文语句是:“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这段话表达了很丰富的意思,其中隐含着这样一个信息:汉代画像石中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且作者并没有说神兽和马分别出现在两种图案中;更没有说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没有神兽、神龙的形象,不属于神话故事,超出原文所给信息的范围。本题C项推断说所有这样的图案都不属于神话故事,此全称判断当是推断错误。(4)小结:根据关键词句来进行推断和想象。
(二)从高考测试的角度来看,这一类型并非从未有过,只是在《考试说明》中没有明确提出而已,本题就是2000年高考科技文阅读第三题。几个月前,来自一些地方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得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光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B、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C、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传播的速度比较慢D、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1)同学回答,并阐明理由。(2)教师明确:本题实际上也是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理由:根据文中的信息,把钠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物理学告诉我们,绝对零度是很难达到的;且根据常理,一件事情做起来困难,代价要大一些,做起来简单,代价要小一些,由此可以推断,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大于利用铷气,因此A项是错的。再看B项,文中说“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并且说“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可见B项是正确的。至于C项,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物理方面的知识可知,光速在真空中每秒约30万公里,光的波长长短和它的速度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在介质中才会有快、慢之分,所以C项是错误的。D项呢,文中提供的信息表明,降低光速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还不能说“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4)小结:调动课外知识来帮助推断和想象。 (补注:科技类文章阅读常讲“客观性原则”,即“阅读的过程就得心无旁骛,专心于阅读文本本身”;但如在文本中找不到依据,就要根据文意和知识积淀进行合理的推断。对于我们同学来说平时要多练习、多积累,做题时要讲究整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又要充分调动知识积淀,大胆推断,融会贯通)(目前看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这一考点仅出现在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中,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且偏重于推断;但阅读文学作品更需要推断和想象,尤其偏重于想象。明年高考第四大题很可能就会有此种类型试题及相应要求,估计会以文字表述题形式出现。下面我们对此作出相应的探讨)(四)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在最后的空线上填上一句恰当的话,要与前面的内容吻合。空袋子看见周围的伙伴们都鼓鼓囊囊地站着,自己瘪塌塌地躺在地上,心里羡慕极了。“我也要站起来,”它鼓足气,用力向上一窜,问他的同伴道:“伙伴们,你们看,我站起来了吗?”“没有。”“现在呢?”空袋子又用力往上一窜。“也没有。”“那么,这回呢?你们再仔细看看,这回总站起来了吧?”空袋子用力狠劲往上窜。“没有,没有,你根本就没有站起来啊。”“真奇怪,”空袋子软瘫在地上,叹道:“为什么大伙站着,倒是毫不费劲;我用了最大的力气,反而站不起来呢?”同伙回答: (1)同学回答,并阐明理由。(2)教师明确:空袋子站不起来是不争的事实,除非它改变自己,具备站起来的条件。文中的空袋子渴望站的结果,但它只是一味地“窜”,殊不知充实自己才是站起来的首要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因此,当莫名其妙的空袋子叹息时,鼓鼓囊囊的同伙会告诉它:“因为你肚中空空,怎么能站得起来呢?”(3)小结:根据逻辑关系来进行推断和想象。本题属于因果关系推断,还有条件关系、假设关系、转折关系等推断。(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试题:殷商时期是一个宗教意识极为浓厚的时代,原始的神学观念在社会中占据绝对统治的地位。在殷人的神人关系系统中,神是至高无上的,一切都要听命于神的安排,人还没有从神的绝对无上的权威下剥离出来,而完全是神的附庸,受神的支配。从已有的文献资料记载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殷人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神学政治体系,殷人最重要的神事活动就是祭礼典礼,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神之大节也”。祭祀鬼神已成为一种制度并指导着国家所有的日常活动。人对神的祭祀活动,表明了人类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对大自然无法作出合理解释而具有的畏惧和崇拜心理,希望借助神灵的伟力来消除各种自然或人为灾害及乞求神灵赐予福祉的愿望。殷代卜辞记录的史实充分证明了殷人无论从事任何事情,无不采用占卜的形式以决疑惑。《尚书洪范篇》作为追述殷商官方政治文化方面的原始资料,向我们展示了殷人一切都要通过占卜预决吉凶的事实。在国君、卿士、庶人、卜、筮五方面因素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卜、筮的意见。但也毋庸讳言,尽管原始神学思想成为殷商时期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但我们从流存下来的记载殷商文化的历史文献中,还是可以窥视一丝殷商时期极其微弱的反神意识的苗头。在《尚书高宗肜日篇》中,记叙了一位上层统治阶层人士的话语:天神监视着下民的一切活动,下民中若有不顺“德”、不听从天神惩罚的,上天便会降旨予以纠正,而下民们却反诘道:“上天又能把我怎么样?”这下民的一声细微的诘问,在当时宗教迷信充斥一切的社会里,无疑是打开了一道小小的缺口,为民意留下了一块小小的地盘。因此,我们在探讨殷商时期的原始神学思想时,应当认识到,在殷商时期确立的神人关系系统中,神虽然具有最终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透露出了一些人们力求以卜筮为媒介,通过祭享的方式去影响至上神并建构以人为中心的神人关系的讯息,这一讯息对以后的儒家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影响。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选出与课文相符的一项:A、上天连续干旱不雨,土地龟裂,庄稼颗粒无收。商朝君臣共商度过危难之策。大臣偃辛奏道:“大王不必过虑,天行有常,久旱之后必有大雨。况我有数十万丁壮,掘西江之水足可解旱情。”商王道:“爱卿言之有理。命汝引二十万丁壮三日内引来西江之水,不得有误!”B、周人大举攻商,纣王正与妲己戏于鹿台,纣王曰:“寡人受命于天,周人能奈我何?”依然纵酒歌舞不休。C、夏桀行为苛虐,荒淫无道,商汤王起兵征伐夏桀。两军对阵,商汤王说:“你荒淫无道,大失民心!我为民伐罪,替百姓造福,是堂堂正正的事业,识相的,快快投降乃是上策!” D、商帝盘庚时,想把都城由黄河以北迁至黄河以南。开始时,众人都不太愿意,并搬出黄河断流作为上天示警的证据。盘庚说:“黄河断流是自然现象,上天示警不可信。况且一味迷信上天鬼神,国家就会衰亡。”(1)同学回答,并阐明理由。(2)教师明确:B (A、不合商朝“神性至尊”的思想。天久旱无雨,商人必先祭天祈雨。 C、商汤王强调的是“民意”,而不是“天意”,所以与本文主旨不一致。 D、殷商时的盘庚帝不可能说出那种触犯神灵的话来。)
语文快速阅读法
一.要求入手法。阅读文段,应该先看要求,顺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在读的过程中,能回答的问题就用铅笔在原文上勾画一下,或记在草稿纸上。读完一自然段,就把一自然段的大意简要地写在草稿纸上,以便把意思或结构相近相类的自然段并列在一起,为领会整个文段的内容或划分意义段作准备。这样读完一遍,阅读题的答案轮廓就出来了。若有些答案尚未搞清楚,再去定点阅读某一部分;需要阅读整个文段的,才阅读整个文段。这样答题既快又准 高中历史,是一种高效的阅读。
二.文体特点入手法。一般每个文段都属于一种文体,或是某种文体的文章节选。可根据文段所属的文体。若阅读的文段是记叙文,可按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去分类理解。以记人为主的文段,可按角色亮相、角色干些什么、角色给人的印象去切分;以叙事为主的文段,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去切分;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段,可按景物出现、景物的特征、景物给人的感受来切成。记叙的文段,还可从时间、空间、事情的角度去切分,化整为零。若阅读的文段是说明文,可按交代说明对象的次序、说明对象的特征去切分。
三.语境分析法。文段阅读题中,常有注音、释义、词句分析、 判断、选择、分段、归纳段意或写作特点 等题型。解答这些题时,应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切忌望文生义、生搬硬套。
《孔雀东南飞》训练提高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槌(chuí,用拳头敲)床便大怒②葳蕤(wēi ruí,繁盛的样子)自生光③否泰(fǒu tài,好运气和坏运气)如天地
④踯躅(zhí zhú,原意徘徊不前,这里是缓慢行进)青骢马⑤??(yǎnyǎn,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日欲暝
⑥赍(lài,赠送)钱三百万 ⑦君当作磐(pán,厚而大)石 ⑧伶俜(lín? bīn?,孤单的样子)萦苦辛
⑨耳著明月?(dān,耳坠)
A.①④⑤⑦ B.①②⑧⑨ C.③⑥⑦⑧ D.②④⑤⑨
2.在下列语句中选出没有“互文”的一项是()
A.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B.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C.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D.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E.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中。 F.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G.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3.对下列诗句中“相”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1)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2)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3)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4)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6)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7)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8)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9)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10)誓不相隔卿。 (11)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12)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13)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14)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15)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16)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17)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A.(1)(2)(3)(4)中的“相”,副词,位于动词前,状语,表示“互相、相互”的意思。①②互相见面。③相互覆盖、交错相通。④面对面哀鸣。
B.(8)(9)(10)(11)(12)中的“相”,副词,位于及物动词前,在意义上是动词的宾语,有指代的作用,相当“你”。“会不相从许”就是(我)一定不会答应你。“相迎取”就是迎接你,“誓不相隔卿”就是发誓不会断绝与你的恩情(“相”与“卿”同义),“不相负”就是不辜负你。“不得便相许”就是我不能就答应你。
C.(5)(6)(7)中的“相”用法与(8)(9)(10)(11)(12)相同,但指代意义不同,相当“我”。“相遣归”就是把我休回娘家,“莫相忘”就是不要忘记我。
D.(13)(14)(15)(16)中的“相”和(17)中的“相”读音、意义和用法都完全不同。前四个是副词,念,xiàng;“相扶将”就是服侍她。“相许和”就是答应他(媒人)。“蹑履相逢迎”就是走上去迎接他,“遥相望”就是远远地望着他。后一个是名词,“相貌”,念xiāng。
4.对下列诗句中“自”字的含义和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刘氏)自誓不嫁。(2)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3)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4)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5)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6)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7)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8)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9)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10)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11)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12)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13)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14)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15)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16)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17)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18)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A.(1)(2)(3)(4)(5)(6)(7)(8)(9)均用作代词,释“自己”。
B.(10)(11)(12)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定语,释“其”,她(它)的。
C.(14)(15)(16)用作副词,(14)释“本来”,(15)“本”与“自”同义复用,(16)释“即”“就”。
D.(13)用作介词,自从,同现代汉语。(17)用作连词,而且。(18)用作助词,“好自”即好好地。
5.下列诗句中的“见”字,不用作虚词的一项是()
A.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D.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6.《孔雀东南飞》原题为__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朝__________编的___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______________,也是 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_____________合称“_________”。这首诗的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民歌常用的__________手法。
7.背诵默写:
诗中作者用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写兰芝离家时的打扮。描绘兰芝“腰、耳、指、口”之美的诗句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诗中有一些作者画龙点睛的议论句。焦刘誓别时作者的评议是: 。焦刘诀别时作者的评议是: 。诗的末尾作者点明旨意的诗句是: 。
8.找出下列诗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词并作简要说明( )
A.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B.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C.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D.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E.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F.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2)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4)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5)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6)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7)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举例说明《孔雀东南飞》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调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通读全诗,试举例说明诗中是怎样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众多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物的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赏读下面两首诗,为其各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性文字。
(一)双白鹄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羽毛日摧颓。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踌躇顾群侣,泪落纵横垂。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徐陵〈玉台新咏〉
(二)有所思
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①君?双珠玳瑁簪②,用玉绍缭③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④!秋风肃肃晨风?⑤,东方须臾高⑥知之。──《汉乐府》
注释:①问遗:赠与。②簪:古人用来连接冠和发髻,横穿髻上,两端出冠外。③绍缭:缠绕。④妃呼?:表声的字,无意义。⑤肃肃:风声。晨风:鸟名,就是?,和鹞子是一类,飞起来很快,?:疾速。⑥高:同“皓”,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与答案
1.解析:题中有错误的地方是:③否,此处当念pǐ。否泰,坏运气和好运气。⑥赍,当念jī。⑧俜,当念pīng。⑨?,当念dāng。
答案:A。
2.解析:互文见义简称互文。“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贾公彦《仪礼注疏》)即把应当放到一起说的两个词,放到两处说,而分别省去一个词,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解释时要参互起来综合理解。题中ACDFG为偶句互文,A的意思是“无论是离妻别母的外出不归之人,还是丈夫外出独守空房的女子,白天听到了都会停住脚步倾听,夜晚听到了都会爬起来惶惶不安”。C的意思是“种种物件各不相同,都放在箱奁中”。D的意思是“双手拿起刀尺绫罗”。F周围种植了松柏梧桐。G枝条和树叶相互覆盖相互交通。E“视历复开书”为单句互文。意思是“打开历书反复查看”。
答案:B。
3.解析:“相”是常见的文言词语,可用作名词,动词和虚词。特别是虚词,用法复杂。本诗“相”字出现频率很多,掌握它的意义和用法对理解诗句关系甚大。“相”用作虚词念xiāng;用作实词(名词、动词)念xiàng。
答案:D(读音错)。
4.解析:《孔雀东南飞》中“自”字出现了18次,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12)中的“各自”同现代汉语,代词,表示“各人自己;各个方面自己的一方”,在句中“各自”与“物物”复指,作“异”的主语,“物物各自异”即“所有物件各自不同”。
答案:B。
5.解析:“见”用作副词,可表被动,如C项;也可用于及物动词前,有指代作用,在意义上作动词的宾语,这一点与“相”的用法类似,如AC项,“见录”,即“挂念我”;“见丁宁”,即“丁宁我”。
答案:D(动词,见面)。
6.解析:这是一道文学常识题,检测的都是必须记住的知识。可参看“预习提示”和“课文解读”。
答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南徐陵《玉台新咏》长篇叙事诗古乐府民歌《木兰诗》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托物起兴
7.解析:在熟读的基础上对精彩的诗句要能背诵默写。
答案: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葱尖口如含朱丹。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8.解析:古今同形异义词,有单音节和双音节,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主要是词义的转化。双音节同形异义词有几种情形,一是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的合成词,但在文言里却是一个词组,由于结构的混同而容易造成意义的误解;二是古今都是一个双音节词,但意义发生了转化。同形异义词,最容易望文生义,发生以今义释古义的错误。这是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答案:A鸡鸣,是古人计时的一个时段,相当1—3时,不是“鸡叫”的意思。B结发。一般指束发。古时男子成年开始束发,故以结发表示年轻的时候;也指年轻时结成的婚姻,后泛指第一次结婚: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也称元配的夫妻:结发夫妻。诗中的“结发”是古时结婚时举行的一种仪式。(详见“课文详解”)。C报。现在是“报告”,诗中是“赴、前往”(后文有“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D“子”。今义专指男子,古时男女都称“子”。E“信”。今义指书信。古义宽泛,既可指书信 高中数学,也可指送信的人,此处指媒人。F“行人”今义走路的人。诗中特指离妻别子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如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寡妇”也并非是今之所谓“死了丈夫的妇人”,而是指“与丈夫分别或与丈夫离异寡居的妇人”。如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9.解析:本?旨在准确理解词义,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答案:(1)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2)自由:是“专自由”或“自任专”的省略,由自己作主。(3)要:约定。渠:他,指焦仲卿。(4)可怜:可爱。(5)却:退出来。(6)处分:安排、处理。(7)千万:无论如何。
10.解析:这是一道艺术鉴赏题。本诗调动了多种手法,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对这些表现手法,要能体会分析,不强求全面,但必须具体。
答案:①用人物语言。如刘兰芝在与焦仲卿告别时,刘兰芝“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表明她看问题透彻,不抱幻想。又如焦仲卿云:“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表明他对兰芝的爱和软弱的性格。
②用人物行动,刘兰芝在临离开焦家时,注意打扮,行步从容,表明她的坚强,而焦仲卿临死时,“徘徊庭树下”,写出他的矛盾心理。
③从侧面烘托反衬。刘兰芝嫁到太守府时,作者浓墨重彩写迎亲队伍之盛大,借以烘托刘兰芝忠于爱情,不为金钱、地位引诱的高尚品质,并且为下文写焦刘的悲剧作了反衬。
④抒情性的穿插。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等语,通过第三者的语言,写出了二人生离死别的悲伤。
⑤用对比描写:如写焦母“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写刘母“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对比中见出一个专横,一个温和。
11.解析:个性化的语言是本诗的突出特征,“课文解读”中引述了清学者沈德潜对此所作的精辟评论。通过训练进一步体会。
答案:①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②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③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专横固执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门阀等第观念。
④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
先嫁得府君,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能以荣当身──只知荣华富贵,不知情为何物。
12.解析:这一道艺术鉴赏题,旨在检验我们学了课文以后的迁移能力。
答案:(一)诗里说的是一对双飞的白鹤,雌的突然得病,不能继续前飞,雄的想衔它,口噤不开,想背它,羽毛日摧,所以只好“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恋恋的不忍独去。〈孔雀东南飞〉里的孔雀双飞与此诗含义正复相似,借以起兴的对象没有多大差别,只是所用的鸟名不同而已。(二)本篇是汉乐府《铙歌》中的一首情诗。全诗采用女子自述的口吻,写出了一段感情纠葛。起初,她因思人而爱物,着意修饰要送给所思之人的簪子;而后,“闻君有他心”,怒火中烧,恨人而毁物;继而发誓决裂,“勿复相思”,却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当初半夜时偷偷约会,瞒不住哥嫂,于是柔情难舍……。全诗的情感跌宕起伏,写出了热恋中人“望之深,怨之切”的微妙心理。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和学习方法2
一、心理描写:
“她觉得自己本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由于自己房屋的寒伧,墙壁的粗糙,家具的陈旧,衣料的庸俗,她非常难过。这一切,在另一个和她同等的妇人心上,也许是不会注意的,然而她却因此伤心,又因此懊恼,那个替她照料琐碎家务的布列塔尼省的小女佣人的'样子,使她产生了种。种忧苦的遗憾和胡思乱想。她梦想着那些静悄悄的接待室,如何蒙着东方的帏幕,如何点着青铜的高脚灯檠,如何派着两个身穿短裤子的高个儿侍应生听候指使,而热烘烘的空气暖炉使得两个侍应生都在大型的圈椅上打盹。她梦想那些披着古代壁衣的大客厅,那些摆着无从估价的瓷瓶的精美家具;她梦想那些精致而且芬芳的小客厅,自己到了午后五点光景,就可以和亲切的男朋友在那儿闲谈,和那些被妇女界羡慕的并且渴望一顾的知名男子在那儿闲谈。”
“梦想”使用达7次之多,反复使用,表明她不切实际,爱白日做梦,充分地展示了她卑俗的灵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她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思想。预示了悲剧的必性!
除了从心理描写的角度表现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之外,课文还从哪些角度反映了她的这一性格?
二、语言、动作描写:
1、要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最能直接地反映人物性格。我们以“借项链”这一情节为例,来分析人物的言行,体察人物的性格。
2、“借项链”一节,作者描写得非常精彩,其中有很多“最准确”的句子,“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它们是如何准确传神地表现玛蒂尔德的心态和性格的呢?
(1)、玛蒂尔德在试这些首饰的时候,“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还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一个贫穷却又对珠宝情有独钟的妇女见到日思夜想的珠宝首饰时特有的激动、惊喜。
(2)、当她忽然发现青缎盒子里的一挂精美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双手拿着那挂项链“发抖”。表现她的又激动又紧张的心情。激动,是因为她发现这里竟有如此精美的项链;紧张,是她很想借到却又担心对方不借给她。
(3)、她把这串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神好半天”——她发现自己配上这副项链太美了,美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镜中这位高雅迷人的贵妇人竟然就是自己,这不正是自己日夜梦想中的富贵形象吗?展示了她空虚爱做梦的内心世界
(4)、可是要开口借了,却又显得“迟疑而焦急”。担心借不到,所以“迟疑”;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这种心情只有玛蒂尔德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
(5)、她的问话也特别讲究:“你能借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这里“这件”、“只”、“这”,三个词必须重读,才能体现她此时的心情。“这件”、“这”,强调自己对这串项链情有独钟;“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别无他求。她问得如此迟疑而焦急,如此讲究问话“艺术”,是担心对方不借给她。
(6)、对方却爽爽快快四个字:“当然可以!”她兴奋得简直要发疯了,“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这可太意外了,得到首饰的极度兴奋的心情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
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福楼拜老师真传的语言高手,场景不大,着墨不多,却把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和学习方法3
一、语文知识点
1.小说三要素A人物 B情节 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 B表后文跳跃转折 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表引用实际内容 B表讽刺反语 C表特定称谓 D表着重强调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 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C了解,把握背景 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
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 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听到listen B看到look C写到write D说到 speak
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
3.赏诗三步法A知人论世(了解,把握背景)
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依据表达方式 B找寻明暗线索
C依据时空顺序 D依据逻辑顺序
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
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
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
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对比写法 B象征写法 C烘托写法
D以小见大写法 E先扬后抑写法
F虚实结合写法 G夹叙夹议写法
高考语文易错的108个多音字总结
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出售,严重折(sh?)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喝武松大喝(ha)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a)彩。
4、着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5、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
6、量有闲心思量(liáng)她,没度量(liàng)宽容她。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
7、沓他把纷至沓(tà)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á)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
8、烊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晚上关门)过早不好,糖烊(yáng溶化)了都卖不动了。
9、载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10、曝陈涛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十分羞愧。
11、宁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息事宁(níng)人。
12、和天气暖和(huo),小和(h?)在家和(hu?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a动词)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13、省湖北副省(shěng)长李大强如能早些省(xǐng)悟,就不致于丢官弃职、气得不省(xǐng)人事了。
14、拗这首诗写得太拗(ào)口了,但他执拗(niù)不改,气得我把笔杆都拗(ǎo)断了。
15、臭臭气熏天的臭(ch?u)是指气味难闻,无声无臭的臭(xiù)是泛指一般气味。
16、度度(dù姓)老师宽宏大度(dù名词),一向度(du?动词)德量力,从不以己度(du?动词)人。
17、哄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āng)堂大笑,大家听了一哄(h?ng)而散。
18、丧他穿着丧(sāng)服,为丧(sāng)葬费发愁,神情沮丧(sàng)、垂头丧(sàng)气。
19、差他每次出差(chāi)差(chà)不多都要出点差(chā)错。
20、扎鱼拼命挣扎(zhá),鱼刺扎(zhā)破了手,他随意包扎(zā)一下。
21、埋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mán)怨别人埋(mái)头工作。
22、盛盛(shang)老师盛(shang)情邀我去她家做客,并帮我盛(ch?ng)饭。
23、伧这个人衣着寒伧(chen),语言伧(cāng)俗。
24、创勇于创(chuàng)造的.人难免会遭受创(chuāng)伤。
25、伯我是她的大伯(b?),不是她的大伯(bǎi)子。
26、疟发疟(yāo)子就是患了疟(nǜe)疾。
27、看看(kān)守大门的保安也很喜欢看(kàn)小说。
28、行银行(háng)发行(xíng)股票,报纸刊登行(háng)情。
29、艾他在耆艾(ài)之年得了艾(ài)滋病,整天自怨自艾(yì)。
30、把你把(bǎ)水缸把(bà)摔坏了,以后使用没把(bǎ)柄了。
31、传《鸿门宴》是汉代传(zhuàn)记而不是唐代传(chuán)奇。
32、荷荷(h?)花旁边站着一位荷(ha)枪实弹的战士。
33、涨我说她涨(zhǎng)了工资,她就涨(zhàng)红着脸摇头否认。
34、奇数学中奇(jī)数是最奇(qí)妙的。
35、炮能用打红的炮(pào)筒炮(bāo)羊肉和炮(páo)制药材吗?
36、给请把这封信交给(gěi)团长,告诉他,前线的供给(jǐ)一定要有保障。
37、冠他得了冠(guàn)军后就有点冠(guān)冕堂皇了。
38、干穿着干(gān)净的衣服干(gàn)脏活,真有点不协调。
39、巷矿下的巷(hàng)道与北京四合院的小巷(xiàng)有点相似。
40、薄薄(b?)荷油味不薄(báo),很受欢迎,但要薄(b?)利多销。
41、拓拓片、拓本的"拓"读 tà ,开拓、拓荒的"拓"读 tu? 。
42、恶这条恶(a)狗真可恶(wù),满身臭味,让人闻了就恶(ě)心。
43、便局长大腹便便(pián),行动不便(biàn)。
44、宿小明在宿(sǜ)舍说了一宿(xiǔ)有关星宿(xiù)的常识。
45、号受了批评,那几名小号(hào)手都号(háo)啕大哭起来。
46、藏西藏(zàng)的布达拉宫是收藏(cáng)大藏(zàng)经的宝藏(zàng)。
47、轧轧(zhá)钢车间的工人很团结,没有相互倾轧(yà)的现象。
48、卡这辆藏匿毒品的卡(kǎ)车在过关卡(qiǎ)时被截住了。
49、调出现矛盾要先调(diào)查,然后调(tiáo)解。
50、模这两件瓷器模(mú)样很相似,像是由一个模(m?)型做出来的。
51、没驾车违章,证件被交警没(m?)收了,他仍像没(m?i)事一样。
52、舍我真舍(shě)不得离开住了这么多年的宿舍(sha)。
53、殷老林家境殷(yīn)实,那清一色殷(yān)红的实木家具令人赞叹不已。
54、还下课后我还(hái)要去图书馆还(huán)书。
55、系你得系(jì)上红领巾去学校联系(xì)少先队员来参加活动。
56、假假(jiǎ)如儿童节学校不放假(jià),我们怎么办?
57、降我们有办法使从空中降(jiàng)落的敌人投降(xiáng)。
58、脯胸脯(pú)、果脯(fǔ)不是同一个读音。
59、间他们两人之间(jiān)的友谊从来没有间(jiàn)断过。
60、石两石(dàn)石(shí)子不够装一卡车。
61、劲球场上遇到劲(jìng)敌,倒使他干劲(jìn)更足了。
62、茄我不喜欢抽雪茄(jiā)烟,但我喜欢吃番茄(qi?)。
63、刨我刨(bào推刮)平木头,再去刨(páo挖掘)花生。
64、弹这种弹(dān)弓弹(tán)力很强。
65、颤听到这个噩耗,小刘颤(zhàn)栗,小陈颤(chàn)抖。
66、扒他扒(bā)下皮鞋,就去追扒(pá)手。
67、散我收集的材料散(sàn)失了,散(sǎn)文没法写了。
68、数两岁能数(shǔ)数(shù)的小孩已数(shùo)见不鲜了。
69、参人参(shēn)苗长得参(cēn)差不齐,还让人参(cān)观吗。
70、会今天召开的会(kuài)计工作会(huì)议一会(huì)儿就要结束了。
71、簸他用簸(b?)箕簸(bǒ)米。
72、吓敌人的恐吓(ha)吓(xià)不倒他。
73、胖肥胖(pàng)并不都是因为心宽体胖(pán),而是缺少锻炼。
74、耙你用梨耙(bà)耙(bà)地,我用钉耙(pá)耙(pá)草。
75、伺边伺(cì)候他边窥伺(sì)动静。
76、好好(hào)逸恶劳、好(hào)为人师的做法都不好(hǎo)。
77、咳咳(hāi)!你怎么又咳(k?)起来了?
78、处教务处(chǔ)正在处(chù)理这个问题。
79、囤大囤(dùn)、小囤(dùn),都囤(tún)满了粮食。
80、缝这台缝(f?ng)纫机的台板有裂缝(fang)。
81、澄澄(dang)清混水易,澄(ch?ng)清问题难。
82、扇他拿着扇(shàn)子却扇(shān)不来风。
83、得你得(děi必须)把心得(d?)体会写得(de)具体、详细些。
84、屏他屏(bǐng)气凝神躲再屏(píng)风后面。
85、几这几(jǐ)张茶几(jī)几(jī)乎都要散架了。
86、卷考卷(juàn)被风卷(juǎn)起,飘落到了地上。
87、乐教我们音乐(yùe)的老师姓乐(yùe),他乐(la)于助人。
88、了他了(liào)望半天,对地形早已了(liǎo)如指掌了(le)。
89、吭 小李一声不吭(kēng),小王却引吭(háng)高歌。
90、粘胶水不粘(nián)了,书页粘(zhān)不紧。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和学习方法4
重点学习:
1、知识目标:简单了解孔子其人。
2、能力目标:简单理解儒家思想。
3、情感目标:用看待人的眼光看待孔子。
重点难点:
对文句的解读。
考点分析:
阅读与写作
论语名句解读:
1、关于孔子
年逾古稀
2、文本解读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和学习方法5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代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代天祥号代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代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代忠公,王安石为王代公,范仲淹为范代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代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 (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代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代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和学习方法6
第二单元
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词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柳永词两首》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
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苏轼词两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赤壁”的雄奇景色入手,赞扬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痛感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有苦闷消极的愁绪,但是作者渗透更多的是特有的豪放旷达的精神。
2.《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情调
首先表现在描写赤壁景物上。词作开篇“大江东去”,写出了长江奔腾的气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由景思人,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思维开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和壮阔景象,用词刚劲,笔墨雄健。其次,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小乔初嫁了”,表现了周瑜青春年少、春风得意。“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英姿飒爽的形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现了周瑜从容淡定,沉着应战的儒将风采。最后,表现在对与感情的抒发上。收笔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慨叹,流露了消极苍凉的思绪,也有祭洒江天的豪放旷达的一面。
3.《定风波》的象征手法
作者借记叙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述了自己洒脱旷达的个性,更以此表现对自己遭受政治打击而无所畏惧的愤懑和故作旷达的思想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隐喻遭贬后泰然自若的情绪;“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隐喻作者历经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因而晚境或尚平坦有望的社会人生感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宠辱偕忘的超然心境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有《稼轩长短句》
本课文所选辛弃疾的两首词,主题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总体风格是雄健、豪放。都大量使用了历史典故,借古讽今。
《永遇乐》是晚期作品,辛弃疾当时以65岁的高龄在镇江任职,他本以为可以积极备战,积蓄军事力量,但很快发现韩侂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于是,作者有了更多的悲愤。可见,他早期的作品多些昂扬、激奋;晚期作品则转向了苍劲、悲壮。
同为豪放派的词人,苏轼与辛弃疾的风格也同中有异。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评论者总是将苏、辛并称,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1084~约1155)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
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
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以“薄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
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可以想像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确又像打在作者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地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和学习方法7
预习和复习:不管学习任何科目,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都是十分重要的,课前预习可以使我们听起课来没有那么费劲,能够很快的跟上老师的脚步,课后复习可以使我们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防止遗忘。
多读多写:说实话,学习语文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它跟数学不同,数学我们需要动脑子,但是语文就没有那么费劲了,记住了就能回答的上,记不住就回答不上,就这么简单,因此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必经之路,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也不如烂笔头,不仅要多读还要多写才能加深我们的记忆。
积累
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多积累课外知识是非常重要,学好语文,必须要积累相应的知识,知识积累的多了,我们的语文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感悟
学好语文还要多感悟,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它主要表达的时候什么,我们把自己的感悟可以写下来,从而提高我们语文阅读的成绩。
熟练
学习语文,我们要熟练,有很多同学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老师讲能听懂,自己做的时候,就不会,这就是不熟练的结果。
个性
我们学习语文回答问题,还有有自己的个性,这样我们的思路是才会非常的广,我们的成绩才能提高。
跳出
我们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我们的成绩才能够快速的提高,这对我们的提高成绩语文成绩是非常的有帮助的。
多写
学语文,书写语文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一定要多练习书写。
1、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2、注重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高考语文学习虽然加大了复习与练习的比例,但大家不可忘记语文学习的规律就是“积累”两字。如果只沉浸在做题之中,不重视积累,反而得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所以,建议大家在紧张学习中仍然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来阅读一些文史哲类的书籍。这样既有助于放松自己的心情,又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
3、培养语文写作的良好习惯。在高考语文的整体复习中,写作是一个难点中的难点,很多同学对此不知所措,也觉得很难提高。我觉得新学期开始就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但可以通过课堂的习作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平时小段练习来提高。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和学习方法8
1.五遍读书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是要强调书要多看,多读,并非真的要读百遍、看万卷。不过,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读几遍,学习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同学们使用的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读三五遍并不多,而有的文章读十遍尚觉得少。现向同学们推荐一高考状元的“五遍读书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遍:
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
第二遍:
课后,把课文再认真地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复习一遍。
第三遍:
学完一个单元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地看一遍。
第四遍:
是当一本书全学完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
第五遍:
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试前几天,与学习笔记和平时的单元检测相配合,把课本粗略地翻看一遍,复习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难点。
2.写读书笔记和制作卡片
首先,最好一则笔记记一个问题,内容思想等可多些几则,不要混在一起,这样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其次,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数据、一段议论,不论大小均可写成读书笔记。但决不能肢解原文、歪曲愿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与引用的原文混杂在一起。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和学习方法9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读写
首先了解一下何为读?何为写?读既是阅读和理解,写既是书写和作文。
读,可以培养语感。好的语感对语言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段话里面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而不用另外的一个词语”,“这是一个病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用去问“为什么”,语感都已经告诉我们原因。而语感的培养就是在于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读”所积累的。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既然“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从重视“读”开始吧。
写,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高考从2005年开始,山东单独命题,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高考考纲还是山东语文网上阅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必须把字写好。
退一步说,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美观的程度,也不现实,但是书写工整清楚,避免潦草,这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来给自己的书写欠工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可是我们总不能因为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疗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我们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
其实,要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这句话对我们就是一个启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你的字写得横平竖直了吗?你的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还没有?那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吧。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你自己写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认了,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写得这么好了。
写,在作文方面。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在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有人把写好作文总结为两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时,很好地解决了“动之以情”的问题,写成议论文时,很好地解决了“晓之以理”的问题,那么你的作文问题也就解决了。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分享
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实际比重大大超过了卷面赋分,同学们都非常重视。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再来做做练习,相当多的同学感觉进步不大或成绩不稳定,于是加大了练习的力度——不是个好办法。
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里的“弛”,不是松弛,而是静心与思索,是对自己经验积累的重新审视,是敢于面对实际的扪心自问——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从某种意义说,复习到一定程度,回过头来,总结一点规律性的东西,这个过程几乎是达到能力“飞跃”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思索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二是具体操作上的。
阅读的基本任务,就是“读懂”、“理解”篇章和文段。高考试题的取材都来自教材之外,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或文学作品,都没有读过,尤其是前两种文章的内容我们会感到陌生,文学作品所传递的对生活某些个性化的认识或情感,我们也可能不熟悉。读懂、理解,并能从容回答试题的提问,决非易事。首先,读懂、理解必须以丰富的背景知识为依托,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关键词语或句子没读懂、理解错了,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即使在复习期间,也不要拒绝任何新的知识,要努力继续扩大自己的视野。其次要统观全文。试题在设问时,虽然常常是针对几句话或一两个段落,但是它们的意义都在全文主旨的统摄之下由诸多信息总而合成,忽略了主旨,忽略相关信息都可能使理解失之偏颇。某年高考的选文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试题就文中“特殊的日子”提问,应答必须关照副标题和文后注释,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第二,一些考生在做题时习惯用自己的认识去代。试文本的陈述,这是答题总与答案有较大距离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文本的认识或见解与我们不完全一致的时候,试题也只要求回答作者的认识、见解是怎样的,“理解”不是“读后感”,得忠实于原文。认为只要从原文中寻章摘句就行了,那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由于设问的角度、侧重点不同,解读时要依题做答,表达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但可以肯定,内容一定为原文所固有。复习期间这样一些认识上的问题要解决好,并把它们当作解读文本的原则加以遵循。
所谓“操作”,是指在解答试题时,选择好角度,有点方法,讲究点顺序。做到这一点,必须准确辨析语句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题往往就文中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提问,应答的关键是能否找出与之有一定逻辑关系、和它相呼应的另一些词语、句子或段落。这些一点都不陌生,我们在语文课上经常遇到,比如学习议论文,讨论论点与论据,证明与被证明;说明文的说明与被说明,本质与现象;记叙性文字的具体与抽象;其他如隐含与明晰、递进、并列、因果、条件、转折、比较、称代、含蓄、比喻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诸多关系,由于作者行文的风格、习惯、技巧不同,一般说来,只要认真阅读,都不难把握。这个过程既包括逻辑思维,也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多理性,形象思维偏于感受,各自的特点,在最后冲刺阶段,需要多一点体验。现在,要多看看做过的题,对了的,总结点经验,错了的,想一想为什么、在哪儿出了毛病。一旦有所“悟”,就可能“豁然开朗”。
具体操作,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点:1。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2。细审题意,明确要求;3。搜寻信息,确定其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4。研读文句,梳理设问与应答之间的关系,准确筛选;5。再审题意,根据设问要求定向应答。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分享:答题技巧和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和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点总结02-09
高三数学知识点和学习方法06-05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09-23
高中语文的高效学习方法09-26
关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09-26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07-23
高效学习方法和技巧08-25
运动的好处和重要性10-13
喝水的好处和重要性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