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谈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
首先强调一点:读书不是一件苦差事,做好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
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有时候成绩不好,我们往往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然而努力过后,下一次仍然考不好,我们就会怀疑自己不够聪明。这种在心理上的自我否认,会造成恶性循环,对以后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的提升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学习成绩提上去。它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能让你把已有的知识、能力发挥到最好的状态。可以说,自信心的调整是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在学习过程中,心里踏实,充满自信,就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做题;心理积极,就能够不断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保持对于学习的热情,不被暂时的失意所击败。 其实,自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在自信心激励方面,除了自己的不断努力,我还得感谢我的父亲!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话深刻揭示了兴趣对于做任何一件事的作用。 兴趣能够激发人的活力,调度人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某一方面。如果我们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我们就会比别人多出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更重要的是,兴趣能调动人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会使我们不放过从自己身边划过的每一个知识,从而激发别人都难以做到的对于学习的一种冲劲。
培养兴趣也并非一件难事,在这里我介绍两种方法:
1、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努力地投以极大的热情。
人这一辈子,虽然读书上大学不是唯一的一条路,但是在当今发展中的中国,在我们家族没有强大的政治背景或强大的经济后盾的情况下,读书成才毕竟还是最好的一条路!何况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辈子受用的事,将来即使自己创业当老板,也还是要学习,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是很难长久立足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努力争取学得好一点,一方面,这样能得到别人的鼓励与认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总会对自己投入了较多时间和精力的事物更具有好感,所以它可以培养我们对学习的兴趣。
2、保持愉悦的心情,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不要让自己太过疲惫。
如果一个人总是疲劳的时候读书,一学习就想睡觉,长此以往,学习和睡觉之间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的时候总是无精打采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上课总爱打瞌睡的缘故了。另外,疲惫时学习,效率低下,容易对自己产生失望情绪,不利于进一步的兴趣培养,甚至会动摇自己的自信心。
为了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我建议:可以在学习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比如深呼吸、远眺、听听轻音乐、想想开心事),把自己调整到精力充沛的状态。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愉快、良好的状态。以后,愉快与学习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学习就高兴,一高兴就学习。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了解高三年级的主要学习任务。
(高三)年级:所要掌握的新知识也比较少,是复习巩固、冲刺高考的决胜期。高三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自己突然厉害了很多,原来不会的现在都会了。所以,复习(特别是第一轮复习)是一个让水平突飞猛进的阶段,所以复习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跟着老师的复习进度走,自己额外做一些参考资料,确保知识完全、有效地掌握。
四、扎实做好学习的每一个过程: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阶段总结。
要提高学习能力,首先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贯穿在每一个学习过程中的。1、课前预习。了解新知识,复习旧知识。课前预习不但要浏览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跟新知识有关旧知识都复习好。 课前预习,有三大基本任务:(1)了解所学习的内容重点讲的是什么?(学习新知识)(2)了解所学习的内容跟已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复习旧知识)
(3)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提出疑问)这样上课时才跟得上老师。
2、课堂听讲。专心致志地听,有选择地记。以听为主,以记为辅。
课堂听讲,有两种现象:一、听了顾不上记;二、记了顾不得听。这都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我有几个建议:(1)专心致志地听:思路要完全跟着老师走,老师讲到哪里就听到哪里、想到哪里,老师问到哪里,不管有没有提问到自己,心里都能给老师一个答案。(2)有选择地记:在保证思路跟着老师走的情况下,再有选择地记笔记:一是记重点:笔记不需要把整堂课的内容全记下来,只记最重点的内容。二是记疑点:只记听不明白的内容;完整的解题过程,只记听不明白的某一步。不少同学,上课有了疑问,苦思冥想的总想当堂解决,结果问题没解决,反而耽误了课堂听讲。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疑问记下来,课后再解决。如果老师讲到了书上的例题或某个知识点听不明白,就在书上做个记号,以后复习才有重点。 三是记亮点:听课时如果忽然有了新思路,用三言两语迅速记下来。很多同学思维都很活跃,上课时常常会有自己的新思路。有些人退步就是因为只顾沿着自己的思路去想而耽误了课堂听讲。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的新思路记下来,留到课后思考。
3、课后复习。先复习后写作业。
关于课后复习,我不赞成以下两种做法:第一种:放学后就开始写作业,不会做的时候,翻书、翻笔记,把答案抄上去。结果是:作业会做,考试不会考。第二种:从头到尾全部复习。不分主次,平均用力;不管会与不会,重复用力。结果是:学得辛苦,但效率不高。因此,我希望大家:首先,整理笔记:一是把老师讲的难懂的东西都理解了,把老师讲的例题吃透了;二是整理书上那些很繁琐、内容很多、很详细的公式和知识点,感觉乱的地方都整理一下。其次,看书,老师上课说过的例题,都看一看,加深印象。很多例题都有一些很好的结论,也可以记下来。第三,写作业:写作业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什么有些同学作业会做,考试不会考?是因为没有做到“规范化训练”。所谓“规范化训练”就是要做到:一、严格的时间限制,二、完全独立的状态。就像我们数学老师常说的“平时高考化,高考才能平时化”。
4、阶段总结。画“知识树”。学了一段时间(或一个章节)以后,把这部分的知识点列出来;快期末的时候,再把每次的总结整理出来,画一棵“知识树”,沿着这棵“知识树”再去寻找、复习各个知识点。这样就做到了: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
五、正确把握学习的方向:重基础、重精华、重方法、重自学
1、重基础。全国各地每年的中考、高考标准试卷,基础题占了80%,综合拔高题仅占20%。要想考得好,必须保证基础题少丢分,甚至不丢分。很多人在考试以后,每门功课都有因为基础不牢丢的分,不少人认为是粗心造成的,其实不然,我认为在考试中不存在所谓的粗心,而是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不准确、不熟练。
2、重精华。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对于某一个知识点或某种解题能力的考查,出题的方式主要就那么几种,这就是“题海无边题型有限”。因此我们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各种题目类型的归纳和解题思路的总结,并尽量把总结写在本子上,从而达到做一道题会一类题的目的。我们要力图掌握过硬的基础知识,
这是学习的核心问题。做题是打牢基础、提高成绩最好的方法,老师留的题一定要做,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充一些练习。但不同的人做题会有不同的效果。做题少的人不一定学习差,做题多的人也不一定就成绩好。为什么呢?
因为选题上是有学问的。做什么样的题要根据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来决定。如果要使自己基础更加牢固,做题更加熟练,就需要找一些比较普通但涵盖面广的题来做,这种题不厌多做,甚至可以做上几遍;如果要改掉自己做题时常犯的一些毛病,就找一些类似的题目做,或者把犯错的题目抄起来(尽量多抄些),隔一段时间以后再做。对于部分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要多见识各种类型的题目,就要找一些新颖的题;如果要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就要找大题难题由浅入深地做下去。
要把平时的做题当成考试,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就像我们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平时高考化,高考才能平时化”(这些话在前面“写作业”部分提到一次,这里再提一次是因为它的确很重要)。做题一定要做细,要落在笔上,最好在纸上写出过程。只有做精做细,才有条件将来做大做强。做题一定要心平气和,不要浮躁。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就不要做题(指理科题)。当然,抽空做题也不是不好,但最好把细微的时间用到文科上,这样文科和理科就能够综合地发展了。
最后,做完题一定要总结归纳,把同类型的题放在一起,比较、琢磨,举一反三。这样的效果非常好!
3、重方法。前面所说的大都是学习方法。关于学习方法,我们还要认识到两点:
(一)学习方法不是天生的,是一点一点学习得来的。(二)学习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我们的。每个人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
4、重自学。老师着眼的使学生的整体,不可能兼顾每位同学。因此,每个同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自学工作。
六、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考试结果。
第一步,想一想,这次考试自己满意不满意,对什么满意,又对哪些方面不满意。
第二步,分析每道题丢分的原因:是粗心丢分、知识不牢丢分、还是因“不会”而丢的分?
1、粗心丢分:看错、想错、算错、抄错、还是书写不规范?
2、知识不牢:知识不熟练、掌握不全面、理解不深入、还是举一反三能力差?
3、不会丢分:缺少思路、缺少方法、题型生疏、还是概念生疏?
第三步,建立“错题本”。错题本的作用:考前复习有针对性,保证曾经错过的题不会再错。错题本的内容:日期、原题、错解、错误的原因、正确的解法。
第四步,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计划的制定切忌过高过大,尤其是短期计划,制定时必须考虑到它的可行性,而且每一步都要按照计划实行。制定计划还要重视它的指导性,必须要看出通过计划能让你的效率提高、你的学习、生活不再是那么没条理了。
七、不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进步
有的时候,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成效的。我们不要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进步。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收获巨大的成绩,很难。我们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积累在于点点滴滴,一时半会看不出巨大的进步,但如果放到长远上看,我们会蓦然发现相比以前的自己,水平已经大有长进。当然,在日常学习中“突然很厉害”的人似乎很多,但其实他们的“突然”都是建立在长久努力的基础上的,这是量变达到质变的道理。
八、要劳逸结合
1、学会玩。玩,主要指在学习之余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还要通过玩来放松身心,使下一次的学习更有效果。兴趣爱好可以使人有机会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通过更换自己的注意力所在,来调整自己的兴奋点。我建议:课间十分钟一定不要趴在桌子上睡觉,到走廊上远眺或和朋友聊天都是很好的办法;早晨和傍晚,做做消耗体力的运动(比如跑步)能够缓解脑力上的疲劳。
2、学会偷懒。偷懒实际上是指寻找更好的方法。对于简单的题目,如果已经做过了很多遍的,就不用花时间去做了,跳过;当遇到一道十分复杂的题,一时难以攻下,不要急于苦思冥想,也不要直接去看答案,先放在一边,有空闲而且精神状态很好时,再想想有没有好的方法。这样不仅节省了解这道题的时间,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女生学理科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偷懒。
3、多看看文学书。不是说理科生就不要读文学了,看看文化大家的著作不仅能拓宽自己的视野,还可以培养人的内在修养。经常做到以上几点,可以使我们变得有灵气。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不那么努力却会取得很好成绩的道理。我建议,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看一些散文或者哲理故事书,古典诗词、小说也可以,让自己的大脑放放松,吸吸养料。
【谈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谈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10-12
谈学生的学习方法10-09
谈学习方法小学作文10-10
高考状元谈学习方法10-26
北大保送生谈学习方法10-12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06-14
高效学习方法和技巧08-25
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10-12
学习方法的要素及结构和功能10-09
探究高效学习方法和技巧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