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弟子规》

时间:2022-10-05 21:18:23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关于《弟子规》

  《论语》作为国学的代表,一直是教材的“常客”,培养了无数莘莘学子的传统文化素养。但今时一本名为《弟子规》的书,在教育部的推崇下,俨然已更为学生所熟知。这下问题可大了!众多知识分子群起攻之,“此书败坏了国学教育名声”、“是政府教育中奴化孩子思想的阴谋手段”。

关于《弟子规》

  我们且来看看家长和学生的看法,受访的80%家长表示相信学校的选择,即老师教什么,孩子就学什么。对学生而言,一位初中生这样说道“比起《论语》,《弟子规》更容易让我理解,背诵和写读后感也更轻松些”。从中,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三条信息: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内容不关心,把教学的责任推给学校和培训机构;学生对国学兴趣不高;精英知识分子离公众有距离,在传统文化的解释和教导上没有“化难为易”。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选自《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本身就采自《论语·学而》篇的文意,全篇360个短句,只有“行”和“孝”这两个主题,被抨击为“毒瘤”确实是过了。老师和家长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思想与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有冲突自然难免,非要说孩子的个性读一读这本书就会被禁锢,也言过其实。

  我们尊重相关学者对于《弟子规》的这份焦虑,但诸如《弟子规》类的启蒙读物这么多,光是批评和担忧其中几本是没有意义的。对于孩子的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更加实际的行动:家长应学会主动甄别购买孩子的教育读本,不盲目跟随消费市场,还可以通过写信或面谈向教育部门咨询或反映相关问题;教师则要想方法让学生喜欢上国学,打消学生对于背诵、写读后感的恐惧心理,比如可以采用演话剧、访问孔子故里等方式;最为关键的是相关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要克服“嫌葡萄酸”心理,向《弟子规》的成功学习,争取让《论语》受众面更大,研究出能“去糟取精、深入浅出、结合现实、趣味与严肃性相结合”的现代国学读本。

  不管是新媒体推送的“阅读书单”,还是官方规定下的“经典读物”,都容易让读者形成某种定向思维,也许“没有选择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

【《弟子规》】相关文章:

《弟子规》全文11-02

弟子规心得02-07

读弟子规心得07-09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02-06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09-23

弟子规教案范文04-06

弟子规阅读心得01-14

弟子规心得范文06-08

《弟子规》教案范文05-25

细讲弟子规下载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