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新闻写作技巧

时间:2022-10-05 21:13:20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新闻写作技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写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小编分享新闻写作技巧给大家,请阅读!

  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1】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准备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

  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

  ”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

  ”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

  ”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

  他说:“一个作家。

  应该像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

  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

  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

  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

  ”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

  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二、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三、时间和空间角度。

  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

  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像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

  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

  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

  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意。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

  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

  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缘》,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

  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这样才能抓住灵魂写出好的新闻稿件。

  新闻稿写作技巧【2】

  新闻的结构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部分组成。

  新闻的内容,通常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五个要素。

  一、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则好的新闻,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标题。

  精心制作标题犹如“画龙点睛”,它既要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醒目、新颖、有趣味。

  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增强阅读的兴趣。

  新闻的标题有三种形式:

  1.多行标题。

  主要是三行标题,由引题、正题和副题组成。

  引题也称眉题,它的作用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引出正题。

  正题也称主题,它的作用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新闻的中心思想。

  副题也称子题,它的作用是介绍与正题有关的情况,补充正题,如点明意义,指出结果等。

  例如:

  44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齐聚亚的斯亚贝巴

  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举行

  温和10余位非洲国家领导出席开幕式

  2.双行标题。

  是由引题、正题或正题、副题组成。

  正题一般都有实质的内容,因此也称实题;副题和引题一般是对气氛的烘托、意义的阐述,因此又称虚题。

  双行标题一般是虚实结合、彼此呼应、互为补充的。

  例如:

  枪声骂声传媒声 声声应和 股价汇价石油价 价价波动

  萨达姆被捕搅动全球市场

  再如:

  让造林与造纸牵起手来

  ――关于加快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的思考

  3.单行标题。

  单行标题指只有正题的标题。

  这种标题要求突出主题,简明、醒目。

  例如:

  让信息技术惠及全人类

  新闻标题写作的要求是:

  1.准确。

  即标题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概括出新闻的内容、精神和实质。

  2.生动。

  即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突出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的生动活泼,以吸引读者。

  3.新颖。

  “新”是新闻的一个基本要求,不新不足以成为新闻。

  标题要善于突出新事物、新方向,抓住最具新闻价值的问题。

  二、导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自然段。

  通常用简明的文字概括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揭示新闻的主题,使读者对新闻内容先有一个总的概念。

  导语的作用非常重要。

  新闻是否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语写作的成功与否,所以写新闻要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导语中。

  “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的基本格式。

  所谓“倒金字塔”,就是以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即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边,次重要的事实放在第二位,以此类推。

  导语,就是这个“倒金字塔”的最上面一层事实。

  新闻导语的写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叙述式。

  这是最常见的方式。

  它是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有吸引力的事实,高度概括地加以叙述。

  如:

  12月22日,作为2003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主要的两场主题研讨活动之一的专家论坛,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

  300名来自全国主要会展城市、会展举办单位、会展服务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代表,在这里倾听8位业内资深专家的演讲,并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4日《推动会展企业和城市发展战略准确定位》)

  2.描写式。

  对某一个富有特色的事实和一个有意义的侧面,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描写,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如:

  棕黄色颇具古典意味的橡木酒桶,灰白的欧式风情的酒堡,浅绿的充满梦幻色彩的葡萄园--这是河北省昌黎县耿庄村农民耿学刚新建的耿氏酒堡产品标签上的图案。

  ……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3日《酒类行规为一农民改写》)

  3.评论式。

  对报道的事实进行简洁、精辟的评论,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作用,引起读者重视。

  如:

  2003年即将过去,人们在盘点欧盟一年的收成时,有喜悦,但更多的却是惆怅。

  喜的是欧盟东扩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愁的是欧元区的经济一直不见起色。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6日《欧盟 一分喜悦难掩惆怅几许》)

  4.结论式。

  将新闻事实的结论,在开头部分写出来,开门见山,反映事实的意义。

  如:

  辞旧迎新之际,随着勉(县)宁(强)高速公路提前通车,陕西省成为西北第一、西部第二个突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的省份。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3日《陕西千里高速铺坦途》)

  5.提问式。

  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新闻报道的事实,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如:

  经济大省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广东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提出切实做到六个“更加注重”,努力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24日《广东六个“更加注重”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6.引语式。

  引用与新闻有关的诗句、格言等,以增强导语的生动性。

  如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

  一首首曾伴随和影响几代人成长的经典歌曲,今晚在北京音乐厅再度响起,依旧深深地打动了全场观众的心。

  (摘自《人民的日报》1999年10月7日)

  拟写导语,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1.不能与标题重复。

  导语与标题的作用有些接近,但标题是概括全文的精神实质,而导语是标题的扩展,要用事实说话。

  2.为后文留下余地。

  导语固然是全文的精华,但也不能把话说尽;导语可以包含背景材料,但尽可能简略,留待下文去交待。

  好的导语能使新闻主体部分很自然地展开,为后面的行文提供方便。

  3.各要素的组合原则。

  新闻中的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或为什么,简称五个“W”。

  后面再加上一个“H”,即怎样、如何,可理解为结果的意思。

  五“W”及“H”,每项都有可能进入导语,关键是看哪一项更具有新闻价值。

  如果新闻人物为社会所熟悉,在该新闻中特别重要,则应以“人”为先导。

  以此类推。

  4.要用事实,忌空泛。

  新闻要言之有物,导语更应有具体的事实。

  初学写作者,尤其要注意避免用空洞的语言、抽象的概念和流行的口号写作新闻的导语,要用新鲜的事实来说话。

  5.语言要简洁。

  新闻本身即要求语言简洁,新闻导语更要逐字逐句推敲,做到字字珠玑,一字不可移易。

  三、主体

  导语之后,就是主体。

  它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是用充分的、具体的事实材料,对新闻的内容作具体全面的阐述,以体现全文的主题。

  新闻的导语已经点明了新闻的主题,主体部分对新闻主题的表述、发挥,实质上就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与补充,以使导语中提到的各个事实更加清晰,使五个“W”和一个“H”更加明确。

  新闻主体的结构一般有三种:

  1.时序结构。

  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

  这种结构可以使读者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有一个鲜明、完整的印象。

  如例文《引滦工程昨日全线试通水》一文,以时间为序,从上午“10时整”写到“晚8时”为止。

  2..逻辑结构。

  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主次关系等来组织安排层次。

  如例文《欧洲央行为何听任欧元升值》一文,以逻辑为序,从美元贬值、欧元升值的原因,写到如何防止该事态继续扩大的方法。

  3.时序与逻辑二者兼有的结构。

  对主体的写作,要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紧扣主题;注意剪裁、详略得当;简洁明确、生动活泼等。

  四、背景

  背景就是新闻事件产生的历史环境、客观条件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除简迅以外,一般的新闻都要交待背景。

  背景的作用是使读者更好、更准确地理解新闻内容,使新闻更充实饱满,生动活泼,主题更加深化。

  背景不是单独的组成部分,也无固定位置,所以不能把背景看成是新闻结构的一个独立层次。

  背景材料可以一次性交待,也可以分散穿插在导语、主体、结尾几个部位,一般出现在导语和主体中。

  背景材料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因此不宜过多,否则就会喧宾夺主。

  常用的背景材料有三种:

  1.对比性材料。

  对人物或事物的正反、今昔进行对比,在比较中突出其重要意义。

  例如《商办工业异军突起》这篇新闻的导语中写到:“昔日以设施简陋、前店后厂的小作坊形象出现的商办工业,如今年总产值达1200多亿元,其中商办食品工业占全国整个食品工业产值的第一位……”这里“昔日……”就是一条对比性背景材料,如果没有这个背景也就谈不上“异军突起”。

  2.说明性材料。

  即对所报道的事实中有关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做出介绍与描述。

  例如一篇报道山东省栖霞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的新闻中这样写到:“栖霞县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共有大小山头岭背3650个,总面积306.7万亩;山滩、水面、村庄占209万亩,发展多种经营的条件是较好的。

  但是过去片面抓粮食,多种经营停滞不前。

  县委为领导农民尽快致富,确定在继续抓好粮田生产的同时,向山滩水面进军,发展多种经营。

  ”这段背景材料重在说明栖霞县的地理条件、生产基础及领导的决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栖霞县的生产经验。

  3.注释性材料。

  即对新闻报道中涉及的概念、原理及名词、术语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中的有关内容。

  例如《商洛订单劳务让民工放心》这篇新闻的开头写到:“12月13日,陕西商洛市40名合同制民工从商洛起程,踏上南下打工的旅程。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40名民工对往哪里去,干什么,挣多少钱心里早已有了底,因为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替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务合同。

  民工们称这叫‘订单’劳务。

  ”在这段文字中,注释了什么叫“订单劳务”,方便了读者对新闻内容的正确理解。

  五、结尾

  结尾又称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

  结尾的作用或收束全文,深化主题;或说明结果,指明意义;或指出发展趋势、展示未来;也有的言之已尽,没有结尾。

  结尾的写法有以下几种:

  1.小结式。

  对所报道的事实或意义作简要概括,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

  如:

  总之,大众了解货币市场基金还需要一个过程,基金管理公司和监管部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及货币市场基金本身作用等方面的原因,货币市场基金的出台虽会对我国的居民储蓄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出现“储蓄大搬家”的情况。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担心储蓄搬家 我看大可不必!》)

  2.启发式。

  在讲完主要事实后,用启发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

  如:

  看着厂区内堆积如山的麦草和滚滚流淌的黑水,人们不禁要问:卫运河何日能变清?

  (摘自《人民的日报》1999年10月20日《卫运河水何日清》)

  3.激励式。

  用激情的语言,激发读者的热情。

  如:

  百年轮回,沧桑巨变。

  奔腾的珠江水见证了这120年的岁月,春花秋实的白云山聆听了电信人的笑声。

  广州电信正以其独有的魅力日趋走向成熟,以更强的实力、更新的面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华南现代通信中心,实现几代电信人的梦想!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世纪寻梦》)

  4.意义式。

  指明新闻的重大意义。

  如:

  访问是短暂的,但友谊是长存的。

  中国有一句古诗:“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这次,温总理的美国之行,促进了中美友好,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推动了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加强合作 互利双赢》)

  5.展望式。

  在报道完主要事实后,进一步指出事情发展的必然趋势或必然结果。

  如:

  据悉,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已经将上市日程安排在明年初,还有不少保险公司将目标定在国内的A股市场。

  通过更为透明和规范的动作,中国保险业必将进入更快速的良性发展。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12日《国际风云测试我保险业虚实》)

  6.号召式。

  根据报道的事实提出具有号召性的意见,激励读者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行动。

  如:

  他(温)说: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3】

  “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 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记者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二、 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1、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2、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名记者,只有经常深入生活,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3、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处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处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关注的焦点。

  三、 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

  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2、学会写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

  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3、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

  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

  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4、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初学新闻的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

  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

  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

  有的初学新闻的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

  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

  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

  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

  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作为初学新闻的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新闻写作技巧】相关文章:

新闻稿件写作技巧-新闻稿件写作技巧10-05

新闻消息写作技巧09-30

新闻写作技巧与范例09-30

短新闻写作技巧10-21

校园新闻写作技巧09-30

学院新闻写作技巧09-30

企业新闻写作技巧09-30

新闻稿写作技巧11-18

网络新闻写作技巧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