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生作文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就是文章中用来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增强表现力、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手段。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一些优秀的作文写作手法,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写作能力!
写作手法就是文章中用来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增强表现力、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手段。
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上8种为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修辞格),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顶针(顶真、连珠)、移用、通感、婉曲、回文、呼告、互文等。
写作手法一般包括三个层次: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1、 写作手法概述——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2、 写作手法概述——修辞手法(修辞格)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3、 写作手法概述——表现手法
小学生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2】
1、记叙文的学习目标
通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写作训练,小学生在作文方面应该达到如下目标:
写作过程:
1:审题.能够说出题目的写作对象,范围的要求,找出题眼,抓住写作的要点,能够区分类似的题目,并能按照题目的附加要求作文。
2.立意:能够掌握确定一篇文章中心的方法,把文章的中心写得正确,集中深刻。
3.选材:能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选择真实、熟悉、典型、新颖的材料。
4.编写提纲的方法,能够根据题目的要求列出简明的写作提纲。
5.开头、结尾。
懂得开头、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
掌握开头与结尾方法。
能够围绕中心写出恰当的开头和结尾。
6.过渡照应。
能够理解文章中为什么要有过渡和照应,懂得文章中哪些地方需要过渡和照应,能够用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把上下文衔接起来,使文章做到前后呼应。
7.修改文章。
懂得修改文章的意义,学会掌握修改文章的标准和方法。
能够用增删调换的方法修改文章中的各种毛病。
练习方法
1.看图作文。
掌握看图作文的步骤和方法,能够分清画面内容的主次,看得清图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能够按图所表现的中心,选择材料,展开合理的想像。
2.扩写。
掌握扩写不改变文章中心,不打乱原文层次结构和展开合理想像的基本要求。
找准:“扩写点”对原文体现中心思想内容进行扩写。
3.缩写,掌握缩写不改变原文的中心和基本内容,不改变原文的体裁和结构的基本要求,掌握保留、删减、合并、压缩、概括等方法,按规定的字数进行缩写。
4.改写。
掌握改写不改变原文的中心和内容的基本要求,掌握改变体裁、改变人称、改变结构、改变文章表达方式等各种改写的方法和步骤,按要求进行改写。
由模仿到创作是形成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
因此,还要掌握仿写的练习形式。
此外,还要了解和试用续写,补写想象等方法进行练笔。
成文要求
能够按题意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待清楚,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得有条有理,详细得当;对写人的记叙文,能够掌握人物外貌、言行、心里活动的写作方法。
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记叙一个人,使人物个性分明,生动;对写活动的记叙文,能够写出各种不同活动的特点,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突出活动的重点内容;对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和物的特点写。
能够充分展开想象,恰当地应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写。
总之,全篇文章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层次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2、写好命题作文的方法
命题作文是小学生作文的主要形式。
一般说来,写好一篇命题作文要从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修改等方面下功夫。
以《暑假里的一件事》为例,看到题目后,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把题目中每个词语中的意思看清楚,弄明白题目的要求,重点、范围等,通过认真分析题目可以知道这篇文章记事的作文重点是写出“有趣”,不能只写一件高兴的事或一件好事。
更不能写成一件伤心的事。
题目对“有趣的事”还有时间和数量的限制。
所写的事必须是发生在“暑假里”,而且只能写一件。
否则就超出了题目的要求了。
审清了题目之后,就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来选材和立意了。
选材必须放开思想去想。
在暑假里,自己耳闻目睹了哪些有趣的事,其中一定有使人发笑的事。
一;边从中选材,一边思考立意。
想一下,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材料。
通过这件事想说明什么,或者告诉别人什么道理,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
如果想到的有趣的事很多,就要分析比较一下,哪件事印象最深,对自己教育最大,就选择哪件事来写。
要选择的材料确定之后,就该考虑立意问题,对于同一样事来说,由于思考的角度、深度不同,立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几名学生都选择了暑假看马戏这件事。
他们生来第一次看到马戏表演,感到特别有趣,就想写这件事。
小狗耍杂技、做算术表演得多么精彩,多么有趣呀!有的小朋友写这件事立意是看了小狗的精彩表演后,让人发笑,让人高兴;有的小朋友立意是通过小狗的精彩表演说明马戏团的叔叔阿姨驯兽有方,这一切是叔叔阿姨辛勤劳动的结果,后一种立意要比前一种有意义。
选材立意之后,就该布局谋篇,具体规划文章的写法了。
这时,应该通盘考虑一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照应等。
在此基础上,列个简单的提纲,构思成熟后动笔,一气呵成。
写完之后,仔细看几遍,该增就增,该删就删,该改的就改,修正有毛病的字词,句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等。
待修改好以后,按作文的形式,工整地誊写在作文本上。
以上说的是写命题作文的一般方法,领会这些道理并不难,而真正写好命题作文却不容易。
3、审题的八种方法:
审题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是作文成败的关键,题目把握得准,就事半功倍,题目吃不透,就劳而无功,要想做到审题准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所谓审题,就是既要知道文章的类别、文体、范围、人称,更要知道文章的重点是什么。
审题要注意什么?
审类别
一、注意题目所揭示的中心词和时间范围。
如:《一件好事》、《初冬的早晨》两题,前者的中心词是“好”即要求写好事。
后者要求写出初冬早晨的一些自然景象,也可以写人们在这寒冷的时间里干些什么。
如顶风冒雪兴修水利,平整土地等等。
二、注意题目暗示的体裁。
如:《记一件小事》《怎样刷牙》《读后感》等。
前者是记叙文,要求写出小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例二是说明文,要求写出感想和体会。
三、注意题目揭示的数目如:《我和我的伙伴们》一个“们”字暗示最少写三个人以上,如果写成二个人,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
四.注意题目揭示的季节和时间。
如《春游》和《我的一天》前者限制在春光明媚的春天这个季节,后者限制在“一天”这个时间表里。
五.注意题目的象征意义。
如: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作文题目如《定心丸》、《春风送暖》就会让你写党政策会给人们的实惠和利益,富裕和幸福。
六.注意作文题目上的人称。
如《当我走进考场》和《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前者要用第一人称写,后者要用第三人称写。
另外,有的作文题目是半命题,有的是提供一段内容,让自己命题,续写。
这些都要认真分析,做到沉着应战,万无一失。
审范围:
审范围就是要认真想一想这个题目对文章内容都限制了哪些特定的范围。
这包括:
1.时间范围。
例如:《童年趣事》是写已经发生的事而且必须是在童年发生的;《当我走进动物园的时候》是写正在发生的事;《我的理想》是写将要发生的事;《寒假里的一件事》是写寒假中发生的事等等。
2.地点范围。
根据题目的限制确定事件发生的地点和范围。
例如《市场见闻》限定的地点是市场;《校园生活》限定的地点是校园。
《故乡的苹果》限定的地点是故乡等等。
3.内容范围。
根据题目的限制确定文章 内容的范围,就要分析清楚作文题目要求写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例如:《今天我当家》内容范围应该是从自己为什么当家,怎样当家,有什么收获等来选取生活气息浓和趣味性强的内容来写。
审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中揭示思想意义或者表明感情色彩的词,也就是关键性的词。
抓住了重点词就是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抓题眼要做到四抓。
一抓:谓语部分: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常在谓语部分。
例如:《家乡变了样》谓语部分“变了样”就是这篇文章的题眼,作文的重点在于写家乡的变化。
《雨露润心田》文题含蓄,看到题目应该想到“雨露”是比喻老师辛勤育苗的汗水,而“心田”则是比喻学生的思想品质,“润”就是题眼,文章重点应该是写老师是怎样在思想上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
二抓:修饰词:如果题目是个词组,题眼常常是表示修饰限制的那个词。
例如:《童年趣事》的题眼是“趣”文章重点是写这件事如何有趣。
《一个勤劳的人》的题眼是“勤劳”文章重点是写那个人如何勤劳。
三抓:物体的象征。
如果题目只是有一个词如:《青松》、《荷花》、《红梅》等,题眼就是物体本身或它的象征意义,作文的重点应该是描绘这个物体的特征或由此展开的适当联想。
例如:青松不畏风雪严寒,不畏恶劣环境的崇高品格;荷花则有出自污泥而不染的品质等等。
作文时,可以由这些品格联想到革命者,歌颂革命者不畏强暴要、坚持在恶劣环境中进行斗争的崇高品质,或歌颂某人廉洁奉公“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品质,以突出中心思想。
四抓:联系:如果文题是一个联合词组,审题时,就要抓住为个联合词组的两个词之间的联系。
例如:《我和同桌》审题时,要明确“我”和“同桌”是通过什么事情联系起来的。
这个联系说明了什么问题等等。
审中心:
审中心就是要认真地想一想题目对文章中心有没有限制,有的题目对中心没有限定,作文时要仔细根据题目审定文章中心。
如果题目对文章有限定,就要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进行作文。
例如:《助人为乐的xxx》就限定了文章中心,就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达xxx助人为乐的精神。
如果审出题目对文章中心没有限制,就要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
例如:《我的同学》如果对他的勤奋学习的事比较了解,文章中心就可以是表现他勤奋学习的精神;如果对他的助人为乐有事迹了解得多,文章的中心就可以是表现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对他热爱劳动的事迹掌握得多,文章的中心就可以表现他热爱劳动的精神。
审情味:
审情味就是根据文题品情味,确定文章的感情色彩。
例如:《一个勤劳的人》通过记叙那个人的勤劳事迹,字里行间应该抒发出佩服与赞美的感情;《我们的老师》“老师”的前边为什么加上“我们的”三个字?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个文题?从而体会出暗含的敬爱与自豪的感情,作文时,应该把这种感情抒发出来。
审数量:
审数量就通过反复读文题弄清要写人物或事件的数量。
例如:《难忘的一件事》是要写一件事;《xxx同学的二三事》是两三件事。
《一个值得我学习的人》是要写一个人;《快乐的同学们》是要写一些人;《市场见闻》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还可以写一个人或几个人。
审人称:
审人称就是根据文题确定文章要使用的人称。
有的文题人称很清楚,例如:《这件事教育了我》、《雷锋精神鼓舞了我》要用第一人称写。
有的文题,人称不直接出现,例如:《学雷锋做好事》人称可以是“我”,“我们”也可以是“他”、“他们”。
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写。
无论用第几人称来写,一旦确定之后,就要前后一致,不能一会用第一人称,一会用第三人称来写。
审条件:
审条件就是分析文题的附加条件,按照条件去写作文。
最近几年来,为了考察同学们的分析能力,题目中还常常有些附加条件。
例如:《快乐的节日》附加条件是“小朋友,‘六一’国际儿童节是你们自己的节日,你们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观看文艺演出,参加歌咏比赛或联欢会、游园活动……请以《快乐的节日》为题,写一篇300字的记叙文。
”如果不注意这些附加条件,只是写了春节或元旦的欢乐,那就不符合题意了。
只有写六一儿童节的欢乐才行;另外,如果字数不够300字也不行,必须在300字以上。
练习题
1.阅读下面这些题目,把关键词语标出来。
《师生情》、《将相和》、《群鸟学艺》、《总司令换房子》、《飞夺泸定桥》、《十里长亍送总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2.比较下列四组题目上,说说每组题目在写作重点和中心思想方面有什么不同。
妈妈教我做饭
我帮妈妈做饭
一件有趣的事
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有意义的一天
我的班主任
我和班主任
我的小伙伴
我亲爱的小伙伴
我难忘的小伙伴
4、立意的三种方法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写作目的、意图,并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对立意的要求有四点:
一是正确,思想健康,表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
二是一篇文章要表现一个观点,讲清一个问题,而这个思想观点必须首尾贯通,统帅全篇;
三是深刻,文章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和事情的意义;
四是鲜明,就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歌颂什么一清二楚。
不能使人读了如坠雾中,不知所云。
常见的立意立法有以下几种:
根据文题立意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跟主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来,通过分析作文的题目跟主题的关系,就能基本上找到作文的主题。
作文题目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作文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主题。
例如:《一个助人为乐的同学》。
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通过对这个同学所作所为的具体描写,表现他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二是有的作文题目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暗示主题:《我身边的铺路石子》应该是写人的,通过对人物的记叙,表现出他(她)崇高的献身精神;《闪光的心》通过记叙人物的具体事迹,来赞扬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
三是表现了写作范围、内容等。
如:《记一次劳动》、《我的爸爸》等,这类题目首先要搞清所写的对象,明确写作的范围、内容、再考虑要表达的思想观点,确定主题。
例如:《记一次劳动》的主题应该是通过记一次劳动来说明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或者说明人多智广的道理;或者赞美人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比较和选择
有的题目可以表达作者多种意图,写之前应对各种意图进行比较,然后选择意义深刻的一种做文章的中心思想。
就拿《记一次乒乓球比赛》来说吧,以实力强的校队到市里参加比赛却败给了实力不如自己的球队为内容写作文,从不同的角度写就能表现出不同的主题。
单纯流水账似的记叙这次比赛,可以表达一种胜败无所谓的,缺乏集体荣誉感的主题;通过分析失败原因,可以揭示“骄兵必同败”的主题;通过分析弱队取胜的原因,可以表现强手面前不灰心,敢于拼搏、勇于胜利的主题等等。
相互比较,后两种立意要比第一种立意好。
立意时应该用后者。
立意有高低深浅之分,要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实际进行比较,确定意义较为深刻的一种为文章的中心思想。
分析和提炼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从作者占有的具体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它反映了作者的认识水平,反映了作者的分析概括能力。
只有准确、深刻地反映事物本质才能确定好文章的中心思想。
提炼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是:
1.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要着力于人物的“思想”的发展,例如:《我的同桌》从文题看不出应该表达什么样的中心思想。
事实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遵守纪律,有的热爱劳动,有的关心集体,有的活泼热情,有的沉闷冷漠,有的勇敢……各类同学都有相应的表现,你的同桌是属于哪一类呢?你到底确定什么主题呢?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关心集体、遵守纪律、活泼热情是当代少年儿童的主流,反映了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写《我的同桌》应该以这些内容为主题。
2.记事的文章,要抓住事情的特点,着力于事情“意义”的探索。
例如《赶集》如果只写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不一定能反映出有意义的主题,如果把集市今昔对比来写,通过集市的繁荣反映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能写出“以小见大”的主题,使作文具有较强的思想意义。
5、选材的三种方法
作文的选材很重要,它的基本要求:
1.围绕主题的需要选材,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材料就选用,否则就舍弃。
2.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
事实善于雄辩,材料真实才有说服力。
如果材料虚假,别人不会相信。
3.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只有了如指掌的材料,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选择典型性材料。
典型性材料具有代表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5.选取新颖生动的材料。
新颖生动的材料才能引人注目,才能使人读了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怎样选择材料呢?主要有以下三种:
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把掌握的材料用简明的语句一条一条地列出来,把这些材料进行比较,选取最能表现主题的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的真实材料。
用比较法选材的具体方法是:
1.先罗列几个材料,再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
2.把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清主次。
3.区分材料所反映的是事实的本质还是非本质,以决定材料的取舍。
4. 区别文章的内容重点和非重点,所考虑用的材料在写作时的详略。
练习题:
掌握以下材料,根据“助人为乐”这个中心,应该选用哪些材料呢?★1、小明天天帮助妈妈做家务。
★2.小刚为了帮助小伟做功课,放弃了下午的一场电影。
★3.小明经常帮助爸爸到责任田里薅草间苗
★4.家里来了客人爸爸让小明去买啤酒,二话没说就去。
★5.小明去姥姥家的路上,碰到一位问路的老奶奶,他照着看老奶奶拿的地址,花一个多小时,把老奶奶送到亲戚家。
★6.小华喜欢打乒乓球,技术很高,在全市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冠军。
通过比较,材料★2和★5为材料写作文。
对号入座法:
对号入座法就是同一写作对象,提出不同的题目,摆出若干条材料确定中心“对号入座”决定材料的取舍。
例如写羽毛球赛,可以提出《记一次羽毛球赛》、《一面锦旗》、《失败的教训》等不同的题目,然后,摆出以下材料,自己确定中心,决定取舍:1.比赛的时间、地点、2.赛中每个选手的神态,以及比赛的热烈场面。
3.我们班的选手打出了水平。
4.我们班的选手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5.观众的表情和态度。
6.我们班教室内挂着一面锦旗的来历。
7.比赛结果等。
如果以《记一次羽毛球比赛》为题目,就把材料1.2.5.7.对号入座。
如果以《失败的教训》为题,就把材料1.4.5.7.对号入座,如果以《一面锦旗》为例为题目,就把材料1.3.6.7.对号入座。
写句法:
写句法就是用一句话写出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选材内容。
例如:《我在暑假里》为题,可以用这样的选材内容:假日里的一天,我去姥姥家,遇到一位问路的老奶奶,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老奶奶送到亲戚家。
也可以用这样的选材内容:假日里的一天,我和妈妈一块去薅谷草,我总是把莠子当谷子留下来,而把谷子当莠子除掉。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学会了薅谷草。
6.搜集材料的5种方法
写作文要选择材料,没有材料就不能选择。
这是因为不占有丰富的材料就不能写出好作文。
可见,占有材料是选择材料的基础。
要占有丰富的材料,必须学会搜集材料,常用的搜集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
1.看:看就是有目的地去观察周围的人或事物、现象,了解和掌握事物的个性特点、性质、形状、作用等,从而得到作文的材料。
看时要细心、最好能见到别人所未见。
例如看一种植物,就要知道它是什么植物,它的茎、叶、长得什么样,花是什么样的,晴天,阴雨天,早、午、晚各是什么颜色,都要看得清清楚楚,并有选择地记下来。
2.听:听就是听别人讲述,把有用的材料(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语句、有生活气息的语句等)记在脑中,然后写下来。
3.查:查就是调查了解,弄清事情的道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掌握情节,并辨清真伪,去伪存真。
4.读:读就是阅读课文或其它文章、圈点勾划优美词句,熟记重要内容、精彩片断,从中搜集所需要的作文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多读书才能多积累材料,下笔时才能得心应手。
这就指出了“读”对写的重要意义。
5.做:做就是按照作文训练要求开展活动或其它有意义的活动记录下来,尤其是记下活动的主要过程和感受,印象深刻的有关细节更要记清楚。
以上5种搜集材料的方法都要和“记”紧密配合,所以要养成平时写日记的习惯。
把有关的材料记下来,才能积累更多的作文材料,以供作文时需要。
例如:下边我就选几篇小辰的日志
(一)鸭毛大雪
xxxx年x月x日星期 天气晴作者:小辰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刘老师都要检查我们写的情况,等刘老师检查到小英的时候,发现他把“鹅毛大雪”写成“鸭毛大雪”了,刘老师就问我们:“谁知道鸭毛大雪什么样?”我们都愣住了,小英却惴惴不安地说:“鸭毛大雪就是比鹅毛大雪小一点吧!”刘老师听了,“扑哧”一声笑了,说:“小英真聪明,又在词典中加上一个新成语”我们都想笑,还是忍住了。
接着,刘老师说:“这个词就算我们小花文社的产品,不许用在别处。
”
刘老师笑过之后,给我们讲了什么是成语,成语是怎样形成的,又给我们讲了自己不能造词的道理。
大家知道了“鸭毛大雪”不能用的道理。
(二)裤子穿反了 作者:小辰
时间:x x x x 年 x 月 x 日星期 x 天气
今天,我在刘老师家学作文,闹了一个大笑话,一提这事还真不好意思。
早晨,因为是星期六,我起得比较晚,一睁开眼睛就六点多了,想起来还要学作文呢!就急匆匆地吃了早饭,一看时钟,还有十分钟就要上课了,穿上外衣就往老师家跑,累得我气喘吁吁,还好,没有迟到。
我静下心来开始学作文了。
不一会,我就发现小英总盯着我的裤子,弄得我莫名其妙,突然,他哈哈大笑起来,说:“你的裤子穿反了!”大家一听这话,都跑来看,我也低头看了一下,啊呀!裤门没了,两个裤兜也跑后屁股去了!这时,大家也都看明白了,在惊异之后便大笑起来……小英也开玩笑地问我:“喂,小辰,你撒尿时怎么掏小鸡鸡呀?”
当时我羞红了脸,真是有个地缝都能钻进去,我急忙跑出去把裤子正过来。
我回来后,大家还在笑,就连老师也憋不住笑了。
有的同学还笑出了眼泪,我的脸窘得发烧。
老师看我这个样子,就制止了大家的笑声。
我真是个小马大哈,今后,我一定要改掉马虎的毛病。
(三)我爱你 作者:小辰
x x x x 年x月x日 星期 x 天气
今天有件好事,我谁也没告诉,你猜是什么事?
哦,我有女朋友了,是我的同桌,她上课的时候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你!”要我和她好。
我回家一高兴,就写在日志里了。
说来真可气,我的日记偏巧让我妈妈看到了,她大声地吆喝我说:“小混蛋,这么点就有花心,十岁就想找媳妇?真是赖蛤蟆没毛——随你爸的根!”我一听。
就知道妈妈看我的日志了,刚想生气,一想妈妈刚才的话,便奇怪地问妈妈:“我爸十岁就找你了?”爸爸在一边听了哈哈大笑,说:“儿子,明天把你的小朋友请家来,让爸爸相相!”我稀里糊涂地知道这是件磕碜事。
如果平时有了这样的记载,老师让你写一件《童年趣事》,你还发愁吗?
7、组织材料的9种方法
选择材料以后,就要考虑怎样安排这些材料,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就是组织材料。
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弄清文章的结构,有助于弄清作者的思路,掌握技巧。
组织材料可以理顺条理,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那么,怎样组织材料呢?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a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组织材料(递进式)
事情的发展总是要有个起因,开头、经过和结果,以这样的顺序组织材料,便于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是写红军长征中夺取泸定桥的故事,红军要北上抗日,过乌江天险是事情的起因,向泸定桥进发是事情的开头,夺桥突击队首先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铁索桥,穿过熊熊烈火和守城的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是事情的经过,消灭敌人,夺下泸定桥是事情的结果。
这种按事情发展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是写记叙文常用的方法。
★b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时间式)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记叙,随时间的推移故层层展开,逼近文章的主体。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也是记叙文常用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要有明显的时间标志。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开头讲我军夺取“三九一”高地的重要性以后,接着按时间顺序记叙了邱少云严守纪律,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直至牺牲的经过。
文章用“那一天,天还没有亮”开头,写我军在敌人阵地前潜伏得非常好,用“中午的时候”开头,写敌人的燃烧弹打着了茅草后,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之苦,一动也不动,直到牺牲。
用“黄昏的时候”开头写我军发起冲锋,夺下了“三九一”高地。
这种方法运用得好,能使读者对文章的层次一目了然。
★c按空间位置组织材料(方位式)
写一个地方,写一个环境,常常按照空间的位置组织材料,例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首先是写“正门”再写“中央大厅”、“大礼堂”和“宴会厅”最后写“会议厅”,使人民大会堂的几个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时,记叙人的活动也按照空间顺序来写。
例如:《课间十分钟》一课,开头写下课了,同学们都到操场上做自己喜欢的游戏,然后,分别写了“校园的东墙边”、“球台右边的大树下”、“操场的西墙边”及“操场中间”的同学们的活动。
运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一定要把各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交待清楚,否则,别人看了会糊涂。
★d按照内容的类别组织材料(并列式)
按照内容组织材料,就是按事物的性质把内容分若干类别,把同类内容放在一起,然后排列好,分别记叙。
这种方法使人感到眉目清楚,有条有理。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除开头、结尾外,就是按“启发我认真读书”、“谈论碰壁”、“求助车夫”、“关心女佣”这几类事件来表达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
★e用对比法组织材料(对比式)
用对比法组织材料,就是把有可比的材料放在一起,分别来写。
通过比较突出中心。
例如:《田忌赛马》一课,先写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总是输,后写田忌听了孙膑的话,再和齐威王赛马就赢了,两相对比,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f用线索组织材料(线索式)
文章以某一事物(物件、情感、)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思路清楚,行文流畅。
例如《小木船》:看木船(想陈明)——忆木船(闹矛盾)——赠木船(惜分别)——藏木船(不忘情)
★g用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组织材料(总分式)
文章先概述全文内容,然后分项具体描述。
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先概述“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然后从杨梅树、杨梅果两方面具体记叙。
总分结构分三种形式
分总:先分述,后总结;总分:先总述后分述;总分总:先总述,再分述,然后总结。
★h用首尾呼应的方法组织材料(照应式)
文章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的开头写道“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有十六年了。
”结尾写道“我又哭了,从地上拣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小学课本中,这样的文章比较多。
★i用回忆的方法组织材料(回忆式)
文章以回忆的方法组织材料,特点是以难忘的事例打动读者,使读者很容易与文中的主人公产生思想共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通过回忆了“读水浒传”、“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四个典型事例,说明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读者读后,深受感动。
组织材料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具体怎样处理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具体安排。
有时,为了使文章有波澜,常常以一种方法为主,兼用其它方法。
因此,组织材料要在巧上下功夫。
8、编写作文提纲的方法
作文编写提纲等于盖房子设计的图纸。
编写提纲的好处:可以检查所选用的材料能否充分表达中心思想,可以看文章的段落安排是否有条理,可以衡量一下文章的详略安排是否恰当。
写作提纲的内容有题目、中心思想、内容层次(包括各段内容要点)以及详略安排等。
编写作文提纲的方法:
(1)弄清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并写出来。
(2)把选好的材料理一理,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分好段。
(3)给各段列出段意或小标题,并标明详写或略写。
用什么方法写也可以标出来。
下面是清明节,同学们祭扫烈士墓某同学以《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为题,写作文,编写提纲如下:
文题:清明节祭扫烈士墓
中心思想:通过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百万烈士流血牺牲换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学习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
段落:
开头:来到烈士墓(交待时间、地点、参加活动的人和活动目的)略写
正文:扫墓过程
(1)进入烈士墓见到的景物和感到的庄严肃穆的气氛。
(略写)
(2)在烈士墓纪念碑前举行扫墓仪式。
(详写)
献上我们亲手制作的花圈;
读悼词,表达对烈士的崇敬;
介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朗诵诗《走英雄的路,创英雄的业绩》
结尾:离开烈士墓时的不平静心情。
9.开头的19种方法
文章的开头像一出剧的第一幕,不仅要表达中心思想,而且要吸引读者,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开头总是难下笔的。
”可见写好开头的重要性。
怎样写好开头呢?常用以下19种方法。
(1)开门见山法:开门见山法就是文章一开头就触及到要写的内容,使人明白你要写的事情。
例如《颐和园》一课,一开头就写“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使人读了开头就知道这篇文章要介绍颐和园的美景,引起读者的兴趣。
(2)概括全文法:概括全文法就是开头用一个总述句或总述段概括介绍全文内容,再做具体分述。
例如《李时珍》一课的开头:“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读了开头,读者立即知道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
(3)揭示中心法:揭示中心法就是文章的开头就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假如,你要写一篇《我熟悉的一个人》,采用揭示中心法,就可以这样开头“我家邻居住着一位善良、勤劳的李奶奶,虽然她已70多岁了,但精力还很充沛,李奶奶对院子里的孩子们非常关心,无论谁做错了事,她都要管。
”接着再具体介绍李奶奶教育我和小伙伴的事。
(4)开篇点题法:开篇点题法就是文章一开头就点明题目。
例如《养花》一课的开头是“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点明了题目。
(5)问题引导法:问题引导法就是文章开头用设问的手法,,通过问题引出要表达的内容。
例如《海底世界》一课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引起读者带着关注的心情读下去,,了解大海的深处到底怎么样。
(6)巧设悬念法:巧设悬念法就是文章的开头设置一个悬念,使读者为弄清问题而读下去。
例如《江姐》一课的开头:“……她不是江姐吗?这么晚了带她出去,敌人打的什么鬼主意?”这一连串发人深省的问题,使读者急切地希望得到答案,不得不读下去。
(7)环境渲染法:环境渲染法就是文章的开头描写事件发生的环境,为事件制造某种气氛。
例如《抢险》一课的开头:“一天夜里,山洪暴发了,河水不断上涨,快要漫上堤来了,风很大,涌着浪花不断向河堤上猛扑,刚退下来,又猛攻扑上来,忽然天崩地裂地一声响,堤决口了。
”通过环境渲染为紧张而动人心弦的抢险制造了气氛。
(8)面中取点法:面中取点法就是从全面的介绍中引出重点,使重点突出。
二者相映生辉。
例如《趵突泉》一课,开头写道“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这就是在全面介绍济南的风景后,笔锋一转,引入正文,介绍趵突泉。
(9)引用开头法:引导开头法就是引用名人、名言,成语、谚语等开头,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领起下文。
例如《一个刻苦学习的人》可以这样开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然后介绍他刻苦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的事迹。
(10)背景介绍法:背景介绍法就是介绍事情发生的背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心思想。
例如《将相和》一课,开头写道:“战国时候,秦国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时代背景的介绍,就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秦、赵之间的斗争和将相和的重大意义。
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11)引用故事法:引用故事法就是开头先引入一则故事。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如《太阳》一课就是采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开头写道:“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上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一个。
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接着介绍太阳。
(12)倒叙开头法:倒叙开头法就是先写事情的结果或精彩片断,然后再写事情的起因、经过。
例如《一个粗瓷大碗》一课就是用这种方法开头的。
开头写道:“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交待了这个粗瓷大碗的来历。
(13)触景生情法:触景生情法就是先触景生情,然后引起对事情的回忆,再对事情做具体介绍。
例如《小木船》一课就是使用了这种开头方法,“每当我看见抽屉里的小木船,就想起陈明来,”见物生情,想起陈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再介绍事情的经过。
不过,使用这种开头方法要注意前后照应。
(14)特写镜头法:特写镜头法就是像照像一样,拍下一个特写镜头,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联想,例如《老水牛爷爷》一课的开头就是这样的:“老水牛爷爷的影子又出现在我的眼前了: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把地面踏得忽闪忽闪的。
读了这个开头,就会对老水牛爷爷产生深刻的印象。
(15)交待开头法:交待开头法就是文章一开头就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这是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方法。
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显得干净利索。
例如《金色的鱼钩》一开头就写道:“一九三五年秋天,红四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这种交待开头法在学过的课文中比较多,也容易学。
记叙一件事,写参观访问,记一次活动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16)回忆开头法:回忆开头法就是以回忆往事开头,展开全文,给人真实亲切的感觉。
例如《劳动的开端》一课就用了这种方法:“记得我十二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见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胁。
接着写劳动的开端。
这种方法适用第一人称写法的文章。
(17)抒情开头法:抒情开头法就是文章一开头便抒发自己的情感,震颤读者心灵。
例如《中国姑娘》一课开头是这样的:“这是一曲振奋人心的搏斗之歌,它的主旋律就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这种开头方法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
(18)议论开头法:议论开头法就是文章一开头便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说谦虚》一文的开头:“谦受益,满招损,这个格言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这是普遍的真理,任何地区,任何时代,都适用的真理。
这条真理指出人们成功和失败的道理。
但是,可惜得很,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这个格言中受到教育。
这种发表议论的开头方法用于写读后感的文章。
(19)对话开头法:对话开头法就是用人物的对话开头,引出全文。
例如《半夜鸡叫》就采用了这种开头方法:“晚上,给周扒皮做活的伙计们从地里回来,都显得晃晃荡荡的,有的唉声叹气地说:‘困死我了!’有的骂起来:‘那个公鸡真怪,每天晚上才睡着,它就叫了,鸡一叫,周扒皮非叫咱们上山不可,到山上干了半天活,天还没有亮。
有的说:‘人家有钱,鸡也像着他,这真是命好呀!’刘万忠接着说:‘什么命好命歹,为什么以前鸡叫得迟,现在叫得早呢?这里一定有鬼。
我非得把那只鸡打死不可。
10.结尾的13种方法
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写文章 也是这样,不仅要有好的开头,也要有好的结尾。
这样结构才完整,才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要写好结尾并不容易,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常用的结尾方法有以下13种。
(1)自然结尾法:自然结尾法是记叙文常用的结尾方法,而且容易学。
事情叙述完了,文章就结束了。
例如《突破乌江》一课就用了自然结尾法:“竹排一次又一次地来回渡着,我们的人渐渐地在对岸增多,第二天上午十一点多钟,我们全团渡过了乌江。
(2)总结性结尾:总结性结尾就是事情写完之后,把文章总结一下,例如《养花》一课就用了总结性结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有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这种总结性结尾能够点明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含蓄性结尾:含蓄性结尾就是以借物或借景抒情和联想做结尾,语言含蓄意味深长,余味无穷。
例如《春蚕》一课结尾写道:“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母亲为了养育我们,供我们读书,在操劳中衰老,可想而知。
(4)抒情性结尾:抒情性结尾就是在文章的结尾抒发情感,能激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使文章生动而有力。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就用了这种结尾方式:“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引用性结尾:引用性结尾就是引用诗词、格言、谚语等,做文章的结尾。
例如《桂林山水》一课就是这样的结尾:“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伐小舟,让你感到好像进了连续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6)反问性结尾:反问性结尾就是利用反问句做文章的结尾。
例如《一夜的工作》一课就是用了反问性结尾:“看啊,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7)象征性结尾:象征性结尾就是用象征的手法做文章的结尾。
例如《三人行》一课就用了象征性结尾:“在那白云下面,一长串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轻地向南飞去,它们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
”文章用大雁结伴南行来象征三个伤员齐心协力度过难关,追赶革命队伍。
(8)比喻性结尾:比喻性结尾就是用比喻句结尾,使文章更鲜明、生动。
例如《三只蝈蝈》一课就是用了这样的结尾:“笼子里装着三只绿得像玉一样的蝈蝈。
(9)拟人性结尾:拟人性结尾就是用拟人句子结尾。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就是用了拟人性结尾:“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威尼斯城是不能入睡的,但在作者笔下却“入睡了”赋予它的性格,就把威尼斯城写活了。
使读者更加喜爱它。
(10)判断性结尾:判断性结尾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对所写的内容做出判断,做出评价,使读者对文中所写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例如《赵州桥》一课就用了判断性结尾:“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11)点题性结尾:点题性结尾就是在文章的结尾点明题目,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例如《心愿》一课就用了这样的结尾:“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对中年妇夫和一个天真的孩子,他们的心愿多么美好,多么纯真!人民的情感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最美。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结尾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12)照应性结尾:照应性结尾就是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可以使文章周密、严谨。
例如《月光曲》就是使用了这种方法:开头写道:“一百多年来,德国有一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结尾写道:“他飞奔回店,花了一夜的功夫把刚才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
(13)时间性结尾:时间性结尾就是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做结尾。
使读者加深对发生时间的印象。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就是用了这样的结尾:“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一九五二年十月三十日。
11. 过渡的十三种方法
文章的层与层,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往往需要用承上启下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过渡,联系上下文,使文章浑为一体,应过渡而不过渡,文章就像断了气,给人一种支离破碎、断断续续的感觉。
因此,写作文要注意过渡。
作文时,哪些地方需要过渡呢?一是文章内容在时间上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二是文章中的地点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三是文章内容从一层意思转到另一层意思时需要过渡;四是在顺叙的过程中忽然插叙或追叙过去的事情,需要过渡;五是当插叙或追叙转顺叙时,需要过渡。
【小学生作文写作手法】相关文章:
作文写作手法10-05
写作手法11-15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10-05
写作手法是表现手法吗10-05
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10-05
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09-30
写作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02-21
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10-05
关于作文写作手法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