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

北京的散文

时间:2022-10-14 11:31:13 学习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北京的散文(通用11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北京的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北京的散文(通用11篇)

  北京的散文 篇1

  “都市的霓虹已经不再闪烁,现在的我也已经完全开始不知所措。

  无助的日子里又有谁会真正在意,所有人的眼光都会投向你最后的成绩……许多外地人以为北京遍地是金,可是抵达这里才知道生活是多么的艰辛。”

  听着李萌的《北漂一族》,想想自己不知不觉已经来北京七年多了,这七年,没有学会大树的张扬,却徒留了小草的.倔强。

  有人说:“北京是一座十全十美的城市,只要来到北京,也就来到了生命里最好的土地上。”

  其实,这里的北漂一族,有很多人迷茫,有很多人孤单,有很多人痛苦,还有很多人过得很艰难。

  这座城市的过于繁华,让太多的人只能匆匆地来,又悄悄地离开。

  行走在这座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里,看着这不属于自己的天空,梦想着在这座繁华的都市穿行,那偶然一回头的惊叹!梦想着这都市的天空下有我的一片晴空!可梦终归是梦,是梦总有一天要醒来,只是,谁也不知道会是在清醒的白,还是糊涂的黑。

  经常一个人去天安门看降旗仪式,一个人站在街头上看人来车往,一个人走进幽静古朴的胡同体会古老的文化,一个人站在地铁的门口看着拥挤的人群,一个人坐在北大的未名湖想起海子,一个人站在中关村看这座城市现代的气息,一个徘徊在后海寻找这座城市美丽的故事……

  总想在漂泊的岁月中留下一些痕迹,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告诉自己不是碌碌无为的走过。

  可是,当风吹落一地的沧桑,疲惫的身躯早已没有了任何可以抵抗的力量。

  城市的嘈杂和在钢筋水泥间的劳累,让我想从这个城市逃离,像一阵风一样,从城市的此端进入,彼端消失!

  北京的散文 篇2

  初到八达岭,便陷入重叠的浓翠中了,车在道上行,两旁全是高大的山脊,比起绍兴的山,这里的确巍峨得多。

  终于,长城出现了,蜿蜒于浓翠中的长城曲曲折折地引伸,引发众多豪杰的千古遐思。

  八达岭长城是居庸关的北口,东门曰“北门锁铜”,西门曰“居庸外镇”。

  北往延庆州,西至宣镇,故名“八达岭”。

  下车后,觉得十分凉爽,山风舞动着长城,一派孤傲的`性格,更衬托出它的气势。

  长城的石阶很高,蹬步稍许有些费劲,向上攀爬不得不低头弯腰。

  八达岭道极宽,可使五马并行,整座城墙用花岗岩条石和特制城砖砌铺而成,守城可谓“固若金汤”。

  手扶石栏,顿觉凉意。

  城墙边有敌台、垛口和躲洞,也有排水系统,约行十步便有一个。

  排水系统在花岗石脚下,有一个正方形的小洞,山风灌进来,从脚凉到手。

  凭栏远眺,蜿蜒长城延绵在天的尽头,经历千年的风霜便扑打在坚固的城楼上,城砖越磨越光,最后变得平滑。

  当年的刀光剑影仿佛在眼前闪现,当年直赴沙场的骏马仿佛驰骋在眼前,当年的喊杀声仿佛在耳畔回响,当年的烽火仿佛燃于眼前……

  我怎能不屈服于“出塞抱琵琶,骆驼还故乡”的游离,怎能不屈服于李自成闯八达岭,夺关而入的豪迈,长城静观了多少千古青史,濡染了多少英雄儿女的情怀?到长城来,不得不登上好汉坡,但登上它时已背湿一片。

  原先稍为平坦的路越来越陡,只觉站不住脚,只得握拳前行,手心早已攥出了汗。

  爬到后来,腿肚已没有了知觉,只觉得一阵阵发麻,到达好汉坡时,才觉得累瘫了,山野的清风从城墙口一阵阵灌进来,毛泽东的题字“不到长城非好汉”在山风中特别醒目。

  长城远方立着一块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下面用英文标注着“OneWorld,OneDrem”,左边是奥运会的会标,2008,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梦想便立在这块中华瑰宝上。

  下了长城,太阳正值头顶,长城下用餐的时候也到了。

  因耗费体力,肚中饥渴,本想大吃一顿,可这儿的菜太咸实在咽不下去,只得悻悻吃了碗杂酱面。

  下午的长城依旧巍峨,长城博物馆内的东西一些是仿制品,除了刀剑、铠甲、大炮和长城巨大的模型,其它我没有多大兴趣。

  晚上,我还在怀想长城,透明的心幻化作雨丝,滴落在厚实的城墙上。

  北京的散文 篇3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

  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

  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环行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街道上,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

  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上,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

  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

  多么辉煌!

  北京的散文 篇4

  听广播的时候听到一首很有感的歌曲,曹轩宾的《你不在北京》,本该年轻的我们,是不是因为现实没有勇气去爱了。

  身边的朋友们忍受着骨肉分离,忍受着相思之苦,为了所谓的好生活,一日复一日的拼搏在异地,不知道最后是将以疲惫落幕,还是以那自己也无法说得出的目标结束。

  我只是觉得自己的'目标越来越低,可即便一降再降,还是发觉要实现每一步突然难得堪比登天。有时候什么都懂,但又情愿什么也不明白的过着生活,懒懒的好像不曾看到、想到,如此想笑就能大声笑,想哭也能放声哭,就像孩童一般的性情。

  老侯总说趁着年轻应该累一点,意思是年轻不会累死。可是看到新闻中各种猝死的,又深深的恐惧着,因为眷恋着深爱着所以才恐惧才低低的抬不起头来。

  倘若我们这些孩子当初根本没有见识到外边的天地,是不是就甘心沉默的守在井底,过着一日又一日的平静生活了呢?

  用宝贵的青春、用人生路的踽踽独行换取的那个莫须有的未来,值还是不值呢?

  北京的散文 篇5

  冬日的一个晌午,在云翔山庄南端,背着包端着书细细的盼着驾校的班车,生怕错过了今天的好日子,为了尽快通过交通法规考试,已经连续好几个晚上学习到午夜。天气预报说今天0-5度,好像还会下雪,然而在静静的近乎守候的时候,心里倒是热乎乎的,每过来一辆车,都被用心的仔细扫描过,确信是非远大驾校的班车才肯放过。

  “祸不单行”,昨天送修的手机至今还没有修好,据说是芯片坏了,我当时估计是线路问题,或者是杨声器等接触不良。芯片可不好把握,至少维修费用不会很低。行人中多数在等候公交车辆,205始发站不时的发出奔驰的公交车辆。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淌,现在是几点了?趁着一辆公交车刚刚划过的间隙,顺势问站牌附近的行人,

  “先生,现在是上午10点45,离11点还差15分。”

  “哦,”暗自庆幸时间预备的充足,等着吧,或许班车马上就会到了。

  “请问是远大的吗?”伴随着声音看见了两个非常技术的年轻人,洋溢着青春气息。

  “是的,我在等班车。”他们见我确认了也就松弛了一些,因为刚刚收到的短息说班车到永旺商城这边是上午11点一刻,大概还有30分的时间。

  “先生是做什么的?”忙不迭的回答让我很惬意,因为我毕业以来都是企业会计,或者说是耳熟能详的职业了。“两位是?”

  听见我发问了,他们便说是技术,印证了我的判断与猜想。“我发觉你们身上有技术人员的特质”站在他们俩的视线1米开外,我肯定的说着,

  “你们是做什么行业的?”接下来便是他们的回答,“电子电力”

  “输变电设备供应?”下意识让我很熟悉的关注起他们的行业,“国内的输变电设备行业应该不错!”

  “还有差距,”说完,并没有见他们补充,约莫过了15秒,一辆灰红相间的公交车从我们身旁驶过,

  “西门子?”

  “对,还有ABB”等。说完,我们都笑了。为什么呢?“不仅是制造工艺,还有管理等各方面,都有差距。”

  “你哪个行业?”

  “我在瑞光极远公司,主要是综合业务接入,光端机设备听说过吗?”

  听他们说住在上地,我就直接说出了公司的名称,欢迎他们访问公司网站。概括的讲,我们做节能设备,类似于应用系统中的“飞秋”,OK?企业或集团局域网中接入我们公司的设备,可以节约不少费用,还有光纤通信,15公里、20公里、25公里、40公里等光纤信号提速输送,让模糊变清晰。

  我不是产品出身,又不是产品说明书,凭着自己的理解跟两位技术精英仿佛着,仿佛天上的风筝,能飞多高就飞多高吧,只要拽着丝线的人不往回拽就行,还有城市上空的风,吹拂着足足能抵达天空。不小心时恐怕能摘着星星,在夜间也可以逼近蓝月亮。

  班车忽然开过来了,见我们远远的挥手,开车的教练迅速摆手示意前方,我们三个便迈步飞奔,怎么回事,公路右侧不能停靠?等我们来到112公交车站站点时,班车没有丝毫停下的意思,反而加大了油门提速前进!

  同样在路肩上等车的海淀驾校的同仁非常可亲,“原来也有两个人挥手拦车,但是因为班车满员了,不能超载。”

  “法规掌握的很好,”一位个子稍高的年轻人心平气和的说着,“是啊,北京市交通安全条例非常管用”,另一个年轻人补充道。

  “学以致用”,看来我们只有打车去海淀驾校考试了,我思忖着,但不得不考虑出租车费用,着琢磨着,身后的一位女同胞劝慰着说,“再等一会,班车就会来的,远大的班车多,何必花那个钱。”“也是,我查查公交车线路,倒一趟车去河坝滩头!”同行的技术员赶紧用手机搜索,很快就查出来从205总站到海淀驾校可乘112到黑山扈,再从黑山扈倒车346到海淀驾校,途径30个站点,时间漫长。

  大家正在热烈的讨论时,另一辆远大的班车驶过,整个车厢满满当当,司乘教练向我们鸣笛示意,不一会留下飞驰的背影!印在随行人们的心里,烙在你我他的脑海里,是很深的很热血的感觉,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宝贵,但大家又都是达成文明的共识——理解万岁,按规矩办事。

  再等就是11点半了,最远端的女同胞杨着信息卡说,我有海淀驾校的卡,到时候我登上班车,你们看情况也跟上去,也许就方便了。“是的,不会随便查的,”另一位女同胞补充着。

  我们三个商量后还是决定打出租车,因为是请假来考试的,万一晚了就不值了,再说公交车时间太长,虽然在车上能看书,可是从云翔山庄到了黑山扈,如果再打出租路程可就远了。从205总站出发,沿着北清路20多分钟就能到目的地。

  坐上出租车后,我们三个人的心总算是放下了,前座的小伙子说,开往温泉北路,交代了基本路线,并拿着手机定位导航。

  司机师傅很热情,问我们几个是否都是考试的,我们默许。他便放开说,“以后年轻人80%都会开车,驾照普及了”

  “我从密云开到朝阳,再从朝阳放车带黑山扈,中途放空了40公里”。说话时,师傅的脸上略显淡定从容,语气略带夸张,可能是40公里的路途放空了的缘故吧,“师傅,前方急转弯,请调速至30公里”。前座的小伙当起了电子警察。

  “30公里的速度,很容易堵车的。”司机师傅对年轻的交规知识很认同。

  “市内公路最高限速70公里,专用道是80公里”。我也参加大家的讨论。

  “麻烦的就是罚款的条款不好记,一会50,一会200,”“还有处罚计分也难记住。”

  后排的小伙不时的交流心得。

  入冬的北京,天空稍显阴沉,车内外一样的温度,因为大家的心意都在即将到达的海淀驾校考场,以及考试结束后的成绩单上。冬眠的'动物,无一例外的缄口不言,任车轮滚滚、马达低鸣,山籁、树影、行人稀松的交织着周二的午天,静默中婉约可能听见他人的鼻息声,“跟着前面的远航驾校班车,快要到了”前座的小伙欣喜的告诉手握方向盘的司机师傅。

  崭新的现代汽车拐过弯便能看到远大驾校的巨幅校牌了。

  下了车,师傅交出了车票,总计43元,前排小伙子先行垫付。

  “我们去海淀驾校的食堂午餐吧”,后排的小伙建议。因为想吃些麻辣,以增强记忆,再因为我得给小伙子车费,所以把一张20元面值的钞票给了前排的小伙后顺道进了路边的餐厅。

  答完题交卷后,监考的警察示意我们立刻离开考场,成绩单马上递交到了远大驾校的工作人员手中。同坐得鸿达驾校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也许是鼓励我们刚刚考完的学员,以及刚刚经历过一场紧张考试的应试人员,他们表现得尤为友善,主动让我们在成绩单上签了名,把准考证别在了成绩单上,嘱咐我们等候试车通知。

  写完考试日记时已是晚上的十点,匆忙间赶紧发出了短信,

  “北京的秋天,我感觉到了人,那行色葱郁、和霭可亲的每一个人,都在用心的灌溉着脚下的土地,每一分、每一秒,他们付出的是自己的心灵,收获着万物春华秋实的喜悦。”

  “北京的冬天,我感觉到了你,那无限行人中的一个,多少分之一,在用心工作吗?学习?生活?休息?我说出你的全部,你只需要按照人生的指针,逐一实现就行了。”

  北京的散文 篇6

  在北京最深入人心的是什么?

  四合院,一个个四合院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城池,一个个小小的城池彼此相依便有了胡同,一条条深邃的胡同相构便有了一座真正的城池,一座城池便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这些故事便组成了一大段文化,一个文明。

  ——写在前面

  在北京这个繁华的都市里,欣赏到月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皎洁的月光总会被五颜六色的光晕包裹着,直至皎洁变得浑浊。新时代总要有些新鲜的东西来证明,不管好与坏,只要区别于从前的,那就是证据。

  浑浊的月光夹杂着昏黄的路灯渗透进了小小的窗子,轻轻的占领着一片黑暗。毗邻的黑影在晃动着,随意侵略着那一小块薄光。窗前是一道巷子,深远却不幽邃,却是宁静的令人胆寒。黑影用他那温柔的眼光忘穿着这一道模糊的巷子,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听说这里要拆迁了,在伦敦的他特意赶回来重温儿时的记忆。而我就坐在他的身旁一边倾听着他的童年,欣赏着这条巷子,一边煮着茶。在氤氲的茶雾中,嗅淡淡的茶香他在我对面也坐了下来,开始品着茶讲述他对于巷子的感情。

  巷子对我来说也不是太陌生只是和北京的巷子是没得比的,儿时家里的巷子就是一小胡同,却也承载了不少儿时的趣事。对于北京的巷子,我想更能激起他的一番回忆吧。水开了,我拿起茶叶就要往杯子里倒去,他看了看我然后从我手里拿走说:茶不能这么糟蹋的。然后他用煮开了的水把杯子洗了接着说品茶是一种传承的文化,它和这里的胡同文化不同,他是用来品的`,巷子是用来感受的。边说边把茶叶洗了下之后才放进沸水里。而后把水轻轻的倒进一个杯子里又从另一个杯子里倒在小杯子里。我说怎么这么麻烦?他又看了我一眼接着说:想享受就不要怕麻烦,我从伦敦到这里就是为了感触这些胡同、享受它带给我的记忆。之后他用略带磁性的声音高傲的对我说想不想了解北京的胡同?看他那高傲的样子我对他高傲的神情说:这有那么值得骄傲吗?他倒是不生气的跟我说:你不懂北京胡同,北京的胡同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胡同,它有着大海般得胸怀,由古至今几百年的光景拥抱着每一个朝代的兴建、繁荣、低迷和灭亡;它用它独特的记忆来承载着一辈人又一辈人的梦想,一个又一个的童年,你是不会懂得。抿了一口茶在嘴里,慢慢的咽下后接着说:小白你想不想了解北京的胡同?我痛苦的咽下那口苦涩的茶水说:会百度的。他说想不到你还挺懒散的,你随便到哪个胡同里拉个人出来问下胡同的故事他都能给你讲上一天,比你百度的详细多了。我说那好啊,你给我掰扯掰扯吧。他倒是很兴奋的一点也不像一个国外留学专读金融学的高材生。接着他就跟我讲:在学校的时候就喜欢和国外的同学们讲北京胡同,听得他们眼睛里都放光。我急忙说:停,你那个那些个同学眼睛里冒什么光。他很严肃的说:蓝光。

  对于北京胡同的历史,比北京这个名称来的要早上一个世纪。岁月很能积淀文化,在这个皇城根下单凭着胡同名字都可以写上几摞历史故事,几朝君子几朝臣的岁月得以验证。看看那些古老的街道,破旧的胡同都有着它的故事。胡同对于我来说就是不仅仅是胡同,它还是我儿时的记忆。在这里我们打弹子,捉迷藏,和朋友们一起推铁环,还有过家家。说到过家家我还记得有个小女孩入戏太迷了非要和我回家,去给我暖脚丫。我听了也大笑起来,这里承载着他太多的记忆,他儿时的情感全在这里。接着还说这里经常有打架的,我问你打吗?他眯起他那双大大的双眼皮眼睛笑了笑好像回忆道很甜蜜的往事说:怎么不打,都初三了还为一个女孩就在这胡同里和别人干了一架呢。我说你们都喜欢打架,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你们生活在皇城跟下听惯了战争,习惯了争来争去?还是因为你们得到八旗子弟的潜移默化的痞子文化?他说都不是,我们是喜欢打架可是和那些都无关,都是直爽的人话不投机就打了,欺负了别人正好能证明自己的强大。我说:哦,你们还真是好战的性格,让你们去领军的话估计要天下大乱了。他听过也哈哈大笑起来说:其实那时候是沉不住气,你看我现在多么稳重。我鄙视的看了一眼说:是够稳重的,那你们小时候除了打架还会干什么?他有点兴奋的神情对我说:我们还会再胡同里等着吆喝,然后蜂拥而上的买冰棍,糖葫芦什么的。继而又淡了下来说,现在没有几个人真的懂得胡同了,一般的胡同消失了,大的胡同被商业化了,胡同真的只是个胡同了。那个时候老人冬季喜欢靠在山墙前晒太阳,夏天就在大树下下下象棋吹吹晚风,我们孩子都跑来跑去的做游戏什么的,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吧。仅留下的几个大胡同也在这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被商业化了早已没有了胡同的味道,胡同已不属于我们领地。那个时候打架也有好多事因为领地的问题,同胡同的人和外胡同的人,都在守卫着自己的胡同,现在仅剩的胡同也失去了独属的占有感。我安慰他说:你们向世人展示着独属于你们的记忆,你们的骄傲,你们的魅力,你们的文化。现在未来会有许多人记住这里,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记忆,独属于你们的记忆任何人都侵略不到,而你们的胡同却很随意的带给他人一个全新的记忆。给予他人美丽的回忆畅想怎能不是一件快事呢。新的进步总是要有些东西倒下去,当传统的城市格局遭遇现代都市理念的挑战,为了前进,理所当然的传统格局遭到摒弃。我清楚地记得文革时候家乡最著名的牌坊街遭遇到的境况。或对或错谁又能说的清,只有历史来证明。看了他那萎靡的神情我接着说:胡同是不会就此消失的,它会作为一种历史保存下来,不论时代怎样进步,传统的格局总有着它迷人的历史文化。它是一个大型的博物馆,在那里储藏的不是古物,是历史,是文化,是记忆,还是故事,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格局文化的故事还是关于古典中国的一个大标本。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城市的进步,总会有一个时代的闭幕,总是要有些新的东西诞生来诠释这个时代,而胡同在这个时代里成了牺牲品,胡同文化却不会就此陨落。

  夜似是很深了,月亮早已脱离了墙头跃上了高空,阵阵晚风吹来,想象着,耳边似乎响起了孩子跑动时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闲聊下棋的声音。突然间却是轰隆隆的声音将这一切打乱。

  北京的散文 篇7

  北京的麻雀跟忻州的麻雀有什么不同。这句话跑到脑子里来的时候,我正望着那些在住院部院子里草坪上蹦蹦跳跳的麻雀出神。那是一些北京的麻雀,因为这是在北京。麻雀一般不会从一个城市跑到另外一个城市吧?所以我很肯定地把这些麻雀当做北京的麻雀来看待。不过麻雀好像不管这么多。它们只要能够吃饱喝足,在树枝上或者草地上蹦跳,就够了。麻雀的生活显然简单得多,也实用得多。

  而我则不然。

  现在我是在北京。北京给我的感觉并不是那么强烈。没有大都市应该给人的那种气派与感触。要不是自己刻意感知——哦,我是在北京——几乎就无法意识到北京跟忻州的区别:一样大街上熙攘的人群和车流;一样高耸的楼群和破损的建筑物;一样灰色的心情。如是种种,让我油然而生一种倦怠之感。这样的感受,与北京本身的含蕴,背道而驰。这种感受,应该不是北京所能给予人的感受。而我知道,再怎么说,北京毕竟是北京。它的气派一目了然。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这是一定的。不同的心境,决定了不同的感知。很多时候,自己的心情不是由自己掌控的。这一点不知道麻雀们能否认同。无论北京的.还是忻州的麻雀,估计都无法认同我的观点。同样,无论北京的还是忻州的麻雀,我都无法跟它们交流。所以它们的思想我一无所知。

  说真的,麻雀的自然随适让我自惭形秽。

  将近两个月了,我每天与那些白衣天使打交道。我感觉这些天使榨干了我。我本身就骨瘦如柴,如此一来更加地惨不忍睹:我已经蜡黄的脸孔更其蜡黄;我已经蜷曲的腰背更其蜷曲。而天使们丝毫不为所动。我的衣兜一天天变瘪。我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在近期内把这些衣兜充实起来。而且,可怕的是,衣兜还在进一步瘪下去。对此,天使们视而不见,不以为然,无动于衷。他们灿烂的笑容背后,藏着锋利的刀刃,让我情不自禁打着寒战。

  就在这样很具现实色彩和内涵的日子里,我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中人。或者,行尸走肉。到这时候,我才深切地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而且我发现,我失语了。纷纭繁杂的思绪在脑子里跑来跑去,而我,茫然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感觉一切都变得十分陌生。感觉任何话都不想再说。或者,简直就无话可说。那些我所鄙夷的东西十分无情地屠宰了我。我已经变得支离破碎。我成为一个陌生的自己。

  像文学,以及一些精神层次的东西,则跑得无影无踪。文学顶个鸟蛋。这句话跑到脑子里时,我欣喜万分。我知道自己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属于生命本身的契合点。在我的生命当中,在近段时期,这算是重要的一件事。我终于找到了,这是值得庆幸的。在迷离恍惚中,我感觉自己已然不再是那个对精神生活念念不忘的人。当然,毋庸置疑,一方面,文学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另一方面,又凸显其耀眼的光芒。这一点我毫不怀疑。但是,在我遭遇了这些猝不及防的变故之后,文学的脆弱和无用显而易见,让我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信心来左右自己的精神。偶尔,一些闪着灵光的碎片还会在心里一掠而过。不过,看去十分的遥远。我与它们之间,横了一道又一道厚厚的墙。我的腿脚是这样沉重。我无从跨越这些墙。

  对一个个体而言,尤其是曾经视文学为生命的人而言,这无疑是致命的。我自感陷入一个烂泥潭,不可自拔。我无法呼吸,无法自救。我眼睁睁看着自己越来越深地陷下去,陷下去。

  多少个白天和夜晚,我被一种强烈的恐惧熬煎。现实的真实性令人悚然。现实的无情令人无语。有一些萌动着的微细的东西潜入内心。我注视着它们,感觉是那么陌生。而它们,张望着我,不怀好意。又或者,是我不能理解它们的好意。这不怪它们。我已经陌生到了这样的地步。我看到了另外的一个自己。心里的碎片零落不堪。我在这种零落中沉沦,但不能不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两个月的时间,并不长,可是足以让我丧失一些东西;让我在现实中感受到什么叫做穷途末路,什么叫做心力交瘁。

  那些曾经的伟岸与挺拔一去不返。或者无比无耻。像虚空一样无耻地引诱着我那颗不屈的心。为此我不能无视自己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是的,我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一点让我由衷欣慰。视野里的麻雀是那么闲适随意。一只走来走去的黄猫也不曾使它们惊惶失措。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我注视着这些,感觉有些东西在心里升腾起来。

  是的,人自身拥有的本性让我不能甘心。我看着北京的太阳,努力呈现笑容。我不知道自己的笑容是不是真实的笑容,是不是在别人看来十分恐怖。

  生活中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命题,我迷惑了。

  院子里树木参天,绿意盎然。这里那里,穿着条状病号服的人们,和他们的家属,三三两两闲坐聊天。麻雀们从树上飞上飞下,轻盈而自然。它们灵巧地转动它们的小脑袋,用它们黑又亮的小眼睛看着我,看着人们。

  我五六岁的时候喂过一只麻雀,是从房檐下的麻雀窝里掏出来的小麻雀。我没舍得喂给猫吃,自己养了起来。我向母亲要了小米,盛在酒盅里,拿水浸泡了,再用小棍儿挑着,一点一点喂给它吃。它张着鹅黄的小嘴,香甜地吃着,用黑又亮的小眼睛看我,对我充满了信任。而它不知道,我幼小的心里,充满了快乐。这是一只忻州的麻雀。曾经的麻雀。四十多年前的麻雀。它的归宿我不想说。因为一旦说出口,我就心疼得不能自已。我只允许自己记住它的可爱和美好。这或许有些霸道。不过我只能如此。直到现在,一闭上眼睛,我还能想起来那用水浸泡后的小米所具有的特殊的味道。

  不得不说,这只微不足道的生灵,让我对自己的生存本身,拥有了某种理性的感知。岁月漫长,怀想悠远。我想,当你能够怀念曾经的美好时,那么,其实你已经拥有了十分美好的东西。这种美好,深藏内心,让你心里踏实。就像此刻,我注视着草坪上这些蹦蹦跳跳的麻雀,北京的麻雀,心里平静了许多。

  或许,生活的本意就是如此。你必须经历,然后懂得。

  北京的散文 篇8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母亲不在的那年夏天我到北京学习,时间是三个月。在这之前我很少来北京,记忆里是1977年的春天来过一次,来了就急着看天安门。当时北京火车站有一个餐厅只卖机器包的饺子,我们来的四个人每人吃了一盘。韭菜猪肉的,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饺子啊。有两个要饭的看着我吃,我一个也没有留。然后坐公共汽车去看天安门。从车窗里看的第一眼很失望,怎么没有电影里的高大呢;第二天又来了一次,这一次看的天安门就不一样了,雄伟的屹立着,我看了很久。

  这一次来学习我没有去天安门。我按照通知上的路线图,下了火车,坐地铁到积水潭下车,从地铁上来坐公共汽车,到昌平的西三旗下车,然后坐小公共汽车到霍营下车,下了车返回去几十米,就到了农垦管理干部学院。我工作的军马场在草原上,来到北京就是进了城市。可是我学习的`地方也是农村。住在宿舍里,紧挨着窗外的土地上正收割庄稼,隆隆的机车响过,玉米秸鲜嫩的甜香味也同时飘散过来。于是我想家的念头就没有了。那次学习一住三个月,一次也没有回去。十一放假,去了一次长城,然后到母亲的老家河北省文安县去了一趟,见到了大舅和老姨,又去了天津看望了二舅。母亲不在了,和他们见面心情十分难过。大舅说,你姥姥就是不闭眼睛,要看看你妈。我说来了,你姥姥才闭眼睛。我和母亲最后一次去姥姥家是六十年代中期,我母亲还没有在家待够,我就哭着要回来。给我母亲留下遗憾。一个十一假期转眼就过去了。课程安排的很紧,每个周六都有参观项目,北京所有的景点都去了。伙食一般,周五的时候改善一次伙食,每人一条鱼,两个人一瓶北京二锅头。学院周围没有饭店,我们就在宿舍里喝酒。我和一个新疆的少数民族同学一起喝酒。我们把同学的酒拿来,每人一瓶,喝完了没有喝够,天气又冷,我们就各自喝了一瓶。晚上我睡着了,他就每个屋里都去转,敲开门进去坐一会,话也不说就走。第二天班长问谁和他喝的,我也没吱声。最高兴的是家乡来人。他们来看我,我去看他们。一次我们单位来了两个老同志,住在呼家楼。定好在天安门英雄纪念碑见面。我们班里也在那天夜里看北京的夜景,去的客车。我说有事,到了天安门就和大家分手了。当时下了小雨,我等到快天黑了他们也没用来。我怕去霍营的公共汽车停了(7点停运),就往回赶,到了西三旗就没用车了,我走着回去,也没用晚饭,饿了一夜。第二天他们来找我,说以为下雨我不会去。他们不理解我对家乡的思念,来个人对我就是最幸福的。那时候没用手机,联系很麻烦。十一月份天气很冷,宿舍教室都冷,我们没有准备,学校给我们发了大衣,但是一到晚上我们钻进被窝里还瑟瑟的发抖。这段学习很多故事留在我的记忆里。后来我写了《书记班揭秘》,发表在一个刊物上。总编还找过我,问我这些都是真的吗。我说是真的。他说是真的,可是发表之后怕影响书记们的形象。我说都是人吗。总编的眼睛在眼镜后面沉思了很久,才没有说什么。我的中篇小说《圣母》就是学习期间写的。

  二十年后我和我的家人又一次来到了这里,春天的北京已经绿树婆娑了。路上的荒凉已经没有,高楼填满了我曾经看到的所有的空地。学校跟前还依稀留着当年的痕迹。旁边的一个最老的档案馆也正在拆除。学校的主楼还是那个样子。操场,和主楼的两侧都新建了楼房。我住的宿舍还在。我每当周二排队往家里打电话的房子没有了。我不知道教我的老师都有谁在,许多也都忘了。岁数大的刘老师是我们班主任,教我们马列主义哲学。我还记得唯心论和唯物论的教育。可是我们还是相信命运和心里的感知。刘老师就反复的教我们,苦口婆心。当她带领着这些书记班的人游石花洞的时候,看到歪脖树下算卦的四川来的年轻人正给她的学生算卦,她没有去想自己教学的失败。因为她懂得教学和生活是两回事,特别是马克思离的更远。当时她已经五十多了,现在也有七十了吧。路过多功能教室,我又突然想起教我们“领导科学”的校长来。虽然我当时听的很认真,但是我从来没有相信过。如果能教出“领导”来,这个世界不都是领导了吗。就如现在很多大师教你怎么做经理当老板一样,除了卖弄口才赚钱之外,没有其他用处。我们来也是想“学学词,交交人”的,可是我们那些同学二十年没有联系,也没有一个出息的。

  由于建设,已经很难找到学校当年的影子了。我们当时去回龙观去玩,路的两边都是耕地,现在都是楼房了。我总体的感觉是这里建的很乱,过去那种爆土扬场的影子躲在各个角落里。我觉得很失望。什么都是这样,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再回头,竟然是一片茫然。

  北京的散文 篇9

  我第一次去北京是1967年1月份,屈指算来,45年没去北京了。大弟来电话说他和妻子回来要在北京停留几天,我们相约在北京见面,一起走走,大弟夫妇非常高兴。我们五人都年逾花甲,大弟是医生,亲人在一起相互之间有个照应,也很快乐!

  2012年8月30日,天气很好。上午10:10分,我和老伴儿、还有二妹从长春坐上火车,(动车,速度很快)晚上5:50分到达北京。外甥笑文开车来把我们接到宾馆,然后他安排了丰盛的晚餐。

  在我们出发的前两天,外甥就把住宿安排好了。我们住在前门大街附近的一家宾馆,这个宾馆位置很好,离前门近,坐地铁、乘公交车都很方便。

  8月31日我们七点出发,首先来到天安门广场,清晨有淡淡的.薄雾,建筑群在晨雾中显得更美!我们在广场转了一会儿,观赏四周的景色,然后买了门票,去故宫。

  从太和殿进去,故宫金碧辉煌,宏伟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色彩缤纷的琉璃瓦、能工巧匠的精湛艺术令人赞叹不已。故宫里许许多多的珍宝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标示。

  下午我们去景山公园,景山公园过去是皇家园林,听说是挖护城河的土堆积成山。景山公园东面山上有一棵树,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自缢在这里。此处已作为文物古迹加以保护。我和老伴儿很累,没上山,在山下拍照几处景点,然后在长凳休息,弟弟妹妹上山去了。下山后,我们一起去北海公园,观看了琼岛古洞,洞内岩石嶙峋陡峭,我们手扶石壁,小心翼翼地走,洞内有许多雕像,刻的都是历史名人,文武百官,栩栩如生。因为时间紧张,我们没详细看,也没拍照。

  北海公园最突出的景点是那座白塔,我们在白塔下留影。四点多回宾馆。

  北京的散文 篇10

  总感觉有一些地方,在人生中总是想绕开,而命运总是让你绕不开。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就是命中注定的。

  北京这个城市,也许就是一座这样的城市。

  又到过年了,在北京工作的孩子,去年就曾说让我们去北京过年,那时,感觉孩子住在单位宿舍,一直感觉去那过年不是个事,就一直没有答应。今年,孩子租了公租房,也算是在北京有了一个家,又说起让我们去过年,也就在口头上答应了,答应孩子在计划中。

  一进腊月,大哥家的二孩子办喜事,一家人都欢天喜地为大哥家忙。忙罢,心中就有了一点愁云,从心里讲,大哥家新喜,按理,我作为叔叔,本应过年在家招待新媳妇。看着大哥忙碌的样子,几次想说上北京过年,又不好意思说。

  想当年,我上中师之后,第一年放假。那时,哥哥在北京打工,那时年轻,心是飞扬的,就想上北京去看看,写信给哥哥,说明了去意,哥哥也来信答应了,还特别给我汇款。

  那时,自己刚从农村出来,对城市还是那样陌生,上学时,只是经过安阳这座古城,上学是在滑县老县城。上学是坐汽车去了,只是坐汽车时,看到过火车,自己还没有坐过火车。

  第一次走进北京,是靠哥哥这只无形的手。

  父母亲不在了,总感觉家也没有了,父母在时,感觉父母为我们兄弟撑起了一片天。

  每一次经过父亲窗外,只要看到父亲窗里的灯亮着,就能感觉到父亲,就是不上去,感觉心是暖暖地。我老家是临街,父亲和弟弟一起住,楼下租出去了,父亲和弟弟住在二楼。在一个细雨纷纷的秋日,下班回来,经过老家时,看到二楼窗户里的灯光亮着,在恍惚中,停下车了,上楼一敲门,开门的竟是弟弟。一下子才清醒过来。弟弟一看是我,就让我进门,环视一下父亲生前住的房子,一下子泪眼朦胧。弟弟也明白我想父亲了,父亲走了,老家也没有了,原来的家,现在成了弟弟的家了。

  办罢喜事,客人们都走了,哥哥又叫我们一家人,办了两桌子菜。一家人坐在哥哥家的客厅,我看到哥哥也都有白头发了。长兄为父,哥哥就成了我们家的大树,也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全家人喜气洋洋,我们都为侄和侄媳贺喜,看着哥哥苍老的样子,从十几岁,到北京打工,现在还在上海打工。我的眼泪就落下来,不忍心说上北京过年这事,哥哥看我默默无言,仿佛看到我有心事,就问我,我才说了自己的想法。好在一家人都理解,这是新时代的乡愁,孩子和我们天各一方。

  北京,这座古城,也许有我难舍的情缘。

  当我再一次送孩子去北京上大学,我一直在想,我是十几岁走进北京的。没有想到,孩子也是十几岁,就又一次走进北京。

  当他硕士毕业后,本来想考清华的博士,但没有考上,找工作了,孩子问我,我就力主他,离开北京就业。因为,北京的房价太高了,不是我们家能搞定的。孩子表面上答应,在内心,还是不愿离开帝都,因为,他在北京上学已经七年了。

  孩子最后还是留在北京了,有时想想,那都是我的北京情结,上大学时的选择,是我一步一步把孩子送进北京的。

  此刻,当我和妻子,加上一个同学,同学也是去北京过年的,他的孩子和妻子也在北京。

  车已过卢沟桥,我倚着车窗,看车窗外的城市,窗外的风越来越大,那风吹着树梢,在摆动。尽管已是春天了,北京的天还是那样寒冷,能听到窗外的风响。天空还是不错的,有风,能看到西边的太行山,夕阳西下,晚霞映红天际。

  我想起,当年那个十几岁的.青年,走进北京的情景。那年,我口袋中装着20块钱,从滑县出发,先坐汽车到安阳,从安阳坐上火车。那时,还是第一次坐火车,那快乐,仿佛还在昨天。记得当时是坐直快,车票是11块钱左右。手里是哥哥来信的信封,我出发前写信给哥哥哪天到北京,坐几次火车。说定他在火车站接我,我一下火车站,出了站口看那人来人往的人流,我好像一片小船,漂泊在大海中。天阴沉的,不时下起一点小雨,这就是北京。人生地不熟的北京,我有一点茫然,心就像天气一样阴沉,到站前广场,到处找哥哥,找了半个钟头,也没有从人山人海中找到。

  我就按哥哥给的路线,上了公交车。那时平生第一次坐公交,我不敢往里走,一直在卖票的周边,到了一站,就问一下卖票员,到了永定门没有,卖票的是一个妇女,可能是我问得多了,一定是看我是外地的人,坐了有二三站,我又问,卖票员答应了一声,我就慌忙下车。一下车,才知道是错了。一抬眼看是天安门,我站在天安门前的街前的路边,尽管是第一次看到天安门,此时,还下起小雨,我不敢向天安门边走去。一直站在街边,一会看那一路公交又过来了,我就沿着街边,看公交往哪走,边走边看车的走向,我走了好几站,看清那一路的公交车,我走到大石栅,认真看了路边的公交站说明,才明白坐几站,我又坐上公交车,到永定门,转366到黄村。刚刚还在为学会坐公交之后高兴,一到黄村,心中又茫然了,到哪找哥哥的工地,拿出信封,问路人,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这是哪。因为,信封上写的是信箱。这时,我才慌起来,一边走,一边想,要是找不到哥哥,那如何办,手上只有9块多钱,要回去,也只能是坐慢车,记得那时慢车是8块钱。这一次我长了一个心眼,问一位大嫂,一个戴眼镜的大嫂,我拿出信封,人家也说不知道,不过,人家说前边有一个邮局,你到那里问一下。我沿着大嫂指的路,找到一个邮局,人家才说给我方向。出了邮局慌然向东走,一会,看到一群打工的人,回工地,一看是我们大队的人,好几个都认识我,这样才算找到大哥。

  一生中,这是第一次和北京相识,竟是这样的艰难,这也是我的心路历程。

  当我们出了莲花池汽车站,站在北京街头,一阵一阵的刺骨寒风,向我们吹来。妻子还对我抱怨,你说春天了,北京可能也暖和了,要是这样,我穿上厚一点的大衣。一会,同学的孩子开车来接他,同学孩子热情地说送我们,我知道这里离我孩子地方太远,还是坐地铁方便,就谢了,他们开车走了。

  打电话,孩子在地铁中说,还有一站就到了。我和妻子,站在寒风中,看车来车往的人,感觉到自己是北京的一个过客,不过,要在北京过年了,一直想找到家一样的感觉。北京是我的家吗?

  西二旗,有人说与清代八旗驻军有关,其实不是,是明代在此设立的牧马场有关。小旗是明代军队基层的编制,就像现在的班,一旗是十个人,西二旗就是二个旗,就是二十个人。

  孩子的单位就在西二旗,他的公租房,也在周边。

  当我从西二旗地铁站出来,看到人来人往的人流,大多拉着行李箱,去坐火车,回老家过年。一看到这些常年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在浓浓的年味中,将要回到父母身边,我心中有一种浓浓的温暖。我站在寒风中,细细品味这群年轻人的回乡之旅,来自北国的风,吹得我感觉有刺骨的冷。我想到了二个字漂泊,我的心头有一种难言的愁绪,理论上,老家是我孩子的故乡,而现在北京又成了孩子的家。

  看到这一群年轻人的奔波之苦,心中一直有一种杂然的味道。

  过去,一直是孩子回到故乡,回到我的身边,过年的。现在才知道到,孩子也是在新的奔波之中,也有了新家和故乡之间的难舍。这就是我今年,一直想上北京过年的愿望,我也要做一个奔波者,也体会一下奔波中,过年的味道。所不同的是,我是别离故乡,别离亲人,别离我生活的太行山小城。

  父母不在了,孩子成了我唯一的亲人。一直以来,我认为,孩子是我放飞的风筝,在好多时候,只要是那空中的线不断,就是放飞的成功。平时没有事,也就少打电话,总是对孩子说,只要我们的身体好,也就是你最大的福。这样你在外工作,就不用操我们父母的心,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

  现在,当我坐在孩子的家中,这是西二旗一个公租房小区。看到孩子前段时间,一个人买来的家具,还有生活用品,心中有一种深深的歉意。因为这是孩子自己动手安的家,尽管产权不是他的,是用每月4200元租来的,但我感觉租来的房子,也是家了。

  我望着这90平米的房子,如果用钱买,就值600万,在老家就是豪宅了。孩子还没有成家,就找来在一起的室友,两人共住,我来到之时,室友还没有回来。

  我是睡在天价的房中,却没有感觉到那样的奢华。我睡觉不好,这是顽症,这也是我这些年来,不愿意走动的原因。在来北京的周五晚上,我也是早早睡下,想养好精神。却不知12点醒来,一直折腾到快五点,才迷糊了一会,早上还是妻子叫醒我。睡在北京孩子的家中,也是,感觉坐了一天车,有点累了,也想早早的睡觉,躺在床上,找了一本唐浩明的《杨度》,胡乱看了一会,闭上眼睛,想睡,又睡不着。11点了,孩子的室友回来了,我借上厕所之时,给室友说了一声。

  也不知为什么,人到中年了,也算是寻找宁静的人,常年行走太行。不知为什么,就是睡不着,一看三点了,脑子中还是那样清晰。难道说,孩子的家还认生吗?

  第二天,孩子去上班了,孩子和室友都是在单位吃早饭。我和妻子吃过早饭,想到外面走走,一走出楼门,那刺骨的寒风吹到身上,有一种割肉的疼。我赶忙对妻子说,不去了,又回到房中。

  回到房中,妻子去厨房帮孩子收拾去了。

  我闲淡地看孩子的房子,在室内胡走着,一会我站在窗前。窗外的风吹着树梢动,树梢上没有树叶,只有枝条在动。一会,几只鸟儿在风中飞翔。我定神看它们,一会飞到这棵树上,一会飞到那棵树上,我也叫不上这是什么鸟。恍惚中,我能听到他们的鸣叫,仿佛是我行走在太行山中,听到的鸟儿鸣叫。在太行山的空幽峡谷中,在悬崖边,在山顶上,我最喜欢听鸟儿的鸣叫。这是我故乡的鸟儿吗?是不是也飞到北京来了,也伴我到北京过年来了。

  一会,鸟儿又飞到一片竹林,在竹林丛中穿梭。我是站在七层楼上,在高空中看竹林,能看到竹林竹梢的动,左右摇动。我在以后的几天中,出门总要看这丛竹林竹梢动不动,动,就是风大,不动,就是风小。我也曾在夜色中看过这一片竹林,夜色中,周边是路灯,还有楼房中的灯光,竹林有一种朦胧的美。想想,寂寞中,能有这一片竹林相伴,也是一种不错的风景。

  平生爱竹,没有想到,在北京过年,还会有这一片竹林。

  又到后窗,窗外是一个小树林,那里还有一条步道。树林中大多是白杨树,还有几棵柳树,不时,也有鸟儿在树林中飞翔。我看到一个老人,在步道上漫步。后来,我常在街边看到一群老人,在打纸牌,其中就有这位老人,曾听他说,他是东北吉林市人,也不知是来寻亲,还是靠友,也是离开故土的人。

  站在空中看风景,总感觉到孩子的家,有一种飘的感觉,不像我在小城中的小院。脚踏大地,闲时在院中行走,能用手感觉到院中树叶的嫩,能感觉空中那飘飞的香味,还有妻子种的菜园,还有那伴我十几年的葡萄,一到收获的季节,我就叫来朋友月下赏月,吃葡萄。

  中午,是在一阵手机的铃声中惊醒的。儿子打来电话,说是有一件邮件。

  过年了,在孩子的家中过年,孩子成了主人。平时在老家,我是打年货的主角,现在成了一个旁观者。不过,儿子在我们来之前,就打了一点年货。妻子打开邮件,竟是几袋红枣。晚上,孩子还问妻子,还需要什么年货,就打开手机,让妻子在网上选,这里是送货上门。在家只知道能送饭,想吃什么了,一点击,没有想到,在北京还能在网上买菜。晚上在网上订的菜,第二天早上就送来了。

  我看不懂的时代,还有看不懂的年。

  睡醒了,就坐在屋中,喝一杯茶。近年来,自己不胜酒力,只是爱喝几杯清茶,我一一看孩子的茶盒,竟有好几种。有的是孩子买的,有的是孩子的室友买的,孩子也喜爱走动,有时也常出差。看到天南地北的茶叶,我是从内心喜爱,后来几天,我一一品味,也算是北京过年中,一杯一杯的清茶,也让我长了见识。

  一直在室内,感觉有一点烦恼,我和妻子,就想到户外走走,也算是看看孩子家的周边环境。站在窗看,看窗外那一丛竹林,竹梢还在摆动,也听到窗外的风声,我和妻子穿上厚大衣。走到院中,也看到楼前停了好多车,看上去,有新疆、西藏、吉林、云南等牌照的车,一看就是外地来北京过年的。也许都是像我们一样,也是来看孩子的,家是什么?也许孩子生活的地方就是家,是未来的家。

  走在西二旗的路上,刺骨的风吹着,有时竟吹得我后退几步。路上行人,个个全副武装,大都竖起棉衣上的帽子。我还是顶着风,走到一座立交桥下,因为那里有一座售报亭,路边都是被风吹倒的摩迪车。

  有一种习惯,在家时,喜欢在小城中满街跑,跑到一个一个小邮亭中买几本杂志,回家胡乱看。这几年,有一本杂志常看,那就是《读者》。可惜,小城中在创建卫生城中,一夜之间,把一个一个的小邮亭搬走了,从此,也没有买杂志的地方了。

  北京的散文 篇11

  今天看了第一财经周刊的微博,好久没看了,错过了很多资讯。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作者选取了50个在北京生活的人对北京的看法。看到他们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难忘的北京故事。

  北京,不单单意味着糟糕的环境、高昂的生活成本。更多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和与离梦想更近的自己。去年冬天,我去了北京三次。

  第一次,光线传媒笔试。见到了他们日常的工作环境。中午吃饭时候,在一个公司附近的小吃城,味道很寡淡,不免有些想念重庆。晚上专门去吃了伏牛堂,没有想象中好吃。

  第二次,光线传媒面试。面试完走的时候见到了千源本人。地铁站,北大的姐姐担心我坐错地铁,执意目送我坐上回程的地铁再走。住的是东直门40块的青年旅舍,见到了形形色色的刚毕业的北漂学生。临走前去了北海公园,美不胜收。这座清代的皇家园林里既有四合院落,也有亭台庙宇。尚未完全冰封的湖面,小鸭子成群结队喝水玩耍。我记得,那天风很大,吹得脸通红,头发很乱,却还有一群大爷大妈站在湖边的亭子里,精神抖擞地唱着他们那个年代儿的歌。这股文化底蕴和精神气儿,或许,这就是我眼中老北京人的骨子里的气质。

  第三次,德勤咨询,埃森哲咨询面试。面试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名校的`硕士,一面后苦等半个月,一个人在北京跨年。自己给自己做麻婆豆腐和葱油拌面。因为便宜还好吃,点了好几次庆丰包子的外卖,一次外卖分两顿吃。看到了西少爷、黄太吉这些创业餐饮。一个人去南京大牌档,只为在陌生的城市听一曲评弹的热闹。一个人,在长安街看着圣诞节后的夜景。在影院里看《老炮儿》,前后左右的京腔,呼应着银幕,意料之外的惊喜。

  在寒冷的北京,我见到鹅毛大雪。也差点在结冰的公交车站与天桥滑倒。去了中关村,看到了创新工坊。也去了五道口,看到了搜狐,网易,参加了清华附近的青年沙龙,瞥见了曾经的中学校友。曾经一个人走在南锣鼓巷,用光了身上所有现金吃了炸酱面,也在一家书店看了很久的明信片,想要记住这个城市美的瞬间。一个人晚上在景山的山顶看对面的紫禁城,零下的气温,虽无法如同电影《北京爱情故事》那样看日出,却也在年初实现了自己的小小心愿。

  也曾,在平安夜的北京丢了手机,在派出所报案做笔录,出来时候已经是凌晨,同行的母女考虑我的安全热心地想让我去她们家住一晚。我谢绝了她们的好意,表示自己知道回家的路。回去的出租上,师傅和我聊天,我说今天的遭遇,走的时候,他送了我一颗梨。

  也曾,遭遇了所有机会的拒绝。

  感谢这个世界的善意。与无法逃避的失落。

  我喜欢冬天。或者因为寒冷,或者是临近年末,人会静下心来思考,未来将何去何从。

  希望新的一年,有一些好运给自己。

【北京的散文】相关文章:

时间的散文02-16

散文的随笔11-08

小学散文作文02-22

清明随笔散文11-05

关于散文的资料11-18

名人散文经典摘抄07-06

经典散文(精选200篇)02-06

经典散文(精选6篇)08-24

散文诗的精选经典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