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结

师说知识点归纳总结

时间:2024-10-25 09:52:57 偲颖 学习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师说知识点归纳总结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师说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师说知识点归纳总结

  师说知识点归纳总结 1

  一、通假字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

  二、古今异义词

  1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

  3古:无论;今:没有。

  4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5古:风尚;今:道路,道德。

  6、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三、重点实词

  1、.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2、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③吾师道也(学习)

  ④师必退 (军队)

  3、从①惑而不从师(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

  四、重点虚词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 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

  四、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表自动:从师。

  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复”中“师”同此)

  或师焉(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 不耻相师(名词“师”表动:学习)

  ②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用作意动:以……为师)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用作意动:以……为耻。

  下文“则耻相师”中“耻”同此)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名词“师”带宾语“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用作意动:以……为师)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用作名词:疑 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处于主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卑”,用作名词: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位卑则足羞”,是“以位卑者为师足羞”的意思。

  形容词“盛”用作名词:势盛位高的人。

  “官盛则近谀”是“以官盛者为师近谀”的意思)

  五、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句判断格式为:“者,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此句判断格式为:“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②被动句 不拘于时(用“于”介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时”,表示被动,“于”相当于“被”) ③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惑”分别是“不知”、“不解”的宾语,其均借助“之”字提前。

  这里的“之”,是宾语提前的一个标志)

  ④介词结构后置 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于师”、“于余”均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放在形容词“贤”后面作补语,“于”相当于“比”) 六、重点句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2、吾师道,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 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有看出那些人是明智的。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原因)吧?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所长,如此罢了。

  8、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转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师说知识点归纳总结 2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 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

  2、 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三、一词多义

  1、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

  2、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3、从:

  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4、也: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

  5、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

  6、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③不拘于时(介词,被)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7、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

  8、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

  四、词类活用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

  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

  六、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

  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所以无论高贵还是低贱,不分年纪大还是年龄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知道文章的停顿,有的人就去求师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却不求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啊。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所以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象这样罢了。

  师说知识点归纳总结 3

  一、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3)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4)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5)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四、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

  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五、文言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师说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文章: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05-04

蜀道难知识点归纳总结07-31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05-18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09-18

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08-29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10篇)08-27

如何归纳总结03-31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05-31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数学学习方法06-28

《师说》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