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面带来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1】
快速发展的时期。
伴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因此不断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如何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高层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任。
由于高校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建设力度不同等种种原因,造成了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
首先,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能保证硕士研究生数量,但兼顾不了生源的质量。
不高的生源质量根本保证不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其次,导师队伍水平不高。
导师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角色重要,导师直接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而低水平的导师队伍如何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再次,硕士研究生缺乏自主和创新能力。
硕士研究生作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其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是决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关键。
最后,高校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没有一个完善而有效的评价体系,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人提出几点值得思考的建议:
一、严把硕士研究生入学关,确保生源质量。
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前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因此,高校必须通过不同方式确保好的生源质量。
首先,高校应进行更广泛的招生宣传和固定范围的招生宣传。
高校只有通过网络宣传,寄发招生宣传品、举办讲座报告、推荐学校介绍、电话和接待咨询等方式,才能充分的争取更多的优秀生源。
同时高校可固定招生范围,如通过到一流大学吸引好生源、适当的增加接收一流大学推免生的名额达到提高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的目的。
其次,高校生源质量的提高必须依附于严格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硕士研究生考试模式虽有进步和发展,但是仍存在一些弊端,严重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生源问题。
因此高校要通过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制度及不断改革和完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来确保生源质量。
二、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
导师作为硕士研究生的传道解惑者,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高水平的导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
因此对高校而言,完善导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势在必行。
首先,高校要完善导师遴选标准。
导师的任职条件中不仅要涉及其研究方向、科研及教学经验,还要涉及其职称、年龄、科研项目与经费、科研成果、论文论著等方面。
为实现建成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最佳的导师队伍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建立导师培训制度,提高导师指导水平。
高校应尽可能多的为导师提供培训机会,定期的为导师举办培训班。
这样在请资深专家为导师做讲座传授指导硕士研究生经验的同时,也可以为新老导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
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亲身经验是提高导师培养水平的宝贵财富。
再次,鼓励导师承担科研项目,提高导师科研水平。
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对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其科研能力有密切关系。
而作为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其科研水平直接影响其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导师的科研水平,才能确保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最后,制定严谨的导师管理制度,完善导师队伍的建设。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求导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遵循管理制度,严谨的制度能使导师的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导师的管理制度是对导师的一种监督,也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培养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的能力。
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其自主学习及科研创新的能力是实现硕士研究生培养高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首先,高校应通过培养硕士研究生科研意识和多元化学习意识的方式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阶段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别,只有带着主人翁的心态,自主去进行科学研究,主动的与导师及时沟通、互动,才能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这样在导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硕士研究生才能得到学校的高质量培养和全面的自我培养,为以后实现自我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培养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高校更应该重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首先要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地改进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例如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导师队伍,同时还可以鼓励硕士研究生加强学术交流与科研实践,在这些过程中才能使硕士研究生形成创新的意识,不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贯穿于整个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才能实现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个最终的目标。
四、构建完善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对于高校而言,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硕士研究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高校在构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时要遵循科学、全面、可行及动态的原则。
任何一个合理的体系都应该具有科学性,同时要多方面的兼顾各种指标,最重要的是完善的体系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能够随着不同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高校在构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时要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这就需要高校考虑各种因素,例如硕士研究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和能力,又如我国社会发展对硕士研究生质量的要求等的多方面因素。
最后,在构建完善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指标的选取应充分考虑,慎重进行,因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确定各指标权重及进行评价的基础。
总之,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大量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的关键,因此高校应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更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最终实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秦发兰、汪华、胡承孝: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48-150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
摘 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前提。
本文采用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层结构,从创新知识、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四个方面,构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并以南昌航空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对其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生
随着研究生教育积极适应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指研究生在从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利用已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一种综合能力,即研究生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将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的创新环境下,通过创新实践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1]。
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前提,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必要,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外在表现,关键是创新,核心是能力[2]。
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依据。
研究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创新成果等等多元目标准则,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应从这些目标准则上考虑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研究生人才培养要求,以系统性与层次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定量与定性为原则,按照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层结构的思路,从创新知识、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四方面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目标层
以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为评价终极目标,使其在数量上评价与测度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在质量上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准则层
为了达到评价与测试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需构建反映目标层的准则层。
该准则层旨在反映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知识、环境、实践、成果等因素的协调性。
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准则层可由研究生的创新知识指标体系、创新环境指标体系、创新实践指标体系、创新成果指标体系构成。
(三)指标层
指标层是用来反映各准则层的具体内容,由各准则下的具体指标来体现。
为体现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需选择一定的平均指标或相对指标来静态地反映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充分反映和体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从科学的角度系统而准确地把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质;指标体系能客观综合地反映创新知识、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创新成果等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同时,评价指标的内涵和外延要清楚,数据来源要准确且介于0-1之间,计算方法要科学实用,指数使各项指标容易计算出来,以便于操作和分级。
(二)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
评价指标总体上应以定量指标为主,因为只有采用定量指标,才能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进行量化评价。
而对于一些难以定量化的指标(如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应采用定性分析,实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可以避免单纯依靠定量方法所带来的缺陷,但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可通过心理学问卷调查表方式,确定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和创新意识应用度,这样的评价结果会更全面、科学。
(三)系统性与层次性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全面地反映研究生创新能的各个方面,应具有层次高、涵盖广、系统性。
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应在不同层次上采用不同的指标,要有利于教育管理者在不同层次上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有效的优化调控。
三、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上述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原则,本文构建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层结构,以及创新知识、创新环境、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四个准则层,共21个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表1。
(一)创新知识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知识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可通过创新思维开拓度、创新意识应用度、前沿性课程设置比例、专业学位课成绩、学位论文成绩指标来反映。
(二)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环境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一个硬件条件,可通过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类型比例、举办专业学术会议比例、大量仪器设备比例、创新型导师比例、学校高水平期刊比例等指标来反映。
(三)创新实践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可通过参与工程实践的比例、参与教学或社会实践的比例、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比例、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比例、撰写文献综述比例等指标来反映。
(四)创新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创建成果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可通过获校级以上研究生创新基金比例、获学校“三小”项目比例、申请专利与授权学生比例、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比例、获校级以上优秀硕士论文比例、获校级科以上科技竞赛奖比例等指标来反映。
四、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方法
(一)评价方法与标准
首先,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指标的权重是各个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
确定指标权重的常用方法有德尔菲法、熵值法、模糊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AHP)法等[3]。
其次,选用评价的数学模型。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是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的的综合定量体现,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加权平均。
一般可用数学模型(1)对其进行定量评价[4]。
式中: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指数,其值越大,说明研究生创新能力越高;为各指标实际值;为各指标层权重;为各准则层权重;i=1,…4;j=1,…5(6)。
再次,确定评价的标准。
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指数进行分级,以确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高低。
本文按0.2为每级划分基础,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分为五级标准(见表2)。
(二)实证应用
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届硕士研究生为例,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其中创新思维开拓度和创新意识应用度通过设置10个问题的心理学问卷调查表,从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灵活思维、联想思维、形象思维进行测度;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类型比例按学科平台、科研平台、校内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四类平台拥有比例计算;大型仪器设备比例按价值大于10万的仪器设备数占全部用于研究生教学科研的设备数的比例计算;创新型导师比例按从事国家级课题研究的导师计算;学校高水平期刊比例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种类数占全部本专业的期刊种数计算。
为确定准则层和指标层各项指标的权重,本文以问卷的形式,邀请本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再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权重,各准则层和指标层权重见表1。
然后根据公式(1),计算得2011届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我校环境科学与程专业2011届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一般,其中创新成果成果得分较低。
为了提高本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与培养。
一是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创新技法的挖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改革学位课程结构,拓宽知识面,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知识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强创新型导师队伍和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撑和条件保障。
三是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提供工程实践的机会,在实际锻炼中磨练和拓展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四是积极支持并鼓励研究生开展创新基金项目的研究,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创造出更多的科研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田维波,张远英,张萍.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位评价体系及其改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46-50.
[2]陈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0-13.
[3]阎英,刘伯红.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8):83-86.
[4]杨华峰.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7):12-14.
【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相关文章:
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论文10-09
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10-08
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策略探讨论文10-08
关于提高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10-05
基于产业需求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论文10-09
浅谈提高高职国贸人才培养质量有效途径10-26
提高生产质量的标语10-09
提高睡眠质量方法11-15
如何提高睡眠的质量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