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

骨折钢板钢丝内固定失败的原因

时间:2022-10-05 20:55:39 研究生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骨折钢板钢丝内固定失败的原因

  骨折钢板钢丝内固定失败的原因【1】

骨折钢板钢丝内固定失败的原因

  【摘要】 目的 了解四肢骨折钢板钢丝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提高四肢骨折内固定质量。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6年收治的四肢骨折钢板钢丝内固定失败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导致钢板断裂的原因是钢板长度不够,放置位置不标准、术中未行一期植骨、早期过早负重等。

  结论 术中合理使用内固定物,早期合理功能锻炼,是防止内固定断裂的根本措施。

  【关键词】 四肢粉碎性骨折;钢板断裂;钢板内固定;失败原因探讨

  四肢粉碎性骨折,有很多治疗方法,如交锁髓内钉、记忆合金等多种内固定材料,但钢板内固定的应用最为广泛,碎骨折块复位困难者再辅助以多道钢丝固定,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花费相对少,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因此内固定造成骨不连,延迟愈合出现内固定失败也十分常见。

  2005~2006年我科共收治院内、外固定失败病例35 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5例,均为四肢粉碎性骨折,均用钢板、钢丝内固定。

  其中年龄18~65岁,平均34.5岁。

  股骨14例,肱骨13例,尺桡骨2例,胫骨6例。

  1.2 临床表现 钢板失效特征钢丝全部松动,钢板断裂或弯曲发生在钢板中间部位或靠近折断的螺钉孔部位,钢板松动发生在钢板两端。

  钢板失效时,骨折断端呈肥大型28例,有大量无效骨痂生长。

  骨折断端呈萎缩型7例。

  2 结果�

  失效类型:a)钢板、钢丝、螺钉松动23例,普通钢板10例,加压钢板8例,解剖型钢板5例;b)钢板长度不够12 例,2 例钢板长度未完全跨越骨折线。

  3 讨论�

  骨折内固定的目的在于获得解剖复位及骨稳定,在骨折顺利愈合的前提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稳定是治疗骨折的关键,只有符合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术后才能不用石膏固定,进行伤肢主动、无痛的肌肉与关节功能锻炼[1]。

  在基层医院医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骨科医生常用钢板、钢丝来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

  本文探讨失败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教训,引以为戒,提高治疗水平。

  3.1 钢板长度不够,放置位置不标准 在治疗粉碎性骨折选用的钢板比横型骨折要适当加长,骨折固定钢板的长度应大于骨折端骨干直径的4~5倍,骨折线两端分别以2~4枚螺钉固定,且应离开粉碎的骨折线,螺钉必须刚好穿过对侧皮质1~2个螺纹[2]。

  这一观点大多数骨科医生在理论上虽然掌握,但是具体手术中尚未完全体现。

  钢板放置虽然没有违背张力侧固定原则,但手术操作粗糙,不够标准,钢板放置两侧要对称,不要偏向一端,钉孔不能正对骨折线,避免应力集中于骨折端钉孔处,胫骨放置偏前、偏后,股骨放置特别是选用前外侧切口,钢板放置位置易偏前。

  3.2 术中未行一期植骨 植骨不仅能增加骨折断端的稳定性,还能诱导骨生长。

  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折端有间隙,对侧有缺损,不管间隙的大小及骨缺损的多少,都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造成钢板偏心固定,应力遮挡效应增加。

  一旦进行功能锻炼,钢板将承受骨骼上的全部负荷,并使钢板成为支点,钢板折断,螺钉、钢丝松动或断裂。

  因此,对于粉碎性骨折,我们主张在尽力恢复骨折结构完整的同时,一期行髓内外植骨,特别是骨不连的好发部位:股骨、肱骨、胫骨中下段。

  这样,骨痂生长快,达到骨和内固定物的相互保护,术后稳定性增加,功能锻炼的内固定钢板失效减少,骨折愈合快,减少工作量,更重要的是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术中疑有断端间隙存在,作者建议应调整钢板或预弯钢板,使钢板完全紧贴骨皮质,不应消极等待,内固定前骨折复位好坏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手术固定的效果[3],故钢板内固定前最好使骨折复位满意。

  3.3 对钢丝固定的稳定认识不足 使用钢丝环扎固定长骨虽能达到解剖复位,但稳定性差,稳定性是暂时的。

  术者为了使骨折解剖复位,将碎骨块全部游离,用钢丝单独固定碎骨块,或者在放置钢板后为了加强稳定性,再外加一道或多道钢丝固定。

  虽然术后X线片显示基本解剖复位,但进行功能锻炼后会出现钢丝松动,失去固定效果,且骨膜广泛剥离后会影响骨折局部血运及骨痂生长,导致骨折延迟愈合。

  因此,可靠的固定应包括内外固定,坚强的内固定也只能在骨折早、中期维持,如果骨折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固定材料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固定强度的改变,导致失效。

  预防内固定物失效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固定材料失效前使骨折愈合,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不是固定,如何促进和诱导骨折愈合、负重、恢复肢体的生理功能才是治疗的最终目的。

  所以在手术中对碎骨块的处理能用螺钉固定的用螺钉固定,不能用螺钉固定的可考虑用克氏针固定,最好不用钢丝。

  3.4 术后处理不当 术后过早负重,不规范的功能锻炼或患者不配合治疗,钢板、钢丝固定四肢粉碎性骨折术后就有潜在的不稳定性,在功能锻炼时又增加了骨折端的应力,导致内固定失效,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及锻炼方式决定患者术后关节活动的情况、术中内固定的稳定程度及骨折愈合状况,所以何时做肌肉收缩,床上活动患肢,不负重下床及何时弃外固定锻炼,医护人员均有责任和义务。

  参 考 文 献�

  [1] 蒋协运,翟桂华,危杰,等.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失效原因探讨.中华骨科杂志,1995,15(9):578.�

  [2] 胥少汀,徐印坎.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373-374.�

  [3]宫明智,窦文杰,等.股骨干骨折钢板断裂15例原因分析.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214.�

  股骨骨折钢板内固定失效原因的分析【2】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内固定 钢板断裂

  1999年4月~2009年5月收治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失效患者30例,就其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66岁,平均36.7岁,左侧14例,右侧16例。

  骨折部位:中上段9例,中段13例,中下段8例。

  骨折类型:横形骨折7例,斜形骨折5例,螺旋形骨折5例,粉碎性骨折13例。

  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21例。

  受伤原因:车祸18例,压砸伤6例,跌伤4例,其他伤2例。

  失效时间:2周~16个月,平均11周,其中3例术后2~3周即下床行走,12例2~3个月内完全负重,6例于3~6个月内过度负重,2例1年后正常负重,7例无明显异常负重。

  断钉21例,断板5例,两者均断裂4例。

  讨 论

  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骨折后多有错位及重叠。

  股骨干周围的外展肌群,与其他肌群相比其肌力稍弱,外展肌群位于臀部附着在大粗隆上,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已对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弓的倾向,这种移位和成角倾向,在骨折治疗中应注意纠正和防止。

  骨折固定时不牢固:本组中有4例钢板置于股骨干前侧,5例粉碎性骨折采用6孔钢板或短8孔钢板而使钢板的有效长度不足,23例骨折固定中存在螺钉未超过对侧骨皮质,或螺钉的方向不符合力学要求。

  根据生物力学原理股骨干的外侧为张力侧,内侧为压力侧,钢板耐受张力优于压力,因此钢板应放置于股骨外侧,钢板的长度至少为骨干直径的4倍[1],对于粉碎性骨折应提高钢板的有效长度,骨折两端至少有3枚螺钉固定,螺钉应超出对侧皮质1~2螺纹,螺钉的固定方向应与骨干垂直,钻头与攻丝的大小应与螺钉相匹配,这样钢板螺钉才有足够的把持力,钉孔过小,螺钉强行旋入时所产生的扭应力大于螺钉的承受能力,螺钉在置入体内时就变形或隐形断裂,给后期断裂埋下隐患;钉孔过大,易使螺钉松动或拨出,均使固定不牢固,而导致固定失败,为了防止钢板的强度降低,钢板预弯时不应来回反复。

  骨折未解剖复位或存在骨缺损:本组中有15例复位时骨折间存在一定间隙,特别是钢板对侧,有6例存在内侧部分骨缺损。

  为了恢复骨的载荷能力,其结构连续性必须恢复,只要骨折端存在骨缺损或复位不佳,内固定物就要超负荷承受来自周围组织和外界的各种应力的作用,骨折远端所承受的一切应力只能由内固定去遮挡,负荷的传导主要通过钢板从骨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加重钢板的负担,这样就会明显增加内固定失效的危险[2]。

  当早期功能锻炼时,骨折间产生相互运动,骨折面吸收,间隙加宽时,内固定物的应变最终达到临界极限,出现内固定物断裂。

  本组有6例复位后遗留骨缺损未植骨,在早期负重后,钢板、螺钉发生疲劳性断裂,使内固定失败。

  故对此病例应在钢板对侧皮质骨旁植松质骨,使其能很快生成周围骨痂,减轻钢板负荷防止钢板发生疲劳性断裂。

  对股骨干中1/3用钢板固定时,应提倡对所有病例植骨[3]。

  只有骨缺损修复了,钢板固定才能获得最大的稳定性,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及肢体功能活动,降低应力遮挡,避免钢板弯曲断裂。

  因此,在手术中不应忽视Ⅰ期植骨。

  骨折愈合与钢板疲劳速度失衡: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由于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术中骨膜剥离过多及全身因素的影响导致骨折愈合速度减慢,而钢板在体内由于受到交变应力、剪切应力、压应力及拉应力的作用[4],导致钢板疲劳性损伤,钢板强度受到一定影响,骨折长期不愈,不能恢复载荷,当后期负荷不断增加时,所产生的应力最终达到钢板的强度极限而导致钢板疲劳性断裂。

  术后管理不妥当: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或过早负重是导致钢板固定失效的又一原因。

  本组3例术后2~3周即下床行走,12例2~3个月内完全负重,由于骨折间尚未愈合牢固,骨折区超负荷,所产生的应变超过钢板临界极限,导致内固定物的断裂。

  只有骨折断端间形成连续外骨痂时,肢体才能逐步恢复正常负重活动[5]。

  因此,术后应正确指导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负重。

  钢板螺钉的重复利用:内固定物的重复利用是导致钢板失效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内固定物在体内受机体交变应力的影响,在应力和体液腐蚀剂的共同作用下引起一种破裂过程-应力腐蚀开裂[6],术中发现部分内固定材料不匹配,内固定物的钢度及强度均受到一定破坏,本组1例所取出的钢板局部电锈蚀变黑,因此应杜绝内固定物的重复利用,选择匹配材料,以免影响骨折愈合造成固定失败。

  应注意的是,虽然引起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从内固定技术的要求来看,相当部分原因是由于对内固定技术理论和基本功欠缺所致[7],解决办法仍是加强内固定技术的继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把内固定的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8.

  2 胡广,胡凯,包澄宁.多发伤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探讨[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4:276-277.

  3 荣国威.骨科内固定(AO组织技术推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9.

  4 吴雪晖,李起鸿,杨柳.骨折固定对长骨微循环及骨折愈合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02,3:179.

  5 徐莘香,谷贵山,赵义,等.梯形加压钢板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3):152-154.

  6 张效量,邹锁生,陈东安,等.金属内固定材料的体液腐蚀及预防[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4,9:49.

  7 杨力民.内固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及对几个问题的思考[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4):241-243.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3】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钢板螺钉 失败原因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技术是创伤外科最常见手术之一,随着多种内固定方法的推行和应用,临床上内固定术后失效的病例屡见不鲜。

  自1999年3月至2008年5月,我院共收治股骨干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失效病人28例,本文就本组病例失效原因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失败病例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39岁。

  本院手术17例,外院手术11例,左侧12例,右侧16例,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16例。

  伤因:车祸伤10例、挤压伤8、爆炸伤3、坠落伤5、其它2例。

  骨折部位:中段骨折10例,中下骨折6例,中上骨折12例。

  骨折形态:粉碎或蝶形骨折11例,斜行螺旋骨折9例、横行骨折8例。

  1.2 手术内固定方法 本组失败病例28例中,加压钢板普通螺钉9例,普通钢板普通螺钉固定7例,加压钢板加压螺钉12例。

  2 结果

  �本组失败28例病例中,螺钉松动钢板弯曲、脱出9例,螺钉断裂钢板松动5例,钢板断裂4例,骨折断端对合不严密4例,粉碎骨折钢板对侧骨缺损或游离骨块未固定5例;感染致骨不连3例;功能锻炼不当7例。

  自诉暴力损伤者1例。

  3 讨论

  �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目的在于获得解剖复位,并使骨折断端达到稳定牢固作用,但其部分患者由于内固定失败而影响骨折愈合。

  结合本组28例病例分析,其内固定失败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3.1 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当 (1)钢板螺钉不配套,本组有9例使用加压钢板普通螺钉固定而出现螺钉松动,钢板弯曲,因钢板与螺钉在结构质量上存在差异,两者间相互接触产生微电流,形成电解腐蚀,钢板强度降低,导致内固定弯曲或折断,故加压钢板只能与匹配的加压螺钉配套使用,才可能牢固固定骨断端。

  加压螺钉与普通螺钉之间存在差异,前者钉端无沟槽,钻孔后需旋出纹路后再将其拧入,钻孔径小于螺丝径,在骨内支撑力强;后者属于自锥螺钉,钻孔后利用钉端之沟槽直接旋入,钻孔径等同于螺钉径,在骨内对支撑力弱,故易松动脱出。

  (2)钢板长度不够,骨折两端固定范围短,达不到牢固固定作用。

  钢板长度应为骨折部骨直径的5倍,且螺钉应穿过对侧骨皮质,骨折两断应至少用4枚螺钉固定[1]。

  本组病例中有12例是因钢板长度不够而出现螺钉松动或断离,钢板弯曲,呈现骨折端成角畸形。

  (3)内固定材料质量低劣(普通钢板普通螺钉),本组病例中有7例出现不同程度钢板弯曲及螺钉松动、断裂。

  因此,普通钢板无论从长度还是从强度上均达不到牢固固定的作用,特别对于股骨干骨折的病例,普通钢板完全不能承载其生物力学的需要,已不能满足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的需要,现已废弃。

  3.2 骨折缺损或螺钉松动均使骨折支撑失去平衡稳定作用[2]本组12例中出现钢板对侧骨缺损或游离骨块未固定,或螺钉松动易致骨折未获得牢固性稳定。

  由于股骨为偏心型负重,故骨折钢板内固定术中,多采用张力侧固定原则。

  此时,应保持钢板对侧骨皮质的完整性。

  如有粉碎骨块未行拉力螺钉固定或有骨缺损,钢板将受到弯曲应力,而不是纯粹的张力,内固定不牢固,骨折端的活动已无法控制,钢板便反复弯曲而发生疲劳断离。

  如螺钉松动,侧诸螺钉受力不均,增加其他螺钉的负荷和强度损失,并且不能使钢板与骨质接触处对合良好,使钢板承受弯曲应力,导致疲劳骨折[1]。

  3.3 感染是骨折内固定失败又一诱因之一 本组3例中出现骨折不同程度的感染,均导致骨不连接,骨不愈合,从而造成内固定松动或断离。

  只有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及预防措施,才有效降低感染[3]。

  3.4 术后康复训练不当 术后的康复锻炼直接关系到骨折愈合过程[4]。

  我们结合本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认为患者锻炼时间和方法取决于体重、内固定的稳定性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

  负重锻炼时,必须复查X线片,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决定,一般术后6―8W。

  不得过早下地负重或盲目锻炼,避免意外暴力损伤。

  本失效组均因过早功能锻炼及下床,而出现钢板螺钉松动退出及断裂,影响骨折的稳定性,造成骨折不愈合和成角畸形。

  �因此,预防内固定失败,应采取正确的内固定技术,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及方法,预防感染,加强术后管理,有效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才能有效降低内固定失败率。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50-270.

  [2] 徐幸香,刘一.当前骨科内固定治疗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华骨科杂志,1996,4:204.

  [3] 李鸿儒.骨科手术失误及处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9:56-57.

  [4] 王亦璁,王承武,等.骨与关节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67.

【骨折钢板钢丝内固定失败的原因】相关文章: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10-05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研究10-05

浅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10-08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体会10-05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探讨10-06

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论文10-09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10-05

克氏针与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10-05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分析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