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研究生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与趋势论文
早在20世纪90年代,潘懋元先生曾经提出:“教育是一个永恒的概念,高等教育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当时的这一论断,在展望未来的同时,更多地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既往历史进行了论证。今天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可能是对潘先生展望未来的更好的补充。
从现象来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之后,接受一定程度的高等教育,主要是本科及其以上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新增适龄劳动人口进入劳动就业市场的普遍性身份。本科及其以下层次高等教育虽依然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主体但随着社会学历层次的普遍提高,本科及其以下层次的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占有社会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位等方面的竞争力明显下降,本科层次以上的研究生成为人们主动争取社会流动机会的重要渠道。但从培养目标来说,研究生教育更多地指向学术性目标。当越来越多的人把研究生作为获取更高专业化岗位的手段时,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也必须做出相应改变。
一、适龄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巳普遍提高
1。适龄劳动力人口的学历变化趋势
适龄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这已是一个国际性现象。OECD发布的《2008教育一览》显示,经济合作组织的30个国家中,适龄劳动力人口(25—64岁)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在2006年平均达到27%,其中16个国家的这一比例已达到或超过30%(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了爱尔兰和瑞士外,其他14个国家近五年内适龄劳动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均有明显上升,16个国家的这一比例在2006年达到了3001年只有6个国家超过30%;而在更早些的1998年超过30%的国家只有美国、日本、加拿大和芬兰4个国家。
2。高等教育的高入学率带来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压力
适龄劳动力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所占比例的提高,是近年来各国持续维持较高的高等教育入学率的直接结果。199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的0ECD国家只有3个,到2000年超过这一比例的国家有9个,到2005年超过这一比例的国家更是达到了17个国家。其他国家的这一比例基本超过了30%(墨西哥、土耳其接近30%)。
高等教育的高入学率对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对劳动力市场而言,它是保证未来新增适龄劳动力人口继续维持乃至进一步提高教育程度的重要基础;X对高等教育体系自身而言,它对本科以上的教育层次带来了很大的扩张压力,研究生教育规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时代只有进行适度扩张,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本科毕业生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
从中美两国近年来的研究生与本科生规模增长速度来看,研究生规模的增长速度基本上都快于本科生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并持续稳定在相对较高的比例状况下,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和攻读更高层次学位的比例必然相应提高,因为即使在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依然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手段。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增大之后,从整个社会来说,依然“不存在一种社会大众群体跨越之后就能变成精英群体成员的绝对的教育门槛”,研究生教育必然会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而承受明显的扩张压力。表2的数据显示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增长速度已开始超过本科生规模的增长速度(个别年份除外),表3则显示了部分国家研究生规模绝对数量的增长。
二、规模扩张和社会发展对研究生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提出了要求
1。在职研究生数量增多
如同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之后,高等教育的入学者身份发生明显变化一样,规模扩大之后,新入学研究生的身份也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在职研究生人数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从表4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美国和英国注册研究生为在职研究生(part—time)虽然自2002年以来,在职研究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由于在职研究生所占比例的基数本身很高,且从绝对数来说,在职研究生的队伍仍在不断扩大。另外,与英美两国的趋势相反,近年来中国在职研究生规模和增长速度都呈上升态势。2003—2006年间,在职研究生的规模增加了99。3%,在整个在校研究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增加了4。1%,比在校研究生整体增长水平高出近30个百分点。
在职研究生规模的持续增大,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加入到研究生教育的队伍。在校研究生群体的身份变得比较复杂,他们还具有研究生以外的其他社会身份。与全日制(full—time)研究生不同的是,研究生学习不是他们接受研究生教育期间的惟一主要任务。在职研究生的就读目的和教育要求,是否能够在以往的研究生教育框架和模式中得到满足,是当前和未来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改革不可忽视的问题。
2。研究生就业去向发生变化
中世纪大学诞生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曾经是大学教师的执业资格。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提高,以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与大学教师等学术性岗位的联系变得不再紧密;另外,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也使得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个人目的发生变化,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远远超越了学术性岗位的界限。
表5是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企业单位近年吸引了上海交通大学约一半的毕业研究生,虽然比例有下降趋势,但从绝对数来说,企业接收的毕业研究生仍在不断增加;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接收毕业研究生的传统重镇,依然是毕业研究生寻找就业机会的重要去向,但与企业相比,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吸纳能力已大幅度下降;政府与事业单位、金融业等成为吸引毕业研究生的新领域其吸引力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研究生就业去向的多元化不仅在中国如此,在其它研究生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同样如此。如美国科学院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1995年发布的《重塑科学家与工程师的研究生教育》指出,在很多学科领域中,至少一半以上的博士们是在学术领域以外的商业、政府和非盈利性组织工作,因此,传统的以服务于研究兴趣和补充学术研究队伍为基本去向的博士教育需要改革。142004年发表的一份关于英国博士在本土就业领域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3765名在英国本土就业的博士中,48%就职于教育部门(18%从事科学研究,22%是在教学岗位上)其中83%在高等教育机构内就职;制造业和卫生健康部门分别吸纳了16%左右。
可以看出,包括博士在内的研究生就业去向开始呈多元化趋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岗位对毕业研究生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和行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行业成为吸纳毕业研究生的主要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将选择在非学术性岗位就业。
研究生就业去向的多元化,实质上来源于两方面力量的推动:首先,在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的过程中,高校和科研单位等虽然既需要、也可能同步增加学术性岗位,但从近年的发展趋势看,研究生规模的扩张速度超过了高校和科研单位中学术性岗位的增加速度,这势必造成高校和科研单位能提供的学术性岗位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研究生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实用性行业的专业化程度也在提高,对新增人员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这一点上,研究生比本科生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即使选择在非学术性岗位就业,毕业研究生所从事的工作大部分与其所具有的研究和分析能力明显相关。
表6显示,不论中国还是美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已达到或超过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规模,可见,以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已经超过高校能够接纳和吸收的能力,研究生就业范围和领域分化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研究生内部来看,博士和硕士的就业去向还有一定的差别,仅以表5为例,研究生群体在高校的就业比例不到15%;而在博士群体中,这一比例超过40%。研究生就业去向的这一变化,既是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自然结果,也表明社会各行各业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对人才素质同样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研究生教育目标和模式变化的基本趋势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乃至普及化以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成为必然。正如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观、质量观都需要变化一样,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也必须做出相应改变。
1。转变研究生培养目标
一重视专业性目标在研究生教育只能向社会极少数人开放的时代,选拔和培养能够担负起传承人类文明、探究未来世界的知识精英,是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责任。但当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在社会中占有相当比例的时候,追求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便成为社会中较为普遍的选择研究生教育规模势必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而水涨船高。目前,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在校研究生数量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1%左右,并且各国研究生数量均明显上升,从这个角度说,研究生教育不应该同时也不可能局限于培养高校师资和后备科研人员,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高素质的研究和从业人员,同样是未来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重新审视研究生教育目标,除保留传统研究生教育的学术性目的,还需要认真对待行业需求对未来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影响,将行业需要的专业性研究生培养目标纳入当前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体系,丰富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方向。
2。探索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一重视行业的专业化需求
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乃至普及的过程中,入学者的身份不可避免地发生明显变化。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来说,研究生的入学年龄、入学动机、身份条件更加复杂。研究生教育维持在一个相当小的规模、其培养目标主要服务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员需要时,统一研究生教育模式是既可行亦有效的;但当研究生教育规模已具有了上百万人的规模、且其培养目标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时,探索适应不同目标要求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包括对入学者的身份要求、接受教育的方式,以及最后的考核形式等,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以满足行业需求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来说,如何在已有研究生教育模式中,将以满足专业化需求为导向的影响要素纳入其中,探索与传统学术性研究生培养不同的模式,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生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与趋势论文】相关文章: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趋势论文10-09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论文07-03
建筑镀膜玻璃发展趋势论文10-09
市场发展趋势电子商务教学发展论文10-11
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论文10-09
建筑装饰设计业的发展趋势论文10-12
土木工程发展趋势论文10-11
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心得体会范文通用05-10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及方向探究论文10-09
生物医学发展趋势及特征研究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