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多师合授对文科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一种探索论文
摘要:“多师合授”是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在实践中对文科研究生授课方式的一种探索,即多名教师共同为研究生讲授一门课程,其中每人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研究领域分别教授不同章节。它既是研究生开阔学术视野、博采众家所长的有效手段,又是改进传统导师选择制度、达致师生最佳匹配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一探索创新中出现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以“主讲教师”制为核心的系列完善对策。
关键词:多师合授;研究生;教学
课程教学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高低。“多师合授”就是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的一种有益探索与尝试。“多师合授”,即多名教师共同为研究生讲授一门课程,其中每人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研究领域分别教授不同章节。它是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在实践中对文科研究生授课方式进行的一种探索。近年来,随着研究生专业、招生数量、导师人数的较大规模增长,研究生培养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显现。其中有两个问题困扰我们已久,一是关于课程学习。研究生导师一般都由教授、副教授担任,多在某一具体专业领域专长,具有自己独到的学术风格与人格魅力,而研究生专业课程开设有限,并不能保证所有导师都能为研究生开设课程。课程完毕,学生更多的时间是要“一对一”的跟从自己的导师进行紧张的毕业论文工作,难以领受众多导师的学术熏陶与谆谆教诲。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遗憾,而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也反映出了这一问题。二是关于导师选择制度。借鉴其他学校经验,我们一开始采取的是学生入学即经由“双向选择”方式确立导师,但经过后来的实践检验,发现这种方式存在较大问题。由于缺乏了解,导师与学生之间难以达到最佳匹配,对学生的培养不利,对导师的指导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经过长期的思考与探索,我们推行了“多师合授”这一授课方式,可望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
一、“多师合授”式教学的积极意义
尽管这一授课方式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已经初步显示出了它的积极意义。主要如下:
(一)“多师合授”式教学是研究生开阔学术视野、博采众家所长的有效手段
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学术素养从何而来,学术水平如何提升?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广泛吸收、博取众家所长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并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学术风格。先“博”而后始有“专”,没有前者的积淀,后者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术。尤其是研究生学习期间,基本还处于学术上的“博采、提高”阶段。“博采”的途径有多条,可以是参加学术讲座、出席学术会议、阅读学术论著等等,但课程教学也可以成为其中一种有效方式,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水平。研究生授课教师往往是一些高水平的学者、教授,在某一具体领域专长,具体到课程中可能是某些教材的某些章节。在此情势下,发挥教师研究特长,将自己的专长传授给学生,就需要整合教师资源,“多师合授”。学生则籍以博采众长,开阔视野,融会多种学术观点和思想风格,不断提升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独到的学术风格和创新品质。
(二)“多师合授”式教学是改进传统导师选择制度、达致师生最佳匹配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导师选择制度,一般是在学生甫一入学,即由学校指定。这种指定性配置的弊端在于导师、学生之间的了解不够,导师的研究方向、学术思想、行为风格可能与学生的专长、兴趣不相匹配,为后来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也有的导师选择是在入学前,即通过招生简章、学校网站等将导师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等资料公开,学生据以在报考时即确立自己的选择。但这种选择方式,只是一种单向度的选择。学生由于个人学识、学术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可能会仅凭自己的个人偏好就做出一种情绪化的选择。单向性的选择是不完善的,尤其是缺乏导师这一向度。因为研究生导师一般都是在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具有较为丰富的学术经验,对于将要从事本领域研究的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储备、学术基础等要求较为明晰,他们的选择意见应该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此外,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导师选择方法是在学生入学不久,即进行导师、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固然臻于完美,本质内涵却无根本改善提升。因为学生入学不久,仅凭几节课程和几次集体活动而与导师间彼此留下一点模糊印象,其间并无多少实质性的了解,在此背景下的“双向选择”自然难脱形式主义之嫌,似乎还不如指定的方式来的简洁、高效。
对于上述传统导师选择制度的弊端,可用“多师合授”的方式化解之。达致师生在一定程度上的、主要是在学术背景上的相互了解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通过互动式的专业课程学习,但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本来就少,依赖传统的单人授课方式,一个学期下来,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仅能接触到有限的几名导师,等待第二学期的课程学习扩大接触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鉴于研究生导师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在此情况下,在研究生学习的第一学期,通过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多师合授”,尽量让每一名本专业的导师都有通过专业课程教学而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据以达成彼此的了解,至学期末再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达到最佳的匹配,将是一种导师选择的较好方式。
二、“多师合授”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尚处于探索之中的教学创新,“多师合授”这一授课方式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课程考核较为分散
不同于本科生的书面答卷。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考核方式以撰写课程论文为主,且一般论题自定。尽管多名教师的具体讲授内容不同,却都是同一门课程的范畴之内。在其范围之内,应该都是学生开展研究、撰写课程论文的许可内容。易言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分别就不同教师的主讲内容,从中选择论题开展研究和撰写课程论文。如此一来,必然造成学生课程考核选题的分散。而基于通常考虑,相应教师主讲范畴的考核论题自然以该教师评改较为合理,因其主讲内容一般也系其专业研究特长领域,作为没有标准答案的课程论文评阅自然由其进行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这样,学生的课程论文就要分别交由不同教师进行评阅。而由于学生个人完成作业进度的不统一,更由于教师自身工作安排的不同和工作效率的不一,最终评阅结果出来的时间不同,导致零散交作业给教学管理部门的现象。更有甚者,一旦其中某个环节不到位,就易造成作业丢失的后果。而且,还有另外两个由“多师合授”式教学带来的问题也需要考虑,一是考核标准不统一。除去学术水平的因素,有的教师“慈悲为怀”,学生分数就可能高些;有的教师一贯严格要求,学生的分数可能就低点。二是由于每名教师往往只负责其中几个学生的作业,致使每门作业应填的《单科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无人填写。
(二)课程内部衔接不易
“多师合授”式教学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课程衔接困难,这尤其表现在三名以上教师合授的课程中。具体又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授课时间上的衔接问题。按教学周数,前几周的内容与人员分配,后几周的内容与人员分配,都应要事先计划好以保证及时衔接。另外,还应考虑到节假日与学校重大活动安排。否则,就要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实现。二是授课人员上的衔接问题。人员上的及时衔接也十分重要,我们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就应该排定讲授顺序和预先告知教师,并在前一名教师结束之前再次提醒下一位授课教师以预作准备,保证教学效果。之外,我们并不能保证每名教师都能按时上课,有时教师外出进修或因其他事宜需要调整原有的授课次序,还可能因不同教师的预定讲授周数不同而造成调换上的困难。三是课程内容上的衔接问题。对于研究生课程教学来说,不宜指定某一本教材照本宣科的进行。在此情况下,就应注意避免“多师合授”中容易出现的讲授内容偏离课程核心的问题。应该明确,尽管是“多师合授”,但毕竟还是在同一门课程架构下的“合授”。所以,要保证“多师”合授的内容都围绕着课程目标展开,而不能天马行空、兴之所至的讲授了事。
(三)教学管理难度增加
不言而喻,作为一种尚处于探索之中的教学创新,在其步入规范化道路之前,“多师合授”式教学带给教学管理人员的负担与困难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在作业批改中,教学管理人员要分别不断督促学生、教师及时上交、评阅作业;而零散上交的作业,迫使教学管理人员要分多次输入成绩,降低了工作效率;无人填写的《成绩汇总表》最终只能由教学管理人员来完成,事后还要分别找相关教师签名确认。其次是在课程衔接上,一般也要教学管理人员预先通知,否则告知过晚,后续教师仓促上阵,容易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在每学期的“多师合授”式课程安排中,多名教师谁先谁后、谁讲授几周,如何与其本科课程不相冲突,都要预先考虑周详并安排妥当,这远比由一名教师授课的教学管理要付出更多的工作量来。
三、对“多师合授”式教学的改进之策
针对现行“多师合授”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推出“主讲教师”制为核心的系列制度措施来完善之,具体如下:
(一)实施“主讲教师”制
“主讲教师”制能够有效解决“多师台授”授课方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其具体做法是,对于多人合上的课程,默认第一个上课者即为本课程主讲教师:如果该专业硕士点负责人也讲授此课,则其为当然的主讲教师。为减轻院外兼课教师的工作负担(因其一般为外面专家、学者,科研工作紧张,甚或肩负着较为繁重的行政管理任务),需尽量确定本院编制内教师为主讲教师。主讲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确定本门课程的授课计划与教师授课周次分配:收交和批改学生作业(也可分发给其他教师,但应进行作业成绩汇总并尽量统一考核标准);负责填写《研究生单科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并签名、上交。如能严格实施“主讲教师”制,上述“多师合授”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望籍此得到有效缓解。
(二)推行分类指导和分层要求
实行“多师合授”制,离不开师生员工的密切合作,尤其是针对其中容易发生的一些问题,需要对不同人员进行分类指导和提出相应要求。一是对于教师来说,教师要富于责任心,严格履行既定教学安排,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学习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及时督促其上交作业,并能认真批改,客观评价,主动填写《单科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二是对于学生来讲,要认真学习,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增强档案意识,注意保存好各种作业和学习材料的电子文档,以备查找。三是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而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树立大局观念,发扬奉献精神,认真做好“多师合授”式教学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三)贯彻张弛有度的教学管理原则
研究生教学管理既有一般教学管理的严谨性、规范性的共性要求,又有其研究性、创新性的个性特色,这在“多师合授”式教学管理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为此,在研究生日常教学管理中,应该坚持宽严结合、张弛有度的原则。一方面,要从严要求。一是有些课程不宜实行“多师合授”式教学。比如一些系统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不当的“多师合授”容易割裂其固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难以建构起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再如,一些专业课程,本为某一教师的专长与研究领域,如果硬要安排对此研究不深的其他教师“合授”,则难免有形式主义之嫌。二是对课程时数和教学效果不能“放水”。无论多少名师“合授”,基本的教学时数必须保证,更不能因为人均课时较少而应付了事,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能放松。应该明确,不论实施何种教学方式,我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育人,在道德学问上对学生严格要求正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另一方面,在“多师合授”式的研究生教学管理中又应该保持适度的灵活性。过分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只能束缚师生的思维,影响创新能力的形成,而这正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大忌。
【多师合授对文科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一种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研究生学位课程高等环境化学教学探索论文10-09
《信息安全发展概述》课程教学探索论文10-08
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10-11
探索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实践教学论文10-08
探索地域文化课程论文10-09
建筑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10-08
数控加工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探索的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