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教学改革论文
药剂学教学改革论文【1】
【摘要】 本文就当前国内药剂学教学的普遍现状,阐述了我国药剂学教学的缺点与不足如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等,进一步说明我国药剂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对药剂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即药剂学本科教学中应当采用PBL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实验技能培养,现场实习学习的方式进行。
以期能培养出专业能力较强的本科毕业生
【关键词】 药剂学;教学;改革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药品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制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
它涉及药品研发,制造及其配制和贮存,以及药品特征,纯度,成分和功效的检验。
药剂学教育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水平,笔者就现在新形势下如何上好药剂学这门课程进行了思考,并结合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1 理论教学改革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中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室灌输的知识,使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思想僵化,缺乏创造能力,没有养成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不能适应药学科研生产的实际要求,故应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1.1 PBL教学。
基于问题(Problem-basedLearning ,PBL)的学习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1],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2].这一教学方法将就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让学生们就自己困惑的某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对于相关知识点能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而且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药剂学这种知识点繁多的科学有很大的帮助,克服了以往的灌输式教育的盲目性,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先如今的教育打破“粉笔一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以多媒体教学为主[3]。
例如PPT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使抽象的理论和制剂生产工艺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生产设备以图片的方式反应在课件上,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条件限制许多工业生产设备无法为学生们亲眼所见以Flash动画演示制剂的生产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对制剂身材实践有全面的感知认识,引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快乐学习的效果.。
例如,压片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剂设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一段录像动态地演示压片机的工作情况,以Flash动画演示压片机的拆卸与组装使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压片机的结构。
2 实践教学改革
药剂学具有涉及知识专业面广,既有抽象的理论知识又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在学习药剂学的过程中不广要学好理论知识,还应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中领会药剂学理论知识,这也是对于新世纪现代人带综合性技术的要求
2.1 增加设计性试验。
现如今的实验课程主要是由老师讲解实验过程步骤,学生按部就班的方式进行,这个教学方式使学生完全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达不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的学习效果[4]。
这就需要教师们增加设计性实验,由教师给出题目,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设计实验步骤。
2.2 规范实验设备使用。
大学实验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也是大学生专业技能的一种直观体现。
在实验操作中需要学生能够规范使用实验设备,指导老师在监督学生实验中发现基本操作错误或使用实验设备有不当之处,应及时纠正,规范其基本操作。
例如:酸式滴定管的使用:酸式滴定管在装入滴定剂后,排除滴定管尖的气泡,将液面调至“0”刻线处;滴定时左手操作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同时必须仔细观察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滴定速度不可太快,特别是在接近滴定终点时,应掌握只滴半滴即达终点的技能。
另外,在接近终点是,需要暂时停止滴定,用洗瓶吹锥形瓶内壁,再继续滴定。
2.3 中试设备使用。
目前,在我国药物制剂研究的中试试验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中试空白”现象严重,许多人对中试的意义认识不清,认为只要有了好的科技成果就可以成功的进行产业化、商业化。
实际中试生产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成果产业化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中试的成败。
实验教学中使用中试设备可以使学生们实验室操作与工业化大生产之间的区别。
深刻理解课堂教学在实际环境中应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了解,还应做到能灵活的运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
不过由于成本较高,无法达到在实验室中配置中试设备,只能在教学中运用电脑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们对其有一定的认识。
2.4 现场参观实习。
现场教学是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补充,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设备齐全的制药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现场介绍车间的工艺条件及设备的工作原理等,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弥补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领悟。
2.5 新技术的应用。
将新技术应用到实验室环境中,不仅有利于加快产学研究进程,而且可以使学生与时俱进,充分了解社会需求,掌握发展动向。
就新技术而言,肯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所以先投入到实验室中,以期完善实际运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只有在经过了实验室的认证,并且通过中试实验之后才能进行大规模的出产。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教学改革尝试,能够极大的加强学生对药剂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为高等院校药剂学教育进入崭新的现代化时代提供了保障。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加强教师教学水平,结合新型教学改革,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适用内科学[M]。
第12版
[2] 裘雪友,孙定人,喻维新,药师手册[M]
[3] 韩翠艳,药剂学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实践[J]
[4] 王小平,詹晓如,徐宜兵,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探讨[J]
药剂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究论文【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世纪之交高科技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栋梁之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创新能力则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
创新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调动已知的信息,产生新颖的思想,获得新颖成果的活动过程。
从本质上来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人的知识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辞海》),知识是人的认知实践的产物,它根植于认知个体和认知情境中,因此,新知识的获取和创造总是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
创新概念最早是经济学家熊彼特在把科学技术引入生产体系时提出的。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而更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
也就是说“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
之后,虽然创新的含义不断扩展和深化,但创新的基石依然是实践。
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等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创造发明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它并非间接作用于创新实践活动,而是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创新实践活动的进行,是创新实践活动赖以启动和运转的操作系统。
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学习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高等教育也应遵循这个规律,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同时,需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样才能吸收、巩固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被真正理解、掌握,创新也必然发生在这样“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
因此,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主干学科,在中药专业教育上位于核心地位,是以研究其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属于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密切联系医疗和生产实践的特点。
中药药剂学实验课是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实验教学是以突出中药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实用性和应用性,把掌握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放在首位,其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中药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只有以创新性思维为指导,才能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
近年来,我们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讨与摸索,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中药专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中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1.1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自信,不善于充分利用和积极创造条件
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的意识、强烈的愿望和积极的情绪。
因中药专业在药学院还属新办专业,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创新启蒙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再加之长期从事应试教育的教师不注重启发和引导,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和自信,没有冒险精神,创新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
1.2创新知识基础薄弱,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
中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中草药的生长、分布、药理作用等,因此必须到野外采摘、观察,而在封闭的校园,学生学习的都是死知识,在死知识中浸泡的学生看不到知识的价值,更没有创新的主动,仅仅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不习惯去主动探索,丰富自己,便形成了知识陈旧落后的局面。
1.3思维缺乏创新
落后的教学理念以及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得大学生习惯于跟随性学习,形成了依赖的心理,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行而不思,创新无望;行而三思,脱颖出新。
”只有不断思考,反复推敲,并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实现超越。
这正是现阶段的大学生们所缺乏的,多数大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且存在过于严谨、崇尚权威的倾向。
1.4创新成果贫乏,创新技能不强
由于设施不足,减少了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常常是闭门造车,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技能的提高和创新成果的实现。
由此可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教育”,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创新教育的重点,既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促进经济科技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又是针对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不重视创造性培养的必然对策。
2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中药药剂学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
2.1学院为本科实验教学引进了大量仪器设备
中药药剂学开设时间不长,一些新仪器的使用就必须改革部分实验,而实验内容的设计要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基础,在实验过程中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实验的目的性不明确,改变积木式的技术拼凑和模仿。
2.2中药药剂学科研现状
大学生真正投入科研的时间很少,毕业实习很多时间用于考研与找工作,根本无心在专业知识实践上下功夫。
2.3实验教学、毕业实习及大学生创新项目,各自发展,互不协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药药剂学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可以与毕业实习、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SRP等研究内容相结合,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科研,并节省研究经费。
目前中药药剂学实验开设了参观医院中药房,学生对该实验很感兴趣,因场地太小学生很拥挤,使学习效果下降,如果在此实验中加入参观研究生科研实验室并给学生讲解在研科研项目,可以分流一部分学生,并加强学习效果。
3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
基于对大学生创新现状的分析和中药药剂学实验改革的研究,将在“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面向中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
3.1要使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牢固树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主导作用,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教育观念。
3.2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是要建立起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设计性实验为辅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特点,强化素质培养。
结合中药专业特色,紧紧围绕培养创新性人才目标,对原来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删除一些陈旧重复的验证性实验(如丸剂、糖浆剂等),改进部分设计性实验。
3.3实验教学成绩的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3.4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都要求学生学“写”研究型小论文,尤其是设计性实验可以和学校资助的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结合起来,利用开放实验室,灵活机动地进行创新实验研究,还可以延伸到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促使学生提高科研写作能力。
3.5利用开放实验室,引导部分优秀学生参加中药药剂科研实验工作,鼓励学生申报学校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以培养和锻炼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开放实验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形式,参与科研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药剂学教学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化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10-10
教学改革化学实验的论文10-07
食品化学教学改革论文10-09
基于培养应用型中药学人才的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10-08
数学教学改革研讨论文10-09
建筑经济教学改革思路论文10-09
教学改革经济学论文10-09
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探究论文10-11
专业硕士教学改革实践的论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