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爱伦坡哥特式风格在小说《黑猫》中的体现

时间:2022-10-05 22:09:04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爱伦坡哥特式风格在小说《黑猫》中的体现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下面是一篇英美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爱伦坡哥特式风格在小说《黑猫》中的体现

  摘要:美国埃德加艾伦坡堪称文坛上一朵奇葩,对美国文学史有着深厚的影响。特别是哥特式小说,离奇的故事情节,荒诞的人物构造,独特的写作手法等等。每个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都能使人神经紧绷,惊恐过后不禁又会陷入深深的思考,这正是其特有的魅力所在。《黑猫》堪称其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从主人公的人格,场景设置和超自然现象等方面展现爱伦坡对哥特风格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爱伦坡;超自然;《黑猫》;哥特式

  一、爱伦坡及其创作风格

  爱伦坡是美国小说家,诗人以及文学评论家。尤其恐怖小说和短篇是里程碑式的,后人无法企及更难以超越的。爱伦坡在其短篇小说批判地继承了哥特式小说的要素,在承袭的基础上,把一直以来人们利用氛围制造恐怖而内化为人心理的扭曲,让人从内而外的感到恐惧。瑰丽的场景,精确的逻辑,阴郁的气氛,缥缈的想象,摄人心魄的死亡气息,充满张力的惊悚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爱伦坡的作品。爱伦坡的绝大多数小说迎合了哥特式小说在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鼎盛发展的潮流。加之他的小说又有别于其他的哥特式小说,树立了自己的一套风格,不仅当时广受追捧,在后辈作家的作品中,也能读出他的味道。

  二、哥特式小说

  哥特,大致可以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时期:罗马时期的哥特蛮族文化,中世纪的宗教艺术,十八世纪的文学和思想风潮以及现代以哥特为核心的哥特次文化。“哥特”起初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为建筑风格,而后在17世纪英国人将其运用到文学上,从而催生哥特式小说。贺拉斯华尔普是哥特小说的鼻祖,他的小说《奥特兰多城堡》开辟了哥特小说这条道路。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哥特小说依然小众,但是乘着文学思潮的东风,以及出现了几位名家,还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在美国这片沃土上开枝散叶,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人类最原始的恐惧勾勒出诡异的氛围,扣上主题,这是哥特小说最初的形态。荒无人烟的古老建筑,无法告人的秘密,难以捉摸的人性,面目狰狞的鬼魅等这些元素所构成的神秘,恐怖气氛形成了哥特式小说独有的特点。普遍以复仇,凶杀,善恶之间的冲突为主要内容。再加上离奇精妙的情节,恐惧感瞬间袭上心头。哥特小说中的人物通常性格癫狂变态,行为怪异,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因此能紧紧抓住读者一探究竟的心,游历其中,和里面的人性做斗争。

  三、哥特式在《黑猫》中的体现

  人物是哥特小说中的灵魂,尤其主人公,多是人格不健全,小说将人性阴暗面完全曝露出来。在《黑猫》中,“我”起初并不是一个残暴的人。“我”生性善良,喜爱小动物,因此家里喂养了一只黑猫,“我”给予它家人般的呵护,还有一个意气相投的妻子,直到这里,“我”还是个幸福的普通人。然而酗酒使“我”完全丧失理智,“我”残忍的把普路托的一直眼睛挖掉,最后把它虐杀,即使亲爱的妻子也在“我”癫狂的状态下被砍杀。在文章中可以看出“我”对于残忍挖掉普路托眼睛也曾追悔莫及,对于自己的这种暴行也心生颤栗,但完全不妨碍“我”继续残害普路托――将其活生生的吊死在树枝上。紧接着,在误杀妻子后已经没有痛苦悔恨,还冷静的分析如何藏尸,墙壁结构以及水泥的硬度。这时候的理智完全就是一个是心病狂的杀人恶魔,这样心理的转换,完全展现了主人公的病态人格。

  哥特小说十分追求营造氛围的效果,这种追求,似乎已经达到了极致。就像把人扔到深不见底的万丈悬崖,感觉万念俱灰,就是这种极致的恐慌。《黑猫》中不同于以往古堡的设定,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显然也符合哥特式场景的特点。与其去想象古堡的神秘幽深带来的恐惧,不如自家地下室来的真实。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深深刺激着读者每个细胞和毛孔。地下室空间密闭狭小,处于其中,不尽的恐慌侵袭着着心脏,犹如死亡般的窒息。似乎只有幽灵才能在此出没。湿冷的墙壁里嵌着的确实一具冰冷的尸体,警察没有发现,要离开时,“我”却大脑发热的主动敲打墙壁,里面呼应般的发出一声哀嚎。冰冷的墙壁,暗黑的水泥,腐烂的尸体,黑猫张着的血口,这些使得我们似乎都能看到水泥上泣出血。极致的描写仿佛空气都凝结,不敢稍作喘息。

  爱伦坡惊为天人的想象力和跳脱的思维,借由超自然巧妙的展现出来。故事中,“我”伸出魔爪,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把普路托的一只眼生生的抠出来,几天后又不费吹灰之力的把它吊死。在吊死普路托的当天晚上,家里竟然意外失火了,而我床头靠近的那堵墙没被烧毁,上面还出现了一只惟妙惟肖的猫的浅浮雕,猫脖子上还套着一根绞索。而后“我”在街上遇到了第二只猫,它和普路托长得一模一样,除了胸前那一撮类似绞刑架的白毛。在现实中没有的事,却在文章中发生了,看似荒诞,却又是情有可原,像是因果报应,将“我”引入死亡。超自然现象的运用,不仅仅是纯粹的感官刺激,很大程度上是满足人内心的某种诉求。

  四、总结

  《黑猫》是爱伦坡最具代表性的恐怖小说之一,通篇小说,人物场景构造,无时无刻都流露出一种压抑感,渲染着一种哥特式恐怖诡异的气氛。爱伦坡对哥特式小说恐怖的创作,不单单刺激着人的感官,更是对人内心的探究,对人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朱振武.爱伦坡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3]爱伦坡.爱伦坡精选集[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

【爱伦坡哥特式风格在小说《黑猫》中的体现】相关文章:

爱伦坡的《乌鸦》体现的超凡之美10-06

爱伦坡语录参考10-05

论爱伦·坡文学理论中“美”的概念10-05

体现自己风格的求职信写作技巧10-02

探究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09-30

简历中怎么体现成绩09-29

简历中怎么体现你的英文能力?10-01

山西民居风格在铁路建筑中的应用10-08

浅谈动画、电影、小说中奇幻风格未来发展的预测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