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英美文学参考论文发表

时间:2020-12-09 16:21:32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英美文学参考论文发表

  英美文学的价值总体上体现为其能够系统阐释英美国家的世界观念,是我国进行文学思想沟通的一个重要维度。英美文学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英美世界的发展形势。

英美文学参考论文发表

  英美文学参考论文发表篇1

  试论英美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

  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则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和环境的陶冶,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最终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的思想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

  人文素养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纵观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全球一体化进程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教育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是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人文素养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专业素质的进步以及提高。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严峻形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等教育全球化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环境下,我国原有的经济文化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旧有的教育理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实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现阶段,我国部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确难以跟上时代发展。

  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知识层面的缺失,如知识结构不合理,学校过分注重专业教育的实用性,忽视人文课程的学习,缺乏人文知识或对人文知识一知半解;二,能力层面的缺失,如口头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三,修养层面的缺失,如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缺乏健全人格,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能协调好自己的知、情、意、行,精神世界越来越趋向单一;等等。

  (李霖致,任世强 2015) 因此,帮助当代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面临解决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课题。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大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又应该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工业革命以来,在高等教育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得到的重视程度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人文教育甚至被科技教育所取代,整体的人格教育被单一的专业教育所取代。

  而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开设专业和设置课程的导向和目的多数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就业率的提高,对大学人文课程本身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人文素养教育最根本的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当今社会的急功近利之风盛行,功利和实用成为时代的主流,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碰撞。

  在碰撞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迷茫,甚至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动摇,加之学校未能在教育方面加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家长也未能加以正确指导,大学生对“学习观”产生了负面情绪。

  实用性强、好就业的热门学科和专业受到追捧,但基础人文学科中尤其是文学、历史、美学和哲学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冷落,甚至被打入“冷宫”。

  但大学是人文精神创造的源头和传播的有效途径,面对大学生的种种价值困惑,大学教育部门应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去规范并有效地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看待世界、理解处于动态变化发展中的时代与社会、明确他人与自己的位置,不断地解除困惑,不断地成长成熟,不断地认识本我、超越自我。

  因此,加强人文教育,解决大学生的价值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大学教育、人才素质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首先自身要提高重视程度,把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到专业教育的高度,

  推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在专业教育体系中注重人文学科课程的设置,做到文理学科相互渗透,并予以一定的保障机制,实现人财物的科学投入。

  作者认为,其中,英美文学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兼欣赏性都特别强的课程,在高校英语和非英语专业学生中的开展,将对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三、英美文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均开设了英美文学课程。

  教育部 2000 年 3 月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

  通过阅读和分析一定数量的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英语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以及文化的了解。

  ”(2000: 26)王守仁教授认为,“英美文学课程是一门素质培养课。

  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

  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受益无穷”。

  英美文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它是一门语言艺术,既含有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又富有生命力,充满着人文的精神和审美情趣,英美文学课既是一门能够促进英语语言学习的课程,又是一门塑造“完人”的通识教育课程,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同学同样适用。

  英美文学参考论文发表篇2

  谈英美文学作品汉语译本语言的赏析

  摘要: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字、词、句翻译成中文的时候,译者需要结合中国人的思想来进行分析判断,译者必须了解东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用准确的语言来提炼英语中的内容,才能做好翻译工作。

  本文就对典型的英美文学译本中的汉语译本内容做出详细地分析与讲解,希望能够通过探究这些内容,得出汉语翻译技巧方面的标准与特点。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化差异;汉语语言

  引言

  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之间在文化方面有着较大的不同之处,所以应当首先弄清英美等西方国家与中国的文化差异有哪些,才能对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特征做出判断。

  从人们的思想习惯、生活习惯上入手,从文学意图与文学特征上找出共同点,对翻译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英美文学作品汉语译本特点分析

  (一)英美等西方文化的大力体现

  译文学作者能拉近中国读者与西方人的距离,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到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通过或喜或悲的曲折故事,给人以心灵上的碰撞。

  了解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语言特色、作者意图,必须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汁原味的英美的人文主义特色,而作为西方文化根基的《圣经》更是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文精神蓝本,

  了解《圣经》带给西方人的精神冲击力,就能够更好地分析作品中人物的做事风格、思想特点,让中国人接触到更多的外来元素,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开阔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多的新鲜知识。

  小说《老人与海》中“aman”在这部作品里很重要,他体现的是一种奋斗的形象,所以将其翻译成“男子汉”完全符合英美西方人的文化观念,突出了小说要表达的“只有精神的胜利才能使我们感动,为其悲壮而落泪”的意思。

  (二)中国人思维模式的渗透结合

  翻译英美优秀的文学作品,要保持西方的文化特色,更要考虑中国的思维模式特征,因为翻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准确的翻译,用优美、和谐、恰当的中国语言开启中国读者的心灵之窗,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展开一段文学翻译旅程。

  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融合中国文化元素,协调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并用中国人的处世态度来体现其中关键性的内容,使翻译出来的中文内容更符合中国读者的意愿。

  西方文人的逻辑思维方式带有形而上的推理模式,他们在表达思想上有着较为深刻的含义,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将简单的一句话或者词语进行深刻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