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畅谈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2-10-26 04:59:33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畅谈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艺术特色

  李白,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李白诗中的夸张艺术吧!

畅谈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艺术特色

  摘 要:论述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艺术特色,其中先论述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作用及使用夸张手法的理由,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夸张手法的运用,最后从诗歌中的意境美、色彩美、气势美、节奏美四方面论述他在夸张手法方面取得的成就。他的作品以浓厚的感情为基调,反映出他是个热爱生活,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诗人。在表达情感时,能娴熟地利用独有的开阔的视野,用其独特的夸张手法将其表现出来。

  关键词:李白;夸张手法;作用;理由;运用;成就

  李白,字太白,蜀人,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后人称之为“诗仙”,是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游历祖国的美好河山,吸收了大自然瑰丽动人的美好景色,使其豪迈奔放的性格在诗中得以淋漓尽致的流露,对权贵的谴责也表现出了游侠的仗义之情,而在友情的呵护上更是动情万分。他的独特视角与独特的游历是分不开的,他的坎坷,他的磨难,他的厄运,他在这一切独特的遭遇中默默承受着。所以,只有通过对开阔的和极具震撼力的山河中的自然景象的描绘才能刻录下他的经历,因而夸张手法便成了他最好的表达工具了。

  一、探寻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重要作用

  在李白的一千多首诗歌中,竟然用了一千多处的长修辞的手法。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运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为人们树立了一个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榜样,其成就是卓尔不群的。

  他曾追慕过《诗经》的现实主义思想,当遇到屈原的《楚辞》后更是仰慕不已。他发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屈原的经历是何其的相似,但李白的视野更为开阔,他把人生的经历融入作品中,作出很多极具个人特色的优秀作品。他继承了屈原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思想,并使之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不断吸取生活中的一切浪漫意象,不断丰富圆润自己要表达的情怀,使作品呈现出更为丰富而又深邃的意境。他的夸张手法为其浪漫主义奠定了基础,也因为夸张手法的娴熟运用,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历史地位。

  二、探寻李白诗歌大量使用夸张手法的主要理由

  李白的人生经历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的官场生活真正是大起大落,升官之时可谓爬到“顶”上,跌下之时,又进入“谷底”之渊了。在升升降降的遭遇中,他的思想由美好的梦想变成悲哀的现实。这样的经历,磨炼了他独特的审美视野。他不再消沉,而是把思想释放到美好的河山景色之中。他被“黄鹤楼”的美震慑了,被“荆门”的辽阔吸住了,被“黄河”的水滋润了。“长河落日”“冰川雪景”“朝阳落日”“沉鱼落雁”全成了他笔下的情景,他被山河的美灌醉了。他满腔的感情像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来释放情怀,这个“火山口”就是诗歌,而最让他倾泻而出的便是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他东临碣石,西达大漠,把所见所闻化成了优美的诗歌!是的,是阅历、是遭遇、是坎坷的命运,成就了他寄托感情的载体—诗歌,也是他丰富的人生体会,成就了他独特的夸张艺术手法运用的巅峰。

  三、在李白夸张手法的作品中漫游

  在李白浩浩千余首作品中,大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后得知,他的夸张手法运用主要有以下三种:

  1.运用比喻式的夸张手法

  在《秋浦歌》中,他写得如此的真实,他的心灵被残酷的现实所打击,于是发出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慨叹;还有《望庐山瀑布》中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式的夸张修辞手法,“三千丈”“三千尺”都是极度的夸张,虽然一个是比喻自己的烦愁之长,一个是比喻瀑布的高,但都能深刻地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内心所传达出来的真实情感,也更恰当地流露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悟。

  2.用数字去夸张自己的所感所悟

  李白由于其狂放不羁的个性和超凡的想象力,在他的诗句中,运用数字进行夸张的修辞手法很具有代表性。比如,形容世界上最忧愁的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这首诗,开头便劈空而来:白发三千丈,这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情理,单看这一句似乎叫人无法理解。可是李白却接得很好,缘愁似个长。这么长的白发原来是因为无边无尽的忧愁!李白用其独特的整体代换思想,用有形的头发把无形的愁绪代替出来。那么这个满头银发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在这里李白没有运用直接描述的方式,说这个人皱纹满面或是老态龙钟等,而是一种映射的思维,让自己面对着镜子,用镜像语言来间接表述镜子里的这个人怎么这么老了啊!再如,用“桃花潭水深千尺”(《赠汪伦》)来表现“我”与汪伦之间的情谊;用“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来形容庐山瀑布的壮观……

  3.善于用夸张手法去表达环境

  在《夜宿山寺》里,把自己的观感也写下来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中,哪句属真?哪句属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中体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才华。“危楼”是真的,但“高百尺”又是真的吗?而“手可摘星辰”又是真的吗?“星辰”只有百尺高吗?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但诗人“不敢高声语”是真的。因为诗人的命运,曲折的人生之路,已到了不敢轻易说话的份儿上。他很担心自己的每一句话都会惊动“天上”的人,这个杨玉环。谁惹得起?所以,李白只有忍住内心所有忍不住想要说的话。在这样的人生际遇中,他变得不轻易大声说话,宁可化作细细的涓流,汇入诗歌的长河中去。与此相似的还有《蜀道难》中的路,怎么可以与“上青天”之路相比呢?是夸张?还是形容自己的官场之蜀道?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他不仅在抒写“自我”和寻仙、梦游等易于施展浪漫主义手法的主题上采取了这种手法,而且在反映战争以及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主题上也常常采取这种手法,以驰骋他“想落天外”的想象力:(1)通过幻想境界来表达自己对残暴、丑恶的敌人的憎恨和对苦难人民的同情: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古风》其十九;(2)通过奇妙的想象来表达真挚的友情和对长安的眷念: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金乡送韦八之西京》;(3)通过自然美景寻求精神的寄托,把大自然当作知心的朋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他这种在异乎寻常的想象力中所产生的大胆的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把诗人热烈的感情和愿望注入被描写的环境对象之中,使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诗意,从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四、论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成就

  李白的诗为人们创造了一系列梦幻般既现实又虚假的世界,既有无比开阔的意境美,也有五彩缤纷的色彩美,还有大气磅礴的气势美和美如音乐的节奏美。

  1.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意境美

  李白不但善于写景,而且更能为人们制造出梦中之美景。在《送友人》中,有“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里的“青山”“白水”美如仙境,因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又创造了一个具有极其开阔空间感的优美景色。在青山白水中,还加上落日的余晖及白云落天的映衬,这不是美不胜收的思念之情之景的真实写照吗?只有这样的景才可以容得下这个忧郁而不羁的灵魂。

  更让人留恋和展开联想的是这首《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样开阔无边的景,这样气吞山河不可多得的构想,使人生出无尽的遐想:山在曲折环绕中突现奇境,江水悄悄地进入到另外一个让人迷恋的大千世界,留住了友人的情,却留不住这滔滔而逝的江水。人生难以预测,风景也同样难以把握!再看他制造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境,月下的镜可照古人吗?还是天上的月可以照见古人?云里是否会制造楼阁出来呢?或者一切都只是梦境?但无论怎样,他为我们在诗歌的领域中用奇幻的想象绚烂的境制造了一幅世外一样的桃源生活景。也只有这样美的境,才可以容得下一个孤独而受伤的灵魂!

  2.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色彩美

  在李白的诗歌中,永远抹不掉的色彩是十分丰富的。其中有绿色、青色、白色、紫色等,让人觉得他的诗可以绘画,甚至诗便是画。在《春思》中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草成了碧丝,桑也成了绿枝,映入你视线的是一幅少妇桑蚕图的真实写照,其优美柔和的绿色便占据视线了。而在《下终南山终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也写到绿色的句子——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给人的感觉还是绿色与青色!如果累了,换一种颜色便有了“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读他的诗你的视觉永远不会疲劳,他的夸张永远不会失去真实,他的真实永远在夸张的范围之内。

  当然,在他的夸张艺术手法中,还有很多色彩艳丽的句子。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的云彩,诗中的寺宇,都是有颜色的,还是一种耐人想象的色彩。他的诗生命力很强,一切都赋予了极强烈的色彩,因而使一切变得更有生命力了。

  3.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气势美

  李白的诗,很多都是大气磅礴、气贯如虹的佳句,为其作品增添一种大气的风格。

  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最为突出其大气的风格。虽然是夸张,但不失一种独特的空旷之美,大气之美。另外还有类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豪气冲天的句子比比皆是。

  4.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节奏美

  也许是受了《诗经》与《楚辞》的影响,在李白的诗中很多使用夸张手法的句子都具有极强的节奏美,其中被人写进歌词里的名句便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句。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是具有节奏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种能配乐的诗是可以让他成为一个配乐高手了。

  这种种的成就,不是一个不问世事的人便可以做到的,相反,他是经历了一般人无法经历的种种际遇才深有体会的。他交友是如此之真,待人是如此的诚,做事是如此的直率认真,生活才会如此的多姿多彩!他对夸张手法的运用达到了完美的境地,矗起了一道让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他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巨人,是我们后人学习夸张修辞格的楷模。是李白成就了他的诗,也是夸张手法的运用,造就了一个浪漫主义的精英之才——“诗仙”,他创造的艺术之美将继续走向未来的艺术领域。

  参考文献:

  [1]叶美芳.李白诗集.华南师范大学出版,2001.

  [2]何文清.唐诗析译.北京师范大学,2000.

  [3]周之光.古代诗词析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4]李大宇.古文选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畅谈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艺术特色】相关文章:

李白诗歌语言的数字夸张艺术01-19

试论威廉·布莱克的诗歌风格及艺术特色10-05

诗歌的表现手法教案10-08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10-05

论《驿站长》中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10-08

经典叙事手法和艺术电影叙事手法在《午夜巴黎》论文10-09

元杂剧音乐表现手法在戏曲艺术中的地位论文10-12

现代诗歌的写作手法09-30

个人简历中惯用的手法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