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韵味”与机械复制的冲突与融合

时间:2022-09-30 18:50:34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韵味”与机械复制的冲突与融合

  摘 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扩大使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似加大马力的航船远征在现代化的海洋里,而与此同时,美学领域的“文艺复兴”也在这片沃土上滋长起来。当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发生冲突时,是选择极力要求恢复“韵味”传统,还是摒除杂念地全力现代化?这种矛盾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尤为突出,手工艺运动便是传统手工艺与工业革命机械复制之间冲突时代下的产物。试图从手工艺运动与工业革命的矛盾关系的分析中,为英国19世纪传统文化与工业文明发展间找寻一条融合的道路。

  关键词:英国;手工艺运动;工业革命

  19到20世纪的欧洲世界,被美学领域掀起的“文艺复兴”所蔓延。这里所谓的“文艺复兴”成分很复杂,大方面讲,有主流的西方现代主义运动潮,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作为观察点,这种运动浪潮也可以细化到最先从不列颠“发难”的手工艺运动(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运动则是它发展到20世纪初期的产物。

  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简称手工艺运动,最先掀起于19世纪后半叶的英国,最初主要是设计行业的一场革命,针对由工业革命大生产而引发的房屋建筑、室内装潢,以及手工艺制作等设计水准下降所带来问题的思考。1851年水晶宫万国博览会的成功开幕,标志着手工艺运动正式拉开序幕。社会道德和工业革命之间的断裂,令英国无数手工艺者痛心疾首,所以一场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改革便借此以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来拯救由大机器生产间接造成的人情淡薄、思想僵化、设计灵感缺失等社会问题,旨在恢复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设计,尤其是在中世纪浪漫的民俗装饰风格的继承方面。从1880-1920年之间,这场设计大革命像半个世纪前的工业革命一样,从英国向世界各地播撒开来。

  手工艺运动在英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动发展的初期,主要发生在思想领域,代表人物如普金、科尔和罗斯金;第二阶段是运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时期,也是运动发展的高潮阶段,由莫里斯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军团队用大胆、简洁和巧妙的设计征服了维多利亚后期的社会时尚浪头;第三阶段以阿什比、沃塞为代表,是手工艺运动扩散到世界各地的阶段。手工艺运动与工业革命关系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时序的发展,即从最初的理论排斥,到后来的接受,再到最后的工艺与工业生产的结合。

  以历史发展的动态来看,手工艺运动是西方美学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座桥梁,是沟通前后时代的艺术风格和品位、拨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而造成文化艺术与生活断裂的关键一环。工业革命虽重要,倘若想要联系社会普通的家庭生活来谈工业革命的影响,那么手工艺运动则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个重要环节。手工艺运动与工业革命错综复杂的关系,让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审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数手工艺运动的参与者认为,工业革命后期的扩大化使人们将自我与创造力割裂,手工艺运动是工业革命时代下的一场反抗大机器生产的运动。大家相信,虽然机器生产促进了产品的生产也满足了市场对工业品批量生产的迫切需要,但工艺设计却相对落后了很多,这最终会导致人们审美能力的下降。早期手工艺运动兴起于对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一场反对工业革命的变革。沃尔特·格洛佩斯认为那个时代应该通过限制大批量的生产,从而避免人类为机器所奴役,使手工艺者不至于由于大量失业而陷入无政府的状态,让他们保持正常的生活心态[1]82。对罗杰·弗莱来说,手工艺运动是种信仰,他坚信是机器生产摧残了个人自我表达的通道,从而使艺术创作和欣赏受到阻碍[2]51,罗杰还指出“手工艺人娴熟的手法为机器生产而取代”[3]152。戈登·马斯登及其他许多学者也认为,虽然工业革命客观推动了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但它却也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人们的信仰[4]。就连手工艺运动的主要理论家和领导者约翰·罗斯金将注意力放在重新思考工业革命时代人性的问题上,他也希望能够将人类社会带回到中世纪时代。手工艺运动在盛行的19世纪末,是反技术先锋的一场维护传统的变革。

  根据本雅明1936年的著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可以看出,西方文化发展到现在,已经将工业革命的许多成功融入,并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就是工业文明。它取代了旧的文化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即以韵味为标志的传统艺术,正在被以机械复制为特征的非韵味艺术所取代[5]95。同属一个时代的人物,本雅明对手工艺与机器生产之间关系的理解,非常独到:一切艺术都是可复制的,但当代机械复印却和传统的复制完全不同:

  1)“技术复制比手工复制更独立于原作”;

  2)技术复制能把原作的摹本带到原作本身无法到达的地方”[6]6。本雅明轻松解释了手工艺运动发展瓶颈的根本原因,这是对传统的一种批判性继承的过程,复制技术把所复制的东西从传统领域中解脱出来。像本雅明这样一分为二地看待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断裂与衔接,手工艺运动后期的一批艺术家也悟出了其中微妙的关系,如C.F.A沃塞以非传统的设计将手工艺与工业革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又如艺术工艺展览协会,对工业革命的看法融入了更多社会发展的平衡因素,该协会也曾与工厂联合,将出色的设计以流水线的形式生产出来,供大众消费、审美之用。设计领域和工厂生产达到何种程度的衔接,就意味着手工艺运动对工业革命态度的转变有多大。

  手工艺与机器工业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是”与“非”一个字就能辨别清楚的。抛开工业生产的影响,单看手工艺这份艺术领域,正如奥尔特加对先锋派艺术的剖析,以及“非人化”艺术的概念的提出,可以看出,手工艺运动自实践本身就存在“非人化”现象,这主要是针对艺术与现实的脱离而言,运动通过设计革命间接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立场。英国手工艺运动始终带有乌托邦的情愫,就像后人评价它的主要领导莫里斯是一位乌托邦主义的社会主义者一样,这场运动虽然波及范围大,却仍未解决工人面临的实质性困难;与批量生产的产品相比,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产品确实明显具有较高的品质,但是手工制作过程意味着高额的成本,这对工人阶级的家用来说是无法负担的。也就是说,在工人阶级的家里根部找不到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产品,相反,它们只能成为贵族和社会精英家中彰显别致的艺术品。

  无论是莫里斯设计的壁纸、地毯等室内装潢,还是沃塞设计的精美家居,手工艺运动中成形的各种艺术设计本能够提升大众的精神品质,它们本应该是为大众服务的,却赋予着大众根本承担不起的昂贵手工艺在里面。这就是奥尔特加所谓的先锋艺术与大众的距离的一种表现,虽然形式有差,结果却说明一切。

  不过,我们也应清楚英国19世纪后半叶的手工艺之所以最初排斥工业革命,是因为个体心灵在物质文化的巨大压力下,只有通过远离物化的世界才能获得生机。这或许可以解释手工艺运动倡导者,如莫里斯、罗斯金或是柯尔等人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平衡感。他们更为看重中世纪哥特式的复古风格,认为在当代社会道德缺失、金钱糜烂的时代,中世纪的民俗风格更为吸引人,也更能安抚在当代社会由于受抑而掀起的一种先锋艺术风格的潮流。19世纪中后期的英格兰是矛盾的,尽管科学与技术至上(乃至世界称霸),但大多数人(这里多指工人,及操控机器的工人和手工艺者)却生活在史无前例的贫困状态之中。

  手工艺运动与同时代兴起的反现代主义也开始交互发展,产生之初便彻底反对工业生产方式,即反对全新的机械生产,并且滋生出一种对中世纪行会体系的盲目崇拜[7]。可以说,手工艺运动是现代主义的实践形式。手工艺运动的口号是拒绝现代工业的工厂模式,以简洁明畅为设计的主要风格,这与浮夸自大、过度装饰的维多利亚主流家具风格相比,显得十分现代。这也是运动一经英国兴起,就能迅速传遍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

  手工艺运动是时代的产物,是极富浪漫主义气息的一场对传统文化的救赎,是工业革命后期发展不平衡而出现的结果,它对工业革命态度的时序性变化是有历史必然性的,手工艺运动既是保守的,也是具有先进性的。吉莉安·奈洛尔在她的著作《手工艺运动》一书中强调:“人类经过努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体现着手工艺运动的进程。”所以,手工艺运动并非是场反工业革命的运动,相反,它正是工业革命扩大到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

  无论是奥尔特加的“非人化”艺术,还是本雅明的“机械复制”,这些概念终究可以用来解释工业文明与传统手工艺生产的冲突。英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手工艺运动,从最初反技术先锋的态度,到后来将艺术设计和工业生产巧妙结合起来为社会服务的转变,我们都可以看成是一种传统“韵味”与机械复制的融合共生。

  参考文献:

  [1]Walter Gropius. The Scope of Total Architecture[M]. East Midland Allied Press, 1956.

  [2]S. K. Tillyard. The Impact of Modernism 1900- 1920: Early Modernism and 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in Edwardian England[M]. London: Routledge, 1988.

  [3]Roger Fry. Art and Commerce[M]. London: Hogarth Press, 1926.

  [4]Gordon Marsden. Victorian Values: Personalities And Perspectives in Nineteenth-Century Society[M]. London: Logman, 1990. Holbrook Jackson and William Morris, On Art and Socialism, London: Logman, 1947.

  [5]自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

  [7]J. W. 德鲁克,马乔林·凡·维尔森.19世纪与20世纪末的反技术先锋设计——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和荷兰后现代主义[J].装饰,2009,(9).

【“韵味”与机械复制的冲突与融合】相关文章:

试析文化的冲突血脉的融合10-07

试析《牡丹亭》情与理的冲突融合10-06

跨国公司文化冲突和融合及跨文化管理策略10-05

韵味的作文05-16

韵味的随笔12-19

关于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融合途径的论文10-08

复制妈妈作文03-29

成功是可以复制的10-01

韵味-随笔作文02-15

融合的作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