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时间:2022-10-08 08:29:28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摘要:近年来,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是中职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在外在容貌、气质形象上普遍优于同龄人,具有艺术特长。

  他们既有情感丰富、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等优点,又有控制力差、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等不足。

  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这使艺术类中职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

  针对艺术类中职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适的方法,对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以健康的身心求职择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类 中职学校学生就业 心理问题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

  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

  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

  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

  在中职学生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群体――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

  他们在外在容貌、气质形象上普遍优于同龄人,具有艺术特长。

  他们既有情感丰富、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等优点,也有控制力差、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等不足。

  他们喜欢自己的专业,有一技之长,但也有文化课基础薄弱的缺陷。

  笔者对所在的学校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的应届毕业学生连续几年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引导学生排除不良心理干扰,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表现

  (一)自负心理

  有些毕业生自恃自己所具有的艺术特长、专业优势或者外在容貌的优势,过高地估计自己,定位过高,在心理上产生了高人一等的自负心理。

  “你毕业后,所期望的月薪是多少?”笔者曾对我校2011届的毕业深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9.4%的学生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4000元以上。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显示,2011年广东省本科生的实际薪酬主要集中在2000-2500元/月范围内,可见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从对薪酬的期望值过高,看出毕业生过高地估计了自己。

  心理准备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在现实面前就会因过高地估计自己而找不到合适的位置。

  过高估计自己的结果导致在现实受挫后超出个产生失落感和悲观心理。

  (二)自卑心理

  自卑是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较为常见的人格缺陷,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在就业中的表现是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评价,同时对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自卑的学生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丧失就业机会。

  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有的毕业生则因为在校表现平平,专业成绩和各方面能力都不近人意,在面试时没有竞争实力;有的是因为容貌和身高的略逊于其他同同学而内心自觉低人一等;有的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家庭社会背景,而有些学生并不及自己,但他有良好的家庭资源,不用努力就可以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一比较,觉得自己很自卑。

  甚至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首次面试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三)功利心理

  择业功利心理,是指从择业的趋利避害出发,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

  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是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在就业的敏感性上强于一般的群体,这是因为,他们大多自小受过相关艺术教育,且在中职教育阶段学费较高,付出的前期成本较高,他们以及他们的家长都想得到回报。

  根据笔者连续几年对我校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的毕业的调查显示,有26.4%的学生希望自己成为名模、明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定位为社会精英。

  择业功利心理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个人功利取向方面。

  尤其是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的想法,有80%左右的应届毕业生希望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城市工作。

  (四)一步到位心理

  一些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在就业时的择业心理就是想一步到位,追求工作的安稳、清闲、福利待遇好等等,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这表现在学校毕业洽谈会上,机场、银行、大型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门庭若市。

  即使选择其他企业也首先以企业的归属和大小而论,似乎不太在意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的分析。

  毕业生除了有不愿意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这一心理之外,还有当工作不如自己意愿时,不是想到去努力适应,而是通过跳槽或继续求学等方式来摆脱原有的环境的想法。

  一步到位的心理说到底还是怕苦,怕不稳定。

  他们没有考虑到现今的工作哪有什么永远稳定的。

  不迎接挑战,不努力学习,就要被淘汰。

  (五)盲从心理

  盲从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时因为“跟着感觉走”而盲目从众。

  有一部分毕业生,自己没有主张,看到同学去哪里面试,就去哪里面试,听到同学们说哪家单位好就“一窝峰”式地涌向某一单位,在择业时完全受父母或家人的影响。

  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毫无目的的考各种各样的证书书;二是在选择单位方面,是人云亦云,一家又一家的去面试,最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到什么单位就业。

  三是,有些同学听说参加艺术类高考,读大学更好,就准备考试,但又看到同学们每天在忙着面试,又想就业,举棋不定。

  择业盲从心理主要是由于缺乏择业主动性,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而造成的。

  (六)过度悲观心理

  由于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专业对口的比例较低,尤其是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的毕业生“舞台艺术生命”比较短暂。

  一些毕业生对自己的前途也产生了悲观心理,特别是在该专业的男生由于市场对男模需求较女模低,中职毕业的男模在年龄段上不占优势(男模的黄金年龄在25岁以后),且由于学历底竞争力不强,在就业中处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压力更大,容易产生悲观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毕业就是失业。

  (七)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艺术类中职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

  嫉妒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把别人的优越之处视为对自己的不利和威胁,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是恐惧和愤怒,于是借贬低、诽谤以致报复的手段,来求得心理上的补偿以摆脱恐惧和愤怒的困扰。

  主要表现有:有时会出现个别的毕业生嫉妒已有单位的同学或即将签约的同学,轻者恶语伤人,重者落井下石;一些毕业生看到一些好的招聘信息广告就赶快撕掉,让就业信息自己独享,其嫉妒心理已经影响到个人的品质问题;有些毕业生甚至采取背后拆台等手段。

  嫉妒的后果是严重伤害同学间感情,使同学关系恶化,阻碍同学择业。

  嫉妒还会使人心涣散、人际关系冷漠,这又更加重本人的内心痛苦和烦恼,以至影响自身的发展和求职的顺利进行。

  (八)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在求职择业中具体表现为在就业中表现被动,依赖他人,消极逃避就业市场,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目前艺术类中职学生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家庭环境较好,因此他们把择业的期望寄托于家人、亲戚或朋友,拉关系,走后门等,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天上也会掉馅饼,试图坐等就业。

  他们整天呆在家里或学校“待业”,在“等待”中错失很多就业的好机会,甚至个别学生成为“啃老”一族。

  二、艺术类中职学生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

  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节。

  (一)客观地认识自我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及行为的某一方面或整体的评价过程。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艺术类中职学生学生择业的基础。

  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实力,作出对自己实事求是的评价非常重要的。

  艺术类中职学生学生应该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理想、价值观、能力、学识、性格、特长、兴趣爱好,甚至身高、外貌等,不要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而自大,也不能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而自卑,只有这样,我们每个毕业生才能树立良好心态,在求职中抓住机遇,从而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

  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了客观实际的分析,对现实生活有了正确的领悟,尽管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令人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事情,也不会因一时的挫伤而失去对生活中美好意境的追求,就会置身于一个充满积极感情的世界之中。

  客观地认识自我是进行就业心理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即学生走向社会时选择职业的观点和态度,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

  职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职业就是选择自己的未来,因而艺术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十分必要的。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必须要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充分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由于我国人口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往往不能同步扩大,就业难仍是困扰政府的一大难题。

  艺术生也因为专业的局限性,就业形势较其他学生严峻。

  尤其是因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一次找到理想的岗位并不容易。

  因此,面对以上情况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因专业不对口或期望值过高造成的难以就业的问题,也能为学生减轻因无法就业带来的种种压力,调整和排除就业带来的心理问题。

  (三)增强就业能力

  1、增强就业心理能力

  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在艺术类中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控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

  艺术类中职学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败,但是要学会正确面对就业失败。

  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想象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人生带来快乐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催人奋进,这就是自信给人带来的力量。

  同时,艺术类中职学生也应该看到:当前,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使艺术类人才的社会需求逐年增大,艺术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2、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艺术类中职学生应尽早了解职业世界、了解自己、规划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历程。

  一年级应侧重职业认知与规划能力的培养,重点全面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侧重自我认知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客观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完善和塑造自己,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二年级应根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需求,拓宽知识面,发展多方面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和择业决策的能力;三年级要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掌握面试求职的具体技巧,有效预防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四)大胆尝试,勇于创业

  艺术类中职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不愿意太多的约束和管制,注重实现个人价值。

  但他们能真正实现个人理想,成为艺术家的很少。

  通过对我校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放弃了传统的被动就业方式,而是主动创业,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他们的艺术特长和较高的审美能力是自主创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是短板。

  创业需要管理、营销、融资等各方面知识,艺术类中职学生要及早树立创业意识,注意积累实战经验。

  可喜的是一些组织和机构已经开始行动,比如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已经设立启动基金,为一些有发展潜质的青年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与咨询、指导服务。

  国家鼓励也毕业生自主创业,甚至课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综上所述,只要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好环境,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心态,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就业本领,艺术类中职学生就业的道路会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1、贾江平.如何有效指导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成才之路, 2011(23)

  2、王宇澄.浅谈中职学生如何顺利解决就业问题.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 2010(8)

  3、魏敏.中职学校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科教导刊,2010(3)

【艺术类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心理问题10-08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10-08

观看教师心理问题的调适视频的心得体会10-08

艺术类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0-11

疫情心理调适总结(通用10篇)01-03

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压力10-08

中职学校学生期末评语06-09

心理调适部工作总结(精选6篇)12-24

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心得体会11-27

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