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下面带来的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1】
摘 要: 作者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对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意见。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艺术类毕业生 就业问题
我根据对我校实习学生及企业的调查,并结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经历,简单谈谈对艺术类大专生的就业认识。
温总理曾说“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那么度过不平凡的2008年,进入金融危机笼罩的2009年,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又有哪些新变化、新形势?艺术类毕业生的现状如何?他们该如何迎接挑战?
一、就业环境分析
1.社会环境。
据现代快报2009年2月21日报道,2008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2.9万人,2007年年底已实现就业40.8万人,年终就业率达94.95%。
2008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又增加了3万人,总数达45.9万人。
加上外省江苏籍毕业生、外省生源到江苏就业及往年积存尚未就业的毕业生,预计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将超过60万人。
“单从毕业生总量上来看,2009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就十分严峻。”江苏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胡金波介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岗位需求增长不足。
江苏省部分企业特别是加工出口型企业面临经营困难,部分行业出现就业需求缩减,劳动力供求矛盾更为突出。
江苏高校的毕业生对江苏情有独钟,90%的毕业生都选择在江苏就业,不容乐观。
不过,江苏已经出台众多政策扶持大学生就业。
2009年,江苏要确保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以上,年终就业率达到90%以上。
2.艺体类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大。
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年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金融、新闻、工商管理、体艺类,这四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会相对较大。
2009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金融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
其次为新闻类的专业,2009年新闻类的毕业生增幅高达28.7%。
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也非常多,2009年毕业生总量超过六万人。
此外,2009年艺术类体育类的就业人数就业总量也超过五万人。
从最近两年的就业率统计来看,这几类专业的初次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比平均水平低20%―23%。
教育部将对连续三年就业率偏低的专业进行调整。
主要有三种调整方式:一是由市场自然调整;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强制性的调整,要求就业困难的专业隔年招生或者干脆停招;三是高校主动调整,学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主动调整专业方向和招生计划。
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在2000年初正是全国上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引进外资,社会经济稳步增长时期。
公路绿化带、小区绿化、公园绿地、商品房等室内外景观环境大批兴建,园林、环艺的毕业生非常抢手,进入公司不需要太高门槛。
近些年,企业用人已有自己的用人标准和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近日对企业回、对顶岗实习生的调查发现,企业聘用人员有以下趋势。
(1)到岗即用和经验优先。
从走访情况看,企业的用人需求并未饱和,对人才更是求贤若渴。
但从企业的角度他们希望新进人员可以迅速融入团队,熟练岗位技能,特别在动画等需团队协作的专业上,企业不愿进行二次培训,增加自身负担,员工尽快进入岗位角色,入岗即上岗是他们的用人倾向。
此外,纵观各种形式的招聘会,“经验”成为招聘市场出现的高频率词汇。
企业对经验的看重体现了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具有一定经验,也意味着不但具备专业技能,还可以应用自如。
古话说得好,熟能生巧。
具有一定经验的人更有助于新方案、新设计的创造实现,甚至希望有行业领军的技能经验,可以带动整个团队的能力提升。
(2)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用人新标准。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初现端倪,社会的人才标准更加灵活,更加务实,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需要用较少的人员解决多的问题,需要更多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在企业回访过程中,看到很多公司在用人时,不在单一看待专业人才,设计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涉及销售领域。
在企业看来完成方案设计只是成功一半,将作品推销出去并成为现实,才是真正的成功。
以得到收益视为人才的体现,不再单纯方案本身的美学角度考虑。
而且,艺术专业的企业用人更加宽容,很多企业在聘用人员时,对学历要求放宽,更加注重的是人员的综合素质、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3.艺术类大专生的就业现状。
(1)基础技能不过硬,学习知识不会用。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回访及调查,发现往届或应届顶岗实习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标准存在差距。
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理论技能学习,不能在实践工作中得以应用。
毛主席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就是:“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二者是必须均衡协调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
(2)敲门砖不硬。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虽然发生新的变化,但是在根本上还是对人才有着一定的“标准”,而这种标准既成为高职生求职时的机遇又成为高职生求职时的挑战。
由于很多企业在招聘信息中以学历、文凭为进入企业的门槛,致使很多大专生盲目追求学历、文凭,掏空心思想通过自考及各种技能证书等形式获取更高的文凭来增强社会竞争力。
但一山更有一山高,单纯靠学历、文凭大专生不具优势。
当今就业难与经济大形势有关系。
但对个人而言,无论经济形势好坏,自身就业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学历,而且取决于经验。
因此,在追求知识和学历的同时,强化对于工作经验的追求,是解决就业的核心方案。
(3)对就业的准备不充分。
学习目标不明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生选择就读高职院校是有多种原因的,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自己的学习或者是考试成绩的限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因为当他们进入高职院校读书时,在心理的目标上与现实有着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性就会制约学生的发展。
因而高职生在入学时往往有这种负面的消极心态。
梦想是美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高职生在制定目标时往往会走入误区,确定的目标与自身的能力有着一定的距离,又因为“面子”问题而不懂得对目标作适当的更改,因而在行为上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系统里。
在制定职业目标时要不合理并且在行动上没有持之以恒,没有审时度势地对目标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结论与对策
1.确立以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培养方向。
高职院校需要明确人才的培养方向,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学校要培养一批有一定科学理论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任务是相当重的而且关系到以下两点问题。
(1)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对每个专业都要经过精心调查研究,安排好主课与副课及课程内容。
优秀的教材与教师是关键的关键,因为高职的专业教材不仅有一般理论,还要有大量的实践事例,这是以往的教材所欠缺的;有理论又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是目前高职教育所急需的。
(2)实践课。
学的知识不到实践中去用就是死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应用,才能熟能生巧。
目前用人单位一般都希望所招新人进厂就能顶岗,不需长期见习,不需进行岗位培养多年,所以高职生在校实践要相应多一些,以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一技多能的训练,增强就业竞争力。
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全面发展。
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包括人品、专业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经验、成熟程度、调查能力等,所以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全面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
4.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要做好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准备,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与有关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在学生大一或者大二时就开始研读有关“人力资源”或“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各种文章。
对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规划;对现今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对以后的发展动向有一定的目标。
还要制订职业目标,合理并且在行动上持之以恒,而且要审时度势地对目标进行合理调整。
5.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及技能。
在就业困难时,大专生要以养活自己为己任,养活自己最光荣。
但解决就业问题,不仅仅是让他们聊以糊口就大功告成的使命。
现在要学生创业,创业意味着自己的人生航船驶向自己十年寒窗外春暖花开的海洋,让自己学有所长,得到一份事业,有更好的收入,更高的社会地位。
但对于脑海中一片空白的学生,不会用枪的士兵,硬要他们赤手空拳上“战场”是否有些残酷,是否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技能,让他们知道如何面对创业的艰难。
参考文献:
[1]王旭辉,王攀.高职院校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职业时空,2006,(12):77-78.
[2]李明.关于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辽宁高职学报,VOL8,(6).
[3]庞文生.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有哪些[J].职业与教育,2005,(11).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归因【2】
摘 要: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的高峰期也已经到来,就业形势呈现出多元化、全面化的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等院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高职院校中的艺术类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点个性的特点,在这种压力下呈现出更为明显的诸多心理问题,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
关键词: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 就业心理问题 心理指导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而根据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力军,加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等诸多因素,就业趋势也呈现了多元化、全面化。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校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艺术类”毕业生,其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将会比普通类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加复杂。
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艺术类学生产生了自卑、焦虑、偏执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解决这些严峻的问题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工作的一个新方向。
一、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所学专业的特点容易使得他们在就业问题上凸显出比普通大学生更明显的心理问题。
1.对择业定向性的偏执心理。
相较于普通大学生而言,艺术类学生个性较强,在考上大学前就开始了数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加之大学时期的专业课程学习,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学以致用的专业职位。
但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量的储备人员接受小需求的市场挑选时,必然面对的是激烈的竞争。
初次踏入社会应聘,频频的碰壁很容易对细腻化、感性化的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消极影响。
面对着就业面的狭窄,有的学生不能及时认清形势,调整就业目标,降低就业期望值,甚至宁愿不就业也不改变,不能干本专业就不签约。
长时间地执着于择业的定向性问题,会引起不良的情绪负性情绪反应,进而引发一定程度的偏执心理。
2.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的抑郁心理。
艺术类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高投入使得他们希望毕业后同样有一个高回报。
但受整个社会用人成本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希望往往是很难实现的,当他们因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频频碰壁,无法就业或者找到的工作离预期目标相差过大时,支撑他们的精神理念就会轰然倒塌。
这种因为主客观原因而造成的自我价值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的失落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最终导致大部分艺术学生在择业问题上难以自我认同,或是由于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而自我放弃。
3.急于求成的焦虑心理。
在现实与期望激烈碰撞后,开始的满心期望变成了忧心忡忡、烦躁不安,难以排解,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彻底失去信心。
还有部分举债求学,渴望毕业后赚钱还债的学生面对再三的面试失败,由感觉就业无望,自愧而产生焦虑。
这种焦躁不安的心理,容易进一步转化为压力而导致他们不能正常地展示自己,影响用人单位对其作出正确评价,进而加重他们就业的心理负担。
4.缺乏主见的依赖心理。
由于艺术类专业是个需要高投入的专业,艺术类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总体而言优于普通类学生,加之当下独生子女较多,他们的父母在为他们提供优越成长环境的同时,也使他们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
在面对就业的重重困难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只是一味地依赖学校的联系,听从家长的安排,被牵着鼻子走。
一旦希望落空,就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或者即使通过家长、学校的帮助走上工作岗位也难以胜任。
5.对自身认识不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在当今就业体系和用人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艺术类专业中家庭经济比较好的学生的处境要相对优越得多。
两相对比是不可避免的,所谓相形见绌的自卑心理就渐渐地在一些学生的心里占据上风。
家庭条件一般,本身平时也表现不活跃的毕业生在面临就业竞争时会产生自卑犹豫的心理,觉得自己成绩平平,没什么突出表现,能力不如别人,不敢大胆地应聘,积极地择业。
二、导致艺术类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
1.外界因素。
(1)社会环境
由于高考对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要求较低,艺术类专业报考和招生持续升温。
报考艺术类的学生在逐年成倍地增加,一些高校也纷纷开设艺术专业,加之每年各个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社会人员,每年希望从事艺术类相关行业的人员数量规模相当可观。
而与此同时,虽然目前我国的动画、游戏产业在大力地发展,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岗位,但艺术类专业社会需求还是整体较小,即使一些大城市,对艺术生需要也非常小,这些艺术类岗位也主要集中在广告、室内装潢设计上,而一些中小城市的需求就更小了,这些就业机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
加之社会上还存在着不正之风,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产生巨大冲击,使一些学生心态失衡,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
(2)家庭因素
艺术是一项需要高投入的教育,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整体而言要优于普通文理类的学生,艺术类学生的父母从小就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的财力、精力,事事都为子女安排妥当,对他们期望值过高而导致的溺爱往往会使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时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心理。
2.内部因素。
(1)学习动机
由于艺术类专业对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要低,很多学生只是为了上大学,而在高中时期突击,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是真正地喜欢艺术,对专业所对的相关工作并不是很了解,考上学校后,专业基础较差,专业课程学习吃力,面临毕业更不知道何去何从。
(2)自身定位
人们常说:搞艺术的人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很多艺术类学生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认清自我、全面了解社会,理想和现实往往脱节,当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不能实现时,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心理。
面对初次就业,艺术类大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困难和失败就容易产生抑郁心理。
而个性较强、自我定位较高,对专业的学习更加执着,使得他们更渴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容易盲目追求就业环境、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最优化,因而存在偏执心理。
三、加强艺术类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指导
由于受到自身教育及自身生理、心理因素和社会、家庭等因素的种种限制或制约,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指导变得尤为重要。
1.协助艺术类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
“眼高手低、浮躁虚夸”是艺术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他们往往对自己评价过高,不能正确地自我定位,也对未来的职业要求过高。
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艺术类学生必须不断更新就业观念,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
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纠正艺术类大学生的认知偏差,改变他们的不良心态,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定位。
2.指导艺术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在就业中,艺术类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充分估计就业的难度,正确为自己定位,而是在择业的过程中一味攀比,盲目追求高收入、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
还有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将就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单位,对于一些基层工作不屑一顾。
目前,艺术专业毕业生已呈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的趋势。
我们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摆正就业心态,将眼光放低、放长远,强化艺术类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鼓励艺术类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自我创业。
3.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培养独立性,勇于面对各种择业竞争。
大学生在择业时,社会并不把他们当作学生或未成熟的青年来看待,因此,艺术类学生培养独立意识十分重要。
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对自己有信心,无论成功与否,身在顺境和逆境都能坦然面对,相信自己,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参与竞争;要注意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并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就业机会。
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社会、高校、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而艺术类学生本身也要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树立好良好的心态,克服不良心理,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爱芹,刘淑玲.大学生职业生涯案例分析及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2]陈腊文.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问题的思考.
【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10-08
艺术类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教学10-08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心理问题10-08
高职院校关于非艺术类动漫专业的素描教学10-08
高职院校毕业生自我鉴定10-06
浅谈高职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教育10-26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10-11
2017广东高职院校排名10-05
高职院校热门专业盘点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