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建筑绘画教学论文

时间:2022-10-08 22:16:21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建筑绘画教学论文

  建筑绘画教学论文

建筑绘画教学论文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建筑绘画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建筑绘画教学应依据学生情况、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环节的设置,并探索其教学方法。

  以期使他们在学校教育环节中综合艺术素质得到提高,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建筑绘画 技能训练 艺术素养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所处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用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

  长期以来,建筑学中的艺术教育更多的还是处于一种配角地位。

  西方当代的建筑设计已意识到这种结果所带来的某种创作视角的弊端,由此设计便成为连结艺术与技术的边缘科学。

  当代的建筑学子是中国未来建筑业的主力军,因此,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设计意识的培养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而建筑绘画课程则是这一任务的承担者。

  建筑绘画课程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而又艰巨的。

  我国现有的应试式教育体制造成学生在中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不合格(除美术生外),加之现阶段国内建筑领域忽视绘画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学专业对学生入学前的绘画基础普遍要求不高、甚至有无基础均可,教师面对的是由零开始的学生,最后交给社会的是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技能从事设计创作的建筑设计师,因此美术教育在建筑院校开展的难度是较大的。

  在不可能马上改变教育体制的情况下,选择正确的教学思路,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近些年来,同仁们在理论上对这个问题争论比较激烈。

  有的重技能培养,有的重思维转变,也有的重艺术修养的提高等等。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是按照绘画艺术自身的规律进行呢,还是按照所谓的“靠近建筑”的模式进行呢?我认为应依据学生情况、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关于建筑绘画技能训练环节

  此部分如果按照绘画艺术自身的规律进行,在大学前两年每周四课时的教学时间里,要解决好素描和色彩所蕴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很艰难了,再加上观念的不适应,理科学生习惯于抽象的演绎思维,习惯于平面化、公式化的理解,在以感觉为主线的艺术思维模式面前往往产生“失重”的心理负担,对物体处于空间里的形式理解和表达障碍重重。

  由最初开始对美术课因好奇而兴趣盎然,随着打击的频至而产生怯懦和畏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使学习的兴趣、信心慢慢散退,进而转入漫不经心的应付,所以在技能教学环节不能采取此法。

  建筑绘画技能训练应从兴趣入手,由“风景速写、快速水彩画”来带动学习氛围,逐渐转向“几何体、色彩固有属性、色彩表现技巧”的学习,在具备一定绘画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概念式的教学方式,从“偏向建筑”的思维角度出发,发挥理科生抽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进行教学。

  技能训练不能急,只能按部就班,而理性知识则可以先入为主,配合技能训练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其次,不能放松课余学习,课余学习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比课堂教学效果还要明显。

  每周一次的课程,使学生中断学习的时间较长,而绘画又是个熟能生巧的手艺活,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作为平时成绩迫使学生挤出一定的课余时间来完成,实践证明收效明显。

  二、关于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的训练环节

  基础教学环节中绘画技能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而从事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又普遍擅长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就成为了建筑绘画基础训练的重头戏。

  设计色彩是以应用为主,和平时的绘画写生不同,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

  设计素描是绘画要求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交叉学科,注重培养学生本质观察的能力,使学生能用设计思维去理解和重组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开宗明义地突出研究规律性等设计元素,适当淡化随意性、审美性等绘画元素,对物象本体结构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突出重点,摒弃一些与设计意图关系不强的非本质的艺术元素。

  培养学生从单纯的画面经营阶段到对物象进行解构重组的高度,提升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和审美文化品位。

  学生经过有序而富有成效的训练,逐渐拓展视觉经验,最终得以脱离写生对象来组织画面,并能有选择地对物象进行创造性加工。

  三、建筑绘画的艺术素养教学环节

  过去我们在建筑绘画课中谈美术修养,的确在潜移默化中把这些观念渗透到技术训练当中,但是电脑时代的来临,技术性训练所解决的造型能力,其概念和方法已完全不同,表达质感、体积感也许在瞬间即可近乎完美,面对如此快捷方便的工具,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审美、鉴赏能力和独到的眼光,这需要学生具有宽广的视野。

  在艺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假设我们完全按照“靠近建筑”的模式进行教学,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院校的建筑学专业还是理工科招生,而理工科的学生对于人文、艺术方面的知识相对的比较欠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弥补这些不足。

  采用“靠近建筑”的模式教学,学科与学科之间会进行同化,犹如近亲繁殖,不断退化,必然会导致知识面越来越狭窄,明显不符合提高素质教育的要求。

  如果我们按照绘画艺术自身的规律来进行教学,学生的涉猎范围相对地广一些,自然而然地拓宽了知识面,建筑学专业开设绘画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

  而这些目的也正是绘画艺术范畴内要求学生达到的目的。

  在各艺术门类日益融合的时代,我们更应广泛地接触不同的艺术门类、艺术思潮,开拓思路、理解艺术观念、全面提高艺术素养,因为绘画艺术本身就需要人文、历史、哲学、政治、天文、地理等诸多方面的修养。

  我们在建筑绘画课程设置时,一方面通过教师对作品的评析可快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另外一方面可以加入鉴赏内容,通过投影、幻灯、图片各种形式传授给学生。

  建筑绘画课中鉴赏的部分可以简介艺术发展的脉络,着重介绍推动艺术发展和对建筑有很大影响的时期的作品,可以是绘画、建筑设计、民间工艺、平面设计、甚至是服装设计,从中吸取好的形式、造型、搭配、色彩等,各艺术门类都可触及到,从各方面的设计中吸取有用的东西,无疑对我们建筑设计的创意、构思、造型、选材各方面都有极大帮助,面对纷繁复杂的视觉现象有自己的判断、鉴别、运用的能力,也就是解决如何学习的问题。

  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构想,既有实践上的,也有观念上的,在现阶段建筑绘画课教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信在各院校的共同努力与探索下我国的建筑美术教育一定会呈现出全新面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跨学科高素质建筑师。

  参考文献:

  [1]姚小伟.建筑学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洛阳大学学报,2002/02.

  [2]缪虹.建筑学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

  [3]杨古月.建筑院校美术课程改革的思考.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

  [4]杨春明.高职院校建筑设计素描教学浅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0.

【建筑绘画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建筑绘画教学10-05

建筑实践教学的论文10-07

建筑经济教学改革思路论文10-09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研究论文10-08

绿色建筑论文07-30

绿色与建筑的论文10-07

建筑文化论文10-08

城市建筑论文10-08

建筑评论论文10-08

刘纲纪的绘画艺术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