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原生态音乐舞蹈论文

时间:2022-10-08 21:06:14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原生态音乐舞蹈论文

  原生态音乐舞蹈论文【1】

原生态音乐舞蹈论文

  摘 要:原生态音乐和舞蹈,是我们国家优秀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原生态音乐和舞蹈的文化属性进行解读,分析优秀原生态音乐舞蹈的创作,提出对原生态音乐舞蹈的保护,包括对传承人的保护及对艺术作品的合理推广形式。

  关键词:原生态 音乐 舞蹈 文化属性 现代实验传承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文化精神的需求不断提高。

  随着西方、日韩的影视及各类娱乐节目的引入,西方文化以其强大的“霸权性”和“渗透性”对我国的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一些选秀节目中,很多年轻选手对英文及日韩歌曲朗朗上口,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态的民歌却一无所知。

  原生态音乐面临外来主流文化的排斥和挤压,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但是“原生态音乐”及“原生态舞蹈”,仍以原汁原味的朴实和生动,受到了民众的热爱和追捧。

  1 原生态舞蹈的文化属性

  国内最早提出“原生态”这一概念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何晓兵教授。

  音乐理论家樊祖荫曾指出:原生态民歌是与生活连在一起的,是其民族、地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原生态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原生态民歌。

  民歌是非创作性作品。

  舞蹈本身就是一门古老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原生态舞蹈,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下能够保持不被污染的本真状态。

  它是在民间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带有自发性的特点。

  《毛诗序》中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情感”是原生态音乐和舞蹈的核心和灵魂。

  它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共同生活的基础上,以“谈情说爱、婚丧嫁娶、节庆祭祀、劝事合好”等内容演绎而出,符合人民审美要求的情感集中体现,所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舞蹈是无言的艺术,肢体语言的表达比较专业、抽象、苦涩,存在着艺术表达与观众欣赏之间的种种理解程度的差异。

  但是原生态的舞蹈艺术,虽然没有固定的形式和节奏,却因为能够完美表达情感而一代一代传衍下来。

  例职阴山岩画中,一是先人们在围赶野兽时,因喜悦而自发的那种群体拉手欢歌起舞的状态,二是模仿动物的形态而形成的舞蹈动作,如“扭腰”等,青年男女通过身体的亲密接触,进行情感交流,最终结为夫妻。

  他们的舞蹈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崇拜和恐惧、对情感的依恋和憧憬。

  2 原生态音乐舞蹈的现代试验

  原生态音乐和舞蹈艺术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成为当代和未来人们都能享受的宝贵精神财富,推动原生态整体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以目前广受欢迎的原生态音乐剧《云南映象》、《丽水金沙》、《云岭天籁》为例,已经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都是把云南少数民言辞在所生活的广阔土地上所创造的音乐、舞蹈,通过现代科技的声、光、影效果,进行重新的创作组合,表演给更多的观众看。

  这种成功的现代试验,不但给观者带来了精神和观感的愉悦享受,也给研究原生态的音乐和舞蹈提供了形式借鉴的新尝试。

  《丽水金沙》是应云南丽江旅游的发展而产生,它是反映丽江少数民族生活的歌舞晚会。

  该剧一扫以往民族歌舞陈旧、落伍的阴霾,采用了大胆的全新的艺术手法,引入现代艺术手段,赋予原生态音乐舞蹈以新的表现形式。

  荟萃了丽江奇山异水孕育的独特高原民族文化及亘古绝丽的古纳西王国的文化宝藏。

  择取了其中8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来展示原生态的音乐和舞蹈,在原汁原味的纯民俗原生态展示之余,还通过灯光、布景、舞台设计、服饰、编舞、舞蹈语汇、表演、旁白等多方面的艺术形态,增加表现力和感染力。

  杨福泉先生 说,纳西族敬仰自然神,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纳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也在发扬传统的同时注入了新的血液与灵魂。

  丽江的诱人之处,也得益于他们朴素的人文观念和与时俱进的民族文化。

  《云岭天籁》的舞台浓缩了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歌舞景观,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

  舞台表演中,有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彝族《海菜腔》、《月夜》、《怒江大小调》,布�族民歌《布朗弹唱》,还有由云南优秀音乐家近年来创作的取材于原生态音乐的《高原女人歌》、《水母鸡》等在国内外获奖的音乐作品。

  成为一幅时空长卷。

  情节有独立性,结构又彼此响应,有连续性,也有很强的纵深感。

  情绪变化与时间的流动和空是的拓展,人物在时空中变换,重叠,让观者对此过目不忘,产生美的共鸣。

  3 原生吨音乐舞蹈的保护思考

  3.1 提高对原生态民歌传承人的保护

  有种观点认为,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和舞蹈,越纯粹,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越明显,一旦搬上舞台,离开自己的原生土壤,就意味着脱离了原来的家乡和原生环境,在服饰、道具方面均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原生态了。

  当前原生态音乐的现状是,随着年轻人逐渐远走他乡打工,而继承者们一天天老去,每分钟,可能都有一首民歌在消失。

  因此,很多专家呼吁,面对如此危险的处境,要采取一切可行措施,把这些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集保存,延续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

  3.2 和各种媒介结合,加大对原生态艺术的保护和推广

  原生态音乐和舞蹈进入市场,从市场中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发展,应当基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标准来定位。

  社会效益,是原生态在市场对民众,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民众的社会影响力,以促进少数民族对本民族丰富原生态音乐舞蹈艺术资源的重新认识、自我保护和传承,绝非只是为满足部分“猎奇”等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处理丰富而多元的原生态与大众审美之间的差异,这要坚持鲜活的民族特色;而经济效益则是原生态在市场上存活的基础,仅仅盯着商业利益的短期化和简单化,会形成反文化行为,他们离开了原来生存的生态圈之后,被人为地媚俗化、世俗化、功利化,成为失败的继续和改造。

  原生态音乐和舞蹈,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它象一棵守护风雨的大树,任凭环境侵袭肆虐,能以穿越千年的绝美姿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我们要将历史文化、舞蹈、音乐、民歌、民俗、服饰等有机融合于现代时尚,才能展示厚重的文化底蕴及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陈劲松.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6.

  [2] 张兴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4.

  [3] 张源.中国电视媒介与中国原生态音乐[J].艺海,2013(11).

  原生态舞蹈【2】

  摘要:秧歌是我国汉族最为普及的一种自娱性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不同地区的秧歌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比如东北秧歌的“逗、媚、艮、俏、浪”;山东秧歌的“韧、抻、扭、拧、�”;陕北秧歌的"摆、走、扭、跳、转"等等。

  本文就辽宁建昌灯会秧歌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原生态舞蹈 灯会秧歌 民间艺术

  灯会秧歌传入建昌县的时间大约是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

  灯会秧歌的伴奏以锣、鼓、钹、唢呐为主,其中唢呐是在清末时期才加入的,唱小曲时另外有笛子、胡琴、大板、小板伴奏。

  早期的灯会秧歌还只是以唱为主的伞头秧歌,直到光绪初年,一些地区戏曲艺术和民间舞蹈融入了灯花秧歌,使其角色和道具也发生了些许变化。

  民国以后,高跷与灯会秧歌相结合,形成了“高跷灯会秧歌”,同时又引进了龙舞,出现高跷与龙共舞的“高跷龙”。

  建国以后,舞狮子、跑旱船等表演形式也进入了秧歌小场。

  但如今的雷家店乡、黑山科乡等地区的灯会秧歌仍以地秧歌为主。

  一、表演灯会秧歌的人物形象

  灯会秧歌的表演人物有伞头、公子、老太婆、挎鼓、打棒、老侩以及灯官等。

  其中灯官是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他始于明代,最初灯官、娘娘、师爷均骑马表演,后演变成坐轿。

  在秧歌表演的三天时间里,灯官始终伴随在秧歌队伍中,即可以审案,又可以调节民事纠纷,如有告状、民间冤情等,灯官经过审理,有权利将其判刑并于当地衙门收监,直到来年再办灯会秧歌时,灯官才能重审此案。

  据传说,灯官是天神派下来到人间的,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晚上,灯官随着秧歌队伍四处巡察,他在巡察中主要是接待民众的喊冤告状,而后根据被告的罪行当场宣判。

  最关键的是,地方的衙门也尊重灯官的宣判结果,真的会将被告收监入狱。

  如果被告不服,那也得等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再行申诉。

  所以,在几百年前,广大民众对“灯官秧歌”喜爱和期盼的理由不仅在于它所营造的喜庆、欢乐气氛上,更有灯官可以为民伸张正义,可以为饱受冤屈且告状无门的受害者报仇雪恨。

  因此说,“灯官秧歌”的产生和传承,也是民众对“清官”的一种寄托,是对公平社会的一种祈盼。

  “灯官秧歌”的这种特殊性是其他任何秧歌无法比拟的。

  “灯官秧歌”中,“灯官”实际上是一个团队,由九人组成,即:灯官、师爷、灯官娘娘、丫鬟两人、轿夫两人、皂吏两人(俗称“衙役”),均是古装打扮,滑稽、憨态。

  在灯官巡察中,上述九人各自以扮演的角色进行表演,也有“升堂”、“问案”、“审案”、“打板子”、“判案”、“退堂”等等表演情节和过程,极具戏剧性、娱乐性。

  二、灯会秧歌表演的行当

  灯会秧歌行当古老,服饰古朴,头饰讲究,脸谱变化大.灯会秧歌中女角所佩戴的“特大花山”是其一大特色,一般的花山只有60厘米高,而灯花秧歌中的“特大花山”则有一米左右高,最高的可达1.4米。

  它们有的呈山形,有的呈扇形,数十人的秧歌队扭动起来,一步一摇,远看像一片花海,近看如孔雀开屏。

  这个“特大花山”是在清代中后期,因关内传入的汉族秧歌逐渐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而形成的,由起初的“包头”慢慢演变成“花山”,并不断增高发展为“高花山”。

  可以说灯会秧歌的“特大花山”正是汉族舞蹈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互相融合演变的成果。

  灯会秧歌表演时,前边是狮子、龙灯,中间是秧歌队,最后是灯官,可达100多人。

  出会先拜庙、撒灯,后踩街。

  其大场舞可跑出“八宝”、“前后关门”等三十多种图案,有收有放,有张有弛,活而不乱,是高潮所在。

  小场舞蹈绚丽多姿,有各种道具秧歌、绝活、戏出表演。

  旧时,每年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的夜晚,各村的秧歌会都要进行“撒路灯”,即用煤油拌高粱壳或棉花籽,于天黑时将其点燃后在村内沿路泼撒,这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撒路灯”。

  每次的“撒路灯”都有不同的意义,正月十四为“人灯”,是在村内四处拨撒,愿能保佑一年人丁兴旺;正月十五是“神灯”,在庙宇前拨撒,意为将神请到家中,保佑一年五谷丰登;正月十六是“鬼灯”,只能在村头路口以及家门口拨撒,意为驱鬼除邪。

  在“撒路灯”的同时,秧歌队就跟在撒灯队的后面进行表演,颇具傩仪之遗风。

  据当地老人回忆:民国初年“挎鼓”角色的上衣背后还缀有“乡人傩”字样。

  三、灯会秧歌的文化艺术价值

  (一)灯会秧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民俗、科学价值

  建昌地处辽西走廊,是中原文化和东北文化的碰撞、融合、变异必经之路。

  而春节、元宵节又是汉民族的重要节日,所以撒灯习俗一直延续下来,撒灯和灯会秧歌的莲花灯,花山都是人们祈盼幸福祥和团圆的心理和追求,灯官也是百姓呼唤青天,祈盼天人合一的标志,和现在提倡和谐社会是殊途同归的。

  灯会秧歌大场舞蹈有三十几种舞蹈造型,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也张扬了辽西人的本色和特点。

  还有诸如道具秧歌龙灯、旱船、水族八大怪、中八仙等,如果全面恢复的话,更会给灯会秧歌锦上添花,所以灯会秧歌是研究古代历史、民俗、人文、美学的一份重要的民间舞蹈活化石。

  灯会秧歌濒危状态相当严重,很多老艺人已相继过世,有些行当正在消失,有些服饰、头饰已被现代的戏扮头面所取代,撒灯也正在被城乡的烟花爆竹而取代,灯官也不再审案,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坐在轿子里憨态可掬的“徐九经”。

  原汁原味的灯会秧歌正在被人们淡忘。

  鉴于此,葫芦岛市“非遗”领导小组和专家做出五年保护计划:2006年,争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7年,在雷家店乡彭杖子村建立“灯会秧歌”保护基地,并对其他民间舞蹈进行普查;2008年,对其他流传在建昌的道具秧歌,如“装柜”、“龙灯”、“中幡马叉”、“水族八大怪”、“中八仙”、“背阁”、“抬阁”、等予以抢救性保护和恢复,并制作光盘及文字资料;2009年,在建昌搞一次辽西各类秧歌汇演,展示“非遗”成果,并邀请专家进行交流和提交论文进行研讨;2010年,“灯会秧歌”保护基地结合建昌县旅游开发对外开放和展览。

  (二)灯会秧歌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当地以及省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这一民间舞蹈活动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谐,同时还体现了当地老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社会公平、公正的美好愿望。

  但如今,由于一些老艺人的相继过世,后继乏人,使灯会秧歌正面临继续传承的窘境,舞种生存遇到危机,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发展。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象征,同样灯会秧歌作为辽西的文化艺术也是辽西的身份象征之一。

  它在经厉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形成和完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舞蹈语汇和精湛的表演形式,是及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蕴含着大量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审美情趣、历史信息等,对中国民间舞蹈的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其作为一种表演性的艺术形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它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变化。

  我们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它不断改造和更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吸收其他文化精髓,使之适应本民族的文化内涵,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活力。

  在继承的基础上,紧跟社会发展,以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创新精神,推动辽西秧歌文化的前进,永葆民族传统文化勃勃生机与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王鹏龙,李富华,陈纪昌.同朔地区踢鼓秧歌的仪式与文化内涵[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04).

  [2]王静怡,周甬琴.胶州秧歌城乡传承体系之比较――以胶州秧歌艺术团和东小屯村秧歌队为个案[J].齐鲁艺苑,2012,(05).

  [3]赵秀敏.活着的文化遗产――中国民间秧歌舞欣赏[J].语文世界,2007,(03).

【原生态音乐舞蹈论文】相关文章:

文化变迁对原生态民歌的作用论文10-13

原生态乐器及音阶的对比解析艺术论文10-13

民族声乐艺术吸收原生态民歌价值论文10-10

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文化旅游项目中的价值探讨论文10-08

大班音乐舞蹈教案04-04

音乐舞蹈舞会大班教案10-06

音乐舞蹈简历表格10-26

音乐舞蹈求职信10-08

原生态茶庄特许经营合同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