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声乐艺术应用论文

时间:2023-04-01 08:22:52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声乐艺术应用论文范文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声乐艺术又是一种审美的活动过程。文章通过对歌词美、旋律美、伴奏美、表演美四个方面的论述,探索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只有将声乐艺术诸元素中的美有机凝结在一起呈现出来,才能真正符合美在演唱中的独特艺术魅力。

声乐艺术应用论文范文

  第1篇:声乐艺术中想象力培养思考

  摘要:声乐是一种具有长久历史的艺术文化,有机的结合科学化的发音和艺术化的语言,而想象力在声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可以帮助歌者更完美的歌唱,陶醉自我的同时感染听众,是声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在声乐艺术中尤其需要重视,本文针对声乐歌唱特点,分析想象力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在声乐艺术中培养想象力。

  关键词:声乐艺术;想象力;培养

  声乐不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艺术文化,也是一种美的体现,相对较为抽象,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尤其是对表演者。

  在声乐艺术中,应该注意想象力的培养,充分的联想,表情、声调随着想象的情节变化而变化,创造一种歌曲的意境,一首歌曲的演唱是对歌词背后的故事的述说,需要乐理、歌者内心的情感,加上充分合理的想象综合的表达。

  以下对声乐艺术中的想象力做详细分析。

  一、声乐艺术特点

  声乐是一种传统唱法,包含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及美声唱法。

  歌曲需要通过演唱来表达,将文字加曲调完整的表现出来,需要歌者具有一定的能力。

  声乐演唱首先是对演唱内容的理解,根据歌中人物或作词者的感情,以及歌曲的时代或故事背景,不断领悟其中的特殊感觉,从而努力达到一种共鸣;其次是丰富的想象力,根据歌曲凭空想象场景,在脑海画像,描绘出动态的一组画面,并且身临其境,

  作为画面中的一个主角,体味演唱;再次灵活运用自己特有的声音,生动委婉的演唱,充分发挥美妙的声音,根据不同歌曲掌握不同的声乐唱法,从而做到演唱韵味十足;科学的运用演唱技巧,音色、音质、感情充分结合,将演唱从一首歌曲升华到一种艺术,做到声情并茂,完成对声乐艺术的完美表达。

  二、想象力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

  想象力是在固有的物质基础上在头脑中塑造出的一种新的形象,是声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可以深化声乐表演。

  一首歌曲的歌词单单是文字的表达,歌唱是一种展现画面的简要途径,而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桃花谣》中“桃花美,桃花艳,开在那三月间,桃花儿红,女儿美,梦儿飞满天”,演唱时需想象三月桃花盛开,粉红染了一片的场景;《为了谁》中“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所有的歌词都需要想象刻画那种画面,一点一滴的表达,通过合理充分的想象来寄托歌者对歌曲内容的那份感情,继而形象生动的演唱。

  可见,想象力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

  三、如何培养声乐艺术中的想象力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歌唱和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演唱的声乐歌曲,或许是一件事情,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个现象,又或许是一个人的一生。

  但不论是什么,都需要借助歌者淋漓尽致的演唱来体现。

  声乐表达的大多是比较积极、意义深远的,这同样需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帮助判断歌曲叙述内容的动态方向,从而有助于发挥想象力,正确、高效的把握歌曲。

  (二)拓展声乐实践

  在声乐的学习中,仅仅是掌握声乐的一些理论并不能提升对歌唱的表达,还需要不断拓展声乐实践,在实际演唱中一点点训练,不断将技巧与情感结合。

  在各种场地适应自己声乐歌唱的表达方式,通过练习不同题材的歌曲、多样叙述方式的歌曲,在不断的实际锻炼中积累经验,创造出一定的想象空间,训练想象力融入到歌唱的能力,一步步提升歌唱水平,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自我。

  (三)提高文化素养,拓展知识领域

  文化素养起着一定的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声乐艺术中想象力的发挥,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有可能无法形象生动的想象出歌曲的背景画面。

  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对各类文化的不断学习,尤其是国内外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更加利于体会声乐歌曲的时代韵味。

  做到不拘泥与音乐学科这一门,可以拓展知识领域,多了解一些其他领域的文化,例如传统美学、汉语学等,开拓阅历,丰富精神层次,可以帮助歌者以一个全新的视野对歌曲进行审美,避免受到知识广度的束缚,无法充分理解想象。

  (四)生活中留心艺术

  人常言“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生活中留心艺术帮助歌者更深刻的体味生活的五味杂陈,喜怒哀乐,欢聚离别,各型各色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共同组织成一个大的集体,作为这个集体的一员不可能所有都亲身经历一遍,但却可以通过观察、留意将生活的点滴印在心里。

  遇到类似歌词可以轻松抓住核心情感,更加利于歌唱的表达。

  从生活寻找艺术,同样可以激发歌者的创作,对歌曲的把握更为灵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有关重要,可以帮助发挥歌唱技巧,使歌唱更加具有渲染力,且良好的想象力能够冲击歌者的灵感,帮助其在声乐艺术中的创作。

  想象力在歌者的学习和歌唱表演过程贯穿始终,是一种声乐艺术完美展现的有利因素。

  在声乐艺术中,充分重视对想象力的培养,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拓展声乐实践、提高文化素养,拓展知识领域、在生活中留心艺术来实现在声乐艺术中培养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吴喆.声乐演唱中审美想象的作用分析[J].青春岁月,2013,06:111.

  [2]赵曙光.浅论声乐演唱中想象力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2:189-190.

  [3]刘曼君.论声乐教学中想象的作用及歌唱想象力的培养[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11:111-113.

  [4]孙凯,罗卉.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想象力及其培养[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06:125-128.

  [5]曹文海.“想象”是通向声乐艺术殿堂的重要途径[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03:91-95.

  第2篇:声乐艺术美研究

  【内容摘要】声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声乐艺术又是一种审美的活动过程。

  文章通过对歌词美、旋律美、伴奏美、表演美四个方面的论述,探索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只有将声乐艺术诸元素中的美有机凝结在一起呈现出来,才能真正符合美在演唱中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声乐艺术;歌词美;旋律美;伴奏美;表演美

  声乐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从古至今获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各种唱法,从而逐渐丰富起来。

  探究其发展的根源,主要在于声乐是一门歌唱技术与表演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而声乐艺术又是一种审美活动的过程。

  这种美感的获得需要演唱者从歌唱的音乐感觉、情感表现等方面去领悟,并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倾注在歌唱之中,对歌曲进行二度创造,使作品富有生命力,产生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一、歌词美有助于丰富演唱者的内心情感

  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诗人、词作家或剧作家写成,能作为歌唱的诗歌或唱词。

  “它的作用在于以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并且适于歌唱的语言把歌曲中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以及其形象、意境和思想具体地揭示出来。

  它是歌曲综合美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

  ”①由于歌词创作的过程蕴含着词作家丰富的内心情感,演唱者要想让欣赏者感受到这种情感,就要在演唱前深入挖掘歌词的含义,准确把握其情感基调及内涵,并加上自己的感悟通过演唱表现出来。

  一般情况下,演唱者的情感体验越深刻,其演唱就越真挚感人并富有感染力。

  有些歌词的意思很容易让人理解,但有些歌词却要通过把握主题含义才能让人理解。

  对于那些难以把握主题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演唱者就要从中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情感及其内涵,以决定他们再创作时的准确依据,真正做到有感而发,以情带声。

  而欣赏者也可先通过歌词了解这首作品的内容,然后再去欣赏由演唱者再创作后的成品时,才会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灵感应。

  无论对于演唱者还是欣赏者而言,都可通过歌词获得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各种知识。

  如根据唐朝诗人白居易诗词创作的歌曲《秋花秋蝶》就是诗人借秋花秋蝶的生死变化,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奈。

  根据诗词内容,作曲家把歌曲分为三段:第一段“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花低蝶新小,飞戏丛西东”刻画了秋花和秋蝶的无限生机;第二段“日暮凉风来,纷纷花落丛;夜深白露冷,蝶已死丛中”刻画了秋季寒风吹来,秋花败落,秋蝶丧生的景象。

  第三段“朝生夕俱死,气类各相从,不见千年鹤,多栖百丈松”则感叹人生虽不能像“千年鹤”和“百丈松”一样永存于世,但仍要学习它们的精神,努力奋斗。

  演唱者只有投入到歌词的氛围和乐曲的意境中,才能唱出那秋意图景中感悟生命的转瞬即逝及古人叹息中的旷达情怀。

  ②

  二、旋律美能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内涵

  旋律是由不同音高的音符按照一定节奏组成的,是音乐的灵魂、核心部分。

  用不同长短、强弱的旋律节奏进行排列组合,可以创造出多种美的旋律。

  从声乐美学角度来看,它构成了声乐艺术美的主体,通过准确传达歌曲的细腻情感和精神内涵,表达出人对现实生活的内心感受。

  作为贯穿于声乐作品的轴线——旋律,它的美能表达出声乐作品的内涵,体现出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及人们的内心感受,旋律美在声乐的艺术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旋律是否优美动听也取决于歌词意境的烘托和演唱者的完美诠释。

  当人们听到某种不同的旋律时,内心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

  有的旋律使人兴奋或轻松;有的旋律使人忧郁;有的旋律使人如沐春风,感觉十分美妙。

  这些感觉都能在短时间内激发我们对旋律美的感受。

  如《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一首富有浓郁地域特色、舒展悠长的歌曲。

  该曲是单二部曲式,主旋律部分只有17小节,篇幅较短。

  歌曲的节奏采用了4/4和2/4的交错拍子,增强了乐曲的抒情性。

  作曲家通过巧妙地转化将乐曲中不复杂的音乐元素进行加工后,让乐曲的层次感得到提升,使歌曲中出现的每个音符及每段旋律都能引起人们对辽阔草原的无限遐想。

  降央卓玛用她那质朴流畅的歌声及深沉幽远的演唱风格搭配上缠绵的歌词,把大草原的优美景色唱得自然、惟妙惟肖,使人们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得到精神方面的愉悦、满足。

  三、伴奏美是乐器与人声交相辉映,获得声乐艺术美的重要条件

  伴奏作为一门特殊、独立的综合艺术学科,对声乐作品内涵的完美表达,对歌曲旋律进行渲染有着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歌曲伴奏通过乐器与人声的相互补充,互相衬托,可以把作品诠释得淋漓尽致。

  伴奏要明确按照曲谱上标识出来的表情术语进行演奏,还要同演唱者抒发的情感相一致。

  如歌曲《我爱你中国》中第一句对“爱”的渲染到第二句对“你”的着意强调,使感情抒发的指向更鲜明,祖国在游子心中的分量倍增。

  钢琴伴奏没有采用密集的十六分音符来刻画内心激荡的情绪,而是以宁静、抒情柔美的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上下起伏来衬托情感的表达,以一种内在、深沉的基调使歌声的抒发既有强度也有深度,这样更加突出了人声的表现力,使欣赏者的注意力集中于歌声的抑扬。

  伴奏在一定情况下揭示人的心理情感变化。

  伴奏者通过娴熟的演奏技巧在乐器上唱出自己的内心情感,还能促进演唱者发挥激情。

  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中有意识地在诗歌和旋律的主体周围创造出一个均衡完整的音乐机体,把和声、器乐伴奏等音乐因素提高到与诗歌和旋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使演唱与伴奏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其创作的艺术歌曲伴奏既不像有些歌曲那样只靠简单的和声辅助,也不像某些作曲家那样仅从管弦乐的角度考虑,把声乐纳入到类似于交响乐的结构中。

  他在伴奏乐器上所做出的对大自然的气氛烘托和色彩变化,以及对人物的情感宣泄和心理刻画都是无与伦比的。

  如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舒伯特用德国民歌中所惯用的“分节歌”形式,加以变奏手法,谱成了这首既有抒情性又似咏叹调的叙事歌。

  歌曲开始时右手在钢琴的高音区快速演奏,描写纺车转动的引子,左手则在中低音区用断断续续的节奏型加以衬托,听起来让人感到这台纺车非常陈旧,不断发出“吱溜溜”的声音。

  歌曲进行时,钢琴伴奏以延绵不断的六连音音型刻画纺车转动不歇的节奏,这种模仿钢琴转动的伴奏音型,一直伴随着整首歌曲。

  在舞台表演艺术中,伴奏要想与演唱者配合默契共同进入“角色”,就要奏、唱双方加强沟通交流,在共同研究作品时准确把握伴奏乐谱的奥妙所在。

  二者通过对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深刻理解,才能真正融为一体,相映生辉。

  四、表演美是为作品增色添彩的必要手段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出作品的内涵,除了有动听的声音外,还要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对作品进行生动的描述,从而引起欣赏者的注意,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的细微动作、手势、眼神变化都要经过仔细推敲、精心练习,使表演符合作品的技术、情感等变化要求。

  首先,演唱者要具备形体动作美。

  形体动作是表演美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歌唱者在公开演出的情况下,形体动作是否协调优美直接影响到演出的效果。

  1.歌唱站姿要挺拔。

  演唱者既放松又挺拔的正确站姿有助于歌唱时正确声音的传递,还能获得演唱形体的舞台美感。

  2.准确的手势。

  手势动作是表达情感的无声语言,起到渲染情感的作用。

  手势的运用要恰当,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要符合表演美的创造规律。

  演唱中手势的变化还应根据歌曲内容的变化进行灵活处理,不能让欣赏者感到生硬、做作。

  因此,歌唱者应重视对自身形体的训练,提高对形体的控制力,增强形体变化的可塑性,强化形体的语言能力。

  其次,演唱者的面部表情美。

  演唱者的神态表情是否符合作品需要,主要体现在五官的丰富变化上。

  正确的面部表情能为作品增添活力,要想获得神态表情美,就要进行严格的面部表情训练。

  如在演唱带有高兴情感的作品时,演唱者要将自己内心的喜悦反映到声音和眼睛里,眉毛可微微上提,眼神充满激情,口型呈微笑状,嘴角上扬;在演唱愤怒或伤心的作品时,眉头可微皱,眼神要流露出憎恨或忧伤失落的神态,同时注意口腔的打开。

  这样唱出的声音才会通畅、圆润。

  歌唱者在歌唱时的丰富表情,有助于抓住观众的心,引导欣赏者的情感。

  最后,演唱者要具备仪表美。

  在实际生活中,除语言、眼神的交流外,仪表同样重要。

  演唱者在舞台演唱时的着装及妆容、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交织在一起,共同展现出表演者对作品中人物的情绪变化及对音乐的内心感受。

  因此,要求演唱者在舞台上的容貌及着装要大方得体,符合演唱作品的情感内容需要。

  由此可见,声乐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活动过程,在其美的总体构成中,蕴含着美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的组合构成了声乐艺术的独特美。

  演唱者除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与艺术风格及追求自身的优美声音外,还应从美学的角度去深入理解作品,准确地再现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气质,进而从宏观角度把握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艺术内涵。

  而欣赏者也应逐渐培养起高雅的审美情趣,从而深受艺术美的感染并享受美。

  注释:

  ①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304.

  ②莫纪纲.中国艺术歌曲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80.

  参考文献:

  [1]韩勋国.声乐艺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声乐艺术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声乐艺术应用论文09-30

有关声乐艺术应用论文09-30

关于声乐艺术应用的论文10-01

关于声乐艺术应用论文范文09-30

声乐艺术研究论文09-30

艺术教育声乐艺术论文10-08

声乐审美声乐艺术论文10-08

声乐艺术再创作论文10-10

有关声乐艺术研究论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