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声乐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转变,声乐人才成为现下社会中的稀有人才,而高校做为声乐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一定的责任和使命。
高校声乐教学研究
第一篇:高校声乐教学下的钢琴伴奏教学研究
【摘要】钢琴伴奏教学是现代音乐院校进行声乐教学所必备的乐器,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钢琴客观上所具备的特有性能和优势,以及它在声乐教学伴奏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不仅决定了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恰体现出他们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声乐教学作为音乐艺术类学生必不可少的基础学习学科,在伴随信息技术与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声乐课堂上所能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本文阐述了钢琴伴奏与声乐教学的关系,探讨了如何运用钢琴伴奏提高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并给出了提高钢琴伴奏老师教学水平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钢琴伴奏;声乐教学;高校
一、从声乐教学角度看钢琴伴奏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性
(一)艺术歌曲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对钢琴伴奏的需要
把诗歌和音乐结合到一起,是艺术歌曲的体裁表现形式。
曾经以大音量为特色的歌剧在逐渐被现代日臻成熟的浪漫性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所取代,也使得浪漫主义歌剧演唱对情感的抒发更加重视的同时,歌曲中对戏剧起渲染的作用更加弱化,
这一演唱风格使得在音乐会上的演唱更加重视带给人视听的盛宴,讲求通过柔美的音色来表达更加含蓄、深挚的情感,也因此,钢琴伴奏的作用和效果更加得以彰显。
(二)在对作品情感的表达上,钢琴伴奏更加忠诚真实
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的融合,不仅有助于对歌曲中对所设定的艺术形象加以清晰形象的刻画和对歌曲内容的深入表现,也使歌曲中所富含的情感通过演唱者的演唱可以直观地呈现,由此可以见钢琴伴奏在当前的艺术歌曲中起着展现深层次内涵的作用。
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不仅要充分肯定和展现钢琴伴奏的价值和效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学生懂得自己的演唱与钢琴伴奏结合的必要性,以及钢琴伴奏在对作品以及作者想要表达思想和情感等方面内涵的密切关系。
通过这些才可能引起观众对作品表达情感的领悟和共鸣,才可以让观众读懂作曲者内心的思想,并形成与作曲者相近的价值观念,最终完美的呈现出歌曲本身的意境和作曲家的艺术价值观念。
(三)在对音乐艺术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上,钢琴伴奏能够起到更好的助力作用
在更好展现和提升歌曲张力,让观众获得更容易获取直观生动的情感体验,这些都离不开钢琴伴奏。
同时,钢琴伴奏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演唱作品的深入领悟,易于使学生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之中,让他们更容易将自身的情感和理解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演唱出自己的特色风格,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灵活的钢琴伴奏是演唱与伴奏互相联系的纽带,能够使伴奏的张力、音色、频率与歌者相协调,最终提高歌曲的艺术价值,创造出高尚的审美境界。
二、高校声乐教学对钢琴伴奏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较高音乐内涵的修养是教师需要必备的
不同的声乐作品也会给艺术作品增添和展现出截然迥异的声乐作品的不同也会使得艺情感、风格、内涵等,因此,具备较深的音乐涵养和对艺术较强的理解力与洞察力是高校声乐教学老师应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也唯有此,才能更加精确的用音乐诠释丰富的情感。
另外除了对作品旋律的把握,还应注重风格、音色等方面的控制,同时还要对创作者自身以及创作背景、理念等作出应有的了解,以便有依据的对作品进行分析。
(二)纯熟的钢琴弹奏技巧是教师另一必备的基本技能
钢琴伴奏不同于一般的独奏形式,钢琴的触键、踏板以及整体的艺术处理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两者只是在基本技巧上有着相同点。
(三)与演唱者默契配合是对钢琴伴奏的高水平要求
同一作品在不同阶段的,其音乐的表达上也会呈现出变化,在衔接的空档可以利用钢琴伴奏进行填充,这源自于钢琴伴奏者和演唱者间的默契程度和音乐的掌控把握能力,只有两者经过不断的演练,最终达到流畅高水平的对艺术作品的演绎。
三、教学中如何跟更好的提升教师的伴奏质量
(一)音乐知识理论是基础的基础
艺术作品的创作是要依托扎实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为基础前提的,理论知识设计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作曲等众多内容,这也是教师对音乐作品完成艺术处理的基础,
如果基础不牢靠,不仅不能够完全理解艺术逻辑的发展关系和音乐艺术的潜在的音乐框架,演奏出的音乐也就苍白少情感,音乐中所应蕴含的艺术价值也就更无从谈起。
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对自身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和储备,也只有具备这些,伴奏中才能更具有艺术情感,教师在音乐作品的演奏上才能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除了有完备的音乐理论知识外,正确高校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这就要求在教学的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与时俱进,以生为本,正对钢琴伴奏的特点以及特殊性,不断地对教学模式加以优化,赋予时代感,因此,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是提高钢琴伴奏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三)以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对钢琴伴奏的内容和风格也就要求的呈现种类较多,因此,在对各种伴奏风格、特点熟悉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求得教学方法上的灵活创新,创新出一套经过验证后的完善理论,最终应用在教学当中,对教学做出正确的指导。
这是一个总结教学经验经过创新得出理论,然后再将理论应用在实际教学中的过程,而创新意识是整个过程的关键所在,利用创新意识能够让教师更加主动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晨费.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能力培养[J].青春岁月,2013(05).
[2]孙专.钢琴伴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4(05)
第二篇: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歌唱能力的培养
【摘要】近期以来,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强盛,人们对于艺术的关注度逐渐提升。
而声乐作为艺术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于歌唱的模式也随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现今在声乐领域出现了很多跨界演唱的情况,而该类演唱人员也获得了极大的好评,这一社会现状为我国各大高校的声乐教育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键词】声乐教学 跨界歌唱 培养方案
由于现今全球化一体模式的推进,音乐教学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之下,跨界歌唱这一全新的声乐模式也应运而生。
目前,跨界演唱似乎已然成为了一种潮流,同时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一、声乐艺术中跨界歌唱的实质
就跨界而言,其字面含义为突破原有固定思维的束缚,进而开拓出一个全新的领域。
声乐艺术中的跨界歌唱模式的兴趣主要是依赖与多个歌唱家的成功案例,他们不光是对自身原来所擅长的歌唱方法有着详细的认知,同时还涉足了其他的歌唱领域,并且在将其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好评。
就跨界歌唱的表现形式而言,大体分为两类:其一,各种艺术形式的跨界,也就是说歌唱者能够精确把控至少两种的演唱模式,同时还能够将其熟练运用于不同艺术形式的曲目之中,并具有较高的水平。
例如,我国的演唱名家吴碧霞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她不光是能够熟练掌握我国的传统唱法,还能够熟练运用国外的各类音乐形式,并且在她所举办的演唱会中,已经将这两种唱法运用到了实际,还被人们赠与了“夜莺”的美誉。
其二,各种演唱方法的跨界,也就是说歌唱者突破了曾经美声与民族这两种演唱方法之间的隔膜,把这两种演唱的方式加以有效的融合,最终构建出了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演唱方法。
这一跨界方式的典型人物非李谷一莫属,她借助我国传统精粹戏曲、民族唱法以及通俗唱法这三大方式加以融合,进而延伸出一种全新的演唱模式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二、国内各大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高校声乐教育体系已经初步确立。
近期以来,由于我国各大高校声乐教育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声乐教育的发展。
但是因为历史原因限制,国内高校的声乐教育还存在极大的改进空间。
首先,由于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因此所招收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没有跨界演唱的基本能力,另外由于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于音乐的学习水平还有着极大的提高空间,
对于呼吸方式、发生技巧等的掌握程度还不高,所以很难直接对他们的跨界歌唱能力加以培养。
三、国内高校声乐教育中提升学生跨界歌唱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艺术类院校学生都承受着极大的就业压力,我国的教育改革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毫不避讳的说,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已经极为显著,已然成为了亟待政府解决的一大难题。
而对于国内各大高校的声乐教育而言,通过提高学生的跨界歌唱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可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对于以声乐专业为职业的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在今后的演唱工作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另外,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各种声乐形式,进而能够在为未来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充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要求,提高他们今后的工作水平。
(二)符合当下时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潮流
在上文中已经说明,跨界演唱这一艺术形式源自于全球一体化背景之下的文化交流,自古以来我国的声乐演唱模式都是合唱或是独唱的形式,所以受众人群由于演唱模式的单一而容易产生一定的厌烦感。
他们希望能够看到某些较为新奇的演唱形式,因此可以得出跨界歌唱符合我国当下时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潮流,所以在我国各大高校的声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跨界歌唱能力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四、国内高校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跨界歌唱能力的具体方案
(一)提升学生声乐艺术的基本素养
提高学生跨界歌唱能力的前提就是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声乐功底,也就是说学生的基本功必须要足够扎实。
所以,必须要对学生呼吸的方式、发声的技巧、语言的精确性等方面对学生的声乐基本素养加以考核,并且针对不同功底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夯实他们的基础。
首先必须要对学生的呼吸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它是所有演唱技巧施行的前提条件。
在传自于西方的美声艺术中,更有着演唱也就等同于呼吸的理论,这进一步揭示了呼吸在演唱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爱好,进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通过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不难得出传统模式下的声乐教学方案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时代的发展,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声乐教育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对学生的个性与其兴趣点加以详细的了解,促进高校学生歌唱的多元化。
因此,在实际的各项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各项特长加以认知,对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的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工厂式生产人才的状况。
【注释参考】
[1]易晓辉.从“跨界”演唱引发对高师声乐教学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0(04).
[2]赵小林.论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美声[J].济宁学院学报.2009(04).
【高校声乐教学研究】相关文章:
关于高校声乐教学10-01
高校声乐教学思路10-01
高校声乐教学的论文10-01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10-01
声乐教学下的幼教大专班声乐教学研究论文10-08
有关高校声乐教学的论文10-01
高校音乐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10-07
高校公共管理实践课程教学研究论文10-08
高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