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孟子气论思想对艺术创作的作用探究论文
孟子的气论思想被引入艺术中之后,很多艺术家都强调要通过养气来提高人品修养,培养正气,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正是所谓“人品不高,用墨无法”。而要提高人品,就必然要养孟子的那种浩然之气,认为“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气韵非师》)。元杨维祯说:“画品优劣,关于人品之高下”(《图绘宝鉴序》),清王显也认为人品是画品的基础,强调“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三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客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东庄论画》)。可见他们都很看重人品,人品有关乎人的立身处世和伦理道德问题,孟子谈到养气时,其实是想通过培养正气来提高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进而树立人的高尚品质,艺术家参悟了这一点,更加腐服于他的气论思想,并加以继承和发挥运用。受此影响,很多艺术家都强调修身养气是书画创作的前提,“学画当先修身,身修则心气和平.能应万物。未有心气不和平而能书画者!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清张式《画谭》),这是孟子修身养气论在艺术上运用。吴昌硕在《歇仲熊》中也说:“读书最上乘,养气亦有以;气充可意造,学力久相倚。”吴氏说的“养气”和孟子所说的“养气”是一脉相通的,吴氏既强调以“养气”“气充”来提高学力,提高艺术创作水平,又主张艺术家要培养自身的“气”,可见孟子的气论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同一般。
孟子的气论思想为“骨气”论、“气韵”论等的提出提供了思想基础。很多画家在谈论艺术创作时,都离不开对“气”的论述,强调“气”在艺术创作中的不可或缺作用,如明汪坷玉云:“善骨法用笔,非气韵不灵;应物象形,非气韵不宣;随类敷彩,非气韵不妙;……所谓气韵者,乃天地之英华也”(《跋六法英华册》);元倪攒云“松最易工致,最难士气。非初学入门之道也”(《云林画谱》);宋米萧在评论关全和巨然的画时说“关全粗山,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巨然明润郁葱,最有爽气”(《画史》);五代后梁荆浩则云“山水之象,气势相生”(《笔法记》);唐窦蒙评论尉迟乙僧的画时说“澄思用笔,虽与中华道殊,然气正迹高,可与顾、陆为友”(《画拾遗录》);晋顾恺之云“天师瘦形而神气远”(《画云台山记)))。汪坷的“气韵”是毓秀钟灵、天地精华汇聚而成;倪攒的“士气”是读书人所应具有的气概;米带的“秀气”和“爽气”其实是反映画家特有的内在气质;窦蒙的“气正”是为人的凛然正气,即画家的人品修养和品质特征;顾恺之的“神气”乃神情气息、精神气息,是一种精神风貌。它们所提到的“气”,无一不有孟子气论思想的影子,如汪之“气韵”带有神秘感,很难言明,正与孟子认为“气”难言也相因;窦倪的“气正”和“士气”则与孟子的“浩然之气”相承,它们在创作和评论中国艺术时,都受到了孟子论思想的影响。
孟子的气论思想渗透到了中国艺术理论的各个方面,从而使“气”在中国艺术里几乎无处不在,孟子的气论归根结底是要人回到最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高尚人的情操,从而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骨气、正气、柬气、神气、浩然之气……这是孟子气论思想的精髓和要义所在,同时也是它两多千年来得以传播、扩展和发扬的原因。不仅在书画方面,舞蹈、击剑、音乐和雕塑都有孟子气论的影子。从吴道子作画,张怀草书,裴眠舞剑到李杜赋诗,无不体现出气吞山河、意气风发的高尚情操,挥洒间进入纯净的艺术境界,直奔艺术殿堂的顶端,因此,中国艺术的表现本质,是在反映“气”的精神,将“气”推演到艺术家本身的内在精神上来。诚如在击剑和音乐中一样,首先要对即将抒发的胸中之气生发出一种合于气机的连贯的意象心志,从而将内心生命的跳动,与所传达的一招一式妙合一体,构成一种舞动的冲动的力量,气壮于胸,大有欲发之势。这样,一旦抒发,便气势雄壮,不可遏止,勾点划刺、高低快慢,任意所为,所为愈到,便愈发气势雄浑,从而达到“意”与“气”的互发。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就提出艺术家应修身养气,以此来提高用笔表现审美的效果。孟子气论思想在艺术理论领域的传播,使很多艺术家在进行艺术理论探索和构建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气论为中心,强调气在艺术创作中的重大作用,由于他们认为自然宇宙和万事万物都是建立在“气”的基础之上,整个世界都充满气,万事万物都由“气”而生,而艺术作品的创作作为一种宇宙生命的律动不断转化为旋律与节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气更是不可少的。
艺术家对自然宇宙之“气”的理解,其实是对人生理解的一种延伸和扩展。这种理解的核心就是“生命力”,孟子的气论思想对艺术家思维的浸润,使艺术家始终以“万物有灵”的观点看待世界,这种观点倾向于把自然界的一切都看成是有生命、有意志、有情感、有活力、有生气乃至有道德特性的事物。由于在自然界中,万物也存在着强弱盛衰、生老病死的变化,这种变化与人自身生命力的运动形式正好相似,这种相似,启示了艺术家把自身的种种气质、精神、情感外射到自然万物中去,因此,艺术中的“气”实际上是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是人的生命活力和思维情感的表现。譬如在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和集歌舞乐一体的((秦王破阵乐》中,战争场面的恢弘气度、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的气势—个人或群体那种气贯长虹的浩然之气,艺术家在创作这两部气势宏伟的乐曲时,胸中不可能没有孟子的那种浩然之气,也不可能不把孟子的那种浩然之气注入到作品里面去。杜佑描述《秦王破阵乐》的舞蹈和格调是“发扬蹈厉,声韵慷慨”,气势和音乐风格则“擂大鼓,杂以龟兹乐,声震百里”,其阵容气势之宏大壮观可见一斑。显然,孟子的“浩然之气”已经转化成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内驱力,作为一种精神方向和精神力量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
【孟子气论思想对艺术创作的作用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的思想探究论文10-11
有关乐学思想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论文10-10
观音造像的艺术创作论文10-10
论康德道德思想中的责任的哲学理解论文10-09
从孟子的“王道”思想看民本政治10-26
微电影艺术创作思考论文10-10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论文10-09
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教育论文10-12
老子哲学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的作用论文10-11
论企业秘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10-10